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

2022-12-22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 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 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动力, 只有当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 才愿意主动地学习和了解, 当兴趣转化为学习动机时, 我们才能引导学生轻松地歌唱, 去感受美妙的音乐。

一、从聆听、欣赏培养兴趣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 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 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 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每次在教授新歌时, 我都会事先收集音像材料, 再要求大家安静、专心的聆听, 熟悉歌曲的旋律, 感受音乐的情绪, 欣赏结束后, 让他们分小组讨论谈起了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歌曲的速度、力度、声音、情感把握, 鼓励同学们把自己所理解的用歌声表达出来, 这时候同学们的兴趣已经高涨, 迫不及待地想要学习这首歌曲了。

二、美好的范唱能激发学生歌唱的兴趣

美的事物不仅使人获得美感, 而且是产生兴趣的源泉。比如用我们深情的范唱激发学生想唱的愿望。当兴趣转化为动力时, 老师才能引导学生轻松地歌唱, 感受美好的音乐。如在课堂中, 我用亲切而又真挚的情感去范唱许嵩的《清明雨上》, 一唱完同学们的掌声就起来了, “哇, 老师你唱得太好了。”在愉快的气氛中, 师生进行情感交流, 讲授、范唱。同学们瞪大着眼睛, 揣摩着老师的表情, 歌唱的神态, 共同研究着歌唱的方法。看到他们如此地投入, 我感到非常地自豪, 因为这能激起同学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使他们在上课中精神愉快, 心情舒畅, 把学习变成一种快乐, 能产生持久的动力, 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激发学生歌唱的兴趣。

三、良好的师生关系推动学生的实践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与学的活动是师生之间心灵互动过程, 老师应当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乃至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当中, 用微笑用鼓励和同学们一起赏析一起歌唱, 激发学生心中的涟漪, 使得师生关系处在平等、互动、信任、理解的状态。和谐愉快的教育氛围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如唱《清明雨上》时, 同学们就提出来说:“老师给我们伴奏, 我们要进行PK。”后来我参与女生组与男生PK, 男生有意见说:“老师你很不公平, 你是老师耶。”我跟男生说:“现在我是女生, 加油啊男生, 别输了。”就在这种热闹平等的互动中, 完成了整节课的教学任务。所以, 只有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 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之桥, 取得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信任。这样的歌唱起来才充满愉悦, 并能提升学生的兴趣, 实现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命力的目标。

四、培养学生在创新中获得兴趣

音乐是情感艺术, 要留给学生大量的空间, 去想、去说、去听、去演、去感觉和体验。本世纪初瑞士音乐教育家, 作曲家达尔克罗滋说过“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 而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的。音乐学习的起点不是钢琴等乐器, 而是人的体态活动。”创立以唱、动合的课堂结构结, 使学生在唱中感知, 在动中展现自己的创造。如八年级上册《节日里的歌》这一单元, 既有节日的气氛, 又有同学们所熟悉的内容。我让同学们自己设计, 并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同学各抒己见。首先他们利用《祝愿歌》自己创作歌词, 互赠祝愿, 随后又自导自演, 用小组唱庆祝春节, 歌表演庆祝母亲节, 用伴舞的形式庆祝教师节, 还有用哑剧小丑来表现愚人节,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这些都是同学们感受音乐、创造音乐的结果。他们在不知不觉中, 融节奏律动、速度、感知、音乐想象、动作创编等音乐训能为一体, 在自觉、主动地参与情况下, 在愉快的情绪中完成学习任务。不仅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愉悦, 同时也唤起了学生对音乐的更大兴趣和强烈的喜爱, 这正是我们所应追求的理想教学效果。

五、改善评价方法, 激发学生的演唱兴趣

音乐课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体现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由于在音乐学习中, 学生个体差异明显, 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得“优”的机会,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在班级演唱会上, 我让学生自由组合, 用自己所特长的唱、奏、跳等方式来进行表演, 学生自己选出代表组成评委, 分组进行比赛, 在分组比赛后进行个人才艺表演。在评价过程中, 我首先抓住同学们的每一个优点, 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同时让学生自己担任评委相互评议。然后引导他们从歌曲的情感、音准、速度、力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最后还评出一位最佳评论员。实践证明, 用这种方法可以减轻学生对考试的恐惧心理, 而且还知道了自己的优点, 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更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总之,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 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 享受音乐, 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 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在每个学生充分地聆听体验音乐的基础上, 用自己的方式自由地、主动地去模仿, 探究式地学习音乐。

参考文献

《音乐课程标准》

《中国艺术教育》

《中小学音乐教育》

上一篇:组织公平感研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下一篇: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