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三个维度

2022-09-05

第一篇:语文教学的三个维度

初中现代诗歌教学的三个维度

摘 要: 国民的诗性似乎在渐渐地弱化,现代诗歌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能提高初中生的诗歌素养,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星星变奏曲》的教学课例,论述了初中现代诗歌教学的三个纬度,其一是声音的诠释;其二是思维的跳跃;其三是情感的升华。如果能从这三个纬度出发,初中的现代诗歌教学必定能让学生沐浴在诗性的阳光中。

关键词:初中 现代诗歌 三个纬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5-0112-02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诗歌的王国,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随着现代文明的崛起,功利主义盛行,国民诗性似乎渐渐地弱化,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最璀璨的明珠,诗歌教学不能弱化,只能强化。在古代经典的诵读中,我们传承了文明,强化了民族的认知审美方式,但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当代性,即与当代生活的共时性、互动性的关系,初中语文当中的现代诗歌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我在中学任教语文多年,对现代诗歌的教学在实践的基础上如何升华学生的诗性进行了积极的思考,以江河的《星星变奏曲》教学为例,主要从以下三个维度去实现。

维度之一:声音的诠释

最见效果的诗歌教学就是诵读,一首现代诗歌的教学一定要让学生能读、会读、读的有诗味,在读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诗歌的感知能力,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

仿诵。指学生能仿照教师的示范朗诵或音频材料的示范朗诵进行诵读。我在教江河的《星星变奏曲》时,学生先听一遍老师的示范性朗诵,然后让每一个学生试着去读一读。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初步明白诗歌的节奏停顿和情感基调,在这个仿诵过程中,学生初步了解诗歌的基调和节奏,能调动自己的情绪,进入读诗的世界。

朗诵。指在学生理解了诗歌的感情基调和节奏停顿后,能有感情的把诗歌诵读出来。这种朗诵的方式有很多,集体朗诵、个人朗诵、小组朗诵、个别轮诵。我在教《星星变奏曲》这一课时,我首先叫学生自由的朗诵,初步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学生在第一便朗诵时,可能注意到了停顿和轻重音,但无法把感情运酿的到位,只有在反复读的过程中,才能逐渐提升。

配乐朗诵。指在学生能完全理会诗歌的意味和情感后,能读出了诗歌的意味时,再配上音乐,利用音乐的节律和感染力,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不同类型的诗歌可以配上不同的音乐,当学生完全理解诗歌的内涵,我给学生在朗诵时配上了班得瑞的《晨光》,在这优美的旋律中,学生读的分外有感情,他们也不时的为自己的朗诵感到惊讶。

诗歌是情感的产物,如果通过声音这一纬度,一定能把诗歌的音律美进一步的展示出来,同时也能熏陶学生对诗歌的感受能力。

纬度之二:思维的跳跃

现代诗歌有很多的流派,尤其是朦胧诗,他具有象征化,意象化、立体化,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这些诗歌时,根本无法理解诗歌所蕴涵的情感和意象,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反复体会下,才能理解诗歌的真正含义,这个过程需要思维的跳跃,主要可以通过以下这三个方面来达成。

鉴赏。顾名思义,就是对诗歌的意象、语言、形象、意境等进行鉴别欣赏。《星星变奏曲》中星星、蜜蜂、萤火虫、湖等,通过引导学生明白是美好事物的象征,星星是光明的象征。夜、冰雪、僵硬的土地、冻僵的夜晚,是冰冷的黑暗现实的写照。通过两相比较,能感受到诗人对光明和美好的不断追求和向往,对黑暗现实的厌恶。学生明白诗歌前后进行了对比,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种联系,这种联系犹如小提琴中的变奏曲一样。诗歌中的这两句诗写的尤为精妙:“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学生通过赏析,发现这两句诗作者是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这两个角度来写的,而且仔细思考发现:白丁香的朦朦胧胧其实是一种通感的手法,把白丁香的香味若有若无的特点形象生动的写了出来。诗歌中这几句诗写的特别有意境:“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我启发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安宁、平静、柔和、温馨梦一般的美好世界。

体悟。指在学生鉴赏的基础上,学生能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对诗歌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在情感上与作者形成共鸣。《星星变奏曲》对那个安宁、平静、温馨的世界的描绘,学生说有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他曾经也在春天,躺在鸟落满枝头的树下,闻着野草和泥土的芳香,那时,还做了个梦,梦见了他妈妈从遥远的地方赶了回来……”学生也有说经历过僵硬的夜晚,也说“家里现在也正经历着苦难,爸爸出了车祸,妈妈含辛茹苦……”他们也渴望美好的明天,希望有飘动的旗子,喜欢火。我顺势引出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学生就能进一步的明白江河他们这一代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人想在这诗歌中所要表达的感情。

表达。指学生在鉴赏和体悟的基础上,把内心的感受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在学生鉴赏完《星星变奏曲》中“如果……如果……”和“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特点后,开始仿写,有的学生写到:“如果世界上每个季节都充满温暖 谁还需要太阳 谁还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清晨 孤独的仰望天空 寻找多一些的温热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歌 每段旋律都是一缕阳光 象炉火在心头燃烧 谁不愿意 有一个火热的夏天 荡气回肠”还有学生写到:“如果初三的中考已经结束 谁还愿意每天天没亮就起床 谁还愿意每天在试卷和习题中度过 谁不愿意每天 都是阳光,都是诗 谁不愿意每天都轻松自在”

通过思维的跳跃,学生把握住了诗歌的内涵和意象,由此及彼,从诗歌中感受到诗歌特有的象征意味、浓烈的情感特征以及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纬度之三:情感的升华

现代诗歌相对于小说和散文类的文章可能更加的深奥和隐晦,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更加喜欢轻松愉悦的小说和散文。现代诗歌的教学就是要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爱上现代诗歌,让他们的生活能诗情画意。

漠然。指对诗歌的态度的冷淡,不喜欢,没有兴趣,不愿意读诗,写诗。在上这首诗歌前我问学生,“你们知道江河吗,你们知道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吗,你们喜不喜欢现代诗歌?”学生一脸的茫然,“诗歌虽然短但太难理解了,现代诗歌中考也不考的,我也不想成为诗人,读诗歌也没什么意思”。

陶醉。指能享受诗歌所带来的韵律上的美感和情感上的共鸣,能够喜欢读这首诗,能享受自己读诗所带来的快乐。我在引导学生理解好《星星变奏曲》中的象征含义,作者的情感之后,给学生配乐朗诵,学生乐此不疲,有的学生单个朗诵,有的学生同桌间对诵,有的三五个小组朗诵,即使下课铃响了,他们都意犹未尽,因为他们陶醉于诗歌所带来的快乐之中。

热爱。指学生十分喜爱现代诗歌,诗歌已经能成为他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个爱好,不仅能读诗人的诗,也能自己开始创作诗歌。我在上完《星星变奏曲》这一课后,有学生要求开一个诗歌朗诵会,同学们把平时自己写的小诗也能展示展示。有一个学生坚持每天都写上几句“雪落,斑白,看见漫天的飞雪;聆听落雪的声音。转身,凝望深浅不一的脚印……”这是一个下雪后他写下的句子,“雨点悄然,从我的眉尖滑过。我喜欢跳进雨里,任那雨点浸润。哦!妈妈,你不要送伞来……”这是一个下雨天,一个学生在本子上写下的小诗。

一首诗歌的教学只是诗歌海洋中的沧海一粟,但如果能够一石击起千层浪,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热爱之情,这也是语文教师所要追求的。

如果一个学生他能读出诗的味道,能懂得诗歌意蕴和内涵,能够陶醉热爱诗歌,那么这些正是诗性的体现,这正是我们语文老师不懈的追求,如果初中现代诗歌教学通过以上三个纬度开展,一定能携起学生之手,让他们沐浴在诗性的阳光中!

第二篇:浅议确定散文教学内容的三个维度

陈文德

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很大一部分是散文教学。针对散文教学混乱和低效的状况,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散文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改进上,而忽略了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于是,诸多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最终由于教学内容的不恰当、不合宜而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一旦确定了散文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就迎刃而解了。本文试着从“文本体式”“选文的教学功能”“学情”三个维度,谈谈自己对如何确定散文教学内容的一些浅见。

维度之一:文本体式

“文本体式”又称“文体特点”“文章体裁”等,通常指一篇文章的体裁、体制、风格等总体特征。阅读不同体式的文本,阅读的思维、方法和读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广义散文介于“文学”和“文章”二者之间,属于“临界文体或两栖文体”,既可以按文章来解读,也可以按文学来赏析。但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散文是次广义散文和狭义散文的交织体,属于“文艺语体”,以形象性、生动性、富有感染力为显著特征。所以,中学的散文教学,应当是“文学阅读”教学而非“文章阅读”教学。文章阅读“重实贵用”,认读中的“感言辨体”只是手段,“得意致用”才是目标,故文章阅读教学重点在于理解、筛选信息的分析与归纳过程;文学阅读以“悟意审美”为目标,“得意”不可“忘言”,故文学阅读教学重点在于语言的品味与感悟过程。

根据目前的研究,通常按照表达方式把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大类。下面,我们就试着根据这三类散文的体式特点来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

1.叙事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叙事散文通常是以写人记事为主。这类散文通过描写人物的性格及命运,或者叙述一些具体事件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散文的叙述和小说的叙述有着明显的区别。小说是虚构的艺术,叙述的情节往往曲折离奇;而散文是情感的艺术,写人叙事最终是为了抒情,所写的人和事都是真实存在的。阅读叙述散文,要透过真实的人和事,读出作者的情感。

杨绛的《老王》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散文,有些教师把教学内容确定为“底层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这恐怕不是这篇散文的核心教学价值所在。

“散文教学的关键是从文本中分剥出作者的存在。”我们不妨想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老王,作者写老王时是怀着一种怎样的情感?文章最末尾写道:“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可谓全文的文眼所在。作为一名有着悲天悯人情怀和关心底层劳动人民疾苦的传统的知识分子,杨绛一直是以一种俯视的姿态去同情、接济老王的。而老王年老孤单,穷困潦倒,被人看不起,却得到作者一家人的同情、理解和帮助——给他吃鱼肝油治好了他的夜盲症,经常照顾他的生意,在他生病的时候接济他。扶弱济困,这对作者来说可能只是一个有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应该做的;而老王那里所感受到的就不仅仅只是一般的帮助,而是对自己人格的尊重,是亲人般的温暖和感动。于是,老王把作者一家当成亲人。作者对老王的情感,与老王对作者一家的情感是有着本质差别的。

这种差别体现在文章的几处细节中:老王愿意给作者家带送冰,车费减半,作者“当然”不要车费减半,于是老王送的冰比原来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老 王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作者却硬塞给他钱;老王临终前强撑着病体,把自己最贵重的东西——香油和鸡蛋(这在当时是很难吃上的)送给作者,而作者当时看到老王“僵尸”般的模样却“害怕得糊涂了”,所以“转身进屋去”拿钱给他,“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更不要说关心他的身体情况、扶他下楼梯了。试想,假如自己的一位亲人病入膏肓行将就木,作者会感到如此恐惧吗?显然不会。亲人之间的爱,能战胜死亡带来的恐惧,这是人之常情。老王对作者一家付出了全部的感情,而作者却没有对老王报以同样的真情和尊重,有的只是对一般底层“不幸者”的同情和怜悯,这正是作者深感“愧怍”的原因。

2.抒情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抒情散文中往往伴随着景物描写。“一切景语皆情语。”抒情散文的阅读,常常是以“悟意审美”为目的的文学阅读,采取“鉴赏者”的阅读取向,重在感受散文的形式美和情趣美。

如教学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有的教师拍了很多北京胡同的照片并用幻灯片展示给学生,整堂课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保护胡同文化。有的教师教学《绝版的周庄》,引导学生给保护和发展周庄古镇献计献策。这样的教学,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实际上却未必恰当。

《胡同文化》的魅力在于它的语言平淡、朴素、口语化却极具表现力。作者曾说:“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因此他的散文京味十足,富有生活气息。如“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不仅形象地写出了北京城方正的特点,“大豆腐”的比喻还写出了胡同文化“俗”的特点。“有窝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生动地表现出了北京人的“易于满足”。“睡不着,别烦恼,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形象地写出了“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读这些文字,仿佛在听侯宝林说相声,京味儿十足。因此,《胡同文化》的核心教学内容应当确定为:品味文中平淡朴素却极富生活气息的语言,从中体会胡同文化的特点和作者对胡同文化的留恋、热爱之情。不少教学参考资料和教学设计把教学的重点落在:

①筛选、整理文中信息,归纳出胡同文化的特点是“封闭”“安土重迁”“易于满足”“置身事外,冷眼旁观”、明哲保身、“忍”(即“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等;

②思考文章结尾“再见吧,胡同”蕴涵的情感——即对胡同文化衰落的态度。

第②点对胡同文化衰落的态度,显然并不是本篇文章的重点。而第①点关于胡同文化的特点,文章中很明确,学生是一看便知的,无需浪费时间。这样的做法,混淆了文学阅读与文章阅读。文章阅读重在筛选、整理文章信息,分析、归纳文章的结构和主旨。而文学阅读重在品味、感悟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3.议论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不同于一般议论文用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进行逻辑严密的说理,议论散文以散文的诗意来讲解深刻的哲理,这种哲理往往是从生活的点滴中发现的蕴涵深长的道理、体悟,因而它散发着美好和隽永的气息。教学这类散文,应重在启迪智慧、升华思想。

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堪称议论散文的代表。然而好文章并不一定好教。有的教师以“悲剧主角”“悲剧导演”和“悲剧配角”三种人物形象为主线来展开教学。对文中涉及人物的“形象”“罪状”“罪因”进行分析,看起来角度颇为新颖,课堂上也很热闹。然而热闹过后我们得冷静下来想一想,教师这样别出心裁的教学设计有没有偏离散文教学的方向?“人物形象”“主角”“配角”是散文范畴的术语吗?“人物形象”是小说专有的概念,它是作家在生活的基础上经过艺术虚构而形成的。分析人物形象是我们在小说这种文本体式的阅读教学时惯用的方法,教师在这里把它用于散文教学,显然是不妥当的。而且这种高度抽象化的解读,脱离了对文本具体语句的品味和咀嚼,很难引起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思考,更不用谈获得情感的熏陶和心灵的启迪了。很多教师在备课时只想着“怎么教”,把大量心思花在如何设计精巧新颖、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上,却往往忽视了“文本体式”这个最基本的东西。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所说的“文本体式”既包括“某一类文本的共性特征或类的特征”,又同时具有单个文本“个性的、独特的表现形态”。我们在确定一篇具体的散文的教学内容时,不光要考虑“这一类”散文的体式特征,还要研究“这一篇”散文的个性特点,避免将“这一篇”散文教得像“这一类”散文,或将所有的散文教成同一类散文。 维度之二:选文的教学功能

所谓“选文的教学功能”,就是指每篇课文在被教材编者编选和语文教师教学时所赋予的用途和价值。我国现行的中小学语文课本,基本为“文选型”的教材。每篇文章在被编入语文课本之后,就成为了整个教材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再是单个独立的文本。因此,成为课文的选文在其“原生价值”的基础上,又被赋予了“教学价值”。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实现课文的“教学价值”。同样一篇文章,在不同的教材体系中,它被赋予的教学功能可能存在差异。由于语文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仍不够完善,即使使用同一套教材,不同的教师对选文的处理也可能不完全一致。

例如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被编入多套高中语文教材。上海一期“课改”(H)版高中语文课本将其编入第一册第一单元“语言的品味”,根据教材编者的意图,这篇课文应该当作写景美文的“例文”来教学。

而上海二期“课改”高中语文课本(试用本)将《荷塘月色》列入了第五册第一单元“文学作品中的意境”,根据教材编者的意图,这篇课文应该当作鉴赏意境美的“例文”来教学。 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将《荷塘月色》编入“必修二”第四单元,编者没有只取“语言品味”或者“意境美”,而是希望学生能够较为全面深入地读懂、欣赏这篇经典散文。根据教材编者的意图,《荷塘月色》应作为“定篇”来教学。

假如把《荷塘月色》处理为“定篇”,则应该完整地保留作品的原貌,而不可以对原作进行任意的增删。不少版本的语文教材删去了原作中的“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峭楞楞如鬼一般”以及《采莲赋》那一段。任意的删节破坏了作品的完整性,使读者的解读出现偏差,甚至还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荷塘月色》如果作为“例文”来教学,则可根据需要对原作进行适当的删节,而不一定要完整地保留作品的原貌。该文可以整体上作为情景交融的写景抒情散文的范例,也可以用第

四、五段作为景物描写的范例,或用某些句子作为修辞的范例,或用首尾两段作为文章的回环结构之“例”等等。 维度之三:学情

“学情”的涵义众说纷纭。陈隆升博士把它界定为“学生在课堂里的学习情况”。主要包括学生在从事课堂学习时的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及学习结果三大要素。

分析学情首先考虑学生的“学习起点”。如: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学生学习状况的层次性,学生已有的生活积淀与体验能力,学生不同的知识背景与个性特征等。

教学史铁生的《合欢树》,根据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学生学习起点的差异,我们确定的教学内容可以有以下几个层次的不同:慈母之爱——母亲的无私及博大的爱;感恩之情——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与爱;愧疚之感——子欲养而亲不待;生命感悟——那种经历过生死的边缘,还坚持着行走,活出生命的悲壮与尊严的美感与人生感悟。这些教学内容,都是立足于文本的,不同的只是解读的层次依次加深。对于学习起点较高的学生,教学“慈母之爱”纯属浪费时间;同样地,对于学习起点较低的学生,教学“生命感悟”就会很吃力且没什么效果。理想的状态是,我们最终确定的教学内容应该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里。

为了更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学习起点”,除了凭经验外,我们还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我在教学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之前,对全班学生展开了问卷调查,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出: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和写作了大量写人记事类的文章,对这类文章的大致写法早已烂熟于胸,甚至形成了固定的写作“套路”。加之当前中学作文教学流行的写作取向是“‘闪光点’的记叙文”,学生对萧红这篇朴素自然、“一读就懂”甚至有些“不讲章法”的散文不以为然。如果依旧按照初中的教法,从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的角度归纳人物性格特点,一定不是明智的选择。

这时就要讲出学生一望而知其实知之甚少甚至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于是我将这篇散文的教学内容确定为:通过品读鲁迅先生谈论服饰等几处语段,感受一代文豪的平凡和亲切的一面。鲁迅先生作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学者,早已为世人所景仰。而人一旦声名显赫之后,就往往会被人顶礼膜拜甚至神化或圣化。而萧红写出了一个真实的、和普通人一样有着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人情味的鲁迅。此文看似平常,却是“平中见奇”。

教师在备课时对课堂教学的过程进行了一定的预设,但一方面,课堂是灵活多变的,随时可能发生“意外”;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起点”的分析可能不准确,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不一定按照教师预想的方向展开。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机智”,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自己的教学。散文的教学内容,最终是在课堂上动态地“生成”的。

以上结合教学实践和案例分析,从“文本体式”“选文的教学功能”和“学情”三个维度谈了确定散文教学内容的途径。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这三个维度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而且,根据这三个维度确定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是一致的。

第三篇:从三个维度写教学目标

3.2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用的图表处理工具软件,掌握利用Excel建立表格的方法。

2、会在EXCEL软件上进行插入表格、表格数据的拷贝,会在EXCEL软件上使用常用函数对数据进行数值计算,计算表格的总分和平均分。

3、了解几种图表:柱形图,条形图,折线图,饼图,并知道它们的具体用途和使用特点。能够根据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图形化表示方法,正确的表达意图。

4、掌握处理表格信息加工与表达的基本过程:明确任务→建立表格→分析数据→形成报告。

5、根据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图表反映表格核心信息,表达观点。能够通过分析图表信息,得出相应结论。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对实例EXCEL表格向图标的转换的操作,加深对表格用法的掌握,同时能会分析表格反映的信息。

2、通过利用常用函数对数值进行计算与分析,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挖掘表格数据所蕴含的信息,在现有的知识层次之外发掘新的知识点,拓展思路,从而激发了创造性。

3、通过利用表格、图表的形式分析数据,能够发现有价值的规律,并以图形化的表格数据直观表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

4、通过表格的形式来组织和存储信息,可以清楚的表示出数据之间的关系,学会如何通过数据的分析去寻找出一般规律甚至去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领会利用工具软件解决问题方法过程中,逐步形成培养利用信息技术为生活和学习服务的意识,以及培养自身良好的信息表达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2、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悟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并能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更好地利用网络为我们的学习服务。

3、通过探究、检测,促使我们养成自我反思和总结的习惯。

二、教学要点:

本节为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本章主要是利用工具软件加工和处理信息的学习。通过学习,其目的就是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在图表处理的操作使用,能够掌握根据具体需要合理的表达意图的方法,这里注重的是对学生利用工具表达意图的培养。通过表哥的形式来组织和存储信息,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据之间的关系。

第四篇:医院品牌文化建设三个维度的思考

——气质、行为、形象

文 / 李源 朱荣延

医院文化是什么?它是迈进一所医院的大门,看到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感受到的医务人员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所有这些看似分散的环节,都以其直观的细节呈现了医院的文化。

深夜急诊,母亲抱着高烧的小孩坐在医生面前,医生是用手将听诊器暖热,轻轻放在孩子的胸口,还是冰冷待之?上班高峰,医生与患者共进电梯,他是侧身相让,还是大步跨进?暴雨肆虐,医务人员是第一时间将ICU患者转移至安全地带,还是置之不理?清晨和黄昏,医院是有绿树成荫的花园和铺满鹅卵石的小路供患者散步小憩,还是人车混杂、拥挤不堪?偌大的门诊大厅,标识导引是清晰合理,为患者便捷地指引方向,还是杂乱无章?所有的原则和行为,在熟人面前是怎么样,在陌生人面前,又是怎么样?

如果说这些细节是一颗颗散落的珠子,那文化就是一根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形成既有个性风华又有普世人文的品牌标签。医院文化体现在医者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对待使命。在一个文化厚实的医院,从医者懂得尊重自己的天职,懂得尊重患者托付的生命,懂得协作和奉献,也因此而不苟且,不霸道,不势利,永不停下探索的脚步。

西方医学的人文精神与中国传统医德的双重启示

医院品牌文化,是贯穿在整个医院建设中最重要的核心力量和内在灵魂。医院管理者们应该从更深入的角度思考,如何把西方医学的人文精神与中国自身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树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医院品牌,在服务好本土大众的基础上,创造出能够享誉世界,传承百年的医院品牌。

毋庸置疑,西方的人文医学对现代医学的贡献具有奠基石的意义。

在美国,梅奥诊所已创建百年有余,作为一家非营利的医疗机构,梅奥诊所以患者利益为核心价值,其三个盾牌的标志凸显了医院的核心价值,即从临床治疗、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三个方面为每个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为了贯彻整个品牌的核心价值,梅奥成立了专门的品牌管理队伍,对梅奥品牌商标、品牌延伸和分支机构品牌名称策略进行管理,监管对象包括所有分支机构、产品和服务项目。

在其核心价值的引领下,梅奥注重患者的身体和精神需求,医学专家们讲究“协作医疗”

。2500名医学专家,42000

多名医护人员,不论何时,只要患者需要,都会立刻组织起来,综合其医疗技术和经验,解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梅奥的组织模式和管理艺术是西方医院品牌建构的一个典型的案例,它所演绎的成功故事给现代医院管理者呈现了重要的启示。

中国自身的传统医德伦理体系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更加深厚,更具有一致性。从传说中伏羲、神农的“尝百草、制九针”,到张仲景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和孙思邈的“精勤不倦,大医精诚”,历经代代医家言传身教,不断传承演进,历久弥珍。

中国的传统医德还深受贯穿了中国历史数千年的儒家文化的影响:诚心正意、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邦济世的抱负。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是立德,这不但需要内心有强大的信仰,还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

中国传统医学更加注重医者自身的道德修养,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大医,都有拒绝权贵、服务普罗大众的事迹流芳百世。孙思邈更有“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的名言,至今仍是很多现代医院的医德标准。这一整套的道德价值体系,为中国医院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其中,注重道德和人格的修养,永远是医院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医院的气质与形象在绿树成荫的花园和恬静幽深的小径中放大。

医院品牌文化建设的三个维度

扎根本土,放眼世界。在中国医院品牌文化建设中,既要从传统文化精髓中汲取营养,传承以人为本、仁善立业、大医精诚的思想,提高个人修养、获取智慧,也须从西方医学中学习其人文精神,由此构成医院的文化理念体系。并随之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为准则规范,促使文化理念渗入到每一个工作细节中去。同时借鉴现代品牌管理体系,树立清晰明朗的品牌形象,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文化感受。

气质

任何组织文化的存在,都是对组织成员内在意识和外在行为的引导和约束。通过传承、倡导、强化这种文化,培育医院的精神气质,塑造具有高度理性的专业精神。当价值观被内化为组织成员信念DNA的一部分时,一所医院的精神气质也就形成了。

文化理念是品牌文化建设的支柱和灵魂。一个组织的文化理念体系首先是由两个主要元素——“使命”和“价值观”交织而成。“使命”是对医院存在的根本理由的定义和描述,一定程度上具有理想主义精神色彩,如同航船上的指南针,对医院起到思想约束和精神牵引的力量。“价值观”是对医院在达成使命时所秉持的价值信仰的定义和描述,价值观的一致性、相容性是管理活动中人们相互理解的基础,是组织成立、管理成功的必要前提。“使命”和“价值观”两个元素明确后,就能勾勒出一套驱策医院不断发展的完整的医院理念体系。

在西方,每一个医学生步入医师行列都要庄重宣誓的希波克拉底誓言(The oath of

Hippocrates),被视为医生对患者、对社会的责任及医生行为规范的承诺,至今已沿用2000多年,对塑造专业主义精神有着深远的意义。而在中国,“大医精诚”的理念,“医者仁心”的美德贯穿中国医学理念数千年。一个有着优秀的文化理念的医院,通过传承、倡导、强化这种东西方结合的文化,培育医院的价值观,塑造具有高度理性的专业精神。上述价值观与医院管理行为间的联系是相当直观的,他们也是医院进行品牌文化建设的推动力。医院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是构建医院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利器。

行为

马斯洛曾说: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医务人员的举手投足,是否以患者利益至上、是否对工作孜孜不倦,至关重要。因为,这一切的行为既是传达医院气质的最佳载体,也是医院品牌文化战略得以成功的基础保障。行为准则应以责任伦理为基础,确保医院的道德规范被医护人员身体力行,并实现其在

医院中从理念到最终行为的贯彻执行。因为它对内建立完善的组织制度、管理规范和员工行为规范,例如哪些行为是基准行为,哪些是禁止行为;对外则是通过医疗服务行为和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来体现医院的核心价值观。

规范的病案书写与总结就是“协和文化”最好的践行例证。著名的协和三宝“教授、图书馆、病案”中,协和的病案蕴藏着医院极为丰富和宝贵的临床资料,是协和人医疗技术、经验、临床思维过程的记录和结晶,也是医院开展教学和科研的基石。医生不仅要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还在“初步诊断”前描述“本病特点”,要搞清楚相应的鉴别诊断。这就要求医生对诊断结果负责,以严谨务实的逻辑关系来书写病案。这样的病案总结,既需要医生自身不断进修的深厚医德修养,又需要严谨科学的职业素质。

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是医院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方面。一所医院的精神气质通过视觉形象的语言传达,更能清晰直观的传播给目标受众,加强认知记忆。优秀的品牌形象不仅仅是推动医院发展的工具,它还将以最佳的美学表达方式来呈现医院独特而动人的一面。这些年来,品牌形象战略被中国越来越多的医院管理者们所认知与接纳。对于任何一个追求可持续性发展的医院来讲,品牌形象的确立无疑都是万里长征最关键的第一步。

在实际工作中,品牌形象策划主要围绕两个主要的步骤来指导每个项目的创作,即内容设计与形式设计。“内容设计”应考虑到医院的历史、文化、价值、战略、使命、愿景和品牌定位,要知道“表达什么”,方能体现一所医院的灵魂。在“形式设计”阶段,设计师会运用色彩、形式、字体、图像等所有美学表达工具来赋予品牌灵魂以身体,开始进行“如何表达”的工作。建立一个一致的品牌形象是设计过程的最终目标,而“形象”即意指以一种清晰的、适当的、真实可信的方法表达出医院的特色。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品牌形象,就通过有力的视觉传达表现了医院的内在气质。“厚德尚道(医德求厚、医术有道)”是医院全体职工共同奉行的核心精神,标志(见图)采用以文字为主体、瓦当为载体的表达方式,以古朴的视觉语言阐述了医院的悠久历史与文化脉络。在院徽的传播过程中,医院文化理念也不断发扬光大,整体形象展示了社会精神和人文光辉,在有效延续北大医院九十多年品牌资产的同时,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新形象也脱颖而出。结束语

最近,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北京协和医院建院90周年的活动中,以“常识,理解和幸福”为关键词,结合亲身经历,生动地讲述了他对医生职业的理解。他说“治疗有尽头,而抚慰永无尽头”,这不就是一个医院应该带给患者的最好感受吗?

当下处在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医疗改革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促发了人们对信仰、财富、职业归属等的认知转变。这个时刻,更需要结合传统医学“大医精诚”理念、西方医学的人文精神以及伴随我国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建立与时俱进的医院文化价值体系。

第五篇:教师专业标准三个维度、十三个/十四个领域的主要内容

教师专业标准三个维度是: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1.“专业理念与师德”部分

《标准》从职业理解与认识、对中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领域对中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提出具体要求。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教育发展的特点。

第一,强调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独特性,要求教师注重自身专业发展。这是时代发展和教育进步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

第二,突出中学生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这个时代的重音符,它体现出不断革新的教育观,因此生命教育也自然成为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最原初、最重要的姿态和使命。教师要“将保护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尊重中学生的人格”,“信任中学生,尊重个体差异”。这即意味着,教师要服务于中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关心中学生的生命状态,同时也关注中学生自身对生命的体验和态度。

第三,明确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中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学校生活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拥有的,以学生为着眼点提出快乐学校生活的问题意味着要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深入、有效地转变教学观、学生观、师生观,以及学校管理思维等。外在环境的改善固然重要,但是在教师与学生交往的微观世界里,教师对教育和对学生的理解与行动将会更为直接地决定学生是否能够拥有一个快乐的学校生活。

第四,要求教师要注重修身养性。《标准》提出了指向教师个人修养和行为方面的诸多要求。这些要求更多反映出教师作为平凡的人,哪些心性、品质、行为是适当的,其次才将教师作为“教育者”特有的心性、品质和行为要求融入进来。

2.“专业知识”部分

《标准》从中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四个领域对中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具体要求。其中有四个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教育发展的特点。 第一,要求教师了解和掌握中学生发展的知识。目的在于保护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中学生的合法权益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中学教师仅仅只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学习特点等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加强政策和法律层面的学习,了解中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需要了解学安全防护的知识、掌握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和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应对方法,了解初中和高中衔接阶段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二,对中学教师学科知识的要求体现一定的特殊性。中学教育的综合性特点要求中学教师了解多学科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也正是综合性特点特别要求中学教师关注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第三,要求教师掌握中学教育与教学理论。中学教育与教学因其基础性、养成性、启蒙性等特点,使得它不同于幼儿和小学的教育教学,中学教师应掌握中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 第四,关注通识性知识的重要价值。通识性教育要求所关注的是中学教师作为人的整体素质的提升,它是非功力、非职业性的,同时也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3.“专业能力”部分

《标准》从教育与教学设计、组织和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五个领域对中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具体要求。以下五个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教育发展的特点。

第一,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处处体现“学生为本”的理念。如要求“制定中学生个体教育教学方案”、“发现和赏识每一个中学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自我评价”等;同时体现出了建构主义(如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经验”组织教育教学)、教育智慧(如要求“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多元智能(如要求“灵活使用多元评价方式”)等教育新理念。 第二,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尽可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新需要,如要求教师“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运用于教学中”等。

第三,关注中学教师专业能力建设过程中的独特性。如增加体现中学教师教育教学特殊性的一项新能力要求,即“涉及丰富多彩的班团队(教育教学)活动”,这是遵循中学教师不应该只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每一个中学教师都应该能够做班主任,每一个中学教师都应能够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设计丰富的活动,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四,十分强调教师的沟通与合作能力。这是考虑到中学教师工作依托于多角色人际互动这一活动特征,因此对中学教师如何有效进行人际沟通合作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如在人际沟通方面,《标准》中明确提出中学教师要做到“使用符合学生特点的语言”、“善于倾听”、“与中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等。在人际合作方面,《标准》中提出教师要“与家长有效沟通,共同促进中学生发展”、“协助中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等。

十四个领域是: 第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第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第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第四,个人修养与行为; 第五,教育知识; 第六,学科知识; 第七,学科教学知识; 第八,通识性知识; 第九,教学设计; 第十,教学实施;

第十一,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 第十二,教育教学评价; 第十三,沟通与合作; 第十四,反思与发展。

第一,职业理解与认识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第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关爱中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 2.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维护中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中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中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中学生。3.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要。 4.信任中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 第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2.尊重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3.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 4.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四,个人修养与行为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2.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3.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4.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5.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第五,教育知识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1.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2.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3.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 4.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 5.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 6.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第六,学科知识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2.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3.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4.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第七,学科教学知识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2.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方法与策略。3.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4.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第八,通识性知识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2.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4.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第九,教学设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2.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3.引导和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第十,教学实施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 3.有效调控教学过程。 4.引发中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5.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应用到教学中。

第十一,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2.注重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37.根据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德育活动。 4.针对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 5.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发展。 6.有效管理和开展班级活动。 7.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第十二,教育教学评价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 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3.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第十三,沟通与合作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了解中学生,平等地与中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2.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3.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中学生发展。 4.协助中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第十四,反思与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2.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3.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上一篇:语文课外阅读学生用下一篇:业务部人才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