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生成性的师资培训课程

2023-03-05

1 问题的提出

笔者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接受传统教育, 那种只需听, 不需想的教育。因为年轻的时候记性不错, 所以考试倒也轻松。以学生为中心, 反对“满堂灌”。执行起来有点困难。笔者有幸在2006年下半年参加了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班, 并修了一门以人为本的课程—英语教学论。

2 一个生成性教学案例

2.1 课程背景

英语教学论是一门师资培训课程, 面向教育硕士开设的, 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并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 尤其是教科研上的发展。一般的上课模式是:教授在课堂上洋洋洒洒讲授中外各门各派英语教学法, 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 学生忙于记笔记, 背笔记, 为写论文拼拼凑凑。但幸运的是, 我的老师走了一条新路, 她改变了她在课堂中的存在方式。我们英语教学论的老师姓李, 我们就称她为李老师。

2.2 教学理念和课堂存在方式

李老师坚持一个教学原则:不要刻意去教学生知识, 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她推崇的教师在课堂中的存在方式是“真正的教育者也必然是被教育者。”

她说:“如果你没从学生身上学到东西, 说明你没把学生激活起来。你把学生当成receiver (接受者) , 你是一个authoritative figure (权威人士) , 你总是让学生接受你的东西, 所以你怎么能学到东西呢?最后教师就枯竭了。” (课堂录音2006年10月23日)

在她的课堂上, 桌子每次都被重新排成U型, 而她总是坐在学生中, 参与学生的讨论, 为学生的精彩发言而啧啧称赞, 她总是说在我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向学生学习的态度是促成课堂动态生成的关键。

她是教教学论的, 她必须得把她的教学理念传给我们。但她不想说教, 她让我们也别说教。她说:“你用telling (说教) 让学生改变、让教师改变是做不到的。只有你的being影响他们, 就是要show (展示) , 尽量不要tell” (在这里being就是教师的存在) 。

那么, 她自己的being是怎样的呢?又是怎样影响我们的呢?在第三节课中, 学生D在口头展示中提到中国对文化遗产保护不力的问题, 提到文革中“破四旧”, 她插话了, 以下是这部分内容的录音转写:

D (在讲台上) :“破四旧”, 把他们认为是乱七八糟的东西都破坏掉, 其实这些都是精华。这些都是文物, 要是留下来, 多少好。

李老师 (坐在学生的位置上) :这儿我插一句, 现在旧城改造也是这样。

D:中国文化底蕴太深厚了, 东西太多了, 是不是不珍惜啊。人家国外的话, 一点历史他们就拼命地保护。

李:我们主要没反思, 当场没反思。比如说, ××地方有一座六百多年的寺庙, 那时旧城改造, 要造广场, 把它用炸药炸掉, 第一次没炸掉, 第二次才炸掉, 炸掉以后, 报纸 (报道) 出来了, 这是马后炮。

(课堂录音2006年10月9日)

这时她的存在方式是我们同学中的一员, 和我们一起平等地讨论着这个话题。学生的发言激活了她的生活体验, 她忍不住要插话了。在这种师生关系中, 教师不再是个全知全能的“神”, 不再是至高无上的、不能冒犯的绝对权威。因此教师的个人化实践知识是学生宝贵的知识来源。

2.3 生成性资源——“为什么满堂灌了, 学生成绩反而好?”

开放的课堂是新的教学理念, 教师预设了教学目标, 而不是具体的教学步骤, 在课堂中根据具体情况, 师生互动产生了新的教学资源, 这是生成性教学的理念。[1]

同学中有一人 (WY) 是本地的, 她一边教书, 一边还来上课。用她的话来说:“……其实没什么时间去备课。基本上上课时间一到就拎着一本书跑到教室里去了。到的时候我就说:同学们, 我们的课已经比别人上慢了, 你们不要讲话, 听我讲啊。”她没时间批作业, 就利用上课时间讲。这样处理教材的时间少了, 学生操练的时间也少了, 然而学生的平均分反而上了, 排名第一。这使这位老师百思不解, 感到痛苦了。她的问题一提出, 同学们就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有的认为是她个人的魅力所致, 有的认为学生们体谅老师边读边教的辛苦, 自发学习, 有的甚至出言惊人:满堂灌是好的!这个讨论持续到第二天, 有个女生讲了一个故事, 使在座的人颇感信服。

F:我觉得我要用一个比喻来告诉WY:蝴蝶破蛹而出。蝴蝶从蛹里出来, 很漂亮。人们很羡慕, 很欣赏它们。但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就是蝴蝶在蛹里时, 中途把它拿出来, 因为 (按正常情况) 它在出来之前, 要经过漫长的, 痛苦的历程。科学家为了减少它的痛苦, 就自己 (人为地) 打一个洞, 让它出来。它确实也变成了一只非常美丽的蝴蝶, 但是马上就死了。所以, 我觉得满堂灌不一定不好, 但是你现在学生考试考得很好, 我倒觉得跟这个蝴蝶很像, 就是这个成绩是短暂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和以老师为中心的满堂灌都可以出成绩, 一个是短暂的, 一个是永久的……”

(课堂录音2006年12月4日)

3 反思

在传统的课堂上, 教师就是知识的权威, 学生的知识来源。这种高高在上的存在方式使师生缺少沟通, 而在新课程理念中, 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已有的旧经验, 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 来到课堂进行交流, 而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体验、共同感悟、共同成长, 这种存在方式就是“真正的教育者也必然是被教育者。”正如她多次对我们讲的一样, 不要刻意去教学生知识, 让学生去发现。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Carl Rogers说:“凡是可以教给别人的东西, 相对地, 都是无用的, 对于他的行为极少, 或竟根本没有影响……能够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的知识, 只能是他自己发现并化为己有的知识……教的结果不是毫无意义就是可能有害”。[8]李老师正是从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出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 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 她开展讨论与交流, 并对其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她的课堂教学过程开放性与生成性相结合,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协作交流意识。

摘要: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当前课程改革的关键。当前许多高校开设的教育硕士课程是许多教师提升专业知识技能, 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 使用第一手资料—课堂录音,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 着重介绍一个生成性教学的实例, 以期待启示师资培训方式的改变和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摒弃“满堂灌”, 实现生成性教学。

关键词:存在方式,生成性教学,人本主义

参考文献

[1] [7]罗祖兵.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理念及实践诉求.[EB/OL].http://www.cnki.net, 2006-08.

[2] [美]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230.

[3] 张所滨.莫让生成性资源悄悄流失[J].江苏教育, 2006 (3) .

[4] 封淑一.把握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与课堂动态生成[EB/OL].http://www.cnki.net, 2006-03.

[5] 黄爱凤.英语教学论[R].金华:浙江师范大学, 2006.

[6] 江光荣.人性的迷失与复归[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198.

[8] 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454.

上一篇:铁路护路联防预算管理研究下一篇:“小学英语探究学习能力及其培养和评价”现状调查及启示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