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业经济促进财政增收的若干思考——以莆田市涵江区为例

2022-09-11

1 引言

莆田市涵江区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 交通发达, 区位优势明显, 拥有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2个市级工业开发区, 工业基础较好, 初步形成通讯电子、机械制造、家具生产、食品饮料、服装鞋帽等产业集群。近年来, 工业经济财政收入增长缓慢, 甚至出现下降, 造成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放缓。因此, “围绕财政抓工业, 抓好财政促发展”成为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本文以该区为例, 从工业财政收入及工业经济发展相关情况调查入手, 分析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结合笔者多年财政税收基层管理经验, 着重从做强做大“一园二区”、鼓足工业发展后劲、培植培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精准服务企业等方面, 提出壮大区域工业经济、促进地方财政增收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2 辖区内工业经济发展概况调查

本次辖区内工业经济发展概况调查, 时点为2017年5月1日, 调查期间为近5年 (2012年-2016年) , 调查方式主要是通过走访财政、统计及工业园区管委会等部门, 结合《涵江统计年鉴》进行分析。通过调查可知:

2.1 财政总收入及工业税收收入情况

2012年财政总收入260629万元, 其中工业税收收入168689万元, 占64.72%;2013年财政总收入300043万元, 其中工业税收收入176663万元, 占58.88%;2014年财政总收入333150万元, 其中工业税收收入170484万元, 占51.17%;2015年财政总收入346143万元, 其中工业税收收入179671万元, 占51.91%;2016年财政总收入330698万元, 其中工业税收收入154145万元, 占46.61%。

2.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税收收入情况 (产值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

2012年度23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税收144895万元;2013年度24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税收166471万元;2014年度26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税收157623万元;2015年度29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税收177337万元;2016年度27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税收151234万元。

2.3 工业园区及主要产业情况

全区有3个工业园区, 其中:莆田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市唯一的一家国家级高新园区, 总面积约1105公顷, 现有企业327家, 主要产业为通讯电子、专用设备制造、服装鞋帽、新能源汽车制造及食品饮料等;新涵工业集中区为市级工业园区, 总面积约143公顷, 现有企业61家, 主要产业为家具生产、纸制品、包装印刷及服装鞋帽等;临港开发区为市级工业园区, 当期规划总面积约233公顷, 目前主要是百威英博雪津公司迁建落户该园区, 并已建成投产, 其他工业项目正在报批或动工建设中。

3 工业经济发展瓶颈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可知, 当前区域工业经济发展瓶颈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工业经济财政收入贡献率呈下降趋势。涵江区发展目标定位为“工贸联动、以港兴区”, “工”字当头, 即:依托工业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近5年来, 区域工业经济财政收入贡献率分别为64.72%、58.88%、51.17%、51.91%及46.61%, 呈逐年下降态势, 这与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定位不相符。

二是工业经济增长停滞、后劲不足。从区域工业产业自身发展角度分析, 近5年工业企业税收增长率分别为:2013年比2012年增长4.73%、2014年比2013年下降3.50%、2015年比2014年增长5.39%、2016年比2015年下降14.21%, 总体呈缓慢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等特点。同时, 产业类型仍保留传统的通讯电子、服装鞋帽、食品饮料、家具生产等, 高新技术、新能源、环保型产业较少, 3个园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进度缓慢, 工业经济面临发展瓶颈, 后劲不足。

三是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力度不够。近5年以来,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及税收收入均呈起伏增降态势, 除了企业自身原因外, 涉及政府层面的因素有二个:一方面是对存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缺乏跟进式、配套性的培优措施, 如:区域龙头工业企业百威英博雪津公司于2016年实现迁建并投产, 新厂区位于本辖区内的临港开发区, 周边相关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没有及时跟进。另一方面是培植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缺乏有效的扶持式、提升式措施, 部分经济效益良好的企业, 在发展成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过程中面临较多困境却未能得到扶持, 如:区域内传统优势的制鞋、家具及服装产业, 在近几年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冲击下, 能生存至今的企业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其具有较高的提升空间, 但在土地供应、融资等方面缺少做强做大企业的相关有效措施[1]。

四是工业企业相关优惠政策执行不到位。近年来, 辖区内出台了较完善的扶持工业企业相关优惠政策, 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出现牵头部门不明确、信息不畅通、办理环节不衔接、时间跨度较大等现象, 造成部分企业未能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如:工业企业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即征即奖”及解决工业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等优惠政策执行过程中, 相当一部分企业不知悉有此优惠政策, 待知晓时却已错过了政策时限;或因政府部门的办理条件及流程不够细化, 部分企业因无头绪而重复奔走于多家部门。

五是政府服务企业不够精准和有效。一方面是对新增项目的土地报批、规划设计审批、施工许可及竣工验收等环节服务不够精准, 造成部分招商引进的工业项目动工投产滞后。另一方面是对企业吸引人才缺乏有效的配套政策或人文关怀, 如:企业外来的高、中级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无住房保障, 其子女在当地无法享用到优质教育资源, 造成部分人才流动性较大, 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管理。

4 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促进财政增收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4.1 做强做大“一园二区”, 鼓足工业发展后劲, 培育新的工业财源

以莆田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重心, 辐射带动新涵工业集中区和临港开发区的发展。主要对策及建议有三点:第一、根据国家产业政策, 结合2017年国家环保督查精神, 制定符合本区域工业发展的相关行业准入制度。按鼓励类、限制类、禁止类三种类别制定相应的行业准入制度。积极引进一批高新技术、环保、新能源等项目落户工业园区, 特别是对已经动工投产的新能源汽车、高新面板等新引进项目, 应加大其上、下游产业链项目的延伸招商引资力度;对家具制造、服装鞋帽等区域传统行业实行限制政策, 重点是做强做大一批现有企业, 控制新增同类项目;对塑料、石材加工、黏土炼制机砖等污染型企业要严格关、停, 并禁止新增同类项目落地动工投产。第二、实行动工建设履约保证金制度, 促进新项目早日动工投产。对新进园区的工业项目, 在土地出让阶段, 将缴纳“动工建设履约保证金”作为竞买条件, 预先收取企业动工建设履约保证金, 今后项目若按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期限动工投产的, 则按动工建设、竣工验收、正式投产三个阶段分期退还上述保证金, 因企业自身原因未能按期动工投产或圈地闲置的则不予以退还保证金。第三、抓住环保大督查契机, 实现部分企业转型升级。被关停的淘汰企业, 园区管理部门或招商部门应积极引导其转型升级, 鼓励生产新型建材、环保建材, 满足本地区建筑原材料市场需求, 也可引导其采用土地作价入股、租赁等方式与周边优质企业合作, 实现企业发展双赢目标。

4.2 着重培植、培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增强龙头引领作用

一是培优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着重于临港开发区的配套设施建设, 特别是应加大纳税大户百威英博雪津公司周边的基础设施及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力度, 如:道路硬化建设、提高交通通达度、休闲广场建设、购物及健身设施建设等, 努力促进工业园区物流的畅通及员工生活的便捷化。同时, 协调交通运输、公交公司等部门, 开通公交车线路, 方便临港开发区企业员工上下班出行。二是培植一批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点扶持一批制鞋、家具及服装等区域传统产业却又面临发展瓶颈的企业, 在企业扩建或搬迁时优先予以考虑规划调整指标和用地指标, 在符合土地供应政策前提下优先考虑采用协议出让方式, 确保企业扩建或搬迁的用地需求;在融资方面, 协调银行优先安排贷款额度, 解决企业扩大再生产资金需求;政府选派工作人员参加挂职锻炼活动时, 应优先安排业务精干、协调能力较强的人员挂职入驻重点培植企业, 着重解决企业向政府有关部门申请办理行政许可事项、与本地职业技术学校搭建校企用工就业桥梁、协调当地村委会 (社区居委会) 有关问题等, 通过以上具体措施扶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做强做大, 力争达到规模以上企业水平, 实现地方财政增收。

4.3 完善、细化企业优惠措施制度

落实企业优惠政策的相关完善和细化措施有:在优惠政策文件下达时, 制定具体办理流程图作为附件一并附后, 流程图应清晰明了, 建议按办理部门的先后顺序制定, 并明确每个部门的一次性业务告知事项、具体经办人姓名、单位地址、联系电话等;加大信息公开透明度, 通过政府网站、相关部门网站、企业协会微信群、所在园区电话通知及手机短信等方式让企业充分知悉相关优惠政策, 方便企业尽早办理, 以免错过时限;涉及由政府多家部门联合办理的优惠政策, 应明确牵头部门, 做到责任到位、合理分工、协调配合。

4.4 精准服务企业, 优化区域投资环境

主要在两个方面提高精准服务企业水平:一是提升新增工业项目的土地报批、规划设计及施工手续办理方面的服务水平, 建议从招商部门或园区管委会中选调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到城乡规划、国土、住建、人防、消防等部门跟班学习, 掌握基本的业务知识及各部门工作流程, 学习培训后以“项目报批引导人”的角色配合、帮助企业办理报批相关手续, 特别是对新引进的重点工业项目可实行“项目报批引导人”专人全程跟踪服务模式, 大力提高企业办事效率, 实现政府人性化和精准化帮扶企业的服务目标。二是注重人才吸引, 出台一些切实有效的吸引人才举措。如:根据社会保障费缴纳记录, 对已在本地企业工作年限满二年以上的外来人员, 特别是高、中级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 可享受与本地居民同等的子女入学受教育权利。在住房问题方面, 可由住房保障部门牵头, 组织制定适用于外来务工人员租赁补贴或实物配租的相关方案, 该方案应综合考虑在本区域工作年限、文化程度、收入情况、随同家庭人员情况、当前在本地居住条件等因素, 并予以指标量化和评价, 评定是否符合申请租赁补贴或实物配租条件, 解决外来人才居住问题, 实现吸引人并长远留住人的人才保障目标。同时, 也可协调生活配套较好的住宅小区相关物业管理公司或房屋租赁中介机构, 将需要承租住宅的同一企业外来人员集中在同一小区居住, 有条件的可集中居住在同一幢或同一层楼房, 实现出租方长远稳定租金收入和外来人员集中、稳定入住的双赢目标, 增进同一企业外来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 体现政府人文关怀, 优化区域投资软环境。

摘要:财政收入水平是一个地区国民经济运行的综合反映, 大力发展工业经济, 注重地方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化, 加强财源建设, 才能实现地方财政持续增收。本文从辖区内工业财政收入及工业经济发展相关情况调查入手, 分析近年来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笔者多年财政税收管理经验, 提出壮大区域工业经济、促进地方财政增收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工业经济,财政增收,对策及建议

参考文献

[1] 曲晓飞.现代工业园区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2] 雷鹏.产业集聚与工业园区发展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9.

上一篇:浅谈工程质量监督在建筑工程中的问题分析下一篇:从自我调节学习的视角理解大学生的学业拖延及其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