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寒假实践论文

2022-05-11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大学寒假实践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为更好地培养大学新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帮助他们更快地成长,日前,江西理工大学西校区正式开设“寒假课堂”并全面启动。该计划要求大一新生全部参加“寒假课堂”的学习,充分利用回家探亲或假期留校等机会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第一篇:大学寒假实践论文

寒假实践也有别样精彩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实践对孩子来说是一门必修课程。记者采访发现,现在的寒假实践不再只停留在打扫一下卫生、慰问孤寡老人上,假期实践也有别样精彩……

参与实践成孩子“必修课”

这个春节,11岁的学生曾可欣(化名)和爸爸、妈妈一起置办了年货,每次购物时,她总是会随身携带记事本,对家中购买的年货名称、数量、价格、用途等进行记录。“你记录这些有什么用?”可欣的举动让爸爸很是疑惑,她得意地告诉爸爸,“我在做社会实践作业。”

这个寒假,曾可欣的作业不再是数学题、语文卷,而是一项项实践作业,做手抄报、看电影、自制美食等。其中最特别的作业当属社会实践——要独立完成一份调查报告,把今年家中购买年货的单价、数量、总价记录下来,同时了解购买的年货与春节习俗有什么关系。

“比起抄抄写写的作业,这种实践作业有意思多了,可以边玩边学。”益阳市朝阳国际实验学校五年级学生豆豆(化名)说,这个寒假,他的社会实践作业是参加一至两次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作为该校公益小天使团队的队长,3年时间里,豆豆参加了几十次大大小小的公益活动。今年寒假,他和同学们还一起参加了送温暖活动——给留守儿童送过年大礼包。

记者了解到,在我省,不少中小学校的寒假作业都主打“实践”牌。如益阳市赫山区迎宾小学的实践作业是“找找生活中的数学”;江华瑶族自治县沱江镇二小的实践作业是做一次志愿服务、体验瑶族过年习俗、做瑶族小吃……

对于寒假实践作业的布置,老师们是“煞费苦心”。冷水江市红日学校二年级(140)班,班主任易群梅给学生布置了一份特别的寒假实践作业,分时事类、民俗类、劳动实践类、体育类、数学类、语文类作业。在民俗类作业中,要求家长带着孩子贴春联、学生和长辈一起准备年夜饭等;在劳动实践类作业中,要求学生拟定一份压岁钱使用计划、绘制一幅火灾现场逃生疏散图。

寒假实践作业清单一出,不少家长热情点赞。学生家长“不语”表示:“老师布置的作业很贴合实际,有利于孩子成长。”学生家长“明媚”表示:“给我们家长指明了假期学习的方向。”

鼓励孩子独立完成实践作业

不过面对花样繁多的寒假实践作业,特别是社会实践,也有家长表示“不轻松”。记者在和家长们聊天中了解到,一些实践作业还是存在父母一手策划,孩子们走个过场、拍张照片的情况。

专家建议,在孩子实践作业这件事上,一方面,学校布置实践作业应贴近生活,学生们通过一定的努力就可以完成;另一方面,作为父母,应学会放手,为孩子提供可行性的方案与建议即可,鼓励孩子独立完成,哪怕这份作业做得并不完美。

家长陈女士的做法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从女儿上小学起,陈女士就放手让女儿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一年去泰国旅游,每游覽一个景点,陈女士就为女儿拍照,记录下这段美妙的时光。回家后,陈女士将照片打印好,女儿就在每一张照片旁写下自己的心情,一本旅游集就这样制作出来了。这样的实践作业,既锻炼了女儿的动手能力,也增进了她们的亲子感情。

“实践作业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必然趋势。”在家长“游小鱼”看来,实践作业对家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家长带领孩子,更多地融入社会、融入地方,培养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家长刘女士也认为,假期应该让孩子们多做社会实践。不少家长忙于工作,无法时时照看孩子,因此,培训班成了不少家长“花钱买放心”的无奈选择。刘女士希望,公共文化教育机构能够主动承担丰富孩子假期生活的责任,定期地组织假期活动,为孩子提供培训班之外的更多选择,让孩子过一个开心而有意义的假期。

作者:胡荧

第二篇:江西理工大学开设“寒假课堂”帮助大学新生成长

为更好地培养大学新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帮助他们更快地成长,日前,江西理工大学西校区正式开设“寒假课堂”并全面启动。该计划要求大一新生全部参加“寒假课堂”的学习,充分利用回家探亲或假期留校等机会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据了解,“寒假课堂”自2008年1月18日“开课”,2月22日“结课”,原则上要求人人参加。在此“课堂”上,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自主学习社会调查、情景研究等“社会实践科目”。据反馈信息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贫困地区农村现状调查或脱贫致富对策研究”“某地环境保护工作”“当代年青人假期消费现状调查研究及对策”等贴近学生生活的课题比较感兴趣,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谢一鸣

第三篇:民国时期江西省教师寒假修养会制度及其实践

摘 要:通过文献研究发现,民国时期,江西省教育厅在教育经费太少、初等教育发展缓慢、教师队伍建设水平落后的背景下举办过“教师寒假修养会”,并以“提倡友教精神,增加身心修养,共谋本省教育发展”为宗旨,通过组织“讲演与集会、讨论、游艺与运动”等活动,达到“训练团体生活,注重身心锻炼,发挥友教精神”的目的。教师寒假修养会具有全国首创的地位,为跨区域的教师交流学习搭建平台,提高了教师加强身心修养的意识,为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提供了历史经验,同时存在会员未能包容全省教师、高额参会费用打击教师的积极性、部分制度设计理想难以有效落实等问题。

关键词:教师修养会; 身心修养; 友教精神; 在职培训

文献标识码:A

民国时期,现代学校的数量和规模得到了迅速发展。由于师范教育发展缓慢,以至于“1931年之后,师范毕业生在整个教师队伍中的比例在5%以下。”[1]大量未经过师范专业训练的人充实到教师队伍中,难以有效保障学校的教育质量。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在职教师业务水平,各级教育机关通常组织在职教师参加训练班、讲习班、批评会、研究会等进修、培训活动。通过文献研究发现,江西省教育厅举办的“教师寒假修养会”(以下简称“教师修养会”),理念宗旨别具一格、活动形式丰富新颖,为促进全省教师队伍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同时对当下研究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开展在职教师培训工作极具借鉴意义。本文从教师修养会成立的背景、宗旨目的、规章、活动形式、评价五方面进行论述。

一、教师修养会成立的背景

“教师修养会”创办人程时煃先后留学日本、美国,曾在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夏大学和中央大学任教授。[2]1933年2月20日,程时煃宣誓就职江西省教育厅长,就任之初全省教育状况堪忧,表现为:

(一)教育经费短缺

江西省教育经费自1927年以来,每年均保持在200万元上下,从未有大幅度的增加。[3]就教育经费支出占经费支出总数比例而言,1933年江西全省教育经费212.6万元约占各项经费总数的10.74%,位列全国①第9位,同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数约占各项经费总数的12.44%;1934年江西全省教育经费210.2万元约占经费总数的8.31%,位列全国第13位,同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数约占各项经费总数12.40%。[4]江西教育经费占比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其他省份教育经费相比,亦处劣势地位。就1933、1934两年教育统计数据而言,河北、山东两省年教育经费在300万以上,江苏、广东两省年教育经费更是在400万以上。[5]

(二)初等教育发展缓慢

20世纪30年代初,江西初等教育发展水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呈现退步迹象,首先突出表现为适龄儿童入学率低。从1931年全省教育统计数据上看,1929年适龄儿童

1929年全省人口2032万2837人,按只接受四年义务教育的儿童约为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计算。入学率8.7%,1931年適龄儿童入学率为10.19%。而1929年全国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9.3%。其次表现为教育规模缩减,学校数、学生数、教师数、经费数等较往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如1931年度相较于1930年度,学校减少719所,学生减少31953人,教师减少1020人,经费减少13674.9元。[6]。教育经费短缺加上“无计划的滥支浪费”[7]造成“有的学校,添加班次都不可能,更谈不到设备上的要求”[8]。

(三)教师队伍建设水平落后

教师队伍建设水平落后表现为教师团体意识不强、身心修养不够、在职培训机会少。教师若缺乏团体生活意识与经验,便容易彼此之间发生意见,导致教师间难以团结合作,因为“各学校是一种集团生活,即是一种集合许多学生在一处研究学业。其中很容易发生派别及纠纷,比其他机关情形不同。”[9]身心修养不够主要指教师因缺乏锻炼导致身体素质下降,“教厅现在有些职员还是本席的旧同事,当时大家都很年富力强,到现在相隔不过十数年,他们渐有衰老之态了”[10];同时不注重人格教育造成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淡薄,“今日办学者不明国难省难,既不能救人,又不能救己。”[11]在职教师缺乏进修学习的机会,导致教学理念与方法因循守旧。“一般教师自毕业以后既不求进修,不事修养,其教学技术必无进步。”[12]教师队伍建设水平落后会造成教师群体凝聚力不强,师资流失严重、职业倦怠普遍,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落后等等后果,会对学校的教育质量乃至全省的教育事业产生消极影响。

程时煃上任后颁布了新的教育行政方针,全面整顿江西教育。在经费方面,因为江西经济落后且战事频繁,“江西的财力,在最近期间,教费是绝对不能希望增加的”[13],因此只能经济地使用经费,杜绝滥支浪费,谋取最大的效果。在初等教育方面,经过一年多的发展,从学校数量到学生数再到教师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1934年度相比于1933年度,学校数量增加了47.4%,学级(班级)数增加了54.7%,学生数增加了59.8%,教师数增加了24.3%。[14]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相比于学校及学生数量出现急剧增长,教师数量增长则相对缓慢,全省师生比由1:18降为1:23。教师队伍一方面迅速发展,产生大量新入职教师,另一方面教师队伍出现紧缺增大了在职教师的教学负担与压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已经势在必行。熊式辉

熊式辉时任江西省政府主席。与程时煃均认为应通过“修养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谋求全省教育的发展,“救济江西教育过去之损失,必先要从人格修养上,人格感化上做工夫。”[15]

就注重教师修养来说,熊、程二位在1933年2月举办的江西省寒假教育讲习会

江西省寒假教育讲习会在程时煃正式宣誓就职之前举办,会期为1933年2月4日至10日。上便发出了勉励教师加强修养的号召,并且对修养的范围予以明确。熊式辉认为教师在注重学术的修养的同时应该加强道德的修养。程时煃认为修养含义甚广“包括品行、学问、身体、态度、任何方面在内。”[16]为了在全省教育界推行“修养教育”,程时煃计划先从整顿教育厅自身做起,然后遵循“修齐治平”的逻辑,逐步将经验、方式“从本厅推广到各级教育机关。”[17]首先在教育厅内部,通过举行清洁运动;练习国术;设置图书室、添置图书;会唱音乐等方式,帮助职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倡导阅读增进个人修养、练习会唱培养团体意识,努力营造出一个利于开展工作的良好环境。为了将教育厅开展“修养教育”的理念、措施推广到各级教育机关,加上先前曾举办江西省寒假教育讲习会的经验,程时煃遂举办江西省教师寒假修养会以加强全省教师队伍建设。

二、教师修养会概述

1934—1937年,江西省教育厅为“提倡友教精神、增加教师身心修养、促进教师队伍建设”连续四年举办“教师修养会”

第一届教师修养会全名为“江西中等以上学校及省会小学教师寒假修养会”,后面三届修养会定名为“江西省第‘N’届教师寒假修养会”。。教师修养会定于每年寒假期间举办,时间约在一月底至二月初,会期为一个星期。四届会址分别是南昌、九江、临川和上饶,由当地一至两所学校负责提供场地承办。由于第一届教师修养会为强制参加,后三届以自愿为主且对会员总数进行限制,故第一届会员总数达到450余人,而此后每届会员有所减少,均在300人左右。教师修养会的活动形式包括“讲演与集会、讨论、游艺与运动”三大项。每届“教师修养会”的开会日期、地点及参会人数[18]如下表所示。

(一)教师修养会举办的宗旨与目的

在每届教师修养会举办之前,江西省教育厅会订定颁布修养会简章,其中明确规定“本会以提倡友教精神,增加身心修养,共谋本省教育之发展为宗旨。”[19]在首届开幕式上,程时煃提出举办教师修养会的目的是“训练团体生活,为青年的模范;注重身心锻炼,为事业的根本;发挥友教精神,为修养的工夫”。[20]“友教、修身”两大宗旨与“训练团体生活、注重身心锻炼、发挥友教精神”三大目的在内涵上是相一致的。

1.训练团体生活

团体生活即集体生活,意在通过组织教师参加集体类活动,增强教师队伍的集体意识,加强纪律性,培养合作的意识和团结的精神。程时煃认为国家遭遇空前的患难的原因在于民族自私不团结。“要复兴民族国家,要先团结民族。团结民族要先从团结教育家做起。要训练青年,要先从训练我们自己做起。”[21]程时煃的教育理想是通过训练教育家

教育家在此處泛指一切从事一线教育工作的教师。过团体的生活、养成团结的精神,其言行足以为青年师法,然后团结整个民族,最终实现民族国家的复兴。

2.注重身心锻炼

注重身心锻炼可分成两个方面:身体的锻炼与心灵的修炼。身体的锻炼在于养成规律的生活,“将这一周的生活应视为一生的生活,从这里所养成的生活,应以为此后生活的规则。”[22]修养会安排有运动时间,可参加篮球、足球、网球、田径等比赛或者习练国术。因为日常教学工作繁重,所以养成强健的体魄和规律的生活习惯对教师来说十分重要。心灵的修炼在于确定中心的信仰,包括“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致力学业,以救亡图存的志愿献身国家”[23]两点。其中,“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致力学业”与个人修养相关。程时煃号召参会教师做“理想教师”,并提出“理想教师”的两条标准:每天至少读两小时关于修养和人物传记的书籍;每天写一篇日记,反思今天做了哪些有益的事,是否对的起国家社会和自己。“以救亡图存的志愿献身国家”则与服务社会相关。程时煃要求参会教师树立“相信自己是教育家、教育神”[24]的信念,通过讲演来使教师们认清当前时局艰难,号召教师们自觉肩负起复兴国家、救济民族的责任。

3.发挥友教精神

中国自古便有友教的教育传统,曾子曾说“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君子通过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帮助仁德的成长。程时煃亦认为“师不易得,求友最要:友道自古便极为人重视。”[25]教师修养会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让大家在平等的原则下,发挥友教的精神,从而提升个人修养。友教精神的贯彻体现在教师修养会的方方面面,如在宿舍生活中,参会教师经过几天相互熟悉后,能说出舍友的优点与缺点,从而帮助彼此更好地认识自己。在教学研讨中,参会教师贡献所知,问难所不知,形成了众多切实可行的决议案。在体育活动中,对运动比赛的获胜者,颁发名为“友教精神”的奖状以示鼓励。

(二)教师修养会的规章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师修养会的宗旨、实现目的,在每届修养会举办之前,主办方会公布简章及生活表,包括修养会的活动形式、参会要求、日程安排等。教师本着自愿的原则参加,一旦参加则必须遵守简章的要求,服从教师修养会的相关规定。为了培养教师们团体生活的能力,教师修养会规定教师必须按照生活表的要求进行作息,遵守严格的外出纪律;为了提高教师们的组织意识和集体意识,教师修养会规定教师必须统一着装;为了督促教师兼顾专业学习和身心修养,教师修养会制定了各类活动,提出了明确的活动要求。

1.规律的作息

教师修养会为培养教师们团体生活的能力并增加相关经验,在活动期间实施军事化管理,要求教师严格遵守生活表的安排。生活表上规定参会教师每日六时半起床,七时至七时半早操,八时早膳,上午参加讲演或讨论,十二时半午膳,下午参加运动或游艺,五时晚膳,晚上参加音乐会或自修,九时半就寝。教师们一天的修养生活紧凑而有序,如早操时“由军事教官指导一切,先习跑步两周,次习徒手操,操毕,整队早餐,先唱会食歌,然后用膳,秩序井然。”[26]虽然正值严冬,“寒气侵人,冷不可耐,各会员尚能遵守实践,严守秩序。会员有年在五六十者,均不致落伍,而且兴趣横生。”[27]可以发现,教师们参加团体生活训练的积极性和热情十分高涨。

为了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教师修养会还要求会员住集体宿舍,并且十分注重个人寝室内务。熊式辉曾专程到会址参观会员寝室,认为“其被褥之整洁者,其心性亦必纯洁,如被褥之污秽不堪者,其身心亦必被影响,而至不洁;此种人为教师亦必不能教出良好学生。”[28]

2.严格的外出纪律

外出纪律中涵盖“因私事请假外出”和“集体外出参观”两种情况在内的相关规定。关于请假外出,第一届教师修养会简章规定“会员在会期内除规定交际时间外,如有事外出,须向本会请假,并且会员既经入会,不得无故退出”[29]。

自第二届教师修养会开始,规定更加严格,要求“外出及退出均须经会长核准同意”[30]集体外出参观时要求整队而行,步伐一致,服装整齐,如同军队一般。以至于“一般民众见我等长袍队,则有云新招之学兵者,有说教育界总动员者。”[31]严格的纪律要求可以约束教师的言行,改变懒散的行事作风,提高团体生活的能力。

3.统一的服装

参会教师的服装标准经过了从建议制定到统一实施的过程。第一届教师修养会形成决议案要“规定全省教师标准服装”[32],第二届教师修养会时,简章中要求参会教师“须依照本省教师制服穿着以资一律”[33],到第三届教师修养会时,简章中明确规定服装原料来源及颜色,要求“男制服为本国料元青色短装,女制服为本国料元青色短衣并本国料元青色裙或着本国料青色旗袍。”[34]参会教师统一着装,呈现出整肃的气象,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组织纪律性,有助于培养集体意识。

4.明确的活动要求

教师修养会的活动形式主要有讲演与集会、讨论、游艺与运动三大项。简章规定参会教师除讲演和临时集会须共同参加外,其他项目依各人兴趣分别加入各组,每个人应参加一组至二组。三大项活动中,讲演与讨论侧重专业问题的研讨,有助于发挥友教精神;集会注重培养教师的理想与信仰,游艺与运动强调修身养性,有利于增强身心修养。这些要求在尊重教师们兴趣的基础上,可以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可以同时提高教学专业能力和身心修养功夫。

(三)教师修养会的活动形式

教师修养会宗旨、目的的落实,需要制定相匹配的组织方式和活动方式。教师修养会设会长一人,由省教育厅长程时煃兼任,在开会期间,会长全程参与,和教师同吃住、共修养。除会长一职外,修养会还设有事务部、文书部、讲演部和游艺部,部门主任及干事均由会长从会员中指定,各部门分工协作负责修养会的各项事务。下面从讲演与集会、讨论、游艺与运动三方面展开论述。

1.集会与讲演

教师修养会活动中的集会指开闭幕式或在总理纪念周

总理纪念周指民国时期,学校、机关等单位于每周一举行纪念孙中山总理的仪式。、国难纪念日

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者对上海驻军第十九路军发起攻击,史称“一二八事变”。等時间开展的活动,内容多为致辞和教育政策方面的讲话,发言者通常为各级领导、会员代表及会长。讲演指专题性学术讲座,每届主题各不相同,讲演者多为在某一领域卓有成绩的专家、学者。

其中,开闭幕式的致辞和讲话比较精炼。开幕式主题多为动员并提出各项要求,闭幕式主题为总结修养生活的得失。如第一届修养会开、闭幕式,程时煃分别作了“从训练自己而救国救人”和“继续新生活”两个简短讲话,前者意在阐述举办教师修养会的目的及其意义,后者意在检查一周以来修养生活的成绩,督促落实研讨会形成的决议案,继续保持在教师修养会中养成的精神。通过举办隆重的开闭幕式,让每个参会的教师体验到庄严的仪式感,并且从中汲取工作动力,总结身心修养的经验与不足。总理纪念周、国难纪念日时由会长讲演,内容集中于全省教育方针、教育目标、教育政策等方面,目的是凝聚全省教育界同仁的力量来完成教育目标。如第一届讲演题目为“如何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将全省教育目标和方针的具体内容明确为“国难教育、省难教育、生产教育和人格教育”四项[35]开展国难教育为了救济国家,省难教育为了救济地方,生产教育为了救济人民,人格教育为了救济自己。第四届讲演题目为“江西教育的着重点”,其中提出了十二条全省教育的实施方针。这类具有全省视野的宣讲具有指导作用,可以帮助教师站在全省教育发展规划中调整学校的发展方向、审视自己的工作、明确未来一年的工作重点。

每届修养会举办大约十场讲演,讲演的主题体现了本土化、国际化和时代性。与江西本地紧密联系的讲演有“江西家畜疫病防疫问题”、“本省农村经济之救济方法”、“南昌市肺痨统计及最新治疗法”等。此类讲演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获取解决某一现实问题所需的知识,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还可以增强教师们的乡土认同感,培养教师复兴家乡的责任感。体现国际视野的讲演有“德国青年之训练”、“美国的乡村教育”、“欧美的戏剧问题”等。此类讲演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全球范围内不同文化的特点,积极借鉴西方的教育经验。体现鲜明时代特色的讲演有“文艺教育与心理建设”、“民族复兴的教育”、“无线电的应用及其在科学上的认识”等。此类讲演可以让教师们了解当前国家和国际局势以及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为开展教学工作提供更多的科学指导。

2.讨论

教师根据兴趣参加小组研究讨论是修养会最重要的内容。每届修养会均安排三到四次研讨会,每次时长约2小时。每组均设有一位主任负责在规定时间召集教师到指定地点进行研讨,成果以决议案的形式呈现。举行分组研讨的目的在于将对一领域感兴趣的教师集中起来,发挥友教精神深入探讨教育场域中出现的复杂问题,经过会商制定解决问题的建议与措施。

下面对讨论分组情况、讨论问题的来源、决议案的不同类型进行简要分析。讨论分组每年根据国情、省情、教情的不同多有变化,会根据需要临时增加分组,几乎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经过统计发现,儿童教育、青年训练、乡村教育、科学教育、体育教育、生产教育、音乐教育、劳作教育、健康教育等组为常设分组(均保留了至少三届)。灵活的分组机制和自愿加入的原则可以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讨论研究的效率。讨论中的问题和主题有两种产生形式。一种是主任提前拟定问题,此举可以避免讨论时出现无目的漫谈,提高研讨的效率,如第二届音乐教育组主任程懋筠在讨论伊始便提出了二十条音乐教学实际中常见问题作为中心问题进行讨论。另一种方式是会员主动提出请大家商议解决对策,如第四届生产教育组会员徐金崧在活动中主动提出“以学生毕业后出路发生问题提请讨论救济办法”[36]。决议案根据内容可为政策建议类,教学改进类和混合类。政策建议类指就某一问题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政策建议,如第三届儿童教育组形成的决议案“应如何解决短期小学教育困难案”,同届生产教育组提出的决议案“生产教育应如何推进案”,两个决议案均是为教育厅提供政策建议。教学改进类指就某一问题向一线教师提供具体的教学建议,如第二届音乐教育组形成的决议案“风琴应如何放置”、“怎样使儿童领会音符的时值”、“怎样使儿童认读各调的五线谱”均属此类,有些决议案甚至在解决措施后附上操作流程图。混合类指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的决议中既有对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建议又有对一线教师的教学建议,如第一届教学问题组讨论的“乡土教材之补充颇为急需今后应如何着手编纂实行教学”决议案,共三条决议,前两条是为教师建议乡土教材的教学时间和教学任务量,第三条是建议教育厅编纂全省通用的乡土教材。从各组研究讨论的结果来看,讨论过程深入、细致,正如首届修养会志要中称“每组案件均不下十余件,内容大都切实可行”[37]。

通过分组讨论形成决议案,这一活动形式可以帮助教师思考教育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复杂的国情、省情下如何开展教育工作。通过提交政策建议参与教育决策,可以增强教师的身份认同,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3.运动与游艺

运动与游艺也同样采取分组的形式,分球类组、国术组、田径赛组、音乐组和戏剧组。参会教师依据个人兴趣自愿加入各组,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学习、训练、比赛或者表演。教师修养会举办期间,通常在每天下午安排有运动时间,每天晚上则有游艺时间。在运动时间内,各小组会组织专门人员对教师的训练进行指导,也会组织网球、篮球、足球、排球比赛或者邀请当地的体育队进行友谊赛,也有赴近郊开展植树、登山、泡温泉等活动。如第一届教师修养会某日下午四时许,“本会排球队与豫章排球队比赛,结果以二比一获胜。同时又有二职教师与九江同文教师比赛网球,结果二职胜。此外本会篮球队与心远篮球队比赛,结果以23:35,败于心远队。”[38]教师修养会将运动作为修养过程的重要一环,通过专项训练帮助教师掌握科学正确的锻炼方式,有助于增强教师们锻炼身体的意识和能力。

在游艺这种形式中,除了个人自愿参加的游艺小组外,教师修养会还安排了形式丰富的集体性的游艺活动,时间多集中在晚上,包括欢迎会、音乐会、茶话会、观影会等。如第二届教师修养会首日当晚,会址所在学校“同文儒励举行欢迎会,济济一堂,颇极一时之盛,如仪开会后,并举行馀兴,如口琴,祭神舞,矮人舞,海盗舞,新剧等。”[39]教师经过游艺小组的专门学习后,可以在游艺会上表演自己编排的曲目。从游艺会的节目单看,节目形式多样,节目风格兼具有中西特色。有“河南古剧、平剧、乡谣、昆曲,英文歌合唱、英文剧、提琴独奏、口琴独奏”等不一而足。除却晚上的游艺会外,教师修养会亦借助当地资源组织参会教师外出参访,例如到火柴厂、纱厂、感化院、实验区参观,到部队检阅壮丁队等活动。丰富多才的游艺活动,可以帮助教师疏解工作的劳累,陶冶教师们的心灵,提升个人的修养与境界。正如康德所说“人是目的”,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但教师不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工具。教师在繁重的工作之余理应保有个人的兴趣爱好,工作生活两者相互促进,才会促进教师个人的全面发展。

三、评价

教师修养会根据举办的宗旨和目的,制定了相应的活动方案,三者相互匹配,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对发挥友教精神、增进身心修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产生了积极作用。教师修养会具有全国首创的地位;倡导友教精神,为来自不同地区的教师搭建交流平台;重视身心修养,丰富教师文化;为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提供了历史经验。同时,教师修养会存在会员未能包容全省教师;收取会费、路费影响教师参会积极性;部分制度设计理想,难以有效落实等问题。

(一)全国首创的地位

在近代教师教育史上,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十分注重在职教师的进修、培训。促进教师发展比较常见的措施有:举办假期训练班、讲习班;组织教育研究会、教学研究会。尽管如此,江西省举办全省范围内的教师修养会却是近现代教师教育史上的创举。程时煃在第一届开幕式上认为举办教师修养会“不仅是在江西算是第一次,便在全中国也算是创举”[40]。健行在‘一周间生活纪要’中记载“我省这次举行教师寒假修养会,甚引起社会人士之注目与评论,因为这个会,不但在江西实属创举,恐怕在全国也是很少见的。”[41]不同于以往的教师培训形式,教师修养会重点在于促进教师发展自我,实现内外兼修,一名好教师应该兼备良好的身心修养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师修养会的这一理念源于儒家“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是儒家文化理念运用到现代教师培训中的一次尝试。

(二)倡导友教精神,搭建交流平台

江西省教师寒假修养会为全省教师提供了联络感情、互相学习的平台。从江西省初等教育领域1933、1934两年的统计数据中发现,修养会举办前,全省平均校师比维持在1:2左右(1933年度学校有5900所,教师13566人,校师比为1:2.3;1934年学校8699所,教师16867人,校师比为1:1.9)[42]。在校师比如此低的情况下,既难以在校內形成有规模的教学研究组织,也不利于同外县区或同地区外校的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第一届教师修养会后,“各会员认为此会实给予全省教师联络感情,增加友教之良好机会”[43],形成“组织江西全省教师修养会”[44]的决议案,随后,教师修养会被设为永久组织。这说明当时参会教师认为教师修养会确实能起到了联络教师间感情、提供友教学习机会和增进身心修养的作用。难得可贵的是,江西省内一些单位和地区效仿教育厅陆续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教师修养会。资料显示:万载县在1935年年底举办第一届寒假教师修养会,1936年举办了一届小学教师暑期修养会;1935年,江西省教育厅特种教育处分区举办修养会;1936年,第六行政区举办第一届教育人员寒假修养会;1937年,德安县举办小学教师第一届暑期修养会。[45]从区县教师修养会的简章及纪要发现,与江西省教育厅举办的教师修养会对照,两者精神一致,形式、内容大同小异。

(三)重视身心修养,丰富教师文化

教师修养会普及推广了教师应“重视身心修养”的理念,改变了教师在职后只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局限观念。这些理念的转变与程时煃的倡导有直接联系,其认为“救济江西教育过去之损失,必先要从人格修养上,人格感化上做工夫”[46]。的确,教师担负着救人济世的责任,若不从修养上下功夫,那么一切教育目标都将落空。

“文化”是一个十分难界定的概念,“教师文化”同样如此。中国学者凌小云认为教师文化即“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它包括教师的信念、价值体系、行为模式三个层次。”[47]日本学者佐藤学认为教师文化即“教师的职业意识与自我意识,专业知识与技能,感受“教师味”的规范意识与价值观、思考、感悟和行动的方式等等。”[48]可见,教师文化和教师的信念以及行动相关。教师修养会倡导的三个目的“训练团体生活、注重身心锻炼、发挥友教精神”更新了教师的原有观念,有利于促进教师转变原有的行为方式。自古至今,历代教育家形成了丰富的修养文化,“中国一部文化史,即一部伦理学史,亦即一部个人修养学史。”[49]教师修养会对修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会丰富教师文化的内涵。

(四)为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积累经验

教师修养会虽不能直接等同于現在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但对当时教师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也为当今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首先,教师修养会的举办秉持自愿参与的原则,提前公布修养会的简章,教师们根据个人意愿自主决定是否参会,不存在强制参会的情况。其次,教师修养会活动过程中通过描绘发展愿景凝聚共识。程时煃通过详细解读未来一年本省的教育行政方针、教育目标,有助于教师自主将个体的发展方向、工作目标与全省教育发展的方向、目标相结合,相协调。再次,教师修养会实行独立领导与分享决策。除却会长由教育厅长担任外,其余五部、组的主任及干事亦从会员中产生,几乎没有外来行政力量干预会务。教师讨论决议案的过程亦是参与制定教育政策的过程,通过适度的教师赋权,可以激发教师们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最后,教师修养会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构建支持性条件。内部的支持性条件是营造互相信任、相互分享的环境,有助于会员们互相切磋,敦睦友道。外部的支持指获取社会资源支持,如借助会址所在地的党、政、军、商各家提供的资源,有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

(五)会员未能包容全省教师

由于受到当时交通状况、社会环境及教师薪酬的影响,教师修养会的会员主要来自省会与会址所当地,未能包容全省教师。第一届规定“省会学校校长和主任教员均须一律参加”[50],因此会员几乎全部来源于南昌。但第二届开始,主办方开始邀请全省各公私立学校教师自愿参加,因此省会和会址所在地的会员占绝大部分,来自外地区的会员极少。如:第三届时会员共有245名,南昌方面及经由南昌赴会的会员有124名,已占总数的一半。到第四届时,会员共有360余名,南昌方面及经由南昌赴会的会员有160余名,并且提到“上饶玉山一带地方小学教师为数最多,极一时之盛。”[51]虽然教师修养会规定在全省范围内招收会员,但会员来源偏于一方导致教师修养会的精神、理念难以真正推广到全省各地。

(六)高额参会费用打击教师的积极性

参加教师修养会的教师需要每年缴纳2元会费和不定额的路费,如第三届路费5元,第四届路费4元。除此之外,被盖、行李、洗面等用具亦需自备。根据资料记载,“1936年江西省第六行政区对25名教师扣除半个月薪金,最终共处罚金275.2元”[52]由此以推算出当时普通教师平均月工资约为22元。参加一届修养会的费用约为月工资的三分之一,如此高额的参会费用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

(七)部分制度设计理想,难以有效落实

虽然教师修养会制度设计十分完备,但仍有些制度设计过于理想,难以得到有效落实。例如:教师修养会在工作内容中设置了运动一项,在生活表上亦安排了运动时间,但就活动纪要来看,在运动时间里,广大会员仅仅作为观众在旁观看各种球类比赛,难以真正参与锻炼,运动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另外,讨论分组看似十分灵活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有些组因主题过于宽泛且参与人数众多而导致讨论难以深入;有些组主题较偏,难以引起教师的兴趣,导致参与人数寥寥,没有形成讨论案。例如第三届修养会宗教教育组只有一人参加,没有形成讨论;又如劳作组、科学教育组和师范教育组三组的参与人数均不超过十人。同届的儿童教育组参与人数高达86人,占所有会员的三分之一,由于人数太多,难以有效组织,仅形成八件讨论案[53]。如果细化主题,设置儿童情感、儿童身心规律等小组,可能研讨的效果会更好。

虽然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影响,江西省教师修养会仅仅举办了四届,但是教师修养会的宗旨理念、活动形式、历史经验对今天研究如何进行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发展,特别是开展教师培训工作仍有借鉴意义。笔者发现在当前教师研修培训项目中,绝大多数是通过课堂教授的方式进行教学技能、业务素养的训练。笔者认为若只注重教师教学技能、业务素养的培训,而忽视增强教师身心修养的能力,如同对学生只进行智育而忽视德、体、美、劳方面的教育。学生不是考试的机器,教师更不是培养学生学会考试的机器。教师修养会的历史经验告诫我们:教师并非教育的工具,对在职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时,不能忽视教师进行身心修养的重要性,应该增强教师包括品行、学问、身体、态度等诸方面的修养能力。

参考文献:

[1]胡艳. 民国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学习研究组织及其活动[J]. 教师发展研究,2017(01):100.

[2]周邦道. 近代教育先进传略(初集)[M]. 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1:173-175.

[3]王燕来. 民国教育统计资料汇编第二十八册[G].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16.

[4][5]王燕来. 民国教育统计资料续编第六册[G].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26-27.

[6]二十年度全省教育统计上所得之感想.江西教育旬刊.第七卷第二期.1933:2-3.

[7][8][9][13][15][46]教育厅长宣誓就职.江西教育旬刊.第五卷第一期.1933:1-3.

[10][17]程厅长报告本厅最近工作概况.江西教育旬刊.第五卷第五期.1933:1.

[11][12]国难与教育.江西教育旬刊.第五卷第一期.1933:1.

[14]二十二、三年度江西省学校教育概况比较.江西教育.第二十期.1936:92.

[16][49] 教育家之修养.江西教育旬刊.第五卷第一期.1933:8-11.

[18]数据参见:江西教育旬刊.第九期.第1-5页;江西教育.第六期.第137页,江西教育.第十七期.第109-114页,江西教育.第二十六期.第131-132页。

[19]本厅顷发教师寒假修养会简章.江西教育旬刊.第八卷第二期.1933:80.

[20][21][22][25][35][40] 从训练自己而救国救人.江西教育旬刊.第八卷第九期.1934:1-4.

[23][24]確定中心信仰於发挥现代精神.江西教育.第五期.1935:5,7.

[26][51]健行.修养一周间.江西教育.第二十六期.1937:73.

[27][39]健行.修养一周间.江西教育.第六期.1935:86-87.

[28]参观寒假修养会会员寝室直感想.江西教育旬刊.第八卷第九期.1934:9.

[29][37]江西中等以上学校及省会小学教师寒假修养会简章.江西教育旬刊.第八卷第二期.1934:106,132.

[30][33]江西省第二届教师寒假修养会简章.江西教育.第十七期.1935:43.

[31][38][41]健行.修养一周间.江西教育旬刊.第八卷第九期.1934:133,135-136.

[32][44]继续新生活.江西教育旬刊.第八卷第九期.1934:59-60.

[34][53]江西省第三届教师寒假修养会简章.江西教育.第十七期.1936:60,63.

[36]各组讨论研究记录.江西教育.第二十六期.1937:56.

[42]二十二、三年度江西省学校教育概况比较.江西教育.第二十期.1936:92.

[43]本厅令各校教师限期填具修养会志愿书.江西教育旬刊.第九卷第五期.1934:62.

[45]参见江西地方教育.第三十期.第20页,第三十三期.第35页,第三十六期.第20页,第五十期.第36页,第八十八期.第33页。

[47]凌小云.加强师德建设,重塑教师文化[J].上海高教研究,1998,(6).

[48][日]佐藤学.课程与教师[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53.

[50]江西中等以上学校及省会小学教师寒假修养会简章.江西教育旬刊.第八卷第九期附刊.1934:105.

[52]熊式辉.江西省政府公报.第500期.1936:19-20.

作者:高珺 薛文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