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学力的形成

2022-09-11

在一次数学月考监堂中, 我发现学生这道题不会, 那道题不知道怎么入手。难道是这套题太难了, 平时没有讲过?不!这些题, 我们平时都讲过, 并有针对性地训练过。只是修改一个条件, 做了简单的变式, 学生缺乏思考分析的能力, 就无从下手!数学题是做不完的, 老师该怎样解决这样的困惑?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力。什么是学力?该怎样提升学生的学力?

一、学力的内涵

学力是指学习者借助一定的教育资源环境和各种学习实践活动, 在内在素质和行为方向取得的实际效果。新课标中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不只是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积累, 而是要积极地设计思维创造活动,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展学生的学力。学力发展型的数学课堂, 无疑能让学生人格得到升华, 更是学生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提高, 在数学课上, 通过适当的解题练习、讨论, 以达到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巩固提高数学水平的目的。然而, 教师常常过分强调练习内容的多样化, 大搞题海战术, 一味追求题目新巧活难, 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力, 结果使得一批学生对数学产生了畏难情绪, 渐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学力的特点

(一) 学力获得的后天性

学生学力的获得是靠内因和外因相结合。古希腊生物学家普多塔说:“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 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因此, 教师不应是“灌输者”, 而应是“点火者”。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的奥秘, 实现自主学习。

例如:写一写:数学日记是一种新鲜事物, 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所以, 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后, 我让学生站在操场中间观察校园的建筑, 并用学过的坐标介绍美丽的校园, 然后, 画出示意图。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 很多学生的日记是以导游的身份向客人做了详细的介绍, 有模有样的。

玩一玩:在学习过对称后, 我让学生回去收集一些树叶, 看一看哪些是对称的, 哪些不是对称的, 并用这些树叶粘贴一幅自己喜欢的画。有的学生不但收集到对称的树叶, 而且还拼成了一幅对称的图画。他们在看似玩的过程中掌握了对称的相关内容。

在“轴对称图形”的学习中, 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学生各种智能的体现。比如:在欣赏幻灯片的时候要融入很多自然界的图片 (倒影、蝴蝶、树叶、建筑物、生活用品……) 。有些学生会立刻对自然界中这些图片非常感兴趣, 进而能够从中得出与课题相关的问题或答案。虽然这些未必很准确却是不小的发现, 能让他们对于后面的课增加浓厚的兴趣。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是自然观察者智能的基本能力。其实, 教师也能从中观察出智能较强的学生。在欣赏幻灯片的同时配以画外音, 配音把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 语言智能比较突出的学生, 会对言语有很强的好奇心, 对语言有很好的鉴赏能力, 对言语的分析很清晰有条理。教师应该关注, 并及时提问这类学生, 让他们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由于准备了丰富多彩的图案, 空间智能较发达的学生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他们会对线条、形状、新式、空间关系很敏感。在提问时可以倾向于让这些学生把一些图形抽象成几何图像。在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用自己的身体作为轴对称图形的展示。这样的学生值得肯定。同样的数学逻辑智能较好的学生, 他们计算、测量、推理、归纳、分类、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较强。对逻辑的方式和关系, 陈述和主张, 功能及其他相关的抽象概念比较敏感。轴对称图形概念的得出完全可以由这些学生总结得出。

(二) 学力形成的开放性

(三) 学力程度的发展性

学力反映了学习效能, 是个动态概念, 总是处在发展的状态中。因此,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多与生活联系, 更重要的是在于学习过程中的数学意识、数学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等的培养。比如, 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 我写下一个方程请同学们计算x2-10x+16=0, 很快, 大家就算出来:改变条件:如果是以x2-10x+16=0的根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边, 那么求等腰三角形的周长; 再改变条件:如果是以x2-10x+16=0的根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边, 那么求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通过三问计算让学生练习了解方程, 等腰三角形成立的条件, 勾股定理等知识, 让学生体会知识的联系性, 互通性, 也锻炼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创新。

上一篇:安多藏族传统纹样在婚庆用品中的设计运用研究下一篇:工民建施工及其质量监督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