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口译课程教学方法初探

2022-09-11

一、由教师先讲解翻译技巧到让学生用已学习的知识词汇、语法进行翻译初探

以往教师授课时一般由教师先讲解翻译技巧、词汇的使用方法后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的思维容易被束缚在老师讲解的翻译技巧中。然而在真正的翻译实战中是不可能有现成的翻译技巧和词汇提供给译员, 完全需要译员的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快速反映, 及时的翻译, 这考验了译员的临场反应能力和已有的知识储备。

往年有部分学生毕业后, 从事日语翻译工作中, 仍然缩手缩脚, 不敢大胆翻译。然而这些学生其实已经具备了日语翻译的基本素质。他们之所以畏手畏脚就是担心自己的翻译会出错, 对自己的翻译没信心等。基于这些学生, 我进行了教学模式上的反思。以往是以“教—练—更正”这样的模式进行, 而第一步的教其实是存在一定问题的。日语口译课程开设于三年级, 学生在两年多的学习中已经有一定的语法、词汇、知识储备, 基本可以以最基础的形式将口译书中的例句用日语翻译出来, 基本可以达到“信、达、雅”中的“信”, 而在翻译实战中做到“信”是最基本的。

如果教师一开始就将翻译技巧提供给学生, 学生则失去了自我思考, 自我创新的机会。翻译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也并非教科书上的翻译技巧就是唯一、或者最好的翻译方法。所以我在教授之前, 先让学生尝试着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翻译, 如果做不到“达、雅”, 那就尽量先做到“信”, 如果做不到100%的将原文的意思翻译出来, 那就尽全力无限的接近原文的含义。在这种探索下, 学生的翻译结果让我欣喜若狂, 有些学生甚至提出了新的翻译思路和翻译技巧, 比教科书中的更加简明易懂。今后, 我将机继续沿着这种思路让学生进行翻译初探。

二、从被动给予翻译技巧到学生主动思索实现创新

学生在用自己已学的知识进行翻译后, 发现即使运用最简单的语法和词汇也能将原文的意思基本表达出来, 于是学生形成了看到原文就思索如何进行翻译的好习惯。这对学生以后的翻译实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准备工作。学生进行翻译初探后, 不仅加深了对原文的理解, 而且形成了一定的翻译思路, 此时给学生再讲解翻译技巧, 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对教授的翻译技巧的理解和记忆, 也能对自己进行的翻译进行反思, 发现问题所在, 以便今后不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三、从汉译日或者日译汉的单向思维转为双向思维 (回头看)

以往在翻译中只侧重翻译后的译文是否符合原文的含义, 只关注译文, 这是单向思维。我在教学中发现, 当学生曾经翻译的译文变为原文时, 他却无法很好的将把这个译文再翻译回去。也就是说我们只侧重单向, 却没有试着让学生回头看看, 如果反过来是否能再翻译回去。因为原文中很多好的词汇、惯用型, 学生看到后能够理解, 却并不一定能把他转变为自己的储备, 从语言学的角度也就是说学生可以完成“输入”, 却无法完成“输出”。因此我将在翻译练习中, 让学生翻译后再回头看看, 如果反过来时候是否还能翻译回去。这样一来学生加深了对原文中的词汇和惯用型的记忆, 这些好的词汇和惯用型都会成为学生自己的储备, 将来也会运用在翻译场合中。这也同时实现了汉译日和日译汉的双向训练。

四、加大实战考验, 锻炼学生的应变、速记能力和心理素质

口译不仅考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翻译技巧, 同时考验了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紧急事件处理能力、体力和心理素质。因此我根据搜集到的优秀日语译员实际翻译的视频或者音频资料, 将里面的译员的遇到的问题设计到学生的实战演练中, 训练学会的口译实战能力, 突发问题的处理能力等。今后在进一步扩充优秀日语译员实际翻译的视频或者音频资料的基础上, 将进一步加大对学生在实战中遇到各种问题的考研。

今后我将不断搜集优秀日语译员的视频或者音频资料, 让学生感受真正的翻译实战是怎样的情景, 还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以及时代对日语口译人才的要求, 进行不同教学方法的反思与尝试。

摘要:日语口译课程是一门实践性与实用性兼备的综合技能课程。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能够在一般的社交场合进行交流、表达思想和适当翻译, 能够做到两种语言思维的自然转换和有效运用两种语言, 在局面和语言的把握上做到基本得体。本文从四个方面讲述作者在日语口译课程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的初探。包括翻译技巧的训练, 翻译思维的转换, 以及实战经验的培养。

关键词:口译,翻译技巧,翻译思维,实战经验

参考文献

[1] 蔡蕾.实践应用型日语口译人才的培养[J]科教文汇, 2013 (1) :5.

[2] 曹琳.基于模因论的日语口译教学研究[J].科技向导, 2013 (5) :8.

上一篇:浅谈电工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下一篇:办好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