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学习论文

2022-05-11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工商管理学习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对学习效果都十分重要,两者互相影响。通过梳理对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研究,了解留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互动。以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留学生为个案研究,分析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留学生的学习动机差异与学习策略的运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等方面,提供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第一篇:工商管理学习论文

基于远程学习者需求特征与学习动机的学习支持服务管理模式研究

摘 要:基于远程教育学习者需求和动机特征构建了学习支持服务的管理模式,对优化管理流程,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远程学习的效果和质量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学习支持服务;管理模式;需求特征;学习动机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知识已经超过物质资源成为一种主要的竞争力量。实现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了新时代的一种趋势。对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则是整个远程教育的关键所在。学习支持服务(learning support services)可译作学生支助服务、学习支助服务或支助服务[1]。作为远程教育的两大功能之一,学习支持服务伴随远程教育应运而生并在内涵上不断发展。学习支持服务的要素包括4个部分:学习支持服务的主体、载体、内容和基础。

近几年,我国教育机构特别是高等院校,以及专家学者,不断借鉴国外已有经验,结合本国本地区特殊实际对学习支持服务的管理模式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管理流程较为烦琐,效率较低。传统的教学管理流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构的设置,以人为主,这就导致了在远程教育管理过程的效率低下。如何优化管理流程,以事为主,提高效率真正为学生服务,成为了远程教育背景下管理机构需要思考的问题。其次,教学管理方式存在缺陷。虽然现代远程教育中网络、卫星、通信等高科技信息技术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远程教学传递方式仍采用以面授教学为主、辅以网上教学或其他媒体教学仍占很高的比例(理慧丽,等,2009)[6]。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如今远程学习者的需求,对远程学习者的管理应加强网络教学的应用,实现完全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再次,教学模式较为落后。在国内,学习支持服务管理系统中也同样提供了强大的教学资源编制工具,但目前我国的远程教育站点有很多都是将传统教育的课本简单地搬到网上,这使得我国的远程教育很难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最后,交互方式难以充分应用。在中国,电子邮件、BBS等异步交互技术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交互的最常用的手段,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国内远程教育本身存在的比如师生比例、区域差异等问题,影响着同步实时交互方式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概念、学习支持服务管理体系、管理模型的设计和构建,还是其他方面研究都还有待深入。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并融合本地特色将远程教育的效果发挥到极致,是我国教育机构特别是高等院校、以及专家学者在管理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远程学习者需求特征与学习动机分析

(一)远程学习者特征及其需求特征

远程学习者是指主要通过网络手段获取知识的求学者。参与的对象大部分是成年人,而且一般是在职的工作人员,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进行再教育。远程学习者不同于传统的在校学习者,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1)年龄分布差异。远程学习者的年龄往往大于传统的在校学习者,而且跨度很大,整体呈正态分布,集中分布于18—35岁之间。(2)受教育形式差异。传统的在校学习者接受的是教师面授式的连续教育,学习效果较好,而远程学习者受到距离等各种条件的制约,只能通过自学或者网络学习等其他形式来接受教育,学习效果相对于在校学习者较差。(3)知识基础差异。在校学习者常年在学校接受各个学科的教育,知识结构以及掌握知识的基本功较扎实。而远程学习者大多已经参加工作,课本知识渐被遗忘。就掌握知识的程度来说,远程学习者是较差的。(4)学习能力差异。学习能力跟年龄有一定关系,适龄学习者接受教育时,无论是反应能力、记忆力、理解能力、掌握能力都较强,过了这个阶段,各项能力都在衰减。这也是远程学习者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上的一个重要弱点。(5)学习时间差异。传统的在校学习者专注于知识的学习,时间充足精力充沛,而远程学习者因为是在工作的间隙参加课程学习,需要协调好工作、家庭、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所以时间不够,精力不足。(6)其他方面。远程学习者的经历一般较在校学习者复杂,还有很多其他不同的方面需要参考具体实际情况分析。

(二)远程学习者学习动机

动机即驱动力,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达到目标的心理倾向和动力,是调动学习者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如果说在远程教育的过程中认知能力属于先天能力不容易改变的话,那动机的激发和维持则是后天实现的,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动机,让学习者更加主动、积极、自发地去探索问题,以更好的状态去理解问题,弥补认知存在的缺陷,提高学习的效率,保证学习效果的。

综上所述,对远程学习者需求与动机两者的结合考虑,必须纳入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管理模式构建的思考范围。只有对远程学习者的需求和动机进行充分地把握之后,才能针对性地提出激发动机的手段。

三、构建远程学习者需求和动机特征的学习支持服务管理模式

以远程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对基础设施、软实力、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检测4方面的归纳阐述,构建了如图1的学习支持服务的管理模式。

围绕远程教育学习者构建的学习支持服务的管理模式,优化管理流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软实力的提高,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监督远程学习者,同时健全考评制度,对远程学习者进行准确合理的有效评估,以提高远程学习者的学习质量。

(一)相关基础设施

优化管理流程的前提是健全相关基础设施。为了满足远程学习者的需求,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相关基础设施的建立和完善势在必行。为远程学习者提供良好的环境,过硬的基础设施是构建学习支持服务管理模式的关键。基础设施是开放远程教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构建远程学习者需求和动机特征的学习支持服务管理模式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严格按照开展远程教育的设备标准,建设好远程学习的机房、多媒体网络教室和多媒体阅览室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广大远程学习者的网上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借助于现代通讯技术的优势,可以建设更完备的信息沟通渠道,加强网络平台的建设,以弥补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不足,为远程教育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持。

(二)软实力构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改革层出不穷,而这所有的改革都集中体现为现代远程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为了达到管理的效果,在不断建立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软实力的构建是远程学习者需求和动机特征的学习支持服务管理模式的又一重要任务。在教学理念上,要倾向于重视培养学习者学习能力及其对社会和自我的认知。辅导老师应转变教学观念,脱离传统的“传授-学习”模式,优化、配置、整合能够利用的教学资源,督促学员有计划的利用教学资源,建立一支有责任心的优秀教师队伍,以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三)招生

作为管理流程的效果支撑,在招生方面,远程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但是规模更重要。网络是一个四通八达的网,规模越大信息的获取量就越多,也更有利于管理模式的传播。全面做好入学教育工作,提高入学人员的素质,使其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这样就能快速适应远程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的管理模式。

(四)教学活动

作为远程管理优化的核心内容体现,将面授教学的“教师中心”与多媒体课程的“学生中心”互补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又一方法。设计适当难度的持续学习任务,使学习者可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解决问题,通过多次获得成功的体验,降低对挫败的恐惧感,从而增强学习者的成就动机。美国心理学家舒思克的研究表明,要使学生保持较高的成就动机,就应该不断地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不断给予他们成功的反馈,从而激发他们的成功感。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关注学生的满意度,创建个性化的虚拟学习社区,帮助学生产生归属感。这样,不仅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还有利于克服学生的孤独感和陌生感。

(五)教学效果检测

首先,建立完善的评价管理体系。远程开放教育如果能够把考核评价与学员利用网络教学支持服务管理系统进行学习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命题方式、答题形式、考核平台、成绩评价等机制作必要的改革,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员上网求学的自觉性,同时也是对学员学习过程实行动态管理的必要途径,是切实保证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其次,加强作业、考试与反馈工作。教学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重视作业的检查、评价与反馈,可以帮助学生维持一定的学习兴趣。最后,建立健全对学习支持服务的评价考核制度。对学习支持服务进行有效地评价是促进远程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于向红.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高等数学课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1):34-35.

[2] 王玲,谢艳阳.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51-54.

[3] 熊绍高,周立平,左泽文.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支持服务模式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23) :13-15.

[4] 邢晓春,黄玉桂.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的内涵及组成要素分析[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 :8-10.

[5] 林秀曼,谢舒潇,陈毓超.现代远程学习者成就动机的培养和激发[J].成人教育,2006,(228) :43-44.

[6] 李慧丽,杨光灿.我国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研究现状[J].实践探索,2009,(3).

[责任编辑 王 佳]

作者:罗晓甜 袁悦

第二篇:工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初探

摘 要: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对学习效果都十分重要,两者互相影响。通过梳理对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研究,了解留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互动。以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留学生为个案研究,分析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留学生的学习动机差异与学习策略的运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等方面,提供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工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留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策略

一、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研究概述

(一)学习动机

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动机是尤为重要的,它对于学习者的习得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可以说,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动机是一个关键因素。动机是语言学习的最初动力,为语言学习者在长期学习中坚持下来提供力量。动机不高,在面对一个较为长远的学习目标时,即使有较强的能力也难以坚持;而如果动机很高,不但能较为长久地坚持学习,还可以弥补如语言能力和学习环境等方面的不足。刘珣在《对外汉语教学引论》(2009)中指出:“调查结果发现,在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诸因素中,动机占33%,学能占33%,智力占20%,其他占14%。”可见,学习动机是学习者非常重要的内在因素,它不仅能够激发并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还会对学习者采用的学习策略、认知策略以及学习持久性产生重要影响。

过去几十年里,国内外语言学者们均意识到了动机的重要性,对第二语言学习动机开展了很多研究。加拿大的Gardner和Lambert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对加拿大高中二年级学生的二语学习情况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学习者的态度、动机和语言能力倾向与熟练掌握第二语言的程度存在相关性。Gardner和Lambert(1972)还从第二语言习得的社会心理层面和社会教育层面出发,提出两种语言学习动机: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对二语学习动机研究不再局限于社会环境的视角,而是向更广阔的层面展开,许多学者开始从生理学、行为主义、认知和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动机理论研究,更加关注以往被忽视的学校和课堂教育环境下的二语学习动机。

(二)学习策略

各国学者对学习策略的研究也比较早。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语言学家Rubin(1975)就提出,学习策略是有助于学习者自我建构的语言系统发展策略,这些策略能够直接影响语言的发展,是学习者为使自己获得、贮存、重新获得以及使用语言信息而采取的任何行为。Chamot、Oxford也分别从学生主体行为层面对学习策略做出相应研究,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与方法。Oxford(1990)强调,策略是学习者发展交际能力所必不可少的主体自发参与的工具,也是培养学习者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刘珣在《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2009)中指出:“学习策略是语言学习者为有效地掌握语言规则系统,发展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而采取的各种计划、途径、步骤、方法、技巧和调节措施。”

在学习策略的分类问题上,不同学者从不同层面作出相应的分类。如Rubin从学习者角度出发,认为学习者策略有三大类:学习策略、交际策略和社会策略。Oxford根据与目的语的关系,将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Chamot从信息处理模式层面,把学习策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相互影响

首先,使用策略的数量和类型直接受动机强弱的影响。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提高外语水平所采取的有意识的主体行为,因此,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动机强的学习者在策略的使用上会更为主动,数量自然会多于动机弱的学习者。在学习策略类型的选择上,动机强的学习者更倾向于对元认知策略的选择,元认知策略的应用使学习者的学习方向和目的更加明确,有利于长期学习。在遇到困难时,具有良好动机水平的学习者能够更加积极地进行自我调控,主动改变学习策略以适应新的学习目标;而动机较弱的学生则难以主动使用有效策略。

其次,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強烈持久的动机能够使学习者更自主地使用各种策略,提升学习的自信心,并不断激发和保持学习动机,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初级阶段留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分析

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留学生,大多来自俄罗斯、泰国、老挝、印尼、韩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其中,来自泰国、老挝的留学生人数自2014年起逐年增加,这与近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往来日趋密切、文化交流不断加大有密切关系。东南亚地区的留学生因经济因素的影响,来华学习的比例日益增加,同时,东南亚华裔学生对汉语文化也有很大的兴趣,使得这一地区的留学生在学习动机及学习策略上具有鲜明的特点。

(一)学习动机

通过对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留学生(2014~2017级)的调查访谈,多数学习者都来自泰国、老挝、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受经济、文化等诸种因素的影响,多数学生学习动机较强,而CSC(中国政府奖学金)学生的学习动机又普遍高于一般留学生。从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的占比高低来看,女生的融合型动机高于工具型动机,男生的工具型动机则较高。选择这一专业的留学生,大都对商贸具有浓厚的兴趣,或者希望毕业后从事贸易方面的工作。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中国在贸易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而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专业留学生,其学习目的是比较清晰明确的,这也体现在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上。

(二)学习策略

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留学生,大都在本国学习过一年或以上的汉语课程,HSK成绩在3级以上,还包括少量CSC学生。这样的汉语学习经历,使他们在本科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中,能或多或少地使用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等多种类型。由于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普遍比较强烈,因此,他们能够主动地使用一种或几种学习策略进行汉语学习。

三、关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初级阶段留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建议

(一)学习动机的激发

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学习动机较为强烈,但也容易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存在不稳定性。恰当激发并保持学习动机,对汉语学习会有积极地促进作用。以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一年级留学生为例,他们的学习动机特别是工具性动机普遍较强。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学生的原有动机,并积极引导学生将工具型动机和融合型动机相结合。根据Gardner和Lambert的研究理论,学习者的工具型动机是想到达到某一特殊目的,如通过某些专业考试以获得某种职业的任职资格,我校的一些留学生就希望通过HSK考试,从而能够在本国或中国找到与汉语相关的工作;融入型动机是学习者对目的语具有内在真正的兴趣或需求,希望能更好地同目的语人群进行交流,期望参与或融入目的语国家的社会生活,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华裔留学生对汉语及中国文化具有浓厚的兴趣和认同感,融入型動机较强。工具型动机能够使学习者在学习初期或较短时间内更快速地掌握学习内容,但这一动机具有不稳定性,随着学习时间的延长、外部环境的变化,学习者的动机可能会消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者的习得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将中国文化与经济商贸活动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对中国经济、文化的内在兴趣,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汉语学习是文化学习的工具和基础。如在讲授《经贸汉语(上)》第九课《老字号的源头》时,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文化点入手,通过观看老北京爆肚视频资料等各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老字号的发展源头,向学生讲解中国传统私营经济的发展脉络;同时,要求学生结合本国老字号的内容,做相关口语报告。通过上述设计与措施,使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以此激发其对专业汉语的学习热情。在讲授《经贸汉语(下)》第八课《电子支付》时,让学生查找本国电子支付的相关资料,并做成PPT进行汇报。这项任务难度较低而且可利用的资料较多,学生完成度高。当在课堂进行PPT汇报交流时,各国学生不但能展示本国电子支付的情况,还能看到中国及其他国家电子支付的相关介绍。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融入型动机能够促使汉语学习者深入了解目的语文化,体会到更大的学习乐趣,激发出更强的学习动力,进而使学生学习更有计划性、建立长远的目的语学习目标并加速目的语知识的内化。因此,教师应注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了解中国文化,积极参与汉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融入型动机水平,以保持长久的语言学习动力。2015级两名老挝留学生,在一年级的汉语学习中,由于学习动机稳定,汉语水平提高较快。教师在课上和课下都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参加留学生联合会、向汉语杂志投稿。当他们成为学生会干部、拿到自己发表的文章时,学习动机得到很大的触动和激发。这两名学生在二年级没有专业汉语课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投稿,保持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汉语水平进步非常明显。

(二)学习策略的培养

通过对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留学生(2014~2017级)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情况的调查后发现,社交策略的高效使用对提高汉语水平有很大帮助。学生在目的语语言实践中,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加深了对汉语词汇、语法的理解与记忆,在交际中不断减少语用上的偏误,提高了汉语的口语表达能力。而语言能力的不断提升又引发了留学生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强烈兴趣。工商管理专业专业的本科一年级留学生,通过与中国学生一起上课,课后利用互联网观看中国影视、娱乐节目,作为翻译或志愿者参与哈尔滨定期举办的贸易洽谈会等与其专业相关的各种汉语活动,都能够灵活运用社交策略进行汉语学习。

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环节,增强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比如在讲授《经贸汉语(上)》第四课《诚信与淡泊》时,由于课文故事性较强,可以设计留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设计相关台词,使留学生通过自主汉语输出,加强对词汇及语法的记忆。这样就在师生之间的互动中,提高了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元认知策略则贯穿整个汉语学习过程之中,对汉语知识的习得与汉语交际技能的掌握起到监控与调节作用。它主要体现在对汉语学习策略的选择与灵活运用方面。比如在学习近义词辨析时,能够对认知策略和记忆策略进行恰当选择;在汉语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能积极地进行情感调节,以及怎样合理地运用汉语进行社交活动等。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使用的教材是《经贸汉语》。这套教材内容丰富,词汇量大,而且很多词汇都是经济学专业术语。留学生在初学时,可能会产生畏难或厌烦心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认知策略的激发。在对专业性较强语段进行讲解时,如讲授循环经济中原材料的充分利用环节,可以让学生先自行阅读,然后鼓励学生自己用图形或表格的形式,将所阅读的部分展示出来。学生把自己做出的图表或思维流程图与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进行比照,能够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自我判断,做到心中有数。元认知策略的有效使用有利于全面提高留学生的汉语综合素质,同时也能够加强学生学习汉语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元认知策略和社交策略的培养与训练。

总的来看,语言学习的动机与策略是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适当地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并培养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对语言学习有极大的帮助。通过对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留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学习动机较强且能够运用一定的学习策略,但仍需要教师针对其专业特点和国别背景,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将融合型动机与工具型动机相结合。同时,这一专业的本科留学生在学习策略上较多地使用社交策略,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元认知策略及其他学习策略的培养,使学生对汉语学习的自主性不断加强,从而确保其中高级阶段汉语学习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2]Gardner,R. & Lambert,W.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Rowley,Mass:Newbury House,1972.

[3]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7.

[4]Rubin,J.What 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s” can teach us[J].TESOL Quarterly,1975,(1).

[5]Oxford,R.L.Use of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A Synthesis of Studies with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Training[J].System,1989,(2).

[6]沈亚丽.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及其相关性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7]王斯璐.本科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相关性研究[J].华中学术,2016,(2).

[8]周颖.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动机激发策略[J].怀化学院学报,2016,(9).

[9]周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策略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10]李雅梅.泰国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使用情况调查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8,(2).

[11]范亚杰.试论学习动机对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重要影响——对外汉语教学策略系列研究之一[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12]陈盈新.近十年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策略研究综述[J].语文学刊,2009,(6).

作者:苑迪 单威

第三篇:课堂管理对大学生学习投入度和学习收获的作用

[摘 要]针对大学生学习投入度较低的学情现状,从大学课堂管理角度探讨提升大学生学习投入水平和学习收获的理念与实践。学习投入度分为认知、行为和情感三个层面,文章从认知、行为和情感三方面分析课堂管理对学生学习投入度的影响。实践表明,有效的课堂管理可以显著提升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管理;学习投入度

[基金项目]2019年西安工程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本科生学习投入度调查评估与提升方案”(19JGYB06);2016年西安工程大学哲学社科项目“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新生代员工职业成长对主动行为作用机制的多阶段动态研究”(2016ZXSK36)

[作者简介]马贵梅(1979—),女,安徽泗县人,管理学博士,西安工程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马 冰(1984—),女,陕西澄城县人,管理学博士,西安工程大学讲师,硕士生导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一、引言

如今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走过了强调数量的阶段,对质量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教育质量高低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只有教育对象和主体高度投入,学生的学习收获才能提升,也才能够反映出教育高质量。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从注重高校的资源投入转向重视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度[2]。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课堂学习投入状况不容乐观[3],大学生学情调查表明,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和学习效果仍亟待提升[4]。

学习投入度是指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行为、认知和情感三个方面的投入程度[5]。研究发现,课堂组织、课堂表达和师生沟通是影响学生学习投入水平以及学习收获最为关键的因素[5]。通常,研究和实践较多关注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起到的作用,却往往忽略了课堂管理的关键作用。实际上,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课堂教学本身,而且还有赖于课堂管理[6]。有效的课堂组织和管理,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师生互动,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和课后学习投入,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收获。课堂管理和组织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狀态:是成为“低头族”还是“抬头族”“积极思考和发言族”。同时有效的课堂管理更是教学计划有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落地、教学目标达成的基础条件。

二、课堂管理理念与实践

课堂管理首先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投入度为首要目的。学习投入度包含行为、认知和情感三个方面,课堂管理也可以基于这三个层面展开和推进。

(一)从认知方面着手,引导学生认同课堂、课程和任课教师的价值

首先,学生对课堂价值的认同程度直接决定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投入度。很多学生从未想过为什么要大家一起集中在课堂上学习,没有思考过课堂的价值所在。有些学生是因为学校的规定和考勤约束不得不去上课,即使到了课堂也会看教师的情况决定听与不听;有些学生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根本没有必要上课、可以从大量的其他渠道获取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上课,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就成了“低头族”。

基于学生对课堂价值的内在认同对其学习投入度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在课程开始可以用几分钟时间引导学生思考和认识到课堂的价值。笔者本人经过实践发现,这种方式的效果非常明显。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你们要来上课?上课对于你有什么价值?”,学生思考和讨论后发言:“如果没有来上课,这个时间可能在宿舍睡觉或者打游戏”“课堂上面对面的交流,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问题可以得到老师的指导”“跟着老师可以系统地学习”“同学们不同观点的碰撞可以激发思考”“课堂上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促进自身学习”……学生在讨论和分享观点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对课堂的价值产生了认同。老师在此基础上,简要总结、强化课堂的价值,指出共同学习的价值、同伴的关键促进作用以及每一个人对于课堂氛围与效果的重要性,并提出课堂规则,与学生达成一致约定。

其次,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程的价值。学生对课程价值的理解和认同直接决定了在这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投入程度。通过学生讨论、发言和教师总结,明确课程在学生的知识体系和未来职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并清晰交代课程的内容体系与逻辑,使得学生对课程本身的价值产生认同,从内心重视并愿意为该门课程增加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最后,向学生介绍教师的情况,使学生认可教师的水平和能力。上课本质上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是沟通中的关键双方,教师是大量信息的发送者,学生是信息的接收者,信息的传递有效性不仅取决于信息本身,而且与接收者如何看待发送者有着紧密关系。如果信息接收者认可信息发送者的能力和水平,对其发送的信息则更为重视。因此,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自己的专业能力,取得学生的认可和信任,进而增加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投入。

综上,通过引导学生认同课堂、课程和教师的价值,学生从认知上接受并愿意增加在课堂和课程中的学习投入,进而有效提升其学习投入度和学习效果。在此基础上,共同约定课堂规则,进行有序的课堂管理。

(二)从行为方面着手,以明确的规则增加学生在学习行为上的投入

学习投入度尽管包含认知、行为和情感三个层面,但最终学习要落到行为层面,因此如何增加学生在学习行为方面的投入至关重要。美国课堂管理中使用的行为契约方法[7]值得借鉴。借鉴“规则—支配行为”的思想[7],在课程开始,与学生制定课堂约定,并在整个课程期间严格遵守,充分发挥规则的导向作用、监督作用和提醒作用,实现他律与自律的有效结合。实践表明,课程规则非常显著地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以及课后的学习投入程度,同时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也明显增加。

首先,借鉴扁平化学习思想[1],建立多个学习共同体,发挥学习者之间的团队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第1节课后,要求全班自由组队,组为若干个小型的学习共同体。每个共同体4人,部分为3人,为了减少“搭便车”的现象,禁止超过4人。课前预习和課后作业均有部分以学习共同体为单位完成,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入座,方便课堂上的小组讨论。扁平化的学习方式很好地增进学生共同学习,提升了学生在行为上的学习投入水平。

其次,借鉴绩效管理和游戏方法,建立清晰的积分奖励规则①。①将出勤、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发言及课后作业统一纳入积分体系中,奖励积极和正当的课堂行为,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全部依据。②每个共同体的组长负责记录每节课小组成员的“金豆”获得数量,所有人的“金豆”数量在课后及时均以“看板”的方式公布到课程微信群,每个人都能够及时了解到自己的积分和其他同学的积分情况,这种反馈有效改善和提升他们在课程中的学习投入度。③每节课教师及时点评和反馈每位学生的作业情况并按照规则给予相应的“金豆”奖励。④有效结合个人奖励和团队奖励,每4节课举行一次共同学习体之间的积分排名,奖励排在前五名的共同学习体成员。利用团队间的良性对抗,激发学生参与和发言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分享和合作解决问题。

最后,设定课堂的行为底线,明确规则并惩罚不正当和违规的课堂行为。手机既是当前获取信息的有效载体,但同时也成为课堂最大的干扰,课堂上的“低头族”现象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笔者在第1节课会携带A4纸,发放给每一位学生,自己提前制作好名牌作为示范,要求每位学生使用A4纸制作自己的名牌,写上名字的同时将手机放入底座。一方面可以加快教师认识学生,促进双方的互动,另一方面,有效防止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绝大部分同学很快会遵守该规则,但仍有个别同学会违反规则,教师发现后马上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则实施惩罚,扣减大额度“金豆”,不仅影响学生个人积分而且还影响所在学习共同体的积分与排名。

综上,通过组建学习共同,设定清晰有趣的学习规则奖励积极和正当课堂行为、惩罚不正当和违规课堂行为,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促进了学生在行为方面的学习投入。

(三)从情感方面着手,充分尊重、鼓励学生,增加与学生课上课下的互动,促进学生在学习情感层面的投入[5]

课堂除了教授知识,还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心理环境,教师和学生以及课程三个相互关联的最基本要素构成[5]。当前大学生主要是“95后”和“00后”,独生子女比例高,他们在父母的关注、认可和鼓励声中长大。进入到学校和课堂环境中,他们依然渴望得到尊重和关注,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鼓励,如果这些情感需求不能得到正常的满足,他们甚至会以异常行为吸引关注。因此,充分地认识到他们的需求和特点,并以恰当的方式回应和满足,良好的师生人际互动可以增加他们在课程学习上的情感投入[8]。

首先,在课堂上尽快认识学生、叫出学生的名字。在课堂即将开始之间,提前熟悉学生名单;在课堂上通过名牌标识和互动尽快将名字与人对上号。将学生名字与真人对上号,师生之间的互动质量随之提升。其次,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并及时反馈、沟通。比如有些学生一贯上课状态比较好,但突然出现精神萎靡,课间就要及时询问、了解情况;一些成绩不好的同学,及时肯定他们在课堂上和作业中的点滴进步;对成绩好的同学不断提升要求,推进他们思考的广度和深度。最后,课后主动寻求学生对课程内容、方式和效果等多方面的反馈,掌握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需求。通过多渠道多种方式的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学生在课程学习上的情感投入。

综上所述,从认知、行为和情感三个方面开展课堂管理,相应提升学生在学习上的认知、行为和情感投入水平,有效提升总体的学习投入水平,进而提升学习效果和收获。

三、课堂管理效果与总结

实践表明,有效的课程管理,不仅让学生从“低头族”变为“抬头族”,为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达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加了学生在课堂和课后的各方面学习投入水平。

以笔者实践5年多的20多个班级情况为例,通过引导学生对课堂、课程和教师价值的认同基础上,形成课堂规则与约定后,很快学生从行为上就开始发生改变。学生将手机放入名牌底座上,认真听讲,针对老师的提问积极思考、举手发言,课堂学习氛围非常浓厚。课堂无须点名考勤,但学生出勤率几乎百分百(除个别特殊情况外);无须被动点名发言,学生主动举手“争抢”发言机会。课后的预习和作业经过2—3次的批改、点评与反馈后,质量显著提升,优秀的数量(总人数两个班60左右)从开始的一二个快速增长到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优良比例可以高达70%以上。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掌握、吸收和应用情况均取得较好的效果,甚至有学生反馈他们不仅在该课程中学习投入度高,而且把良好的学习习惯带到了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发现大家都喜欢学习了。学生在院系组织的调研中,均给予很高的评价和积极的反馈。

当然教无定法,课堂管理还需要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技能和教学手段等相互匹配,相互促进,从而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投入度和学习收获。

附录:课堂积分规则以及平时成绩打分规则

课堂积分规则:

①考勤:10金豆/次;②主动发言:20金豆/次,老师点名正确发言:10金豆/次,老师点名未正确发言:扣10金豆/次;③案例分析,参与:20金豆/人,代表团队发言:20金豆/次;④学生讲课:50金豆/次;⑤作业,A+:30金豆/次,A:20金豆/次,完成作业:5金豆/次;⑥小组评比(评比1次/4节),第1-3名,组长:40金豆/次,成员:20金豆/人/次;第4-5名,组长:20金豆/次,成员:10金豆/人/次;⑦缺勤:扣50金豆/次;未经允许使用手机:使用者和组长均扣50金豆/次。

课堂积分与平时成绩打分规则:

课程结束将所有学生的积分排序,以32课时为例,每人基础得分为240金豆:(出勤16次得160金豆,作业16次得80金豆),240金豆对应平时成绩60分;低于240金豆不及格,在240与最高得分之间划分为8个等级,分别对应100分、95分、90分、85分、80分、75分、70分和65分。

参考文献

[1]赵红梅.对本科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经济学专业基础课程为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35(9):25-29.

[2]汪雅霜.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的实证研究—基于2012年“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数据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3 (1):32-36.

[3]彭杜宏,何敏,刘电芝.大学课堂教与学状况的个案观察报告[J].高教探索,2009(2):97-101.

[4]史秋衡,郭建鹏.我国大学生学情状态与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教育研究[J].教育研究,2012(2):109-121.

[5]赵辉,陈劲松.大学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学习投入与学习收获—学生视角的调查[J].高教探索,2018(3):37-42.

[6]李森,潘光文.行为分析理论视角下的课堂管理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3(11):30-33.

[7]周小宋,李美华.美国课堂管理中的新方法:行为契约[J].比较教育研究,2004(5):77-80.

[8]吴雨琛.师生互动对学习投入度的影响研究—基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NSSE调查的问卷分析[J].文教资料,2017(28): 155-157.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classroom management; learning engagement

作者:马贵梅 马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