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还给孩子们

2022-06-23

第一篇:把课堂还给孩子们

把课堂还给孩子

大教育家杜威说过一句话:教师不应站在讲台上,应该站在学生背后当顾问。“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旋律,也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主旋律。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传统教学模式与新的教学理念发生了碰撞,洋思现象、杜郎口模式、翻转课堂等一系列成功的教改先行范例绽放出耀眼的光辉,它在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这样一个理念: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通过在今年暑期研修中观摩了四位老师的优课,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此的感悟。

本次暑假研修,有幸观看几位优秀教师的讲课,他们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他们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技术,让我受益颇深,四位老师都认真研究了课程标准,深入挖掘教材,教学目标明确,三维目标的设定准确,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突出,使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学会知识。而在其中尤其是青岛北山二路小学孙婷婷老师的 《小稻秧脱险记》,在课堂中真正做到了课堂是孩子的课堂,孩子是课堂的主人。看罢令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这节课是一节成功的优质课,它不仅仅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高效的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而且在整个课堂中体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做到了师教与生学的高度统一。整节课各项活动在配合衔接上近乎完美,细细品来几乎找不到一丝一点的破绽。这节课真实、朴实、扎实,把“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落到了实处。”教学设计新颖有趣、灵活有实效,张弛有度,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新理念。教学资源丰富,目标定位“精”而“准”,情境创设形象直观。教学方法“活”而不“乱”,师生互动默契,能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精巧导学,融学法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寓教于乐,尊重学生个性,充分体现教学民主化、生活化、社会化、情趣化的特点。教学民主,语言形象、生动,板书设计精美,课堂驾驭能力强。学生思维、动手能力的训练扎实有效教学效果好,是极为成功的阅读教学课。在整堂课中,“小助教”在教师的指挥下,和全体同学共同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师仿佛成了课堂的陪衬,在小助教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学习活动中“打下手”,其实却是在把握课堂的进程及节奏上的指挥者和控制着。能够把教与学活动处理的这样的默契、到位,使课堂完全成为孩子的课堂,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的淋漓尽致,这节课可以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质课的模板,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借鉴、推广。

怎样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我认为,首先我们要把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在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教师是激励者、促进者、辅导者和协调者,学生则是积极探索者、创造者。要变以前的启发式教学(谈话讨论教学,师生互相问答,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改变为现在的探究式教学(师生共同讨论、研究、作实验,主动构建知识,达到知识创生)。要让生带着教材或问题走近教师,加强师生互动、学生合作,让他们处于十分宽松的环境中。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把民主带进课堂,创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师生互动、互促、共同提高;把合作带进课堂,建立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创新和实践,让学生掌握自学的金钥匙;把成功带进课堂,让学生品味学习的快乐,让不同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孙婷婷老师执教的《小稻秧脱险记》从以下六个方面成功的把课堂还给了孩子:一是把自由还给学生,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思维替代孩子的思维,注重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创新人才,孙老师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一文时,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充分朗读课文,感悟各角色性格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杂草和小稻秧争抢营养和喷雾器洒药水场面,运用表演的形式突破难点,既生动又有趣,真可谓事半功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把时间还给学生,一堂课只有40分钟,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要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冲击波”,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个人思考、讨论、辩论;三是把实践的机会还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品质,情感体验得以可持续的发展。实践证明,教师一旦把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与交流,活化课堂,组织张弛有序的教学实践活动,获得了成功的乐趣,从而促进智力与个性的发展。四是把感悟留给学生,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感悟出来的。在学生表演过程中,展示杂草气势汹汹——垂头丧气,杂草的痛苦——快乐的变化过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堂气氛异常热烈。“团团围住、气势汹汹、晕头转向、气喘吁吁”等难点的突破,都是在学生自己感悟下完成的。五是娱乐送给学生:让学生在求知过程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孙老师课前同学生互动游戏,利用电教媒体,播放一些录像、音乐、动画等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爱语文、学语文、用语文。师生一起在音画中表演,一起合作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感到这里是学习的乐园,更是生活的乐园。六是把任传递给学生,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承认、相互激励,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特别强调“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广袤的时空里进行生命的自由言说,从而真正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得语文课程成为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对话、有效交往的乐园。从而达到教学民主化、生活化、社会化、情趣化,体现个性美。

总之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了紧迫感,认识到自己首先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注重课堂角色的转变,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学活动的设计一定要站在学生 的立场去思考,不仅分析教材还要分析学生。课堂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有一种力量叫坚持,既然选择了教育这一职业,我便会坚守自己的诺言。相信自己,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历练学习——远程研修学习,会一步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第二篇:把游戏还给孩子

把游戏还给孩子---由潘月娟博士讲座想到的··· 避开江南连续的暴雨,在栀子花飘香的日子,我们一行33人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学习,尽管只是短短的几天,收获却是如此丰厚。且不说局领导的高屋建瓴,为提升区域幼教质量可谓煞费苦心。细数短短几年我们这些做幼教的所经历的培训,可谓都是饕餮大餐。从浙师大到华师大,又到北师大,几番培训,几经洗脑,其目的只是一个,提升园长队伍素质,提升教师队伍素质。而此番北师大之行,更是感叹至极。

原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王文湛先生年逾古稀,却精神矍铄,把《国家十二五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给我们做了系统解读;而北师大教育学部博士生导师楚江亭教授提出的幼儿园规划问题,一定会拨开园长的迷津,使我区幼儿园从“规范—特色—品牌--精品”,提升文化内涵,而他所带来的全新的体验式培训模式,也会走进幼儿园的各类培训活动中,让更多的教师受益。还有谢志东教授等在此不一一赘述。参与此次活动的这些园长、教研组长放下繁杂的幼儿园事物工作,放下牵挂的家庭生活,静下心来学习,看她们上课时专注的表情,积极的参与,足以让我感动。

潘月娟是此次培训教授中最年轻的博士,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羸弱,我似乎看到了冯晓霞教授的年轻时代,一个文文弱弱的小女子,给我们阐述的《基于游戏的儿童观察与评价》,让我对工作有了新的思考。

我们一直困惑于儿童的发展评价,潘博士提出的游戏中评价儿童的发展水平,让我豁然开朗,我再一次体会了游戏是孩子的基本活动,把游戏还给孩子就是一个真理。但现实中,我们不断地提出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方式,但在真正意义上,并未得到重视,重教学轻游戏的现象依然存在。虽然有很多幼儿园在环境上创新为游戏开展提供支持,也有幼儿园充分挖掘农村资源,为游戏开展提供平台,但游戏较其他课程仍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 思考一:如何保证游戏时间? 《浙江省保教指南》明确规定了幼儿的游戏时间,但是现实中,却依然很难保证。 现状一:游戏时间首尾型。在幼儿园一日作息表上,将游戏安排在来园、离园时段。(冬天情况)从一日活动时间比例统计,游戏的时间得到保证,但是对孩子个体而言,个体游戏的时间没有得到保证。

现状二:游戏时间统一型。一日活动中,小、中、大班游戏安排的次数相同,游戏时间的长度也一致。(不同年龄幼儿的表现)

现状三:游戏时间压缩型。将游戏时间大量用于游戏前的组织和游戏后的评价,真正属于孩子游戏的时间被挤压得少而又少。(刚拿出玩具摆放好“我们下班了”) 对策:

对策一:游戏时间有效安排。 合理安排并保证每一位幼儿参与游戏的机会。给予幼儿充足的自主游戏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有充分的“参与权”、“话语权”、 “主动权”和“选择权”。

对策二:游戏时段有效调整。不同年龄的幼儿因其经验、兴趣、注意力特点的不同,游戏时间和频率的安排应体现年龄差异、因班而异。比如:单位时间大班的游戏时间安排可以长一些,小班的时间可以短一些;游戏频率小班要高一些。 对策三:游戏环节有效分布。自主性游戏的组织功能只是协调游戏场地、了解现有的游戏材料是否符合幼儿当前的游戏需要,教师的组织尽量要简短,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幼儿游戏的过程。让孩子在准备开始游戏时期待,但不忐忑;在进行游戏时愉悦,也可能兴奋;在结束游戏时回味,同时开始期待下一次的游戏。

2、如何把握游戏与学习的关系?

潘教授的讲座中提出了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等不同游戏的价值,而我们的现状中,教师往往过分强化了游戏的学习功能。

现状一:学习性区角等同于游戏。如:区角活动以学习为线索,有语言区、益智区、美工区等,目标明确、材料结构性高、玩法固定规范,认为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选择区域和内容,区角活动就是游戏。一日活动中不再安排游戏了。 现状二:学习主题的开展与游戏分割。教师一面将幼儿的游戏与教师预设的活动分割、感叹主题开展中幼儿没有生成,一面在游戏中又忽视孩子有价值的生成内容。

对策一:根据实际合理定位区角活动。比如:幼儿园的课程实施以集体的学习活动占了一定比例,那么区角活动就应该定位于游戏;如果以区角活动来补

潘月娟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杂志学前教育的旅程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多篇著作在学前教育研究 幼儿教育等杂志上发表。

刘占岚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员 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 院学术员 访问学者导师。曾主持和参与了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 多向全国重点研究课题和国际合作课题 出版多部著作 论文百余篇。

第三篇:把游戏还给孩子

把游戏还给孩子,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游戏从来就和儿童是不可分的。在一定意义上,游戏与儿童就是同一个概念,儿童的游戏产生发展于童年的生活,游戏给予儿童以儿童的生活,如果没有了游戏,儿童必将失去自己的生活,当然也就失去了成长的幸福和快乐。

游戏着的儿童生活是完整和谐的,是自由的和幸福的。儿童在游戏中,好奇着,探索着,发现着;儿童在游戏中体验着自由、追求着自由,也在创造着自我,游戏是儿童自由与创造的生活源泉。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我们强调遵循“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基本教育原则,把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所以,还儿童以游戏的生活,就是让儿童找回童年的幸福与快乐。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游戏的组织和指导中存在一些问题,游戏的开展很难取得应有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效果,幼儿游戏的时间往往是没有保证的,教师仍处于高控制的地位,没有很好的把握新纲要的精神,而且各种教学活动把幼儿的时间都占满了,幼儿玩的时间是支离破碎的,被各种活动和兴趣班切割开来,往往幼儿正玩到兴头上时老师却宣布要结束了。要让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就一定要转变观念,要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因为,游戏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游戏是帮助幼儿认识世界的一种主要途径,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也是幼儿最喜爱的一项基本活动。

一、问题分析:

(一)、幼儿游戏的时间愈来愈少,自主游戏的限制愈来愈多。

游戏是一项丰富多彩的、复杂的活动过程,它需要大量的时间、材料,需要作充分的准备,然而,现在的幼儿园越来越多地受到孩子父母和社会的压力,不得不挤掉孩子的游戏时间,对其进行正式的基础教育,即所谓素质教育,这样孩子大量的游戏时间被削减了,自主有喜也愈来愈少了,究其原因如下:

1、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幼儿园的管理越来越市场化、经济化、效益化。

私立幼儿园越来越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有些幼儿园,特别是私立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从中班开始就对孩子进行正规化的小学式教学活动,每天教孩子做算术题,写汉字,学拼音,学英语,每天布置许多作业,有个别幼儿园一天给孩子安排五节课,就是没有游戏课,可是家长评价还很高,生源也非常好,但是却剥夺了孩子们快乐的游戏时光。

2、统一安排,硬性规定的兴趣班取代了孩子们的游戏活动

所以孩子们基本上没有时间玩自主性的游戏,虽然有的幼儿园每周都安排了游戏课,但玩什么,怎样玩不是由幼儿自己作主,而是由园里统一安排,如周一玩结构游戏,周三玩角色游戏、周五玩表演游戏,孩子们的自主游戏是名存实亡。

(二)、游戏目标的不适当的设立,扼杀了幼儿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童年时代生动有趣的游戏往往使人终生难忘,许多游戏不一定要达到什么刻意的目标。可是现在老师过于追求游戏目标的即时达成,限制孩子的自由选择,对幼儿理解规则的要求过高,活动中充斥着肯定或否定性评价,而孩子的自发游戏中,老师的主观性的介入指导过多,将自己的意图强加给孩子,此时游戏的性质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游戏的兴趣性和自发性也会慢慢的丧失,还清楚的记得前几天我和孩子们户外活动时发生的事情:

前几天小雨不断,户外活动都无法进行。孩子们似乎有力气没处使,一有空就在教室里又叫又喊、又跑又跳。难得今天放了晴,我主动提出到院子里玩“贴人”的游戏。我的提议得到了孩子们的一阵欢呼,游戏很快开始了。玩了一会儿,叶泽浩跑来很认真的问:“老师,做完游戏,给不让我们玩一会儿?”我有些糊涂了,问:“现在不是在玩吗?”叶泽浩撇撇嘴,没说话。一旁的李欣怡自作聪明地说:“只要我们好好做游戏,老师会让我们玩玩的。对不对,孙老师?”这下,我明白了。孩子们所说的“玩”和我现在组织的游戏不是一回事。在他们心里,老师看着、管着的游戏不是玩,自己找朋友、想内容的游戏才是玩。从理论上来说,他们想要的是快乐、自由的自主游戏,而老师给得最多的却是有组织、有规则的集体游戏。我们的课程安排中虽有许多的游戏,可平时却经常听孩子们说“在幼儿园连玩的时间也没有”。我们的老师在孩子并不需要的情况下,忙着为孩子选择游戏主题,替孩子安排游戏角色,为孩子构思游戏情节,帮孩子调整游戏玩伴;在孩子并不愿意的情况下,一次又一次的打断孩子的游戏,加入自己认为很重要的教育意图。那么这样做的结果到底是幼儿游戏,还是游戏幼儿?幼儿是为游戏而游戏,还是为教师而游戏?幼儿在游戏中有没有游戏的体验?师幼间对“游戏”这一概念的理解出现这样的差异,需要反思和改变的是我们老师,而不是真情流露的幼儿。因此我认为,在日常游戏活动中,我们不妨少些等待,多些自由;少些规则,多些创新,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游戏的时间。同时,在集体游戏中溶入更多自由度、宽容心,让幼儿在集体游戏中也找到玩的感觉,体会玩的乐趣。

(三)、幼儿游戏离大自然越来越远,自然物等好多材料利用不能充分。

自然界的阳光、空气、水是促进孩子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可是现在随着社会环境大气候的变化,幼儿的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城市中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幼儿的游戏场地却越来越少,导致幼儿接触大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电子化、电动化玩具泛滥,又明显降低了幼儿与大自然的相互作用。我们小时候玩捏泥的游戏,都是自己亲自找来各种的粘土,把粘土和成泥来玩各种游戏,甚至还会把这些泥巴烧制成各种模具、陶器。现在老师们为幼儿提供的橡皮泥,虽然卫生、方便,却隔离了幼儿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不利于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难以启迪幼儿的

2 智慧。其次,很多老师给幼儿提供玩具、材料时成品玩具多,如:包子、饼干、水果等,一个个都精心做好,色彩鲜艳,形象逼真,而且在游戏过程中,不许幼儿弄坏,拆开,幼儿失去了动手操作探索的机会,而且许多游戏玩具对废旧物品利用的不多,其实老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各种类型的半成品玩具、废旧物品及一具多用的玩具,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二、老师如何做到把游戏还给孩子,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

游戏的发展与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只有组织和指导好幼儿的活动,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要改变以上局面和状况,关键在于端正教育者的游戏观,正确认识幼儿游戏的特点,创造适宜的条件开展好各种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保证游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中的时间和地位,避免名为游戏实为教学,幼儿在游戏中没有游戏体验的状况。

多年的幼教实践使我注意到:有些幼儿从小班读到大班,游戏的水平还很低,游戏时间不足是其主要原因。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较孤僻,不愿参加游戏活动,许多幼儿在游戏快结束时才来参加,游戏时间导致低水平游戏的出现,限制了小组表演、角色游戏和积木游戏的正常进行。多年的实践观察表明:在短时间的游戏中,幼儿更多地表现为旁观行为、闲散行为、过渡性行为及一些实物游戏和模仿表演游戏,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很难发挥。因而影响了幼儿游戏的质量。因此,每天宜为幼儿提供2小时以上的游戏时间。另外,室内游戏时间不能代替户外活动时间,这两种活动会促进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

(二)创造条件为幼儿提供在自然界中游戏的机会

大自然是孩子学习的好课堂,孩子可以玩很多东西,并通过游戏学习不少有关大自然的知识。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园内的户外场地为幼儿创设合理的游戏地,为儿童提供在自然中游戏的条件。如在树上系绳、打绳结、架绳梯、挂绳网,或是两树之间架秋千,供幼儿攀爬、荡悠。还可以依大树干造一小木屋,幼儿可爬上去玩他们喜欢的游戏,或者依山地势高低不同而设跳台,或是在场地上特意堆起小山坡,让幼儿进行登、滑、钻、爬等活动。建立大沙场供幼儿挖土装车、堆沙造型。还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物及废旧材料:如用木桩做平衡木,将旧轮胎插入地面做成跳马;提供大量旧轮胎,供幼儿码叠、滚动着玩。用纸板箱、废纸盒等做成的摇马、娃娃家小房子等。还可以引导孩子在草丛中寻找、捕捉、观察昆虫等小生灵的不同形态、习性,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又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内容。

(三)、要激发、珍视、保护幼儿自主、自发的游戏活动

幼儿园作为教育场所和集体活动场所,一日生活有着较为严格的秩序。各年龄段的幼儿都要按照一定的操作规范来进行活动。幼儿园应努力探索幼儿自主、自发性游戏的开展研究,教学计划及教育活动的安排应该增加弹性,为幼儿自发游戏开

3 辟时间和空间。在游戏中,幼儿自主、自由,活动类型老师不做硬性安排,由幼儿自己选择,玩什么,怎样玩均由幼儿自己做主。幼儿在游戏中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尽情玩耍。老师只是作为游戏伙伴参加游戏,并以饱满情绪感染影响幼儿,对幼儿的活动表示支持、赞许。为幼儿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游戏氛围,让游戏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流露出幼儿的真实感受。当然在游戏中,教师并非完全放任,而应做到心中有数。并依平时对幼儿活动特点的观察和了解,进行相应的指导。 唐淑教授曾经提到:“教育应该回归生活,要把游戏还给孩子”。

现在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他们希望孩子在幼儿园,认识多少字,学会几首古诗,多学加减法。而不希望自己孩子在幼儿园,今天学这个游戏,明天做那个游戏,整天在玩,表面上看不见学的东西。就因为这样,有些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他们让孩子死背硬记一些古诗、儿歌,加减计算。教学方法枯燥无味,使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我认为他们不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不知到孩子们喜欢什么、关心什么、困惑什么。法国著名思想家蒙田说过:“不应该把儿童的游戏仅仅视为娱乐,而应看作是孩子们最认真的行动。”的确如此,儿童在游戏中成长,游戏就是儿童成长的方式。因此,游戏就是儿童的生活,儿童的生活就是游戏。如果我们想理解自己的孩子,首先就要把游戏怀给孩子,就需要理解他们的游戏,要在游戏中让幼儿学得知识,懂得道理,让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成长

第四篇:把快乐舞蹈还给孩子

姓名:顾晶 教龄:22年 职务:教师 职称:中学高级 单位:东台市幼儿园

【摘要】幼儿舞蹈应该是源自幼儿自由快乐的心灵表达。考察我们的舞蹈教学,仍然散发着浓浓的“教”的味道:注重幼儿技能技巧的掌握,忽视幼儿的情感表达;注重幼儿的模仿学习,忽视幼儿的自由创造;注重幼儿的专项学习,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我们应当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激发幼儿的舞蹈热情,让幼儿在自由表达中享受舞蹈的乐趣,在评价与欣赏中感悟舞蹈的真谛。让幼儿跳自己的舞,抒自己的情,炫自己的才,把快乐舞蹈还给孩子。

【关键词】快乐舞蹈、兴趣、激情、创造、评价、欣赏。 幼儿舞蹈应该是源自幼儿自由快乐的心灵表达。《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对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反思我们的舞蹈教学,仍然散发着浓浓的“教”的味道:注重幼儿技能技巧的掌握,忽视幼儿的情感表达;注重幼儿的模仿学习,忽视幼儿的自由创造;注重幼儿的专项学习,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在舞蹈活动中天生的纯真情感不见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被教师的统一要求、标准动作所禁锢,幼儿对舞蹈活动不感兴趣,不愿意参与,舞蹈活动失去了本身应有的光彩。英国和芬兰研究人员发现,婴儿会随着音乐节拍和旋律舞动,人类具有跳舞天分。我们的教育应顺应幼儿的天性,发挥幼儿的潜能,为幼儿的快乐成长搭建合适的平台。

一、发现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大多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的都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幼儿从小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潜力,听到节奏明快的乐曲,马上就会兴奋地手舞足蹈,蹦蹦跳跳;吃饭的时候他们会拿起筷子敲响碗,听到敲击大大小小的碗会发出不同的声响,他们就会摇头晃脑地边唱边敲,陶醉在自己的即兴创作之中。由此可见,幼儿对音乐和舞蹈的欲望是与身俱来的。所以,我们要通过观察及时发现幼儿对舞蹈的兴趣,保护幼儿兴趣的萌芽,并且要创设条件不断地给予满足,使其稳定并不断的发展。如我班有个小男孩,他活泼好动,但却不太喜欢跳舞。每次舞蹈的时候总是面无表情的随意动动手脚,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特别喜欢翻跟头,而且特别棒,一口气能翻几个跟头,于是在《戏说脸谱》的舞蹈中我特地安排他表演了这一动作,他的表演赢得了大家阵阵掌声和喝彩,我发现他的小脸上充满了自豪,从那以后他变得爱跳舞了。

二、激发幼儿对舞蹈的激情

在儿童舞蹈教学中,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过去沿袭已久的灌输式、填鸭式、甚至是奴性式的教学方式,从中汲取教训,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地开创出能够开发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学中乐、乐中思、思中变、变中学。因此儿童舞蹈创新教学势在必行,教师要从注重孩子外在变化转向注重孩子内在变化,从强调学习的结果转向强调学习的过程,从单纯教师的教转向师生共同活动。创新、灵活地运用多种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方法,调动幼儿学习舞蹈的热情和主动性。如游戏法、形象的语言讲解法、镜面示范法、即兴创作法、图谱示意法等。

幼儿好奇、好动、好模仿,易幻想,内心感情易外露,注意力不易集中,对舞蹈的兴趣不持久、易转移。除了在舞蹈活动中教学方法应当花样翻新、独具特色;平时也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一些有效的手段激发并保持幼儿参与舞蹈活动的兴趣。如幼儿好表现,让他们来当小老师满足其需要;让每一位幼儿都有当排头到前面来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舞蹈进行表演;为舞蹈准备道具、布置简单的场景;多为家长提供观看幼儿表演的机会等。

三、在自由创造中享受舞蹈的乐趣

中国舞协研究部就“新世纪少儿舞蹈普及教育的根本任务”为主题举行了在京部分少儿舞蹈教育工作者的座谈会,会上提出:“无论是幼儿舞蹈教学,还是少儿舞蹈教学,其主导思想应当明确,那就是要尽力去开发儿童的形象思维与创新能力,并将其贯穿于整个舞蹈教学的始终。要求儿童舞蹈教育工作者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要仔细观察、认真寻找和发现学生们独特创造力,在双向式的教学中互学互动,使创造力教学的质量不断提升。”同时也提出使儿童舞蹈教学形成良性循环,日臻完美。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必备的客观条件是要有一整套适应儿童生理、心理特点的优秀教材。这就要求我们儿童舞蹈教育工作者必须走进儿童世界,为他们创编出他们喜欢的、更具时代感的优秀舞蹈作品。

1.捕捉发现、积极引导,开启幼儿的创造之门。

教师需要及时捕捉和发现学生在瞬间迸发出来的动态和形象的舞姿、及时地表扬、及时地再现、及时地总结,以好带差,以强带弱,交替前进,共同提高。可以说 “捕捉和发现”就是创新的源泉。教师必须创造性的开展舞蹈教学,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儿童舞蹈教学不仅能推陈出新,不断完善,而且孩子们也能在快乐中成长。

《狮王进行曲》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音乐声中用引导式的口令,虚拟孩子们走进了动物园,让他们用舞蹈动作表现心态、神态和动态。这时候你会看到男孩儿模仿猴子抓耳挠腮的焦急模样、大灰狼张开大嘴伸出爪子猛扑过来的凶恶样子„„,女孩儿会表演孔雀开屏的美丽姿势、会表现小白兔竖起耳朵蹦蹦跳跳的可爱形象„„;引导孩子们随着摇篮曲进行入睡的律动中,你会发现有的孩子会侧着头睡,有的仰卧,有的坐着缩成一团埋头睡,有的随着音乐做打呼噜状,有一对小朋友屈膝坐地,同时伸懒腰后再咂吧一下小嘴,头靠头做熟睡状,非常生动。小朋友们都能在柔和舒畅的音乐伴奏下做出各种独特的姿态来表现睡觉。可见,孩子们有着惊人的创造力。 在舞蹈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孩子和教师一起进行动作的编排,可以让孩子先听音乐,谈谈听到音乐之后什么感觉,让孩子根据自己听音乐的感受编舞蹈,然后教师再根据音乐编一个小故事,并在音乐的伴奏下有声有色地讲给孩子听,启发鼓励孩子充分理解,大胆想像,即兴表演,在此基础上,和孩子一起创编舞蹈动作。例如:《杀鸡宰鸭》,孩子在学会歌曲后,自己就随音乐跳起舞来了,小朋友都把自己当作是小厨师,开始杀鸡宰鸭,有的一手捉鸡,一手拿刀做杀鸡的动作,有的是两两合作,一人捉鸡,一人拿刀做杀鸡的动作。我觉得都非常的好,因此我把这两个动作都保留下来,分别编排在舞蹈的第

一、二段里。舞蹈跳完了,我问孩子:你们的菜烧好了,叫什么菜名,怎样请朋友吃呢?经我这一提示,每次跳完舞后,孩子们就会马上举起手中的菜盘大声地吆喝:“请你吃红烧鸡盐水鸭”,舞蹈的趣味性更浓了,孩子们特别喜欢这支舞,这样和孩子们一起创编的舞蹈,是他们最爱跳的了。

2.走进儿童世界,支持鼓励,让幼儿享受快乐舞蹈。

儿童舞蹈教学要达到良性循环、日臻完美的境界,必备的客观条件是要有一整套适应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的优秀教材,而现在有些教材已赶不上时代的步伐,显得陈旧落后,这就要求教师走进幼儿的生活,或将自己返归于童年,重新回到幼儿世界中去,以他们的心理视角来观察、体验,表现他们的生活;以他们的文化意识——审美情趣,性格特征,展现他们的心灵,充分发挥想象力,创编出能反映他们的生活和情趣,展现他们心灵的优秀幼儿舞蹈作品,让孩子跳属于自己的舞蹈,享受舞蹈的快乐。

走进孩子的生活,我发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洋娃娃,在区角游戏中经常看见孩子们会无微不至地精心照顾他们,给他们讲故事、帮他们盖被子,喂娃娃喝水„„一次娃娃家游戏,一个孩子把小手绢平平整整地展开,当作小被子轻轻地盖在洋娃娃身上,还用手将这被子的边角压在洋娃娃身下。孩子这一细微逼真的动作,纯真质朴的情感激发了我创编舞蹈《洋娃娃》的灵感。

《洋娃娃》,在创作“讲故事”这段表演时,我们不给孩子们作示范动作,也不规定要做什么,而是先将故事讲给他们听,调动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自己设计动作,随意性地表演,我们在这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结果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表演自然真实。“打电话”的表演设计:先是踮着脚尖,再去拨动电话,然后用手做话筒与妈妈通话。这一连贯的动作,是由孩子们自己想出来的,尤其是踮脚尖的表演动作,简洁、流畅,突出了儿童的特征。舞蹈中来源于儿童生活,充满儿童纯真的表演设计,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幼儿舞蹈犹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儿童的心灵,我们要仔细洞察孩子们美丽的童心世界,了解孩子的质朴情感。广泛、收集、提炼他们天真、形象的动作,吸收为幼儿舞蹈的基本索材,只有这样,创作出的舞蹈才能被孩子喜欢和接受。

3.舞蹈即游戏,游戏舞蹈相依相随 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任何一个孩子对游戏都没有免疫力。在舞蹈学习中教师也应该让幼儿感到这是一种游戏活动、是一种娱乐,要运用游戏的形式和口吻进行辅导,如学习鸭走步,教师就可以扮演鸭妈妈,让幼儿当鸭宝宝,请鸭宝宝跟着鸭妈妈学本领,还可以戴头饰或穿上服饰。还有小碎步,可用鸡妈妈带小鸡练习。蹦跳步,兔妈妈带兔宝宝练习等。在游戏的情境里会提高幼儿的学习热情。

如上《小树叶》时,我们可根据音乐中的歌词,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加以展开。我们可让一幼儿戴上树干头饰来充当树妈妈,其它幼儿戴上小树叶的头饰依靠在树妈妈身边当“小树叶”。当唱到“小树叶离开了妈妈”时,当小树叶的幼儿可做被风吹走的动作离开“树干”。这样游戏化、形象化的教学特点能吸引幼儿的注意,也体现了新纲要中倡导的“玩中学,学中玩”思想。

如《小雨和花》小雨滴滴答答地下起来了,小花慢慢地追着下雨的步伐,迎着小雨绽开了笑脸。小雨落在哪里,花儿就跟到哪里,在游戏中轻松地解决了队形变化的难点。整个舞蹈就像是在做游戏,带有很强的自娱性和观赏性,引起幼儿极大的表演兴趣。

四、在评价与欣赏中感悟舞蹈的真谛

1.积极评价,真心欣赏每个孩子,使其愉快舞蹈。

情感是教育的催化剂,美学家施东昌说过:“美感是富有感情特征的。”艺术对人的培养是从“怡情养性”着手的,它要求“以情动人”通过“美—成—理”的过程,逐步地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因此,我们在儿童舞蹈教学中,首先抓住“情”字,通过师生间的和谐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达到教育目的。

幼儿的动作发展尚未成熟,在活动中孩子的发展水平也有一定的差异,因而,教师的评价会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评价必须是小心的、包容的和发自内心的,不仅要在语言上给孩子以积极的评价,而且眼神、动作、甚至一个细微的表情上都要给孩子积极的情绪回应,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幼儿期正是自我评价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在实践中自身的成功与失败与教师的鼓励、支持是分不开的。每当幼儿通过努力获得成功时,教师及时的鼓励表扬,便是一种情感上的强化,会使幼儿形成正确的评价,并推动幼儿勇于尝试和创新。

教师不仅要意识到幼儿的发展源于现在,还要学会真心欣赏每个孩子,时时把自己对孩子的欣赏用眼睛、语言、动作告诉每个孩子。一句赞扬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是幼儿学习舞蹈巨大动力。例如,在学习舞蹈《小树叶》时,嘉烨小朋友也跟着音乐动了起来,平时,他比较安静,不喜欢参与集体游戏。这时我发现了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舞动着手臂像小树叶一样飘着,于是我用赞赏的目光望着他说:”老师看见有一片小树叶飘落得可真棒!“然后,我再向他使了使眼色,嘉烨小朋友听了我的话后信心倍增,随着伴奏舞得更高兴了。

2.幼儿自我欣赏、自我评价、自我完善。 幼儿最喜欢对着镜子自编自演,每次都喜笑颜开,流连忘返。常让幼儿欣赏自己表演的舞蹈,使幼儿增强了自信,唤起他们对舞蹈的兴趣,获得愉悦的情绪。如在教舞蹈的过程中,我觉得孩子跳得不错,可孩子自己感觉不行,情绪一直很低落,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把孩子的舞蹈录像录下来,再回放给孩子们看,把他以前跳的录像片和现在跳的录像片拿过来进行对比,孩子就可以找到自信了。

随着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不断提高,当孩子看自己跳的舞蹈录像时,我会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观看,看看自己的舞蹈哪里成功,哪里失败,为什么会成功,为什么会失败,以后跳舞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哪些要继续保持,哪些需要改进等。让孩子主动进行自我评价,学会观察、发现、挖掘自己在表演中的亮点,不断完善自己的舞蹈,让自己获得成功的经验,享受舞蹈带来的快乐。只有这样,执教者才能随意洒脱、游刃有余;学习者才能如沐春风、轻松愉快。

让孩子快乐舞蹈,把快乐舞蹈还给孩子。幼儿在舞蹈中不再受任何强迫性意愿束缚,不再带任何功利色彩。跳自己的舞,抒自己的情,炫自己的才能!这一定是孩子愿意的。

第五篇:转变观念 把游戏还给孩子

转变观念

把游戏还给孩子

------参加襄阳市城区幼教教研活动学习体会

石桥镇黑龙集幼儿园

闵艳丽

今天参加了市供销幼儿园举行的襄阳市城区教研活动,这次活动有四项内容:首先第一项是在操场听一节体育游戏活动,课题名字叫:我是超人 。这堂体育游戏课基本占用了整个操场,场地分别设置有医药箱,独木桥 ,攀

梯,梅花桩,迷宫,迷宫是用三四十个大纸箱做的,迷宫墙上贴有小动物图示,这节课主要是让幼儿以超人的身份去解救迷宫中的小动物,最后返回把小动物放进医药箱进行救治。活动导入师幼共同随着节奏欢快的动感音乐做韵律操,第二环节是超人大行动,去解救小动物,解救小动物的过程也配上了欢快的音乐,最后评比结果评选出优胜组,结束前师幼共同随着一曲轻松舒缓的音乐动起来,也还是做韵律操结束这节课。

第二项是参观各班区域活动情况,到了班上也是每个教室都设有区角,有智力区、美工区、阅读区、科学区、建构区等,有的班设有五个区,有的设有6个不等,每个班的幼儿都分组进行各个区域活动,美工区用橡皮泥

各种小动物,彩笔画自己喜欢的画,建构区用饼干盒子或者是积木进行搭建小房子,阅读区的幼儿在翻看一些彩绘书本,智力区中幼儿在进行拼图或者下跳棋等等,除此之外就是操场上的一个班,在园内一辆废旧的校车上涂鸦,一部分幼儿人手一张大纸壳,用彩笔画简笔画,根据自己的意愿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有的小朋友还能用这种方式把幼儿园外面的高楼大厦画下来。各项区域活动的开展也看不少成果,每个教室都摆满了幼儿的手工制作品,墙上展示有幼儿的绘画作品,真是琳琅满目,五彩缤纷。

第三项是在阅览室内进行区域活动研讨与点评。

此项内容首先由市供销幼儿园园长介绍了幼儿园的成长史,接着介绍了今年在杭州举行的国际性的安吉游戏幼儿教育模式。她发言的题目是:闭上嘴,管住手,把游戏还给孩子。首先用幻灯片出示了在安吉幼儿园的安吉游戏图片,可以说这些游戏是全生态的,来自大自然,接地气的。如果只考虑幼儿的安全的话,这些游戏都是我们所不敢尝试的。

是什么游戏呢,安吉县机关幼儿园现有大班游戏区5个,包括大沙水池、锅松林、欢乐运动场、户外建构、冒险岛;中班游戏区有6个:农家乐、建构、欢乐运动场、大脚丫沙池、小树林、石玩坊;小班游戏区有7个:门厅建构、玩沙、欢乐运动场、涂鸦、废旧工厂、小树林(2个)。在现场,记者看到,“冒险岛”的沟壑、山坡、草坪、秋千、木屋、绳网,不仅提供了孩子们锻炼体能的机会,更给孩子们无限的游戏想象,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原始生态性,而游戏中提供的麻袋、麻绳、木桩、木条、木箱、梯子等更可让孩子在自主自由的环境中生成各种游戏;“涂鸦区”内的瓷砖墙面、大滚筒、各号画笔、棉棒、滚筒刷、水桶、抹布、废旧材料等,

幼儿游戏环境。空间上分户外游戏区(金沙滩沙水区、建构区、运动区、野战区、野营区、农耕区等),走廊游戏区(包括休闲书吧、创意美工坊、阳光大舞台、美食一条街),班级游戏区(包括益智区、美工区、图书区、娃娃家)三大片区。

安吉游戏的教育理念,是以真正以幼儿为主体,把游戏还给孩子们,让孩子们玩真正的游戏。同时就讲到了教师要大大地转变自己的角色,所有的游戏,教师只是站在旁边,很少说话,教师当时只能等待,教师的身份只能是观察者,分享者,在游戏都结束后,进入教室后教师就要针对今天幼儿的在外面的游戏去引导,引导幼儿找出自己今天在游戏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什么困难,应该怎么解决,自己又是怎样解决的,引导幼儿总结出自己今天在游戏中的成功之处,比如哪里做的好,为什么会做的这样好等等。再后来杨园长也提到了孩子们的安全方面存在很大的争议,有幼教专家质疑,有家长反对,但是安吉游戏的构想专家也指出了,我们幼教的目标应该定远期目标,而家长们都是近期目标就是学写字学算数什么的,而在安吉游戏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相信孩子们有自我保护能力的,或者说如果今天真的摔伤了,那就从中引导幼儿认识到自己在游戏中没有注意到没有做好的地方,所以才导致了摔伤,使幼儿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那下次他就知道应该怎么做怎么玩了。

但是我们也要结合我们自身的条件与环境,安吉游戏是我们目前不可复制的,但是我们要去模仿,去努力接近它,它只是我们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逐渐向其靠拢。而我们现在的区域活动就有所接近,。在我的脑海里安吉游戏就好像我们的“区域性体育活动”,只是安吉幼儿园里游戏材料的纯天然、接地气,是那么深受孩子的喜爱,这样的环境令人心情愉悦,身心放松无拘无束,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才能真正意义上自由自主的游戏。因此结合我们农村幼儿的实际现状来说,我们只能慢慢往这个方向努力,所以针对这次的学习关于区域活动我也提出以下几点要求:这学期目前我们每位教师首先就要学会转变角色,让自己成为组织者,观察者,参与者,引导者。其次是要设计好每一次室外游戏与室内的区域活动,然后要放手让幼儿真正地去游戏,去互动玩耍,去动手操作,最后一点是要及时小结引导,让区域活动与室外游戏落到实处。

总之一句话:目前来说,我们要做我们能做的,改变我们能改变的!

具体地操作方面我们可以在每天上午第三节的室外游戏时间尝试创新游戏,想一些新点子,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到11点进教室之后距离用餐时间有20分钟,可以引导幼儿总结一下自己刚才在室外游戏的不足与成功之处,除了安全教育的渗透之外,教师还要注意文明礼貌,道德培养方面的教育。下午第二节在教室内开展区域活动,每个区角进区前引导幼儿明确活动的内容与规则,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个别反应慢的幼儿,活动结束对每个区域要进行小结,指出优缺点,多进行鼓励,使幼儿更有意愿主动进行下一次的区域活动。

上一篇:保密工作总结个人下一篇:部门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