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2022-07-10

第一篇: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之我见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巨城联校凤凰垴小学冯玖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大家知道,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就在于教师素质的高低。农村教师中小学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占到了很大比重,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将直接关系到农村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并采取多项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了更好地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我们就要紧紧围绕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一、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建设的政策措施

1、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进一步做好部属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工作,首届师范毕业生顺利到中小学任教。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完善政策,在部分地方师范院校扩大试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为农村学校培养大批“下得去、教得好、留得住”的合格教师。

2、创新和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继续实施“特岗计划”,鼓励各地在中央“特岗计划”的示范引导下,深入推进实施地方特岗计划,不断完善教师补充的长效机制。

3、完善并严格教师准入制度,建立“国标、省考、县聘”的教师职业准入与管理制度。国家制定教师资格考试标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教师资格考试和资格认定;县级教育部门组织教师公开招聘。启动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并建立教师资格定期登记制度。

4、大力推进“国培计划”和全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支持力度,为农村教师提供更多接受高质量培训的机会。

5、以扩大实施“硕师计划”为抓手,创新农村学校培养机制。加强农村中小学薄弱学科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加速幼儿园教师和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重点培养和补充一批边远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急需紧缺教师。

6、健全教师管理制度。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机制,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建设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

二、“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改善民生,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重点,实施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和教育发展重点工程,为到2020年实现“两基本、一进入”的战略目标打下决定性基础。

1、教育普及水平要有新提高。到2015年,基本解决城乡“入园难”问题,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成果,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6%,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3年,接近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2、促进教育公平要有新突破。首先,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向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其次,要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率先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第三,要进一步扩大国家资

助政策覆盖范围,提高资助标准,启动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最大程度地实现教育机会公平。

3、教育质量要上新台阶。一是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导向,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国家标准体系和评价导向机制,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二是加大投入,改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三是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实行教师全员培训;四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手段的现代化。

4、人才培养结构要有新格局。一方面,要使职业院校和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课程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特色更加适应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加强社会建设的要求,着重加强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加快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急需紧缺人才;另一方面,要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大胆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体制机制。

5、教育体制改革要有新进展。一要全面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形成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良好态势。二要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特别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三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营造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环境。四要加快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基本建立起有利于各类人才健康成长的立交桥。五要加快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教育管理方式,更多地利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和政策指导等手段管理教育。

三、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发展的时代,是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里,教育将担负起中华民族复兴,促进学生发展的重托!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正逐步深入人心,素质教育的实施正在全面推进,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国务院作出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了“要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规律,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要求。培养和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进行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因为教育改革的操作体系既是教师教育水平的体现,也是教师教育素质和教育艺术水平的集中反映。教师队伍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尤其是建设一批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发挥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可以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及时发现并解决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教育问题的焦点在农村,农村教育问题的焦点在教师。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农村教师数量不足。山西省规定,在小学师生比为1:21,在很多偏远的农村地区均未达到此标准。有些地区虽然达到了这个标准,但教师的学历、素质却存在很大的差距。教师配置在学科结构上也不合理,有的学科超编,有的学科严重缺编,教师数量相对性短缺。其次以城市为主的教师资源配置观念导致资源配置失衡。许多教师择教以城市为中心,导致城市教师数量饱和,农村教师稀缺。

第二,农村教师职业认同感低。虽然绝大多数农村教师能够尽职尽责作好本

职工作,但由于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工作量大,个别教师情绪不稳,心理波动大,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责任心,被动完成学校分配的任务,导致教师离心倾向相当严重,幸福满足感过低。

第三,教师队伍青黄不接,年龄结构不合理。由于近年来新教师很少充实到农村学校,农村教师绝大多数年龄超过40岁,且多属于民师转正。农村地区的非农业转移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农村接受小学教育人口的客观减少,使农村教师队伍尤其是小学教师队伍从总量上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年轻的、新的教师力量难以充实到农村中去,即使到了农村,也不安心于农村工作,无法实现农村教师队伍的新陈代谢,老化现象非常严重,导致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第四,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师资配置不合理。由于农村地区区域经济限制,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缓慢,资源具有稀缺性,难以实施信息化教学。同时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办学条件差、师资水平低等原因,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缓慢。这些原因导致了农村教师素质偏低,教师队伍亟待提高。

因此,如何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首先要立足于农村实际,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政府对教育事业要给予高度重视,要重点加强政府对农村小学教育公共投资和财政供给水平,强化政府依法保证小学教育公共投资的责任和行为,把更多的公共资源配置在小学教育层面上,落实政府对小学教育经费分担的职责,努力缩小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差距。从2007年开始,国家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免费招收各个学科的师范学生,为我国的广大农村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项政策的推行实施将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全面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

其次,加强师德建设,培养终身从教理念。只有具有和谐人格的教师才能造就新一代人才。要立足农村教育实际,加强对农村教师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使教师以开阔的心境认识自己职业的意义。要增强与广大教师的沟通和交流,鼓励他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人生品位,静心读书,潜心育人,努力做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教师。抓好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则谈到:“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这句话充分阐释了教师工作的神圣与艰巨。作为教师要做好教育工作,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高度的责任心与事业心。同时还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在农村教师招聘、选拔、培养、职称晋升等方面予以倾斜,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职业。

再次,建立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稳定农村地区教师队伍。从实际出发不断提高教师待遇与地位,主要提高工资待遇和解决住房问题,切实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工资待遇,积极落实国家对农村教师的津贴、补助。政府要把师资建设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要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农村从事教育事业,重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教师队伍。变现行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教育投资体制为由国家和省区政府统筹的模式,加大中央、省一级政府对教育的投资,以此来保证教师工资的来源,而减少地方政府财政实力对教师收入的影响。

最后,全面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质。一名合格的教师具备的首要条件,就是具有较扎实的文化专业知识。所以我们要创新培训方式,提高教师素质立足实际,坚持以校本培训为主,积极探索新的更有效的培训方式,开展以实施新课改,提高教学能力为目标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对农村的教师进行信息教

育技能的培训和指导。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培养优秀的专业教师及学科带头人,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加快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开展扎实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为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实验能力,每次教研活动的开展都有专题研究和主攻方向。我们认为,学校不仅仅是教育学生的地方,也是教师学习提高的园地。学校应该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学习教学大纲,学习教材的编排体系。通过学习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增强科研意识。 其次要完善管理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热情。要真正培养一支思想过硬、作风正派、有开拓创新精神,能干事、想干事、懂业务、善管理的校长队伍;要将“校长负责制”和“教职工聘任制”真正落到实处,让品教兼优、踏实工作的教师多劳多得、优劳优得,让不敬业的教师失去混日子的空间和生存的环境;要积极推动教师校际、区域间合理流动,解决学校、区域、学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同时在新课改的领导下,积极学习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进行自主反思性探索,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使实践活动与研究一体化,实现自己的革新行动,快速转变新型教师角色,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实践证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复杂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各项措施都必须跟上,因此,最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任重而道远!

第二篇:农村学校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笔者所在的宣恩县位于湖北省西部,是边远地区和贫困山区,教育事业受到区位和基础设施等外部环境的制约,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小学占据了全县小学的绝大多数,从事农村教育工作的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县教育的兴衰。但是,农村学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很不尽人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学校教师的现状怎样?如何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业务素质?对此,笔者就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问题进行探讨。

一、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倾斜,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乡村教师数量偏少,有编无人现象十分普遍。全县90%的乡镇小学教师严重不足。二是乡村教师结构比例失调,中老年教师与年轻教师数量相差悬殊;三是乡村教师业务水平不高。由于近年来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进修学习,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都已达标,取得了国家承认的专科和本科学历,但实际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同步提高,难以适应当前课改的要求。

二、对农村教师队伍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是农村自然条件较差,教师不愿在乡村工作。

二是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校基础设施落后。

三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教师福利待遇偏低。

四是乡村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严重脱节。 五是受经济大潮的冲击,教师缺少敬业精神。

三、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关键是要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的地位,解决好他们的福利待遇,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不断引进优秀人才,让他们走得进,留得住,乐于为农村教育事业做贡献。

一是要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农村教师地位。教师的地位包括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要切实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切实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在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要有一定比例的教师代表,教师职业要与公务员职业摆在同等的位置。要依法落实教师的工资待遇,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保障教师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优先考虑教师按规定应享受的津贴、补贴及福利待遇,千方百计改善教师特别是农村和边远山区、艰苦地区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逐步完善各类学校教师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制度,使广大教师安心从教、专心从教、热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二是要加大财政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改善农村学校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薄弱、偏远的农村地区倾斜。为了保证将有限的教育资金用于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

三是要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不断壮大农村教师队伍。对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而言,一方面是留住现有教师,让他们安心从事乡村教育,另一方面是引进优秀教师,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乡村任教。 四是要加强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农村教师教学水平。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培训,应根据本学区、本校点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把优秀教育工作者“请进来”,让我们的教师“走出去”,学习别人的先进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一是增加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对全体教师采取轮流学习的方式,每校每学期安排一至二名教师到市、县进行提高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到其它学校进行听课,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二是聘请专家学者来校讲课讲学,以帮助教师增长新知识,开阔新视野,进一步传递现代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三是加强教师每的集中培训学习,可以充分利用暑假,以校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中培训学习;四是以乡镇中心校为单位,组织开展好平常教研活动。

五是要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切实解决教师后顾之忧。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留住优秀教师关键所在就是要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的收入水平,目标就是尽量向城镇教师的收入标准看齐。通过提高农村教师的收入和待遇,使农村教师成为令人仰慕的职业,有令人羡慕的收入,这样才能留得住人。解决了教师的待遇,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水平,留住了教师的心,农村教育才有希望。一是实行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津贴的标准要达到稳定农村师资队伍吸引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工作的目的,除了与城镇教师享受同等待遇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农村教师的生活补助费、交通费及下乡补助费;二是建立优秀教师奖励基金,在严格考核其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分层次给予一定数量的奖励,以激发骨干教师的工作热情;三是要切实解决好农村教师的住房问题,让他们有一个安静、舒适的办公、休息场所,使他们能够静心、全心投入教育教学,以创造最佳教学业绩。

六是应当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稳定乡村教师队伍。为了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必须把政府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一是正确评价农村教育,对农村学校及教师的评价不能搞一刀切,要有农村学校的评价标准;二是农村教师或到农村工作的城市教师在职称评聘上,要放宽条件,不受指标的限制;三是城镇教师职称晋升时要求必须在农村学校工作一定时间才可聘用和晋职;四是落实城乡教师交流制度,把城镇学校优秀教师派到农村学校支教,农村的教师定期到城镇学校学习培训,不走过场,落实到位;五是调整农村教师学科结构,对非专业的教师,由县级教师进修校定期培训,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六是推行农村教师本土化,在一些边远、贫穷乡村可以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适当放宽教师准入资格,对已经取得教师资格证并具备相应学历的代课教师,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争取早日转为正式教师,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第三篇:如何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市坪乡中心小学

罗君

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础,其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目前,在农村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形:一些学生舍近求远到城镇学校读书,有的家长甚至放弃家中事务前去“陪读”;在同一所学校,更有众多的学生和家长为选择班级而煞费苦心。很显然,这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选择。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又成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核心所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在于教师队伍建设。

近年来,农村学校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中心,积极探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新举措,保障了教育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教师队伍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效果,教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但是,教师队伍建设仍然任重道远。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教师业务水平有待提高。从总体上看,农村小学教师的学历要求基本达标,但其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二是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如我乡地处偏远、贫穷、落后,教师年龄结构偏大,民办教师转正较多。学校普遍缺少英语、科学和音体美等专业的教师。三是地区条件差,制约了教师队伍建设。有些村小、教学点因为缺编又无法进人,全是代课教师,这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四是教师教研的习惯还没有很好形成,教研氛围不浓。五是教师进行校内外培训的力度不够大,校际交流较少,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办学质量。 目前最重要的是把教师作为推进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第一,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教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喜爱老师,就会更好地学习报所教授的知识,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所以,要大力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要组织教师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引导教师关心国家大事,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加强师德教育,树立师德典型,大力弘扬人民教师的高尚情操。

第二,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今后我们将在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培训实效性上下功夫。教学是一门艺术。我国的中小学生从学校回到家里,家长往往会问:“你今天的作业做完了吗?”学生则经常表现出不耐烦。而英国的家长在此时一般则是问:“你今天发现了几个问题?”学生往往很有趣的回答。这启示我们,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应该是教师的努力方向,要通过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积极探索建立城乡教师双向流动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城市教师到农村,尤其是到贫困、边远地区较弱和缺编学校支教,大力推进城镇教师特别是优秀、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与此同时,要建立、健全农村教师到城市学习交流培训制度。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增强综合素质,提升教学能力,形成终身学习、自觉提高的良好氛围。

第三、加强管理,逐步建立学校人事和绩效分配制度。学校要根据本地和学校自身实际条件,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学校管理制度,搞好学校内部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人事制度改革上,第一是科学设岗,竞争上岗。要加强推行教职工聘用制度,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强化教师岗位管理和聘任考核。坚持评聘结合,合理确定教师岗位结构比例。要尊重教师职业特点,完善教师职称评聘,保证教师职称评审质量,充分体现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导向。进一步深化学校分配制度改革,建立重人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四,保障投入,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工作条件。发展教育事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有关部门要增强全局观念,努力为教师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一是各级政府要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坚持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从制度上保障教育投入。要依法进一步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完善住房、医疗和养老等社会保障。二是要重点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强化地方政府统筹教育的力度,完善督导和责任考核,做到管人管事相统一,为教师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要努力协调各部门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四是学校要把生均公用经费用好,切实保障教师培训经费;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

总之,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学校可以结合各自实际选取相应的突破口抓好其建设。

第四篇:农村教师队伍现状调查

农村教师队伍现状调查

调查组对北京市的 45 所学校共 900 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同时还与部分区县的教 育主管领导、中小学校长、乡镇长等进行了座谈,同时对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专家学者 进行了深度访谈。回收有效问卷 889 份。 教师自身专业化的状况 1.多数教师从业动机积极, 专业精神良好,教育观念正确。 多数教师对教师职业持有 比较积极的认识。67.6%的教师 是把教师职业作为自我发展的 途径,21%的教师是作为谋生的 手段。 从事教育的主要原因, 依次 是:氛围好,和学生在一起,占 20.9%;桃李满天下,占 20.8% 收人稳定, 16.9%; 占 社会重视, 自身也有优势,占 12.7%能终身学习,占 8%。 教师认为,教学任务中,第一位的是教给学生学习

53.4%; 以身作则的能力, 51.6%; 教学评价指导能力,43.6%;思想政治工作能力,31.7%。这反映了教师对教师专业能力 的认识,但教师的实际能力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查。 对教学与科研的看法比较合理。48.7%的教师认为科研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 高,41.4%的教师认为,研究主要应该渗透在日常的教学和教育实践中。认为科研和教学 不能兼顾、科研是外加的负担的教师比例很少,各为 5.4%和 2.9%。 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情况 1.待遇低等经济因素是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影响教师发展阻碍农村基 础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教师们认为,主要有:待遇低,占 69.5%;家庭与学校配合不好,占 64.2%;教育经 费短缺,占 47.9%;办学条件差,占 42.7%;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占 16.5%;教育行政 管理不强,占 11%。 2.学生厌学、考试压力和工作压力大是教师教育教学中的棘手问题,教学中的困难

和棘手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生的学习质量上。 按照问题的出现频率,依次是:学生厌学,占 36.6%;考试制度与教育改革相悖,》 占 33.2%;上级布置无关任务多,占 11%。其他还有教材多变,家长功利心强,学校领导 水平低。 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师在教学困难上也有显著差异。以厌学问题说,学校的级越高, 教师感到的问题越突出。小学 24.6%,初中 53.3%,高中 42.4%,中等职业学校 63.6%。 所以,我们认为,学历上的差异,从本质上说,是学校级的差异。教师感到的压力比较 大,这也是他们棘手的问题。首先是工作压力最大,占 43.11%;其次是社会的期望,占 18.3%;再次是升学压力,占 12.8%以上还有体制改革聘任制的压力,课程改革,家庭生 活压力等。 3.近一半的教师有过流动经历,一半以上的教师有流动想法。 对教师聘用制度作用的看法总体积极。55.8%的教师们认为有利于学校的发展,但是 也有少数教师认为不利于教师的成长。 根据调查, 教师的流动情况(在几个学校工作过)如下, 1 所学校工作的, 55.6%, 在 占 即一半多点的教师没有过流动;在 2 所学校工作过的占 25.3%;在 3 所学校工作过的占 13.4%;在 4 所学校工作过的教师占 5.4%。应该说,教师流动的环境比以往要宽松得多。 教师流动情况,在骨干与非骨干之间、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中小学之间都有显 著差异。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的需求情况 1.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新观念与操作方法的培训有突出需求。 教师对课程改革希望深入了解的内容是哪些?根据选择的频率,依次为:研究性学 习,57.9%,综合实践活动,45.9%,合作学习,44.8%,学科课程标准,38.1%,发展性 评价,35%,校本课程

开发,31.7%,三维目标,14.5%。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教师更需 要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而对学科本身的需要相对比较低。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感到的挑战主要是教育观念的挑战。教育观念的挑战最大,占 54.6%;其次是课程开发能力不足,占 22.6%,第三是知识不足,占 13.6%,第四是教育 教学组织能力不足,占 6.4%。如何真正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变革,仍然是头等培训任务。

教师对外语培训的需求也比较突出。非常赞同的占 30.6%,赞同的占 50.8%,认为没 有必要和无所谓的仅仅占 18.5%。 2.农村教师在专业发展上非常需要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报酬。 34%的教师认为是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26.4%的教师认为是优厚的报酬,19% 的教师认为是提供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13.8%的教师认为是学习的经费和时间。 3.教师希望脱产培训以解决工学矛盾,并希望创造经济等方面的条件。 对校本培训方式的选择。18.8%的教师认为校本培训对教师非常有利,59.1%的教师 认为比较有利,9.8%的教师认为没有什么作用。如何开展校本培训?教师们认为最理想 的是与教师的需求结合,占 56.8%,其次是与学校的需求结合,占 13.6%,再次是与学校 的资源结合,占 10.8%。 目前,教师外出学习比较多,从培训时间上看,外出半天的占 16%,外出一天的占 23.5%,外出两天的占 8.3%。而没有时间外出学习的占 45.8%。看来,工作和学习的矛盾 依然很突出。因此,对实现脱产培训的制度,36.7%的教师非常赞成,52%的教师赞成。 近 90%的教师非常赞成和赞成轮流进行脱产培训。 培训经费是教师关注的问题之一,主张学校培训经费单列,以保证培训所需的,非 常赞成的 35.2%,赞成的 60.2%。 对培训机构的选择上,多数主张教师自己选择,31.5%的教师非常赞成,57.1%的人 赞成。 政策建议 (一)制度方面的建议 加强农村教育投资,创造有利于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为促进农村教师发 展创造条件。 1.增加教育投资,改善办学条件,给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关注农村学生学习和教育质量。 3.提高教师待遇,允许教师流动。

4.教师们希望领导深入基层,了解农村教育的真实情况,不要走形式。 (二)培训方面的建议 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外部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开展有效的培训,保证农村 教育实现现代化所需要的“教育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1.培训内容上,围绕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师专业化的特点进行设计。 2.培训模式上,采用更有实效性的培训方式。 3.培训条件上,要为农村教师参加培训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三)关心教师心理与专业发展方面的建

议 1.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 2.对不同层次、教龄、学校的教师给予不同侧面的关注。 (北京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调查组供稿)

第五篇: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农村小学教师教非所学、年龄老化现象,“民转公”教师正值退休高峰;教学点分散,班额小,农村小学“超编与缺编问题并存”和“实质缺编导致教师工作负担重”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下面以XX小学为例:

一、基本情况

XX小学下辖XX村、XX村、XX村,生源半径10公里。学校现有7个教学班,81名学生,教职工11人。是所规模较小的完全小学。从教师队伍来看,有四个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30岁以下教师2人(2014年9月新进的特岗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8.2%;30-45岁教师2人,占18.2%;45岁以上教师7人(其中女2人、1人即将退休),占63.6%。

二是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工作量过大。

教师学历全部达到中师以上,中师学历2人,占18.18%;大专学历5人,占45.45%;本科学历4人,占36.36%。

从数据上看,81.82%的教师在合格学历的基础上提升了学历层次,但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专业学科发展不平衡。按《安徽义务教育实验课程设置安排表》“开齐开足开好课程”的要求,小学各个年级必须开齐音乐、体育、美术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小学三年级以上必须开设英语、计算机课,这些学科都需要专业对口的教师执教。现有教师中体育专业教师1人,英语专业教师1人(均为2014年新补充的特岗教师)。七个教学班共有每周共有210课时,人均19.1课时,每天近4节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班主任工作等,工作量超负荷。由于教师缺乏,教非所学、学非所教以及一人代多科的现象不可避免。另农村教师多是“半边户”, “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之余还要回家干农活,由于长时间超负荷运转,使得教师疲惫不堪,身心疾病增加,心理负担沉重。 三是现有教师编制不适应学校发展需要。 根据中央编办发[2014]72号(中央编办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规定的师生比例核编,只能配备4名教师,严重超编。

四是教师培训机制难以形成,培训效果不佳。一是教师少,教研、培训学习氛围难以形成;二是工作量过大,教研、培训时间难以保障,外出培训学习机会少;三是“萝卜煮萝卜式”的教研模式,重实践轻理论,缺乏针对,缺乏专业引领,不利于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三、几点建议

一、探索并改革教师补充机制。

现有的教师补充机制已在逐步解决农村教师队伍逐步解决师资在年龄、来源、学历、专业、职称等方面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农村学校地处偏远山区,新补充留用难度较大。 六十年代的“侯王建议”顺应了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其中“教师都回本大队工作”对当下农村教师“补充易,留住难”的现状有借鉴意义,大力实施教师本土化培训。要加大优秀师范毕业生的储备,对学校核定编制时另外增加一定比例的后备师资储备编制,实施定向培训,吸引本地优秀大中专毕业从教。同时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激励机制,在教师职务评聘、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活动中向农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农村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改革农村学校教师编制标准。 我乡农村小学何家坊小学、XX小学、教学点师生比分别是1∶11.9

4、1∶7.

36、1∶4.9、1∶7.85,师生比远高1∶19。班师比分别是1∶1.

59、1∶1.6

6、1∶1.7

2、1∶1.7

9、1∶1.8

4、1∶1.9

1、1∶1.9

8、1∶2.0

4、1∶1.8

6、1∶1.86。班师比分别1:2:

43、1:1

57、1:1.67虽然中央编办发[2014]72号等文件没有对农村小学的班师比作出明确规定,但班师比明显偏低,农村小学教师实际却属缺编。

受现行的编制依据师生比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虽超编,但其工作量重(每周19.1节课)。教学点班多学生少,多以复式教学,以师生比或班师比都不能很好解决解决这一矛盾。建议配置师资时应该考虑班师比、师生比、教师课时数等多个指标,充分考虑到了学校在校生数、班级数(年级数)、课程数、教师课前课后工作量等影响因素。综合考虑教师工作量来配置师资能够做到因校而异,同时还能够实现教师编制的动态管理。 (二)要加大培训和支教的执行力度。

一是农村小学教师培训应尽可能安排在节假日进行,以便解决工学矛盾。二是加强农村中小学紧缺学科老师培训,针对农村小学存在学科薄弱的特点,开展针对性培训,培训一专多能型教师,满足农村教育需要。三是以教科研为载体,着力培养骨干教师,并向农村倾斜,使其成为新一轮农村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力量,发挥其专业引领作用。四是加强远程培训管理测。网络学习平台应开发移动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应用程序,既解决培训硬件条件不足问题,又能随时随地开展学习,较好地解决工学矛盾。施训单位、地方教师培训机构与受训教师任职单位之间的应建立联动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对参训教师采取多方参与的全程综合测评考核,提高培训效果。

上一篇:农村信用社的现状下一篇:年度工作计划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