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字句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2022-04-15

【摘要】“把”字句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留学生在初级阶段就会学到“把”字句,“把”字句的难点不仅仅是句型较多,还因为它的要求较多。“把”字句作为一个语法难点,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其句型的规则、词语的选用,还对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教外国留学生学习“把”字句是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把字句对外汉语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把字句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篇1:

浅谈“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视角关系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教韩国低年级小学生“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时候,最难的是无法用“主语”“宾语”“被动”“主动”等学术术语来解释语法现象,但是用视角框架来解释的话,就比较容易被接受。

关键词:框架;视角;主动句;被动句

一、导言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尤其针对小学生,有些语法现象是很难用传统的语法术语来讲明白的。但如果利用情景框架和视角的话,不讲主语、宾语等语法理论也能较容易地讲清楚其格式。本稿拟对“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情景构式和视角特征进行研究,并试图指出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由介词“把”及其宾语作状语的动词谓语句叫“把”字句,表示对某人、某事物施加某种动作并强调使某人、某事物产生某种结果或影响。“把”字句的基本格式是(李德津,程美珍,1988:495):

施事者——介词“把”——受事者

主语 状语

——动词——其他成分

谓语

但汉语里的“把”字句和“述语+宾语”结构在韩语中的结构是一样的, 即都是“施事主语++施事动词”,也就是说,“明明打碎了杯子”和“明明把杯子打碎了”是一样的结构。

根据陈俊光的难度等级理论(陈俊光,2007:79,第二语言的教与学领域中,制定了零级到五级等六个难度等级,级数越高,难度越高),笔者认为 “把”字句属于母语的一个语言项目在第二语言中分化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的范例,所以可以说是最难的等级。

由表示被动的介词“被”及其宾语作状语的动词谓语句叫“被”字句,说明某人、某事物受到某动作的影响而产生某种结果。“被”字句所叙述的行为多表示主语不愿发生或受到损害的,其基本格式是(李德津,程美珍,1988:505):

受事者——介词“被”——施事者

主语 状语

——动词——其他成分

谓语

汉语里的动词在主动句和被动句里是一样的,可是在韩语里有时是不一样的。例如:

汉语里“打”和“被打”的動词都是“打”,而韩语里“打”和“被打”的动词就不一样,即“ ”和“”; 但大部分是一样的,只是动词的后缀不一样,例如:“擦”和“被擦”在韩语里是“”和“”,“踩”和“被踩”在韩语里是 “”和 “”。

韩语的被动句结构是“受事主语+施事++(被动)动词”或“受事主语+施事++动词+(被动后缀)”。例如:

(1)张三被明明打了。

(主动词与被动词不一样)

(2)杯子被明明打碎了。

(主动词与被动词一样)

根据陈俊光的难度等级理论,笔者认为“被”字句属于母语的两个语言项目在第二语言中合而为一的范例,因此可以属于一级,但是如例(2),动词在主动时与被动时一样时,在韩语不常选择被动态而选择主动态,即,“”,从这一点看,“被”字句属于母语的一个语言项目在第二语言中分化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的范例,所以可以说是最难的等级。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如例(2)在韩语里一般说成“(主动句)”,而很少说成“(被动句)”。汉语的这两种格式,即“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不同点仅在于不同的视角。

二、框架与视角理论

框架这一概念由Charles Fillmore 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引入语言学,它的基础是所谓的“商务事件”框架,“商务事件”至今仍是经典范例(彭利贞,许国萍,赵薇译,2009:232)。

为了理解这一框架,设想一下可用动词“buy”(购买)描述的情景的各个方面,即框架元素(frame elements)。有一个人A有钱,而另一个人或机构D有A想要的货物B。A将一定数目的钱付给D而D出让货物B。结果A 拥有货物B,D拥有钱C。这样,购买这一行为范畴至少可分析出四个范畴,即BUYER(买者),SELLER(卖者),GOODS(货物)和MONEY(钱)。 这四个范畴构成了“购买”这一情景框架的基本元素。购买的框架,即这些元素互动的结构,可以概括如下:

B(货物)

A(买者) D(卖者)

C(钱)

这个框架还可以应用于不同但有关的动词,如sell(出售)、cost(花费)、pay(支付)、charge(收费)。这四个范畴除了构成购买框架之外还可以构成出售框架、收取框架、支付框架、付出框架、花费框架等。购买框架中,买者做主语,货物做直接宾语,卖者做第一个状语,钱做第二个状语。这些句法角色的指派,当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买”这个动词决定的。 动词“购买”和“支付”,是从买者的视角,而“出售”和“收取”是从卖者的视角出发对商务事件进行描述的;“付出”和“花费”,这两个动词暗含了一个在语言上不能表现出来的SELLER(卖者)。视角在使用spend(付出)时把注意力导向了BUYER(买者)和MONEY(钱),而选择cost(花费)则将注意力放在GOODS(货物)上。

三、“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情景框架

为了理解这一框架,设想一下谓词“打碎”描述的情景的各个方面。有一个人A(小明)渴了,他用PC(杯子)接水,不小心V(打碎)了PC。这样,“打碎”这一行为范畴可以分析出四个范畴,即A(动作发出者),PC(动作接受者),V(框架谓词),构式标记“把”“被”。这四个范畴构成了“打碎”这一情景框架的基本元素,“打碎”的框架,即这些元素互动的结构,可以概括如下:

小明(施事)

杯子 (受事) 打碎(谓词)

把/被

四、“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视角关系

(1)主动框架:小明打破了杯子。

小明把杯子打破了。

小明(施事)

杯子(受事) 打碎(谓词)

把/被

由此可以看出,“把”字句的视角在于施事者。

(2)被动框架:杯子打破了。

杯子被小明打破了。

小明(施事)

杯子 (受事) 打碎(谓词)

把/被

由此可以看出,“被”字句的视角在于受事者。

五、“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视角关系在教学中的应用

讲“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视角关系之前,先提示一下背景框架:

小明渴了,想喝水,拿起水杯接水的时候,不小心滑手,水杯掉地了,结果水杯打碎了。

(1)主动框架:小明打破了杯子。

小明把水杯打破了。

小明(施事)

杯子 (受事) 打碎(谓词)

把/被

主动框架的视角在施事者,因此可以提出下列问题,诱导学生们按主动句的框式回答问题,例如:

问:小明干什么了?

答:小明打破了杯子。

问:小明把杯子怎么了?

答:小明把水杯打破了。

(2)被动框架:杯子打破了。

杯子被小明打破了。

小明(施事)

杯子 (受事) 打碎(谓词)

把/被

被动框架的视角在受事者,因此可以提出下列问题,诱导学生们按被动句的框式回答问题,例如:

问:杯子怎么了?

答:杯子打碎了。

问:杯子被谁打碎了?

答:杯子被小明打碎了。

六、小结

我是教小学生的汉语老师,以前教语法时感到最棘手的是“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关系。跟小学生们解释不好主语和宾语的转换关系。自从学了脚本和框架结构之后,试着利用脚本让孩子们理解语言背景,用框架让孩子们理解视角。结果,一看框架,孩子们就很快理解了视角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李德津,程美珍.外国人实用汉语语法[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88.

[2]陈俊光.对比分析与教学应用[M].台北:文鹤出版有限公司,2007.

[3](德)弗里德里希•温格瑞尔,汉斯—尤格•施密特.认知语言学导论[M].彭利贞,许国萍,赵 薇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4]陈安玲.脚本认知模式与语篇的解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5).

[5]陈安玲.认知视角对语篇语域的设定[J].外国语言文学,2007(1).

[6]徐盛桓.相邻关系视角下的双及物句再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4).

作者:黄后男

把字句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篇2:

探析“把”字句在对外汉语初级教学中的教法

【摘 要】“把”字句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留学生在初级阶段就会学到“把”字句,“把”字句的难点不仅仅是句型较多,还因为它的要求较多。“把”字句作为一个语法难点,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其句型的规则、词语的选用,还对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教外国留学生学习“把”字句是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把”字句 谓语种类 使用条件

一、情境导入

教师进入教室后,可以根据现实语境,说“把黑板擦干净”“把灯打开”“把门关上”“把书翻到第×课”等。这些“把”字句会给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老师可以把刚才的话板书到黑板上,并让留学生总结其特点,他们一般就会发现今天老师说的话都有“把”字,从而很自然地接触到“把”字句这一语言现象。由于教师举的例句,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留学生会很容易地接受,从而在心理上消除畏难情绪。

二、无标记被动句与“把”字句的转化

有了这些铺垫,老师可以先板书几个话题——评论句,或者叫做无标记被动句。

衣服洗干净了。

椅子搬出去了。

今天的作业交给老师了。

我炒的饭吃完了。

老师可引导学生总结这些例句的共同特点:主语是动词的受事;主语是定指的;谓语动词是复杂形式,完成补语并加“了”;整体事件为事件完成后的结果状态。然后将上面的例句改写为“把”字句。

我把衣服洗干净了。

我把椅子搬出去了。

我把今天的作业交给老师了。

我把我炒的饭吃完了。

由此总结出“把”字句的基本结构:施事主语+把+受事宾语+动词+其他成分。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总结:“把”字句的作用是强调动词把宾语怎么样了,对宾语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黑板上的例句,强化学生对这一特点的感性认识。

三、“把”字句最常用的有六种句型

(1)他把书包放在桌子上。

(2)老师把作业本发给大家。

(3)他把那个水瓶捡起来扔进垃圾箱里。

这三种句型表示的语义是:某确定的事物因动作而发生位置的移动或关系的转移。

(4)他把黑板擦干净了。

(5)他把那句话告诉了老师。

这两种句型的语义可概括为:表示某确定的事物因动作而发生某种变化,产生某种结果。

(6)他把葱切成丝。

这种句型的语义:把某确定的事物认同为另一个事物,或通过动作使某事物变化为在性质、特征上有等同关系的另一事物。

我们在初级阶段就要教学生必须用“把”字句表达的句型(1),也就是“把”后面的宾语发生位移的这种。比如:

他把照相机放在书桌里了。

我把钱包忘在家里了。

请把车停在马路对面。

他把桌子搬到教室外边去了。

根据研究,句型一是出现率最高的,容易习得的,学生最不熟悉的是句型五,这启示我们应该顺应习得顺序、分散难点。初级阶段,错误的教法就是不分阶段,不抓主次,一股脑地把所有的“把”字句的语义类型全部教给学生,学生不仅记不住所有的要点,还会产生畏难的情绪。在初级教学中,老师一定要避免犯这种错误,我们应该遵循“把”字句教学中的原则:在结构上,从简单到复杂;在频率上,高频率使用的句型在前,低频率使用的在后。关于“把”字句的操练老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图片,图片上画一些学生开门、擦黑板、关灯、开窗户、搬椅子等图片,让一个同学按照图片来做动作,另外的同学用“把”出指令。通过任务活动来操练“把”字句,老师准备的图片都是带有处置性、位移性的句子,学生操练多了就会对“把”句的使用条件和语境有语言经验的积累。

四、“把”字句的使用条件

老师可以给学生语境,提示学生:我们在整理房间、整理书桌、整理衣服、做菜,或者让一个东西改变位置时可以运用把字句。老师一定要多给学生列举一些运用把字句的具体语境。

结语

外国学生往往回避使用“把”字句,大多是由于学生对“把”字句的基本知识掌握不够充分,害怕使用后会出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对“把”字句基本结构及其各方面特点的教学,另一方面还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什么时候使用“把”字句和怎么使用“把”字句。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运用“把”字句,用“把”字句进行造句,要对学生的错误加以指导和更正。在初级阶段,只有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才能顺利进行并且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鹏兴. “把”字句及其对外汉语教学[J]. 安徽文学下半年,2011-02-23

[2]李梅. 谈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教学[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1-09-25

[3]王延杰. 也谈“把”字句教学[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1-09-15.

[4]田靓. 汉语作为外语/第二语言教学的“把”字句研究[M]. 北京大学,2012-06-01.

作者:张帆

把字句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篇3:

浅议“把”字句的语义类型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把”字句是汉语中特有的句式,也是汉语中比较复杂的句式之一,同时又是外国人学汉语中难以掌握的句型,因此一直以来“把”字句都是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热门话题。由于其涉及的语义类型比较复杂,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论,本文试从“把”字句的语义角度出发,讨论其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把”字句 语义类型 对外汉语教学

邢福义《汉语三百问》中对“把”字句有如下解释:“把”字句式,简称“把”字句,是以介词“把”作为字眼标志的句式。汉语“把”字句是一个极为常见的句型,也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句型。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几乎都能熟练地识别和使用这种句型,而对于外国人来说,由于外语中缺乏与之对应的形式,而过往的教学往往偏重结构上的描述,对其所表达的意义阐述不足,要想学好“把”字句就没那么容易了。因此“把”字句历来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重点, 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难点。

一、“把”字句的语义类型

从语义角度来看,“把”字句表示的意义是相当复杂的,而且对外国留学生来说王力先生影响深远的“处置说”这一概念也很难理解。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把”字句在实际应用中的语义表达,对其进行更为具体的分类。

1.表位移

“把”字句表示某事物通过动作而发生时间、空间的转移。这类句子在一般在动词后往往还会带有介词“向、在、到、往、给”等。

例如:(1)我把杯子放在桌子上。(2)请你把作业交给老师。

2.表结果

“把”字句表示某事物因动作而发生某种变化,产生了某种结果。 例如:(1)妈妈把她叫醒了。 (2)大卫把课文背得很熟。

3.表认同

“把”字句可以表示把某个确定的事物认同为另一事物,或者通过某一动作使某事物变化为在性质、特征上有认同关系的另一事物。这类句子在动词之后往往还会带有“为、成、作”等。

例如:(1)玛丽把她的小狗看作家人。(2)她把香蕉作为早餐。

4.表联系

“把”字句可以表示动作与某确定的事物之间发生的联系, 或以某种方式发生的联系。

例如:(1)别把垃圾乱扔。(2)你把这道题算一算。

5.表致使

“把”字句可以表示句子的主体使某事物具有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状态、特征。

例如:(1)他的话把大家乐坏了。(2)手机铃声把小王从梦中惊醒了。

6.表不如意

“把”字句可以表示说话人所不希望发生的, 出乎意料的事情,往往含有责怪的意思。

例如:(1)她把邻居家的狗给踹死了。(2)你看考试把他给愁成啥了。

7.表目的

“把”字句可以表示某一特定的目的。这类句子的谓语动词往往表示愿望。

例如:(1)我想把蛋糕全吃掉。(2)我打算把作业做完再去打球。 由此可见,“把”字句可以表示的意义很多,它的语义类型还是比较复杂的。

二、“把”字句的对外汉语教学

正如我们所知,“把”字句被安排在对外汉语初级教学的内容当中,它出现的时间比较早。而在这一阶段学生掌握的汉语词汇很有限,这就给教师的讲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本着“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做例子,模拟情景,以最简便的方法为学生展示出“把”字句使用的典型语境。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首先可以给出一些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的名词、动词;其次,将肢体动作和语言讲解相结合,引导学生描述教师所做的动作;再次,由教师给出正确的句子表述,并板书句型;最后,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句型,利用身边的人和物进行大量的操练。

例如:教师首先可以拿起课本,并反复做把课本放在桌子上的动作;其次,引导学生说出“老师课本放在桌子上了”这个简单的句子;再次,纠正学生的错误,给出正确的句子“老师把课本放在桌子上了”并带读;最后,板书句型“S+把+N1+V+N2”并组织操练。

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模仿及操练的过程当中,最好能一边做动作一边说句子,调动多方面的感官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在操练中使用的内容以身边的事物为益,这些事物的词汇往往比较简单而且具体,学生普遍掌握较好,这有助于减轻学习的心理压力和畏难情绪。

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把握住“度”的原则,在给外国留学生具体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过分要求面面俱到,更不能要求学生一次性掌握所有的内容,要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特别是在初级教学阶段,一些比较难理解的,日常生活中很难见到的“把”字句最好暂时不要涉及。据统计,在现代汉语的“把”字句中,根据其语义类型来看“表位移”和“表结果”的两类句子共占“把”字句总数的77.6%。因此,教师在初级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这两个部分,力求要让学生准确的掌握“把”字句最典型的使用语境,解决生活交际中所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旺熹. “把字结构”的语义及其语用分析.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1年第三期

[2]崔希亮. “把”字句的若干句法语义问题. 世界汉语教学, 1995, 3.

作者:张杰

上一篇:商品混凝土裂缝控制论文下一篇: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