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维度的设计表达

2022-09-10

人们通过网络计算机获取信息的方式先后经历了大型计算机时代、个人计算机时代, 而目前以普遍进入移动和普适互联网时代。因此人们从信息获取匮乏进入到了信息过载的时代。大量的冗陈信息和碎片化信息的出现, 使得人们难以准确、及时的获取最有效信息。为了解决此类问题, 以计算机为主导的各学科都做出了相应的努力。在艺术设计领域我们尝试应用“情境”理论来解决有效的设计表达问题。

一、设计的表达

设计表达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如需求说明、设计标准、约束条件和设计原理等。这些内容中涉及大量的形象思维, 并且存在人的需求、审美、情感、认知等难以量化的需求和问题。预设功能和用户需求之间的映射关系相对的模糊和复杂。对于设计师而言, 设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怎样使作品愉悦人的感官, 并适应人的特质 ( 如爱好, 认知、习惯、行为等) 。如何有效地表达将会成为设计表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我们从情境分析的角度尝试解决这类问题, 并将多维情境分析法引入到设计表达中。

二、情境理论的引入

对情境的研究源于认知心理学中的“情景认知理论”。虽然“情境”在用户研究和交互设计领域中广泛提及, 但对情境的定义并无统一的说法, 人们普遍使用的定义是从系统现实和人的活动研究的角度提出的定义:情境被定义为描述实体状态特征的信息, 它存在于活动中, 影响着交互过程相关的人、环境以及实体的属性、状态等。情境的特征一般表现为: (1) 多样性。情境来源于用户、设备、以及外部环境等实体, 分布广泛、组成复杂多样; (2) 动态性。随用户、环境等因素的变化, 情境具有高度的动态性, 体现在时间、空间、作用等方式。[1]

基于情境的研究方法能够使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始终以用户的的实际情境作为调研、设计和评估的基础, 这使得需求说明、设计标准、约束条件和设计原理在实施和应用的过程中尽可能的细化且实际。基于情境的多样性与动态性, 进一步引入情境维度的分析方法。

三、情境维度的建立

情境维度是对情境的进一步细分, 是影响设计决策、设计思维表达和设计行为的因素, 不仅是设计发生的载体, 还进一步影响用户体验成败的能力。[2]

情境维度的建立是基于情境因素的划分。情境因素又是情境维度最基本的数据。国内外已有很多关于情境因素分类的研究。有的分为用户信息、社会环境、用户任务;有的则分为物理情境和虚拟情境;站在角色划分的角度则分为设计情境和用户情境;按照解决问题的过程则分为问题情境、求解情境、结果情境。但所有对情境因素的划分都离不开最基础的三个几点, 即人、机、环境。

在信息获取的模型中, 模型的两个重要的端点为用户和系统。这一过程中设计师的任务是将用户期望的的信息通过最舒适快捷的方式映射到系统模型中。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分别从信息发出者和接受者进行分析。从设计师的角度分析设计的表达, 可发现设计师的表达模式一般分为两种, 即横向表达与纵向表达, 两者的关系是在设计表达过程中二者的交叉、摆动、平衡。因此, 设计师的设计表达形成了一种网状的模式。以R为设计任务, F为设计元素, X= (A, B, C, …) 为设计方案, 设计表达可用图1 表解释。[3]

四、多维情境的分析方法

目前针对对情境的应用研究大多是从技术的角度出发, 应用技术计算机技术输入可量化的条件完成系统的构建, 进而进一步进行推理得出结果的。但由于设计表达所涉及的人的需求、审美、情感、认知等难以量化的问题。简单的通过计算机系统是难以顺利表达的。在研究此类问题时人们常用的方法有:语义差异法、口语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多维尺度分析法、人工神经网路研究等。

参照多维尺度分析法和情境分析的研究思路, 提出了多维情境分析方法。通过用多维情境分析法, 可以从情境和设计表达双方面构建出一个合理的几何多维度认知空间。通过该立体空间可以清楚的掌握在不同情境中设计的表达的范围和尺度。

五、结论

将情境维度的研究应用到设计表达中, 一方面希望能给设计师在设计知识表达中提供一个思路, 更长远的希望让用户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加有效的使用体验。但一方面由于设计过程的复杂性, 尤其对形象思维的表达有很多局限性, 另一方面情境的多样性与动态性, 使得情境维度与设计思维的关系和映射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摘要:设计表达因为涉及到了形象思维及难以量化的问题, 一直是设计研究的重点。利用认知心理学中“情境认知理论”的基础研究, 以设计表达为出发点, 提出了设计表达中情境维度的分析。尝试对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的思维模式放入多维情境中进行分析, 以达到更有效的设计表达。

关键词:情境维度,设计表达,多维情境

参考文献

[1] 程时伟, 刘肖健, 孙守迁.情境感知驱动的移动设备自适应用户界面模型[J].中国图像图形学报2010 (7) :995.

[2] 罗仕鉴, 朱上上, 应放天, 张劲松.手机界面中基于情境的用户体验设计[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0 (2) :241.

[3] 罗仕鉴, 潘云鹤, 朱上上.产品设计中基于图解思维的隐性知识表达[J].机械工程学报, 2007 (6) :97.

上一篇:班级工作中要严爱并举下一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