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绞线的制作教案

2024-04-14

双绞线的制作教案(共8篇)

篇1:双绞线的制作教案

《双绞线制作》说课稿

信息专业部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试验教材(授课时间安排为两个课时,共90分钟)。

本节课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分析

《计算机网络基础》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要求高。本节课就是该课程中第二章中的内容,其前节课是网络传输介质,后续课局域网的组建,本次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双绞线的制作方法。

2、能力目标:过现场演示与让学生动手进行双绞线的制作培养学生学习综合布线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双绞线的制作,测试,使学生认识到不认真,不仔细会造成资源,材料的损失浪费,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熟能生巧的道理。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发现学生对综合布线的学习感觉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并且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双绞线的制作

2、教学难点

网线外部绝缘线的剥法

压制水晶头的方法。

二、说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就会事半功倍。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

因此,我将采用“示范+实操”的教学方法,有:

1、讲授法和演示法相结合:

我通过课件向学生讲授制作双绞线的步骤,同时通过展示平台和投影仪将双绞线制作的全过程形象直观的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能很好的看清双绞线制作的每一个细节,掌握制作方法。

2、观察法:

让学生观察正确的示范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及学习能力。

3、练习法:

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操作练习,通过分组练习,使学生学会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掌握双绞线制作的操作技能。

教学设备:

1、教师:电脑、展示台、投影仪、压线钳、水晶头、超五类双绞线(约1M)、测试仪

2、学生:压线钳、水晶头、超五类双绞线(约1M)、测试仪

三、说学法

古人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力争做到学与练紧密结合,我让学生先仔细观察、认真分析领悟到制作双绞线的要点和难点,再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操作,边思考边操作,遇到难点及时提问,互相请教,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拟定以下两种学法:

1、观察法:教师演示操作,让学生仔细观察,并熟悉操作步骤,体会操作重点和难点。

2、主动练习与探究法: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动手练习,开动脑筋,大胆操作,勇于实践,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记录学生的出勤的情况,检查学生的着装。将全班分成6人一组,每组一个组长。将双绞线(每人一段),水晶头(每人两个),剥线钳(每人一把),标有T568B标准线序的卡片(每人一张),课堂评价表(每人1张)由各组长分发给学生。

(二)、复习提问(2分钟)

通过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的兴趣。

1、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哪几种?

2、计算机和交换机是如何进行连接的?

(三)、新课导入(3分钟)由问题导入新课:

提问的同时,向学生展示一段原始的双绞线、一块网卡,引导学生注意这两样东西的接口,让学生认识到原始的双绞线不能网卡连接起来,从而引入本课的教学任务——双绞线的制作并测试成功。

(四)、认识材料和工具(10分钟)

1、双绞线:一根超五类双绞线(未接水晶头)

2、认识双绞线的8种颜色,对各种颜色进行辨别(强调:能正确识别颜色),通过多媒体和实物进行讲解

3、RJ-45水晶头的认识(讲解前,首先让学生拿起水晶头,观察他的姿势,再讲解正确的方法,此时让学生跟我同时拿水晶头,这样学生可以牢记正确的方法)

拿起水晶头的方法:将水晶头有塑料弹簧的一面向下,有针脚的一方向上,使有针脚的一端指几远离自己的方向,有方形孔的一端对着自己,此时,最左边的是第一引脚,最右边的 是第八引脚。

4、剥线钳的认识(强调注意安全)展示图片

5、测线器的认识(展示图片)

(五)、演示双绞线的制作和测试(15分钟)

采用多媒体图片和讲解演示的方法。直连线一般使用T568B标准制作连接线,即双绞线的两端都采用T568B线序。

有如下六个步骤:第一步:剥线 第二步:理线 第三步:剪线 第四步:检查

第五步:压线

第六步:测试(这六个步骤也是板书设计)

(六)、课堂练习与解惑(35分钟)

巩固课堂知识是教学不可缺少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操作技能,我安排了如下的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一条T568B规格双绞线的制作,并使用测线器测试通过。

我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分组操作练习,让他们消化操作,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分组练习的好处在于人人动手操作,不懂之处可以问同组的同学,互相帮助、互相沟通、互相交流,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并且通过学生组与组之间比赛式的练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我走到学生中间,观察、分析、处理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对于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请同组学生给予帮助,鼓励他们多动手操作,这样才能熟能生巧;对于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并鼓励他们把自己的经验告诉给其他同学,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七)、课堂小结

把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小组制作合格与不合格的网线)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学生看,进行简单点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快乐,同时归纳总结本课的内容,再次强调重点和难点,并布置学生课后要多加练习,做到熟能生巧。

(八)布置作业

本章的课后练习。通过做习题加深理解并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提交课堂评价表。

五、说教学反思

结合评价表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本节课的优点、缺点,如语速是否过快,对学生的实践活动组织是否得当,是否有随时注意到学生的反映,是否有讲解到重点、难点等等;课后跟学生交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是否满意,是否喜欢这样的教学方法,并让学生多提意见;然后根据自己的反思及学生的意见再进行改进,使学生更能接受和更好的学习,达到教学目标。

总之,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我希望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本次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各位!

篇2:双绞线的制作教案

实验类型:验证性要求:选做学时:2学时实验目的:掌握物理层工作原理,熟悉双绞线的制作方法。

实验内容:

1、分别制作EIA/TIA-568B标准和EIA/TIA-568A标准的双绞线。

2、测试直通线和交叉线的连通性。

主要仪器设备:五类双绞线一根、水晶头3~4个、压线钳一把。

实验步骤:

1、完成直通双绞线的制作,并归纳其步骤如下:

① 用剥线钳在线缆的一端剥出一定长度的线缆。

② 用手将4对绞在一起的线缆按白橙、橙、白绿、绿、白蓝、蓝、白棕、棕的顺序拆分开来并小心地拉直(注意:切不可用力过大,以免扯断线缆)。③ 按表端1的顺序调整线缆的颜色顺序(即交换蓝线与绿线的位置)。④ 将线缆整理平直并剪齐(确保平直线缆的最大度不超过1.2cm)。

⑤ 将线缆放入RJ-45插头,在放置过程中注意RJ-45插头的把了朝下,并保持线缆的颜色顺序不变。

⑥ 检查已入RJ-45插的头的线缆颜色顺序,并确保线缆的末端已位于RJ-45插头的顶端。⑦ 确认无误后,用压线工具用刀压制RJ-45插头,以使RJ-45插头内部的金属薄片能穿破线缆的绝缘层。

⑧ 重复步骤①~⑦制作线缆的另一端,直至完成直线的制作。

⑨ 用网线测试仪检查已制作完成的网线。

2、完成交叉双绞线的制作,并归纳其步骤如下:

① 控制直连线中的步骤①~⑦制作线缆的一端。

② 用剥线工具在线缆的另一端剥出一定长度的线缆。

③ 用手将4对绞在一起的线缆按白绿、绿、白橙、橙、白蓝、蓝、白棕、棕的顺序拆分开来并小心的拉直(注意:切不可用力过大,以免扯断线缆)。

④ 按表端2的顺序调整线缆的颜色顺序,即交换表端1线橙线与蓝线的位置。⑤ 将线缆整理平直并剪齐(确保平直线缆的最大长度不超过1.2mm)。

⑥ 将线缆放入RJ-45插头,在放置过程中注意RJ-45插头的把子朝下,并保持线缆的颜色顺序不变。

⑦ 检查已放入RJ-45插头的线缆颜色顺序,并确保线缆末端已位于RJ-45插头的顶端。

⑧ 确认无误后,用压线工具压制RJ-45插头,以使RJ-45插头内部的金属薄片能穿破线缆的绝缘层,直至完成对接线的制作。

⑨ 用网线测试仪检查已制作完成的网线。

实验小结:(简述自己实验的心得体会)

篇3:双绞线的制作教案

项目教学法, 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项目而进行的一个教学活动。即是根据市场人才需求以及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 定岗位、定技能、定项目, 按照项目组织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中心人物, 取而代之的是学生, 教师担当的角色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学也从以教师传授知识、技能为主, 转变为以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发展为主。在这个过程中, 不能让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依赖能力强的学生, 要让他们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有事可做, 所以在项目完成后要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果。要求学生能深入实际来完成指定的项目任务, 这一过程就是“真刀实枪”的演练, 它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职业学校毕业生走向社会, 找到自己能胜任而满意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项目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网络的各种介质、设备, 熟记双绞线理线顺序, 理解双绞线的接线标准及按标准制作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教必有法, 而教无定法”, 教学方法恰到好处, 就会事半功倍。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遵循“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实践操作为主线”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思想, 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 因此, 采用示范的教学方法, 具体是:通过课件向学生讲授制作双绞线的步骤, 让学生能够很好地看清双绞线制作的每一个细节, 掌握制作方法。然后教师演示, 让学生观察正确的示范操作,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及学习能力。接着把学生分成10个小组进行操作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 通过分组练习, 使学生学会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掌握双绞线制作的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探讨能力, 培养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实际动手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能, 增强学生的分工能力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项目分析

在今天高速互联网的时代, 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要工具。目前局域网构建已经极为普遍, 在不知不觉之间, 小型局域网的踪影在我们周围无处不在, 例如家庭局域网、游戏网吧、校园局域网和小型办公室网等。在这个组网热潮中, 更多的人开始自己动手搭建属于自己的网络, 虽然组网方式各式各样,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这些有线局域网都需要通过线缆连接。在搭建网络的时候, 网线的制作是一大重点, 整个过程都要准确到位, 排序的错误和压制的不到位都将直接影响网线的使用, 出现网络不通或者网速慢。而网线接法、如何学习网线制作成了必须掌握的知识, 为以后构建计算机局域网打下基础。 (1) 教学重点:网线制作方法。 (2) 教学难点:网线制作中排线、压紧水晶头、网线不通问题解决。 (3) 突破重点、难点的措施:教师全程跟踪指导、学生分组集体合作、老师帮助个别组完成任务。

四、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学年计算机基础应用基本知识的学习, 对计算机有一个基本了解, 但对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知之不多。在今天网络高速互联, 网络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要工具。因此, 同学们对计算机的组装与维修有着极大的兴趣。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 要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探讨能力、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有进一步提高, 从而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教学策略

(1) 教学方法。 (1) 任务驱动; (2) 自主探究; (3) 问题求解; (4) 合作学习。

(2) 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

六、项目实施过程

(1) 课前准备。网线制作这部分若合作学习, 同学之间相互提醒, 可能掌握得会更好些。在学生自愿组合或在老师的调配安排下对学生进行分组, 6~8人一组, 采取组长负责制, 由组长统一安排。对班级成员进行分组时, 每小组6~8人。准备工作如下: (1) 网线每人2m; (2) RJ-45水晶头8~10个; (3) 压线钳每组一把; (4) 测线仪每组一副。

(2) 教学过程。

(1) 导入。同学们, 进行网络连接所必需的器材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 当今时代, 网络已经无处不在, 除了大家所熟知的互联网, 还有各式各样不同用途的局域网, 如我们的校园网、机房的局域网等, 但不管是组建什么样的局域网, 网线的制作是一个重中之重。网线制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局域网的质量。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网线的制作。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于组建局域网的已有知识, 使学生明白网线制作的重要性) 。

(2) 学习新知。1) 任务驱动 (大屏投影) :双绞线由几对色线组成, 为什么要两两绞合?双绞线有几种线序, 有什么区别?2) 多媒体视频展示网线的制作过程;屏显网线制作标准;以568B为例, 老师和各小组组长一起演示制作过程 (边演示边讲解制作要点) ;师生简要归纳网线制作的步骤:剥线———理线———插线———压线———测试。3) 分组制作, 老师巡回指导。以568B标准做一直通线。小组为单位同学间相互协作, 做好后测试连通性。 (设计意图:这部分知识, 书上有详细的介绍。本节课只需先介绍网线制作的基础方法, 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 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这部分知识,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

(3) 成果展示。各小组核对验收制作成果, 经测试通过宣布项目的完成;各小组交叉验收并作出评价;老师对各小组成果集中验收并展示, 并评价。

(4) 课堂小节。请同学总结在网线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并对学生的活动予以评价, 指出不足之处, 要求改进和完善。

(5) 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 自己查资料, 试着用网线实现两台机的互联。 (设计意图:为下节课学习组建局域网作准备) 。

七、项目评价

自我评价表 (略) 。主要内容如下:项目名称 (网线制作) 、学生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评价 (优秀、良好、一般、不满意) 、理线 (是否整齐、是否剪齐) 、插线 (是否到位) 、压线 (是否压紧)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项目是否完成、有无不当之处 (改进意见是什么) 、小组协作情况 (结论与建议) 、总体评价 (结论与建议) 。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 大部分同学都能完成直通线的制作, 并且网线测试成功。总体来说, 达到教学目标。但是在上课过程中也有得有失, 现总结如下:

(1) 虽然书上对于网线这部分介绍详细, 但是学生自学下来回答问题的情况并不理想, 如果把问题先打出来, 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 可能效果会更好些。

(2) 本节课绝大部分同学都能掌握直通线的制作方法, 但在分层教学方面还有所欠缺, 在上课后面的一段时间里, 应该让那些做好直通线的学生尝试去做交叉线。

(3) 在本节课总结方面, 本来是想让学生自行谈谈做线中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但是由于时间关系, 教师只是自己简单总结了一下。

篇4:延长双绞线的传输距离

关键词:CSMA/CD;双绞线;傅里叶公式

中图分类号:TP27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17-0024-02

在以太网(IEEE802.3系列)标准中规定,双绞线的最大传输距离为100 m如果超过这个范围,就不能使用双绞线。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如“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光缆等媒介及两端设备”或“临时性机构,没有必要使用昂贵的线缆”,使我们面临难以抉择的境地。

从原理上分析,对于双绞线布线距离的限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以太网的最短帧长和距离超长造成的线缆传输特性下降,下面将分别进行分析。

1以太网中最短帧长对线缆长度的限制

以太网络的工作方式可以简单的使用“载波侦听、冲突检测(CSMA/CD)”来描述。其中的“冲突检测”表示:当某计算机(如:主机A)以广播的形式发送某帧时,在发送的过程中一直检测信道,通过比较发出信号是否与检测到的信号一致,决定发出的帧是否和其他计算机(如:主机B)发出的帧产生了冲突,如果A主机在发送某帧的过程中没有检测到冲突,就认为这一帧发送成功。但是,如果帧与链路的冲突域相比太短,就会出现“冲突检测”失败的情况。

要保证“冲突检测”机制的成功,每帧必须至少可以持续发送2τ时间。τ的大小由网络协议标准定义,当τ确定后,则最短帧长也被确定,反过来一个冲突域的最大范围便被确定。在10 Mb/s以太网中,2τ被定义为51.2μs,最短帧长为64 B,一个冲突域最多由4个中继器组成,进而一个冲突域中的线缆最大长度也会有一个限制。然而随着交换机的普及,可以彻底地摆脱这种限制了。因为交换机将每一段线缆划分成不同的冲突域,并工作在全双工模式下。这样每个主机在收和发的方向都有了一个专用的信道,不再需要CSMA/CD,也就没有了冲突域对线缆长度的限制,所以以太网的最短帧长对线缆长度的限制是可以被解决的。

2随距离增加,线缆传输特性的下降对线缆长度的限制

2.1 信号总体功率下降对线缆长度的限制

正常情况下,五类双绞线的直流阻抗为9Ω/100 m,当双绞线长度不超过200 m时,其直流阻抗在18Ω(9Ω/100 m×200 m)以内。而布线要求总阻抗不能大于19Ω。所以200 m以内双绞线的直流阻抗引起的信号总体功率下降,一般不会影响接收设备对信号的获得,所以在此距离采用五类双绞线布线可以不必考虑直流阻抗的影响。

2.2线缆频率特性下降对线缆长度的限制

根据傅里叶级数公式:

任何持续的数据信号,都可以被分解为正弦和余弦函数的n次谐波。在计算机局域网中,使用双绞线进行基带传输(即数字信号不经过任何调制,而是只经过简单的频谱变换或码形变换后就直接送往传输信道)。这样就可以将双绞线上的传输信号作为方波进行分解,变换为谐波后再进一步研究。

当方波信号通过一个低通信道时,可以等幅衰减通过的谐波数量越多,则接收设备正确识别原始方波信号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信号将难以识别。双绞线的频率特性是一个低通信道,可以等幅衰减通过的谐波数量会随线缆距离延长而下降。下面按照3种不同假设情况进行推导并得出结论。

假设1:

①长度为100 m的五类非屏蔽双绞线;②双绞线上传输速度为100 Mb/s的信号;③双绞线的等幅衰减的带宽为BHz。

推导1:

由于在传输速度为100 Mb/s的以太网中,采用的编码方式是4 B/5 B(即为解决传输中的同步问题,实际使用5 b的码组来编码4 b的实际输入数据),则通信线路上实际传输的方波信号每秒状态的变化次数为125 M,即125 Mb/s。

如果每秒信号变化125 M次,则状态变化8次需要的时间为:8/125 Ms。

根据傅里叶级数公式,一次谐波的周期T为:8/125 Ms;一次谐波的频率f为:125 M/8 Hz。

方波信号(每秒状态变化次数为125 M次)通过长度为100 m五类双绞线后,可以等幅衰减通过的谐波数量N1(个)为:

N1=B/f=B/(125 M/8)=64B×10-9

结论1:

因为假设1符合五类双绞线的布线标准,所以当等幅衰减通过的谐波数量为N1时,接收方设备可以识别。

假设2:

①长度为大于100 m的五类非屏蔽双绞线;②双绞线上传输速度为100 Mb/s的信号;③双绞线的等幅衰减带宽变窄为B/2 Hz。

推导2:

可以等幅衰减通过的谐波数量N2(个)为:

N2=(B/2)/f=(B/2)/(125M/8)=32 B×10-9=N1/2

结论2:

随着双绞线长度的增加,其等幅衰减频宽B变窄后,可以通过的等幅衰减谐波数量也将减少,当N2小于4时输出信号将难以被接收设备识别。

然而在假设2下,很难保证等幅衰减通过足够的数量的谐波。

根据公式N=B/f,当B减少时,只有降低f(即降低双绞线上信号的传输速度),才能保证N不变。

假设3:

①长度大于100 m的五类非屏蔽双绞线;②双绞线上传输速度降为10 Mb/s的信号;③双绞线的等幅衰减的带宽变窄为B/2 Hz。

推导3:

在以太网协议中,10 Mb/s与100 Mb/s为最常见的数据传输速度,所以可以考虑将数据传输速度降为10 Mb/s。

在10 Mb/s的以太网中,采用的是曼彻斯特编码(即为了解决传输中的同步问题,实际使用2 b的码组来编码1 b的实际输入数据),所以通信线路上实际传输的方波信号每秒状态的变化次数为20 M,即20 Mb/s。如果每秒信号变化20 M次,则状态变化8次需要的时间为:8/20 Ms。根据傅里叶级数公式,一次谐波的周期T为:8/20 Ms;一次谐波的频率f为:20 M/8 Hz。方波信号(每秒状态变化次数为20 M次)通过此双绞线后,可以等幅衰减通过的谐波数量N3为:

N1=(B/f)=(B/2)(20 M/8)=200 B×10-9

N3/N1=200 B×10-9/64 B×10-9=3.124

结论3:

即使线缆长度增加导致了等幅衰减带宽变窄一半,但如果将数据传输速度降为10 Mb/s,假设3下可通过的谐波数量N3将为正常情况下N1的3.125倍。在此情况下,接收方设备完全可以识别信号。

根据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在设计一段距离为200 m以内线路的时候,可以使用双绞线进行非标准应用布线,采用以下方法:

(1)为保证整体网络的速度,可以使用接口为10/100 Mb/s自适应的交换机,但将与这条双绞线连接的交换机端口强制设为10 Mb/s和全双工模式。

(2)采用五类或超五类双绞线布线,提高施工工艺,尽量避开强干扰源,以减少线缆性能参数的下降。

在实际工程中,对使用一段长度约200 m的双绞线进行连接的计算机进行测试:①使用IE浏览器访问Internet正常;②使用ping程序进行测试,10 min丢包率为0,结果证明以上分析是合理的。

篇5:实验1 双绞线的制作

一、实验目标:

1、通过RJ-45水晶头制作网络连接线,进一步理解EIA/TIA-568-B(简称T568B)规范标准;

2、熟练掌握网络连接线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要求

1、实训环境: RJ-45头2个、双绞线1.2米;RJ-45压线钳若干把、测试仪一套。

2、实训重点:按推荐T568B规范标准制作;摸索并掌握双绞线理序、整理的要领,尽可能总结出技巧;用测试仪测试导通情况并记录,完成实验报告,总结成败经验。

三、实验基础知识

1、EIA/TIA-568-B标准

EIA/TIA-568-B简称T568B。其双绞线的排列顺序为:白橙,橙,白绿,兰,白兰,绿,白棕,棕。依次插入RJ-45头的1~8号线槽中。参见图8-1

图8-1 如果双绞线的两端均采用同一标准(如T568B),则称这根双绞线为:直连线式。这是一种用得最多的联接方式,能用于异种网络设备间的联接,如计算机与集线器的联接、集线器与路由器的联接。通常平接双绞线的两端均采用T568B联接标准。

如果双绞线的两端采用不同的联接标准(如一端用T568A,另一端用T568B),则称这根双绞线为:跨接线式或交叉线。能用于同种类型设备联接,如计算机与计算机的直联、集线器与集线器的级联。如果有些集线器(或交换机)本身带有“级联端口”,当用某一集线器的“普通端口”与另一集线器的“级联端口”相联时,因“级联端口”内部已经做了“跳接”处理,这时只能用“直连线式”双绞线来完成其联接。

同一局域网内部,连接到各工作站的双绞线应使用同一规范标准制作(T568A或T568B,推荐使用T568B标准),否则可能导致局域网工作不正常。值得注意。

2、双绞线理序、整理技巧

双绞线的四对八根导线是有序排列的,对于100M及以上的网络传输速率,每一根线都有定义(即各有分工),八种颜色的线如何实现快速排序并对应到RJ-45水晶头的导线槽内,不难总结出技巧: 第一步:将四对双绞线初排序,如果以深颜色的四根线为参照对象,在手中从左到右可排成:橙,兰,绿,棕;

第二步:拧开每一股双绞线,浅色线排在左,深色线排在右,深色、浅色线交叉排列; 第三步:跳线:将白兰和白绿两根线对调位置,对照T568B标准,发现线序已是:白橙,橙,白绿,兰,白兰,绿,白棕,棕;

第四步:理直排齐:将八根线并拢,再上下、左右抖动,使八根线整齐排列,前后(正对操作者)都构成一个平面,最外两根线位置平行。

第五步:剪齐:用夹线钳将导线多余部分剪掉,切口应与外侧线相垂直,与双绞线外套间留有1.2~1.5cm的长度,注意不要留太长(外套可能压不到水晶头内,导致线压不紧,容易松动,导致网线接触故障),也不能过短(八根线头不易全送到槽位,导致铜片与线不能可靠连接,使得RJ-45头制作达不到要求或制作失败)。

第六步:送线:将八根线头送入槽内,送入后,从水晶头头部看,应能看到八根铜线头整齐到头。

第七步:压线:检查线序及送线的质量后,就可以完成最后一道压线工序。压线时,应注意先缓用力,最后才可能用力压,切不可用力过猛,因为容易导致铜片变形,不能刺破导线绝缘层而于线芯可靠连接。

第八步:测试:压好线后,就可以用测线仪检测导通状况了。

四、实训步骤

第一步:认识RJ-45连接器、网卡(RJ-45接口)和非屏蔽双绞线。

RJ-45连接器,俗称水晶头,用于连接UTP。共有8个引脚,一般只使用了第1、2、3、6号引脚,各引脚的用途与网卡不相同。各引脚的意义如下:引脚1接收(Rx+);引脚2接收(Rx-);引脚3发送(Tx+);引脚6发送(Tx-)。

网卡上的 RJ-45接口也有 8个引脚,一般也只使用第1、2、3、6号引脚,其余的没有使用,各引脚的定义如下:引脚1 发送(Tx+);引脚2发送(Tx-);引脚3接收(Rx+);引脚6接收(Rx-)。如图7-2所示为直连线和交叉线的线序。

图7-2 第二步:RJ-45专用剥线/压线钳,用于接驳水晶头。如图7-3所示

图7-3 第三步:网线测试仪或万用表,当网线两头接好后,用来测试线路是否通畅。

第四步:用剥线钳将双绞线外皮剥去,剥线的长度为13~15mm,不宜太长或太短。第五步:用剥线钳将线芯剪齐,保留线芯长度约为1.5cm。

第六步:水晶头的平面朝上,将线芯插入水晶头的线槽中,所有8根细线应顶到水晶头的顶部(从顶部能够看到8种颜色),同时应当将外包皮也置入RJ-45接头之内,最后,用压线钳将接头压紧,并确定无松动现象。如图7-4所示。

图7-4 第七步:将另一个水晶头以同样方式制作到双绞线的另一端。第八步:用网线测试仪测试水晶头上的每一路线是否连通。发射器和接收器两端的灯同时亮时为正常。如图7-5所示。

图7-5

五、实验总结

双绞线分为屏蔽双绞线和非屏蔽双绞线。屏蔽双绞线通过屏蔽层减少相互间的电磁干扰;非屏蔽双绞线通过线的对扭或消除相互之间的电磁干扰。按电器性能划分,双绞线通常分为三类、四类、五类、超五类、六类和七类。其中三类和四类已经基本不使用。数字越大,版本越新,技术就越先进,带宽越宽,价格也贵。

布线标准规定了双绞线的线序有T568A和T568B两种标准。

双绞线制作过程主要有:剪断、剥皮、排线序、剪齐、放入水晶头、检查线序、压制、测试几个环节。

六、实验作业

1、将四对双绞线初排序时,也可以选择浅色的四根线作参照对象,拧开每一股双绞线时,八根线也均要求浅色线排在左,深色线排在右,请问需将哪根线进行跳线,才能满足T568B规范标准要求的线序?

2、制作的双绞线可以连接上网,最低要求哪几号线必须确保畅通?网速有何局限?

3、试用本实验中介绍的双绞线理序、整理技巧,总结按T568A标准制作网线时的操作技巧。T568A与T568B标准区别究竟在何处?解决了这一问题,我们再来做交叉线就不难了!

篇6:实验1:双绞线的制作与测试

实验一 双绞线的制作与测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构建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设备及软件环境。

2、了解非屏蔽双绞线制作的相关标准。

3、掌握在各种应用环境下非屏蔽双绞线的作用与制作。

4、掌握网线线缆测试仪的使用。

二、实验设备

1、RJ45压线钳

2、RJ45水晶头

若干

3、超五类线或六类线

若干

4、RJ45网络测试仪

2套

三、实验原理

1、分类:双绞线TP(Twisted Pair)分为非屏蔽双绞线(UTP:Unshielded TP)和屏蔽双绞线(STP Shielded TP),而屏蔽双绞线又可分为FTP(铝箔屏蔽双绞线)、SFTP(铝箔、铜网屏蔽双绞线)、SSTP(独立屏蔽双绞线)等。

2、双绞线的“双绞”含义:一对双绞线一般由两根22-26号绝缘铜导线相互缠绕而成。把两根绝缘的铜导线按一定密度互相绞在一起,可降低信号干扰的程度,每一根导线在传输

2把

图1-1 双绞线内部构造

中辐射的电磁波会被另一个根导线上发出的电磁波抵消。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指导书

3、RJ-45接头:

即俗称的水晶头,常用于数据电缆的端接,实验设备、配线架模块间的连接及变更。如图1-2所示。

4、双绞线的布线标准

(1)线对和针序号的对应关系有两种国际标准:ANSI/TIA/EIA 568-A(图1-2)和ANSI/TIA/EIA 568-B(图1-3)。简称为A类和B类标准,工程上使用较多的为B类标准制作连接线、插座、配线架。线对和针序号的对应关系为:

ANSI/TIA/EIA 568-A:1-白/绿、2-绿、3-白/橙、4-蓝、5-白/蓝、6-橙、7白/棕、8-棕;

图1-3 布线标准 图1-2 水晶头

ANSI/TIA/EIA 568-B:1-白/橙、2-橙、3-白/绿、4-蓝、5-白/蓝、6-绿、7白/棕、8-棕;

6、网线制作方法:

直通线 :双绞线两边都按照 EIAT/TIA 568B 标准连接水晶头。

交叉线 :双绞线一边是按照 EIAT/TIA 568A 标准连接,另一边按照 EIT/TIA 568B 标准连接水晶头。

直通线和交叉线的应用规则为:不同类型设备间的连接使用直通线,同类型设备间连接使用交叉线。例:计算机与交换机、交换机与路由器间的连接使用直通线,而计算机与计算机、交换机与交换机间连接则要使用交叉线。

四、实验步骤

2、直通线(EIA/TIA 568B标准)制作方法。

(1)先用双绞线剥线器将双绞线的外皮除去3厘米左右,如下图。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指导书

(2)将裸露的双绞线中的橙色对线拨向自己的左方,棕色对线拨向右方向,绿色对线拨向前方,蓝色对线拨向后方,如下图所示。左:橙 前:绿 后:蓝 右:棕。小心的剥开每一对线,按 EIA/TIA 568B 的标准(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排列好。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绿色条线必须跨越蓝色对线。这里最容易犯错的地方就是将白绿线与绿线相邻放在一起,这样会造成串扰,使传输效率降低。

(3)如下图所示,把线整齐,将裸露出的双绞线用专用钳剪下,只剩约 14mm 的长度,并剪齐线头。将双绞线的每一根线依序放入 RJ45 接头的引脚内,第一只引脚内应该放白橙色的线,其余类推。

(4)确定双绞线的每根线已经放置正确,并查看每根线是否进入到水晶头的底部位置。如到了底部就可以用 RJ45 压线钳压接 RJ45 接头。

(5)用 RJ45 压线钳压接 RJ45 接头,把水晶头里的八块小铜片压下去后,使每一块铜片的尖角都触到一根铜线,这样制作完成了一个 RJ45 头。

(6)用同样方法按照完成另一端的 RJ45接头的制作。

3、使用线缆测试仪测试网线的连通性。

将做好的跳线两端分别插入到RJ-45网络测试仪带8针的两个端口,然后将测试仪的电源开关打到“ON”的位置,此时测试仪的指示灯1~8依次闪亮,如有灯不亮,则所做的跳线不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指导书

合格。其原因可能是两边的线序有错或线与水晶头的铜片接触不良,须重新压接RJ-45水晶头。

4、直通线(EIA/TIA 568A标准)制作及测试。

根据EIA/TIA 568B标准的线序,参照以上1-2步骤操作,制作568B标准直通线并测试。

5、交叉线制作及测试。

(1)将双绞线线一头按照EIA/TIA 568B标准的线序制作水晶头。(2)将双绞线线一头按照EIA/TIA 568A标准的线序制作水晶头。

(3)使用测试仪进行连通测试:网线两端测线仪一端绿灯闪亮顺序为 1、2、3、4、5、6、7、8;另一端绿灯闪亮顺序为 3、6、1、4、5、2、7、8,则所做双绞线已连通。

五、实验分析与思考

1、A类数据跳线与B类数据跳线有何区别;

2、写出网络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3、压线时应怎么样用力才能确保铜片能刺破导线绝缘层,而不发生变形?

篇7:双绞线的制作教案

1.实验名称:RJ-45双绞线的制作和测试。

2.实验内容:制作符合EIA/TIA 568B标准的具有RJ-45接头的双绞线

3.实验目的 :掌握符合EIA/TIA 568B标准的具有RJ-45接头的双绞线的制作和测试方法

4.实验内容 :每2人一组,剪取适当长度的双绞线进行实验,做出一条直连网线。

5.实验原理 :

1、双绞线

非屏蔽双绞线(Unshielded Twisted Pair,UTP)是在塑料绝缘外皮里面包裹着8根信号线,它们每2根为一对相互缠绕,总共形成4对,双绞线也因此得名。双绞线互相缠绕的目的,就是利用铜线中电流产生的电磁场互相作用抵消邻近线路的干扰,并减少来自外界的干扰。

2、RJ-45连接器

制作网线所需要的RJ45也被叫做8PSC,特别需要注意的是RJ45接线方式规定如下:

(1)1、2用于发送,3、6用于接收,4、5、7、8是双向线。(2)1、2线必须是双绞,3、6双绞,4、5双绞,7、8双绞。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抑制干扰信号,提高传输质量。

3、双绞线连接水晶头:

按照双绞线两端线序的不同,我们一般划分两类双绞线:一类两端线序排列一致,称为直通线;另一类是改变线的排列顺序,称为交叉线。线序如下:

直通线:(不同设备的连接,如主机和集线器)1 2 3 4 5 6 7 8 A 端: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 B 端: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交叉线:(相同设备的连接,如集线器和交换机)1 2 3 4 5 6 7 8 A 端: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 B 端: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

6.实验心得:

篇8:双绞线的制作教案

一、“做中学, 做中教”适应职业学校的生源情况

“做中学, 做中教”教育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自然的过程, 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感受成功的喜悦, 增强自信心, 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这种教育理念不同于以往单纯的先传授知识再动手操作的常规教育。“做中学, 做中教”不太追求学生说出准确的概念, 而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 获得有关的经验, 获得有关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终形成科学价值观。这种教育理念与当前中职教育的实际相适应。

中职教育是以“专业技能课为主, 文化理论课为辅”的教育模试。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智力类型, 他们较多的是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 对涉及经验、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具有较强的掌握能力;他们排斥概念、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通俗地讲, 就是他们更多地对专业实践感兴趣, 而对纯理论的课程内容兴趣不高。这要求职校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 注重发掘他们的潜力, 注重因材施教,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在实践中进步。也就是“做中学, 做中教”。

二、“做中学, 做中教”教师的主导作用

“做中学, 做中教”中教师处于什么地位, 有人认为是处于“观察、辅导、监督的地位”。意思是说教师处于次要的地位。我认为都是从现象上看问题, 或是从主观片面的看问题。“做中学, 做中教”非但没有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反而是加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当然这种主导作用, 不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上, 而是在专业实践活动中, 他改变了教师主导作用的方式。正因为他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因此他对教师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

首先, 教师必须有渊博而熟练的教育学知识和技巧。在教课时才能有能力去观察分析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知活动。他要教师观注学生的口语表达, 体态表现等等以便判断学生观察和理解的程度。

其次, 教师要有全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学生在实践过程遇到的问题是千奇百怪的, 如若没有全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将很难给学生进行效的指导, 甚至会出现教师无法解决、不知所措的问题。

第三, 教师必须充分备课, 精心设计课堂实践活动方案。课前要认真考虑学生有什么旧经验可以利用, 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何有效的组织学生活动, 向教学目标方向廷进。精心设计一堂适合“做中学, 做中教”的教育理念的实践活动方案。

所以, 要在教学过程中要融入“做中学, 做中教”的教育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非但没有减弱, 反而是加强了, 而且难度变得更大了。

三、“做中学, 做中教”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那么如何将“做中教, 做中学”教育理念融入中职教学中呢?现在我将以《双绞线的测试与制作》的教学为例谈谈做法。

1、认真备课, 精心处理教材

课前准备要充分, 教师熟悉教材, 了解学生。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根据学生具体情况, 好生差生搭配进行分组, 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服务。再就是实验设备和工具要准备好, 还要有备份, 尽最大可能避免出现“学生要, 教师无”的情况。最重要的是如何把“做中学, 做中教”的教育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双绞线的测试与制作》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基本是先给出卡线标准-->然后教师演示卡线过程-->再进行测线-->最后学生分组自行卡线和测线。也就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一般两节课就完成了。

在这里我根据自己对中职学生的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 融入“做中学, 做中教”的教育理念。先创设情景设立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教师引导如何测试双绞线-->学生自主学会使用双绞线测线器-->教师引导学生看线序引出卡线标准-->讲解直通线和交叉线的适用场合-->学生上网找卡线的视频自主学习如何卡线-->学生卡线。本课程要用四节课完成教学。本课程始终是教师创设问题-->学生教师的引导下动手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分析、讨论总结-->教师综合总结。也就是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

2、创设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和探究欲望的导入情景。

创设有趣的情景, 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把学生“吸引”过来, 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首次创设情景, 小明和小华在学校机房联网打游戏, 突然小王进来把桌子一推, 小明和小华游戏不能玩了, 请你们找一下原因。

由于教师事先将故障设置在网线上, 导出如何用测线仪判断网线的好坏。教师先不介绍测线仪的使用, 让学生尝试先用测线仪检测一条完好的网线, 看有什么结果。然后让学生分组检测各自有故障的网线。比较一下与上一结有何不同。分组回答比较各组测试的结果。

再次创设情景, 如果只知网线一端, 另一端不知在交换机的哪一个接口上, 如何只用主测线仪判断网线的好坏。引导学生用主测线仪检测已知网线的一端, 看有什么结果。

三次创设情景, 提出在机房里, 如果没有带测线仪, 如何判断网线的好坏。引导学生用替代法判断。

四次创设情景, 提出如果不通过交换机仅用一条双绞线能否将两条电脑进行联网。让学生用现有的网线进行实验, 结果不行;教师给出事先准备好的另一条网线让学生进行实验, 结果可行。引导学生用测线仪进行检测两条线有何不同, 观察两条网线的线序, 引出网线的T568A和T568B标准, 再而导出直通线和交叉线。

五次创设情景, 小明想到小华的家里玩游戏。小华家有两台电脑但都没连网, 小明买了网线和交换机, 请你给小明卡两条网线。引导学生上网查找网线制作视频, 要求学生自已动手卡网线。

3、精心的课前准备, 是本实训课程能向教学目标推进的基础

一分组准备, 教师要在分组前考虑学生的特长和能力, 按照不同的讨论类型, 进行同质分组或异质分组, 即按照不同的讨论的主题, 把能力类型相类似的学生分为一个讨论组, 或者不同能力类型的学生分为一个讨论组。便于学生能充分的进行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二故障预设, 为了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双绞线的连通性, 我将每组双绞线设置的故障在不同的位置。每组学生用测线仪测出不同故障位置, 及连通性。让同学们进行分析、讨论、综合, 在教师的启发思考下最终得到结果:100M的网线只要第1、2、3、6线没故障就可连通。这样就可使得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理解网线的连通性, 能用测线仪测判断网线的可用性。

三问题准备,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经验和认识水平的特点, 学生常常会有独特的、不同于成人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教师在课前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充分的准备。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的时候, 千万不能直接将结果告诉学生。只能告之方法。例如, 如何在单端测线法, 我们只要引导学生用主测线仪去测一下网线的一端看看有什么情况发生就可以了。再如, 如何卡线, 我们只要引导学观察水晶头线序, 后让学生上网查找双绞线的制作视频看, 跟视频学着做就行了。这不就是“于鱼, 不如授之于渔”。

4、精心设计实训报告

大家都知道“做中学, 做中教”是“从活动中学, 从经验中教”。教师通过设计科学的教学活动, 设立相关的问题, 适当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得到经验知识。为让经验知识能被中职生掌握, 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升华。精心设计实训报告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简易测线仪的使用报告设计, 在传统本节教学过程中是由教师讲解简易测线仪结构和使用方法, 然后教师演示双绞线的查测过程, 最后学生按照教师的检测过程再做一遍。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简单模仿教师, 但学生的映象不会很深刻。没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按“做中学, 做中教”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自已尝试用简易测线仪测试一打完好的网线, 然用去测试有故障的网线, 教师事先要准备好各种故障的网线分给不同的小组, 以便学生能通过比较, 分析、总结100M网线只用到1、2、3、6四根线。为进一步提高用测线仪判断网络故障的能力提出单端判断网线故障的办法, 以及没有测线仪如何判断网线的好坏。为达到以上目标, 特设计以下网线测试实训报告。

二双绞线打线标准实训报告的设计, 在这节课中我们给学生一条直通线和一条交叉线, 叫学生观察水晶头中线的颜色并按顺序写下来, 通过比较看两条线有何不同。让学生先有感性认只后, 而后教师根据学生观察的结果, 总结出双绞线的T568B和T568A标准。

三网线的制作, 传统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卡线操作给学生看, 然后学生模仿卡线。这里按着“做中学, 做中教”的教学模式, 可让学生自行上网查找制作网线的视频观看, 并模仿着做。虽说都是模仿, 这也教会学生可利用网络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在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上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 “做中学, 做中教”渗透在计算机教学中, 改变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方式, 从传统的“教师讲, 学生听”的传统传授性教学模式转移到由“学生积极发现问题, 老师协助解决”的互动教学模式。学生从中尝到甜头, 激发了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促使学生的参与度大提高, 激发学生的创新性, 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同时, 也促使教师提升业务水平, 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良性循环。

计算机学科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 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不断实践, 及时总结, 才会有所创新, 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完成由被动学习到自觉学习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王军伟:《对“做中教做中学”的认识与思考》

上一篇:看当幸福来敲门观后感下一篇:国庆节祝福祖国的经典说说句子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