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档案学本科教育改革的新启示

2022-11-30

当今世界,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人类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同时, 伴随着各种活动所产生和积累的数据日益迅猛增长, “大数据”一词瞬间风靡全球,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其实, 大数据的强大并不在于表面的数据量, 更重要的是其背后所蕴藏的高价值信息, 这对信息行业无疑也是新的机遇和挑战。而档案学作为信息科学下的一个重要分支, 面对这样的时代变革, 其教育是否也应因时而变, 与时俱进?尤其对于档案学本科教育这个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 教育模式更应有所变化和革新, 从而出孕育出更能满足社会需求的现代化人才。

一、大数据时代背景

“大数据”其实通常可以理解为数量巨大的资料 (1) , 但它不单是字面意义上的“大量的数据”之意, 而是包括各种数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资料记录。如今, 信息的传输速度已经发展到了TB、PB、乃至EB, 每秒内就会形成大量的资料, 这些资料构成的“大数据”单靠人力或单凭机器都是无法处理的。而随着数据挖掘工作的不断深入, 人们开始看到了“大数据”背后潜藏的不同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价值, 这些价值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创造甚至财富。

不容置疑的是, 我们已处在这样一个“大数据时代”, 而对于这样一种说法, 最早是由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提出的 (2) , 它不仅指明了时代的趋势, 也使得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在这个权力和信息越来越透明的社会中, 让事实说话已经成为一切行动的方针。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 国内外都积极制定了不同的发展规划, 以提高综合实力。当下, 我国在“大数据”的应用上, 主要集中于能源、政府、IT及金融等方面, 重点利用“大数据”的产业价值和服务价值。而教育作为我们“立国之本”, “大数据”的应用尚未成熟, 和国外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在这方面的建设上亟待进一步拓展。

二、我国现阶段档案学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授课方式单调

教师对于档案学的一些理论基础课的教授, 极易出现“唯书主义”, 一堂课的大部分时间可能都是按课本内容“念书”, 这样会极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对于大部分高校, 尽管多媒体教学已广泛应用于授课, PPT教学早已不再陌生, 可这不免有时会导致“唯PPT主义”的现象。教师将PPT中的内容进行复述, 学生为了不漏掉每个知识点只顾一味地抄写, 不仅忽略了听课的重点, 也不利于知识的消化。

(二) 学生主动性不高

由于我国长期使用“填鸭式”教学, 在教育的改革发展中仍会有些保留, 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讲课为主导, 学生自己主动思考的机会很少。久而久之, 导致学生形成一种懒惰的心理, 结果只是教师在上面唱独角戏, 而学生在下面忙自己的事。在专业上, 这种被动的方式不利于他们进行探索, 发展自己的兴趣点, 不仅削弱了自主学习能力, 也引起了对未来的迷茫。

(三) 课程设置不完善

对于本科教育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培养综合能力的过程, 而部分院校的课程安排可能会存在一些不妥当的地方。一方面, 对于低年级的课程设置杂而广, 缺少一个清晰的知识脉络, 不利于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另外对于高年级的同学, 大多是实行“一刀切”的方法, 容易抑制不同学生不同特色的发展。另一方面, 随着信息化推进, 各学校档案学教育大量引进一些相关学科, 可是在增设新兴课程的同时容易失去专业特色而造成“多而不精”的局面。

(四) 缺乏实践

档案学专业终究是要应用于实践中的, 而我们现在本科阶段教育大多是“纸上谈兵”, 缺乏相应的实践或实习活动。相比工科类学生, 我们缺乏技术的磨炼;相比管理类学生, 我们又缺少实践经验的积累。这样不仅不利于知识的理解, 还会极大削弱档案学专业学生的竞争力,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三、大数据时代对档案学教育发展的挑战

(一) 冲击标准化和经验教育

在大数据浪潮的席卷下, 人们对事物的发展变化已经不能只凭感觉或经验去论断, 而是凡事都靠数据说话, 对事实进行判断并随时调整方向。教育作为一门社会科学, 也不再是单靠经验传承, 而是变成一门真正的实证科学 (3) 。这就要求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能单凭以往的统一化标准模式进行教育, 而因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因材施教。一方面, 从人才培养角度来说, 要打破以往的“一刀切”式教育, 而要依据学生的不同特色发展多元化教育 (4) , 否则只会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另一方面, 从教学方式角度看, 教师的讲课方式、内容及计划进度不仅要依据课程具体安排, 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学习情况、吸收程度及时调整。倘若教师只凭以往经验和自己的感觉去教学, 可能就会造成单方面的“教”, 而没有最重要的“学”, 使得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二) 对学生能力要求更高

大数据时代是需要知识创造价值, 不再是以往的机械化操作, 简单地对数据进行搜集、录入、管理, 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从“大数据”中进行挖掘、分析以提供服务利用, 预测未知。与此同时, 档案事业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不断加快, 档案学专业的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需要面对电子化工作环境, 工作内容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对大量文件、档案的整理和保管, 还需要发展档案的服务利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档案作为记载历史的重要载体, 从中所分析得到的信息更是对未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档案的开发利用势在必行。这就需要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信息系统应用技能, 还应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如对信息的分析和知识的提取, 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因此,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应全面努力, 拓宽视野, 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

(三) 网络教育平台的冲击

2012年, 教育部向各高校征集了一系列视频公开课, 提供了海量的在线教育资源 (5) 。而且随着网络的大范围覆盖, 在线教育平台已发展出了更多强大功能。如果在现实课堂中, 教师讲课枯燥乏味, 或所讲的知识没办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就会导致学生没有兴趣上课, 这部分学生可能就会求助于在线课程, 获取他们想学习的知识, 而且还能享受在线互动教学。此外, 近年来由于移动互联逐渐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时空的不受限和个性化服务使得“掌中学习”倍受学生群体青睐。这些对于传统的高校的档案学教育来说, 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因此转变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发展现实本科教学课堂独有的优势势在必行。

四、新时期大数据在档案学科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一) 数据收集

“大数据”是以大量数据为基础的, 所以收集工作尤为重要, 不仅要力求量, 也要保证质, 在此学校和教师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1. 院系教务部门。

院系教务部门收集的数据更宏观、范围更广, 应从不同方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数据”收集。对于低年级学生, 要充分了解同学们的兴趣爱好、对专业的认知和困惑、对大学的感受和疑问、对教师的评价以及学习倾向等情况, 做好日常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对于高年级学生, 更多应侧重于学生关于未来的规划或困惑的问题, 毕业后是打算考研、找工作、考公务员还是出国, 而且应当具体化, 例如考研是准备考哪个地区哪个院校, 是否跨专业等等, 尽可能全面详细;另外, 对于毕业生的信息收集更应重视, 要将每位毕业生的去向甚至毕业三年内的情况详细统计。这些“数据”不仅可以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 据此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计划, 还可以结合本校档案学毕业生核心竞争力, 挖掘各高校各自的特色教育。

此外, 应加强建设本校档案学专业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6) , 定期发布并更新专业的一些信息, 上传一些学习资料, 还可设置在线咨询, 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同时, 要注意统计学生浏览情况, 比如点击最多的文章或疑问最多的问题等, 定期汇总。

2. 授课教师。

授课教师主要收集关于学生课堂情况及成绩等方面的“数据”。上课前, 可先了解学生对即将学习内容感兴趣或有疑问的地方, 提前准备;在课上, 要注意观察学生听课过程中的一些表情行为变化, 记录讨论发言的情况, 以备日后查看;在每节课下课前可抽十几分钟时间进行随堂测验, 不仅能及时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程度, 还有利于督促学生认真听课, 提高听课效率。然而, 在每学期结束后, 对学生成绩的分析也相当重要, 这里不仅是一个总的分数, 而是对每一道题目得分率与失分率进行统计, 以发现一些内在的问题。

(二) 数据的分析和利用

经过前期大量“数据”收集工作后, 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教务部门可在对不同年级学生“数据”进行统计的基础上, 针对不同方面, 绘制出所需图表, 以便直观反应教育中现存的一些问题。例如对低年级学习情况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发现其中存在实践能力的匮乏, 那么教务部门就要增设一些实验课, 或和档案馆等单位建立联系, 定期允许部分学生去实习;再者, 如果对大三学生的“数据”整理分析后, 得出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有考研意向, 那么是否可以考虑向学生提供相关考研教学信息及专业辅导, 这样不仅很好地满足了广大同学的需求, 也避免一些学生报校外的辅导班而走弯路。

而作为授课教师, 可对学生课堂记录的“数据”进行研究, 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亮点, 不断改善并创新教学模式, 将不同方式相结合, 以打破以往整节课都“念”课本的单调局面;同时也要对学生成绩进行分析, 掌握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 总结问题, 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比如对日常上课过程中的讨论热度或抬头率分析, 从中找寻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或者更喜欢的学习方式, 这在今后的教学中就可以适当调整教学计划,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尤其对于档案学专业的本科生来说, 由于人数较少, 大多为小班授课, 这些前提条件都更有利于实现个性化的教学。

此外, 对数据的利用也不仅局限于教职人员, 学校可为每个学生建立个人学习模型, 设置个人账号和密码。学生可通过登陆查询个人数据动态, 并结合自身情况分析, 发掘自身潜力, 以探索出适合个人的发展方向。

五、结语

在刚刚召开的两会中, 教育改革问题再次跻身前十大关注热点, 而“大数据”的地位也日益凸显。在这样的时代趋势下, 把握机会才能掌握竞争的制高点。档案学专业作为稀缺学科, 其本科教育更是为国家输送现代化人才的重要来源。因此, 要重视“大数据”在此方面的应用, 使档案学本科教育真正成为一门科学教育, 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道路, 才能在未来世界的挑战中坚固自身地位, 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价值。

摘要:本文是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 通过分析现今档案学本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以及新环境下所面临的挑战, 并提出大数据在档案学本科教育的具体应用, 以更好地推动本科教育模式的改革, 同时促进档案学教育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教育。

关键词:大数据,档案学,本科教育

注释

1大数据[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6954399.htm?fr=wordsearch.

2陆璟.大数据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 2013 (9) :5-8.

3吴再柱.大数据:带给教育的机遇与挑战[DBOL].http://www.fjxxkx.com/show.asp?id=931.

4王芹, 周毅.信息时代档案学本科多元化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以苏州大学为例[J].档案学研究, 2012 (2) :80-82.

5徐玮.大数据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和挑战[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37) :4-5.

6弓成.试析“创新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教育管理[J].办公室业务, 2012 (13) :152.

上一篇:中学生的品德问题及教育策略下一篇:《化工管理》杂志约稿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