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式教学在英语口语“第二课堂”中的运用

2022-09-10

1 引言

面临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机遇和挑战, 入世后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 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了世界经济贸易体系, 这势必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涉外经贸专业人才。商务背景的英语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是涉外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因此, 商务英语口语课在各涉外专业中的教学近几年来迅速发展。作为一门新兴的技能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许多新的教学理念被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 特别是“情景式教学法”, 但传统课堂的客观局限性限制了这些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 成效不尽人意。反之, 传统的英语口语“第二课堂”活动松散, 缺乏主题。为此, 笔者在各涉外专业的英语口语基础课堂教学以外,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建设, 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 更好的实践情境式教学法, 并且通过课堂内外教学的相互补充取得一定成效。本文基于教学实践, 讨论情境式教学法在英语口语“第二课堂”实施的合理性, 以及“第二课堂”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协调互补。

2“情境式教学法”在商务英语口语课堂应用的理论依据

2.1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情境式教学法”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一一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 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何克抗, 1998) 。这种学习理论;1)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2) 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3) 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4) 强调对学习环境 (而非教学环境) 的设计;5) 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6) 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蔡莉, 2006) 。

2.3 商务英语口语课堂情境式教学

商务英语口语课堂情境式教学就是在课堂中构建或模拟某种商务交际活动的真实场景, 形成锻炼商务英语口语的语言氛围, 把学生引入教学内容所体现的“情境”中, 创造性地学习英语口语, 提高英语的实际交际能力和交际水平, 在国内英语口语课堂上被广泛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因其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王慧, 2005) , 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接收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蔡莉2006) , 能大力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和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情节式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感受成功的快乐 (王慧, 2005) 。

3 情境式教学法在国内英语口语课堂教学运用中的局限性

3.1 教学硬件的局限性

在大多数的国内大学课堂里, 尽管有很多先进的计算机, 多媒体设备的引入安装, 但始终是一个规范的桌椅无法随意挪动的教室, 没有自由活动的空间。另外许多口语练习的模拟场景, 角色扮演缺乏实物、实景的配合, 往往只有角色本身知道场景的变化, 而旁观的学生则常常摸不清方向。学生在课堂教学的氛围里容易出现极端, 或者是放不开手脚无法真正融入角色, 每个学生不是积极主动, 而是消极被动的参与活动, 或者是失去或偏离教学目标, 变成一种“游戏”, 课堂看似热热闹闹, 轻松愉快, 但游戏的成分居多, 预想的在情境中锻炼口语的效果往往大打折扣。因客观条件的限制, 在传统课堂内教学无法真正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3.2 课堂内容的局限性

在练习的过程中, 学生也主要是被动地按照教师地指令, 对某些讲授过地语言项目进行操练。操练的时间和方式也是由教师决定的。即使在输出阶段, 学生也主要是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 说出或写出于操练过的语言项目有关的语言形式, 没有多少自由发挥的空间, 学生的实际需求得不到真实的反映, 学生对教学决策过程没有参与的机会, 学生真正参与语言交际的机会也不多 (束定芳, 2006) 。此过程中的教师就好比导演, 而学生只是演员, 情节和表现方式都是导演预先设置好, 演员只需照导演所说的去做, 完成导演预设的各个环节就可 (蔡莉, 2006) 。显然, 这也就无法取得情境式教学预期的目的。

4 情境式教学法在英语口语“第二课堂”运用的合理性

4.1 英语口语的“第二课堂”活动现状

目前高校中组织的旨在锻炼英语口语的“第二课堂”活动大多仍停留在无主题的"English Corner", 朗读竞赛, 演讲竞赛等等, 这些活动中, 教师通常作为“旁观者”, 最多做个“裁判员”, 并没有真正的参与到活动中去。而且在这些活动中, 学生参与的面太小, 往往只有口语较好的同学等到锻炼的机会, 而口语较差的同学则更没有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另外, 单纯的提高英语标准发音的能力已不能满足涉外各专业学生在当今社会实际工作的需要。这样的课外活动自然就成了一种摆设或点缀。

4.2 情境式教学法在英语口语“第二课堂”运用的合理性

4.2.1 最大程度的真实性

模拟情境的真实感是课堂情境式教学成功的基础和关键。如果把“课堂小天地”转变为“语言大自然”,利用“第二课堂”活动真实的环境、场景、学生真实的拥有各自职能,不但能将课本所学的内容真实再现,更能充分的挖掘语言灵感,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在将来实际工作生活中学生就能应对自如了。

例1:"shopping"

如果是在课堂内情境再现, 我们只能将教室布置成“商场”, 让学生自备玩具和食品到教室, 部分同学扮成"clerk", 部分学生扮成"foreign guests"用英语进行买卖。然而事实上, 教室的格局和商场有很大的差别, 空间的限制也无法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再者, 学生一早就知道这样的买卖是虚拟的, 假的, 往往不是从实际出发去选择商品、讨价还价。

于是, 我在国际贸易专业三年级的口语课堂上讲解完这个章节的生词、短语、常用句式结构后, 不再在课堂上模拟情境练习, 而是组织班上学生在课后用英语真正的摆了一次地摊, 做了一回生意。首先, 提前一周把学生分成8个小组, 每组6名, 每个小组到学校周边的选择一家商店批发少量商品寄售, 再则, 充分利用学校里定期组织的"English Corner", 在活动的同一时间摆地摊, 地点也设在附近。很快"English Corner"里的很多学生被吸引到我们的地摊上来, 他们开始用英语询问商品, 讨论功能, 讨价还价, 很多学生真的掏钱买下了他们需要的商品。在这样一个真正的生意场上, 我班上的学生很快获得将所学内容应用于现实生活而带来的满足感, 感受到销售商品成功的喜悦, 自信心自然增强, 学习的热情也很高。而“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孔子语) 成功的快乐感永远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加速器 (王慧, 2005) 。为了流畅的表达思想, 推销自己的商品, 每个小组的学生一起讨论, 口语较差的同学开始主动的找口语较流利的伙伴操练, 口语较好的学生开始对课堂学习的句式理解运用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实践证明, 通过这种课外自主的学习方式, 学生不仅把课内的学习内容和真实性很强的商务情景联系起来, 还和自己的原有知识建立了联系, 从而完成了意义的建构 (束定芳, 2006) 。在“第二课堂”真实场景下的情境教学, 融知识性和实践性于一体, 脱离游戏语言的套路, 真正充分调动学生锻炼英语口语的积极性, 提高了实际生活的英语交际技能。

4.2.2“第二课堂”活动的主导性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性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 在“第二课堂”建设中, 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心里需求, 有计划, 有目的地开展活动, 教师不仅应是一个参与者, 还要是一个“导演”或“主持人”同时也承担着“示范员”、“指挥员”、“监督员”等多种角色, 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和说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都开口, 都愿意说, 都想说, 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消化、吸收所学的相关知识, 提高素质。

例2:"sightseeing"

这个章节的学习期间正好是秋天, 很适合组织远足、踏青之类的课外活动, 于是在课堂学习讲解之后, 我组织学生去西湖公园 (不收取门票的景区) 游览, 活动前一周介绍游览路线, 景点分布, 选择有中国特色的6个景点 (亭、台、楼、阁、塔、桥) 2个游乐设施 (划船、儿童游乐场) 2个休闲设施 (露天茶馆, 野餐区) 将每个景点的讲解接待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 到实地参观时, 各小组轮流用英语讲解, 其他的学生则就成为"foreign guests"随时提问, 参与活动。在实景中, 角色扮演特别自然, 学生很快融入角色中, 旁观者也在移步换景中更好的理解, 体会语言的应用, 学习的趣味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这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中, 情境的主导功能明确、细化了学生努力的方向。每个小组的学生一起讨论, 查课文找资料, 每位成员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 但又兼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这个活动中英语基础较好, 思维能力强, 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往往被所在小组推荐出来做主讲解工作, 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特长优势, 而口语较弱的学生在接待工作中, 轻轻松松锻炼了口语并发挥了团队协作精神。

5 讨论和建议

5.1 英语口语课堂教学应与“第二课堂”活动的协调互补

有“第二课堂”作为输出配合的英语口语课堂教学, 主要应以输入为主, 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听, 多读情境中可能出现的单词, 常用句型, 反复模仿, 学习语音, 培养语感, 建立语意。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录音, 录像, 电视, 网络, 多媒体等多样化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让学生多接触英美地道的表达法。在这一阶段, 不用盲目求创新, 只要使学生得到一定量的可靠的语言输入积累, 就能为其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输出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二课堂”活动在英语口语中尽管是重要的一个部分, 但仍然是一个补充部分, 在一个学期里, 教师应该抽取适合的内容组织两三次相关的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 不宜本末倒置, 颠倒教学重心。

5.2 涉外各专业学科和英语口语“第二课堂”活动的整合

随着改革开放,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单纯的英语已不能满足需求, 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扎实的相关专业知识上, 提高专业领域的英语运用能力, 作为语言技能课, 英语口语应该多和专业课结合, 整合学科师资, 内容, 使一次“第二课堂”活动成为众学科操练的战场。在组织例1"shopping"的“第二课堂”活动中, 营销学的老师抓住这个契机, 带领学生选择适合销售的商品 (文具, 书籍, 小化妆品, 小礼品) , 讲解批发寄售商品的谈判技巧。物流学的老师则借活动销售商品的运输、储存过程, 操练专业知识。相信如果在旅游专业的英语口语课上组织例2"sightseeing"的活动, 许多相关的专业课老师也能找到实际情境操练的机会。

摘要:本文在笔者涉外专业商务英语口语教学实践的基础上, 分析了传统的课堂内情境式教学法的局限性和“第二课堂”活动的松散性, 提出将情境式教学应用于英语口语“第二课堂”活动, 通过剖析具体范例, 论证方法的可行性, 并提出课内外教学活动整合, 专业课与英语口语课整合思想。

关键词:情境式教学,英语口语,第二课堂

上一篇:水下机器人(ROV)液压系统的泄漏原因及对策下一篇:浅析铁路既有线桥涵顶推施工中的新技术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