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珍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024-04-14

林珍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精选8篇)

篇1:林珍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溆浦城南学校 林珍和

摘要:阅读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对语文水平的整体提高至关重要。

关键词:兴趣 核心 乐趣习惯 个性

当前,农村小学阅读现状是学生阅读兴趣不浓,阅读能力不强,阅读量不大,阅读时间少,不懂得阅读的方式方法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又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决定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自己几十年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滴积累,共同仁参考。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在长期阅读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在学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感受阅读的乐趣,使阅读成为自己一种主动的、快乐的行为习惯。其次,学生的藏书始终有限,同学之间可以分享。俗话说:“一人快乐,两人分享,那么就有了两份快乐。”我们要打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阅读习惯,生生之间相互借阅,班与班之间相互借阅,不过借阅的同时要在《借阅记录》上签字,这便于追踪图书的下落。“读一本好书就好像是与一个高尚的人在对话。”学生们在生生流动、班班流动的阅读氛围中阅读成长,他们既是与书在对话又是与同龄人在对话。一本本充满智慧的书籍在同一个班,同一个级流动传阅,流动的是书籍,传阅的是情谊,交流的是心灵的共鸣。最后为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提高阅读的质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我在班上经常开展“美文诵读”、朗读比赛、读书心得交流会、手抄报比赛、名人名言交流、演讲比赛、评选班级读书之星、推荐好书交流会等活动,学生在阅读中有了伙伴,在与伙伴的交流中分享阅读,让学生享受到读书的快乐感、成就感,享受到更多的阅读乐趣。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来,从而爱上阅读。因此,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是激发与延续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途径。

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的内容是千变万化、无法穷尽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方面学生学生们不能只停留在自己喜好的某一类书籍上,教师应该做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者,分享者,解惑者。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时,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书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理想前途教育等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作为语文教师要因材施教,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作出不同的阅读指导和要求。如四年级学生必读《爱的教育》《少年周恩来》等书籍。五年级学生必读《城南旧事》《昆虫记》等书籍,六年级学生必读《红岩》《铁道游击队队》《袁崇焕》(简明版)等革命书籍。“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终生阅读,知识在不断更新,观念在不断刷新,课堂因此而美丽,生活因此而芬芳。另一方面应教师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一是把握阅读要领,根据阅读的目的不同,选择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中让学生学会精读和评析,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二是为学生指导思考的方向,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学会设疑,释疑,引导他们多角度地想问题;三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习惯,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如在品读张籍的《静夜思》这首古诗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四是学会使用图注与圈注,“不动笔墨不读书”。“图注”是根据文章描述或者说明的内容而制作的图画,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在阅读中,学生可看图领会文章内容,或边看课文边画图以加深理解,增强阅读中的形象感。“圈注”是指阅读时给字、词、句画上符号或者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文中点点划划、眉批边注,包括会看课文注解,边读边圈点勾画,边读边评注以及做读书笔记等。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还可根据不同体裁文章的特点和内容运用一定的符号帮助阅读。如用“△”标记重要词语,用“——”标记精彩的描写语句,用“~~~~”标记精要的议论片段,用“„„”标记名言警句等,批上心得体会,注出疑难问题。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加深和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培养起仔细阅读、边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和加强对文章的记忆。五是利用阅读,促进写作,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文情并茂和生活紧密联系,不仅有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还凝聚着强烈、丰富的情感,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如在教学《游子吟》这首诗时,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慈母情刻骨铭心的体会与理解,慈母情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我们可趁机因势利导,要求学生联系生活或学习中父母的爱写成一篇小短文,这样学生也会有真情实感。

三、加强课堂阅读指导

老师一定要在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基础上,着眼全局,筛选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教学难点教师要设置好坡度,让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重点要鲜明新颖,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这节课要学会什么,他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教师在课堂上起指导和点拨作用,讲授的东西少了,学生占有的时间就更多了,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时间组织学生语言文字练习,在练习中要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觉做到耳到、口到、眼到、心到,全面参与学习过程。

阅读课文前,教师根据文章主旨、人物、情节、线索等提出问题,让学生读后掩卷沉思,复述课文,既达到了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也达到了掌握课文要旨的目的。在阅读中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形声的摹拟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阅读后对重点片段进行必要的模仿训练,这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故乡》一文中;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反差,少年闰土的聪明、机智;中年闰土的呆板、麻木都是通过对人物进行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的刻画体现出来的,我们亦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堂上训练:刻画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要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刻画出来。若学生在这方面能认真对待,不但训练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阅读分析能力。

四、抓好学生课外阅读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是啊,因此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应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孩子能爱上课外阅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不仅仅是课堂阅读就能提高的。教师除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外,还要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针对农村孩子拥有课外书籍的数量极少这一现状我鼓励孩子们把自己拥有的课外书籍借给班上供大家阅读。这样一来,图书角不再单调,有《心灵鸡汤》,也有《智慧背囊》;有《故事大王》,课间或午休时,不少孩子捧着书静静地读呀读呀,时而会心微笑,时而若有所思。广泛的课外阅读能让孩子们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课外阅读,不仅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更是世界范围教育成功的经验。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使学习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塑造学生的读书品质,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总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尽管是农村小学,也应是书声琅琅、歌声琅琅、笑声琅琅。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应从关注他们的阅读开始,让我们农村小学的孩子们也去品味阅读的快乐,在博览群书中感受人类文明的博大精深吧!

参考文献:① 《阅读海洋》 刘 文

② 《阅读实用理论》 林茜雯

篇2:林珍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田本娜

一、为什么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是针对阅读教学的“虚效”而提出的。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正是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如何?自从《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实行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了比较大的变化,但是如果说教学效果很好,恐怕还不切实际。教学效果不尽如意,表现在:大多数小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表达(口头、书面)能力等还不能令人满意。很多小学生的毕业考试分数很高,但分数里是否有“效”?不能不承认,当前学生的高分低能依然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是非常有必要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打不好,对于我**语教学综合水平和整体质量的提高将构成严重的阻碍。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总体来说,小学毕业生应该掌握 3000 个汉字,做到会读、会写(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会用;对于教科书中的课文能够理解,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包括朗读能力和默读能力)、阅读欣赏能力及判断能力,能够阅读书报,能从阅读中吸取知识、感悟思想、丰富情感、提高品质;顺能够写出四百字左右的、简单通顺,的记叙文和常见的应用文;能够运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够有条理地、语气适当地和人交流。

从小学各年级来说,应完成“新课标”提出的各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从课文的学习来说,应完成该课文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得,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

三、怎样实现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这个问题涉及语文教学理论、教科书、教师、教学过程等多种因素,我想主要从教学上谈点看法和意见。

1.认清语言的本质———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认识的工具。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那么作为学习语言的课程———语 文,当然不能脱离语言的运用。具体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培养 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就要明确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我仍坚持 20 年前我在《小学语文教学论》一书中的提法:“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包括口头和书面语)的能力。”

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分不开的,为了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必须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我曾提出五项任务:(1)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2)培养和陶冶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操;(3)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4充实和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5)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多维的,小学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思想品德、道德情操、思维水平及学习习惯的全面进步。这五项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最基本的是第一项任务———“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严格说应该包括:识字、写字、听话、说话、读书、作文六种能力,其他各种能力和品质的形成,都是在语文能力的形成过程中统一实现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只有达到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自能交流,才能称得

上教学获得实效。

现在有的研究者强调语文素养的全面性,但在全面之中,没有突出最基本的因素———语文能力的培养。这样就容易使阅读教学方向不明,把握不住阅读课的本质。阅读课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课,也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课。阅读课要在“用”字上狠下工夫,要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写作,学会听懂别人讲话,学会熟练地和人进行口语交流。这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必须将这个核心突出出来,明确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阅读教学在使学生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提高其认识能力和情感素养,但任何思想、情感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所以阅读教学必须充分显现展示语言的 魅力。

2.阅读教学要体现课文这一文 本要素。

阅读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明确之后,应明确阅读教学的依据就是课文。阅读教学必须依据课文这一文本要素进行教学。

凡是选为课文的篇目,大都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主要特点有三:第一,语言规范、鲜明、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背诵、记忆、积累;第二,凡是好的文学作品都反映了一定的写法,鲁迅先生曾说:“凡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第三,好的文学作品都表达了作者的审美与思想情感。

针对这三点:关注课文的语言、写法、思想情感,在教学时应该如何具体实施呢?第一,使学生吸收规范的语言。教学时,教师要将语言的规范性、生动性体现出来,使学生将词

句读懂,好的片段、全文要求学生背诵。第二,使学生学习课文写法。阅读教学既要教学生读书,还要教学生写作。在阅读课上,要引导学生从作者如何观察生活、反映生活,如何构思和遣词造句等方面学习课文的写法。第三,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文学作品都表达了作者的审美观念。同时,语文教学的主要功能就是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提高其审美能力。审美个性的培养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所谓审美个性,主要指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审美活动中所形成的个性化的认识和情感特征,也就是每个学生对某一文学作品形成的自己合理的理解、感悟和感动。

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积累;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理断学生阅读一篇课文,能够在语言上有所积累,这是阅读课的实效之一;能够在思想上有所领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在心灵上有所净化,这是阅读课的实效之二;能够学到一点写作方法,懂得作文必须“情动而词发”,这是阅读课的实效之三。

3.读写结合,加强课堂“小练笔”。

阅读课要将课时交给学生。提倡学生“自读、自查、自写”;提倡学

生“说课”———说内容,说语言,说认识,说情感;提倡学生“写课文”———写事实,写心得,写真情。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都要始终贯彻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尤其强调说和写的训练。一年级开始训练学生说、写句子;二年级开始训练学生说、写片段,写日记;三年级进行作文启蒙训练,写学生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各种事物和人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四至六年级把习作放在重要地位,由片段训练到篇章训练,教师要有计划地进行作文指导。

平时应开展读写结合的课堂“小练笔”。我一直主张在每篇课文的讲读过程中,要有 10 分钟的练笔时间。重点是对语言的理解,对思想、感情的领悟等;阅读欣赏———可以采取朗读的形式;巩固运用———可以设计一些说和写的语言实践活动。当然,这还要依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千万不可将所有的课上成一个模式。如果平时的“小练笔”

抓得紧,逐步养成学生的习作习惯,学生就不会感到作文难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二年级重点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三年级以后,主要提高欣赏能力,重点训练默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读出心得体会的能力。一句话:让学生学会读书、作文。

4.提高青年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

(1)语文教师要提高人格修养。

首先,人格修养体现在心灵上,也就是体现在爱心上,教师应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所教的专业。其次,人格修养体现在道德规范上,主要表现为高度的责任感。再次,人格修养体现在教师的言行中,教师要真挚、诚实、笃信。孔子早就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正人先正己”。(2)语文教师要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文基本功:写一笔好字,说一口标准的、流畅的普通话,能背下几十篇名篇,能给学生写出范文,具有一定的语文专业知识。这是对青年语文教

师的基本要求。二是语文教学中传统的、现代的知识和理论。我建议:青年语文教师最好制订一个三至五年的学习计划,选几本精读书。古籍方面,可以选择《说文解字》《文心雕龙》《诗经》《史记》等,有条件的可全读,没条件的可选读。再经常读读《古文观止》和《唐诗三百首》,时选时读,常用常新。此外,还要多读些文学作品,提高文学修养,以影响和

感染学生,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读经典作品,不能匆匆过目,有的应该熟读、精思、背诵、做笔记,坚持数年,定有成效。

当前,青年语文教师的工作任务重,压力很大。青年语文教师应把精力放在常规教学上,研究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不必人人都写论文,但是一定要写“教学日记”。“教学日记”的积累,就是教学经验的总结。有经验的教师则必须能写出论文。教师写论文时主要应该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多一点真实案例。我真诚地希望学校领导给青年语文教师创造发展的空间和机会,要坚持校本教研制度,让他们从从容容地教学和学习,逐步提高教学水平。5.端正教风,坚决反对“虚效”、“虚名”。

(1)反对“虚效”。我们为什么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呢?就是因为有“虚效”,“虚效”表现在什么地方?表现在应试教育的积弊上。当前应试教育依然有广大的市场,应试教育就是一切为考试而准备。例如学生到了四五年级,读书还不会概括要点,不会做笔记,为什么?因为教师在讲课时把要点都给他们概括出来了,写到黑板上了,写完了让学生去背,背完了应付考试。时间长了教学就产生了“虚效”,即使学生能考及格、考好,但能力还是没有提

高。还有就是作文考试以前,有些教师让学生在“优秀作文选”上选几篇,背下来应付考试,或者教师事先让学生“突击”出来几篇应考的作文,甚至允许学生“雇枪手”。部分教师的这种做法是极端不负责任的。学生的考试分数可能很高,但是他们不会读、不会写、不会欣赏,这样不仅产生“虚效”,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最主

要的是危害了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以为学习可以“作假”,他们将来也可以在社会生活中“作假”。(2)反对“虚名”。

“新课标”实施以来,确实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教师,他们在教学上改革创新,将语文课教出了活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有的提法就过于膨胀,比如,有些教师的课被冠为“大师的课”、“经典的课”、“经典的设计”、“经典的教学”等。我总觉得,“经典”这个词不

能随意地使用。什么是“经典”?“经典”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有效的。教学过程是根据学生的变化来确定具体教学方法的,被封为“经典”的课,是不是再讲就不能变了,再变就不叫“经典”了呢?我们的课是要有变化的,特别是根据不同的学生,要改变我们的教法和设计。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谦虚谨慎,脚踏实地,切勿耽于“虚名”和功利。现在小学语文教师的负担比较重,我希望各级领导和全社会能够给广大教师创造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有一些学习、研讨的时间和活动的空间。不一定非要人人写论文,前面提过的,写点“教学日记”就很好,把学生们思想的变化、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教学经验都记录下来,这也是培养研究型、特色型教师的基础和关键。

篇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当前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课堂是教学的第一阵地, 是教师教学、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阅读一直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板块, 不论是哪个阶段的语文教学, 阅读也总是占据着极大的比重。小学阅读教学是学生阅读能力打下基础的关键, 尤为值得重视。近年来, 学校、专家、教师已经意识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但是就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 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因素, 制约着其有效性的发挥。

1. 教学方式枯燥、单调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完全占据主导地位, 以阅读材料为载体, 教授生字、单词、俗语等语文知识,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 始终扮演着“接受者”的角色, 长此以往, 学生在单一、枯燥的阅读教学氛围中, 逐渐丧失阅读知识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学习质量下降、效率低下, 极大地限制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现。

2. 阅读教学重点不突出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将语文教学的重点放置在划分阅读节后, 分析阅读材料主旨内涵, 探析阅读段落表达方式与文章写作特点等基础阅读知识方面, 忽视了以阅读材料为载体引导学生欣赏文章的情感变化与内在逻辑, 建立语文阅读思维习惯,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主动性等教学重点。

3. 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地位的实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教师教授为主, 留给学生参与谈论、思考教学内容、深入理解阅读材料的时间极少, 无法激发学生内心的阅读潜能, 使阅读教学成为素质教育的“牺牲品”, 不利于和谐、自由、自主、平等的阅读教学课堂的建立。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分析

1.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多媒体技术, 以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创新教学环节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提前制作PPT课件, 以变换字形、更改字体颜色等方式凸显阅读的重点与难点, 设置阅读流程,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 建立自主阅读能力与阅读分析能力, 提高小学阅读教学效率。此外,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试听技术, 播放阅读材料音视频, 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阅读材料的情感内涵与中心主旨, 全身心投入到阅读教学课堂中来, 体会语文阅读学习的乐趣, 建立阅读学习的自信心。

2. 以阅读材料为依托, 拓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

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字词、主旨分析等等基础语文知识题词的构建, 为最大化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应该以阅读文章材料为依托, 扩展教学内容, 提高阅读教学的实际价值。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摘录阅读材料中的精华语段作为语文早读的阅读材料, 记忆背诵, 不断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为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 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开展课外阅读, 为学生推荐优质阅读材料, 组织学生交流沟通, 建立自由、和谐、轻松的阅读课堂氛围, 让阅读教学课堂时刻充满生机与活力。

3.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见解, 注重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建立

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理科教学的重要表现就在于没有唯一、固定的标准答案, 这也是语文学习特别是阅读学习的魅力所在, 再加上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 阅读习惯不同, 对文章的理解与看法不同是必然存在的,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从而设计针对性的阅读教学环节与科学选择阅读材料, 充分发散阅读思维能力, 自主解决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不断积累与丰富阅读经验, 为今后进入初中、高中语文学习阶段, 构建自身阅读习惯与阅读方法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4. 发现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进步, 实行鼓励式阅读教学

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进步, 并采取必要的鼓励与激励措施, 是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与阅读热情的关键。首先, 在阅读教学课堂上, 教师要不吝啬语言赞美, 时常用“你真棒”, “你的答案非常独特”, “这个问题指出的很及时”等等语句, 让学生收获语文阅读学习的乐趣, 建立阅读学习自信心。其次, 教师可以组织“阅读竞赛”活动, 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总结文章中心主旨, 概括文章情感脉络, 分析文章结构特征, 并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摘录笔记, 以选出“今日学习小明星”、“最大进步奖”等鼓励方式, 让学生在良性竞争中建立主动学习的意识, 以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投入到阅读学习中来。

综上所述, 在新课程理念下, 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促使语文阅读教学科学化、素质化、全面化、现代化教学目标的实现, 我们应科学地审视和研究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 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让语文阅读教学返璞归真、简单实用, 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真正的活力。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旨在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理性思考能力等等, 从而综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综合能力。如何在坚持学生本位的前提下, 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丽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3)

篇4:林珍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的整合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把二者结合起来教学。教师在教学阅读的过程中,把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融入阅读教学中,而在写作过程中又把阅读习得的知识进行有效强化。阅读和写作之间构成不可分割的关系,二者在相互协同的过程中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构成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部分。阅读和写作能力是小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有效体现,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之间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良好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方向性指引,写作对阅读又有积极的反作用力,所以二者是一种互相促进和融合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二者融合起来教学。

一、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一)阅读和写作存在目标的一致性需要互相融合

阅读是学生对所学习生字进行加深理解和巩固的过程,而写作也是对语言文字进行运用的过程,二者同属于小学语文知识的运用形式。阅读和写作的存在都是为提高小学生祖国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这两种能力中,学生哪种能力有所欠缺都不能称得上具备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所以阅读和写作的融合是为了学生发展的需要,二者在整合中共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锻炼和提高。

(二)写作与阅读的结合是二者之间共同促进的需要

学生最初接触到的阅读是学生见过的文字和词语以及句子的组合形式。慢慢地学生开始练习写话,要写出和自己阅读过一样的句子,可以说阅读给学生的写作提供了范例。在对语文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学生能把自己阅读过文章中的好词佳句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或者学着阅读过文章的篇章结构进行作文。而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能运用自己在阅读中的知识,能对阅读中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强化和巩固。所以写作和阅读之间不可分割,共同促进的关系需要把二者的教学进行有效结合。

二、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融合的策略

(一)读中注重字、词、句的积累,为写作做准备

写作是学生运用学过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构字、构词、成句、成篇的过程,而学生获取词汇的重要方式是阅读。在阅读中掌握生字的读法和词义,写作就是用学生学过的词汇表达学生思维的过程。在课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让学生对所学习的词汇进行死记硬背,要注重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写作融入课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在阅读时多给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课文阅读提一些问题,让学生阅读之后与教师一起探讨和交流,也可以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组内进行交流,和同学交流的过程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的能力。当学生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后,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能相应的提高。教师还要锻炼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对课本上的生字和生词,教师要让学生多进行口头造句,鼓励一个词语多个句子,让学生了解词语的不同的作用,体会祖国语言的魅力。在造句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书面表达时能得心应手。

(二)阅读时仿写文章的典型表达方式

良好的语文教学不是把学生需要学习的四项技能分成模块,而是互相穿插教学。作文需要日常积累的过程,并不是根据教材内容安排到作文课中才进行作文的教学和讲解。作文教学应该无形地融入日常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当到单元作文写作的板块时,学生就能顺手拈来,这样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会有所提高。如,《猫》这篇课文中的第一自然段,运用了总分的结构,在教学时教师注重给学生讲解总分这种结构,先总的说猫的性格古怪,再分别从老实和贪玩两个层面进行分说。学生阅读和学习这个部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总分这种结构进行训练。因为从阅读到写作训练存在跳跃性,为了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总写的句子,让学生进行分写的训练。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这样的句子:秋天的田野真美丽。让学生对这个句子进行分写,详细地说秋天的美在哪些方面。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总—分”的这种结构,在写作过程中能进行有效地运用。

(三)通过写来巩固读

写对读的积极促进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写来巩固阅读,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通过写实现阅读知识的再现,对知识起到固化作用。如《风筝》这一课,学习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续写,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想孩子们寻找风筝的结果,让他们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孩子们朝着那边跑去之后发生了什么。有的学生设想他们找到了对视的风筝;有的学生设想他们没找到风筝,而是得到另外的收获;有的学生还对孩子们奔跑过去的细节进行描写。续写是任学生自由发挥的写作训练,写作形式非常自由,学生可以任凭自己的思绪驰骋。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参与续写的积极性更高。对课文进行续写,就是对课文进行延伸,学生对课文产生深刻的印象,续写的过程就是对阅读过程的固化,学生对课文有力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和阅读的有效结合是一种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阅读和写作进行结合,让写作无形地贯穿于阅读的过程中,并对阅读进行写作的训练,巩固阅读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让写作和阅读有效融合。小学语文的教学在写作与阅读的有效融合的过程中达到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实现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陆小平.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1(S1):35-37.

篇5: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语)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

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有效性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

四、五年级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该课题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研究的系统性与针对性,重点进行如下研究:

1、略读、浏览等读书能力的培养;

2、深入理解重点句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3、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

4、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四、研究目标

1、探索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2、在教师中形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氛围,形成一支较强的语文教师队伍,提升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3、通过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建立一套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机制和制度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与管理

1.成立课题实验组,负责全面指导实验工作。

指导组长:王振宇

负责人:林显松

成员: 万学胜林显松孙京芝王振宇

2.实验步骤

本实验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3.9年3月——2014年3月)

第二阶段:(2014.3年3月——2014年7月)

六、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决定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的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为辅。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实践者也要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结果要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在这里,课题组充分调动小学语文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本课题组研究的实践者,同时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研究者。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

2、调查法

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堂弄清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

3、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学校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学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4、文献法

文献法就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步骤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交叉滚动前进。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

(二)研究措施

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题研究:

1、问卷调查,了解现状

2、加强管理,指导研究

3、加强交流,突出实效

篇6:林珍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所有语文教师面前的问题,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必须研究的课题。随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材的难度、广度不断增加,在提倡“轻负担,高质量”的今天,在重视以人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情况下,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提高课前准备工作有效性的研究。

1、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教师备课应该独立钻研,自主备课。备教材、学生、资料,备重点难点训练点,备思路,备教学策略。

2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一是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并通过课堂训练提高预习质量的达成度;二是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题,以教促学;三是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教学即可以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

二、提高课堂操作有效性的研究。

1、灵活确定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有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目标应根据教材、课时、班级学生来确定,并应有所侧重;其次,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调整预设目标;再次,教师应主动对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评估。

2、正确定位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课堂中教师应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努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角色感。

3、创设和谐教学环境:

①创建充满关爱和尊重的学习环境;②建构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真实问题情境;③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参与氛围;④创设学生自我调节型的学习环境。

4、注重生成教学结构:

从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来安排教学,体现一种主题学习的风格,凸现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互动,凸现课程资源的创生开发及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

5、采用灵活教学方式:

包括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语文阅读教学现行常用的方式有问题教学法与读书感悟法。我们要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式。问题教学法重视教师的引领,较适于比较理性的文章,引导学生阅读;读书感悟法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较适于比较感性的文章,对精彩描述进行理解品味。

6、鼓励为主学习评价:

⑴、学习评价要有激励和批评。⑵、学习评价应是有针对性的评价。⑶、学习评价应是发展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三、提高课后反思有效性的研究。

一方面个人要勤思考、多动笔,养成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另一方面应该加强教学反思的写作,从反思中得到启示。同时,教师也应该成为学生学会反思的榜样。

篇7:林珍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年级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拟订人:黎文静

在本学期我校确定课题的研究重点是“如何抓重点语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我们在教学中,诊测考试中,不断实践、摸索,收获了很多,现总结如下:

真正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于我校是一所村级小学,学生的学习条件有限,教师的教学资源也有限,因此,我们站在学生的学习的起点上进行了思考,改变。根据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在课堂上,老师做到了充分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从过去的“配角”变为真正的“主角”,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每个学生有了“我的学习我做主”的快乐学习之感。

二、提高思想认识,积极参与了课题研究。在本学期,我们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地进行了该课题的教育研究。学校通过会议、座谈、专题研讨等形式,提高了我们对科研的认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了研究,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一直没有改变,结合学生实际,整合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教学中都注重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力求体现学生的自我感悟,同时重视了基础知识的落实。

为了使该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并落实。我们将该课题的研究活动与学校的常规教学研讨活动结合起来,在研讨活动中对如何抓重点语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进行了许多研究和探讨。

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阅读水平得到了提高。在本学期,图书室向学生推荐了一些好的书目,学生到图书室去借阅,我班的学生每周一、三、五定时到班级图书管理员处借还课外书。学生读书的兴趣非常浓厚,学生每周都至少完成一篇以上的读书笔记,我们还利用班队活动,开展了“讲故事比赛”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学习到了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既扩大了知识面,又增长了学生的才干。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许多,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学生的朗读水平还岌待提高。在班级中,我发现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学生中普遍读书声音很小,学生唱读、念读、拖读的现象也比较严重,经过老师指导,已有一些成效,但是还需要老师多针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帮助,提高才行。

学生的读书笔记做得还不够规范。在要求学生读课外书的同时,教师要求学生必须要做读书笔记,可是学生上交的读书笔记让我们看了,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认真在读书,而也有一些学生并没有用心读书。这也许是学生的读书习惯的培养的问题,也或许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关,我们也要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篇8:林珍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能够培养学生对信息的筛选、整合, 对事物的判断及概括能力。它对学生以后的自主阅读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因此, 必须重视初中语文阅读的有效性,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灵活应用语文教材, 把阅读带进学生的生活, 使语文阅读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 阅读教学应试性严重

现在的学生面临着众多的考试, 尤其是中考。许多教师违背了语文阅读自身的阅读要求与意义, 语文阅读仿佛成了“快餐”, 语文越来越成为为应试教育服务的工具。这些阅读针对性太强, 只是机械地在文章中找答案, 而忽略了语文阅读的熏陶和引导作用。

2. 阅读教学简化、欠灵活

在教学中容易出现学生每人读一段, 读完就看问题, 然后再找问题或不看阅读文直接看问题在文章中找答案的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是完全把语文阅读简化的方式, 导致学生不能体会阅读文所表达的情感和意思, 达不到阅读效果。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汉语是一种意合性的语言, 在阅读中它讲究心灵的体验和感悟。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语言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也符合我国教育大背景下培养新时代个人主体性的要求。

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是培养学生自我阅读、个性阅读的基础, 它启发和培养着学生对信息的筛选、整合、辨别和应用能力。

三、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1. 转变教学观念, 发挥阅读真正作用

教师要从观念上改变对语文阅读的认识, 把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教师要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 积极备课, 把所教文章的内容了解透彻, 再去根据文章的题材选择相对应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先让学生读一遍文章, 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然后教师给予一定的启发和引导, 让学生主动回答问题或分组讨论, 这样学生从很大程度上体会到了文章的感情色彩, 再结合作者写此篇文章时的背景, 学生的情感就达到了进一步升华。

2. 强化阅读的多样性, 图文、资料背景相结合阅读

很多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有着重大背景的, 其教育和警示作用很大, 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要强调让学生去了解作者的身世及文章写作背景, 仔细揣摩文章的细节描写。此外, 让学生模仿着写一些句子或段落, 目的在于让学生真正掌握某一种写作技巧, 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增强学生的表达叙述能力, 从而达到阅读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采取多样化的阅读方式, 如有角色众多对话的文章, 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通过对白揣测人物心理, 模拟文章所处的情境, 通过肢体语言和口语语言的表演, 深刻感受环境氛围, 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意义所在。

3. 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 注重积累

语文学习中的所谓厚积薄发是指阅读量的增加形成的长期积累, 继而提高自己听说读写的能力, 培养语文语感, 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教师在教授课本阅读的同时, 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课外阅读, 作为课内教学的延伸, 因为很多作家的文章具有一定的关联。例如, 鲁迅的《祝福》揭露了旧社会的压迫与封建礼教的束缚, 而他的《狂人日记》也能体现同样的思想, 且后者对中国白话小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教师应该在完成教材中《祝福》的课程任务时, 给学生指导《狂人日记》的延伸阅读。此外, 学生课外名言、诗词的积累也很重要, 它对学生的语感、语文习惯的形成影响较大, 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提倡学生延伸阅读, 培养学生语文语感, 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探讨能力有重要意义, 这些都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语文教学。

4. 强调教学的灵活性, 教学中适当留白, 发散学生的思维

教师应灵活地教学, 不拘泥于语文教材与传统的教学模式, 多尝试不同的模式, 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课堂的多样化, 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适当的留白, 对一些问题的设置和讲解要讲究技巧, 不要很直接地把结果呈现, 增加学生想象的空间, 挖掘学生的潜能, 使学生充分融入阅读当中, 体会阅读的美妙, 感受语文阅读的魅力。

总之,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教学模式的变化达到不同的效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把应试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 应该把语文阅读的根本意义传递给学生, 让学生享受阅读, 体验阅读, 学会阅读。这样才能做到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也能发挥其重要的意义。在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国家对语文教学也有了新要求, 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教学体系。相信不久的将来, 新课程改革会给我国教育带来可喜的成果, 为我国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上一篇:家长会发言简下一篇:情谊作文450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