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2023-02-21

改革开放30年以来, 社会为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大环境, 新时期的女大学生思想解放, 开拓创新, 自主意识日益增强, 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同时, 经济全球化带来各种思想文化意识激烈碰撞, 当代女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受到强烈的冲击, 心理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做好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低年级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她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低年级女大学生正处在青年中期, 生理发展已经基本成熟, 心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有很多与高中生相似的心理特点。到了一个新的环境, 她们往往表现出心理方面的不适, 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恐怖等心理问题, 更有自杀等过激行为的出现。

1 大学生活环境广阔, 学习生活方式与中学阶段有明显不同, 对新的环境不适应

生活空间的扩大。大学新生多来自不同地区, 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不尽相同, 宿舍成为她们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开放的教室、图书馆、教育超市、食堂、实验室、操场给她们提供了很多选择, 接触面不断扩大。

生活内容的扩大, 自主性增强。在中学, 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都由家长老师一手安排好, 到了大学新的环境, 任何事情都要自己来解决, 自主程度大大增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强的女同学在业余时间看书或进行体育锻炼, 而控制能力差的女同学则以上网、睡懒觉、谈恋爱来打发时间, 学习与生活陷入盲目无序状态。

2 学习内容、形式、方法发生改变, 对全新的教学模式不适应

虽然国家大力提倡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但现行的教育体制仍未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学生习惯于接受让老师“牵”着走。然而进入大学后, 无论在课程安排、教学要求、还是在教学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很多新生短期内无法适应。

在大学里没有主课、副课之分, 只有专业课和非专业课之分都必须完成相应的学分, 同时还开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 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在授课形式上, 大学里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要远低于中学时期, 学生只有在上课时才能见到授课老师, 大部分时间要靠自己学习, 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到了考试阶段, 没有老师专门辅导, 很多女同学对此很不适应, 有的人甚至考试不能过关, 从而造成一到考试就焦虑紧张。

3 人际关系不适应, 产生社交恐怖

人际关系适应不良是目前困扰女大学生的重要刺激源, 女大学生很多问题的出现与她们缺乏人际关系的知识和人际交往的技巧有直接的关系。其自身情绪和情感的内隐性特点, 也加大了人们了解她们内心世界的困难。

(1) 当前女大学生独生女多, “自我中心”的观念作怪, 为人处事、言谈举止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我行我素。而非独生女大学生, 姊妹多, 由于贫困和语言造成人际危机, 从而产生孤独、苦闷和自卑, 自尊心极易受到伤害。

(2) 在中学时代作为佼佼者的优越感一下子失落, “天之骄女”们开始怀疑、否定自己, 自卑感油然而生, 从而不愿意向他人敞开心扉。

(3) 当代女大学生有较强的个性, 存在不服输的心理, 不易看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 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充满了猜疑与嫉妒, 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女大学生是中国女知识分子中最年轻、最富有朝气的一部分, 做好她们 (特别是低年级女大学生) 的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女大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着手。

3.1 学校教育层面

高校是培养女大学生成材发展的重要环境, 目前很多高校都重视女大学生这一群体的重要性、特殊性。

3.1.1 做好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测,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现阶段, 很多大学将新生入学后的心理健康普测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 对于在普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能够早计划、早治疗避免产生严重后果。对于发现问题的女大学生要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定期进行约谈和疏导。

3.1.2 通过开设选修课、举办讲座等方式加强生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低年级女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 生理上的变化带给她们心理上的影响还远没有消除, 一些常识性的生理问题也往往成为她们心理困扰的根源。学校可以根据女性生理特点, 从常见病预防、心理调适等方面丰富低年级女大学生的生理健康保健知识。

3.1.3 建立校内咨询平台, 通过心理咨

询与辅导, 培养低年级女大学生积极乐观、力求上进的品格, 促进其全面发展

鉴于低年级女大学生胆小怕羞等特点, 设立电话咨询和网络咨询, 从而使她们的心理困惑能及时得到缓和疏导。

利用橱窗充分宣传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 在低年级女大学生中开展“重新认识你自己”、“树立良好人际关系”等讲座, 使大学生能及时了解心理健康与成材的关系和引起重视。

通过团体辅导、个别辅导等方式让低年级女大学生系统掌握社会适应知识, 帮助学生完善自我意识。

3.1.4 学校要为低年级女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

结合当前低年级女大学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 通过举办女生节、女性沙龙、女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美容讲座等女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营造“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 培养她们的参与意识和广泛的兴趣, 充分发挥低年级女大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努力营造“人人关心身心健康, 人人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创造和谐心理形成的外在条件。

3.1.5 建立专职的女大学生心理咨询队伍, 提升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专职化

目前高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开展有序, 但针对女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尚不成熟。除了加强专职心理咨询师队伍建设, 更要做好兼职心理咨询老师培训工作。在大学里, 学生们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的辅导员, 辅导员也最了解自己的学生。很多辅导员都不具有专门的心理学知识, 在给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时仍然停留在做思想政治工作这个阶段。加强对大学辅导员的心理卫生知识培训, 辅导员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所以, 低年级的辅导员一定要先进行心理知识培训再上岗。

3.1.6 保持与家长的联系, 加强对家长的教育

有的女生在高中时期发生过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 家长多认为上大学后学业没有高中那么紧张, 心理问题会自然消失。学校可以利用新生入学的时间来召开家长会, 使家长正确认识家长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不能上大学后就放任自流。学校可以通过在网络上开设心理讲座, 邀请家长参加专题讨论, 就女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常见心理问题、家庭关系等方面展开探讨。

3.1.7 优化校园周边环境, 减少社会负性事件的发生

低年级女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还不强, 学校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 取缔校园周边非法电子游戏室和黄色录像室, 隔绝不良诱因的侵害。

3.2 家庭教育层面

家庭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家庭的教育和氛围对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父母对男孩和女孩的教育方式是完全不同的。相比之下, 家长会把女孩子置于弱者的角色, 不放心女孩子单独做任何事情, 往往一手包办, 以避免孩子受到伤害。这样就加剧了女孩的脆弱和依赖心理。

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以身作则, 不重男轻女, 创造一种男女平等、民主、尊重、温暖的家庭氛围。对女孩子不要溺爱, 是女大学生从小就树立起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优良品质。要鼓励已经考上大学的女儿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兴趣专长发展自己。

3.3 自我教育层面

自我教育是低年级女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重塑良好心理状态的内在动力, 只有懂得自我教育, 才能适时不断调整自我情绪、心态, 这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达到的目的。

3.3.1 完善自我意识, 正确认识、评价自我

自我意识是对自我生理、心理状况及自我与他人关系的主体反映。自我意识发展中的矛盾和冲突, 使许多人产生了心理不适和心理障碍。

低年级女大学生要从中学时代的佼佼者的心理优越感, 逐步向高校普通一员的事实转移, 接纳新的自我。恰当的评价自我, 全面认识自己, 既不孤芳自赏也不妄自菲薄, 做好角色定位, 积极适应新的环境, 克服心理失衡。

3.2.2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学会控制自己

从习惯入手, 从改变习惯到改变心理定势, 优化行为方式, 是获得人生成功的重要途径。在学习、生活上要合理安排作息, 摆脱对父母、家庭的依赖性, 尽量凭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低年级女大学生可以选择做家教等勤工助学活动来赚取生活费;通过努力学习来获得奖学金, 从而尽量减轻家庭的负担, 这些都是学会自我控制的表现。在大学生活中, 不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 面对这些要打破孩子气的心理, 要用理智的头脑来控制自己的情感, 约束自己的言行, 战胜困难和挫折。

面对学习、生活的不适应, 除了自己积极调适外, 还应该主动向学长、老师反映得他们的理解和帮助。

3.3.3 确立学习目标, 培养主动的学习方式

目标、方向、理想的缺失是诱发心理问题的病灶, 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会使心理指向集于一处, 减弱心理问题对人的影响, 摆脱因不适应而带来的心理问题。

主动适应各个教学环节。会听会记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学会听课、记笔记。不能一上完课就把课本丢在一边, 文科要加强记忆理解, 立刻更要要勤于思考, 善于质疑。坚持定期总结, 总结是为了更好地使知识内化为自我的东西。重视教学实践环节,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

提高自学能力, 学会科学用脑。大学生知识获得的渠道不能只限于课堂, 一定要通过各种途经来拓宽知识面, 所以要提高自学能力, 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同时不能凭意志和愿望去强迫大脑学习, 要遵循大脑运动的规律, 适当时候及时转移大脑兴奋中心, 做到劳逸结合。

3.3.4 学会与人相处,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在大学, 周围的同学都来自不同地区, 语言、风俗、生活习惯、家庭背景、性格各有不同, 人际关系比中学相对复杂, 缺乏经验的女生常常感到不知所措。

在与人相处时要真诚, 尊重不同同学的生活习惯;要了解他人的特点, 学会欣赏他人;要正确对待同学之间的竞争, 不能妒忌, 要努力缩短距离;要以平等的姿态与人沟通相处, 恰如其分的表现自己, 不卑不亢;善于从他人感兴趣的话题入手, 交往时主动、热情;要学会宽容, 不偏听偏信, 不斤斤计较。这样就能人际交往的质量, 提高人际交往的水平。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 社会为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大环境, 经济全球化带来各种思想文化意识激烈碰撞, 当代女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受到强烈的冲击, 心理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做好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低年级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她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低年级女大学生正处在青年中期, 生理发展已经基本成熟, 心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有很多与高中生相似的心理特点。本文分析了低年级女大学生出现心理不适的原因, 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等层面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低年级,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上一篇:以人为本背景下的档案管理工作下一篇:浅谈高职英语教学中教材内容和课堂的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