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2022-09-12

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意义

现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在我国创办的历史不长,从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首次招收人事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到1992年原国家教委首次将人事管理专业更名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到1 9 9 8年才真正进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独立发展的时期,至今尚未形成相对完善的专业教学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我国目前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面临着严峻挑战。而实践教学正是使学生在加深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提高独立思考、独立研究和独立探索问题的能力,进而获得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培养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相吻合,成为高等教育摆脱困境的有效途径。

1.1 对专业本身而言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多学科、多领域的融合,它特别强调的是该专业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即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管理、心理、社会等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有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适应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这一特点。通过实践教学积累有价值的实证数据和资料,改善目前教学中联系实际情况不够、没有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内容体系、实用性较差等缺陷,推动“舶来”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本土化,使该专业更加趋于成熟。

1.2 对教师和学生而言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能够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铺设一条教与学、学与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路径,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同时还能促使教师和学生走出课堂,了解实际工作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提高自身的素养,增强社会适应力与职场竞争力。

2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实践教学一般是指有计划的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广义的),掌握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学活动。对实践教学的体系构成,一般认为包括案例、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职业技能实训、社会实践与实习等环节。就笔者所在院校来说,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包括实验、实习和实训三个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环节,旨在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养成理论联系实践的作风和独立工作能力,并促进良好职业习惯、职业道德的养成。

3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1 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具体课程教学设计,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辅助,教师要从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和步骤等方面精心设计每一个实验过程,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课程理论和知识点的理解。

3.1.1 转变理论教学高于实践教学的思想,转变轻视实验工作的观念

纵观国际上著名的理工类大学,无一不是以新颖的实验课题、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最新实验成果闻名于世。有了高水平的实验室,就能完成相对复杂、完整的实验,能够带动教学、科研工作,可以留住高水平的人才,出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进而提高学校知名度,带来更多的人才和资金,形成良性循环。对于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来说,实验教学尤其重要。

3.1.2 调整实验课程体系和内容

传统的实验课程大多按理论课设置,同一学科中各门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各自独立,自成体系,相互之间经常发生实验课程内容和方法相似或相同的低水平同层次重复,不利于交叉学科的内容的引入,更不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提高。这些已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将基础课中的实验进行优化、组合,有条件的可单独设置实验课,专业课的实验教学部分可打破各门课程各自为政的情况,设立综合性、开放性、设计性和学生自拟题目的专业综合实验课。

3.1.3 改革实验教学手段

高校应积极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提高实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望,培养学生应用现代化技术的能力。如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C A I课件等电子教材辅助教学;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采集与处理数据来演示实验过程;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虚拟技术创造仿真实验环境进行仿真实验。《人才测评理论与方法》、《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都可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创新能力,求实创新的学风、严谨的科学态度。

3.2 实训

实训是对学生包括单项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进行的训练(含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也包括职业岗位实践训练,是应用性实践教学。通过各种实训,使学生能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技术应用能力。

3.2.1 模拟集体谈判的实训

在《企业劳动关系管理》课程教学中,模拟集体谈判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实施模拟谈判,提高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判断力,重点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参加者要把自己当作案例中的当事人,如总经理、工会主席等,身临其境地进行分析和决策,提高分析和处理集体谈判问题的基本技能。

在案例的角色模拟和谈判模拟中,可以牢固掌握与案例相关的知识点,同时还能促进深入思考,找出自身思维中的盲点,相互启发、借鉴、学习和交流,充实、完善自己,从而达到提高自身的谈判能力、交流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决策能力的目的。主要通过事前准备、谈判实施、自我评估与汇报等几个环节完成。

3.2.2 模拟面试的实训

模拟面试是《招聘筛选与录用》课程教学的重要实训环节。在霍兰德(Holland)职业兴趣测验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面试工作的过程、步骤,了解面试在招聘录用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制定具体模拟面试职位和要求,设计了模拟职位的考察要点和问题,并从模拟面试参加人员的确定到面试步骤、现场布置和时间分配都作出系统安排。通过实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独立思考和实际操作能力,正确地掌握专业技能技巧,完善其智能结构,使之成为适应专业工作需要的应用型技术和管理人才。

3.2.3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和绩效考核体系设计

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绩效管理》课程教学,采用小组学习和实战练习等方法,从培养能力和技能的目标出发,分别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并围绕技能和能力的提高设计相应的实战练习环节。通过课程设计这一实训环节,使学生能够独立设计某组织的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能够作为被管理者制订绩效计划和绩效改进计划;能够作为管理者实施绩效沟通;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建立组织的职业生涯管理体系;制订本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此外,在商务礼仪、工作分析与设计、员工培训与开发等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也要抓好课程设计的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将概念、原理、方法等联系在一起,锻炼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提升职业素质。

3.2.4 职业能力实训

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力资源专业管理能力,将专业的职业能力分为“基本技能”、“职业技能”和“发展能力”三大模块。对于每一种能力,都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能力要素”,并设计相应的实训来进行这种能力的培养。如网络环境下的工作能力实训、公文写作能力实训、社会调查研究能力实训、管理沟通能力实训等。通过系列实训,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具备各种素养和实际能力。

3.3 实习

实习是专业教学阶段性的认识性实践教学,是理解专业知识,熟悉专业设备和基本掌握操作技能的必要实践环节,同时也使学生了解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所从事工作的内容和对工作人员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实习主要利用校内、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基地是实践性教学的载体,是学生的“习武之地”。要选择恰当的校外实习基地与学生的课程学习对接,使得学生能够在专业理论教学结束后、课程或毕业论文完成之前,及时进入实习基地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全方位地感知人力资源管理的实务。毕业论文则尽可能结合学生实习的单位或教师主持的课题,做到“真题真做”,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这方面,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尝试与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共同签署了构建实践平台的协议,在约定的时间内到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参观、见习等实习活动,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推进;而且还可以在课程的理论教学中随时聘请相关单位的人力资源主管进行专题演讲、座谈、答疑、研讨或针对性的实践活动,保持学生与社会专业人士之间交流,随时掌握行业动态。这一做法目前已初见成效。

当然,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决不局限于以上几个方面,作为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加强自身对人、人性、文化的认识与感悟,形成与激发相关认识及具备相关能力,十分重要。在实践教学中可以进行多样化的尝试,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比如开设人文素质论坛、组织学生社团活动、为毕业生进行职业定位与职业发展提供咨询等,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已成为高等教育摆脱困境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我院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中的探索和尝试,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设想,希望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实践能力提高提供借鉴。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验,实训

参考文献

[1] 朱新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现状与改革[EB/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7-1-17.

[2] 赵红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1.

[3] 应金萍.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作用[J].职教论坛,2005,6.

上一篇: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就业创业工作模式研究下一篇:彩超在诊断胎儿脐带绕颈合并心律失常作用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