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探析论文

2022-04-26

摘要:在我国综合国力飞速提升背景下,我国学前教育得到了各界的关注。幼儿园育儿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的成长初级阶段特点,有效培养幼儿心理健康素养,让幼儿直面心理健康问题,积极开展多元化、多样性的教学引导工作,使幼儿逐步培养学习思想,建立良好习惯,主动配合教师、家长进行活动提升工作,现代化育儿的作用与价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探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探析论文 篇1:

多维视角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析

摘要:幼儿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实现。在素质教育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重要内容之一,必然会受到幼儿教育界的关注。幼儿健康心理培养的黄金时期就是幼儿园时期,直接影响着幼儿未来的人格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要端正教育理念,以平等的心态来面对孩子,促进幼儿养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以便于在将来能够尽快的适应社会。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引言:

根据资料显示,现在,我们国家的幼儿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像是好动、喜欢发脾气、会说谎话等。在性格和情绪上也有所体现:在与小朋友玩闹时任性自私、在生活中娇气懒惰等;也有很多不良习惯,会经常挖鼻孔、咬衣服等;在学习上不集中注意力、反应较为迟钝等,以上不良行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在幼儿成长时期要注意到对于孩子们心理健康的培养。儿童出生之后的第一个环境是家庭[1]。长大一些这个大环境就变成了学校。所以学校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希望学校和教师们可以有所考量。

一、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教师的教学要以幼儿的实际心理发展水平为依据,以实际教学内容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教学活动形式,如角色扮演、讲故事以及行为强化等,有利于加深幼儿的切身体会,丰富情感体验,以此满足他们在认知与情感方面的各种需求。在师生互动中,教师还要学会善于发现幼儿思维中的“闪光点”,并给予赞扬和鼓励,引导幼儿学会取长补短,加强幼儿自我意识与自信心的培养[2]。在活动实践中,提供给幼儿充足的自由活动时间的同时,还要确保他们有足够的自主选择空间,以此提高幼儿的活动参与度,让幼儿的心理发展需求获得更好的满足,使其更加的身心愉悦。

二、利用童话故事,培养幼儿正确的道德观

幼儿教师在引导幼儿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让他们热情地参与其中,这样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景,从而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其中。因为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特征,看图可以让幼儿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这对当前幼儿的阅读兴趣也有一定的帮助,通过利用幼儿熟悉的内容有利于幼儿更好地接受,再根据故事内容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3]。例如,在《生气的亚瑟》这篇故事的学习中,其主要讲述亚瑟的脾气比较暴躁,而且在生气的过程中它自己的内心又十分复杂,教师如果能够利用多媒体将图形生动地体现出来,并利用对应的线条和色彩进行搭配,帮助幼儿更好地观察图片内容,这样能够让幼儿理解“发脾气”的坏处,从而感受到故事的蕴意,以此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帮助他们改善自己的坏习惯,从而做一个善良且温柔的人,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

三、关注幼儿心里的声音

孩子们的心里简简单单,他们把自己所有的情绪都表现在了脸上,从来都不会掩盖自己的内心世界。教师应该给与每个孩子足够的关注和交流。读懂他们的内心才能够引导幼儿养成健康的心里。例如在进行自由活动的时候,教师将孩子都放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时刻关注孩子。有的小朋友在搭积木,有的小朋友在画画,还有的小朋友在跳格子。这时老师应该多融入幼儿,在游戏中与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挑选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来和孩子进行交谈。聆听孩子的内心世界,在不经意间给与孩子正确的引导。只有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分享他們的喜悦,分散化解他们的忧愁,才能创造充满爱的健康成长环境。

四、举办亲子活动

在幼儿进入到幼儿园后,父母与幼儿相处的时间变少。但是父母的陪伴是幼儿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项,亲子关系的变化极容易使幼儿出现各种问题。在幼儿园中适当的组织亲子活动,不仅可以预防亲子问题,还可以使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例如在亲子活动中,设置“父子骑马”“两人三足”等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游戏,能够有效促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还可以根据节日举办相应的活动,比如在感恩节时,举办“感恩父母”的活动,播放相关小动画,让幼儿懂得父母的辛苦,再布置小任务“回家后对爸爸妈妈说你们辛苦了”。通过增进幼儿与父母的感情,使幼儿体会到来自家庭的“爱”,在“爱”中茁壮成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教育不应该只是停留在身体是否健康,而忽略了心理健康的发展。很多家长都意识不到这个问题,教师应该在平时多于家长进行沟通交谈,倡导家长与孩子多增进交流,积极参与幼儿园所举办的亲子游戏,给孩子一个快乐且充满爱的童年,有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结束语

总之,心理素质教育的开展是时代发展的标志,是促进幼儿人格健全发展的关键,是教师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作为教师,要用爱点亮孩子心中的那盏灯,照亮他们前行的路。用心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让教育的花朵开得越来越美。

参考文献:

[1]邹怡君.家园共育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2020(50):230-231.

[2]张守芬.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探讨[J].新课程,2020(50):224.

[3]阿依古丽.创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J].科技风,2020(27):158-159.

作者:刘静 周艳丽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探析论文 篇2:

多维视角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析

摘要:在我国综合国力飞速提升背景下,我国学前教育得到了各界的关注。幼儿园育儿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的成长初级阶段特点,有效培养幼儿心理健康素养,让幼儿直面心理健康问题,积极开展多元化、多样性的教学引导工作,使幼儿逐步培养学习思想,建立良好习惯,主动配合教师、家长进行活动提升工作,现代化育儿的作用与价值。教师要结合多维视角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使幼儿在成長发育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心态,为幼儿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多维视角;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引言:幼儿园育儿过程中教师相对注重幼儿智力开发,而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存在忽视现象,这种育儿理念不利于幼儿综合性发展,不利于幼儿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背景。因此,在实践育儿活动中,幼儿教师要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培养的成效,使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思想,激发幼儿思维意识,为幼儿多元化、全面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从而保障幼儿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增强心理素质,提升探索兴趣,促使幼儿的综合性实践能力得以提升,让幼儿在衣食住行过程中,养成健康、乐观、积极的心态。与此同时,幼儿教师要联动家长开展家园共育活动,让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全面性拓展,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助力幼儿身心健康得到全面拓展。

一、提升重视程度,优化育儿观念

在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程度,让幼儿真正在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培养学习思想、强化综合认知,为幼儿深度高效性发展做好铺垫,进而启发幼儿思维意识,培养幼儿综合能力,为幼儿全面高效开展心理健康培育工作奠定建设基础。因此,教师和家长要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使幼儿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逐步提升思维意识认知社会的正面积极的元素,有效培养幼儿正能量思维,使幼儿的心理素质得到有效锻炼。

比如,幼儿教师要在实验育儿过程中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行为动向,是幼儿在教师的言行举止影响下,感受教师的友善与关爱,促使幼儿在民主、和谐、开放的环境下培养健康身心,让幼儿的个性人格得到充分发展,运用激励表扬的方法增强幼儿的阳光、感恩、信任心理,使幼儿充分感受到来自于教师的关心与尊重。与此同时,幼儿教师要在实践育儿中。时常保持微笑、渗透爱心,运用肢体语言给予幼儿心灵上的引导,使幼儿在育儿环境中感受到安全感,增加幼儿对教师的信任度,使幼儿在实践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健康心态。

二、关注幼儿差异,建立心理档案

幼儿教师在培养幼儿心理健康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结合幼儿心理健康问题,以多维视角为背景有效培养幼儿心理健康素养,让幼儿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升幼儿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帮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建立健康、积极的心理素养,提升幼儿整体学习能力。教师要在幼儿心理健康辅导过程中,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了解幼儿的心智发展状况,使幼儿在实践活动中暴露自己的心理问题,强化幼儿实践指导能力,让幼儿综合性、多元化发展意识逐步提升,高质量、高效率展开学习与探究动力。与此同时,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问题,有效建立个体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幼儿的智力发展、性格特征、心理状况、教育引导等多个层面构建心理健康档案,让幼儿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结合具体问题展开具体分析,保证幼儿的心理健康素养得到正面发展,让幼儿在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活动中,全面培养阳光、积极、乐观的心态,使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三、运用激励方法,培养良好性格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有效锻炼幼儿实践探索能力,让幼儿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科思维,建立学习意识,高质量,多元性开展实践教学引导活动,使幼儿在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激励方法中提升性格培养与心智锻炼能力,让幼儿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与内涵,积极跟随幼儿教师展开实践学习活动,强化幼儿的活动参与兴趣和动力,有效提高幼儿世界发展水平,为幼儿综合性、高效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幼儿教师要在实践育儿中,运用激励性语言和激励性情感,启发幼儿心理素质,让幼儿在教师的关怀与帮助下逐步建立自信。比如,幼儿教师要借助实践活动内容,激发幼儿的健康心理培养意识,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体育游戏、课堂互动等模式下,培养积极发言、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精神,让幼儿逐步端正实践学习态度,培养良好探索习惯,真正认识到实践活动的价值与内涵,让幼儿充分感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魅力。

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教师要结合社会背景,家庭教养,幼儿自身等多个层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让幼儿在不断学习中培养团结友爱、尊老爱幼、自我爱护等综合能力,使幼儿在教师与家长的关心爱护下茁壮成长,有效增强幼儿心理健康素质。

参考文献

[1]王秀丽.父母教养观念、亲子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01期.

[2]周玉亮.张莹 李博.殷洁森.3~4岁幼儿基本球类动作的实验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11期.

作者:方楠楠 彭旺韵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探析论文 篇3:

3~6岁阶段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探析

【摘 要】幼儿的年龄在3 至6 岁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是一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奠基时期。在这一阶段的幼儿教育中,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知识和心理素质,用爱心呵护幼儿心理健康成长,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去,做到积极培养和积极防治相结合,家园同步,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

【关键词】自信心;性格形塑;三级预防;家园同步;心理健康

3~6岁是儿童自信心发展的关键期,也是这一阶段儿童性格形塑的关键阶段。从发展心理学的观点看,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自控调节等能力低下,自我意识处在萌芽,学龄前幼儿的心理健康与否,对他们的认识、情感、个性、道德的形成及社会适应能力等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在幼儿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知识和心理素质

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幼儿教育改革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主题,学前教育不仅要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智能素质,更要让幼儿具备健康的心理。这就对幼教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就是教师要懂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知识。蒙台梭利曾说过:“要教育幼儿就要了解幼儿。”为了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应该努力学习幼儿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并将所学知识积极运用到幼教工作中。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幼儿心理知识,而且也要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因为心理健康具有很大的感染性,幼儿心理发展又具有易感染性,他们很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在老师和幼儿相互交往过程中,如果老师心理失常或心理不健康,那么就会在有意无意中把一些不健康因素传染给幼儿,进而影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做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完善自己,自觉抵制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保持一份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做心理健康的表率。

二、用爱心呵护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如何爱孩子。”实践证明,一个充分受到教师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被教师忽视的幼儿则容易形成一种自卑感、抵触、消极的心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一定要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用爱心给幼儿带来自信、安全感、信任感,并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爱的策略,多给幼儿一些关怀与微笑,分享他们心中的快乐,分担排解他们心中的忧虑与不安,用爱心呵护幼兒身心健康成长。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去

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其融入到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之中,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幼儿园一日教育活动过程中,要为幼儿营造一个温暖、安全、信任、互助的情感氛围,良好的气氛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它能对幼儿身心健康产生感染和熏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幼儿每天的一日活动中,并做到持之以恒,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积极培养和积极防治相结合

重视对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时也要增强幼儿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减少心理疾病的产生,做到培养与防治相结合。现在幼儿园里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很容易养成任性、爱发脾气、自私等不良性格特点,入园后要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使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团结互助,学会与他人平等相处.如“问题家庭”的孩子,心灵上都受到过创伤,缺少正确的引导,往往容易形成自卑、不合群、胆怯、多疑等消极心理特征。对这些幼儿要多加关心鼓励,预防幼儿产生心理扭曲,使心理发展偏离正常轨迹而变得仇视社会,淡漠人生,要让其在集体活动中得到锻炼而日益坚强、日渐开朗,从而形成一种积极正常的心态。

五、家园同步,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目前大多数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投资,而不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有的家长甚至教孩子“别人打你一下,你就还他两下。”于是经常看到许多在幼儿园表现很好的孩子,到了家里却对父母、长辈发脾气,蛮不讲理。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家长会、半日开放活动、家园共育栏、家长学校讲座等,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心理常识,掌握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的方法、途径,采取科学教育方法,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心理健康工作,真正达到幼儿园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让我们从幼儿细微的心理表现入手,引导幼儿行为,疏导幼儿心理,让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期,并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形成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教育合力,家园同步,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龙明慧.“学前儿童卫生学”课程教学探索——基于新规划纲要精神[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3期

[2]杨雪松.解开3至6岁孩子的“表情密码”[N].本溪日报,2010年

[3]冯国荣.初探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意义[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8期

作者:相燕

上一篇:广播电视经济社会管理论文下一篇:科研档案保密工作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