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叶圣陶“阅读写作观”视角下的阅读与写作关系漫谈

2022-09-11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一直被奉为解读“阅读”与“写作”关系的经典阐释。唐朝大诗人杜甫也在其《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写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更为前面的俗语辅以佐证。阅读之于写作的作用真有那么明显吗?如果真如此,为何生活中常听到这样的疑惑:“老师,我们的孩子特别喜欢读书,但为什么一写作文就犯愁呢?”

可见,二者关系绝非俗语所说的那么简单。近代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曾对此有过论述,他的观点被认为是众多观点中最具权威、最为人熟知的。时至今日,叶老的论述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依托叶老的论述,从三个维度重新认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1 阅读与写作的地位

国文科,咱们将得到什么知识,养成什么习惯呢?简括地说,只有两项,一项是阅读,又一项是写作。要从国文科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叶圣陶《略谈学习国文》(1)

上述摘录中,叶老认为阅读和写作是国文课(语文)最重要的两项任务:阅读汲取知识,写作完成表达。这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关于语文教学目的的阐释不谋而合———“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2) 因此,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的,而语文教学培养的众多技能中,最具现实指导功用的就是阅读与写作,此二者是直接决定语文存在与否的衡量指标,也是衡量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学习效果的标杆。

2 阅读与写作的相互作用

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要做一个社会主义时代的公民,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比任何时代都重要。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叶圣陶《认真学习语文》(3)

有些人把阅读和写作看作不甚相干的两回事,而且特别着重写作,总是说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行,好像语文程度就只看写作程度似的。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常常有人要求出版社出版“怎样作文”之类的书,好像有了这类书,依据这类书指导作文,写作教学就好办了。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叶圣陶《阅读是写作的基础》(4)

的确,阅读为学生写作提供丰富的积累,而一个人的写作水平,正是知识水平的展示。在众多学习方式中,阅读最为直接:读的多了,脑海中的知识积累随之增加。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不同的阅读方向使人各具所长,都是对精神修养的提升,而知识水平一旦丰富起来,就会产生自己的感想———有了表达的欲望,进而能为写作打下基础。

如只吸收前人经验却不会表达,就不能称其为“会读书”,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不“学以致用”,那学习就没有现实意义,这类人的“书”仅存在于理论中,类似于我们常说的“书呆子”;相反,如果只喜欢表达,忽略了汲取知识、不学习前人的经验,那表达也只是泛泛而谈。这就如同没有打好地基的高楼:外表的华丽不能掩饰其根基的脆弱,难以抵御狂风暴雨,没有营养的表达同样不具备影响他人的能力。因此,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阅读为写作提供积累,而写作能将阅读时汲取的营养展示出来,二者密切相关。

3 阅读是否必然成就写作

阅读习惯不良,一定会影响到表达,就是说,写作能力不容易提高。———叶圣陶《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上面这句话,或许能部分地解答开篇的问题———“为什么读书多却写不出来?”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但并不代表“阅读多就能写出好作文!”叶老在论述中提出了“阅读习惯”的问题。这确实值得关注,我从以下三方面阐释该问题:

第一,有些孩子喜欢读书,但仔细一看,有些书没有“营养价值”,对孩子的文学积累、逻辑性思维的养成没有多大帮助。例如当前风靡校园的“校园乌龙漫画读物”、“人物系列爆笑漫画”等书籍,这些“快餐漫画书”是娱乐文化的衍生品,其目的是逗人发笑,以获取经济效益(5) ,多以短小碎片式的版面示人,其内容节奏较快、文字少、前后关联性弱,很难将其归属以“儿童文学”的类别。对这类书的接触适可而止,切勿沉迷。

第二,是不是“认真读”?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多读书,采购了大量书籍让孩子阅读。却忽视了孩子的年段特征。让五年级学生读“拼音读物”亦或让二年级的孩子读龙应台的著作都不是明智的选择,这会导致孩子为了应付父母,草草看上几页,然后再不问津。这种引导方式万万不可取,引导孩子阅读首先要让他感兴趣,其次由简入难,慢慢提升。过于急功近利只会让孩子丧失阅读兴趣。

第三,应该怎么读?读书,可分为精读和粗读。粗读,往往是对内容做大致了解,好词佳句并没有记到脑海中,这就要求对经典读物进行“精读”。特别是读经典作品时,不妨让孩子拿一只铅笔,或身旁放个摘抄本,写写画画的阅读方式更利于写作素材的积累。

最后,阅读和写作虽密切相关,却是完全不同的过程。阅读注重“接收”和“积累”,是“被动”学习的过程;而写作,除了需要阅读的支撑,还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和生活体验,如在写作时完全照搬阅读时接纳的知识,则只能称其为“复制”,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少部分人阅读不多,但文章却能写好———是“思考”与“生活经验”的功劳。

总之,阅读和写作紧密相关,却又“若即若离”:只有爱阅读、多阅读、会阅读,并辅以自身的思考与生活感受,作文才能越写越好。

摘要:阅读与写作,是母语教育最为重要的两项内容。至于二者的关系,学界并未达成统一共识。叶圣陶先生曾在上世纪提出关于二者关系的论述,这些观点散见于他的多本著作中。笔者在本文中将基于叶圣陶先生“阅读写作观”的视角,阐述对于阅读与写作关系的新认识,并剖析作为写作基础的阅读形态。

关键词:阅读与写作,关系,叶圣陶

参考文献

[1] 乔晓娟.叶圣陶写作教学观与当今小学作文教学[D].苏州:苏州大学,2008:14-25.

[2] 王彦力.叶圣陶:从小学教师到教育家[J].课程教学研究,2014,05(05):27-29.

[3] 许枫.叶圣陶教育思想下的习作思维训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06(20):33-35.

上一篇:教师应怎样关爱留守儿童下一篇:论萨维尼对《德国民法典》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