八年级历史第15课

2022-07-31

第一篇:八年级历史第15课

岳麓版历史教案八年级上册4 第15课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课标内容] (1)简述九一八事迹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分析讨论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和解决过程等问题,学生培养在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2)思考讨论“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奉命将东北军撤至关内;1936年,张学良对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联共抗日。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从而学会客观地认识历史人物。

二、过程与方法 感知九一八事就业兵团日本侵华的史实和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及其严重后果,理解抗日救亡运动兴起、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以及为什么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学会运用历史眼光分析历史事实的方法和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和华北事变,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2)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反映了中华民族具有反侵略的光荣传统,当代青少年应以先辈们为榜样,树立为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九一八事变

1、九一八事变

2、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和东北三省的沦陷

3、伪满洲国的成立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1、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原因——民族危机加深 (1)一二八事变 (2)华北事变

2、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表现 (1)东北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2)一二九运动 (3)社会各界支援抗战

三、西安事变

1、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

2、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第16课

全民族的抗战

[教学目标]

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2、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3、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4、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树立把祖国建设强大以免遭外族侵略的历史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

1、重点: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

2、难点:理解“卢沟桥事变后的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难点。

[课前引导]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是怎样一步一步加紧侵略中国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为灭亡中国,1937年7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也随之开始了全面民族抗战。

导入新课

一、七七事变(板书)

1、七七事变(板书)

教师提示:事变爆发前,日军控制了北平的北面、南面和东面,卢沟桥成了北平通往南方和其它地区的惟一通道。日军占领了卢沟桥,北平将成为一座孤城。办要中国军队一反击,日军就有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借口。

引导学生阅读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和第29军英勇抗战的事迹。

提问: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标志,同时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事件是什么?(卢沟桥事变)

2、八一三事变(板书)

学生阅读本节内容。 提问: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组织的淞泸会战粉碎了日军的什么“狂妄计划”?(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引导学生归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形成的?”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2)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

(3)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在庐山表示“准备应战”。

(4)国民党正式接受中共关于国共合作抗日的主张,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5)1937年9月,国民党正式发表国共合作宣言。这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

二、南京大屠杀(板书)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师生互动。

讨论:你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后有什么感想?对于日本战后几任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和日本最近的教科书事件你有什么看法?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强调:南京大屠杀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残本质,中国人民应该永远记住这一笔血债。对于当前日本右翼势力企图否定历史事实的行为,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

三、血战台儿庄(板书)

1、血战台儿庄(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明确以下重点内容:指挥——李宗仁;时间——1938年春;战果——歼敌1万多人;意义——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胜利。

2、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继续抗战(板书)

提问: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组织了哪些大的军事行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1)在枣宜战役中,中国军队奋起抗击,一度击退日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壮烈牺牲。(2)三次长沙会战,重创日军,迫使日军北撤。(3)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痛击日军。

四、百团大战(板书)

1、背景

百团大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动的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教师指出: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军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

2、经过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地图介绍百团大战的简况:发动时间——1940年秋;指挥——彭德怀;规模——八路军105个团约20万人;进攻重点——华北日军交通线和据点。

3、意义 让学生饱含激情地朗读有关百团大战历史意义的课文。

[小结]

1、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

2、南大屠杀:中国军民被屠杀30万人以上。

3、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胜利。

4、敌后战场: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第17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2、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及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2、难点:理解分析“七大”召开的历史意义经及探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是本课的难点。

导入新课

一、中国军队开始局部反攻(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本节课文。

1、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进行局部反攻(1944——1945年春)

2、国民党正面战场局部反攻的起点——湘西会战(1946年4月)

二、中共“七大”召开(板书)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积极探讨:

(1)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及背景是什么?(2)你能归纳并理解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吗?

(3)中共“七大”的召开有何伟大的历史意义?

<板书>

1、时间、地点:1945年,延安。

2、主要内容:(1)制定党的政治路线;(2)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3)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

3、历史意义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板书)

1、抗战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要求学生从两个方面归纳:

(1)国际:一是盟军对日反攻,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二是苏联对日宣战。

(2)国内:一是毛泽东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人民全面反攻;二是蒋介石命令国民党军队向日占区推进。

2、日本无条件投降(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观看图片及课内“史海拾贝”,增强学生的感知认识,增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升华爱国主义情感。

四、台湾回归和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板书)

1、台湾回归(1945年10月25日)

提问: (1)台湾被殖民统治了多少年?何时回归祖国?(2)你是如何看待台湾回归这一历史事件的?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组织学生探讨:

(1)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进行过哪几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结果如何?(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果中国都失败了,并与侵略者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

(2)抗日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原因有哪些?

[小结] 1944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得大进展后,中国军民的局部反攻也取得了重大胜利。

及时召开的中共“七大”为夺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战后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特别是中国人民的英勇反击下,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第二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钢铁长城教案

第15课 钢铁长城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以下知识点: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的建立;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现代化海军的多兵种;人民空军的诞生;飞机的国产化;空军的现代化;导弹部队的组建;导弹部队的装备;导弹的作战企图;当前我军的重大改革内容

2、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比较能力。

3、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树立起为中国的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了解当前我国国防建设的新动向。 难点: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联系,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长城图片

当初统治者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呢?(为了抵御外族的掠夺和屠杀,保卫国家安全。)如今我们不再依靠长城来保卫国家的安全,古老的泥土城墙被现代化装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这座钢铁长城所取代,但长城仍是国防的象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怎样成为钢铁长城的。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陆、海、空军的建设 (一)陆军

1.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是何时建军的?

提示:1927年8月1日。

2.新中国成立后,陆军的新发展。

新中国建立的时候,解放军主要是陆军,兵种也比较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3.陆军是人民军队中最早建立的军种,那么其后建立的军种是哪一个?

(二)海军

1. 2009年4月23日,我国在青岛成功地举行了人民海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多国海军阅兵式,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海军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海军阅兵式为什么要选在4月23日进行?

提示: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4月23日,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相继建立了哪几支海军?

提示: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3.20世纪90年代以后,又有哪些提高?

提示: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4.近代我国也曾经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请问这支海军是什么?最后结局如何? 提示:北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

5.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 提示:旧中国国力很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侵略,曾先后败于法国和日本等。新中国制度先进,能够有效地集中国力投入国防建设,建成了强大的现代化海军。

6.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不但在海军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而且在空军建设上也有重大突破。 (三)空军

1.我国空军装备的飞机走上了国产化的道路。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的飞机,空军现代化建设有了新飞跃 3.建立人民空军的基本情况。

提示: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4.人民空军建立后经历了什么战争的考验?

提示:朝鲜战争。

5.人民空军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提示: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导弹部队的发展

1.我国的战略导弹部队是何时建立的?它主要承担什么任务?

提示:我国的战略导弹部队组建于1966年,它主要承担核反击的任务。 2.我国的战略导弹部队的基本情况。

我国的战略导弹部队开始创建于1957年12月,时属炮兵建制。1959年6月决定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教导大队第一教导营扩编为地地导弹战斗营,这是我国第一支地地导弹部队,也是今天战略导弹部队的“种子部队”。1966年6月,中央决定组建第二炮兵,直属中央军委领导,原地地导弹部队划归第二炮兵建制。同年7月1日,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正式成立,被命名为“第二炮兵”。2015年12月31日,第二炮兵更名为火箭军。 新时代强军之路

1..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哪些方面做了调整。

提示:(1)军种建设上,出现了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五大军种。 (2)战区建设上重新划分为东、南、西、北、中部五个战区。 (3)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2..我们陆、海、空、二炮四个军种,现在变成了五个军种;原来我们是七个军区,现在是五大战区;而且对各自的职能作出了相应的安排,为的只是建设更加强大的人民军队。另外,我们人民军队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是特别注重政治工作,课本中强调政治工作是新形势下能为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三、课堂总结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在保卫祖国边疆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维护我国安全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钢铁卫士。

四、作业:课后活动,《伴你学》 。

第三篇: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教案

教学内容

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明白,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资本原始积累,与罪恶的奴隶贸易和残酷的殖民掠夺密切相关,西方殖民者“三角贸易”和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掠夺,都是最有力的证明。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西方殖民者进行奴隶“三角贸易”和对印度进行残酷殖民掠夺的原因,初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指导启发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阅读并充分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总结要点,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文字,图片等相关资料,获取有用信息,并初步学会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发展本质的能力。

指导学生学会掌握课文的整体知识结构,叙事的逻辑顺序,如何突出课文主题的编写思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给西方国家和亚非拉国家带来的不同后果,一方面认识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血腥性;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资本主义发展的进步性,初步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三角贸易”和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

教学难点

“三角贸易”、英国对印度殖民掠夺所带来的后果和影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法指导:

历史情景模拟、图示法、读图识图学习法; 分组讨论、相互探究法。

教 学 过 程

一、 情景 导入

1、工业革命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回答)

2、教师设问导入:欧洲资本主义这种“先进的西方文明”还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发展起来?(要求学生根据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

3、导读提纲

①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掠夺给美洲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和影响? ②西欧的奴隶贩子是如何进行“三角贸易”的?这种贸易对非洲和欧洲分别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③所谓的“日不落帝国”是怎样形成的?它在印度怎样进行殖民掠夺? ④这些史实揭示出西欧列强资本原始积累的性质怎么样?

二、 合 作 探 究

(一)罪恶的“三角贸易”

1、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哪些国家开始走上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依次是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和法国等。)

2、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的殖民掠夺方式有哪些?(强占印第安人的土地建立种植园,屠杀和奴役他们)

3、这些殖民掠夺方式给美洲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和影响?(印第安人数锐减,劳动力紧缺)

4、欧洲殖民者如何解决劳动力紧缺问题?(从非洲贩运黑人到美洲种植园充当奴隶,进行“三角贸易”。)

5、说说西欧的奴隶贩子们是如何进行“三角贸易”的?(《“三角贸易”示意图》、《关押在船舱里的黑奴》、《被抓获的黑奴》、《黑奴运抵美洲》等,帮助学生形象地叙述历史情景。) ①出程(枪支、杂物等)→非洲(掳获黑人)

②中程(黑人奴隶)→美洲(贩卖黑人得利,购买金银和工业原料) ③归程(金银和烟草、蔗糖等工业原料)→英国、法国(投资工商业)

6、根据95页“动脑筋”:“三角贸易”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有什么作用?(它为欧洲积聚了巨额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7、“三角贸易”对非洲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非洲因此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力,从此发展困难,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二)“日不落帝国”在印度

1、所谓的“日不落帝国”是怎样形成的?(课件演示《英国殖民扩张图》、《英西海战图》等,配合学生读书作标记)

①英国走上殖民争夺道路后,先后打败了哪些竞争对手?(西班牙、荷兰和法国) ②英国为什么又称作“日不落帝国”?

2、它在印度怎样进行殖民掠夺?(分层解析)

①英国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印度进行殖民活动?(17世纪) ②负责在印度进行殖民活动的机构叫什么?(东印度公司,后来英国还利用它对中国进行鸦片贸易,对中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③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过程有什么特点?(沿海据点→内地扩张→掠夺财富) ④克莱武在印度进行掠夺的事实,说明了英国殖民者的本性怎样?

3、这样的殖民掠夺对英国和印度分别造成哪些影响?(英国在印度掠夺了巨额财富,促进了国内工业的发展,迅速成长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而印度却成了英国的殖民地和巨大的商品市场,长期限于贫困。)

4、这些史实揭示出西欧列强资本原始积累的性质怎么样?(野蛮无耻、残暴血腥)

5、根据97页“活动与探究”补充一段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摘录,组织学生思考:欧洲殖民者的侵略活动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作用?(教师启发引导)

①“三角贸易”和殖民掠夺是欧洲殖民者的主要侵略活动方式,是资本主义初期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这些侵略活动使得大量的财富流入欧洲,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但是也给非洲和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②“三角贸易”和殖民侵略实际上也是人类历史上不同文明之间的一次冲撞和整合,这个过程与古代战争一样,既有残酷野蛮的一面,也有传播先进科技文化成果的一面。由于人类文明是人类智慧和良知的结晶,随着它的发展脚步,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整合应当越来越倾向于和平交融的方式。

三、 总 结 提 高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在葡萄牙、西班牙之后,17世纪的欧洲兴起的殖民国家。它们在激烈的殖民扩张过程中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一个国家打败对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它是——(英国)各国占有了殖民地后,进行了残忍的、血腥的掠夺和屠杀,而且还毫不羞耻地贩卖黑奴。殖民主义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充满卑鄙贪欲和野蛮暴行的历史,我们应该永远牢记这一点。

四、 巩 固 练 习

1、新航路开辟后,首先进行殖民扩张的国家是(

B

)

A.英国和法国

B.葡萄牙和西班牙 C.英国和西班牙 D.法国和美国

2、欧洲殖民国家经营的“三角贸易”的罪恶行径是( C

) A.贩卖印地安人到非洲

B.贩卖印地安人到欧洲 C.贩卖非洲黑人到美洲

D.贩卖非洲黑人到欧洲

3、英国开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是在(

D

) A.17世纪中期 B.18世纪初期 C.18世纪上半期 D.18世纪后半期

4、罪恶的“三角贸易”出发点是(

B )

A.非洲

B.欧洲

C.美洲

D.亚洲

5、罪恶的“三角贸易”,使下列哪一地区丧失了近亿的精壮人口( C

) A.欧洲

B.亚洲

C.非洲

D.大洋洲

6、乔治是个奴隶贩子,他在从美洲返回到欧洲的“归程”中运载的货物主要包括( B

)①黄金②奴隶③白银④枪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罪恶的“三角贸易”在历史上持续了几百年。这里的“三角”是指(

D )①欧洲②非洲③大洋洲④美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美国NBA球星乔丹的祖先来自非洲。这是因为(

B) A.成立东印度公司

B.罪恶的“三角贸易” C.美国政府的移民

D.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9、英国开始侵入印度是在(

C )

A.15世纪初

B.16世纪初

C.17世纪初

D.18世纪初

10、最早在印度建立东印度公司的国家是(

B ) A.法国

B.英国

C.葡萄牙

D.西班牙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当英国殖民者占领孟加拉后,他们首先窃取了孟加拉的国库,仅此一项,就给英国东印度公司带来3700万英镑„„东印度公司使印度人民遭受了无穷空难,仅1770年的大饥荒就饿死1000万人,占孟加拉人中的三分之一。

──摘自东方出版社《你知道东印度公司是如何统治印度的吗?》 请回答:

(1)材料一展示的最主要“贸易”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来形容这一“贸易”?

(2)根据两则材料概述这些现象对西方和东方各造成了什么主要影响?

板书 设计

一、殖民掠夺

1、参与国家

最早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接着是荷兰、英国和法国等国家

2、方式

种族灭绝、屠杀印第安人

贩卖黑奴:参与国家:最先是葡萄牙人,英国后来居上 方式:“三角贸易”

后果:三百多年的“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奴隶贩子大发横财,他们回到欧洲,将血腥钱投资于工商业,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3、后果

①对殖民国家:获得财富,增加资本,扩大市场,促进发展②对殖民地:灾难深重,贫穷落后③对世界:在政治上经济上加强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横向联系

二、“日不落帝国”——英国 形成时间:18世纪后半期

经过: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7世纪中后期摧毁荷兰殖民优势,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18世纪在欧洲、印度、北美,英国确立殖民霸权。

备注

参考: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黄牛课件网

反思

本课优点:

1、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较好;特别是学生课堂小活动设计得较有新意,学生的黑色幽默设计得较好;

2、注重时政结合,古今结合。新课教学导入引用了较新的新闻素材:中非友好合作年,胡锦铸访问非洲;

3、老师讲课投入,充满激情。

4、能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三角贸易”带来的影响。

5、注重初三毕业班的讲练结合。

不足:首先,在历史课堂小活动这个环节中我没有把握好个人的情感,实际上是缺乏课堂应变能力的表现。其次,讲课语速快、节奏快,缺乏一种从容淡定,实际上也是缺乏驾驭课堂能力的表现。再其次,课堂语言还需进一步凝练。最后,对于某些历史问题的结论偏左,缺乏严谨性。

总之,通过这节课,我更加深刻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上册 1-15课知识问答素材 北师大版

历史问答

基础题

1、《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1)清政府向各国共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管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4)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影响:《辛丑条约》的签定,西方列强完全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这一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4、评价洋务运动 (1)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3)影响: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因为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是当时中国落后的根源,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不变革封建制度,所以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地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5、经过洋务运动,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新的事物?【军事工业、民用企业、新式陆海军、交通与通讯、新式工业,自己修建铁路】

6、京张铁路建成的意义

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它的建成,振奋了民族精神,为中国工程界赢得了荣誉.

7、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8、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影响;①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②促进了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落网;③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9、为什么说科举制度的废除是历史的进步?因为科举制度的建立与发展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举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科举制的废除,断绝了人们对科举功名的追求,最终促成了近代新式教育体系的确立,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

10、学校为了纪念孙中山逝世82周年,开展了一次课外活动。你负责办一期有关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手抄报,请你将手抄报涉及的主要史实罗列出来。【1894年,创建兴中会;1905年,创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等等。】

11、辛亥革命的结果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针对当时现状我们应该怎么做?【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腐败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是

用心

爱心

专心 1 成功的。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后被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窃取,这次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因此也是失败的。】 【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发展自己的救国主张。】

12、为什么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

1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因为中国共产党与以往任何政党不同,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是新型的工人阶级的革命政党。他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它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14、你能分析出北伐战争取得节节胜利的原因吗?【①国共两党齐心协力,②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尤其是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发挥了尖刀作用,③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15、黄埔军校建立的时间是哪一年?与旧式军校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这所学校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1924年5月】【黄埔军校实行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16、井冈山为什么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17、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①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②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它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

18、遵义会议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②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为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综合题

1、 你是如何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他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这个问题? (答:①通过两个条约的对比可得出,《南京条约》使中国领土完整遭到破坏,《马关条约》是台湾与祖国大陆隔离了50年。 ②《马关条约》的赔款数额巨大,这进一步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③《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则使帝国主义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岸。 ④《马关条约》肯定了资本主义列强向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合法性,这是前所未有的。这一规定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⑤《马关条约》的签订助长了列强侵略中国的欲望,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 你是如何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严重危害的呢?答:从条约内容、影响两方面分析《辛丑条约》的危害,第一赔款白银4.5亿两,数量之多,前所未有,是中国人民的负担大大加重;以海关税等作担保,分39年还清,使清王朝的经济将长期受制于列强。第

二、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清政府内政外交的一举一动完全被洋人控制。第三,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第四,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的炮台等规定,是侵略者可以长驱直入清王朝的中心地带,中国在军事上失去了自主权,总之,这一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用心

爱心

专心 2

3、“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对文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有哪些?请列举出来。【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左宗棠抗击沙俄收复新疆的斗争;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等清军将领抗击日军斗争。】

(3)针对中国19世纪这种“入侵和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请说说看。【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富于反抗精神;落后就要挨打。】

4、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 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开始遭到破坏,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封建 社会,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列强通过发动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不断扩大侵略特权,使中国沦为其半殖民地,清朝政府成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

5、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表现【(1)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2)胡适。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并发表《文学改良刍议》。(3)鲁迅。发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封建统治和封建道德进行批判。】

辨析题

1、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人画了这样一幅画(见右《时局图》)来表现中国当时的形势。你在这幅图中读到了哪些历史信息?请结合相关史实为当时的中国出谋划策,怎样才能摆脱民族危机,重振中华国威?【历史信息:①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与结果-----不言而喻;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一目了然。③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④美国姗姗来迟,中国已经被瓜分完毕等 出谋划策:①发动民众抗击外国侵略;②发展民族经济,增强国力;③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反帝必须同时反封建等。】

2、“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对文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有哪些?请列举出来。【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左宗棠抗击沙俄收复新疆的斗争;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等清军将领抗击日军斗争。】 (3)针对中国19世纪这种“入侵和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请说说看。 【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富于反抗精神;落后就要挨打。】

3、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中发生了哪四件重大的历史事件?它们为探索中国近代化作出了哪些贡献?【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

用心

爱心

专心 3 新出路,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5.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犹火器万不能及。……中国犹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材料二:“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先富在民,而国本益固。”

请回答:(1)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派的主张?他们掀起什么运动?其目的是什么?

【洋务派;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化国防,以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2)这一派别的典型代表有哪些?【奕訢.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 (3)为达到材料

一、材料二的目的,他们都创办了哪些企业?

【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以下军事企业: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以下民用企业: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湖北织布官局;汉阳铁厂。】

用心

爱心

专心 4

第五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喂--出来》教

内容预览: 15.喂--出来 星新一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的主旨和合理想像的写作手法。 2.锻炼想像能力。 3.扩大词语掌握范围。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哂(shen3)笑 牟(mou2)取 众目睽(kui2)睽 棘(ji2)手 铆(mao3钉 贪婪(lan2) 履行(lǚ) 2.解释下列词语。 哂笑:讥笑。

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牟取:谋取名利。

第 1 页 棘手: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逍遥法外:指犯了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旧自由自在。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而不断出现。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 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二、导人

台风吹倒了一座小庙,庙底下露出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于是,各

色人物围着它纷纷表演,它成了人们丢弃废物的垃圾桶……这篇科幻小说充满了神奇的想像,更使我们陷入深深的思考。

作者星新一,日本现代小说家。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说说文章标题“喂--出来”是什么意思?互相交流看法。

四、学习课文

学生质疑,小组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第 2 页 1.故事真否? (否。不会有此一个无底洞。但有生活的真实性。) 2.围绕的话题是什么? (环境保护问题。) 3.洞是真的无底吗?’ (表面上是无底的,正像我们的世界,表面上是无边无际,实际上是有限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 4.为什么题目用“喂--出来!”

(既可以首尾呼应,又表现了无底洞已经溢满。地球已经拥挤。) 5.洞是比喻什么? (人类生存的土地。) 6.文章中写了几种人?各有什么表现?和生活中的这些人是不是相像? (为己名利而忙碌的各种人。) 7.这几种人你最赞同的是哪个?最想否定的是哪个? (不统一答案。) 8.作者要说的道理是什么? (作类比自下而上的世界是有限的,一切破坏环境的举动,到头来都将危害人类自己。)

五、探究活动 1.讨论文章主题。

第 3 页 这篇小说写得比较通俗,但内涵深刻。有关它的主题,有下边几种意见,你同意哪一种?说说理由。 (1)提出了人类与自身生存环境的问题。 (2)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3)阐释了人对大自然的破坏总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这一道理。

(同意第(3)种看法,文章以科幻小说的形式警示世人正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比如,我们总觉得海洋和大气层是一个可以自我净化的无底洞,所以当我们把废水排向大海,把废气排到大气中时毫无顾忌,虽然在短期内获得了一些效益,但从长远看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2.想一想,在小说结尾,那奇怪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天上掉下那块石头以后,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 学习展开想像,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续写结尾。

六、小结

本文是一篇科幻小说。文章设想地球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无底洞,它可以容纳人类制造的一切垃圾,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城市的天空越来越美好,人们也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无底洞带来的福利。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先前抛进的小石子掉了下来,原来扔下的东西将重新倾泻回人间。显然小说采用了夸张和想像的形式,但现实中我们

第 4 页 何尝不是凭着侥幸心理,依赖着这样那样的“无底洞”? 科学幻想是在现实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想像,因此在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到现实中寻找故事的影子,让他们自己探究作品有什么寓意,又有什么现实的针对性。另外,本文的情节特别是结尾很有特点,是一个循环式的结构,体现了作者“谁制造的祸害,谁去承受”的想法,阅读文章要注意把握。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 5 页

上一篇:第30个教师节致辞下一篇:工艺美术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