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制作的教案范文

2022-06-16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艺制作的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一篇:陶艺制作的教案范文

陶艺《相框的制作》教案

《泥塑——相框的制作》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制作泥相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陶艺的基本技法——手捏成型法、盘条成型法、泥板成型法等,提高他们的制作能力。

(2)通过观察相框的外形、图案装饰,激发起学生对陶艺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陶艺作品的设计和装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学过的陶艺技法制作泥相框。 难点:设计新颖,外形独特,装饰美观。

三、教学资源:

教学课件(有关相框的图片资料)、泥相框范作、泥塑用具等。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

自从我校开展陶艺教学后,我看到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每当你们在制作陶艺作品时,老师也被这种氛围所感染,时不时地拍些照片,你们想不想看看自己制作陶艺时的精彩片段呢?(学生齐声回答:“想看”)

放课件——《正在陶艺制作中》

我想如果把这些精彩的照片配上相框效果会更好,于是老师做了两个泥塑相框,你们看看和我们这些照片匹配不?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泥塑——相框的制作。

(二)讲授新课:

1、在制作相框之前,让我们了解一下,相框的基本结构。(课件)

分为外框、底板、装饰、支架四部分。那么我们在挑选相框时,哪几部分是最吸引我们的目光呢?(外框、装饰)也就是相框的主体部分。

2、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各种各样的相框,注意观察它们的外形和图案装饰。(课件)

3、刚才我们欣赏了一些各种材质的相框,你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做一个。别着急,让我们学习一下泥相框的制作方法。(课件) (1)首先把一块练好的泥分成两份,制成两张泥板。 (2)把这两张泥板摞在一起,切割成外形、大小相同的两块泥板。把其中的一块挖空并制成外框。

(3)设计添加图案装饰并制作支架。

(4)把各部分的衔接面打毛刺,摸泥浆,并进行组合。 (5)最后,运用学过的陶艺技法,进行装饰整理。 这样,一个泥相框就制作好了。(出示泥相框的范例)

4、下面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各种陶泥相框(课件) 归纳陶艺的几种基本技法:手捏成型法、泥条盘筑法、泥板成型法。

图案装饰法:刻画法、粘贴法、镂空法(并板书)

(三)作业训练: 下面时间就让我们独立设计制作一个泥相框。(音乐)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品展示并总结:

根据相框的外形、图案装饰等方面进行评价。 总结陶艺的基本技法。

(五)课后拓展:

1、把自己的生活照贴在泥相框里。

2、框凉干后,可以将其涂上颜色。

(六)板书设计:

泥塑——相框的制作

陶艺技法:

手捏成型法

泥条盘筑法

泥板成型法

第二篇:《陶艺制作 --杯子》教案

教学对象:4-6岁

教学工具材料:橡皮泥、牙签/火柴棍

一、 问候语 1分钟

Good morning/afternoon,dear students/ boys&girls!Welcome to Gekoo! Today we are going to make something,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about it? / Now we are going to do it.

二、 导入:激起兴趣,导入新课题2分钟

师:“ 小朋友,谁知道平时喝茶的杯子是用什么制作而成的吗?”(陶泥)

师:“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漂亮的小杯子吧!”

三、 讲授新课:12分钟

1、 制作方法和示范:(盘泥条法)

① 拿一块陶泥搓一个圆球,压扁,做成圆形/方形/爱心形状(你喜欢的形状)做杯底; ② 再拿一块陶泥,搓成一条大小;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2)

四、 学生制做:20分钟

教师巡堂指导(播放背景音乐)

五、 课堂小结 5分钟

“小朋友都完成了吗?””老师点评:“这作品很漂亮,颜色很丰富!创意不错!..”学生互相评价作品 Have you finished?Everyone look ,this

is very beautiful, very rich in color,creative good. 回顾今天的课堂内容,“今天我学会了„„” Today I learned to

第三篇:陶艺制作心得与收获

陶艺制作收获

---陶艺五班舒坦 (504)

回想起这个学期的选课,真是人品大爆发了!以前选体育、通选老是被踢,这次本来也没选上合适的通选,只是偶然的一天在机房上网一不小心看到了陶艺课还有一个容量(可能是有个同学退选了吧,非常感激),而且有2.5个学分,我一激动、手一抖、鼠标一按就这么给选上了,真是太神奇了!十分有幸遇到了沈毅老师,听他上课都有一种老罗说相声的感觉,每次上课都被戳中笑点N次,课堂上总是发出欢快的笑声。陶艺制作课虽然只有五节,但每一节都有很多乐趣和感触。我想,每位同学都能感到,这真是一部血泪史啊。第一次去陶艺工作室,上课内容是盘条。课前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条围裙,大男生的心理作用,实在不好意思把这围裙系上啊。这一系上还真要命,我和刘星星同学面对着傻笑,我直呼刘大厨„„无比欢乐啊。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些盘条的知识,然后就让大家领泥巴开始制作了,突然有一种回到童年的感觉,十几年前我和我的伙伴们经常在一起玩泥巴,捏各种模样,盘条也是最最常见的。盘条还是比较简单的,毕竟有一点基础啊,跟搓面粉都一回事,无非是搓细一点、均匀一点,而且用的是高岭土。搓了很多条条,然后构想着很多形状,努力想盘出来。这个还真有点儿小难啊,尤其把泥条弄成圆形很容易裂开,这是因为内弧外弧受到的张力的影响。我废了好大劲盘出来了一个小怪兽,实在没法给它定名,貌似自然界中根本就不存在这种动物,不过它还有点小可爱,看到它都能笑出来。还盘了一个笔筒,最终没成功啊,破烂不堪、丑的简直没法见人。我还突发奇想的想盘出一个“鸟巢”形状,然后尝试了下,真的行不通„„

第二节、第三节课内容是拉坯。课上每人都有一台拉坯机,电影《人鬼情未了》中有这个拉坯过程,电影元素的融入使这个坯拉的很浪漫啊!以前还是觉得比较神奇,仔细一看才发现就是一个靠电动皮带转动的原盘面,工作原理比较简单,就是靠机器圆盘的转动带动泥团的转动,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逐渐用手协调泥团的形状和位置。泥团的位置真的很难摆正,如果泥团与盘面粘合的不紧,泥团很容易被甩出盘面。虽然周围同学都开始拉坯了,我还是摆泥团,但我一点不急躁,很淡定的去用心体会老师教的口诀“由外及里,自下而上,逆向发力”,我是试过很多次才有一点点手感。拉坯还是有点儿难度,但很有意思。拉坯是一个很讲究精细的工作,在圆盘转动的帮助下塑造产品的形状,这个过程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初学者很难控制好产品的形状。很多时候想做一个杯子,结果转成了碗,有时继而把碗转成盘子甚至成了荷叶,难怪老师调侃地说“荷塘月色”。我也是做了N个荷塘月色啊!有了第一节课的经验,第二节课比较顺利,我拉出来了7件产品,6个杯子1个碗,形态各异,美观精致!我乐呵呵的自我陶醉了一番„„

第四、五节课——修坯,修坯也不简单,修不好就土崩瓦解。老师提前打了预防针“大多数作品都是在这个时候夭折的”,这节课上时而传来一阵阵“啊”的尖叫,那一定是修坯给修碎了。虽然我看起来笨手笨脚的,似乎不太适合这种精细活,但我还是足够细心的,一件作品都木有损坏啊,所以听到别人尖叫我就偷着乐啊,哈哈哈„„修坯一定要注意,尽量减小作品承受的压力,尤其是薄弱部分很容易碎。跟我坐一桌的其他人的作品都差不多所剩无几,于是他们望着我的作品垂涎三尺,眼神里透露着乞求,我保持无动于衷,因为我的这些作品也基本上要送给好朋友的!没有一件是多余的!我是真的在用心修坯,不仅仅是用手,而且还要动脑筋想怎么握着作品才能减弱压强,这是他们很少能体会到的。

最后一课是上釉,给作品穿上一件外衣,可华丽可朴素,因而提供了两种釉料,透明釉和彩釉,彩釉又包括很多种颜色。上釉前要先将作品的底部削平,并且一定要保持在一厘米以内。为此我可又是煞费苦心,拿工具刀削了好久。修好了底还不能上釉,还要在作品上补

水,为的是使釉料能够均匀稳定的附着在作品的表面。而上釉分为两种,而且两种方法不能同时使用。一种是直接将整个陶器上釉,由于上釉要有一定的技术,所以我们只要将整个作品用毛笔补完水后让学长学姐代劳上釉了。还有一种途径是釉下彩。就是先用描笔蘸上彩色涂料(都是特殊的釉彩化学涂料),在作品上画上图画,这个作图过程要求只能画线条和点,不允许大片涂抹作品。最后,我们要把上好釉的作品拿回来进行刮底。老师强调要把底部有可能接触到桌面的地方的釉都给彻底地刮干净,一星点都不能留。我的三件作品在上釉的时候壮烈牺牲了,学姐说它们都有气孔,好伤心„„另外的四件都存活了下来,终于得到一丝安慰,我给这四件作品的外表涂上一些图案,有的是画竹子、有的是画梅花,并题字。自我感觉良好,尤其是画了竹子的杯子让我周围的女生羡慕。我想的是竹子代表气节,古代文人多爱竹,所以以此为外表图案了。希望这四件作品在炉子里好好修炼,希望它们给主人带来惊喜!

陶艺课就这么结束了,可我想说还不够过瘾,还想再系统的完成整个制作流程啊,还想做出更多的作品啊。可是,这一切还是结束了,不管你留恋不留恋。陶艺制作有苦有乐、有欢声笑语、也有无奈尖叫,我最深刻的体会是要静下心来,静的如湖面一般,没有一丝波澜,不能浮躁急躁,还有细心、有耐性!这些品质是做事情必备的,在学习上也都能体会到,而平时我们可以从陶艺制作或者钓鱼灯各种活动来锻炼或者提升我们的耐性、静心、细心,这样遇到别的事情我们同样不必急躁,尤其是在科学研究上需要心静如水。陶艺制作是一门伟大的艺术,我们只是了解了一点皮毛,一想到我们古人的制作技术之高超和精湛,谁人不敬畏他们?他们制作出了那么多精致作品,现在一直是无价之宝,这无不让每个中华儿女为之自豪啊!另外,陶艺制作课程的严格纪律,也让我们明白了做人做事的原则,不能随随便便、拖拖拉拉,要以自律来更好的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利益。

2013.5.15

第四篇:陶艺:手工制作(泥板成型)课程小结

手工制作二课程小结

专业班级: 陶艺三班

姓名:段琰

学号:201110112323 结课了,在何善影老师缜密的课程安排和细心的指导下,我们度过了四周愉快而充实的手工制作课程。老师是华侨,课堂上与我们交流了许多美国制作陶艺作品的方法和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这也让我们在第一周便意识到在景德镇陶瓷学院将陶艺专业学习好,不仅要把握好天时地利就近努力汲取景德镇的传统工艺的精华,还要多关注全世界陶艺发展的动态和优秀陶艺大师的作品。

我们的手工制作课程主要是泥板成型。也就是以压好的泥板为基础来建构我们的作品。这种看似简单的活,在之后的实践中让我们叫苦不迭。作为一个初学者,你会发现苦的不是你要花那么多时间去创作,而在于花更多的时间在修修补补上。从最开始大大咧咧总是一不小心就碰碎、捏碎抑或摔碎了自己或同学的珍贵的作品后,大家变得细心起来。让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陶艺作品的整个制作过程有多么伤不起,“裂”字令我们多么神伤。

第一周的第一堂课,是咱们与何老师的见面会。老师用大屏幕展示完她的作品后,提出了三个问题并要求我们每人写份小纸条回复给她。三个问题分别是:

一、你觉得什么是创意、设计?

二、想从老师身上学到什么,想达到什么目标?

三、为什么来学习陶艺。 这些问题有的可能答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是,思考是真的很有必要,并且思考这些问题本是我们进大学前的必修课。

之后老师带我们来到教室,教了我们压泥机的使用方法。因为泥巴的特性,掌握不好就很容易压裂。而想要将泥完美地压成一份均匀的泥板,压泥机就成了很棒的选择。其次,我认为新泥是压泥的最佳选择,因为其干湿程度刚好适合。在压的时候,还要注意,想要1CM厚不能一次性调到刻度2,而要从刻度4开始,然后到3,再至2,最终将泥板逐渐压薄。

在第一周老师教了我们用不同颜色的泥浆给泥板做花样的方法。这个需要自己多实践做实验。这也是对掌握泥巴的干湿度必须实践的过程。

然后老师布置了作业,要求我们用泥板做两个盒子,一个圆筒。做盒子需要硬泥板,而做圆筒需要软泥板。于是老师从校外买了一打粗水管,方便我们做圆筒时给泥一个支柱,防止软泥板坍塌。

别看盒子由几个正正方方的简单的几何面拼成,但是在市面上用泥板做的盒子坯胎价格是远高于等大普通拉皮成型的坯胎的。有如此差距的关键就在于泥板与泥板粘合时难度大,烧成功的几率小。首先,用于黏合的边要切成45°角,然后要在边上scratch,也就是刮几下,再刷上泥浆,刮痕里嵌入的泥浆用于加固黏合。趁泥浆干之前迅速将两块泥板合牢,注意不要用力过度而不小心将泥板边或角那些尖的易碎的地方弄坏,因为是硬泥板,所以很难用泥补好。补不好,烧出来会很难看,这是我血淋淋的教训。合上之后,活并没有完,已看似没有裂痕的俩板子间,由于泥浆相对硬泥板是很湿的,其实干到一定程度后,刷过泥浆的缝会有很多空隙。所以,为了防止烧出的成品裂开个缝来,就得在合上泥板后,用新泥搓个长泥条填入两泥板的夹角。再拿工具压紧修平整,想要质量好 ,最好是无痕~ 两周内,我总共做了三个盒子,一个圆筒。圆筒易裂,要及时补缝,和适时地轻轻拍打。所有作品做完后,我做了点浮雕的效果。在黏泥板前,我也有做泥浆效果,得到的经验是:刷泥浆必须是基于软泥板的情况,否则,两种泥巴没有融合会使得表面的泥浆自动被独立在表面并裂开。

第三周,老师要我们自己设计一套茶具和一个雕塑。由于耗费在茶具上的时间过长,我便没有做雕塑。用泥板做茶具的日子真是让我欲哭无泪„„

老师说要对自己的要求高一点,我便想做一个实用性与审美性并存的高壶。前两天完全没有灵感,使我为平日里自己没有博览群书而抓耳挠腮不已。没有灵感是艺术的硬伤。第三天实在按捺不住了,去图书馆硬生生做了一天。看到了英国皇家手工设计的茶具套餐,我顿时眼前一亮。老师说“好的艺术家可以临摹,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知道如何吸取精髓而后形成自己的风格”,我虽然还不是伟大的艺术家,但我在奋斗的路上。于是回到教室对着速写本一阵“唰唰唰”便动工了。

把平面转换为立体的陶艺作品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心理上、技术上,都要过关。老师指导要我们用卡纸先做个模型,要“打草稿”。直接用泥板做,出错的几率大,泥板干湿且很难把握,做错要重新压泥板,泥板有的又需要比较干才能做。壶的各个部分干湿要求的程度不同。太干,各个部分难以黏合在一起;太湿,各个部分难以成型。光是壶的把手我就做了不下6个„„其中因为在烤炉上烤过头而裂掉的有3个,卷动时用力不均导致裂开的有2个,在粘上壶身时由于忘了用支撑物且本身太软再加上地心引力而裂掉的有1个„„

壶嘴我修了个不错的花样,但是在最后程序都弄完后,老师点评说,倒水若稍快一点,水会从我在壶嘴上修的两个对称的凹槽处流出去,我顿时石化。再说壶盖,其手提处,本做了个立起的飘带,可是在雕刻纹样时,没握住,飘带就很干脆的在桌子上被碰掉了。陶艺有时候难就难在你得随时做好即兴修改的心理准备。像一休一样我打坐一晚,终于想到在裂口上加了朵玫瑰花,才算舒了半口气。在它整个未干时,我很怕别人碰碎了它,因为任何一个环节出错就会前功尽弃。还未烧窑所以还有半口气得留到出窑的时候再长长地狠狠地呼出去。

短短四周,制作作品的过程我美其名曰“创作”。虽说为了作品总提心吊胆,可也一直兴奋着。我们像个孩童般大胆地想,像一个大师般认真地做,最终完成一个作品心里会充满了成就感。最难得的是,能有个如此负责任的老师每天下午2点一直陪你到6点前所未有地专注于你的工作。

关于我们的作品和这四周课程,我始终记得老师那句很打趣的话,“作为初学者,你最开始的每个作品都要好好保藏,这是你们的宝贝疙瘩,以后熟练了就可以随便送出去啦。”什么才最重要,人们往往忽略了或忘记了曾经那个点,而在未来某一天回首也许才发现,在最最开始的地方,大家的处女作就算再怎么“惨不忍睹”,但那才是每个人心灵深处最宝贝的宝贝疙瘩。就像我们烧出了多个作品感叹多次后虽然觉得第一件作品最丑,但是最有用的最舍不得的最宝贝的却还是第一件罢。

在最后结课那天,何老师要我们拿出自己所有的作品,烧好的,没烧好的,署上名字展在各自的桌上。买了点心饮料,像开PARTY一样,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欣赏点评,为我们的4周创作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第五篇: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论文

**学院

***班

*** -陶艺学号***

学号***********

2011 年

12 月

20 日

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

□ **学院 ***

□ 摘要:中国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反应了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技术特点。本文概述了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历史及艺术特点,分别介绍了新石器时代彩陶、秦汉陶俑、四大名窑、景德镇和青花的起源成因、制作过程、特点和艺术特色等,总结了个人在陶艺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及手工制作中对中国陶艺的进一步认知 。

□ 关键词:中国陶艺

发展历史

艺术特点

新石器时代彩陶

秦汉陶俑

四大名窑

景德镇

青花

制作过程

心得体会

一、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历史及艺术特点

㈠、中国陶艺的发展历史

1、距今 8000―9000 年前,绚丽多彩的新石器时代彩陶

2、夏商周的辉煌,釉陶(“釉”的出现,第一次飞跃)

3、三国两晋南北朝,江南春早,越窑青瓷

4、隋唐五代,南青北白和天马行空

5、繁音汇奏、扑朔迷离的宋五大名窑——“瓷” (第二次飞跃)

6、元明,一枝独秀景德镇,清墨再染青花

7、明、清幽古镇宜兴,“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求鸣远碟”紫砂

8、清 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的景德镇,半透明釉发展为半透明胎(第三次飞跃)

㈡、中国陶瓷艺术的特点

1、风格大多写意,含蓄隽永

2、审美情趣往往反映上层建筑的喜好

3、有欣赏者、收藏者却没有作者的艺术

4、与时代、政治、经济风貌和社会风尚联系紧密,历新朝而层出不穷

5、因技而得道,因艺而得传,技艺融合,相得益彰

㈢、中国陶艺各时期的代表

Ⅰ、新石器时代彩陶

⑴原始彩陶的起源

①剩余食品的出现和对饮食质量的提高 ②原始村落的出现

③人类在长期实践中对泥土和火的熟练认知 ⑵原始彩陶胚体的制作——慢轮修整 ⑶原始彩陶的彩绘和烧制 ⑷原始彩陶的艺术特点 ①开创了大量有特点的形制 ②单纯质朴

③以彩绘为装饰,启发了人类对二度空间艺术的开拓

⑸原始彩陶所反映的精神因素——风格纤细,委婉而感情丰富 原因:①先人观念逐渐复杂而细腻,野蛮和本能的成分不断减少

②彩绘逐渐激发先人自身意识的抽象潜能 ③当时社会分工所致 仰韶文化

特点:①常用三角、宽带、波折、网格等几何纹表示人面或动物纹

②风格从写实逐渐发展为抽象

a.人面鱼纹彩陶钵 b.鹳鱼石斧图 c.鲵鱼纹彩陶双耳瓶

Ⅱ、秦汉陶俑

⑴ 俑的称谓

使用木制或陶制的人或物的雕塑作品,以替代人和实物的殉葬品。 ⑵俑的出现原因

①“事死如事生”的殉葬制度 ②由于战乱,社会有效人口迅速降低 ⑶秦兵马俑的出现

特点:①高度写实,对人物面部特征的刻画尤为重视

②巨大广播,细致精细

③规模宏伟,阵容严整,形体伟岸,数量巨大 ④造型有一定类型化

原因:①重在表现整体的强大气势,讲究整齐划一,个体服从于整体

②秦兵马俑更多要表现的是气势磅礴的艺术造型和布局

③体现秦帝国一统天下的强大声威和秦人崇尚雄阔之美的审美风范

⑷汉俑

背景:汉代秦而立,亡国四百年有余,并承秦制, 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日益巩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特点:①体量小,数量大,分布广

②取大势,去繁缛,强调整体,注重概况;循求精神内质体现 ③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Ⅲ、四大名窑

⑴官窑制度的出现 (四大名窑――汝、哥、官、钧)

①官窑制度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的特殊现象,帝王凭借官窑,无偿占有优质的制瓷艺术品

②起自唐代的越州贡窑,中经五代吴越“设官监窑”两宋时官窑制度基本确立 ⑵宋代官窑瓷器的主要特点

①大量生产仿古铜,玉的器物,造型古朴雅致 ②大多在于平淡含蓄,一色纯净 ③追求釉色的清醇,静谧和柔润 ⑶宋代官窑瓷器形成的主要原因

①两宋大兴文治、经济文化空气繁荣,但武备松弛

②统治阶段和文人逃避现实而产生的带有田园、花间熏陶的艺术情趣,强调平淡自然之美

③其思想领域的基础程朱理学提倡追求平易质朴的风尚和禅宗深奥神秘的哲理 ④在艺术上,当时爱好悠玄沧古之律的文人趣味影响了陶瓷艺术 ⑷汝窑青瓷的色泽美

①两宋时期,南青北白局面被打破,官窑瓷器大多烧制青瓷的原因

a.浅青色符合宋代平易而隽永,淡泊而含蓄的审美观 b.统治者的个人爱好

②汝窑名称来由——窑址在宝丰县清凉寺

③汝窑瓷器的艺术特点

a.胎质细洁,胎色灰中略带黄色,俗称“香灰胎” b.釉色中青中带绿,冷暖适中,微蕴水汽。

c.器窑形制仿古朴素,不求纹样装饰 哥窑瓷器的纹理美

⑸哥窑瓷器的纹理美 ①哥窑名称的来由 ②哥窑的艺术特点

a.胎色有深灰,浅灰,黑灰和土黄等。

b.釉面周身冰裂,变化万千,俗称“开片” ,别具古朴,天然之趣

⑹官窑胎釉的对比美 ①官窑的名称来由 ②官窑的艺术特点

a.器物形制仿古青铜的礼仪雅器 b.常以洗练疏朗的纹饰 c.紫口铁足

⑺钧窑瓷器的色彩美 ①钧窑的名称来由 ②艺术特点

a.胎色灰白,底刷酱釉,“蚯蚓走泥纹”

b.釉色以天青为基色,与玫瑰紫,海棠红交织混融,夕阳紫翠忽成蓝

Ⅳ、景德镇

⑴ 镇名的由来

⑵ 景德镇瓷器的艺术成就

①“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謦” ②开创以釉下彩绘为主的装饰技法 ③造型集历代大成,技法繁多

⑶元朝逐步形成景德镇一枝独秀的原因 ①历朝历代积累的丰富的制瓷基础

②特殊地势使其免遭战乱荼毒“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

③高岭土的发现 ④元人的喜好

⑤昌河通过鄱阳湖直通长江,交通顺畅

Ⅴ、青花

⑴什么是“青花”

青花是指运用钴料在瓷胎上作画,然后再施透明釉,在 130℃左右的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兰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 ⑵青花的起源与盛行 ①唐代河南巩县 ②宋代开始研制青花

③元代吸取吉州窑和磁州窑的釉下彩基础成功烧制出清新、雅致的青花 ⑶元代青花特点

①造型上胎骨厚重,形制巨大,器形雄浑,清秀挺拔

②胎质不够精细,器底常可见砂眼,铁质斑点,底足和缩釉处常呈现火石红斑 ③原釉色白,闪青程度较重,光润透亮

④青料浓艳青翠,优雅悦目,浓成堆处常有铁锈斑,抚摸有凹凸不平之感 ⑤纹饰繁密有序、题材丰富优美 ⑷元代青花图案的艺术特点

①主题纹饰主要有人物故事、动植物和云水纹

②器物中部填以主题,上下多饰莲纹瓣,器肩画垂云纹,纹饰繁密 ③画龙小头,细身,三爪或四爪,且多与云水结合,画海水浪花似兽头 ④画菊花心多为一层,画竹子叶尖一般向下 ⑤画山石一般不分阴阳画,一般不留白边

二、陶艺制作及制作心得

㈠手工制作课要求:

1、严禁迟到,严禁冒名顶替

2、所有工具不离桌,用过后清理干净桌面

3、所有作品必须刻上陶艺学号,放在规定的陈列柜上

4、陈列柜上其他人的作品严禁动用手触摸

5、注意人身安全,尤其拉坯课注意用电安全

6、不能在陶艺工作室内喧哗推搡,离开前必须注销陶艺学号

7、如有需要调课,必须提前填写调课单,未填写调课单不得调课

㈡、手工制作过程

Ⅰ、手塑(包括泥板成型法、盘条法和徒手捏制法) ⑴手塑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首先每人领一块“高岭”土做的泥(虽然老师说真正意义上的高岭土已经没有了),这次实践课用到的泥巴是所有课中最软的,就是便于用手直接操作。 ②泥板成型法中,擀泥板时用力要均匀,不要来回碾,防止泥板各处厚度不一。 ③制作盘条作品时,首先要打好基础,也就是底要做好,然后搓出粗细均匀的泥条,搓泥条时手掌用力,防止泥因各处速度不同受损伤,最后将泥条一层层盘在底上,可根据个人喜好决定作品的形状、创意等。

④作品太厚的地方要掏空,两个空腔衔接时不能口对口,要留足够大的透气的孔出来,防止烧制过程中炸裂。

⑤对作品需要修整的地方用泥抹平或作适当的修正,注意握作品的方法。

⑵手塑之我见

修坯有一节课,这节课我做了一个盘条作品和两个泥板成型的作品(由于其中一个太高,发生了变形,最后只剩一个),战果还算令人满意,上釉前基本不用修整,而且都经受住了上釉的考验,虽然盘条作品因为补水不够充足上面有一些气泡,但我最喜欢的那个杯子还活得挺好,最重要的是这两件作品极大程度的充实了我的作品数量。

一节课下来,虽然作品的数量不够多,也没有体验一下捏一些小动物之类的,但毕竟收获了一件很满意的作品,而且初步体会到了陶艺制作是个考验耐心的活,不求快,不求多,认真地对待你的每一件作品才是硬道理,不管你周围的人在你做一件作品时做了多少件,专注于自己的作品才会收获满意的结果,就算自己衣服弄得脏兮兮的也值得了。

Ⅱ、拉坯

⑴拉坯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揉泥时要用手包着泥揉,泥是越揉越集中的,大概揉5分钟,各处均匀就行了 ②把泥砸在拉坯机上时要用力尽量砸在中间

③为了用电安全,水盆的水不要太满,且泥偏离中间时要先把水盆端下来 ④拉坯前先把泥扶正,遵从12字口诀“从外到里、从下到上、循序渐进”,期间手用水润湿以润滑,然后用手的虎口将泥面抹平,分出一部分泥来拉作品,作品的厚度要适中,太薄容易损坏,太厚会给修坯带来极大不便,作品成型后用手将其“剪下”。

⑤拉坯前要尽量把泥扶正,好的基础才能出好的作品。

⑵拉坯之我见

拉坯分为两节课,第一节课我一直在扶正泥,也就是说找了一节课的手感,手不仅被去了角质还被磨伤了一点,可能是拉坯机的转盘表面不太光滑吧。跟着12字口诀走,发现其实拉坯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最起码并不像电影中和看老师示范时那么随心应手,刚开始时泥不太听话,后来才找到了点感觉,那就是不要让你的手被泥撞着走,而是用你的手去决定泥怎么走,一点点地把泥扶正,然后把泥抹平,直到最后调整泥的高度还是做的不太好,不过泥总算是能扶正了。

第二节课是必须大量出作品的了,很不幸的是我的那台机器漏电,在做了两三件作品之后连转盘都带电了,无奈之下换了台机器重新来过,可能是时间不太充裕心里紧张吧,出的作品不太理想,要么因为过薄最后变了形,要么形状不理想,都被我丢掉了,还好先前还做了三件作品,而且其中一件是我比较满意的。

上完了拉坯课,就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做陶艺需要耐心,需要淡定,除此之外还要认真,心态决定一切啊„„

Ⅲ、修坯

⑴修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较厚的部分可以先用刀粗略的修,用刀挤压较厚的部分泥就会成片脱落,注意刀的用法

②用修坯的工具对厚度不一的地方和粗糙的地方进行修整,对偏厚的地方可以从

内部修(有利于保持作品的外形与弧度,但容易破坏作品),也可从外部修(不易破坏作品,但容易使作品表面变平,影响其弧度及美感)

③对尖底的作品,要把底修平或修得尽可能平缓,以免作品烧制过程中被破坏 ④注意作品的握法,尽量握底(底部相对结实),不可握边沿(特别容易碎裂),握的面积要尽可能的大,以免作品损坏

⑤一般作品需在离作品底部合适部位做底槽(上完釉修底时就知道这步的重要性了)

⑥可用专门的刻刀在坯上按个人喜好绘制图案,提升作品美感。

⑵修坯之我见

修坯有两节课,因为我之前做的作品不怎么样的都被果断扔掉了,所以需要操作的作品比较少,时间也相对宽裕,也可能是因为没什么压力心态平和吧,在这个老师说作品牺牲率相当高的环节中我的作品也没怎么损失。

刚开始,我按要求握着作品,按自己的意愿改造着它们,应该是比较狠心,下刀比较狠吧,效率很高,就在第一件作品越来越有型,朝着我期待的方向走时,被我一不小心弄碎了边,功亏一篑,原来是我修的兴致勃勃时把原则扔到了九霄云外,握到了作品的边沿部分,无奈我扔了这件即将完工的作品。

痛定思痛,我决定细致一点,对作品温柔一点,第一件作品全当练手找感觉了。接下来的两件作品,我小心了许多,一点一点细致的修,生怕再出错,在我的小心翼翼下,最终我收获了两件拉坯的作品,虽说有一件形状不怎么样,但有一件还不错,还是很期待上完釉后烧出来的样子的。

怎么说呢,修坯着实是件需要耐心与专注的事,因为一不小心你的作品就会粉身碎骨,但其实只要认真去做,按要求、讲方法,你的作品也没有那么脆弱。

Ⅳ、彩绘及上釉

⑴彩绘及上釉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有两种选择,釉下彩绘然后上透明釉和直接上彩釉,两种只能选择其一,不能交错进行。

②要先补水,为了除去表面的灰尘,补水要适量,过多会损坏作品,过少在上釉时会有气泡。

③上釉后的作品必须修底才能进行烧制,且底要修干净,向上有一定的高度。 ④各桌上的作品不离桌,各步到特定的桌边进行。

⑵彩绘及上釉之我见

彩绘及上釉有一节课,这也是我们的最后一节制作课了,听老师说这节课作品的牺牲率也相当高。由于我的作品比较少,而且考虑到这是最后一道工序,我格外小心地把作品修了一遍,拿去补了水。本来都不准备上透明釉,所以也都没有彩绘,可那个上釉的学姐说盘条作品必须上透明釉,所以没能上咖啡色的釉,其实我们寝室有个咖啡色的盘条作品,相当的漂亮,有点遗憾,另外因为怕补太多水损坏作品,所以补水不太充足,盘条作品上有一些气泡。

总之,最后有透明釉的盘条作品、海魄蓝的杯状物和桃红的杯子等,还算有一定的成就,满怀期待看我的作品中„„

三、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总结

众所周知,陶艺课在通选课中是相当抢手的,应该是因为大家都想体验一下自己制作艺术品的乐趣吧,我也是第二次选课时拼人品才选上的。回顾陶艺制作课的历程,还真是感慨良多„„

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因为想要动手,才去努力实践,也许结果不尽人意,但至少我尝试过,也去认真了解过中国的陶瓷艺术,更从中深刻体会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智慧,最重要的是从中认识到了心态的决定作用,耐心、专注、平和的心态才是我们成功的根本。

英文中的"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清楚地表明了陶瓷在中华文化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更应该去关注、热爱、实践这门艺术,使之发扬光大。

上一篇:同桌的你观后感范文下一篇:团组织格局创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