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物课堂教学搬到室外

2023-03-06

笔者曾执教一所职业中学,生源绝大部分来自农家子弟,他们上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升学,也还想学一点农、林、牧、渔等方面的实用知识与技能。遵照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的精神,结合本地生产实际,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我们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在课外科技活动中,指导学生对发展当地农村特色产业所需的很多实用技术进行学习,如花卉栽培技术,信鸽养殖与放飞,食用菌的种植,果树的栽培和管理等。下面笔者仅就学习花卉栽培技术——创建校内花卉园的过程作简单的介绍。

初一上期学习了有关植物的知识,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紧,无法满足学生对植物感性观察和理性认识的要求,我们就选择了校园作为活动课实习基地,新建的教师宿舍楼前有几片空地,堆满了断砖、乱石、沙泥,且长满了杂草,旁边还有一个垃圾坑,夏天一到,臭气熏天,苍蝇、蚊子嗡嗡飞窜,令人生厌。要是我们能把这儿的空地开垦出来,作一个花园该有多好!

我的提议一下得到全体同学的赞同,于是我们开始了清理地皮的工作。先是除杂草,然后是清除砖石,大家都参加了劳动。功夫不负有心人,清理地皮这项工作总算完成,但空地上光秃秃的几乎没有土。

接下来,就是找土工作了。空地傍边有一大片猪旺子土石,我们把它挖下来,作为基土,又到另外的地方找了些沃土、沙壤土。同学们有的挖,有的担,有的抬,费尽了周折。几个星期后,空地上堆起了厚厚的土层。当然还需要平整。

土层平整以后,我们又利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了土壤的改良。

接着,我们四处找来了花草种上。有的同学从家里搬来,有的同学到朋友那儿要了些品种,有的同学还花钱买了一些。花卉园初具规模,但花草还远远不够。此时,我们已经学了有关植物的营养繁殖,又正值5、6月,气温较高,适于植物生根。于是我们又在另一个地方做了苗床,专为花卉园育苗。苗床的选择地点必须是半阴半阳的地方,土层上面还要用沙作表土。我指导学生在苗床上进行了月季、海棠、菊花、万年青、扶桑、吊钟等植株的扦插,浇好水后,再盖上塑料薄膜。隔几天水干了,再喷洒一些水。等到第二学期,再移栽幼苗,这时,根已经长到几厘米了,完全有把握成活。我们发现用苗床可以扦插很多品种,甚至一些扦插不容易存活的植物,如杜鹃、桂花、罗汉松等。当我们的同学看到不用再花钱买花时,那股高兴劲真是无法形容,那种自豪感溢于言表。同时,我也指导学生对山茶、腊梅、铁梗海棠、蟹爪兰、桂花、仙人掌等进行了嫁接。通过对嫁接技术学习,同学们掌握了如何让一株植株开出五颜六色的花的方法。不信,你看同学们的杰作:一株菊花植株上有紫色的、红色的、黄色的、“山吹球”;以及白色洋槐嫁接在红色洋槐上的“连理槐”,真是赏心悦目、美不胜收。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花卉园的植物越来越丰富,一年四季鲜花盛开,花香四溢。一月水仙脉脉含情,二月海棠娇艳,三月樱花烂漫,四月令箭绽放,五月栀子香遍,六月石榴红似火,七月紫薇白如雪,八月桂花飘香,九月十月菊傲霜,冬月腊月寒梅怒放。我们还培植了很多盆花。

在花卉的栽培和管理中,同学们还学会了水肥的管理,病虫害的防治等知识。两年的辛勤劳动,花卉园的创建成功,老师、学生收益都很大。对学生而言,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符合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动手、创新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通过活动课的形式,获得了成功的体验,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了学科课程学习质量的提高。对教师而言,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推动了教师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开辟了新的课程资源。

送走了一届学生,又迎来了初一新生。花卉园成了活标本的采集地,以及学生观察、实验、教学、观赏的场所。大家对我们的成果,啧啧称奇,都争先恐后要学习。配合植物基本类群的教学,我带领学生以花卉园和校园为实习基地,调查校园的主要植物,并对校园植物进行分类鉴定和挂牌活动,有的学生就此还专门写了调查报告,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观察实践的机会,也使他们熟悉了周围的植物,了解了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形态征。当我们学到被子植物的六大器官时,就到花卉园采集植物的根、茎、叶、花等,如吊兰的须根系、麻叶海棠的不定根。我们利用活动课,用桂花叶制作了叶脉书签,同学们的作品真是五彩缤纷。同学们还观看了千资百态的叶:月季的复叶、木芙蓉的网状脉、茉莉花的对生叶序、夹竹桃的轮生叶序、仙人掌的叶刺、豌豆的叶卷须,用丁香观察叶芽的结构。这样,把枯燥的知识搬到课外进行学习,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如讲到顶端优势时,学生把它运用于花卉的“打顶”、“剪枝”,对花卉进行造型。我发现学生在盆栽榕树时,将苗木倒置,结果萌发的枝条向下伸,像把雨伞,极优美。针对这种情况,我就引导学生一起找出答案,原来植物的导管有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也有向下运输的功能,从而不拘泥课本,培养了创新能力。当讲到合理灌溉、合理施肥时,就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针对一、两种植物定期进行灌溉和施肥,通过对照实验,总结出植物需水、需肥的基本特点,引伸到花卉栽培上,为什么有的人种花,每天浇水,小心呵护,精心照料,却将花种死了?学生又联系根的呼吸作用,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知识,这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在讲到影响开花的外界条件(光照和温度)时,指导学生到花卉园观察傍晚开花的昙花,清晨开花的牵牛。并引导学生进行人工控制花期,如怎样让菊花在“七一“开放。

当讲到有关花的知识时,如观察花的基本结构及花序。由于学生人数多,标本有限,况且时值冬天每个人带来也不大可能,从商店购买月季、玫瑰等鲜花又太贵,花卉园的腊梅、月季、菊花就为同学们的解剖和观察提供了素材。每一部分知识,我们都把它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课本上的“动动手”,我要求学生都动手做,并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成果。假期里,让学生观察、饲养动植物,撰写生物小论文。有几个学生在“坚持教育改革,坚持教学创新”首届征文活动中,还荣获全国二等获。

上一篇: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下一篇:浅谈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