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的功用维度分析

2022-09-22

1 对礼仪功用的认识

对于礼仪的功能作用, 许多相关的研究者将其界定为个人、社会两个方面, 如礼仪可以美化个人、促进人的协调发展;礼仪可以净化社会环境、营造和谐社会等, 这些研究只停留在礼仪作用本身, 而没有探究这些作用产生的根源, 也没有具体分析礼仪在人成长的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因此, 对礼仪功用的分析多是关注礼仪对人的教化与修正方面, 是平面化的, 二维的, 是礼仪作用于社会个体的宽视野的表述, 缺乏一种纵深上的分析。

1.1 礼仪功用的根源———礼仪的文化特性

礼仪是一种文化。文化是人类在其社会历史发展中不断创造、总结、积累下来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称。一般认为, 礼起源于原始宗教的祭祀仪式, 许慎《说文解字》中关于“礼”是这样解释的:“礼, 履也, 所以事神致福”, 说明礼的起源与宗教、祭祀有关。礼仪是一种文化, 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一种表现形式。“礼仪不是人类的自然天性和生物本能, 而是一种文化行为, 是人类文化意识和内在精神的外在行为符号, 蕴涵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巨大的文化价值”。[1]

礼仪文化是一种动态表现。传统的礼的建构基础是等级和序列, 其目的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现代礼仪的内涵则有了巨大的变化, 它不再是等级、秩序与制度, 而是以平等的精神, 成为人们规范个人言行、调节人际关系的手段。

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中华民族的礼仪尽管不断吸收其它民族的文化, 但其核心部分还是表现出与本民族的伦理观念密切相关的传承性”[2]。

礼仪的文化特性, 让人们在所生活的文化环境中鉴别良好行为, 模仿良好行为, 并能从文化的角度理解每种礼仪行为出现的原因。礼仪的文化特性也是礼仪“约束与评判”功用产生的根源, 人们只有在认知、认同这种文化的基础上, 才能自觉关照和学习这种外显的文化, 并形成一种行为上的自觉。

1.2 礼仪功用的外显———礼仪的审美特征

从礼仪的客观表现来看, 礼仪作用于人的结果是一种审美。“礼”和“仪”既独立存在又相互影响, “礼”是抽象的, 概念的, “仪”是具象的, 可操作的。对礼仪的自觉遵守, 是从对礼仪的接纳开始的, 或者说, 礼仪提高了人们对自己和他人言行举止行为规范的认识水平, 并用这种认知和感悟来修饰自我, 使人外在可被感知的部分变得更加美好。

1.3 礼仪功用的本质———礼仪的道德属性

礼仪具有道德属性。礼仪具有两个基本功能, “一是通过调节功能控制人的行为, 即行为调控;二是通过认识功能完善人的人格, 即人格完善”, 礼仪的基本功能与道德的调节功能和教育功能一致。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认为:“礼仪的起源与道德的起源是同步的, 礼仪的发展与道德的发展也是同步的, 与此相应, 礼仪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道德形态, 它的本质特征与普遍的道德形态是一致的”。

礼仪不等同于道德。“道德是内在的, 礼仪是外在的。礼仪是内在道德的表征, 是抽象人格的具象化, 是法律之外规范和约束人的社会行为的外在的自律。是社会道德的组成。”从夏商周开始中国传统礼仪趋于成熟, 且演化发展为国家的典章制度, 内容涵盖政治、宗教、婚姻、家庭等各个方面, 成为华夏礼仪传统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 礼仪的内涵也不断变化, 现在的礼仪脱离了对国家典章制度的依附, 更多地从修养层面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做约束, 从一定角度上说, 礼仪担当了道德监管的重任。礼仪与道德的不同之处在于, 礼仪较之道德更具体实在, 更有鲜明的表征;礼仪更具有柔性和自律性, 而道德则更具有刚性和他律性。礼仪对人有约束和监管作用, 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礼仪功用维度的分析

2.1 礼仪功用维度模型

礼仪的功用, 按照其作用于人的先后顺序, 从低到高可以概括为:约束与评判、调控与修饰、完善与提升三个维度。

约束与评判是礼仪功用的低纬度, 强调由社会文化衍生的礼仪规范对人自觉意识的启发, 以及人的模仿与自省能力。凸显礼仪的文化特质。

调控与修饰是礼仪功用的中纬度, 依托人在社会上的角色扮演, 将人们对礼仪规范的自觉遵守纳入审美范畴。强调礼仪的审美特质。

礼仪功用维度既有横向的延展也有纵向的递进。横向的延展是把礼仪的文化、审美、道德属性与不同阶段礼仪功用的表现相对应;纵向的不同维度则是分阶段明确了礼仪功用的三个不同阶段。礼仪功用的每个维度分别作用于人自我成长的不同时期, 并随着由低到高的层级递进, 推进人的不断发展进步。

2.2 礼仪的功用维度分析

2.2.1 礼仪功用的低纬度———约束与评判。

约束与评判是礼仪的低纬度功用, 也是礼仪最基础的功用。学习礼仪首先要进行的是对礼仪行为的模仿, 进而鉴别和反思自我行为, 并最终形成自控和自省能力, 礼仪的约束与评判功能就得以实现。

礼仪的认同和遵守没有强制性, 所以礼仪的低纬度功用更强调社会个体内在力量的激发。如当一种从未尝试过的新的礼仪规范出现后, 人们首先应该有一定的鉴别和自省能力, 来反思自我行为与礼仪标准间的匹配状态, 并最终表现出符合规范的行为。

2.2.2 礼仪功用的中纬度———调控与修饰。

礼仪功用的中纬度, 解释了人们借助礼仪规范建立卓越的个人形象, 同时使这种形象与自己所处的周边环境协调一致。这种自觉的行为调控与形象修饰塑造, 是一种审美的表现, 也即礼仪功用的中纬度。

礼仪中纬度功用的表现在于人们的角色扮演意识。每个人在一生中会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 这些角色可以浑然一体, 也可能产生冲突。当人们力图扮演好每一种角色时, 就要用一种和角色相匹配的行为规范进行约束, 并让自己的言行举止心理状态与这种角色高度融合。

调控与修饰需要条件。“在正常情况下, 良好的礼仪行为是遵守社会通行交往规则的表现, 它有利于人们有效和愉快地交流合作, 也有利于一个人在社会上顺利发展”。人是社会化动物, 人只有在群体中才能顺利生存下去。马克思说, “人在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所以人要寻求一种最佳方式与他人建立良好而稳定的关系, 这种最佳方式就是基于对自我外在表现进行调控与修饰。调控与修饰的实现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对所生存环境的民族文化的认同;二是礼仪低纬度“约束与评判”功能对社会个体的影响和实现;三是拥有基本的审美意识。

2.2.3 礼仪功用的高纬度———完善与提升。

礼仪的高纬度功用, 体现在礼仪与道德水乳交融的状态。礼仪不完全等同于道德, 但礼仪是道德的重要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质就是一种伦理道德文化, 各种形态的传统美德是其价值表现形式。而礼仪, 也是传统美德之一。”传统礼仪体现了传统伦理道德文化, 礼仪行为是这种文化的外在显现, 并作为传统伦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我国古代思想家们不仅阐述了礼仪的基本涵义, 而且分析了它的道德功能, 阐述了它对于规范人的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因此, 礼仪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文化现象, 它还承载了道德的功能:维系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调整和纠正人们的行为, 维护社会和谐和稳定, 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成为推动人们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礼仪高纬度功用的表现。礼仪的高纬度功用, 表现在对礼仪规范、岗位职责、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等自觉遵守方面。此时礼仪的功用已不仅仅是对自我的约束与修饰, 而是重在强化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强调人们内心的信念的构建, 强调人格的养成和塑造, 因而礼仪也就具备了道德的力量:“这就使礼仪在社会中获得比较恰当的位置, 成为人们乐意接受的道德约束, 自觉遵循的道德规范, 努力追求的道德修养。”

实现礼仪“完善与提升”功用的条件。礼仪高纬度功用的实现, 是在低维度、中维度功用基础上的一种升华。

3 礼仪功用维度模型的现实意义

礼仪功用维度模型的建立, 是对礼仪功能和作用的一种全面解构, 对礼仪的学习、研究和运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角度。礼仪功用维度的建立具有以下意义:

一是对礼仪功用内涵的重新整合, 使礼仪研究不再拘泥于平面化, 扩展了礼仪研究的视野;二是明确礼仪功用的层次, 确立礼仪教育的切入点。礼仪的功用维度的构建是自下而上的立体结构, 凸显了人们在礼仪学习中的层级关系, 使人们在礼仪学习过程中, 从文化、审美、道德等不同侧面, 掌握礼仪的内涵和应用, 同时使礼仪教育的针对性更明晰;三是明确了不同维度礼仪功用的具体表现;四是将传统文化、美学、社会学等内容引入礼仪功用的分析与运用中, 丰富了礼仪研究的内容。

摘要:礼仪的功用维度是对礼仪功用的全面整合和剖析, 并形成纵向有层级、横向有延展的维度模型。从纵向上看, 礼仪功用从低到高依次形成三个层级:约束和评判、调控和修饰、完善与提升;从横向上看, 不同维度的礼仪功用一方面分别与文化特质、审美特征、道德属性相对应, 另一方面又有自省意识、角色意识、法律法规意识等表现。礼仪的功用维度分析和模型的建立对礼仪学习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礼仪,功用,维度,维度模型,分析

参考文献

[1] 方贤绪.礼仪的文化功能与思想教育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 2007, (9) .

[2] 楚丽霞.论传统礼仪的当代价值[J].理论月刊, 2008, (10) .

上一篇:“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探讨下一篇:基于版本控制的网格数据库一致性更新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