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ESP课程建构

2022-09-14

1 引言

中国大部分高校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仍然沿用通用英语教学的模式,主要是受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指挥棒的影响。无论我们的教材如何变化,《新视野大学英语》《新体验大学英语》《全新大学英语》《新标准大学英语》等等,单单我校就选用过多种大学英语教材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可是改革的结果如何?虽然尝试多种教学手段,学校相关部门、各院系的积极配合,英语教师的集思广益,学生的动态分层次,以上种种仍使我们封闭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不能自拔。大学英语教学很大程度上也只是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延续,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想要真正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就必须寻找新的理论方法。而ESP作为应用语言学领域中颇受关注的语言教学方法,由于其针对性较强,以学生需求为分析基础,结合专业实际,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特定学习需求,不失为一种更加适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语言教学方法。

2 大学ESP课程具体模式

从根本上来讲,大学ESP课程为语言课程,“ESP课程是从EGP课程到双语课程之间的过渡性课程”(王守仁&王海啸,2011:11)。这一过渡课程应该分成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衔接高中的初级ESP教学,这一阶段的学习应以广泛的基础专业知识学习为载体,学习结束后能够达到所设定之教学目标或完成达标考试。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开设类似于专业英语的高级ESP课程,扩充专业英语词汇量,了解专业英语的语言习惯和文体特点,实现一定的量的积累并为学生顺利实现全英或双语学习打基础。两个阶段的学习可能会曲折进行,无论过程怎样,教师都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3 大学ESP课程建构

课程建构通常基于两个层面:一是理论基础,二是方法技术。大学ESP课程的建构主要是从建构理论、建构的方法技术和ESP课程评估体系等方面来进行说明。

3.1 大学ESP课程建构理论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的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为大学ESP课程的建构提供学习理论的支撑。行为主义学习观要求我们关注学习者的目标职业领域的兴趣和需求,课程的意义和学习者态度的重要性,这也就意味着让学习者看到自己的学习需求。认知主义学习观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来自学习者建构知识的高度和积极过程,知识是由学习者主动建构的。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有意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设计难易有差别的语言任务,并进行排序,对每期课程进行编排。也要按学科知识难易也应分层次安排。人本主义的学习观是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法的强调,在课程设计中,对各课程要素关系的处理提供宏观指导。

3.2 大学ESP课程建构的方法技术

Hutchinson&Waters(1987:65)提出了三种主要的ESP课程开发方法:以语言为中心的方法、技能为中心的方法和以学习为中心的方法。在大学ESP课程的开发中,整个课程方案由多个大纲组成,不同类型的大纲,所选择的设计方法也不同。大学ESP课程的建构方法是语言为中心的方法、以技能为中心的方法和以学习为中心的方法的综合。在大学ESP课堂中,使用这种策略通常是与案例研究、项目、陈述、角色扮演和模拟等活动相关联。可以结合学生专业实际,通过案例教学和案例分析来更好地完成ESP教学。

3.3 大学ESP课程评估体系研究

ESP课程的评估与其它课程的评估类似可以归为两大类: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形成性评估是在整个课程过程中进行的评估,评估所得结论可以用来对正在进行的课程进行调整。总结性评估则是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再进一步,还可以分为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过程评估可能与教学策略或过程以及管理和决策过程相关。结果评估特别关注学生的成果如考试结果、论文等。目前我国还未有统一的大学ESP水平等级考试,开发大学ESP考试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工作。应该结合高校实际,甚至是形成全国统一的ESP等级考试,才能真正意义上地实现大学ESP课程建构。

4 结语

总之,大学ESP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体系,必须有一个深入到课程设计各个阶段的评估体系。要确立大学ESP课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就要求与ESP课程相关的各方力量全面配合,同时根据学生需求的变化,对课程进行调整和更新,使ESP课程成为真正的动态课程,满足学习者目标情境中不断变化的需求。

摘要: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改革一直在持续,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提高教师教的效果,学生学的效率。ESP作为应用语言学领域中热点的语言教学方法,颇受关注。为顺应大学英语教学向ESP教学发展趋势,在对我校——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现有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模式(由大学英语课程和大学英语选修课组成)反思的基础上,结合农业院校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应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进行建构。

关键词:ESP课程,大学公共英语,通用英语,建构

参考文献

[1] 蔡基刚.误解与偏见:阻碍我国大学ESP教学发展的关键[J].外语教学,2013(1):56-60.

[2] 李明秋.ESP跨学科外语人才培养教学实践研究———以“水产英语”课程为例[J].河北工业大学学(社会科学版),2012(2):29-34.

[3] 刘梅.基于ESP课程体系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连续体模型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13(1):27-31.

[4] 单胜江.从语言学角度看专门用途英语教学[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3):132-135.

上一篇:口腔粘膜溃疡临床观察下一篇:绿色建筑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