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指导论文

2022-04-29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本文主要以小学中年级为例,对有效指导课外阅读的策略进行分析研究。现实中,很多教师和家长都认为,读书读得多,写作水平自然而然就提高了。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指导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指导论文 篇1:

农村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摘要】新课程打破了以往以书本为主、以课堂为主、以教师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文化积淀与人文素养的培养,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并对各学段课外阅读的质与量作了明确要求,这无疑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为学生搭建了获取知识、自主发展的平台。

【关键词】农村  小学生  课外阅读

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以兴趣为先导,点燃学生阅读热情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实践证明,任何有效的活动都源于兴趣。阅读也一样,有效地阅读更需要浓厚的兴趣。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堂上精彩的故事、扣人心弦的悬念;课外幽默的笑话,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等等,都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诱因。教师要时时处处、多层面、多角度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新教材中有关中外名著的内容是很多的,教师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对此做一些内容的拓展和情节的延伸,就会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鲁滨孙飘流记》这篇课文时,我为学生播放了展现课文内容的视频资料,学生对野人、荒岛充满了好奇,我顺势向学生推荐《鲁滨孙飘流记》这本书,学生的阅读热情被点燃了,下课后马上向学校图书室借了这本书,争着阅读。

二、以方法为重点,指导学生有效阅读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不能自主选择课外读物,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读物(根据《语文课程标准》附录二),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

读书贵在得法,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教师在指导学生在阅读时要让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阅读时要选择精读、略读、浏览等不同的读书方法阅读不同的内容。二是要在阅读的过程以记忆、背诵、摘抄、剪贴、做笔记、写心得等灵活多样的方法积累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储备知识。三是在阅读中切忌贪多图快,囫囵吞枣,要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习作者的表现手法等等。

三、以活动为载体,巩固学生阅读意志

小学生兴趣注意的持久时间不长,意志力不强,需要不断地强化。同时,小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不断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和班队活动,来巩固他们的意志力。可以开展一些针对性强的诸如民间故事会、成语故事会、励志故事会、辩论赛、演讲比赛,还可以定期举办手抄小报竞赛,剪贴比赛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学习知识的“成就感”,使学生感受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感受到知识的“有用”,从而促进学生不断地进行课外阅读。

四、以培养习惯为目的,奠定学生终身学习基础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学生最终有一天要走出校园,离开老师,他们的知识主要要靠阅读来获得。“三岁成习,六十依然”,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所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阅读习惯就显得非常重要。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得到了美的享受,受到了人文精神的熏陶,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得到了提高,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又在生活实践中感受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就会“不令而行”,不断满足自己的阅读要求,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那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一是要读好书,要选择经典名著。书能影响孩子的一生,但有些书思想贫乏,内容平庸。因此阅读要仔细甄别,非善勿近。一个简单的方法是读经典,因为经典是时间选择的产物。但经典大多是枯燥的,该如何引导孩子进行阅读,我向卓越大语文的老师们了解到,他们的专业团队制作出国内第一部国学题材的动漫,通过创新、有趣的方式在孩子和经典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二是要边阅读边思考。在阅读时,有种说法,叫做Fake Reading,用现在的流行语就是“假阅读”。说的是:读时,可以读得快,读得顺畅,中间也不用停下来。但是,没怎么过脑子。这种阅读没有思考也没有成效,卓越大语文的老师会通过优质的閱读引导孩子自觉主动思考,比如老师在讲故事时,就会以造句的形式,将阅读所得与现实相连接,让学生通过有趣的角色扮演游戏,以形象化语言表达出来。孩子们为了表演得更好,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自觉进行思考,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是要进行交流,分享心得。阅读后,向朋友或者家人分享自己读过的有趣的故事。大语文的老师鼓励孩子们各抒己见。她说,当孩子迫不及待地跟你分享他今天又读到哪个有趣的故事的时候,就是在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从而慢慢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作者:李慧琴 李淑琴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指导论文 篇2:

以中年级为例,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本文主要以小学中年级为例,对有效指导课外阅读的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现实中,很多教师和家长都认为,读书读得多,写作水平自然而然就提高了。而在实践中我们却发现,学生就算读了很多书,习作的语言还是干巴巴的,写作达不到生动与具体的效果,这与课外阅读的指导是否有效有很大的关系。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记一记

这里的“记一记”,就是教师平时说的“积累”。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积累,且不说含有“积累”意思的文句,光“积累”一词在课标中就出现了数次,这样反复强调,目的就是告诉我们要通过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学习与实际运用相辅相成,因此,为了让我们的孩子运用起来并不“方恨少”,教师平时需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外阅读笔记。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如果能将课内学到的知识,适时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这样就既巩固了读书的方法,又丰富了知识,从而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

从中年级开始,语文教材的每单元都有针对性地安排了为习作而准备的专题训练。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3课是《猫》,因此针对这一组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外去阅读一些跟动物有关的习作,同学们也可以根据自家宠物的特点,把跟自家动物有关的语段,甚至是整篇都摘抄下来,然后再根据自家养的动物的特点进行仿写,最后拿到课堂上来展示,从而更深刻地记忆和理解课文。

二、讲一讲

讲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课前3分钟,让学生轮流上台讲一个成语,念一段自己在课文摘抄的优美语段。“向你介绍一本好书”活动,让学生从课外读物中选择一本喜欢的书并在班上向同学介紹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自己读后的感受;进行讲故事比赛,可以不拘一格,只要健康有趣就行,如果遇到专题训练的话,教师可以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相应的书籍。还可以鼓励每个学生上台演讲,哪怕只讲一句话也行。这样的读书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词汇,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还能促使学生在课外自觉认真地阅读。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是“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课后还有“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搜集、阅读童话。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这一段时间大量地阅读课外童话,讲童话。可以讲给同桌听,讲给全班听,也可以讲给自己的家人听,每天回家讲一个童话给家长听,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多么有成就感的事呀!因此,家长会上,好多家长都反映,感谢教师的作业——让他们重温童年的读书梦。

三、评一评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还是以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课外阅读为例,本组要求学生拓展与阅读有关的童话书籍,为了增强学生的读书兴趣,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教师可以和学生同读一本书,并在书中圈画好词佳句,批写标注等。如师生回家共同看《安徒生童话》。展示的时候,即使有的学生只会说出最简单的一个词,如《丑小鸭》中“丑小鸭”或“白天鹅”,我们也要给予肯定的评价,你可以给他一个微笑,或者轻轻地点一下头……教师及时的鼓励和关注,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坚持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了。

指导课外阅读,想让其成为更有效的学习方式,不能一蹴而就,这需要教师和学生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一起努力,一起期待,让阅读成为有效的“悦读”!

作者:陶新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指导论文 篇3: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

【摘要】课外阅读是小学生丰富生活经验,积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教师要放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端正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正确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阅读 兴趣 习惯 发展

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学生只有在课外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才能使课内所获得的学习方法得到实践与巩固,将方法发展为能力。而有效的指导方法是让课外阅读落地生根的助推器。

一、有效引导,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在阅读活动中,阅读主体需要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唤回直觉经验,从而重构读物的形态。对于年龄不大的小学生来说,要让其爱上阅读,必须找准学生兴趣的落脚点,关注其课外阅读的状态。人的潜意识里本来就有阅读的欲望,不论是时下的动漫还是经久不衰的古典名著,总有其喜欢的读物,只有找准兴趣的源头,才能让阅读的欲望成为习惯,为终身发展所用。

老师是与学生朝夕相处的引路人,在学生心中有一定的榜样作用,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个爱读书的老师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想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老师首先要做学生的书友,选择学生喜欢的书进行阅读,创设师生共同交流的阅读话题。以此增进师生心灵的沟通,让学生获得读书的动力和快乐。其次,教师还应当是经典名著的点拨者与讲解者。根据现有教材的课文精心设计,组织学生研读、诵读、模仿、评书等,让生动的情节跃于眼前,紧扣心弦,在学生兴趣正浓时,向学生推荐相关章节,水到渠成地以读引读。如教学《猴王出世》名著篇章时,鼓励学生读原著《西游记》;学习《蟋蟀的住宅》时,推荐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等。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向的工作都依靠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以及心理特点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刊,能读到自己喜欢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他自然就会将自己的小脸埋进书页里面去,甚至废寝忘食。

二、分级推荐,拓宽阅读视野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总量是145万字,各学段分别是5万、40万、100万字。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识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为依托,建立多级多层的推荐阅读书目体系:一级: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材料的推荐建议。针对所学课程,延伸课外,适度渗透,以课本为载体,以读引读。二级:地方阅读书目,即当地教育部门所推荐的读物。三级:学校推荐书目;四级书目:班级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相对孩子来说,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文学作品更是起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重要作用。每读一本文学作品,就是与作者在心灵上的一次对话。孩子们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启蒙阶段,这一次又一次的对话会使他们对人生和世界获得更丰富而全面的认识,人格更趋于完美。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因此,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應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读物,并帮助和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内容。

三、分享评价,巩固阅读兴趣

阅读的真正目的是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让学生从阅读中得到成长。而评价是促进学生阅读的一种手段。该如何引起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这就需要对评价的形式进行研究。笔者结合本校语文科“5+35”课堂模式,采用了以下几种评价方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活动展示中评价

课前5分钟的展示,目的在于给学生阅读展示的时间和空间。为了保证阅读的质量,我们围绕学生展示的仪态、主题、表达作了具体要求,每达到一项可获得一颗星,最高可得五颗星。每天语文课前按学号或自荐的形式由一位同学到讲台上进行阅读展示,再组织学生点评。实践证明,“生生互评”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这些互评更全面、更客观,常常记录了教师看不到的闪光点,而且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增加了学生的交往和了解。

(二)在作品展示中评价

通过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注重个性差异,使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结合课外书屋的推荐、名著阅读等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读书笔记、手抄报、读书卡等评比。充分利用图书角、宣传栏、学习园地及时展示学生课外阅读成果。每年寒暑假布置学生开展读书活动,分年段向学生提出读书成果征集要求,开学后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读书成果汇报——读书笔记、读后感收集起来编成班级的作品集摆放在图书角供大家欣赏;读书卡、手抄报张贴在宣传栏,供全校师生观赏。获奖的同学除了获得学校颁发的证书,还可以担任班级图书管理员,无限制借书等“优厚待遇”。

(三)利用“阅读存折”评价

以“阅读存折”建立家校联系纽带推动课外阅读不失为一种有效做法。家长定期在“阅读存折”相应栏上记下学生的阅读情况。如:书名、时间、字数……定期将孩子阅读的内容、数量、质量反馈给教师,教师及时评价,给予鼓励或引导,从而保证了课外阅读的有效进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而发展性评价也提倡改变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实践证明,在阅读评价中,改掉教师为主的评价方法,让学生以及与学生有关的其他人员参与评价,即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家长查评的多元化评价,最终达到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形成阅读习惯的目的。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丰富生活经验,积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教师要放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端正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正确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参考文献:

[1]张文质主编.迷恋人的成长:20位教师的课堂发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

作者:刘红玉

上一篇:信息安全保障企业信息化论文下一篇:宏观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