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信息化改进

2022-08-06

第一篇:党建工作信息化改进

XX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息信息工作的意见

近年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的重视和支持下,各级党委信息工作部门和广大信息工作者尽职尽责,努力工作,为党委了解情况、科学决策和推动工作提供了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为全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做出了积极贡献。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推动党委信息工作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息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新时期党委信息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做好信息工作是各级党委的重要职责。当前,我区和全国、全省、全市发展的大局一样,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快中求好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级党委肩负的任务更加繁重,实施科学领导的要求更高,更加重视运用信息资源,这对党委信息工作提出了新任务。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党委工作领域需要有新拓展,工作方式需要有新变化,这对党委信息工作提出了新课题。随着新闻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和信息载体的快速发展,各级党委的知情渠道越来越多,信息传报手段越来越先进,这对党委信息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各级各部门和

广大信息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党委信息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和新要求,切实增强做好信息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信息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绩。

二、围绕中心,大力提高党委信息质量和服务水平

(一)强化政治意识,充分发挥党委信息的主渠道作用。要站在政治的高度,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突出为党委中心工作服务,加强信息报送工作。要站在全区工作大局的高度,对信息进行筛选、提炼和升华;要站在领导的高度,想领导之所想,报领导之所需。要勇于创新,创新思路、创新领域、创新方式、创新机制,确保反映信息最灵敏、最直接、最准确、最具有权威性,巩固和发展党委信息的主渠道地位。

(二)突出为中心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要突出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又快又好、快中求好发展服务,及时反映区委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各单位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及时总结各单位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新做法;要健全社情民意反映机制,及时反映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基层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有碍经济发展环境的主要问题及安全生产存在的安全隐患等情况,研究

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要建立舆情信息反映机制,多提供国内大媒体和网站的涉周报导。要根据形势任务要求及时调整报送重点、报送内容、报送方式,增强工作针对性,更好地为全区发展大局服务。

(三)注重信息质量,加强信息深层次开发利用。在信息开发上,要由一般信息向精品信息转变,加大深层次信息开发力度,紧扣区委高度关注、急需了解和解决的情况和问题,反映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敏感点,多提供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高层次信息,不断提高信息服务效益。要加强信息调研工作,信息工作人员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对一些重要的或党委急需的调研题目,要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深入挖掘,形成调研成果,进入领导决策。

(四)严肃工作纪律,切实做好重大紧急信息报送工作。各单位要严格按照要求,及时准确地向区委报送重大紧急信息。凡重大突发性事件、重要社会动态、紧急灾情、疫情以及其他重要紧急情况,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如实上报,不准迟报、漏报、瞒报、压报。要建立健全紧急信息报送责任制,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对发生迟报、漏报、瞒报、压报的,要按规定通报批评;因报送不及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三、加强领导,为党委信息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一)切实加强对信息工作的领导。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大对信息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支持力度,领导同志要经常给信息部门指方向、压担子,根据工作需要安排信息工作人员列席有关会议,为信息工作人员在参与调研、阅读文件、学习培训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要注意研究新形势下信息工作新特点、新规律、新要求,制定加强和改进措施,为各级党委提供更有效的服务。

(二)大力加强信息队伍建设。要从政治上关心信息工作人员的成长进步,做好培养、教育和使用工作。要配齐配强信息工作人员,把精兵强将充实到信息工作岗位,始终保持信息工作队伍的活力。要采取轮训、举办培训班、以干代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信息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信息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三)健全完善信息工作运行机制。要高度重视信息工作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信息工作分析需求、情况调度、责任分工等各项工作制度,推进信息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要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考核。按照“三个体系”要求,将党委信息工作纳入全区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对区委办公室要求的必报信息重点考核,不报、迟报、漏报的实行扣分。对各单位信息工作情况每季度通报一次,年终进行综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评先树优。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政务信息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政务信息工作的意见 2005年08月19日 09:37

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政务信息工作的意见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近年来,全省政府系统的政务信息工作,经过全省各级政府办公部门和驻外机构的共同努力,逐步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在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过程中,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形势的发展,要求政务信息工作必须拓展领域,深化内容,提

高层次,不断满足形势发展和领导决策的需要。为进一步加强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政务信息工作,提高政务信息为领导决策服务的水平,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新时期政务信息工作的主要任务

新时期的政务信息工作,应继续遵循“把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服务决策”的原则,服务上档次,业务出精品,工作创一流。这一时期政务信息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研究政务信息理论,努力在实践中开拓、探索政务信息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为领导提供有决策

价值的信息,不断推动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和各项改革向前发展。改革越发展,信息越重要,各级政府领导需要通过信息把握时局,预测走势,并依此确定和调整政府的计划、策略和措施,进而抓住机遇,求得发展。信息工作者必须认识到,不抓信息就无法正确决策,不抓信息就无法驾驭

市场,不抓信息就无法服务社会。政务信息工作在当前政府工作中,已经显示出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政务信息工作责任重大。当前,在全省政府办公部门和信息队伍内部,需要着力解决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以及守旧不求新、工作推着的作风,代之以开拓、创新精神,

不断把政务信息工作推进、渗透到政府的各决策环节。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教育、帮助信息人员增强责任心,提高敏感性,发挥主动性,努力做好政务信息工作,更好地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切实增强做好政务信息工作的使命感、光荣感,主动到位,爱岗敬业,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 为领导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二、保证质量,突出政务信息的“快、新、精、深”

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信息的价值在于真实,不真实的信息是没有生命力的,会给政府决策带来误导和损失。只有真实、准确的信息,才能作为政府决策的依据。各地、各部门报送信息,必须实事求是,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要客观反映各地的政府工作和各地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

情况、新问题。信息工作人员要以对党的事业、对改革开放高度负责的精神,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信息内容中的情节、数字、计量单位要保证做到真实准确。要坚持全方位、多领域、多角度地报送信息,要反映事物发展的全貌,体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决不能以偏概全,断章取义。要围绕

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各级政府领导的决策需求,围绕领导关注的重点、难点、热点收集、报送信息,想领导所想,报领导所需。要敏锐地去寻求事物发展规律,把握其发展趋势。要善于从个别情况中发现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信息,注意从细枝末节中发现大问题,抓“苗头”信息, 抓“焦点”信息。

要保证信息的时效性。信息的快速传递,会使各级政府及时了解全局,掌握可能发生的事态,在工作上赢得时间和主动。因此,反映重要和紧急情况的信息,特别是重大突发性事件、紧急灾情、疫情等,要争分夺秒,随时报送,不得延误和漏报,并要对事件进行跟踪反馈,直到问题解

决。为此,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健全重大信息上报制度,防止出现迟报、漏报、瞒报现象;要充分反映经济发展和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思路、新举措和新经验。要不断研究和发现事物苗头,多做超前性工作。要培养信息工作人员对形势和事态发展的判断和预测能力,向各级领导

提供预警性、前瞻性的信息,帮助领导开扩视野,拓宽思路;要用精炼的文字准确概括事物的全貌,抓住事物的本质。语言表述要清楚,言简意赅。向领导报送的信息,不但要及时、准确、全面,还要善于对事物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集零为整,将分散在各条 信息中有价值的内容聚合起来,综合成为完整的信息;要变缺为全,对内容不具体不完整的信息通过调研补充拓展,使之具体完整;要化浅为深,从大量信息中找出带有规律性、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

三、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抓好信息调研

信息调研是从信息中发现问题、捕捉题目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方式,是政务信息的延伸和发展,是调研成果的信息化,是挖掘和开发高展次信息的有效途径。

加强信息调研工作是进一步提高政务信息质量的需要,是更好地为领导服务的需要。信息调研,必须紧紧围绕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要选择政府领导关注的重点、难点以及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确定题目,开展调研。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根据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情况,

调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的成绩、经验和问题;调研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政治稳定等方面的重大情况;调研各地、各部门开展工作的思路、进展和成效,调研重大的社会动态和重要的社情民意;调研国家重大改革政策、措施出台后的运行情况和问题

。信息调研要有针对性。信息工作人员每年要利用一定时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有重点地开展调研活动,力争多为领导提供有问题、有分析、有对策的调研信息精品,不断提高服务层次和水平。各政务信息工作部门,在做好自身信息调研的同时,还要主动协调各有关单位和部门灵活多样

地开展信息调研,既可单独调研,也可采取联合的方式调研。各地、各部门要根据实际,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信息调研工作的开展。各地市和驻外办事处每年要保证向省政府报送2件以上的调研信息,省直部门每年至少要报送3件。今后,省政府办公厅将对各地、各部门上报省

政府的调研信息进行评选,对优秀调研类信息予以通报奖励。

四、坚持喜忧兼报的原则,增加问题信息的报送力度

信息上报要做到有喜报喜,有忧报忧,喜忧兼报。要注意反映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政策中遇到的宏观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从而取得上级政府的支持与帮助。同时要反映基层的真实情况和呼声,使政府的决策充分体现社情民意。各级领导和信息工作人员要提高对“报忧”

信息重要性的认识,要树立大局观念,以对党、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从而使领导能够把握全局,及时发现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进行正确决策。要建立重大信息审批、报送制度,严格把关。发现有瞒报行为的,要在一定范围通报批评,对因瞒报造 成后果的,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五、搞好网络建设,实现政务信息引导功能

信息网络是做好政务信息工作的基础和载体。要进一步加强对网络的管理,扩大网络的覆盖面,提高网络的整体功能和效率,实现政务信息的引导功能。要巩固和发展原有地市、省直单位和各驻外办事处形成的政务信息网络。省政府的信息网络要扩大到县、乡,要覆盖到部分企事业单

位,并逐步覆盖全省。在做好为省政府报送信息工作的同时,各网络成员之间要加强交流与合作,有效利用省政府信息网络优势,互通有无,实现信息互惠共享。网络建设,是政务信息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省政府信息网在做好为政府系统内部单位服务的同时,要不断扩大网络的覆盖面,

把更多的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吸纳进来,对其做好信息服务,从而有效地实现政务信息引导功能。要注意信息的保密性,严格把握政务信息报送的层次,对反映尚未出台或不能公开的国家重大政治、经济政策,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活动、言论,重大突发性事件,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

稳定方面的信息,一定要采取加密措施,杜绝泄密事件的发生。目前,全省的政务信息网络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同多数县和企事业单位尚未实现微机联网,信息引导的部分功能只能通过赠阅《信息参阅》的形式来实现。下一步,我们将同全省各级政府办公自动化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

努力,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政务信息网络微机化,信息处理现代化。各级政府要尽可能地增加投入,提高信息工作办公自动化水平,各级政府以及办公自动化部门,要优先考虑为信息机构配备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要对信息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培训,使之能够熟练掌握和 运用计算机调阅、处理、传递信息。

六、切实加强对政务信息工作的领导

政务信息工作是政府部门政务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各级政府领导要切实加强对政务信息工作的领导。各地、各部门要把信息工作的好坏作为考核政府办公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各地、各部门的领导要经常为信息工作提要求、出题目、交任务,指导和支持信息部门开展工作,更好地发

挥政府办公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要经常向信息部门通报政府领导的工作思路、主要工作,在参加会议、阅读文件等方面为信息工作人员提供便利条件,使信息工作人员了解领导的决策意图和工作重点。各地、各部门要配齐配全政务信息工作人员,真正把政治觉悟高、责任心强、业务能力

强的同志选配到信息工作岗位上去。要进一步健全信息机构,有专人负责信息工作。

全省政府系统每年可采取召开年会或以培训方式,经常总结交流政务信息的工作经验,明确政务信息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进一步搞好政务信息工作。

1999年5月4日

第三篇:分析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改进

作者:贾婷

2011年6月15日

分析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改进

摘要:档案信息化管理越来越成为业界的趋势。通过信息网络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已开放档案资源,使之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关键词:档案建设信息化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档案信息载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办公自动化乃至无纸化办公的实现,使得电子文件数量与时俱增,人类正逐步步入数字化信息时代。档案利用作为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面临着新的挑战。只有改变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建立健全电子化检索工具,才避免档案工作脱离社会、避免档案机构变成纯粹博物馆式的收藏机构。

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越性

1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档案管理人员手工收集、整编、管理、提供单位利用,工作量大,效率很低,费时费力。具体表现为:1)需一次录入可以多次利用。数据录入后,不论是文书管理还是档案管理,可以方便的打印出相关的收发文单据、汇总表;可以方便的打印出档案的背脊、封面、案卷目录、文件目录、备考表等。2)自动统计档案信息。档案库中的信息需要统计,并形成报表,这项工作由计算机处理,可以极大的提高

管理人员的效率。

2、检索查询更为方便

传统的检索方式,档案管理人员从一本一本的目录中,打出所需的档案来,然后根据上面的记录到库房中查找,费时、费力。具体表现在:1)提供多种查询手段。管理人员可以从模糊查底、组合查询、分类查询中选取最佳的查询方式,在档案库中检索出需要的档案信息。2)提供网上查询手段:公司内部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档案管理权限从网上自行查询档案信息,极大的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3、信息存储量更大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缩微技术、扫描技术、光盘技术的广泛利用,可以大大增加档案信息的存储量,存储密度比纸质档案高出许多倍。一个保存30万卷档案的中等规模的省级档案馆,其纸质档案的排列长度可达4—5公里,如果将其文字信息录入计算机,用CD-R刻录保存权需400片,用DVD的密度刻度保存,仅需60片,完全可以装在一个公文包里。这样利用很小的空间就可以信息速度快。具有直观性、选择性、易操作性。

二、影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因素

1、档案软件没有信息管理功能,缺乏通用性。档案部门使用的计算机型号不一,规格各异,各自开发的软件不能互用,并且没有一个既适用于文件检索又可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由于不能互调,就不能利用电脑完成信息管理工作,不能快捷地出版信息编辑成果,这制约了档案信息电子化的进程。

2、在我国至今还没有建立一个达到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档案系统,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形式各行其是,层次不一,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较差,不能适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

3、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有待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电子化的前提是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档案自动化工作尚无统一标准,仅着眼于某一个馆或某个专业系统,无法全面实施、推广统一标准,这也制约了档案信息工作电子化。

4、档案利用价值不高,由于档案材料的不完善,不能客观地反映档案信息的全貌,使得档案的利用价值相对降低。不重视企业内部的实绩考核,轻视档案信息记录,人为地造成了信息与其档案的两者分离,这些原因都不同程度地造成了档案信息利用率的降低。

5、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程度不高。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已得到普遍采用,计算机信息的水平也不在不断提高。这此示利于档案管理效率的提高,并且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在手工条件下形成的档案也不利于科学化、系统化和标准化管理。

6、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实现档案信息电子化,首先要有现代化的人,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先进技术水平,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尽管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谈不上档案信息电子化了。

三、对策及途径

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我们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上经,在档案信息化工作过程中,我们就不图形势,不

走过场,切实结合实际,立足当前,考虑长远。既要踏踏实实,又要高瞻远瞩,努力做好档案信息化这个具有时代意义的系统工程。

1、要增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建设一支适应档案信息化发展需要的干部队伍。与此同时,要加强对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普及档案管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信息等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精通业务知识的同时,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使档案界有更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2、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在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对于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的规章制度,必须要进行改革,及时建立新的、更为科学合理的档案信息管理制度,使得档案信息工作更加制度化、科学化、法律化。遵循《保管保密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少人为因素的破坏,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延长使用寿命;遵循《查、借阅制度》,明确档案信息利用的方式和方法,以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真实性。遵循《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安全制度》、《计算机信息维护制度》、《干部档案登记簿》、《接收档案登记簿》、《转出档案登记簿》、《查阅档案登记簿》等制度规定。严格手续,做到转入、转出、接收材料有登记;实践证明,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是档案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的有力措施和可靠保证。

3、要制定信息化标准体系,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奠定有利基础。目前全国电子政务标准化研究组正在厂家与政务信息相关的各类标准规范,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也将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完善起

来以指导和服务于更广范围内的档案信息化业务的开展。

第四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息工作的通知

【发布单位】80202

【发布文号】津政办发[2001]30号 【发布日期】2001-05-17 【生效日期】2001-05-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

改进信息工作的通知

(津政办发〔2001〕30号二00一年五月十七日)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近年来,我市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工作有了很大发展,各级领导更加重视信息工作,信息网络进一步完善,政务信息在为领导决策服务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形势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国内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天津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贯彻落实好市委七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市委、市政府需要大量的对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息工作,努力提高信息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的水平。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息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

一、向市政府报送信息是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办公室的重要职责

(一)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工作进行总体部署,针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作出新的决策,都离不开信息工作的基础作用。各级信息部门,向市政府积极负责地报送信息,是保证市委、市政府统揽全局,进行正确决策和指导工作的需要,是信息工作的基本要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办公室要把做好政务信息工作作为办公室工作的重要内容,使其真正成为了解情况的一个重要窗口,向领导反映情况的一条重要渠道,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

(二)各级信息部门,要紧密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及时反映在推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成绩、经验和问题;反映“两个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政治稳定等方面的重大情况;反映各地区、各部门开展工作的思路、进展和成效;反映重大的社会动态和重要的社情民意。市委、市政府作出决策后,要及时反映本部门、本单位贯彻落实情况,广大干部群众的反映和意见,实施决策中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对领导作出的重要批示,涉及到的部门和单位要及时反馈落实情况。政府有关部门要定期按时报送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完成情况。市政府驻外办事处要报送各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和动态。

(三)各级信息部门要经常研究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注和了解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决策、部署,善于从文件及会议精神中,从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中了解领导的信息需求,增强上报信息的针对性,为领导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二、

二、必须坚持及时、准确、全面报送信息的原则

(一)报送信息一定要及时,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凡是需要市政府及时掌握、立即处置的重要情况和紧急信息,都要迅速收集上报。重大突发性事件,重要社会动态,紧急灾情、疫情以及其他重要紧急情况,要随时报送,并要续报事态进展、处置措施和原因、后果以及吸取教训、开展工作的情况。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报送。对迟报、漏报、瞒报紧急信息的部门和单位要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报送信息一定要准确,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向市政府报送的信息必须来自于客观实际,实事求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经得起实践和群众的检验。反映成绩的信息要恰如其分;反映问题的信息要真实可靠;反映困难的信息要实在准确。要加强对上报信息的核实,做到准确无误。

(三)报送信息一定要全面,确保信息的完整性。要坚持全方位、多领域、多角度地提供信息,防止以偏概全,顾此失彼,以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要坚持既报喜又报忧。要支持信息工作人员报忧,绝不能报喜得喜、报忧得忧,更不能将问题信息层层截留,级级过滤,报到上面面目全非。

三、

三、进一步提高上报信息质量

(一)加强信息综合是提高信息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要注意从大量的原始信息中筛选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作出量的分析和质的判断,使上报信息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具有决策的参考价值。要注意从一般的信息中找出带有规律性、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

(二)搞好信息调研是扩充信息、开发高层次信息的有效途径。要善于从初始信息中找线索、选课题,开展调查研究,形成系统的、有较高决策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开展信息调研工作要注意研究和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信息调研要形成制度,坚持不懈,多出调研成果。

(三)保持良好的文风是为领导提供优质信息服务的重要方面。要不断提高信息的编辑水平,增强信息的可读性。编写信息要主题鲜明,条理清晰,详略得当,用语准确,朴实自然。力求用简洁的文字和有代表性的数据反映事物的原貌。

四、

四、继续推进信息网络化建设

(一)信息网络建设是信息工作十分重要的基础建设。按照统一规划、整体推进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府系统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抓好网络单位和基层信息联系点工作,加强远程站点规范化管理,提高网上运行质量,确保网络系统灵敏、高效、安全、畅通。

(二)政府各部门和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信息网络建设,提高运用网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信息网络规范化建设,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要不断扩大信息网络覆盖面,挖掘信息资源。信息工作人员要学习应用新的信息技术,熟练运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调阅、传输、存储和加工信息,实现信息处理规范化操作。

五、

五、提高信息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提高信息工作的整体水平,必须下大力量抓好信息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1.报送信息审核把关制度。一般性政务信息,由办公室分管信息工作的负责人审定签发;紧急重大信息由所在单位主要领导审定签发,报送时间最迟不得晚于事件发生后的3小时。2.领导批示督办反馈制度。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做好市领导对办公厅信息刊物所作批示的督办反馈工作,并将落实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市政府办公厅信息处,所报的反馈情况要有背景、过程、措施和结果。3.重要信息约稿制度。市政府办公厅信息处将根据国务院和市政府工作需求,向有关部门和单位约稿,承接任务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要按内容和时限要求上报。4.信息采用月通报制度。按照政务信息质量评价办法,对政府系统各部门、各单位上报信息情况,每月实行计分考核,予以通报。年终汇总情况作为单项考评结果计入目标管理考评。5.评比表彰制度。每年评选政府系统优秀信息工作单位和优秀信息工作者,并进行表彰。

六、

六、切实加强对信息工作的领导

(一)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政务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信息工作的指导,帮助信息工作人员及时了解上级的决策意图、工作思路和工作部署。要定期对信息工作进行分析,给信息工作人员出题目、交任务、提要求,为信息工作人员参加重要会议、阅读文件、学习掌握政策、开展信息工作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二)要加强信息队伍建设。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办公室都要按照信息工作岗位人员素质的要求,配齐信息工作人员。从事信息工作的同志,要有敬业创新的精神,加强自身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要适时组织形式多样的信息工作交流和培训,加强对政务信息工作有针对性的指导。

附:天津市政府系统政务信息评价办法 (试行)

附 天津市政府系统政务信息质量评价办法(试行)

一、

一、总则

为进一步推动全市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合理的政务信息评价标准,鼓励各部门、各单位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政务信息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的精神,制定本办法。

二、

二、质量评价标准

市政府办公厅对各部门、各单位报送并被办公厅信息刊物采用的信息实行记分考核。具体标准是:

(一)《政务信息》、《政务信息・特刊》、《信息参考》刊用的信息,每条计1分,被市领导批示的,每条加计2分。

(二)《政务交流》(办公厅各市长工作处提供稿件)、《督办与反馈》刊用的稿件,每条计2分;被市领导批示的,每条加计2分。

(三)《政务信息・报国办》选用的稿件,每篇计2分;被市领导批示的,每篇加计2分;被国办采用的,每篇加计5分;被国务院或中央领导批示的,每篇加计10分。

(四)《政务通报》、《天津政务参考》、《信息参考・专报》刊用的稿件,每篇计3分;被市领导批示的,每篇加计2分。

(五)对应按规定报送信息而未报送的,扣除相应的分数。

三、

三、评选表彰方法

(一)按照信息质量评价标准,对采用的信息计分统计,在每月政务信息采用情况通报中公布结果。

(二)年终根据每月得分结果累计排定名次,并确定受表彰的单位。表彰比例根据情况确定。

(三)优秀信息工作者由优秀信息工作单位推荐产生。

(四)优秀信息工作单位和优秀信息工作者由市政府办公厅予以表彰和奖励。

(五)办公厅各处室信息工作考评作为单项指标,纳入全厅年终目标管理考核。

四、

四、附则

(一)本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信息处负责解释。

(二)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7年 9月26日印发的《天津市政

府系统政务信息工作评比表彰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工作的通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生产安全事

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工作的通知

安监总统计〔2010〕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总局和煤矿安监局机关各司局、应急指挥中心:

为适应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工作,建立健全快速反应、运行有序的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工作机制,及时、准确掌握生产安全事故信息,启动应急预案,有效处置生产安全事故,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加强事故信息报告工作,全面提高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的时效性

(一)严格安全调度值班制度。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必须设立生产安全事故信息调度值班机构,建立健全安全调度值班制度,严格实行24小时不间断岗位值班,确保及时接报和处置生产安全事故信息。

(二)严格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制度。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接到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后,要严格按照事故报告的时限、内容和要求逐级上报:

1.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信息,要在事故发生后3小时内逐级上报至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2.较大事故和较大涉险事故信息、煤矿一般事故信息,要在事故发生后7小时内逐级上报至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事故具体情况一时难以核实清楚的,可先电话报告事故概况,随后及时报告文字材料;

3.加强事故跟踪调度,及时续报事故抢救进展情况。重特大事故和社会影响重大的事故要每天早、晚各续报1次;较大事故和较大涉险事故要每天续报1次。续报工作直至事故抢救工作结束。

必要时,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三)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报告情况通报制度。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决定从2010年开始,建立每月对各地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情况通报制度,对未按规定及时报告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单位进行通报。各省(区、市)、

市(地)安委会办公室也要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情况的通报制度,每月对各地生产安全事故信息的报告情况进行通报,督促各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事故报告工作,全面提高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的时效性。

(四)建立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激励约束机制。

各地要建立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的激励约束机制,将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工作纳入各地安全生产工作绩效考核表彰奖励办法之中,与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控制指标实施和行政执法工作等一并进行考核。同时,将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情况纳入安全生产评优评先的条件之一,对有瞒报、谎报、漏报或迟报重特大事故行为的,实行“一票否决”。

二、加强事故现场督导,及时有效地处置生产安全事故

(一)特别重大事故的现场督导。

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含被困和下落不明的情形,以下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煤矿事故,以下同)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有关业务司局主要负责人、应急指挥中心负责人以及省、市、县级安全监管部门、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煤矿事故,以下同)(以下简称安全监管监察机构)的主要负责人赶赴事故现场。

(二)重大事故的现场督导。

1.发生一次死亡20-29人的重大事故,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分管领导和有关业务司局、应急指挥中心负责人赶赴事故现场。

2.发生一次死亡10-19人的重大事故,或有重大社会影响的事故,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有关业务司局、应急指挥中心有关部门负责人赶赴事故现场。

3.发生重大事故,省、市、县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主要负责人和有关业务处(科)室的主要负责人赶赴事故现场。

(三)较大及较大涉险事故的现场督导。

1.发生一次死亡6-9人的较大事故,或受伤25-50人,或社会影响较大的事故,省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分管负责人和有关处室负责人赶赴事故现场。

2.发生一次死亡3-5人的较大事故,或受伤10-24人或较大涉险事故,省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有关处室负责人赶赴事故现场。

3.发生较大事故或较大涉险事故,市、县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主要负责人和有关科室主要负责人赶赴事故现场。

4.下列事故,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有关司局、应急指挥中心有关部门派员赶

赴事故现场:

(1)煤矿发生一次死亡6-9人的典型事故,或一次受伤或涉险20人以上的事故。国家煤矿安监局相关司与应急指挥中心的有关处室负责人赶赴事故现场。

(2)金属与非金属矿、地质勘探等行业发生一次死亡6-9人,或一次受伤20人以上,或涉险30人以上的事故;海上石油发生一次死亡3-9人,或平台倾覆事故;石油、天然气井(含有毒气体)发生井喷失控事故。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一司、应急指挥中心有关处室负责人赶赴事故现场。

(3)军工(民用)、民爆、建筑、水利、电力、教育、邮政、电信、林业等行业(领域)发生一次死亡6人以上,或一次受伤10人以上,或涉险30人以上的事故;列车、地铁、城铁较大伤亡事故;建筑施工大面积坍塌、大型水利设施、电力设施事故。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二司、应急指挥中心有关处室负责人赶赴事故现场。

(4)危险化学品、化工、医药、烟花爆竹等行业(领域)发生一次死亡6人以上,或一次受伤20人以上,或涉险30人以上的事故;危险化学品大量泄漏、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事故;紧急疏散人员1000人以上,或住院观察治疗50人以上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三司、应急指挥中心有关处室负责人赶赴事故现场。

(5)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行业(领域)发生一次死亡6人以上,或一次受伤10人以上,或涉险30人以上的事故。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四司、应急指挥中心有关处室负责人赶赴事故现场。

三、进一步完善事故举报核查和处置制度,加大事故举报核查和瞒报事故的查处力度

(一)事故举报信息的核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接到事故举报后,有关司局要通知有关地区进行核查。接到重特大事故举报后,有关司局在立即通知有关地区进行核查的同时,要派员会同有关省(区、市)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共同组织开展核查工作。

各省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接到重特大事故举报后,要立即报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统计司,同时由分管负责人带队组织开展调查核实工作。接到较大事故举报后,在立即通知有关地区核查的同时,要派员会同有关市(地)政府及其安全监管部门和区域煤矿安全监察分局共同开展核查工作。

(二)瞒报事故的查处。

对瞒报事故,要按照提高一个事故等级进行调查处理。瞒报重大事故的,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派出工作组,会同有关省(区、市)政府及省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共同开展瞒报事故查处工作;瞒报较大事故的,由有关省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派出工作组,会同有关市(地)政

府及其安全监管部门和区域煤矿安全监察分局共同开展瞒报事故查处工作。

瞒报事故要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刑法修正案

(六)》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查处。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切实做好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工作

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要高度重视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认真落实领导负责制和部门责任制。要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制度,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事故报告制度、报告方式和方法,强化制度落实,从组织、机构、人员、装备等方面为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工作提供保障。要建立联动机制,扩展信息渠道,提高事故报告时效性。总之,要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工作,确保及时、有效地报告和处置生产安全事故。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二○一○年二月九日

上一篇:党建带工建工作计划下一篇:大话西游的经典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