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课堂教学的“三个面向”

2022-11-29

面向学生, 面向社会, 面向生活是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 是课程由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的新课程理念。结合课堂教学实践, 浅谈在生物课教学中如何面向学生、面向社会、面向生活。

1 面向学生, 提高能力

课程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 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应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面向全体学生, 要求课程的内容具有多样性, 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这种课程内容的选择, 实质上是以培养科学家为价值取向, 精英教育色彩浓厚。但现实生活中, 真正能成为科学家的学生毕竟是少数, 这样就造成大多数学生陪着少数成才苗子读书, 牺牲了大多数学生的利益。因此, 新标准不仅在课程理念上强调面向全体学生, 在内容标准上也有极大的选择空间,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实现了多样性, 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

面向全体学生,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 以适应不同智力、性格、兴趣的学生的需要。教师在保证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 要注意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从而达到把群体的培养目标和每个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目标统一起来, 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目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要依照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 采取不同的方法, 发现和掌握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 从学生实际出发, 区别对待, 使不同类型学生都能主动、健康地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 要求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 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 使所有的学生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 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 获得发展。因为学生的背景不同, 起点也不相同, 因此, 这就决定了他们对生物学问题的理解方式和理解深度也有不同, 程度好的学生会理解快一点, 程度差的学生会慢一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要注意并保护好他们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应该把学习机会更多地提供给他们, 要让每个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都有机会获得成功。

2 面向社会, 开发潜能

学生生活在社会中, 并最终走向社会, 让他们了解社会的发展状况, 了解科技的发展状况, 对他们的现在和将来都是极其重要的。过去的生物学教学, 由于以学科为中心, 以知识为中心, 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在教学中体现不够。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中都突出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 这是因为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技术化, 已是当今社会生活的鲜明特点之一, 而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 关注、参与和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 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培养自然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比如在“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主题中, 列入了“设计校园绿化方案”;在“生物圈中的人”主题中, 列入了“探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等。通过这些活动的探究, 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与科学的社会效应, 让学生感到他们学习的生物就在他们身边, 既体现了生物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 又凸显了生物在人类社会的地位。

3 面向生活, 收获新知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之中, 每时每刻都与自然界、社会、他人发生联系, 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产生许许多多的问号, 从而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欲望, 在走进社会的过程中, 明白真假善恶,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与伙伴、成人的交往中, 学会沟通的技巧, 从而学会做人、做事。刚上初中的学生, 生物学方面并不是一张白纸, 可以让人随意图画, 他们有着自己对自然界、社会和他人的感性认识, 在学校所学的新知识, 需要借助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才容易被学生接受, 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比如在学习“观察种子的结构”一节时, 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的类群, 植物的六大器官, 初步认识了种子和果实, 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同时, 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选择学生日常熟悉的素材, 这样才能体现学习内容的趣味性, 密切生物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 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 使学生觉得生物就在自己身边, 这样就能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 激活学生的思维,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课程内容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 而且还必须关注学生可能的生活。可能生活是每个人所意味着去实现的生活, 与现实生活相比, 可能生活更具有人生价值和意义。它关注的是人的生活质量, 是人的生命质量。生物不但是自然科学, 而且还蕴涵丰富的人文内涵。教学中要求教师充分利用人文价值, 促进学生品位、生活格调、生命质量的提升。从这一点来说, 初中生物对于从小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生活得更加美好, 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将课程意识提高到了重要位置。作为生物学教师, 我们应该迅速转变观念, 面向全体学生, 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做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摘要:生物课教学要面向学生, 提高能力;面向社会, 开发潜能;面向生活, 收获新知。

关键词:生物学,课堂教学,研究

上一篇:奥沙利铂化疗渗漏的临床护理与体会下一篇:煤化工镍系废催化剂回收利用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