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理工院校法学教育模式

2022-09-11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科技与法律的融合乃大势所趋。理工科院校法学教育应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和优势, 探索出适应时代要求的“人工智能+法律”特色教育模式。

一、“人工智能+法律”的发展趋势

(一) 英美法系“人工智能+法律”的发展

纵观国际社会, 早在1987年美国波士顿大学就已经举办了首届国际人工智能与法律会议, 并与1991年成立国际人工智能与法律协会 (IAAIL) 。“人工智能+法律”在英美国家的发展领先中国约40年, 除了科学技术领先的必然因素,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东西方社会法律体系的不同。英美法系在司法过程中注重以往案例参考, 判例通常可以成为其正统的法律渊源之一。因此需要律师在接手一个案子时需要查阅大量历史案例和卷宗资料, 从事基础性工作的律师在英美法系中起初还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诚然, 基于这类工作的重复性和庞杂性, 人类的精力还十分有限, 但是在人工智能的面前, 依靠数据挖掘和搜寻、算法等科技的介入, 在海量的历史案件中找出所需判决结果或证据就是一件省时省力的事情。

(二) 大陆法系“人工智能+法律”的发展

2017年7月20日, 国务院公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赫然指出要重点培养人工智能+经济、社会、管理、标准、法律等的横向复合型人才。同年12月22日, 由西南政法大学主办的首届人工智能与法律高峰论坛在渝举行。在大陆法系中, 虽然以往的判例不能成为直接的判决依据来源, 但是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仍然以其作为参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为例, 法官在对律师提交再审案件应诉材料中就明确指出疑难复杂案件应当附三篇以上类似案例。除此之外, 从法律咨询到司法实践中的各个环节都有人工智能可以介入的空间, 比如向人工智能法律系统输入案由关键字以获取法律建议的服务。在行政处罚的领域, 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律师Do…not…pay在美国的各大城市迅速发展也证实了其可行性。针对一项交通罚单, 他会依据自身机器学习获取的法律知识迅速帮人处理完毕。如果发现行政处罚有不合理之处, 他也具备为相对人开具抗辩书的能力。因此“人工智能+法律”的发展不论是在何种法系下都已呈现出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 法律行业的结构性变革已箭在弦上。

二、理工科院校法科生接受人工智能教育的必然性

(一) 理工科院校传统法学教育竞争力与综合及政法类院校存在差距

理工科院校的传统法学教育竞争力与综合类及政法类院校存在差距。从师资队伍、培养经验、学术传统积淀等方面来看, …即使是位居985工程理工科院校的法学教育也不及非985、211的专业政法类院校, 加上理工学校的发展目标缺乏相关的人文社会学科支持, …其创办法学专业具备先天不足。因此业内普遍认为法学教育在以“五院四系”院校为中心的省份或城市具有领先优势, 其毕业生也更具竞争力。但是在以理工科为主的大环境下, 想对传统法学教育进行彻底改造以达到法学优势学科院校的相媲美地步需要时间和资金的大量投入和以及长期发展周期才能见到效果, 而这种向传统综合性或政法类院校看齐的“入主流”教育也不符合理工科院校法学发展的定位模式。因此一种结合当下时代科技的、更具竞争力的法学教育路径才是理工科院校亟待采取的。如今“人工智能+法律”的模式就是最可取的思路。

(二) 法科生毕业初涉法律行业时从事基础性法律工作需要智能化

法科生在毕业后初涉法律行业时从事的往往是律师助理、法官助理等基础性的法律工作, 此类重复量大、技巧含量低的工作恰巧也需要人工智能与法律的有机结合, 才能提高工作效率。2015…年, 美国统计公司奥特曼韦尔公司 (…Altman…Weil) …就“人工智能能否取代律师”这一问题对…20…所美国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进行了一项调查。以未来10年的发展为期限来看, 高达百分之85%的受访者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毋庸置疑, 被取代的人群主要是律师助理和初级律师。这种发展趋势对律所高级合伙人意味着用工成本的降低, 但是给法科毕业生带来的确是愈发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压力。作为理工科大学的法科生, 如何在自身教育背景薄弱和就业形势严峻的双重考验下寻求立足之地?答案也应当是紧随“人工智能+法律”的发展趋势, 转被动为主动。

三、理工科院校开展“人工智能+法律”教育的可行性

(一) 理工科院校科技背景具备人工智能理论实践优势

理工科院校科技背景雄厚, 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具备理论实践优势。从学科上看, 人工智能属于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 其中还涵盖统计学、信息论, 控制论等理工科课程。人工智能在目前在法律行业的体现主要有机器学习在法律文件审阅上的应用, 自然语言处理在法律文件检索和数据分析上的应用, 以及更深层次的编程语言在法律应用开发上的应用。此类知识所需要的课程在理工科院校的优势明显存在。

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 在2017年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该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取得了A (前2%-5%) 的等级, 在全国处于十分领先的地位。但是该校的法学专业目前规模很小, 整体实力不佳, 如果依托其强大的计算机科学教学, 为法学教育注入编程语言、数据挖掘等较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法律课程, 使法科生掌握操作人工智能系统、开发法律应用等技能, 势必会其法学教育将会取得有特点的实质性进步。

(二) “人工智能+法律”教育模式乃国际法学教育态势

国际法学院先例众多, 人工智能+法律教育已成必然趋势。早在1984年, 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教授保罗·布里斯特 (PaulBrist) 、汤姆·赫勒 (TomHeller) 和鲍勃·穆肯 (BobMuken) 就开始组织人工智能与法律研讨课程。2012年乔治城大学也开设了立足于技术创新+法律实践的法律开发型课程。值得欣慰的是, 我国目前在该领域也有所前进。2018年4月清华大学拟设立计算机法学全日制法律专业硕士, 对法科生开设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类课程。同年4月13日“阿里法学院“ (由阿里巴巴集团创立) 的诞生也进一步肯定了人工智能+法学教育的可行性。然而人工智能学科作为人类科技发展上的新兴学科, 如何将这方面的教育和传统古老的法学教育相融合, 理工科院校在这条道路上的探索作用应当是当仁不让的。

我们相信, 与时代科技接轨的理工科法学教育也势必在未来几年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态势。

四、结论

总之, 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成为第一要务, 各类新事物产生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在此过程中, 由新事物而引发的法律案例将越来越多。《机器之心》一书中诙谐地讲到, 机器人将会写诗, 机器人将会谱曲, 机器人将会绘画, 如此等等。面对新事物, 人类将不再是地球上最智慧的物种。与此同时, 人工智能与法律问题也变得极为复杂。在此背景下, “人工智能+法律”教育体系是培养新时代科技和法律人才的需要, 将为理工科院校法学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理工科院校法学教育是高等院校法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 科技与法律的融合乃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 “人工智能+法律”教育体系将为理工科院校法学教育带来新的机遇。

关键词:人工智能,法律,理工院校,法学教育

参考文献

[1] 郑戈.人工智能与法律的未来[J].探索与争鸣, 2015 (10) :6.

[2] 曹建锋.人工智能+法律十大趋势[J].机器人产业, 2015 (9) :85.

[3] 朱立恒, 曹盛.中国法学教育改革评析[J].当代法学, 2016 (7) :86.

[4] 吴汉东.人工智能时代的制度安排与法律规制[J].法律科学 (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 2017 (5) :8.

[5] 何平.理工科院校法学教育的出路和思索[J].科教文汇 (下旬刊) , 2017 (9) :86.

[6] 赵海峰, 张宇.“理工科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综述[J].当代法学, 2017 (9) :85.

[7] 高奇琦, 张鹏.论人工智能对未来法律的多方位挑战[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7 (10) :56.

[8] 司晓, 曹玉峰, 李晓涛.论人工智能的民事责任:以自动驾驶汽车和智能机器人为切入点[J].法律科学 (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 (12) :86.

上一篇:教育发展应处理好的五大关系——论垫江教育实施“后发先至”发展战略之一下一篇: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现状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