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让给学生

2024-05-17

把课堂让给学生(精选10篇)

篇1:把课堂让给学生

将课堂交给学生

——地理合作教学误区剖析与应对策略

摘要:目前,在地理合作教学中存在许多误区:从“单向注入式”到全面“放羊式”; 从“满堂灌输式”到“满堂提问式”;从“教师讲授式”到“媒体播放式”。只有纠正这些误区,才能让地理合作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科学地开展地理合作教学,是促进教师和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于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之后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并逐步推广。地理合作教学的宗旨在于通过“把教育同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相联系”,不仅使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更要让学习者为今后的团队工作作好准备,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以及团队生活中更能有效地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平心而论,目前在地理合作教学中存在很多误区值得我们静心反思,经过近些年的教学实践与反思,笔者认为,在实施地理合作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避免以下误区。

一、从“单向注入式”到全面“放羊式”

地理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的过程,它还涉及诸如单向型互动、多向型互动、成员型互动等多种互动过程,是多种互动过程的有机统一。在地理课堂中,通过合作教学可以把许多原先由教师完成的工作转由学生小组 合作和师生合作来完成,在这种合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但是在实际的合作教学中,由于对合作教学的曲解,教学方式出现了一个极端,即由传统的“单向注入式”变为“课堂放羊式”,教师本应充当的“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严重缺失,一些教师反而成为课堂的“旁观者、放牧者”而不是合作者,这样的合作方式,教师与学生完全没有建立起“指导——参与”的合作关系。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地理课堂固然应该成为师生、生生对话的场所,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和随意,这种“放羊式”的合作方式,似乎把主体权还给了学生,其实是“繁华一场皆成空”——一片热闹之后,留给学生的是“知之甚少”,说白了就是有形式而无实质、有探讨而无内涵,这种合作教学的实效性大打折扣,甚至事与愿违。因此,教师在实施合作教学过程前,就应该对“教学目标的定位和检测”、“课堂交流的矫正和落实”成竹在胸。例如,在自然地理计算类专题复习时,本人就设计了以下环节来实施合作学习:

1.设置问题。让学生自己回顾自然地理中所涉及的计算有哪些方面,让学生自己归纳后,小组成员之间加以讨论,从而归类出以下方面:比例尺和海拔高度的大小、等值线(经纬网图、等高线、等温线、等深度线)中有关比例尺、坡度、气温和温差、风力、水平气压梯度力以及锋面移动速度和时间的计 算等。这些由学生合作梳理而出的知识,无疑是地理课堂教学中最宝贵的成果。

2.训练反馈。通过一些经典的习题,对学生进行计算方法的应用训练,并通过提问和检查,来及时掌握学生的习题完成情况,针对学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评,从而弥补知识掌握上的缺漏和解题能力上的不足。这种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归类整合和对计算方法的掌握,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地理课堂复习效果的目的。

二、从“满堂灌输式”到“满堂提问式”

在传统的地理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的是“权威与服从”关系,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真正得到体现。在新课程指导下的地理合作教学中,一些教师改变了过去的满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把“导”与“演”进行了一定的分离与分工,把教师大量灌输的时间改为大量的提问时间。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更浓了、更热闹了,学生能积极参与。其实,师生合作还是停于表面,没有获得探究和合作的真正意义,学生并没有真实地参与到问题的探究、思想的碰撞、心灵的对话中来,因而属于低效合作,甚至是无效的合作。要真正地达到合作教学的要求,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瞄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并注意以下几方面: 1.提问的针对性。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状况、认知和能力水平来设计提问,提问还尤其要针对知识的易混点、概念的易错点、思维的障碍点、思维的创新点等进行设问和激疑。

2.提问的梯度性。应充分估计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因此提问不能太难或太易,应该难度适宜,让多数学生经过思考、讨论或教师的点拨指导之后,能够推导出结论,这样才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3.提问的适度性。所提的问题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挑战性,不是课本知识的简单再现,学生不经思考难以从容回答,那么这样的问题,才有思考的意义和提问的价值。

4.提问的适量性。过多的提问、走马灯式的提问,表面上看似给学生探讨、思考的机会,其实太多的提问必然挤占学生的思考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的时间,学生难以有适量的时间来进行相互切磋和共同提高。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要让学生有适度的独立思考的过程,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合作小组中有足够的发言机会和发言时间,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经历“思考—发言—讨论—评价”的过程。

5.提问的全面性。地理合作教学倡导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地理教师应该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只盯着几个“点”即优生来进行提问,在提问时照顾的“面”应该要大,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澳大利亚》这一课时,本人就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水平和认知规律进行了这样的问题设置: 1.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 2.澳大利亚的气候怎么样? 3.澳大利亚有哪些美称?

4.澳大利亚的位置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5.澳大利亚独特的动物与它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有什么关系呢?

这样,循序渐进的阶梯式的设置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全面参与的热情,切实拓展了课堂的宽度,为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供了保障。

三、从“教师讲授式”到“媒体播放式”

由于地理知识中的自然地理部分抽象性强,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高,而传统教学媒体中投影仪、幻灯机、挂图、模型等有像无声,录音机有声无像,因而教学的直观性受到了约束。而多媒体能综合处理语言、文字、动画、音乐等信息,且可以声像并茂和动态模拟地球转动、大气运动、海陆变迁、岩浆喷发、生物演化等,并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并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毋庸置疑,多媒体的应用给地理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在教学实践中,时常出现走极端的现象,使得多媒体代替了教师的作用,代替了传统教具的作用。其危害性至少包 括:

1.导致教师本身的基本功能退化。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地理老师应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是顺应潮流的,但是过分依赖和相信多媒体的作用,使得多媒体取代了教师的作用,老师成为课堂的摆设,教师的功能退化了,这种状况的存在,使得“教师的情感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被忽视了、“师生间的心灵的对话与交流”被忽视了,这样是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理解知识的,同时也不利于学生高尚情感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建立。

2.导致传统教具的基本功能退化。多媒体功效大,但并非适合每节课,并非适合每个知识点。有些简单的知识,一幅挂图、一个地球仪就能说明和解决问题,并不一定非用多媒体不可,教师如果不顾实际情况,无序、随意地使用多媒体,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打断了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从而冲淡课堂教学的主题,不但不能辅助教学,反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3.教学结构的基本环节退化。随着多媒体的大量运用,使得地理课堂呈现过量的信息“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一个个动画”,出现了由“满堂灌”到“满堂看”、“满堂听”的现象,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和看”,不能充分体现其主体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很好地发挥,课堂中的“激思、激疑、激趣、激创”的过程缺失了,课堂中的“设疑、提问、探讨、反馈”的环节没有了,这种教学环节和方法的平淡 单一,容易使学生形成定势思维,容易使学生的思维习惯定格在初浅的层次上,从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拓展,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和确立。

正是因为多媒体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理教师应该积极钻研和探索如何“运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作为地理教师必须明确的是,多媒体毕竟只是辅助地理教学,不能过分夸大其作用,它发展的最终目标和其它任何教学手段一样都是为更有效地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否则会适得其反。

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班级、学生和自身的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媒体,恰当地把握时机,寻找最佳切入点,并做到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交替使用,以达到功效与代价的最优组合。

总之,地理合作教学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对于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大有益处的。科学地开展地理合作教学,是促进教师和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值得广大地理教师去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参考文献:

1.杨新,《地理教学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 3.刁传芳,《中学地理教材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8

篇2:把课堂让给学生

体育课,原本的教学计划是:前滚翻和迎面接力跑游戏。在上完了前滚翻练习后我准备组织上迎面接力跑的游戏时,发现各组人数不均匀,而且迎面接力跑以前做过几次了,总是那两个组胜利,那两个经常胜利的组兴致还可以,可那两个经常输的组的队员不高兴了,几个学生嘴里在嘀咕:“他们组有xх和хх,肯定又是他们胜利,我们组的хх总是拖后腿,有了他我们肯定又会输,真没劲。”其他同学也在附和:“是啊,是啊,真没劲。”我灵机一动:“既然有很多同学对这个游戏不怎么感兴趣,那么这样吧,下面有15分钟时间,我想让你们自由支配,只要是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你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做一回学习的小主人,不过,下课前老师要让你们说出你为什么喜欢做这个练习,好不好?”这样一说,全班同学一下乐开了花,学习的热情一下高涨起来,大家议论开了,有的说:“咱们来做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吧!因为这个游戏有趣,而且能培养我们的灵活性。”有的说:“我们几个来做立定跳远的比赛好吗?老师说练这个可以锻炼腿部力量,使腿上肌肉结实有力,将来跑得快!”有的说:“我们来做俩人三足行的练习吧!老师不是要我们提倡合作练习吗!”有的说:“我们来做切西瓜的游戏”……我对他们说:“你们在练习时要注意安全,有什么要老师帮忙的尽管来找我,讨论好了就开始练习。”话音刚落,很多同学都去邀请队员练习去了,有几个同学抢先过来说:“老师,我们想跑一圈,你来给我们记时,好不好?”我问:“你们为什么喜欢跑一圈呢?”“因为我们喜欢跑步,我们有用不完的劲。”“我们要学运动员一样比赛跑步,你来发令做裁判好吗?”看到他们跃跃欲试的样子,我马上答应了。比赛开始了,别看他们人小,跑起来还真象运动员一样有一股拼劲呢!结果一个同学得了第一名,成绩还不错。250米一圈跑了54秒,这对二年级小朋友来说是挺不错的了。他对我说:“老师,我得了第一名,我想参加田径队,你看可以吗?”“当然可以了,只要你不怕苦,不怕累,有拼劲,我想将来你一定会是个出色的运动员。”其他几个同学也说:“我们也要参加田径队。”看着孩子们天真又向往的表情,我真开心:“只要你们能跑过他,当然也能参加了。”他们满意地又去比了。再回过头来看看其他孩子,一帮帮、一群群练着自己喜欢的项目,一个个都真带劲。下课前3分钟,我让他们回答练习的目的,一个个都做了认真的回答,我还对有些回答的不够具体的给予了补充,这样相信他们会记得更牢,以后会练得更带劲。看来,别看他们人小,练习起来还真不是盲目的。

反思:

篇3:把课堂让给学生

一、教学目标, 小学英语课堂明确的追求

我们知道, 在新课程背景下,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所追求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学生能够用英语做事情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体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广泛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 易于学生参与体验的任务型教学活动。比如, 在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这个教学内容时, 教师设计了“Menu”让学生到“餐馆用餐”的活动, 让学生练习食物的单词rice, fish, beef, soup, noodles, vegetable, juice, bread, milk, chicken, hotdog, hamburger和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Can I have some noodles, please?Sure.Here you are。这样的教学, 目的十分明确, 不拖泥带水, 不牵强附会。英语教学, 只有追求明确的目标, 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都围绕这个目标, 才能真正达成所谓的有效性。

而在我们实际课堂教学中, 目标不明, 教学指向模糊的课例比比皆是。在这样的课堂上, 孩子们常常感到茫然失从, 当然就更谈不上“有效性”了。有位教师在教学单词Chinese book, English book, Math book, school bag, notebook的拼写时, 让学生用身体的运动写出单词的字母, 有的学生显得很兴奋, 而有的学生纯粹是在那里乱扭, 甚至连字母都不拼读, 只是觉得好玩, 好笑。这样的活动看似热闹, 但不能起到真正强化单词拼写的作用。像这样不能指向正确的教学目标的活动我们不能认为它是有效教学。

二、教学情境, 小学英语教学浪漫的过程

美国语言学家古德曼这样说:语言应该在语言的环境中学习。因此, 语言教学一定要学会创设情境, 要让孩子在高度仿真的状态下进入学习。只有这样, 才能让孩子感觉到:学习任何一门语言, 都是有用的。同时, 在情境中学习, 孩子们一定会感觉到, 这样的过程, 是一个十分浪漫的过程。这会让孩子感到十分的愉悦。

在具体创设情境时, 一定要让孩子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并且要让他们感到, 这是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 在课堂中, 要多一些图片, 要多一些直观教具, 更要多一些实际的口语交际的训练。例如, 在学习文具的词汇时, 有的教师设计了利用pen, pencil, pencil-case, eraser, ruler, crayon等实物或图片进行猜谜游戏, 让学生猜书包中的物品;在学习“At the zoo”话题时, 教师设计了带学生参观动物园的情景, 让学生口头描述他们所熟悉的动物, 如elephant, cat, dog, monkey, bear, tiger的特征, 并能说I like monkey。这些情境让孩子感觉到十分有趣, 愿意进入, 也愿意投入。只有这样, 才能收到真正的实效。

但目前课堂上却出现了一些滥创教学情境的现象, 教师指导情境创设的重要, 于是一步一个情境, 忽视了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以及操练性。如有位教师在教授“My clothes”的内容时, 设计了开服装店, 买服装的活动。教师可以课前安排学生每四人一小组, 分别在家里draw一些服装picture带到课堂上开展活动。但授课时教师首先教学生用纸和彩笔在课堂上制作shirt, T-shirt, skirt, dress, trousers, jacket, vest, jeans, pants等图片, 结果35分钟的一节课, 学生用了近30分钟的时间制作“clothes pictures”, 最后教师仅在临下课前几分钟的时候, 让学生用做好的“clothes pictures”开展clothes shop, 进行对话练习。整节课的教学时间安排非常不合理, 教师用了过多的时间进行了非针对教学目标的活动, 使得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降低。又如, 有的教师在教“in, under, on”方位词时, 设计了捉迷藏的活动。教师精心地把教室布置成家庭房间的场景, 有床、桌子、箱子等物品, 一名学生蒙着眼睛猜另一名学生藏的地点。

由于学生对活动的场景非常感兴趣, 注意力不能集中到运用所学语言描述同学位置的教学活动中, 并且由于活动场景的有限, 每次只能有两名学生参与活动, 使得该活动的效率大大降低。因此,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 不仅要注重教学情境的真实性、趣味性, 更要注意情境的生活化、浪漫性。

三、教学语言, 小学英语教学有效的载体

小学生刚刚接触英语, 但为了让孩子能够常常受到英语语感的熏陶, 教师在课堂上尽量使用英语、少用汉语, 这就造成了孩子听不懂的现象。因此, 教师们在使用英语教学时, 应尽量多使用简洁的指令性语言, 让孩子能够听懂, 并形成听力习惯, 这样, 英语课堂上的英语氛围更浓了, 孩子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英语的有效教学自然能够达成。为了让孩子能够很快听懂并适应, 教师还可以配合适当的肢体语言及很少量的母语。如教big, small, short, long, tall等单词时, 教师借助肢体语言进行教学演示, “big”两手张开画个大圈, “small”用两手指做个特别小的小圈等, 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这些单词的汉语意思。并且, 学生也在一起跟老师做肢体语言表演时, 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在他们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4:把讲台让给学生

一、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高效课堂教师重在教会学生学习。课前,学生根据教师编写的导学案进行预习,熟悉课本内容。上课时,教师组织学生对学、群学,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与同伴、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提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交流、探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说、去提问,教室的每个角落,都将变成一个小小的讲台,在这个“舞台”上,学生尽情地“演”好自己的角色。

二、展示交流,相互促进

展示环节是高效课堂中最精彩的部分。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跟全班同学进行分享、交流。展示中,展示的学生站的位置,都将变成可以移动的讲台,这是一个真正属于学生的讲台。此时的教师,变成了课堂的观察员。一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由学生发言、补充、交流,教师能占用的时间仅有几分钟。教师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几十个春秋将退出历史舞台。高效课堂,让学生在属于自己的讲台上播种、施肥,将会结出更丰硕、更甜、更美的果实。

三、拓展延伸,巩固提升

课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为了满足学生对知识的不同需求,教师鼓励学生课前通过收集资料、网络查找等方式,丰富课外知识,并在课堂上与全班学生进行交流、探讨、畅所欲言。在拓展延伸环节,课堂气氛活跃,把课堂推向了高潮,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把讲台让给学生,“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有教师的充分信任,放手给学生,学生才能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发挥各自的特长,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成长,巩固提升。

四、总结评价,共同提升

俗话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有听取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才能促进学生自我认识的提高。通过相互评价,促进学生自主独立地发展;学生在相互评价、共同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了互相激励、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也学会了合作,并在合作中发展提升;与此同时,学生通过各种评价正确认识自己、完善自我,从而促进了人格发展。

总之,挥鞭三尺讲台,抛撒青春汗水。讲台、黑板、粉笔、教鞭和教科书,曾是教师教学生涯中的亲密“战友”。随着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创新,教师将退下三尺讲台,给学生创设一个平台,培养各种能力,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中自由飞翔,将会飞得更高、更远。

篇5:把展示平台让给学生

教学《年、月、日》一课,几位实习老师要求听我的课,我已对本课的教学程序进行精心设计,就欣然同意。

??课一开始,设计让学生以小组交流自己的出生年月,以及描述自己生日这一幸福的日子。由学生最感兴趣的生活数学引入新知的探究。导出课题“年、月、日”之后,设置悬念,“关于时间单位‘年、月、日’你们想知道些什么?”这时同学们学习情绪很高,提出了十几个不同的问题,师生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围绕本课知识重点归纳出几个问题:

??1、一年有几个大月,每月几天?几个小月,每月几天?

??2、每年二月份月历有什么奥妙?

??3、如何判断平年与闰年?

??4、怎样计算平年全年几天,闰年全年几天?

??5、你知道哪些有纪念意义事件发生的时间?

??教学活动按照我预先的设计顺利地实施着。我满意地赞赏并鼓励同学们,“课前老师请你们收集有关‘年、月、日’的资料,老师相信,根据你们收集的资料,以小组合作探索,一定能自己解决这些问题。”语音刚落,各小组的同学就拿出不同的年历与收集的资料,争先恐后地交流、探究。各小组汇报时,联系着他们查阅的天文方面的小知识与有趣的小故事,引经据典,滔滔不绝地叙述着解决问题的过程与依据,以展现本组同学的广闻博识。例如(探究一年中为什么有7个大月,4个小月?二月份的月历有什么奥妙?)等问题时,同学们声情并茂地讲叙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古罗马国恺撒大帝7月出生,为显示他的尊严,规定单月都为大月,每月31天……一年有366天,多出一天”,

??“当时古罗马有一个规定,所有重刑犯人都在2月份处决,2月份是不吉利的月份,恺撒大帝就决定……”

??“奥古斯做了古罗马的皇帝,他是8月出生,规定8月以后所有的双月为大月……”

??有的小组提出异议,认为这只是一种传说,并拿出查找收集的天文历法小知识,以“太阳、地球、月亮公转与自转的规律”进行说明,以了解到的“地球绕太阳转一圈,需要365天5小时48分46妙”这一数据,推算发现平年、闰年的规律,解开二月份月历的奥妙。看着同学们情绪亢奋地展示着、交流着自己查阅的信息,我不忍心将他们的思绪拉回原来的设计轨道。让他们充分表现之后,时间已不允许再一一指导他们学习用多种方法计算全年天数,用“拳头法”、“歌谣”记大小月份等。我只好临时改变教学策略,让他们先自学教材内容,根据他们掌握理解的有关信息,共同整理,建构知识。再通过交流他们所了解到的具有纪念意义的日期,并计算至今年是几周年,学会计算经过的时间,在议一议“为什么爸爸与儿子过生日次数一样”的问题中?强化对平年、闰年的理解,在猜一猜“去年6月1日是星期六,今年的6月1日是星期几?明年的.6月1日是星期几?”等猜想中,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余兴未尽。

??下课后,我遗憾地对听课老师说,我的教学设计全被学生打乱了,书本上的练习没时间做,后面还有两个练习设计也没办法完成。

??当我提笔想写一写本节课的课后记时,回想着同学们那一个个神气活现地展示自己的情境,那活跃的探究学习氛围,自己对本课的成功与否竞无法界定。我思考着:本节课之所以没有完成我原本设计的教学任务。这是因为老师规划要自己展示的内容与机会被学生抢先了,学生在自主性、拓展性、开放性的探究中,已经不需要老师机械灌输系统传教,而相对“无序”的教学状态,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往往是学生求知欲旺盛,产生顿悟与灵感的良机。虽然学生没有“系统”地掌握知识,但是在“无序”的交流与探索中对于一些知识点已理解掌握,并能运用于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同时体验着亲身经历探索而获取新知的愉悦,学会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在这“有序”的“教”和“无序”的“学”的矛盾之中,我深有感触地告诫自己,要尽可能地把展示的平台与机会让给学生,用学生丰富的资源、动态生成的信息,使课

篇6:罗兰:把优越感让给男人

近代新女性常反对男人的优越感。“五四”以后的知识妇女曾着意把头发剪成男子式样,脸上不施脂粉,衣服宽袍大袖,以表示自己并不逊于男人。

其实,站在女人的立场,我倒不反对把优越感让给男人。因为有了这份优越感,男人才会负起上天赋予他的那份责任心,与保护者的职务。以一个国家来说,无疑的,是男性负着保卫的责任;以一个家庭来说,男性也是主要的支柱。日常生活中,偶遇意外情况,也多半是体力较佳男性来对女性施以援手。

由于在先天上,男人较女人身强力大,较女人多具理智而少动感情,较女人多具果断力,而少不必要的担忧,因此逢到“涉外”事件时,大可让他们去出面解决或承担。他们既可胜任愉快,女人也正好借此藏拙,把心力用在自己擅长的事情上。只有当他们因过分勇往直前而把事情弄僵,以致无法转寰时,才用得着女人们以女性的婉转柔和,与那一份可被允许的先天的“不讲理”,去为他们做善后或打圆场的工作。

我认为这是上天极好的安排,也是对女人的一份厚赐。老子说“不敢为天下先”,“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贾宝玉曾比女人为水。女人之可贵处在于柔,因此不必去与男人争“强”,而要给他这份强,让他去做保护者,你去做被保护者。这样不但彼此可以相安无事,皆大欢喜,而且许多事情也都可赖以推动。

丈夫是男人,因此,做妻子的要给丈夫这份优越感,好让他去支撑门面,发挥男人的威力,做你的避风港,何乐而不为?

在男人面前,你与其滔滔雄辩,不如微笑倾听。不过,假如你不赞成他的意见,却绝对可以阳奉阴违,按你自己的主张做去。或者索性来个不问是非黑白――随你怎么说,“我就是不讲理”。他对你会无可奈何,但并不会真的动气,因为这无损于他的优越感。

当然,这里所谓“不讲理”并非真的不讲理。而是在他面前,你与其想把他完全说服,以争取你的胜利,不如把你实际上的理由隐藏一些,而以“不讲理”的方式来表示你的坚持。男人能够容忍你的“不讲理”,却不大能容忍被你的理由所说服。

因此,你尽可在表面上让胜利归他,而实际上,胜利属你。即使到了后来,他发现了你的阳奉阴违或蛮不讲理,他也会以宽容的心情一笑置之――“女人嘛!真掌她没办法!”其词若有憾焉,实乃深喜之也。

相反的,假如你不知趣,一定要在当场驳倒他,以表现你的理对,而他的理错,那么你看吧!他会和你争论到底。结果不是给你下不了台,就是他拂袖而去。原因就是你损害了他的优越感。

曾在一部电影里听到一个男人说:“我最讨厌发号施令的女人!”写这句台词的人或可代表绝大多数的男人。

当然,女人也照样讨厌发号施令的男人。不过,女人更应该知道,“让他以为是他在发号施令”和“真正让他发号施令”的不同之处。顺应各人先天秉赋,以被保护者的姿态出现,可以减少冲突,而获得真正的优惠。

曾见到一个家庭中,太太抢尽锋头,一应事务都没有丈夫参加意见的余地。但背后这位太太却又抱怨丈夫懦弱。可见即使领袖欲再强的女人,也并不真正希望丈夫屈居被保护的地位,此之谓天性。

满足男人的优越感,不但可以使他对家庭多负责任,而且也可以增强他的自信心与拓展力,有助于他在事业上的成就。

举个最有名的例子:当初影坛艳后伊丽莎白・泰勒横刀夺爱,自黛比雷诺手中把爱迪费雪抢来,据为己有。费雪在歌坛的声望固然已经很高,但和泰勒的声势与锋芒相比,则显然相差远甚,且泰勒的美艳与才华处处凌驾费雪之上。偏偏泰勒想让费雪夫以妻贵,提拔费雪,两人合演了一部影片,在片中,费雪简直瑟缩自卑,一无是处,大大的失败。而他在歌坛的表现,也一落千丈。直到泰勒弃他嫁了李察波顿,他才渐渐重振声威。而波顿在最初和泰勒合演的几部影片中,成绩也不见佳,其(石叔)F自卑的心情显而易见。只有一部《浮士德游地狱》,有位朋友看了说波顿表现不错。我就问他:“是否片中没有伊丽莎白・泰勒?朋友说:“有是有,不过镜头很少,只是偶尔出场,点缀一下而已。”

这似乎真的可以证明,没有了那位锋芒迫人的太太在旁威胁,大演员的才华也才有机会显露。一般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女人较丈夫在才干方面表现得逊色些,无妨心理。男人如自觉在才干上逊于太太,自卑感一旦产生,则必定一事无成了。

更应注意的是:对丈夫如此,对儿子亦然。

儿子幼小的时候,当然处处需要母亲呵护,但当他到了十七八岁,个子也高了,声音也变了,偶尔穿上一件西装上衣,俨然是大人了。尽管事实上,他尚未真正成熟,和同学还是打打闹闹,零食摊上的不洁食品还是照样光顾,他还是喜欢和弟弟妹妹吵架,关心热门音乐演唱会的时间……但是,他毕竟长得比妈妈还高,甚至比爸爸都高了。在他心理上,他已觉得自己是个大人,而不希望别人再拿他当小孩子了。在父亲面前,他或许还不得不承认自己高大有余,而内涵不足。但在母亲面前,他却不再肯屈居被保护的地位。

对这个时期的儿子,做母亲的与其成天对他发号施令,谆谆晓以大义,不如先给他建立一份男性的优越感。使他觉得他已经是个男人(而不再是个“男孩子”)。他不但有责任使自己整洁优秀,而且有责任维护这个家庭。他不但有责任让自己身体强健,而且有责任保护家中妇孺。在这时候,母亲在表面上,有时不妨退居“妇孺”地位,遇事偶尔向他要要主意。(当然你事实上,还是保留最后决定之权。)家中“涉外”事件,让他帮他父亲跑跑。

为训练他的勇敢,你要装点怯懦。

为加重他的责任心,你遇事要慢点挺身而出。

为增强他的自信,你要多多向他咨询。

为鼓励他的求知欲(),你不妨多找问题向他请益。

在朋友面前,你尤其要注意建立他的地位。不要忘记郑重地将朋友向他介绍。朋友们告辞时,你更要注意暗示朋友们,不要忽略他的存在。

外出时,尤其要给他机会负起他那保护者的责任。

闲谈时,更不妨逐渐让他了解家庭生计、产业状况。银钱往来等等,让他有机会参加意见,襄助处理。让他知道,这是他的责任和权利。这样他会觉得自己在家中地位重要而优越,因此不得不格外注意修身与求知。

太能干的母亲往往诸事攘臂而先,无形中使儿子永远停留在弱小的被保护阶段。这种过错,轻则使儿子养成懦弱与不负责任的习性,重则影响他今后在社会上的成就与地位。

篇7:把课堂让给学生

人在处境顺利的时候,如果不够努力,还是有可能会陷入绝望;同样的,如果身处困境之中,只要相信自己,也能拥抱住一丝光明。以下这对孪生兄弟的故事就彻底说明了这个情形,并鼓励大家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

▼这对孪生兄弟长相酷似,但性格各异,哥哥比较忠诚敦厚,弟弟则是活泼机灵。他们同年进入了高考的考场,结果哥哥成功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弟弟却以两分之差落榜。

弟弟,哥哥

贫病的父母对这样的结果相当难以接受,见到弟弟关在房里不吃不喝,更时常叹气,说弟弟的才华遭到埋没;愁眉不展的老爸想了两晚后,终於找到了一个解决方式,便硬著头皮向大儿子提出请求说:「让给弟弟去读书吧,他天生是个读书的料。」

哥哥默默同意了,他把大学录取的通知书塞到弟弟手中,郑重告诉他说:「这不是走进天堂的门票,别把太多的希望放在它的上面。」弟弟听不懂他的意思,问道:「那你说这是什么?」哥哥回说:「一张吸水纸,专吸汗水的纸!」弟弟听完只笑哥哥尽说傻话。

▼开学后弟弟离家前往大都市的高等学府,而哥哥则让体弱多病的老爸从水泥厂回家养病,自己前往工地,学习驾驶碎石机;他那台碎石机上有著斑斑血迹,因为曾有许多工人在这里轧断了手指。从上工那天起哥哥就想对机器进行技术改造,三个月后,他既提高了碎石品质,又提高了安全系数。

哥哥,读书

之后厂长相中他的才能,陆续把他调进了烧成车间和科研实验室,不管在哪个场合,他总能联合同事,一起想出改善环境、解决技术问题的办法。他博览群书,并到各厂反覆观摩学习,最后使厂内的水泥品质大大提高,打造出了新的品牌,水泥畅销华南几省,他也成为全市建材工业界的名人。

▼那当初跟他走向不同道路的弟弟过得如何呢?原来弟弟进大学后,一开始还努力读书,也曾写过信关心老爸病情;不过第二年他认识了一个富家千金,两人交往后,对方就经常给他买东西,整整两年来他虽然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却整个人脱胎换骨,变成了时尚的潮男。

读书, ▼

不过大四后富家千金就跟他分手了,课业已经落后的他仍然无心读书,最后靠作弊混得了大学毕业文凭。他四处碰壁后决定还是回到家乡求职,但因为还有那么一点羞耻感,不打算在这落魄的时候回老家见父母。凭著人力中心的介绍,好不容易才来到一家响当当的建材制品公司应聘。

他闯过了应聘的前三关,得知最后一关是要在老总的办公室里答辩;但轮到他时,老总却迟迟不露面,时间快到了秘书才告知他已被录用,不过必须先从工人做起。他难以接受这样的待遇,委屈要求说自己一定要见老总。

▼秘书递给他一张纸条,他打开一看,上面写著八个大字:「欲上天堂,先下地狱。」他愕然抬头,就看到哥哥走了进来,端坐在老总的椅子上,顿时觉得脸颊烧得发痛…

▼,大学

篇8:把讲台让给学生

【案例事件】

一、片段一

“下面, 请同学们交流已经理解的词句并提出你的疑惑。”教室一下沸腾起来, 同学们已经按耐不住自己的热情了。快嘴李俊梁忍不住说:“我通过看课后的注释, 知道红军巧渡金沙江是1935年5月, 天气比较暖和, 体会到金沙江畔暖气蒸腾。”

这时, 机灵鬼刘劲松打断话头说:“通过看历史书, 我知道毛泽东同志善用佯攻战术, 假装要攻打贵阳, 让蒋介石将滇军东调, 这时毛立即将军队直插云南, 从而巧渡金沙江, 作者用‘暖’字来形容红军战士胜利后的喜悦心情。” (真会利用信息资料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体会得很好。) 陈康站起来小声地说:“老师, 我在这首诗中发现了‘暖’的反义词是‘寒’。” (一个智力上有缺陷的学生主动发言了) 。“那你从‘寒’字体会到了什么?” (他没有回答) 。这时陆睿雅站起来说:“我来帮助他!我觉得‘寒’字不仅写出了泸定桥的奇险, 而且也说明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艰难。”王渊博连忙补充说:“通过学习《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 知道这次战斗由1营2连连长廖大珠率领22名突击队员, 勇敢地冲进火海, 冒着枪林弹雨, 边攀沿铁索边向东岸发起进攻。王友才率第2梯队铺好桥板, 随后冲进泸定城, 与敌人展开了2个小时的激烈巷战后才占领了泸定城。这个战斗场面令人心惊胆寒, 给人寒气逼人的感觉。” (嗯, 知道用已学知识理解诗词了!不可低估学生的能力!)

二、片段二

下午放学时, 我在黑板上写下:毛泽东同志在我心中。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 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毛泽东。 (跳出文本看世界, 让孩子们离伟人近些、近些、再近些。)

上课后, 我先用鲜艳的红粉笔写下:毛泽东同志在我心中。然后充满激情地说:“同学们, 你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了, 收获也很大。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 一定有独特的思想和高尚的品格, 大家都想更深入地了解他。这节课就请大家畅所欲言, 讲一讲你心中的毛泽东吧!”话音刚落, 同学们迫不及待了。只见尹智瑞一马当先走上了讲台 (咦, 不需要请, 自动走上了讲台) , 朗诵自己创作的小诗:“金戈铁马不为奇, 打打杀杀已见多, 要问谁是真英雄, 主席战场展雄风。”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紧接着王渊博大胆地站起来:“我想给同学们唱一首歌颂毛泽东同志的歌《浏阳河》。”他深情并茂地唱着, 下面会唱的同学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连我也受到感染, 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 (伟人的气魄在脑中浮现, 革命的豪情在心中生起, 理想的火花在胸中诞生!) 交流继续进行。有的讲毛泽东的事迹, 有的展示图文并茂的小报。

【案例反思】

新课程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其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而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要让他们学会自由、自主地发展自己的思想, 形成自己的个性。

1. 把“问”的时间放给学生。

要让学生学会提问, 教师首先要在确认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思维, 把问的时间放给学生。课堂里师生互动, 本质上要求学生反馈、分析、假设、举例以及处理信息, 师生互动的重心在学生。

2. 把“思”的权利还给学生。

静心思考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良好习惯。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不仅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探究, 还必须教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 自求其得。在教学中, 学生汇报的内容主要是收集的资料、疑难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学生充分地思考。

3. 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

(1) 学会求异思维。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 鼓励学生, 启迪思维, 换角度, 多方位去探究、追寻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除此之外, 对老师的讲解欢迎提出不同意见甚至修改意见。 (2) 珍视独特理解。要让学生自己珍视对教材问题等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做到:不从众, 不唯师, 敢于怀疑教材, 敢于否认老师。自主探究解决, 自由抒发感受。使他们能以自己独特的目光看事物, 有独特的感受, 敢于发表独特的见解, 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

3.把“评”的空间留给学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既是评价的主体, 又是评价的客体。让学生的个性在评价中张扬, 让知识在动态过程中生成, 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篇9:把讲台让给学生

随着传统的把学生当作知识被动接受者的观念的改变,把教师视为知识源泉的观点也在发生变化,教师被认为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新的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探索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方法,获得广泛的学习体验。

通过几年的教学,我觉得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思”的权利还给学生

引导学生自己学会思考,不仅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探究,还必须教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自求其得。在教学中,学生汇报的内容主要是收集的资料、疑难的问题和读书的收获等等,这些都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过程。只要大胆思考、大胆提问才会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

1.学会求异思维。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鼓励学生,换角度、多方位去探究、去追寻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除此以外,也欢迎学生对老师的讲解提出不同意见甚至修改意见。

2.珍视独特理解。要让学生自己珍视对教材问题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做到:不从众,不唯师,敢于怀疑教材,敢于否认老师,自主探究解决,自由抒发感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要让他们能以自己独特的眼光看事物,有独特的感受,敢于发表独特的见解,成为一个有独立见解的人。

3.延伸创造美丽。重视课后拓展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应拓展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根据这一精神,我认为在平时教学中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超越教材,放飞思维,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向课外延伸,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去,去拓展,去创造。

篇10:把课堂还给学生

大家知道,传统的教学过程过分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造成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情感性的缺失、创造性的缺失,泯灭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导致了“高分低能”、“有才无德”现象的产生。新课程标准“以发展为本”,要求全体学生都能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为今后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也是新课改的重要一环。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果不能体现这一本质性的特征,课改就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课改,就没有抓住根本,也就不能说已成功实现了新课程的改革。那么,作为教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呢?

首先,教师要善于转变教学理念。

我们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我们的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教学活动的安排都应为了学生的发展。对于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学习评价都应以此为标准,看看学生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获得了怎样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引导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角色,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当然,尊重学生并不等于放任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仍然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师应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现状、学习需求和发展可能,并据此对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或适当的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生活在教学活动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任务之间的相互碰撞而获得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主导者的教师一定要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引导他们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搞好学习。

其次,教师要善于设置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

课堂教学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环境。在教学中,只有建立良好的课堂气氛和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才能愉快地教;作为学生,才能专心地学。那么,作为教师,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重视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要倾注慈母般的爱,使他们振奋精神,愉快学习。即使学生上课时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也不要批评,只用暗示、提醒或扼要提问,使其注意力集中。当教师课堂提问,遇到学生对问题答不上来或回答错误时,不要动辄大加训斥、冷嘲热讽,而应耐心启发,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并鼓励学生要勤于思考,勇于发问,不为其难,踊跃回答,对不骄,错不馁,从而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

再次,教师要善于改变教学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问题的存在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束缚了学生的发展。要改变这一状态,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就不失为一种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教学法。小组学习可以使学生共同活动,便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注意科学设计、合理组织学习小组。一方面,要实现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明确哪些内容应该进行小组合作。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小组合作,不能为了小组合作而合作。其次,小组合作要有具体目标,学生要明确自己要做什么。这就需要老师明确小组学习的负责人,设立学习小组长,维持好学习的秩序,避免个别学生乘机开小差,玩耍。避免学生间的纷争。同时,还要教给学习方法,步骤,让学生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小组成员应定期更换,常在一起合作思想已互相同化了,学习效率就会降低,因此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小组合作,有横向小组合作、纵向小组合作、好朋友小组合作等,根据课堂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

上一篇:关于孔子电影观后感1200字下一篇:2023年新疆兵团公务员考试报名户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