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一静态到多维动态:空间理论的发展脉络

2022-10-24

社会空间理论愈来愈受到学者们的重视, 不仅源于空间的多维属性, 更源于其“后现代”转向, 即与权力和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对空间理论进行梳理, 对于我们深入研究和把握“空间”范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正是基于此, 拟在对现有文献的综述基础上, 梳理空间理论的发展轨迹和主要趋向, 以其厘清空间理论的真正意涵和现实隐喻。

一、作为容器的空间:对地理学意义空间的批判

空间历来受到人们重视, 但19世纪前的空间似乎被地理学所包揽, 空间仅被认为是储存物体的地理空间, 它是静态的、物质的, 毫无社会性可言。空间讨论很早出现在哲学领域, 但仅涉及到空间的“普遍性”和“本体性”, 没有触及日常生活实践, 更不能解释生活空间的建构。“社会空间缺席”成为19世纪理论的重要特征[1]:

首先历史决定论和科学主义淹没了空间思维。对时间的过分关注和对真理的普遍追求消解了人们对空间的想象力, 列斐伏尔批评传统理论中的空间是“空洞的”, 毫无生气的, 社会理论中的“空间”被历史决定论所宰制, 呈现“去空间化”态势, 即使对社会空间有所描述, 那也只不过关注的是一个切面, 空间想象力在社会理论中完全蒸发, 索加称此为历史决定论下空间性的失语。

其次, 学科化使得空间被“地理学”所“垄断”。空间长时间被地理学所占有, 被认为是一种自然的、几何学层面的地理空间。学科分工导致了地理学家忽视空间的社会性, 社会学家忽视社会的空间性, 仅仅以实证主义作为主导范式来探讨人类行为的空间性, 空间的社会性和社会的空间性长期被社会学家所忽视。最后, 缺席状态与人的时空体验相关。人们对空间的关注远远低于时间的关注, 空间仅被看成一个容纳时间的容器。哈维的时空压缩, 吉登斯的时空分延[2]都说明了人们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背景下时空体验的转变, 时空体验的转变促使人们开始关注空间。

二、重申空间:走向动态与集体建构的空间

“空间”作为一种理论被重申是20世纪末的事。社会学家J·厄里指出, 20世纪社会理论的历史也就是时间和空间观念奇缺的历史。[3]但时间明显受到更多学者的青睐, 空间的缺席似乎比时间更为明显。福柯认为, 与时间的生命力和辩证性相比, 空间以往则被看做是僵死的和静止的东西。[4]空间理论已登上历史舞台, 福柯直接宣称, 20世纪是空间的纪元, 空间时代已经到来。理论家都不约而同地将视线转向空间, 其中代表性人物有列斐伏尔、吉登斯、布迪尔、哈维以及索加等。列斐伏尔认为空间并非社会关系演变的静止“容器”或平台, 而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产生于有目的社会实践。他将空间区分为空间实践、空间的再现与再现的空间三个要素, 这对哈维和索加的论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吉登斯从权力与空间的角度切入, 围绕社会系统在时空伸延的构成方式来建构理论体系, 在他看来, 所谓秩序问题实际上是“时空分延”问题, [5]他提出了许多时空抽离、脱出机制、在场、共同在场等重要概念, 以此来说明社会互动何以在空间结构中有效运行以及空间实践何以影响社会结构的再生产。与吉登斯不同, 布迪尔从实践与符号的角度来阐述空间理论, 他将空间与社会资本、惯习等概念相联系, 认为空间是一个关系的体系, 空间的建构由位居空间的行为者、群体或制度所决定, 人们居于一定的社会空间就会形成“地方感”, 进而有了比较一致的“惯习”。当然, 空间理论的社会意义尽管逐渐脱离了地理学的边界, 但空间仍旧是行动者基于其所处的地理空间而进行的一项集体建构。[6]

三、空间隐喻:作为充满权力与关系的社会空间

空间的社会意义被不断挖掘, 尤其受到后现代思潮的影响, 空间的建构性特征日益被重视。空间理论的代表人物哈维提出时空压缩的概念, 认为这是后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 正是由于时空压缩, 所以社会各个领域均出现剧烈变化。空间和空间的生产已经成为社会权力的重要实践, 空间实践促成了社会权力的累积和维系。他立足于列斐伏尔的空间概念提出四个新的空间纬度, 即针对人类事务中“间隔摩擦”作用的可接近性和间隔化;空间的占有与利用;空间的支配与控制以及空间的创造。后现代地理学家索加则认为, 空间弥漫着政治、社会关系, 社会理论中的社会具有社会性、空间性和时间性的三重特征, 前两者已经被强调, 而空间性则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结果又是手段。也就是说, 人们的生活实践既是空间建构的实践, 也是空间中的实践建构。空间的结构化和建构性特点被强调, 人们既是空间性的生产者, 又是空间性的产物, 他强调空间的辩证性, 即空间是社会的产物, 是“第二自然”的一部分, 它转化了物理空间和心灵空间, 同时又是社会行动与关系的中介和结果、前提与表现。后现代理论学家福柯更为直接地将权力和知识的建构与空间联系起来, 其中“全景式监狱”描述是最好的例证, 他致力于考察权力和知识的空间化趋势。在他看来, 空间既非了无一物由我们的认知去填充的空白, 也非物质形式的容器, 而是实实在在、活生生的、社会建构而成的空间之纬。在他看来, 现代社会就是一个秩序社会, 而无所不在的空间成为作为秩序重要手段的权力运作的重要场所或主要媒介。[7]至此, 空间已远远超出地理学意义的几何空间, 也超出了一般社会理论意义的社会空间, 空间俨然作为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 影响了生活实践的全貌。

四、简论:空间的社会性、历史性、辩证性和建构性

纵观空间理论之阐述, 尽管对空间的理解有不同侧重, 但有其共同点:首先, 空间的社会学转向, 即空间的社会性、历史性。在社会学知识史的回顾中, 我们可以发现, 并没有形成明确的社会时间和社会空间的概念, 即使社会学甚至其他学科, 尤其是地理学出现的时空概念, 也大体上是日历时间和地理空间, 属于“自然空间”, 而不是明确的“社会时空”。当空间一旦从地理学走进社会学, 它就有了新的意义和内涵。众多空间理论大家时刻都在阐述和重申空间的社会性特点, 或谈空间作为“第一自然”, 但只有人类赋予其意义, 才能称之为社会空间;或以空间的社会性为基础, 论述权力与空间、符号与空间、象征与空间、身体与空间、消费与空间等之间密切之联系。空间理论的社会学转向, 使得空间异常丰富, 难怪法国哲学家福柯大胆地宣称空间时代已经到来。其次, 社会空间的辩证性。何为空间, 布迪尔以“场域”代替“空间”;列斐伏尔认为空间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它产生于有目的社会实践;吉登斯从权力与互动的角度切入空间;福柯则以权力、知识和权力的关系入手谈论空间等等。

但所有论述无不体现了社会空间的辩证性和建构性, 即社会空间被认为存在于一定地理空间中的人们所建构, 反过来被建构起来的社会空组间又影响甚至宰制存在于其中的人的思想、行为、生活方式等。正是由于空间的多维意涵和丰富隐喻, 使得社会空间理论成为解释人们生活实践的重要理论或视角, 尤其被用于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生产与再生产的问题研究中。当然, 从社会学研究范式来看, 空间研究属于建构主义范式下的研究, 空间概念的抽象和无法操作性极大地影响了在社会理论中的广泛传播, 在当今仍旧以实证主义为导向的研究格局中, 难以形成主流之势。但是, 它作为后现代理论中的重要视角, 为研究纷繁复杂的人类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切入点, 也日益受到相关领域学者的青睐。

摘要:空间理论是批判性社会理论的重要内容。它的形成源于理论学家对地理学意义空间的批判, 尤其是对空间与时间关系的重新考察。空间的重申使得空间走向前台, 与时间并列共同构成解释人们生活和历史的重要概念。空间的隐喻也日益丰富, 与权力和结构的关系更加紧密, 其社会性、历史性和辩证性意义愈加凸显, 已经成为解释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和社会实践的重要理论。

关键词:社会空间,发展脉络,社会性,建构性

参考文献

[1] 何雪松.社会理论的空间转向[J].社会, 2006 (2) :34-48.

[2] 安东尼·吉登斯, 郑戈译.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33.

[3] J.厄里.关于时间与空间的社会学 (英) 特纳 (Turner, B.S) 主编, 李康译.Blackwell社会理论指南[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505.

[4] 包亚明主编.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206.

[5] 郎友兴.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0:149.

[6] 彼埃尔·布尔迪尔著, 王志宏.社会空间与象征权力.包亚明主编.后现代性与地理学的政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293-311.

[7] 何雪松.空间、权力与知识:福柯的地理学转向[J].学海.2005 (6) :44-48.

上一篇: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体育升学考试的导向作用下一篇:医院数字化门诊系统设计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