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民族地区师专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 www.360wenmi.com

民族地区师专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2022-09-11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出台,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发展的前提, 是大学期间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发展的基本保证。作为未来中小学教师的师范专科学生, 更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心理素质。广西地属少数民族地区, 民族师范专科目前还有3所, 学生当中少数民族学生占相当多数, 为全面及时了解民族地区师专学生中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及早发现民族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笔者对桂林师范专科学校、柳州师范专科学校的部分少数民族女大学生进行了心理调查。

1 对象和方法

1.1 设计

采用随机抽样, 横断面调查。采用集体测试方法, 在测试前使用标准的指导语, 要求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 量表当场收回。

1.2 对象

随机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选择少数民族女学生400人, 少数民族男大学生300人和汉族女大学生450人作为调查对象。

1.3 方法

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症状自评量表共90个项目, 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 采用1~5级评分:“无”表示调查对象自觉并无该项症状问题;“轻度”表示调查对象自觉有该项症状问题, 但发生得并不频繁、不严重;“中度”表示自觉有该项症状问题, 其程度为中度;“相当重”表示自觉常有该项症状, 其程度为中到严重;“严重”表示被试自觉常有该项症状, 其频度和程度都十分严重。

1.4 主要观察指标

少数民族师范专科学生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结果。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0统计处理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被试情况分析

发放少数民族学生问卷700份, 收回合格问卷653份, 有效率93.3%, 其中少数民族女大学生377人, 少数民族男大学生276人。发放汉族女大学生问卷450份, 收回合格问卷410份, 有效率91.1%。其中少数民族女大学生377人中来自于农村199人, 来自于城镇178人。

此次调查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调查有心理问题人数为24人, 检出率6.4%。

2.2 测试结果

民族师专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国内常模的比较 (见表1)

民族师专少数民族女大学生与汉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 (见表2)

民族师专少数民族女大学生与男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 (见表3)

民族师专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生源地差异 (见表4)

3 讨论

3.1 民族师专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本调查显示有心理问题人数为24人, 检出率6.4%。这比已有的研究结论[1]认为大学生群体中约有10%至30%的人存在有心理问题稍低。本调查显示民族师专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在症状自评量表的各项因子分均值上除抑郁、躯体化因子外其他各项因子分均值都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均值。而与2002年查明华[2]对文山师范专科学生进行调查的结论比较一致, 这可能与被试的抽取有关, 也说明民族成份对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究其原因, 一是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相对落后, 尤其是女生, 源于少数民族地区不太开放甚至有点闭塞的环境里, 出身贫寒, 经济拮据, 在人际往来较多的大学校园里力不从心, 因而自惭形秽。进入大学后, 生活环境有很大的改变, 面对新集体、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学习情境, 一些学生难于承受繁重的学习压力。二是少数民族女大学生一般出身贫苦, , 深知自己对家庭责任重大, 对家人有极深的感情, 视自己为家庭的梁柱, 希望自己为父母排忧解难, 但由于客观原因, 自己暂时又无力担负起对家庭的责任, 这样日积月累形成急切的焦虑, 面对激烈的竞争, 繁重的学习任务, 门类众多的考试, 女大学生由于害怕考试失败影响自尊或前途。三是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高专学生在就业中更不具竞争优势。特别是越到临近毕业时, 就业焦虑心理就显得越为严重。四是大部分民族独生女,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 依赖性大。

3.2 民族师专少数民族女学生与汉族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

本结果显示, 少数民族女大学生SCL-90的各项因子均分普遍比汉族学生的因子均分要高, 统计检验表明民族师专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在强迫、抑郁、敌意、精神病性因子分方面与汉族女大学生均有显著差异, 这一结果与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经济条件和学校环境等因素有关。少数民族女大学生 (调查中被试以壮族为主) 大多数生活在边远的山区, 经济比较落后, 很多都是贫困生, 在市场经济和自谋职业的冲击下, 既要考虑生活来源, 又要考虑毕业后的工作问题等, 因而她们所受的心理压力比其他学生要大, 从而造成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汉族女大学生低的现状。

3.3 民族师专少数民族女学生与民族男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

本结果显示, 女生在症状自评量表抑郁与恐怖因子分均值高于男生。这一结果可能与性别的个性差异相关。结合心理咨询实践, 女生出现抑郁、恐怖症状主要表现为社交恐怖与抑郁。民族师专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大多来自于边远农村地区, 受封建思想的影响, 女生抛头露面少, 缺乏与异性交往的经验, 容易出现社交恐怖。

3.4 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生源地差异

本结果显示, 来自于农村的少数民族师范专科学生在症状自评量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因子分均值都高于城镇学生, 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来自农村的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在中小学学习期间, 外界信息相对闭塞, 与外界接触较少, 社会实践锻炼少, 缺乏社会经验, 进入城市学校, 新的生活方式, 新的学习环境, 一些学生会出现压抑、抑郁、人际敏感等心理障碍。而来自城镇的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由于从小生活在信息相对开放、社会交际较频繁的环境中, 实践锻炼多, 社会经验丰富, 其心理成熟水平更高。第二, 来自农村的少数民族女大学生接受生理、心理方面的教育也比较少。第三, 来自农村的学生大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远比不上来自城镇的学生, 家庭贫困已成为学生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之, 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女大学生中还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必须加强对民族女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应面向全体学生, 以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方向, 注重对大学生的人格培养、职业导向教育。民族师范院校应努力创设合理科学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内外环境中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 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视现实, 了解自我。通过各种专题报告会、讲座, 运用广播电视、校园网络等媒体, 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保健能力, 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通过开设心理门诊、网络咨询、热线电话等, 为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 对有关心理素质不良及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应及时给予心理指导。

摘要:为了解民族师专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随机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选择少数民族女大学生400人, 少数民族男大学生300人和汉族女大学生450人作为调查对象, 通过SCL-90量表测定, 结果表明:民族师专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在症状自评量表的各项因子分均值上除抑郁、躯体化因子外其他各项因子分均值都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均值;在强迫、抑郁、敌意、精神病性因子分方面均显著高于汉族女大学生;在抑郁与恐怖因子分均值均显著高于少数民族男大学生;来自于农村的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因子分均值都高于城镇少数民族女大学生。

关键词: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 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2] 查明华, 邓选梅, 陆晓燕.师专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2) :35.

上一篇:新媒体环境下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现状分析与转型研究下一篇:单片机控制硫化铅蓄电池修复器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