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卓越课堂初探

2023-02-14

“卓越课堂”是指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 突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 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 彰显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 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 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如何打造卓越课堂, 针对教学实践, 我认为以下问题使得关注与思考:

一、吃透语文课程标准, 转变教学观念

通过比较新课标与旧课标, 我认为两者具有以下区别, 即:1.语文性质功用的回归:由注重思想性、工具性而弱化思想性, 强调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2.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由内容分析本位变重视语感积累。3.语文教学重心的转移:由强调接受信息变强调搜集、筛选、整合、处理和生发 (生发要多反思, 找教材的毛病) 信息。4.学习方式的倡导:由被动接受变自主、合作、探究。5.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激活:由课堂中心变接近社会生活。6.更强调语文要在交际中、活动中、情境中、探究中的开窍学习。7.更强调聆听、口语表达与交际写作。8.以往侧重从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上提出教学要求, 新课标对三维、学习习惯明确而系统地提出了学习目标。9.提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 更实用。知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在传统模式以“教”为主、以“分”为重的时期, 无疑会明确地以前者为主。以考试的最终得分来衡定学生学习的状况, 学生变为答题的木偶, 教师成为教题的机器。学生缺乏主动置疑、自主创造的意识, 个性遭泯灭, 能力被扼杀。淡漠团队意识、缺乏实践能力, 高“分”低“能”成为通病。缺乏大语文教学观, 学生盲目记笔记, 答问题, 不问其所以然, 全盘吸收, 考试全盘输出, 考完之后脑中一片空白, 不留丝毫。学生彻底沦为做题的机器, 课堂理所当然地变得枯燥。通过比较新旧课程标准及分析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 我认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刻不容缓。语文教师要适应新课标要求, 必须从本质上改变教学方法, 树立适应形式的备课理念。

二、激发课堂兴趣, 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以传统的古文学习为例, 教师将教学目标定为熟记文言常识、词汇, 一字不落地背课文、记翻译、默写古诗。要求学生反复抄写读记以加强记忆。学生十分反感, 使课堂变得相当沉闷, 反倒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目的。学生大量翻抄, 动手能力倒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却不会动脑、动口, 语文学习能力几乎为零。要改变此种状况, 必须让学生对古文产生浓厚兴趣, 并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我所在的学校, 针对这一困惑, 提出了导学式教学模式, 提倡一节课应当包涵五个环节, 即:目标导航、提纲导学、自学导疑、帮扶导法、达标导练。一堂课,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 通过自主学习找出疑点, 通过同伴互助解决疑难问题, 通过做题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最终学有所获。教师将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 只负责指导、纠偏、点评、总结和释难, 一节课讲课时间不足20分钟, 不再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同样以古文教学为例, 教师不必逐词逐段一一讲析。学生通过同伴互助, 自主理解, 提出疑难之处, 同伴互相解决。一节课下来, 才能真正将一篇课文吃透, 甚至生成更多的问题, 引发新的思考。“导学式”教学模式, 其本质就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变学习被动为主动。传统的课堂教师是一节课的独裁者, 而导学式课堂, 教师成为“帮学者”, “引导者”, 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 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自主探疑, 自主释疑, 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并由此产生更为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作为, 这无疑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教学模式。我在教学《桃花源记》一文中设计这样的导入语“古有桃花源, 是战乱时人的心灵净土;今有桃花源, 是旅游人追捧的热地。是什么赋予了桃花源如此的魅力,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桃花源, 共赏桃源景。”此引入的同时配以优美的图景音乐, 整个设计美仑美奂, 避免学生学习古文的枯燥性, 自然吸引学生学习欣赏古体散文的兴趣。在此基础上, 教师引导学生通读全文, 比较古时桃源与今旅游桃源的异同,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疏通文义, 掌握课文内容, 明确文章主旨。在教学《伟大的悲剧》这样较长的传记文学时, 我做到长文短教, 仅用一两个问题贯串全文, 即“如何理解题目中的‘悲’和‘伟大’?”简洁的提问浓缩课文的所有内容, 易于学生接受, 同时引起学生探讨的强烈愿望。

三、关注每一位学生,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初中语文《心声》一课中李京京的处境代表了传统语文教学多数课堂的境况。考虑到语文课堂的美感与完整性, 许多老师不愿意让语文表现不够突出的学生在课堂上展现自己。像李京京这样内敛、口齿相对不够伶俐的学生想在课堂上 (尤其是公开课上) 有诵读的机会可谓为零。现实中像李京京这样相对表现不够突出的学生很多, 老师们总在抱他们的普通话不够标准、写作水平不高、阅读水平低下、不够大胆举手……因此, 在疲于应付应试教育下, 他们总会更多地关注“优秀”的学生, 往往以几个好学生的几次回答结束一课教学。语文老师总说一节课内容太多, 没有机会让每个学生发言表现, 因为他们惟恐疏漏了每个教学点。在这样的情况下, 自然而然出现“两极差异”, 更严重的情况是有学生三年下来没发过一次言, 没上过一次台。卓越课堂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关注学生, 关注每一位学生, 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正追求。我们的课堂是大家的课堂, 因此我们应重视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收获。小组建设, 无疑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极佳途径。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位成员都有各自的分工, 一堂课下来, 他们总会获得不同的收获。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具有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教师转变观念, 追求课堂卓越是主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卓越课堂,传统,现状,策略

参考文献

《教育科研》《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上一篇:氧气瓶与乙炔气瓶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下一篇:孕妇选择分娩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