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中学数学教学法初探

2022-09-10

我在课堂教学中, 总结并归纳出了以下经验。

一、全体参与, 气氛激烈

我根据班上课桌的摆布, 把学生分成四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由好、中、中、差构成, 每一次讨论推举一个发言, 另一个作记录。必须让学生群体参与, 让每一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实现师生的情感交流,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考问题的主动性, 加速知识的内化过程, 讨论出正确的解题方法, 从而形成科学有效的思维方法。同时, 让学生在激烈的学习气氛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深挖教材, 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时, 我们长期养成的习惯思维认为加减法是分开的。按照教材上的有理数加减法法则:一、同号两数相加, 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 并把绝对值相加。二、异号两数相加, 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 并用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这些法则对于规范学生的思维, 正确认识有理数的加减法是非常必要的。但我们在教学中发现, 学生在做有理数的加减法时还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7+8=-15, -6-1=-5等等的错误, 让人十分头疼。究其原因, 还是这个法则过于繁琐, 学生难以掌握。从而造成学生在做有理数加减法时无法分清到底什么时候做加法, 什么时候做减法。针对这一现象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一些探索。首先, 本人让学生练习小学的加减法运算, 如5+7, 8-6, 11-8, 6-2, 等等, (当然, 学生很容易回答) , 接下来就让学生练习5-7, -5-7, 8-11, 2-6, -3-4, -5+7, -6+2, 等等, 此时有一部分学生就发生错误了, 但是大部分同学还是能够正确回答。然后引导学生观察:+5, +7做加法, -5, -7做加法, -3, -4做加法, +8, -6做减法, -8, +11, 做减法, +5, -7做减法, +8, -11, 做减法等等, 这时问同学什么时候做加法?什么时候做减法?它们的符号有什么规律?此时学生通过观察就会发现同号做加法, 异号做减法。个简单而又重要的加减法法则便顺理成章出现在我们面前:同号相加, 异号相减。于是我便通过这个法则来指导学生完成其他的加减法题目。

三、通过类比迁移, 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 形成完

在备课时做好两方面的准备:第一、把新课的内容从概念、思想方法寻找与以前学过的相似材料, 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让学生通过学习, 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第二、要了解学情, 通过课前的练习或小测试等形式了解学生对相似知识的掌握程度, 让新旧知识顺利过度。举例如下:

我们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时, 首先练习一道一元一次方程。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 教师适当巡视, 了解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并及时点评, 为新知识的引入扫清障碍。总结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 再类比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只是未知数系数化为1时, 系数为负不等号要变方向。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模块化、条理化。

四、数学的思想方法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一) 用分类讨论思想求线段的长

已知线段AB=10cm, 在直线AB上有一点C, 且线段BC=4cm, M是线段AC的中点, 求线段AM的长。

(二) 用方程思想求线段的长

已知:如图 (7) , B、C是线段AD上两点, 且AB:BC:CD=2:4:3, M是AD的中点, CD=6, 求线段MC的长。

(三) 用整体思想求角的度数

点O是直线AB上的一点, OD是∠AOC的平分线, OE是∠COB的平分线, 若∠AOD=14°, 求∠DOE、∠BOE的度数。

思想方法的运用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创造性。从而在解题过程中应付自如, 大大提高了解题效率。

摘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 本文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 通过利用类比迁移教学, 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师生互动, 和谐的氛围,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数学思想方法贯穿于教学的过程中, 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上一篇:城商行经营风险对策下一篇:中医内解毒法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