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调研报告

2024-04-14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调研报告(精选6篇)

篇1: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调研报告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调研报告

兴国在教,兴教在师。建设一支合格的、高水平的、持续稳定发展的教师队伍,是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更应全面的读懂老师、理解教师、善待教师,把握时代脉搏,掌握教师心态,采取有效的对策,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全面推进教书育人工作。现就农村小学教师现状作如下分析。

一是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农村小学教师平均年龄接近50岁,中青年教师占据比例较少,这种现象在村级小学比较普遍任课教师年龄偏大,不能在教学第一线的人员较多,内退的教师较多,许多学校长时间没有分过新教师。为了开好课,个别学校仍聘用代课教师担当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二是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工作量过大。按省里规定的“开齐课程,开足课”的要求,小学各个年级必须开齐音乐、体育、美术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小学三年级以上必须开设英语、计算机课,这些学科都需要专业对口的教师执教。由于教师缺乏,教非所学、学非所教以及一人代多科的现象不同程度上存在,学校中一名小学教师教授六-七门课,这种做法不仅加大了教师的负担,而且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三是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偏低。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小学教师队伍第一学历中专以上的人数不多,许多教师没有再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大部分是转正多年的民办教师,年龄多在50岁以上,大部分是凭经验开展教学,自身知识更新缓慢,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教法的能力较弱,与当代小学生的代沟越来越深,已经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

求。

四是职称评聘不公。

职称评聘经历了三个阶段:评聘合一——评聘分开——评聘合一。不论是哪个阶段,哪种形式,均与职称岗位设置、教学业绩息息相关。目前,教师职称的评定存在弊端:同是义务教育阶段,在中学任教绝大多数都能评上中学一级教师,而在小学任教要评上小学高级教师很困难,大部分小学教师到退休时70%以上为二级级教师。再从同龄人来看,年龄相当、教龄相同、工作业绩都不错,然而在小学任教要评上中级职称(小学高级教师)不容易,在中学任教要不了几年就上了。这无疑导致中青年教师千方百计往中学走。

五、工作疲软,成就感降低,导致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激情,不求上进,得过且过,满足于现状。

在推行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升初中不进行升学考试,压力减少;再加之干好干坏学校也没有奖金可发。自然形成工作疲软,结果:学生智力得不到开发,教育水平得不到提高,知识淡化,教育倒退,贻害无穷。

针对现状,要改变现状,它不仅需要社会各界,各阶层的广泛关注,还必须在学生和教师个人层面上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学校办学和管理现状,为教师的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一、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教师,培养教师敬业、乐业、奉献的精神,热爱教育事业,勇于面对各种困难,在挫折面前有顽强意志,有进取的精神。

二、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氛围。校园是我们现代人熟知的生活场景,对于每一个教师而言,校园生活则伴随着他的职业生涯。作为校长就应与教师进行心灵的交流,尊重教师的人格,理解教师的甘苦,建立命运共同体,形成一个互相学习、相互合作,真诚相待的学习型、工作型组织,使教师以健康的心理对待竞争。

三、规范考核,激人奋进。为了改变传统教师考核为考核而考核的状况。加强教师职业功能的开发,通过考核激发教师潜在的工作能力。做到既充分肯定成绩,又指出努力的方向,最终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四、打破初中、小学职称界限,统一协调管理。

职称改革既然分成了一、二、三级,那么人事局部门不应把小学初中再分开。许多中青年教师是从初中下来的,乡镇中的中小学教师在很大程度上随机调配使用的。初中教师多了,就把多余人员分到小学中去;而当初中需要教师时,再从小学抽调精英教师到初中任教。职称改革统一了,在很大程度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李长 城

高柳镇水曲小学

2010.11.11

篇2: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调研报告

近年来,农村小学教师教非所学、年龄老化现象,“民转公”教师正值退休高峰;教学点分散,班额小,农村小学“超编与缺编问题并存”和“实质缺编导致教师工作负担重”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下面以XX小学为例:

一、基本情况

XX小学下辖XX村、XX村、XX村,生源半径10公里。学校现有7个教学班,81名学生,教职工11人。是所规模较小的完全小学。从教师队伍来看,有四个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30岁以下教师2人(XX年9月新进的特岗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8.2%;30-45岁教师2人,占18.2%;45岁以上教师7人(其中女2人、1人即将退休),占63.6%。

二是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工作量过大。

教师学历全部达到中师以上,中师学历2人,占18.18%;大专学历5人,占45.45%;本科学历4人,占36.36%。

从数据上看,81.82%的教师在合格学历的基础上提升了学历层次,但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专业学科发展不平衡。按《安徽义务教育实验课程设置安排表》“开齐开足开好课程”的要求,小学各个年级必须开齐音乐、体育、美术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小学三年级以上必须开设英语、计算机课,这些学科都需要专业对口的教师执教。现有教师中体育专业教师1人,英语专业教师1人(均为XX年新补充的特岗教师)。七个教学班共有每周共有210课时,人均19.1课时,每天近4节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班主任工作等,工作量超负荷。由于教师缺乏,教非所学、学非所教以及一人代多科的现象不可避免。另农村教师多是“半边户”,“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之余还要回家干农活,由于长时间超负荷运转,使得教师疲惫不堪,身心疾病增加,心理负担沉重。

三是现有教师编制不适应学校发展需要。

根据中央编办发[XX]72号(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规定的师生比例核编,只能配备4名教师,严重超编。

四是教师培训机制难以形成,培训效果不佳。一是教师少,教研、培训学习氛围难以形成;二是工作量过大,教研、培训时间难以保障,外出培训学习机会少;三是“萝卜煮萝卜式”的教研模式,重实践轻理论,缺乏针对,缺乏专业引领,不利于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三、几点建议

一、探索并改革教师补充机制。

现有的教师补充机制已在逐步解决农村教师队伍逐步解决师资在年龄、、学历、专业、职称等方面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农村学校地处偏远山区,新补充留用难度较大。

六十年代的“侯王建议”顺应了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其中“教师都回本大队工作”对当下农村教师“补充易,留住难”的现状有借鉴意义,大力实施教师本土化培训。要加大优秀师范毕业生的储备,对学校核定编制时另外增加一定比例的后备师资储备编制,实施定向培训,吸引本地优秀大中专毕业从教。同时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激励机制,在教师职务评聘、评优评先、考核等活动中向农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农村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改革农村学校教师编制标准。

我乡农村小学何家坊小学、XX小学、教学点师生比分别是1∶11.94、1∶7.36、1∶4.9、1∶7.85,师生比远高1∶19。班师比分别是1∶1.59、1∶1.66、1∶1.72、1∶1.79、1∶1.84、1∶1.91、1∶1.98、1∶2.04、1∶1.86、1∶1.86。班师比分别1:2:

43、1:157、1:1.67虽然中央编办发[XX]72号等文件没有对农村小学的班师比作出明确规定,但班师比明显偏低,农村小学教师实际却属缺编。

受现行的编制依据师生比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虽超编,但其工作量重(每周19.1节课)。教学点班多学生少,多以复式教学,以师生比或班师比都不能很好解决解决这一矛盾。建议配置师资时应该考虑班师比、师生比、教师课时数等多个指标,充分考虑到了学校在校生数、班级数、课程数、教师课前课后工作量等影响因素。综合考虑教师工作量来配置师资能够做到因校而异,同时还能够实现教师编制的动态管理。

要加大培训和支教的执行力度。

篇3: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调研报告

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教育督导的主要内容, 湘政办发[2003]23号文件《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意见的通知》中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教师队伍建设督导评估制度。定期对市州、县市区和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实施《湖南省2010年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的情况进行督导评估, 并作为衡量该地区教育工作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2006年9月30日湖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的《湖南省教育督导条例》把“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列为了教育督导机构进行督导的主要内容之一。为贯彻落实相关教育法规、政策和文件会议精神, 笔者就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效性开展了调查和思考。

一、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缺乏实效

我们年年在喊、年年在抓教师队伍建设, 按理说, 我们应该收到了很大的成效, 今天的教师队伍应该适应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可实事求是地说, 我们目前的师资队伍已经成为制约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改的瓶颈, 教师队伍建设缺乏实效,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表现更为明显。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中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调查课题组指出, 目前我国农村教育“贫困、学困、校困、师困, 前景贫困”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师困”。“师困”已成为农村教育中最危险的问题, 没有教师绝对办不了教育, 没有好的教师绝对办不了好的教育, 这是只要稍有良知和责任感的人都应意识到的问题。笔者也对某县一个农村一类乡镇的师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一是教师数量隐性不足。全镇现有小学生3819人, 在编在岗小学教师195人, 平均每个教师不足20名学生;初中生2993人, 在编在岗初中教师202人, 平均每个教师不足15名学生。按国家编制标准衡量, 教师数量应略有盈余。可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像做除法这么简单, 全镇共139个小学班级, 其中20人以下的班级有69个, 10人以下的班级有7个, 人数最少的班级只有7人, 而这些班级的课程一门也不能减少。加上国家新的课程计划, 从三年级到六年级, 每周增设了两节外语课, 五年级到九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 这些工作也必须由老师来承担。因此, 教师数量显性看起来已经饱和, 但隐性不足依然存在。

二是小学教师年龄日趋老化。全镇小学教师195人, 最小的27岁1人, 28-30岁8人, 31至40岁42人, 41岁至50岁84人, 51岁以上60人, 平均年龄在48岁左右。有种非常形象的说法叫"爷爷奶奶教小学"。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喜欢接受生动活泼的教育。由于师生之间较大的年龄距离, 并且老教师的工作激情和追求、创新一般比不上年轻的教师, 加上相当一批优秀小学教师被选拔到初中任教, 小学教育的现状离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特别是一些教师的知识老化, 单论传授知识这一点, 也不是很合格的。

三是学科结构严重不合理。近几年, 教师的学历达标和提升应该是有成绩的, 全镇195名小学教师, 中师以上学历为192人, 其中大专104人, 学历合格率达98.5%, 高层次学历达53.3%;202名初中教师, 大专以上学历195人, 其中本科67人, 学历合格率达96.5%, 高层次学历达33.2%。这些数据表明教师的学历培训是上去了, 但通过分析一下教师的专业分布, 就会发现我们的学历培训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全镇小学班级139个, 初中班级47个, 186个班要开音、体、美课, 而中师以上专业毕业的教师, 全镇体育3人, 美术1人, 音乐空缺;开英语的班级三至九年级全镇共137个班, 可中师以上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只有18人;全镇四所初中教学班级共47个 (七年级13个, 八年级16个, 九年级18个) , 而专科以上专业毕业的教师数学8人, 物理5人, 生化6人。这样的学科结构, 要全面落实国家的课程计划基本上只能落实在课表上, 学校必须动员相当多的老师放弃自己熟悉的专业, 去从事师资短缺学科的教学, 还会把有关课程作为搭料分摊给教师。虽然新课程倡导学科的整合, 但各学科有各自的特点, 整合也需要各学科一定的专业素养作为基础。据笔者了解, 许多课程名存实亡, 许多教师教学力不从心, 知识的灌输都很勉强, 更不用说培养个性特长了, 换句话说, “应试教育”都过不了关, 还说什么素质教育。

四是教师队伍极不稳定。如果正常的新陈代谢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 那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笔者要谈的, 是那种削弱我们教师队伍的不稳定。首先表现在对事业的追求上, 笔者做过几次随机调查, 全镇只有近15%的教师把当老师当作一种事业来追求, 65%左右的教师把当老师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 有20%左右的教师总在找机会跳槽, 通过考公务员、考研究生、找关系转行的途径与教师职业彻底拜拜。其次教师的身心健康很不乐观, 全镇不能正常上班的病号有近20人, 其中有5人患有精神分裂症。再次表现在优秀教师的流失上, 近几年, 该镇每年有3-5名骨干老师被调走, 进入高中或城区初中学校, 这对于师资本来就很薄弱的单位来说, 犹如雪上加霜。

以上调查分析表明, 该镇的教师队伍建设几年来基本上没什么实效, 从某个角度看, 还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窥一斑而见全豹, 这说明在教师队伍建设上, 该县缺乏科学发展观, 没有统筹好城乡之间、不同学段之间师资的协调发展, 依然在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二、增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实效的思考与探索

教师永远是办好教育的最关键因素, 建设一支人民满意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事关教育振兴, 民族复兴, 事关“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基础教育要改革, 要持续发展, 必须走建设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这条内涵发展的道路。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城镇师资由于不断有农村优秀教师的加盟而日益优化。因此, 思考与探索提高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实效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一) 督导落实对农村的相关政策是增强实效的基础工程

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国家出台了许多好政策。国发[2003]19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要求, 在核定编制时, 应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较多等特点, 保证这些地区教学编制的基本需求。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和其他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乡村中小学任教。各地要落实国家规定的对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津贴、补贴。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 应有在乡村中小学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适当提高乡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岗位比例。地 (市) 、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区域内城乡“校对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教基[2005]9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也要求, 核定教师编制时要向农村学校倾斜, 新增教师要优先满足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的需求。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建立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等项制度, 积极引导超编学校的富余教师向农村缺编学校流动, 切实解决农村学校教师不足及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湘发[2007]18号《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也指出, 建立和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教师队伍薄弱状况。事实上, 湖南省已经实施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和特岗教师招聘录用工作, 等等。教育督导部门必须进行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专项督导, 确保这些惠农政策得以落实, 夯实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

(二) 唤起农村教师的工作激情是增强实效的根本保证

农村教师在我国教师群体中占着很大的比例, 他们中的很多人工作和生活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 体验着异乎寻常的艰辛和困难, 承受着异乎寻常的苦恼和困惑。工作的激情在这种状态下被消磨。没有激情就没有追求和创新。年龄老化并不可怕, 只要激情常在, 照样谱写人生辉煌。于漪老师70多岁高龄, 追求“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继续活跃在讲坛。霍懋征老师从教近60年, 做到了把全部的爱献给教育事业, 尽管现在已经80多岁, 但她每天依然工作近10个小时, 她要尽她所能, 继续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斯霞老师70多岁时, 还和孩子们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帮孩子们甩长绳, 活出了94岁高龄的生命质量。

唤起教师的激情。一是要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 是教师之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 决定了教师执著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既然做了一位教师, 就要有一种崇高的育人使命感。二是要积极改善教师的生存环境。一些教师缺乏工作的激情, 主要问题是自己的生存环境太差。教师不是神, 更不是机器, 他们是人—平凡的普通的有喜怒哀乐有七情六欲的人, 他们同样需要享受、需要呼吸新鲜自由的空气。说实话, 一些教师特别是农村小学和初中教师的生存环境太差。工作时间长, 压力大, 身体状况不佳, 福利待遇低, 居住条件差。一些老师一间几平方米的房间是五室合一, 要发挥办公室、卧室、厨房、餐厅、客厅的功能。而有些行业福利房换了一套又一套。教育不是创收单位, 教师生存环境的改造, 必须靠推行素质教育, 推行新课改, 必须靠政府加大投入。要使教师感到职业最光辉、无尚光荣, 永葆工作激情, 除了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外, 还必须保证教师职业应有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能够吸引全社会的人羡慕教师, 能够吸引社会上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教师中来, 而不是教师这山望着那山高。教师有了工作的激情, 一定会为了追求更高的教育境界, 而坚持终身学习和主动学习, 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

(三) 推动校本培训是增强实效的主要渠道

校本培训是随着新课改热起来的一种有效的培训教师的新方式, 它具有“为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等显著特征, 强调学校的自主培训和教师的主动自觉参与, 相对于传统单一的院校式教师培训具有便捷、经济、见效快、针对性强等特点。

农村学校实施校本培训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调大办学规模。由于农村调整布局没到位, 相当一部分学校办学规模小, 班额不足, 全校只有1至5位老师, 基本上每人包一个班, 甚至一些老师包教2至3个年级, 互相听听课的时间都没有, 根本无法实施校本培训。因此, 县级区域必须花大力气、动真格统筹好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 调大学校的办学规模, 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首先保证教师有时间参加校本培训。

二要发挥“鲶鱼效应”。一个学校有了一定的办学规模, 有了足够数量的教师, 也并不完全能够启动校本培训。如果全体教师都像沙丁鱼一样甘于平庸, 满足现状, 学校就会像一潭死水一样平静, 教改的小涟漪都难得出现一个。要改变这种现状, 必须发挥"鲶鱼效应", 注意培养和配置一定数量的“鲶鱼”———学科带头人, 来带动和激活一个学校的教改工作。因此, 保证每个学校一定的优秀师资也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要开发远程教育资源。目前, 农村大部分学校虽然配备了电脑, 但一般没加入互联网, 面对网上丰富的课程资源、教改资源、网上培训只能是望洋兴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发展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切实提高师资特别是农村师资水平。”各县级区域必须抓住有力时机, 加快现代远程教育步伐, 为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打造一个现代化的平台。有些电影、电视剧如《阳光伙伴》《十八岁的天空》《恰同学少年》等就是活生生的教育学、心理学, 通过组织教师观看和讨论, 可以创新教师们的育人理念和教学方法。

各县级区域和农村学校要为实施校本培训积极创造条件, 抓实抓到位, 让真正意义的校本培训在广大的农村学校安家落户, 开花结果。

(四) 注入新鲜血液是增强实效的有力手段

农村一些中小学, 由于学科结构不合理, 有些科目根本无法开课, 这些科目的师资也不是通过短期培训、强化培训能够解决的。这事关一代人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 不能等, 不能拖, 必须向这些学校注入新鲜血液。

一是通过支教、示范性学校扶植薄弱学校等手段, 解决这些学校的短缺师资。二要适当招聘教师。不管县级财政再困难, 补充一定的师资是必要的。要千方百计把社会上拥有教师资格证、学历合格、素质较高的优秀人才吸纳到教师队伍中来, 要改变招聘的方式, 借鉴招考公务员的成功经验, 根据编制和学科结构情况, 把具体的招聘岗位安排到具体的学校, 改变过去那种招了老师但没有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的做法。

新鲜血液有可能挽救一个垂危病人的生命。补充的优秀师资可以迅速提升一个学校教师队伍的水平, 乃至提升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 是增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效的有力手段。

(五) 科学地引导学历提升等继续教育是增强实效的长效机制

学历合格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农村教师也非常重视自己的学历培训, 基本上具备了合格学历, 相当一部分老师取得了高层次学历。这是有目共睹的成绩, 但学历培训也存在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相当多的农村教师有学历无学力, 有文凭没水平, 特别是与自己的学科教学没有多大关系和帮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是速成式的学历培训含有不少的水份;二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学历培训缺乏引导, 学历培训纯粹是教师自己的事, 教师自己负担所有的培训费用, 可任意选择专业。教师一般不考虑教学需要, 哪些专业容易学一些, 就想当然选择哪些专业, 结果造成了有些科目专业教师过剩、有些科目专业教师严重短缺不合理、不协调的畸形学科结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国家和省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到2010年, 小学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分别达80%。这意味着还有大量的学历培训工作要做。学历培训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 要以促进教师队伍协调、可持续发展为追求。师资培训单位要紧跟形势的发展, 不断创新培训内容、方式和手段。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导好向, 学历培训和其他培训都要从教学需要出发, 培训之前, 要认真调查了解学校的需要和培训对象的需求, 制定科学的培训方案, 在培训内容上突出实践性和实用性, 先重点解决课程的操作性问题, 再提升教师的全面素质, 各级政府必须保障相关的培训经费。让科学的学历培训等继续教育成为提高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实效的长效机制。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既是重点, 又是难点。只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 加强教育督导, 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一支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合格教师队伍不会遥远。

篇4: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调研报告

要整体提高小学的教育质量,关键还是要把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提上去。农村小学的教育发展关系着教育发展的整体质量,没有农村教育的高质量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高质量,而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就在教师队伍的素质。所以,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为此,对我县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现实状况进行了调研,对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几点思考。

我所在的湖北省公安县是荆州市乃至湖北省的传统教育大县。近年来,公安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得力措施,在政策层面上给予倾斜,在经费保障上不断加大投入,大力加强了我县教师队伍建设,在义务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创新农村教师队伍补充更新机制,解决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近两年,全县农村中小学共招聘教师180多人;二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培训。实施“四达标工程”,先后组织170名小学教师进行为期一年的转岗脱产培训,组织90名干部教师参加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公安教学班的学习,提高了广大干部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三是实施农村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教师队伍活力增强。县教育局以编定岗,以岗定人,对男满58周岁、女满53周岁的老龄教师予以转岗,不断优化教师资源配置。2007年,共清理“吃空饷”人员388人,2008年,清退擅自离岗教师18人。四是认真组织农村教师交流支教,建立城乡教师支教制度。全县先后开展了五轮支教活动,提高了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办学质量,推动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步伐。

目前,全县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高,但同时教师队伍在结构、经费、管理等方面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1.队伍结构失衡。主要存在“四多四少”。一是老龄教师多,青年教师少,年龄结构失衡。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平均年龄46.7岁,男超过55岁,女超过50岁的占11.5%。二是应试学科教师多,非中、高考科目教师少,学科结构失衡。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体、音、美、小学英语、信息技术、劳技等“小科目”教师严重短缺,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城镇教师多,农村教师少,区域结构失衡。因为各种因素,农村教师包班教学,教育质量受到较大影响。四是后勤人员多,专任教师少。由于教师队伍的老龄化和后勤人员偏多,导致各学校一线任课教师相对缺乏。

2.教师待遇偏低。一是农村教师工资偏低,收入来源单一。二是职称评定难度较大,中高级名额分配偏少。三是由于基本没有享受到福利分房,导致农村教师既无公租房可住,又无力购房,飘泊之感和奔波之苦,使很多年轻教师难以安家,无心立业。

3.培训经费短缺。省政府1999年鄂政发[1999]36号文件规定,县级财政应按教师工资总额的1.5%,地方教育费附加应列支5%用于教师培训,这些政策没有很好的落实,制约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4.骨干教师外流。由于缺乏优秀教师、优秀校长的激励机制,待遇偏低的学校教师不安心在本地任教,纷纷另谋高就。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全县因各种原因教师外流近百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

5.整体素质不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教师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二是农村教师信息闭塞,接受培训的机会少;三是村小的教学工作大都由“民转公”教师支撑,年龄老化,教学理念和方法落后,绝大多数只能完成课时,短期内很难提高业务素质,严重影响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

抓好农村教育是我县教育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当前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迫切需要。结合我县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要切实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并落实:

1.适当放宽编制配备标准。建议适度放宽教师编制标准,实行动态管理的对策。要充分考虑我县农村学校教学点分散、教学班较多的实际,以教学班数量、课程设置和寄宿制学校实际为依据,以师生比为参照,科学、合理地核定教师编制,制定出台我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定编办法。

2.出台吸引和稳定农村教师的倾斜政策。一是依法保障教师待遇。农村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二是在实施绩效工资时,提高农村教师特设岗位津贴比例。学校越是偏远,条件越是艰苦,农村任教的时间越长,相应的岗位津贴档次越高,教师得到的津贴越多。按照鄂人薪函[2009]1号文件精神,可按高于城区教师12%以内的水平确定农村学校教师津贴标准,目前,镇直中小学高5%,镇直中小学以外的乡镇学校津贴标准高10%,建议按镇直中小学提高到6%-8%,镇直中小学以外的乡镇学校津贴提高到12%的标准执行。同时解决教师定期免费体检问题,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设立专户管理。三是改善农村学校的生活与教学条件。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县绝大多数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大为改善,但教师生活设施建设明显滞后,有的甚至连水电也不能正常供给,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着重解决农村教师的生活条件问题,完善用水、用电、娱乐等生活配套设施,使教师有个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

3.加大教师补充更新力度。要进一步加大教师补充更新力度,形成教师补充更新的良性机制。补充更新规划的编制要充分考虑学龄人口的变化、教师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要根据学校布局调整、教师自然减员等情况,合理制定适时补充方案,确保教师队伍的连续性。要多招录一些愿意在农村长期工作的教师,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

4.改善教师生活条件。实施农村教师安居工程,既可以减少教师劳顿之苦,也便于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管理,还可以为教师交流提供最起码的条件。县政府要创造条件,大力加强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不断改善教师的住房条件,解决广大教师的住房困难,让广大教师安居乐业。目前,我县还需要修建教师周转宿舍近套。

5.加大教师培训工作力度。落实省人民政府鄂政发[2012]30号文件精神,按教师工资总额的1.5%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逐步加大对农村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建立教师培训的经费保障机制并完善相应的拨付、落实、监察制度,确保足额用于教师培训;要加强培训机构力量的整合,建议成立“公安县教育研训中心”,为县教育局直属机构,履行教育干部培训和教师全员培训等职能。

6.建立教师交流和支教的长效机制。要在全县范围内实行中小学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促进中小学校长、教师在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定期交流,有效推进长效交流支教体制的建立健全,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

篇5: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教师数量:目前我市农村共有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初中11所,完小30所(其中中心小学20所),村小及教学点42个,初小77所。在校学生34515人,教师数2592人,其中小学1693人,初中899人,因病请假22人,借调到其他行业工作的3人。另有年高体弱教师(男55岁、女50岁以上)100多人不能胜任教学工作。

(二)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紧缺学科:

1、年龄结构:小学50岁以上教师占52%,36—49岁占29.5%,35岁以下占18.5;初中50岁以上教师占16.1%,36—49岁占40.5%,35岁以下占43.4%。总体来说,小学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初中教师年龄结构则相对合理。

2、学历结构:总体学历基本达标,但仍有85名老教师学历不达标,特别是第一学历达标的教师达标率不高。

3、学科紧缺:小学英语教师48人,初中仅22人,缺口很大;信息技术学科,小学36人,初中仅15人;音体美小学48人,初中仅26人。初中缺口更加明显,亟待选招新教师充实。具体情况如下表: 类别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人数)紧缺学科(人数)35岁以下36—49岁50岁以上本科以上专科中专高中初中及以下英语信技音体美其他小学18.529.5523565893***10初中43.440.516.***52616总计***0517426

(三)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1、师德师风教育。教育系统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师风师德专题教育活动,通过学习动员、对照自查、整改提高三个阶段,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摆问题,剖根源,抓典型,定措施,要求人人参与、个个过关,并结合师风师德宣讲活动弘扬正气、激励先进。

2、教师业务培训。确保每年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业务培训。每年安排约300人次青年教师参加省级、地级、县级骨干教师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师德培训、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水平提升培训。同时建立校本培训监管机制,强化各校校本教研工作有效开展。通过不同层次的培训有效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平。

3、打造品牌队伍。通过每年一度的“德、能、勤、绩”考核、教师职称聘任、优秀教师与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的开展,结合九江市三年一次的“一、二、三”优秀园丁评选工作,打造一批名师。建立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度,扩大了人才品牌效应。

4、优化班子结构。把思想境界高、群众反响好、专业发展强的年轻骨干教师吸纳到班子中来,从而使班子成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得到不断优化。

5、改善办学条件。以灾后重建为契机,农村校舍基体得到了改造,办学条件大大提高,使边远山区青年教师“进得来,留得住”,能够安心教学。整体来看,我市农村教师队伍较为稳定,大部分教师服从组织、扎根农村、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锐意进取,精益求精,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氛围,也取得了喜人的育人成果。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加快,初中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92.2%,三年内提高了9.1%,小学教师专科学历41%,超过了省定标准六个百分点。xx教育教学质量跃居九江市前列。正是因为有一支师德好、学历高、业务精、能力强、讲奉献、爱学生、有钻劲、能创新的教师队伍,才使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有了根本保证。

二、客观现状近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依然不稳,总量超编,但教学岗位人员相对不足,教非所学、年龄老化,学历偏低以及教师精神面貌令人担忧,已成为制约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特别是近几年来生源锐减,大量优生转入城区学校,造成生源质量下降,教学质量与城区学校差距在日渐扩大,生源越差,教师教学积极性就越低,教学质量越差,越留不住生源,形成了一种生源流失与质量下降的恶性循环。主要问题如下:

(一)超编缺岗现象严重。农村学校特别是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整体数量依然缺编。乐园学校定编80人,现有在职在编教师81人,返聘民师2人,工友1人,看起来是超编,但其中服兵役1人、借调外出4人,由于“民转公”教师多,正值自然退休高峰期,其退休教师达26人,这种现象在全市普遍存在。还有一些地方虽然超编,但教学网点多,整体缺编现象更加严重。南阳学区有宝山、韭山、红日、严畈4个教学点加起来也只有30个学生。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30个学生却配备教师7名,其中韭山教学点只有一名学生也配备了一名教师;而中心小学37个教学班却只有34名在编教师。教学网点的分散,班额小,也是导致教师数量不足的原因之一。为解决教师短缺问题,一些地方只得聘请代课教师。

(二)教师年龄结构偏大,教学方式不能与时俱进。教育是青春的事业。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大至在6-16岁之间,在他们的眼里,这个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太多的神奇与美丽,所以他们希望看到和接触的都是美好的事物,希望自己的教师年轻漂亮帅气有活力。而在我市农村学校里,教师的年龄结构偏大,中老年老师所占比例过大,致使农村学校教学氛围不活、不新、没有生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正常成长。如范镇中学教师平均年龄40岁。乐园学校81名教师中,50岁以上的27名,占三分之一,特别是55岁以上的竟然有17名。南阳学区67名教师中,51岁以上的21名,而30岁以下的只有3名。范镇学区123名教师中,46岁以上80人,其中55岁以上41人,占三分之一,而35岁以下的教师只有14人,师资严重老化。据统计,目前,全市农村学校50岁以上的教师共1025名,30岁以下的教师只有162名,平均年龄43.6岁。中年教师偏多,年轻教师太少,三五年后,教师老龄化现象将更为严重。

(三)师资配备不齐,专业学科发展不平衡。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然而,我市大多乡村学校无法和城区学校一样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主要是英语、物理、化学等科目教师严重缺乏,音、体、美、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基本没有科班出身,基本上是其它学科教师兼任,因此处于应付状态,有的科目甚至停开。以情况相对比较好的范镇中学为例,除了有2名英语、1名物理专业毕业的教师外,其他学科专业课程均由非专业老师教学。教师基本谈不上专职,更谈不上专业,只是维持教学基本运转而已,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目前农村学校大部分教师是民办教师转编的,他们的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的调研报告(共2篇)]篇一: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调研报告 当前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的调研报告(共2篇)]

一、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中小学68所,其中,小学42所,初级中学30所,普通高级中学3所,聋哑学校7所。全市中小学教职工总数6433人,其中小学3499人,初中2236人,普通高中698人。

全市中小学教师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专科以上学历100%;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4%,其中本科以上学历88.5%;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88%。

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2417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37.5%,36岁至40岁的817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12.7%,41岁至45岁的721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11.2%,46岁至50岁的1099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17.1 %,51岁至54岁的678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10.5 %,55岁以上的701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10.9%。

从职务结构看,全市高级教师298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5.1%,中级职称2492人,所占比例为43%,初级职称2842人,所占比例为49%,未评职称教师数为158人,所占比例为2.7%。从学科结构看,各学科教师都比较紧缺约。其中最为紧缺的学科为小学英语和高、初、小的音乐体育美术教师。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教师队伍建设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摆在了突出的地位。从实际出发,本着建立一支数量足、专业素质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且能够适应教育教学和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市里出台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制定了相关措施,使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中小学教师缺编情况较为严重

编制标准不合理。现行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是由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编制办于2001年联合制定的。制定于2001年的教师编制标准,因当时没有考虑到寄宿制学校对生活教师

和工勤人员编制的客观需求。另外,本世纪初开始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新增部分学科,对专业教师的需求也有所增加,还有小学五年制向六年制过渡等,较早制定的教师编制标准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不切合农村教育实际、过于强调规模效益、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小学更为突出。学校分散,班额偏小,按编制比例配备教师根本无法开展正常教学工作。目前我市绝大多数学校班额较小,其中学生在25人以下的教学班722个,学生在26—35人的教学班607个,这些教学班按兵团定标准核定每班不足一名教师或稍高一点,根据小学现开课程情况,按标准配备教师无法保质完成。

按上述标准,兵团定我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6747人,我市现有中小学教职工6433人,缺编314人。目前尚有206人2008年底已到龄正在办理退休手续,我市实际已缺编520人。2009年上半年到龄98人,届时将缺编618人。

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教学需求。2001年后,我市农村中小学一直没有补充师资,而且每年的自然减员又在200人左右,只减不补,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缺口较大。加上教师素质低、学科不配套、长期重病、进修、产假等因素,实际需求比缺编数数要多。为缓解教师不足,目前全市共使用临时代课教师453余名(不含学校自聘)。

2、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

年龄结构不合理,51岁以上教师占21.4%,个别乡镇现有在职教师50%以上为民办转公办的老教师,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许多农村小学找不到一名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出现中青年教师断层现象。乡镇师资队伍严重老化,越是边远贫困地区农村教师老龄化就越严重。因为年轻人引不进,进去之后又留不住,只有一些当地的民转公教师能长期扎根在农村。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农村人口出生率降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上缺编并不多,个别学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超编的情况,致使年轻的新教师很难充实到农村教师队伍中去,老龄化现象将有继续加重的趋向。

学科结构不合理。农村中小学教师中,语文、数学、理化等学科教师偏多,而音、体、美、英语、等方面的教师明显不足。由于缺乏教师,许多农村中小学的音体美等课程基本上流于形式。小学英语大都是由代课教师执教,学非所用的现象大面积存在。即使在一些乡(镇)中学,教师不配套的现象也比较普遍,一个专业毕业的教师教两个不相关学科的现象并不少见。在一些学校,虽然课程是按上级规定开设的,但质量难以保证,形同虚设。

教师队伍区域结构不均衡。由于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教师资源向城区及条件好的乡镇集中,条件好的学校教师超编,偏远农村学校教师缺编,造成了教师在区域分布上严重失衡,存在突出的供需矛盾。

3、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教师队伍老龄化日趋明显,严重影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年龄偏大并没有体现出经验丰富的优势,却更多地表现出对教育改革的淡漠、知识的老化和教学质量的下滑。许多老龄教师已经不思进取,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大多数老教师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的老化深感知识匮乏和能力不强“力不从心”,也有一些人工作积极性不高,处于“等退休”的状态。

“民转公”教师成为“主力军”,队伍缺乏生机活力。我市教师队伍中民师转正、招工、接班及退伍兵安置等人员占农村中小学教职工总数的一半以上,成为目前我市农村中小学的“主力军”。他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学历层次低,很难胜任教学工作,更难适应课程改革等教育发展的需求,表现为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育技术缺乏,甚至出现了上不了课的现象,学生不喜欢、家长不满意、社会不认可。直接影响我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学历达标率高,而实际水平较低。尽管许多教师学历已经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要求,但在实际工资中表现为“两少”。一是专业教师少。有的农村中小学虽已开全规定课程,但任课教师大都是非专业教师。语文教师上数学,政治教师教史地,隔行教学、非专业任教依然影响学校发展,师资不配套,专业不对口现象较为突出。80%的农村小学没有专业英语教师;在农村小学任教的信息技术教师没有一人是专业教师。二是正规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少。乡镇的小学教师中,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不足10%;乡镇中学教师中,选拔一大批相对优秀者进高中任教,从小学教师中选拔一大批相对优秀者进初中任教。这不仅使得小学教师知识老化问题更显突出,初高中的教师队伍素质也相对下降。

三、建议与对策

1、尽快统一招录中小学教师并形成机制。要充分考虑结构的合理性,把复合型教师作为今后农村小学阶段招录教师的重点;要实行定向招录,多招录一些愿意在农村长期工作的教师;要减少单向的行政措施,多采取双向承诺的招录措施,解决当前教师队伍在年龄、性别、学科上的布局结构不合理问题。初中教师重点分配到规模较大、教学质量高、缺骨干教师的学校;小学教师一律分配到缺编乡镇任教。

2、建立健全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城乡结对子,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制定政策,有计划、分期分批地组织城镇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尤其是薄弱学校任教或支教,给予奖励、津贴,或者在晋职、评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如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应具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者薄弱学校任教的经历。城镇老师如果到农村和薄弱学校任教,可以优先评定高级职称。

3、以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和学历达标工程为重点,搞好教师培养培训工作。要把教师培训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立足实际,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和“边培训,边实验,边研究,边提高”的要求,制定好教师培训规划和计划,明确任务和要求,坚持长训与短训相结合,在职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坚持在职为主、自学为主、短期为主的原则,切实解决好教师的工学矛盾,以新课程师资校本级学科培训为重点,鼓实劲,用真功,做到校校有骨干,人人受培训,防止形式主义和走过程现象的发生。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检查监督,把参加培训与教师实际利益挂钩,在教师考核、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表彰奖励中,对参加培训表现突出的优先考虑,同时要对学历不达标的教师提出限期达标的要求。

4、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从而带动全市中小学老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骨干教师业务学习档案,实行登记制度,跟踪考核、动态管理,并为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教改实践、资料信息以及科研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和经费补助。同时,加强对骨干教师的选拔、培训和考核,把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要为骨干教师成长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主动关心他们的生活,解决好他们的具体困难。

5、建立农村教师的退出机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充分肯定长期工作在农村中小学艰苦岗位上的中老年教师为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从政府投入农村教育经费预算中,安排“农村教师分流安置专项经费”,提供相应的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及必要的医疗服务,让那些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而且难以提高自身水平的教师退出教师岗位,形成农村教师队伍的退出机制,为农村教师的补充和交流提供人员编制空间。建议对男年满

55、女年满50周岁的教职工因身体原因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实行内部退养,不再占用编制。对因长期有病不能继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按国家规定办理病退手续。

6、要加强对临时代课教师的管理。要高度重视当前农村中小学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代课教师这一突出问题,建议在当前教师短缺情况下探索出的一些临时性措施加以规范,原则上,不缺编的任何学校不得聘用临时代课教师,缺编学校聘用临时代课教师必须保障临时代课教师的最低待遇,待时机成熟要逐步、彻底解决临时代课教师问题。

篇二: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状况的调研报告.doc.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状况的调研报告

作者:卢占勋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11-3-21 16:27:20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状况的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实际,卓有成效地开展中小学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此本课题开始对堤村校区及邻近校区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现状、问题和对策展开调查研究,以便更有针对性的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出现的具体问题。

本次调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走访了初中、中心小学及两所村小,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学科基础知识、教育教学能力情况,教师数量、结构、学历情况,教师工资发放情况和教师培训情况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对教师进行120人次(其中小学80人次、中学40人次)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了大量详实的、具体的

由于农村教师工资相对较低,人才交流渠道又不断的拓宽,加速了人才的流动,许多师范院校毕业生因待遇、环境及家庭等原因,离开家乡,到环境较好、工资待遇较高的地区单位工作,回乡任教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只有40%左右,特别是骨干教师流失和名校优秀毕业生不返乡任教情况较为严重。

4.对近年来返乡任教毕业生的总体印象

经过调查,近几年来返乡任教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文化素质较高,知识较为广博,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基本掌握本专业的现代理论、教育规律及教学方法,能较好的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业务能力较强,多数毕业生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但有些毕业生专业思想不够稳定,特别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较差,教学基本功一般,专业技能较差。

5.骨干教师培训情况

骨干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骨干教师的培训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部分,县教育行政部门、教师进修学校和教师任职校,都非常重视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各种措施开展培训工作。他们尽量为骨干教师成长创造条件,使一批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发挥了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提高了中小学教师的整体

接受省、市级培训的骨干教师多集中在镇中及中心校,村小的教师由于学校经费紧张,很少有机会参加高层次的培训。而他们更需要进修和接受培训。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的调研报告(共2篇)] 1.从教师生师比例上看,村小教师多,学生少,但从学科上看由于课程门类较多,一个教师要上几门课,教师数量又不足。特别是音乐、美术合格教师严重不足。

2.从教师的年龄上看,教师年龄结构普遍偏大。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多,新毕业生进不来,年轻教师补充不上。还有个别的乡,不是教师却占教师编。

3.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教师的师德状况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修养方面,如师生关系问题,教师的行为规范问题,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等。教师的业务素质也急需提高。如在掌握现代化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优化知识结构和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等方面需要提高。

4.教师的工资还不能足额发放,影响教师的积极性。也影响师范院校毕业生返乡任教的积极性。

5.当前,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大。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比以前,尤其是比新课程改革未实施以前更大了,具体说来其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社会赋予教师的责任过多,对教师的期望值过大

②.农村中小学管理太过僵化

③.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负荷过重

④.独生子女、留守子女过多,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⑤.家长的不配合

⑥.农村中小学教师自我发展机会太少

⑦.新课程改革的压力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优化教师年龄结构,优化教育资源

篇6:农村教师队伍现状考察报告

作者:卢占勋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11-3-21 16:27:20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状况的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实际,卓有成效地开展中小学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此本课题开始对堤村校区及邻近校区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现状、问题和对策展开调查研究,以便更有针对性的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出现的具体问题。

本次调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走访了初中、中心小学及两所村小,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学科基础知识、教育教学能力情况,教师数量、结构、学历情况,教师工资发放情况和教师培训情况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对教师进行120人次(其中小学80人次、中学40人次)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了大量详实的、具体的第一手材料。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现状

(一)教师队伍的构成情况 1.教师队伍的人员构成

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由公办教师组成的新型的教师队伍。特别是新补充的教师由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的毕业生,取代了代课教师和民办教师。2.教师的学历构成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的进步的突飞猛进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了迎接新的挑战,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学习,以便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素质,所以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历不断提高。

但由于教师提高学历的费用基本上是教师自己承担,而农村教师的工资还不能保证各项足额发放。同时,中小学教师教学任务较重,工学矛盾又较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

3.全县师范院校毕业生返乡情况

由于农村教师工资相对较低,人才交流渠道又不断的拓宽,加速了人才的流动,许多师范院校毕业生因待遇、环境及家庭等原因,离开家乡,到环境较好、工资待遇较高的地区单位工作,回乡任教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只有40%左右,特别是骨干教师流失和名校优秀毕业生不返乡任教情况较为严重。

4.对近年来返乡任教毕业生的总体印象 5.骨干教师培训情况

骨干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骨干教师的培训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部分,县教育行政部门、教师进修学校和教师任职校,都非常重视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各种措施开展培训工作。他们尽量为骨干教师成长创造条件,使一批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发挥了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提高了中小学教师的整体

接受省、市级培训的骨干教师多集中在镇中及中心校,村小的教师由于学校经费紧张,很少有机会参加高层次的培训。而他们更需要进修和接受培训。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

1.从教师生师比例上看,村小教师多,学生少,但从学科上看由于课程门类较多,一个教师要上几门课,教师数量又不足。特别是音乐、美术合格教师严重不足。

2.从教师的年龄上看,教师年龄结构普遍偏大。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多,新毕业生进不来,年轻教师补充不上。还有个别的乡,不是教师却占教师编。3.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教师的师德状况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修养方面,如师生关系问题,教师的行为规范问题,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等。教师的业务素质也急需提高。如在掌握现代化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优化知识结构和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等方面需要提高。

4.教师的工资还不能足额发放,影响教师的积极性。也影响师范院校毕业生返乡任教的积极性。

5.当前,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大。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比以前,尤其是比新课程改革未实施以前更大了,具体说来其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社会赋予教师的责任过多,对教师的期望值过大

②.农村中小学管理太过僵化

③.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负荷过重

④.独生子女、留守子女过多,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⑤.家长的不配合

⑥.农村中小学教师自我发展机会太少

⑦.新课程改革的压力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优化教师年龄结构,优化教育资源

采取合村、合乡并镇的办法,适当扩大生师比,让优秀的教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使学生受教育程度在最大限度上平等。2.切实提高教师德师及业务素质

①加大培训的力度,研训人员要深入到最基层的学校,带去教师最需要的理念、方法等具体的东西,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②可适当采取让县城的教师下乡执教。同时把农村教师定期送到县城较好的学校学习、实习,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借鉴。

③适当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鼓励教师外出学习,继续深造。3.保证教师工资足额发放

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发放是各级政府的责任,要认识到教师工资不能足额发放的长远的危害性,教师普遍认为实行县统筹比较好,但如果能省统筹就更好了。4.各级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优化管理

以保障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为前提,建立与聘任制相适应的教师工资分配激励机制。有条件地方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采取措施和办法,对在教学管理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相应优厚的工资待遇或相应奖励,稳定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篇二: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及培训现状调研报告——以湖南省为例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及培训现状调研报告——以湖南省为例 摘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必须改革和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本调研报告以湖南省作为案例,深入开展资料查询、问卷和实地调查,旨在探索农村教师培训的工作规律,建立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模式和培训工作的基本操作规程,科学地组织和实施培训,以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促进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农村;教师;培训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中小学教师,是指工作在县镇以下的初级中学、小学的教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这些都为我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我国共有初中、小学专任教师914.7万人,其中县镇以下(含县镇)农村初中、小学专任教师752.4万人①文中湖南省数据引自《湖南省教育事业统计年鉴2008卷》。他们是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脊梁,担负着我国农村1.3亿学龄儿童的教育重任。农村教师素质情况、工作情况与生存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影响到大多数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是发展农村教育的“重中之重”。篇三:xx县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xxx县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xxx县地处aaa山区,面积4441.22平方公里,人口97.6万,下辖40个乡镇(现有镇18个、乡20个、民族乡2个),822个村。现有农村中小学校115所。其中,普通高中3所,中学42所、小学79所,教学点29个。寄宿制中小学校共82所。在校中小学生4.3余万名,其中普高4079人,初级中学14364人、小学25285人,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4779人;高中专任教师329人,初中教师1776人,小学专任教师2174人。普通高中实际师生比例为1:12.3,初中实际师生比例为1:8,小学实际师生比例为1:11。几年来,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县教育主管部门采取积极措施,狠抓队伍建设;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积极进取,默默奉献;社会各方支持有力,尊师重教社会氛围浓厚,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

1、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有所改善。从年龄结构看,2009年——2011年,我县共招聘新教师158人,绝大多数都安排在农村中小学,农村教师的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教师比例平均为22.4%,小学教师35岁以下比例也达到了13.7%;从学科结构看,2009 1 ——2011年,我县共招聘紧缺的英语,音乐,体育,美术教师共计82人,改善了农村教师学科结构。

2、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到2011年底,全县农村教师学历合格率高中教师92.4%,初中教师99.8%,小学教师达100%。农村高中教师中级及以上职称比例50%,初中教师中级及以上职称比例63.3%,小学教师中级及以上职称比例达79%。

3、农村教师待遇逐步提高。近年来,通过逐步落实绩效工资全县统筹,我县农村教师待遇有了新的提高,基本实现农村教师工资津贴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目前,全县已形成了“经费统筹、工资统发”的机制,教师工资基本实现了按时足额发放。为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在学校办公经费和人头经费上对农村边远地区学校进行了一定倾斜,促进了农村教师队伍稳定。

二、我县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我县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数量不足。

按照国家规定的农村学校师生比,我县农村初中和小学是严重超编的。但是从实际教学工作测算,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任务繁重,还需要补充大量教师。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2

1、农村学生居住分散,学校规模小,数量多,班额小,班级多。比如xxx镇,学生数为1303人,共有各类学校7所,教学班级55个,配备教师总数为98人,如果每所学校只设1个管理及后勤人员,则每个班级平均配备专任教师只有1.6人,教学人员严重不足。这种情况在农村中小学中普遍存在。

2、老弱教师相对集中,新教师补充困难重重。农村初中教师50岁以上人数比例达到12%,小学更为严重,达到30%。近年来教学课程不断改革,中小学课程数目不断增加,以前从民办教师转过来的人员由于能力和年龄的原因,对于新的课程根本不能适应和胜任。这些人员又没有到退休年龄,占用大量的学校编制,使得新教师补充困难重重。

3、近年来已经进入教师退休高峰,每年退休教师都在200人左右,2017年将退休教师350人,这些退休教师绝大部分都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由于没有建立正常的教师补充机制,新的“代课教师”又在全县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目前,这些人每月工资不足1000元,而这些资金也是学校从有限的办公经费中挤出来的。这些代课教师有的无教师资格证,加上待遇极低,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结构不优。

我县农村小学教师以语文、数学等主学科为多,计算机、英语、音体美学科教师奇缺,近年来数理化教师也出现奇缺现象。在全县79所农村小学中,音乐、美术、计算机三科专 3 任教师只有4人,有的乡镇只有一个物理或化学教师。由于农村学校分散,成班率不高,限于配编比例,首先只能保证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其他科目由语数教师兼任。很多农村小学基本上没有专业英语教师,专业音美体教师更是严重短缺。有的年龄大的教师兼教体育,哨子一吹,就让学生自已玩。为了保障开设英语课,有的中心完小的一个英语教师要负责几所村小的教学,每天骑着摩托车来回跑教,被称为“摩托车教师”。

(三)素质不高。

1、知识老化。我县农村中小学民师转正所占的比例较大,他们中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虽说有的后来通过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获得了文凭,但实际水平提高不大,相当一部分教师知识结构陈旧,教育观念落后,难以适应新课改的需求和现代教学的需要。

2、教师培训落实难,效果差。新课改对教师知识更新要求高,教师培训显得尤为迫切,虽然县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有培训指标下达,但由于工学矛盾和年龄、能力、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农村中小学教师要求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教师的培训往往难以落实。目前进行的远程培训方式对于这一批老教师也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

(四)流失严重。

1、城镇化使农村地区生源的数量日益减少。由于农村 4 学校办学条件、农民工进城务工、计划生育等原因,导致大量农村中小学生向城镇流动,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生源日益减少。造成校舍、设备、师资的浪费,并形成恶性循环,生源数量和质量越来越差,教师教学难度越来越大,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也越来越差,最后导致教师队伍水平不断下降。

2、“精英教育”陈腐观念的恶劣影响使农村教育难以得到社会认可。由于长期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影响,社会观念认为读书的目的就是成为社会精英,教育的目的也就是挑选和培养社会精英,以至于应试教育的意识不仅没有消除,反而愈演愈烈。农村学校由于先天条件差,生源质量差,在应试教育唯分数论和升学率的压力下,农村教师工作压力大,效果差,难以得到社会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造成优质师资不断流失。3年来,流失的农村教师达到182人,这些流失的教师大部分都是业务素质好教学能力强的优秀青年教师。

3、寄宿制学校管理难度大。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年龄小,最小的只有9岁,教师不仅要教学,还要担负学生生活管理任务,从早到晚全天候跟踪,责任重大;

4、留守学生问题。由于缺失家庭教育,给青少年成长造成诸多问题。全县农村学生留守儿童比例达到52.1%,问题学生多是留守儿童,管教难度大。

上一篇:2021年度办公室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下一篇:过关课暨公开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