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堂教学金融学论文

2022-04-21

摘要:美国是金融教育最发达的国家,通过对美国不同层次高校不同形式的金融学本科专业教育的调研,分析了其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理念及特点,总结了可供我国金融本科教育改革借鉴的经验。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校课堂教学金融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校课堂教学金融学论文 篇1:

高校金融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探赜

摘 要:文章指出高校构建金融学课程思政体系遇到的问题,简述高校金融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现实价值,并从“以学生为中心、培育高质量社会主义金融人才为导向,以教师及辅导员队伍为后盾、课程思政知识挖掘融合为保障,以各类金融机构为平台、创设健康有序的校企合作环境为契机”等方面,探讨高校构建金融学课程思政体系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金融学;协同育人;人才培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堂教学主渠道要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解决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之间资源独立、缺少联系沟通、信息孤岛等问题,特别需要以协同育人为引领,统筹与专业课相关的各类思政资源,通過互相配合,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形成“专业+思政教育”的局面。下面拟从几个方面对高校金融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进行研究。

一、高校构建金融学课程思政体系遇到的问题

调查发现,当前高校构建金融学课程思政体系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高校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呈现相对独立性

现有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主要是依据国外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缺乏与思想政治教育分工协作的指导与协调机制,导致协同育人的理念被层层弱化,甚至出现层间断裂现象。高校金融学专业课程一般按照专业进行设置,很少梳理每门课程之间的关系,且较少考虑每门课程之间是否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导致整个专业课程脉络缺乏相对系统的整理。

2.高校金融学专业课与思政教育在内容上结合难度较大

研究发现,金融学专业课寻找思政教育的结合点比较困难。二者的教学内容和涉及的领域不同,导致金融学专业没有形成完整的“专业课+思政教育”结合体系,仅在少数单门课程中提及思政教育。

3.金融学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不高

部分金融学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不高,往往专注于教授专业课程,很少通过思政课教师了解学生的价值取向,很少了解学生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且很少通过辅导员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导致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结合力度不够,未能很好地通过专业课程进行思政教育,没有做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难以适应“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的要求。

二、高校金融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现实价值

调查结果显示,对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第一因素是专业课教师。因此,加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十分重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金融学专业构建课程思政体系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对金融学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推动作用,能够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学术价值

目前,高校金融学在课程思政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各个环节之间的基础薄弱,联系梳理难度较大,对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构建“专业+思政”协同育人新机制。因此,积极组建金融学专业课程群,形成“专业思政模块”学习点,同时制定金融学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策略,形成“专业思想链”,建设金融学专业完整的“专业+思政”课程体系,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2.应用价值

高校构建金融学专业完整的“专业+思政”课程体系,可以在其他专业中进行复制,具有可操作性,对其他专业的“课程思政”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有用人才。

三、高校构建金融学课程思政体系的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推出更多高水平教材,创新学术话语体系,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努力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因此,高校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各专业课程需要提炼和梳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关的各类专业知识点,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策略。

1.以学生为中心、培育高质量社会主义金融人才为导向

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容易对不同课程内容的侧重点理解不清,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接受度也存在差异,部分学生遇到专业课程方面的难题不会主动询问教师和同学,不知如何去处理,这样就可能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一旦学生缺乏相应的思想引导,遇到专业问题不去主动解决,长此以往就将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不利于学业和职业规划的完成。因此,高校要注重“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以学生为中心,以培育高质量社会主义金融人才为导向构建金融学课程思政体系。而“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的目的主要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让青年学生既认识到金融学专业课的重要性,又认识到思政课的必要性,自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

2.以教师及辅导员队伍为后盾、课程思政知识挖掘融合为保障

要加强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就要重视金融学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融合。专业课教师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各个环节的信息联络人,资源整合的第一关键,要侧重于金融学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融合;思政课教师一方面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点把握好,另一方面要积极与专业课教师配合,了解金融学专业相关知识背景,从思政教育角度出发及时提供合理化建议,有效地进行知识点结合;辅导员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进行关注和指导,并与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进行定期沟通和联系,共同做好金融学“专业+思政”的前期准备工作。

3.以各类金融机构为平台、创设健康有序的校企合作环境为契机

高校构建金融学课程思政体系旨在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正确地进行职业规划,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在构建金融学课程思政体系过程中,各类金融机构的作用也是十分显著的。因此,高校金融学专业不仅需要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还需要与各类金融机构密切合作,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思想政治水平。专业课教师应积极与各类金融机构进行沟通联系,开设金融相关专题实操课,带领学生到金融机构实地参观,与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进行零距离交流,了解金融机构在用人标准和人才考察方面的侧重点,包括行业职业规范和操守。这样的深度交流,可以弥补部分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不足,更好地为学生学习与就业提供帮助。

四、结语

总之,高校金融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为金融学专业甚至其他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新模式,也为高校各类学生实习内容选择及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提供了帮助。高校各专业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知识传授、意识形态引导和学生发展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肖香龙,朱珠.“大思政”格局下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0).

[3]丁西泠.高校“课程思政”的应然取向[J].高教学刊,2020(02).

[4]成桂英.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三个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9).

作者:刘青 程守梅

高校课堂教学金融学论文 篇2:

美国高校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及启示

摘 要:美国是金融教育最发达的国家,通过对美国不同层次高校不同形式的金融学本科专业教育的调研,分析了其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理念及特点,总结了可供我国金融本科教育改革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金融学;课程体系;特点

美国高校金融本科教育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在商学院下设有金融系或直接设金融学专业,二是学校设独立于其他学院的金融中心来为其他专业的本科生提供金融学专业知识教育,三是通过继续教育学院开展专业学位证书项目。本文在对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内华达大学商学院等不同层次的50余所高校金融学专业教育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理念及特点,以供借鉴。

一、美国高校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理念

目前,美国高校普遍认同并实施心智教育理念,在其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上,既强调有关更宽广范围的渊博知识(例如包括:科学、文化、社会在内的知识)——通识教育,又强调在某一特殊领域内取得专业的成就——专业教育,以此来实现对个体的自由心智的启发和能力的培养[1]。其中,通识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多学科的视野,是在低年级实施的心智教育课程中一部分内容。例如,著名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在第一学年强调学生要尝试多样化的课程与知识领域,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关于数理推理技能的课程以及培养写作能力和外语能力的课程,既可以防止学生学习领域过于狭窄,也可以向学生展示他们也许还没有发现的有趣的学习领域,从而实现探索知识、培养能力、基础广博三者之间的平衡。从第二学年开始,学生进入主修领域课程的学习,强调商科基础课程以及社会环境和组织环境的要求。第三、第四学年,学生主要完成金融学专业四门核心课程以及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获得专业深度和广度。除此之外,沃顿商学院还设置了独立研究、大四顶峰体验、海外经验、特定领域选修等项目,为学生提供各种可能的学习、研究和实践的机会。内华达大学商学院致力于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培养具有竞争力、讲道德和具有创新能力商业人才。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了大学要求的通识教育课程、商学院要求的商科基础和高阶课程以及金融系要求的专业课程三部分,共120学分。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注重发展工作在较高水平的金融领域所必需的技能,使学生能够胜任金融领域以及法律和政府部门方面的工作。金融学专业学生需要完成37个课程单元的学习,包括理解基础、构建基础、获得深度和广度、文科和超越文科的课程、其他选修以及推荐并不强制的课程五个模块的内容。其中,理解基础模块4Cus,注重对经济学与数学知识以及领导能力、团队工作和交流能力的理解;构建基础模块12 CUs,强调商科基础课程以及社会环境和组织环境的要求;获得深度和广度模块7Cus,要求学生在广泛的商业范畴和金融专业领域进行研究与深入学习;文科和超越文科课程9 CUs,突出了通识教育课程、写作和外语能力以及全球商业环境的要求;其他选修5 CUs,包括非商业和无限制的选修,鼓励学生多领域的学习和探索;推荐但不强制的课程指独立研究、大四顶峰体验、海外经验、特定领域选修或社会影响等项目,为学生提供各种可能的学习、研究和实践的机会。

二、美国高校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

1. 通识教育涉及广泛学科领域

由于美国本科教育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及高水平的才智,所以其专业课程设置普遍重视通识教育,一般涉及语言、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美术、人文等多个学科,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进行选择。在沃顿商学院和内华达大学商学院,金融学专业通识教育课程学分占比分别为24%和32.5%。

2. 学科基础要求宽厚扎实

商学院的金融学专业强调宽厚的学科基础,非常注重数理统计工具的运用与定量分析能力的培养。学科基础课程都涵盖了数学、统计、经济、会计、管理、法律等多方面的课程,学分占比相对较高,沃顿商学院金融学专业学科基础课程包括16个课程单元,占全部课程单元的43%。内华达大学学科基础课48学分,占全部学分的40%。

3. 专业核心课程的统一化和选修课程的个性化

美国各高校认为,专业学习的目的是使得学生掌握专业基本技能,并能根据需要学习和调整这些技能。因此无论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沃顿商学院还是像内华达这样的普通州立大学,其金融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都规定了较少数量但统一的核心课程,包括公司金融、投资学、风险管理、国际金融等课程,并且各高校基本都使用公认的权威教材。

此外,由于金融领域变化很快,各高校都强调学生不应该只在一个狭小的领域关注他们的课程。因此,在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设计还包含了专业广度的要求,鼓励学生的广泛兴趣和研究,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与此相对应,学校也为学生提供了可以选择的丰富的课程资源。例如,沃顿商学院要求学生在完成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后必须完成在广泛的商业范畴(不包括金融学专业)的3个课程单元的选修。此外,为使学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探索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收集信息,还提出了其他选修的要求,包括3个课程单元的无限制选修和2个课程单元的非商业选修,学生可以利用这5个课程单元完成在感兴趣的其他领域的深度研究。沃顿商学院金融系拥有43名专职教授,为学生提供了20多门专业选修课程。内华达大学拥有23名专职教授,为学生提供了10门专业选修课程。当然,由于各教授研究领域不同,专业选修课程具体内容也有所不同。两所高校仅有4门相近的专业选修课程。详见下表。

4. 理论知识实践化

各高校专业课程体系中都包含了与实践密切相关的项目,很多专业课程采取形式多样的实地体验学习的策略,授课的过程往往就是学生亲身实践的过程。在内华达大学商学院,Stone教授“投资资产组合管理实践”课,每个小组的学生可以获得来自校友资助的10万美元资金进行投资组合,学生实际投资产生的收益会计入学校学生奖学金,造成的损失捐助者予以弥补,保证基金的完整,教授根据学生的投资业绩和分析报告给出学生的成绩。在沃顿商学院提供了一门名为“沃顿挑战”的实践课程和一个“大四顶峰体验”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与公司经理和沃顿教师一起工作解决组织问题的机会。

5. 国际视野的普遍化

根据目前的全球商业环境,美国高校商学院认为国际视野的培养对本科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沃顿商学院专门提出了对全球商业环境的学习要求,学生须在讨论国际问题的课程、非美国文化的课程、关于国际主题的商科课程、指定为“business”、“commercial”or“professional”的高级语言课程中选择三个课程单元进行学习。此外,很多高校都为学生提供了海外考察和留学项目,例如沃顿商学院就和全球20多家一流的商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包括中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海外留学项目,学生可以参加对不同国家的经济考察与调研。

三、美国高校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对我国的启示

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与美国的心智教育同属一个层次,它是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更加注重人才人文精神的养成和提高、重视人才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更加重视使学生学会做人。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要关注传授给学生的各种知识,还应该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促进学生通过学习、思考和实践将知识和能力内化为个人的素质。素质教育同样重视人文学科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强调学习者灵活性的培养以及思维能力的训练。然而在我们目前的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很多高校仍然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忽视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体表现为:素质教育往往只体现在课外各项科技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中;第一课堂教学活动中重视思想道德课程,而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课程资源较少,学分占也比较低;涉及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训课程或实践项目较少。

目前,我国启动了制定金融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工作,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应该努力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结合,使素质教育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学生个体成长成才。

第一,针对通识教育课程学科领域范围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资源相对较少的情况,我们应该努力创造师资、教室等各方面条件,提供较多的课程资源供学生选择,鼓励学生探索发现自己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为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

第二,强调宽厚的学科基础与后续发展潜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针对目前较多高校金融学专业教学偏重宏观的具体情况,在专业学科基础课程设置中应注重数理、统计、经济、会计、管理、法律等方面课程,突出数理统计工具的运用与定量分析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专业基本技能,以满足后续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第三,实现专业核心课程的统一化和选修课程的多样化。确定最核心的4—5门专业课程为必修,更多鼓励老师在金融领域的广泛研究,开出数量多且具特色的专业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促进学生在感兴趣领域的深度研究。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金融专业领域的基本技能,更能适应金融与现代经济的发展变化的需要。

第四,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积极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为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很多高校都建立了金融类专业实验室,对学生进行各种操作技能的训练。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通过广泛应用案例教学、聘请行业高管和专家为兼职教授、毕业实习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比如在私募股权投资课程讲述过程中,可以邀请在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校友或专课堂的演讲嘉宾,将他们交易中得出的结论作为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进行剖析。

参考文献:

[1]宋晓平,梅红. Liberal Education、General Education以及素质教育——当今美国大学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创新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10(1).

[2]潘金林,龚放. 教学方法改革: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新动向[J]. 高等教育研究,2008(10).

[3]周建民,茹阳. 美国大学学分制模式的主要特征及启示[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

[责任编辑:吴芳和]

作者:秦响应等

高校课堂教学金融学论文 篇3:

高校金融类课程教学的创新研究

[摘 要]首先分析了高校金融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研究了高校金融学课程教学创新研究的重要意义,最后针对高校金融类课程教学的创新研究,提出了几条意见和建议,希望对高校金融类的课程教学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 金融类课程 教学创新

一、高校金融学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教学大纲陈旧,教材和教学的内容与形势的发展脱节

教育部确定金融学课程的目标主要是根据不同的学历要求,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金融类的课程与专业课没有很好的衔接性和协调性,教学任务不够清晰,没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因而教师在教学的内容上过于笼统,没有突出重点,教学大纲过于陈旧,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没有建设性和适应性的教材。

(二)缺乏规范性的教学,主观随意性过大

对同一学历层次的金融类课程,一般各个高校都制定有教学大纲,但是教学大纲的制订只不过是根据教材的内容,不能很好地指导实际的教学过程,无法形成规范的教学课程。另外,很多高校的不同班级之间没有统一的任课老师,没有统一的教学内容,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统一的出题考试难度,随意性非常大,所有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在教学上也没有一系列规范性的要求,使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三)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般金融类的课程比较单调乏味,理论性比较强,学习方法单一,所以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很多高校的金融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只是一味地按照课本进行讲解,很枯燥,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课或者记笔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突出重点和结合实例,使学生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只能在课下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对所学的东西一知半解,不能运用到实际中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能很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没有帮助。

(四)考核的方式比较单一,不能真实地考察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课程的考核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还能衡量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较高的科学性是考核方式的基本的要求。但是目前在很多高校,采用的都是比较传统的单一的期末试卷的形式,考核制度不够规范,也没有把学生在学习中的状态以及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列入考核的范围中去,这样的考评结果缺乏公平性;还有很多高校的教师在考试前给学生划定考试的范围,学生只用按照划定的范围死记硬背就行,更加不能考核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考核方式使良好的考风和教风都很难培养起来。

二、高校金融学课程教学创新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金融学课程教学创新研究是金融学学科发展的需要

目前中国的社会主义体制越来越完善,金融领域表现出了越来越大的重要性。金融学科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货币、银行和信用已经不再单单是金融学的研究领域了,而是向更深的领域发展,紧跟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比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投资、保险等。因此在金融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及时地抓住金融学的变化规律,在金融课程中适时地增加新的内容,使学生的专业素养得到培养,以适应金融学学科发展的需要。

(二)高校金融学课程教学创新研究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高校金融学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金融的实践性、微观性、应用性必须要体现在金融学的课程中。在金融学科的教学中,不应单纯地让学生掌握金融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基础,还应该训练学生理财的技能和金融管理的方法。企业是金融学课程教学内容的主体,企业的投资、理财和融资活动都要进行考察。随着企业理财环境的变化,对高校金融学人才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学生不仅要具备理财技能、金融的理念和金融的知识,还要使人才的适应性和创新性大大地提高,能够学以致用。

三、高校金融类课程教学的创新研究

(一)改变金融教学的观念,强化实践的重要意义

首先应该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合理地处理好。引导、协助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的作用,而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这一点必须要得到明确。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地引导,开展启发式的教育方式,强化实践,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地向学生灌输关于金融的理论知识,更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技术性问题的分析,与当时的国家宏观经济、行业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还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通过搜集材料来讨论个别证券的未来发展走势,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进行模拟交易。

(二)减少重复,完善教材的结构和体系

在高校金融课程的教学中,一定要合理地对课时进行安排,将货币、银行和信用这三个内容在课程设置中重点地突出。另外在教材中删除国际收支、国际金融危机、外汇与汇率、国际资本流动、投资银行业务、金融创新、金融抑制等方面的内容,注重对中国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改革的具体实践内容进行讲授,突出金融课程的专业特点,将传统的教材内容过于繁杂和重复的现象打破,使教学的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加突出,使教学的针对性得到提高,使课程结构更加合理,同时也提高了教材的使用性,突出授课的重点。

(三)使教学方式和手段不断地得到完善

理论性和实践性非常强是金融学的最显著的特点,而且在金融学中具有抽象的理论、众多的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金融学学习的难度,因此在金融学学习中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另外,金融学具有十分复杂的实务操作程序,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对教学的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为了解决教学上的难题,首先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在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指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最主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学,并且适时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题。采用案例式的教学,分析和讨论各种比较经典的针对性比较强的案例,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将理论的知识具体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在选取了某一个经典的案例之后针对案例现象向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以采用专题研讨的方式,以教师为主导的讲座和以学生为主导的专题汇报是专题研讨的两种方式。模拟实验室的教学方法在高校金融类课程的教学中也是十分有效的。在模拟的情景下,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吸收知识,并且能够使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培养,提高教学的效率。

(四)创新金融学综合考核的方式

统一的笔试考核存在着很多的弊端,不能有效地考查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可以采用专业差异的考核方式,因材施教,在考核的时候重点围绕专业培养的目标和重点,在设置考核的内容时也应该考虑专业的差别。专题采用专题分析报告的开合方式,针对日用领域的热点提出选题,让学生根据资料完成,在考试成绩总评中加入专题分析报告的成绩。案例分析文本的考核方式也是十分有效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另外也可以采用模拟实验报告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认知和归纳能力进行考查,提高学生了解和实际操作商业银行的技能。以上这些考核方式比较有效,在考核的时候结合笔试的内容,可以提高考核的全面性和公平性。

金融学的实用性非常强,因此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将金融学的实用性很好地表现出来。由于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金融学科教学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为了提高高校金融学科教学的效率,必须要对金融学科教学的方法进行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实际的金融形势,完善金融类教材的内容,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 参 考 文 献 ]

[1] 胡妍. 对新建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管理学家,2010,(5).

[2] 鲁学生, 胡艳. 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改革与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9,(12).

[3] 喻海燕. 对高校本科《金融学》课程教学的探讨——以博迪、莫顿的《金融学》教材为例[J].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2).

[4] 丁述军, 沈丽. 《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中国证券期货,2011,(7).

[5] 贾先文. 地方高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经济,2011,(19).

[6] 刘艳梅. 我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教育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1,(30).

[7] 曹云明.参与式教学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技巧[J].大学教育,2012,(11):112.

[责任编辑:钟 岚]

作者:刘昌臣

上一篇:新准则下的股权投资论文下一篇: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