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2022-05-10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地理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教学策略是在地理教学中为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获得地理知识和能力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以及所安排的教学过程的总和。良好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帮助学生梳理地理基础知识,认识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建构地理主干知识,掌握最基本的地理分析方法,提升地理学习能力。优化地理教学策略,提高地理教学效率,是地理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第一篇: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优化地理教学过程 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摘 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生成精彩教学课堂,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感知地理事物,帮助学生形成地理表象,通过比较分析、概括总结形成地理概念,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发展变化的规律,引导学生从学习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解决地理问题,使地理教学效益发挥最大化。

关键词:初中地理;优化过程;电化教学;拓展空间;提高效率

教师要围绕素质教育教学的需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养成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关心基本国情,关注环境发展,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一、发挥主导作用,凸显主体地位,创设亲师信道的教学情境

地理学科主要突出了人口发展、资源分布、环境保护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所学的内容不仅让学生了解世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而且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今后的发展都有益。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教育理念,把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综合素质作为自己的追求,在精彩生动的地理教学中,用地理学科中蕴涵的丰富知识,提高学生观察测绘的技能、实验操作的技能以及读图识图的技能,帮助学生构建自然、人文、科技、文化的知识体系,为学生深入学习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不懈的动力。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教会方法比教会知识更重要,因此,教学实践中,教師要引导学生理解教材,让学生边听、边学、边思,将获取的信息通过思考内化为新知,有效利用联想法、对比法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整合能力,学会活学活用,逐步把外界海量信息转变成自己理解、应用的知识,帮助学生利用学科的知识,对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鼓励学生超越自我,全面发展。

二、引入电教媒介,优化教学过程,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地理学科是学生获取新知的主要来源,地理学科内容详实、图文并茂、版式新颖,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对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养成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深入思考的习惯,为社会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身心发展实际,因材施教、因需而导,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世界的气温和降水”的知识点时,教师要不吝时间,精心讲解,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对认识不全、理解不深的知识点加强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教改的深入,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给教学活动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多媒体集“音、图、视、画”于一体,一方面既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催生学生学习情感,另一方面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使地理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寓教于乐。如,在讲解“板块构造学说”内容时,为便于学生了解并掌握板块的分布和运动、地震和火山的分布、山脉的形成等问题,我在课前从网络上搜集这方面的一些资料,精心制作成课件,引导学生查看地壳运动的相关资料,在形象直观的情境中,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拓宽教学空间,提升思维层次,创设联系现实的教学情境

教师要整合教学资源,拓宽教学渠道、拓展教学空间,在联系实践、衔接生活中放大地理教学效用,提升学生思维层次,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等方法探究学习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口、资源、环境观念,学会地理思维,扩展学生视野。教师要用地理学科中蕴涵的全球不同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结构、表现特征,及其展现出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底蕴、生活方式、发展过程、价值观念,引导学生从全球范围的角度去认识地理、把握世界,指导学生对本地的地理资源进行调研、分析、思考,对保护自然环境、发展资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让学生学会尊重与理解、竞争和合作、利用和保护,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

综上所述,教师要创新教学策略、改进和优化教学过程,用地理学科中涉及的大量的环境美、自然美、社会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成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 江苏省邳州市八路中学)

作者:韩廷雷

第二篇:优化地理教学策略,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教学策略是在地理教学中为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获得地理知识和能力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以及所安排的教学过程的总和。良好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帮助学生梳理地理基础知识,认识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建构地理主干知识,掌握最基本的地理分析方法,提升地理学习能力。优化地理教学策略,提高地理教学效率,是地理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本文以现行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为例,谈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一、注重区域综合分析,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征

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两大特点。全球、各大洲、国家与地区间的地理特征或区域综合体的形成,均是各种自然、人文要素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要全面深入了解不同区域或不同级别地理综合体内部的状况及特征,只有在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才能对其地理特征获得正确完整的认识。因此,区域综合分析方法是地理教学中运用相当广泛的一种方法。运用综合分析方法能够找出不同地域之间的区域差异、形成这些特征和差异的主要条件。地理学科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综合,正逐渐被人们所关注。教学时要注重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有机结合,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区域综合分析。

二、注重图文结合,加深学生的感受和认识,使其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

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包含着无机与有机过程、自然与社会现象的复杂的地球表层系统,其知识涉及的地域范围又是一个由乡土地理一国家分区一国家~大洲分区一大洲—世界一宇宙环境等组成的地理空间系统。这样一个内容复杂、范围宏大的系统是无法让学生尽收眼底的。同时,组成地理环境的要素纷繁复杂,而且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纵横交错,很多本质的特征与联系又常常被表面现象所掩盖,难以为学生所认识和掌握。再则地理环境的演化发展有很多是长期缓慢进行的,这也给学生的观察和认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材中的课文多是以文字符号(包括数字)的形式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文字表述可以深刻地揭示地理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和相互联系,可以精确地表述概念和原理,但对复杂的空间关系,文字表述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地图则根据地理教学的需要,用经纬坐标准确地再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用各种符号表现多种多样的地理事物,形象而又概括地阐明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多种多样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空间结构和数量关系等内容,只有运用图像和文字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形式,才能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在学习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让其从图中读出西北干旱区的地形特点: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是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化”图分析并得出植被景观随降水变化的一般规律:从东向西依次为温带草原—荒漠草原一荒漠。接着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造成自然景观自东向西依次更替的原因是什么?植被的变化反映出区域的什么特征?随着自然景观的变化,牧业生产有何明显变化?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的特点有何联系?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干旱与荒漠化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干旱自然环境的认识,使其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

三、注重运用地理原理,使学生准确认识相关地理事物的联系

地理原理是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最普遍性联系特点的规律性知识,在整个地理基础知识中起着核心与骨架作用。地理原理能够帮助我们更广泛、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解释地理现象,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生存环境,指导我们合理利用、改造环境。在中学地理教材中重要的地理原理有:地球上存在生命现象原理、水平衡原理、地质作用原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工农业生产布局原理、交通运输布局原理、商业布局原理、人地关系原理等。学习地理原理时,不仅要让学生能够陈述,更重要的是还要让他们能够运用地理原理解释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并学会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当前社会存在的一些热点问题。

四、注重运用迁移规律指导和改进地理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地理学习的正迁移

地理学习过程中有知识的迁移、技能的迁移、方法的迁移、态度的迁移等学习迁移现象。了解学习迁移原理、运用迁移规律指导和改进地理教学,对于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等均有重要意义。影响地理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地理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地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地理思维方法与地理学习策略的合理运用等。

总而言之,良好的教学策略能够使学生对地理认知活动进行合理的控制,学生能够不依赖或较少依赖教师的指导,以开展相对独立的地理学习活动;学生能够自我控制认识活动的进程,及时调整自己的认识进程或手段,使地理教学更有效率。

作者:林志胜

第三篇:谈加强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乡土地理教学

地理课程标准将7-9年级地理课程内容分为: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四大部分。乡土地理作为现行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往往被忽视。许多学校没有专门的乡土地理教材和开设乡土地理课程。即使是在一般的地理课堂上,教师大多没有很好抓住“乡”和“土”,突出乡土地理的“乡土”味,使一般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基本原理与实践相脱离,不利于学生对地理事物及现象的了解和接受。新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没能体现出来,对学生而言更谈不上实际活动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加强对乡土地理知识的教学。

一、加强乡土地理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乡土是一个人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是学生所熟悉的地方。家乡的山山水水、经济的日益变化,学生都亲眼目睹,亲身经历过。用学生切身感受到的生动事实来讲课,远胜于一般地理教学中那些只有文字描述,图片展示或影像等展现的事实,更能把学生吸引在课堂上与教师一起讨论家乡的变化,让学生产生共鸣,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家乡的旧貌换新颜。激发学生热爱家乡,通过家乡了解祖国,进而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升华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达到寓爱国主义教育于乡土地理教学之中的目的。

二、加强乡土地理教学有利于认识家乡的地理环境,使学生形成真实的地理观和地理概念

在地理教学中,为了说明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可借用学生所熟悉的乡土地理环境来进行比较和说明。尤其对于初中地理教学,更应从学生身边的乡土地理环境入手。上课时要尽量结合乡土地理知识讲解,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身边。通过学生耳闻目睹的许多事情,可列举出与课堂内容有关的知识,如讲“中国的河流”时,学生通过对当地河流的观察得出了家乡河流的基本水文特征,再进一步对比得到了南、北方河流的不同水文特征。这不但使学生勇跃回答问题,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当学生通过对身边地理现象的认识得到教师肯定和赞扬时,学生会有一种成功感、自豪感,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也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乡土环境中注意观察和积累地理知识,充分了解乡情,使一些抽象的地理概念在现实中得到进一步理解,又由本乡土而推广到了更广阔的地理空间。这种由近及远的认识原则符合这一年龄段学生的认识规律,使学生容易形成真实的地理观念。

三、加强乡土地理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生活、生产、生存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鄉土地理讲的是学生生活中的地理,身边的地理。通过乡土地理教学,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相关的地理知识,使学生除了进一步了解到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之外,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把课本上学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到地理实践活动中。能简单分析家乡人民是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取得了经济建设的成就,为今后在家乡进行生产建设和发展经济打下基础。同时,通过乡土地理教学使学生清楚知道家乡存在的自然灾害,使他们有预防灾害的意识,培养他们在灾害来临时如何应对,从而增强学生的生存自救能力。让地理真正服务于生活,让学生真正学到对终身有用的地理知识。

四、加强乡土地理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在地理教学中,要正确阐明人地关系,仅靠书本上的理论及远方的事物来讲是很空洞的,学生难以真正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而通过乡土地理教学,结合学生对本乡本土的观察、考察、调查等实践,分析自然条件对家乡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及家乡人民的生产活动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使学生生动、具体地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自觉保护环境,逐渐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总之,乡土地理是地理的基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广泛结合乡土地理教材进行教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地理基础知识,而且要根据本乡本土的地理环境,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中去认“乡”识“土”,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素质。能让学生学到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无疑是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作者:陈果

上一篇:体育卫生论文范文下一篇:风险评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