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政府改革与转型

2024-05-13

大数据时代的政府改革与转型(通用8篇)

篇1:大数据时代的政府改革与转型

大数据时代的政府改革与转型

编者按:从户籍制度改革,到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再到征信体系建设,近期加速推进的诸多改革,都对数据库建设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一些改革更是以大数据为基础。大数据已经成为政府改革和转型的技术支撑。

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可容忍的时间内用传统IT技术和软硬件工具对其进行感知、获取、管理和服务的数据集合。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等新型数据处理技术不断成熟,大数据也不断被应用到政府日常管理和为民服务中,并成为推动政府政务公开、完善服务、依法行政的重要力量。

但同时,部门利益割据造成的信息孤岛,也成为大数据进一步发展的掣肘,而由此引发的重复建设,不仅造成大量浪费,也让政府工作效率乃至公信力打了折扣。

大数据时代,如何让科技力量为政府转型所用?半月谈记者深入安徽、湖北、广东等地进行了调查。

大数据,政府转型的科技动力

百姓无需搜遍网络,就能查询衣食住行、科教文卫等各种信息;社区工作人员通过获取数据库信息,便可处理突发事件;政府运用数据分析,也能发现贪污线索……如今,大数据已被很多地方政府部门悄然引入日常管理中。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大数据因其数据体量大、类型多、价值高、处理快等特征,在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等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提高民生服务精准度

“大数据能带来什么、如何运用好,这是我们在做信息化建设时始终在思考的问题。”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孙艳告诉记者,芜湖市从2007年开始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选择镜湖区作为试点,建立人口数据库,从最基本的摸清人口底数、掌握动态做起,不断更新人口基础信息。然而,真正让芜湖市意识到数据库意义的是一次火灾。

几年前的一天夜里,镜湖区的一个居民小区发生火灾,火势迅速蔓延,近百户居民受到影响。一时间,究竟有多少居民受火灾影响、包含多少老人和孩子,都成为急需了解的情况。镜湖区相关工作人员立刻调出该小区的人口数据库,准确查出了每户的家庭成员信息。根据这些数据,镜湖区在充分调集力量救火的同时,为火灾中被救出、没有受伤的住户安排了宾馆,还根据数据库中的学生信息,联系教育部门备好相应年级的书本,在第二天一早就把整套的新书和书包送到学生手中,安抚了群众情绪。

“这可以说是数据库第一次淋漓尽致地发挥作用,老百姓都特别感动,觉得我们及时准确地解决了他们的问题,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而从我们的角度来说,也是更好地发挥了政府职能。”孙艳说。

“对公众而言,大数据带来的最直观变化,就是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精准服务型转变。”芜湖市政府信息办副主任、总工程师承孝敏表示,以往政府工作人员只是被动等待百姓上门办理业务,现在有了大数据的海量信息支撑后,就可以精准定位各类人群,比如社区矫正人员、流动人口、失独家庭等,并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大数据分析还能去伪存真,用在公共服务领域可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上海市民政局建立了居民经济状况核对信息系统,曾经通过信息核对,在17.4万余户次申请保障房的家庭中,检出1.7万不合条件户。

从发展态势来看,以大数据为标志的“信息社会”正在加速到来。“各级政府都在关注大数据,考虑如何利用它改变决策支持系统,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能力。”国家信息中心网络政府研究中心主任于施洋说。

决策科学化的牵引

在上海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的监控室内,工作人员现场演示,某地段若发生交通事故,监控平台的大屏幕将在3分钟内自动发出警报,点击进入,就可以得到即时街景,交管部门可以根据事故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此外哪个地段拥堵、所有运送危险物品车辆的位置、接到哪个小区居民的110报警等关键信息,也能实时反映在大屏幕上。

据介绍,这一平台还集成了道路传感系统、出租车GPS系统、居民手机信号迁移、实时视频采集等多系统信息,海量的数据汇聚而来并得到迅速整合,用以分析交通状况,大大提高了管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不仅如此,根据长时间的数据分析,各个地段拥堵状况和原因也一目了然,对下一步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将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撑。通过数据整合和运用提高管理能力,是目前世界各国的通用做法。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数据整合促进了警察、消防、医疗系统联动,使救援时间大幅度缩短;在新加坡,智能交通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在预测交通流速和流量方面有高达85%的准确率。

信息技术管理专家、《大数据》一书作者涂子沛认为,随着信息存贮量的增多,人类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通过数据的开放、整合和分析,能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价值。

北京一家信息公司曾经基于国家经济户籍库,分析研究相关数据,发现1990年至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与企业注册资本之间的关系呈高度线性相关,这就是说,放开企业注册,可以大大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这就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了极富价值的参考。

专家表示,大数据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变革,更是一场社会变革。很大程度上,大数据就是政府治理现代化的一条技术路径,具有催生管理革命的效果,也必将给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带来新气象。

政府透明化运行的数据支撑

在芜湖市“一站通”平台上,记者随机点开一名老人的医疗救助申请信息,系统显示镜湖新城公共服务中心一名工作人员受理该申请,在上传附件后该任务进入海南渡社区进行公示,公示完毕后将公示文件上传附件再进入中心(街道)审核。审核加盖电子公章后进入镜湖区民政局审批,由民政局电子盖章后再回传到最初受理的窗口。每个流程和所处的状态清晰可见。

“信息公开对政府良好运行非常重要,因为信息不对称会使权力失去监督,滋生不良作风,甚至腐败行为。”芜湖市弋江区委副书记王永辉表示,当所有信息都能够在一个系统平台内查询到时,就等于将各个环节的权力进行公开,能够有效地规范权力运行。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政府进一步依法行政的助推剂。

前不久,山东省烟台市审计局首次运用大数据分析平台捕获“某医院医保基金报销拨付人员孙某重复打印医疗发票贪污医保基金”线索。此线索被查实后,孙某因贪污58851.2元医保基金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烟台市审计局自2011年正式启动建设“财政资金跟踪审计数据分析平台”以来,已相继建成财政、地税、社保、公积金等方面的数据分析平台,涵盖财政预决算、社保五险、非税收入、税款征收、住房公积金等10多个方面,构建起数百个审计分析模型,并完成数据采集入库和审计方法体系建立工作,审计人员利用“大数据”平台就可掌握市直预算单位财政资金来龙去脉,准确快速发现违法违规问题。

浙江省政府办公厅电子政务处处长姜楚江认为,政府利用大数据提高自身管理水平,这就意味着更多的信息会向社会公开,更多政府掌握的数据会向社会开放,公众在获得更多信息和知情权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监督政府行为。

信息化洪流中的“孤岛”

大数据虽然摊开了一张美好的蓝图,但目前不少政府部门之间仍存在信息不畅问题,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让百姓在各个部门间奔走。信息孤岛的长期存在,让诸如征信体系建设、不动产登记等改革举措受困其中,同时也引发了数据库重复建设等浪费现象,亟待高度重视。

“数据部门割据”下的信息孤岛

买一套房需要填报十几张表格,每张表三分之一以上填的是重复的基础信息,这些都是政府拥有的基础数据,为什么不能根据身份证号码自动生成?

“北漂”小伙为了办护照,返乡6次,补了5张证明,包括无犯罪证明、公司在职证明、公司营业执照、公司外派人员资格证明、本地身份证,跑了3000多公里。且不说这些证明有无必要,即便真的需要,为什么不能通过综合数据联网,让政府部门从内部调取相关材料,而不是让老百姓急断肠、跑断腿?

大数据应用是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各部门数据资源协同共享、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则是关键和难点。当前一些部门存在的“数据小农意识”,导致产生一个个信息孤岛,不仅让百姓深受其苦,也让政府自身的社会治理水平受到制约。

最近几年,一些大中城市每逢夏天就会饱受内涝之苦。以北京“7·21”特大暴雨灾害为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吕卫锋表示,事实上城市的卫星数据、气象资料、通讯信息、摄像头等数据资源已经足够充分,当时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有更好的信息沟通、共享机制,就能充分预警并在第一时间协调救灾资源,减少灾害损失。

目前阻碍推行大数据技术的藩篱,主要是部门利益割据。芜湖市政府信息办副主任、总工程师承孝敏指出,芜湖建立“一站通”平台的基础,就是各个部门的信息数据交换和共享。过去各个部门也搞信息化建设,但大都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对实际应用考虑不够多,只是完成一个项目而已。结果是数据库虽然建成了,可大部分工作人员并不了解自己所在单位到底有哪些数据、如何应用。

“单位内部信息共享不畅,不同单位、部门之间更是如此。”承孝敏说,“信息涉密”“经过请示上级领导不允许共享”,是在推进信息化建设中最常听到的答复。“但为什么不允许共享、到底是哪条政策不允许,又往往没有答案。”承孝敏坦言,在技术层面信息交换共享并不是难题,真正难的是部门之间不敢交换、不愿交换。

深圳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些政府部门缺乏“大数据思维”,把自己掌握的丰富信息锁在柜中、束之高阁,或是缺乏迈开步子的勇气,摆脱不了“数据小农意识”,动辄拿保密和隐私说事。

重复建设的浪费之忧

部门对数据资源的分割和垄断,制约了政府的协同管理水平、社会服务效率和应急响应能力。而在大数据风潮下,许多地方和部门开始另起炉灶,建各式各样的数据中心、信息中心,标准不

一、重复建设,势必造成资源浪费,同时也为下一步整合制造了新的难题。

据报道,目前国内共有各级公积金管理机构606个,这些机构本应按照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进行统一系统的管理,但目前各地开发出几百套公积金管理系统,每个系统动辄花费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每年还有几十万到上百万元的升级维护费用。

然而,这样巨大的投入,却没能产生把公积金联网管好的效果,反而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投入巨大,但每到月底,要想全国汇总一个数据都很难。

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数据标准、接口标准,系统五花八门,导致信息难以共享,这是当前公积金管理系统遭遇的困境,也是大数据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

以浙江为例,近年来在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各地各部门相应生成的信息数据同步激增。仅浙江各级档案馆近5年来就归档备份了交通、卫生等部门的数据库文件247.3TB,相当于近1亿张光盘或6000多万册图书的存储量。

然而由于缺乏部门间的协调和统一规划,目前不同部门产生的电子公文格式虽然趋向统一,但数据库系统并不统一,这就给数据共享互通造成障碍。浙江丽水市档案局执法监督与信息化处处长朱悦华说,一些地方的电子公文只能在特定的阅读器上打开,要将其转换成通用的PDF格式,花费不菲。

打破利益割据

“打破信息孤岛就是打破原有的利益割据。”专家表示,目前国家已出台了相关文件要求全面共享数据,对此,要打通政府各部门间数据交换共享的渠道,将原本分散存储在不同部门、行业的公共数据陆续汇集到统一的公共数据中心,强力推进政府各部门数据共建共享。

芜湖市原本专门办理民政业务的政府工作人员芮圆告诉记者,大型数据库建立之后,她现在只需使用“一站通”平台,就可以在“办事大厅”的栏目中,选择“户政业务”“残联业务”“教育业务”“卫生业务”等不同子事项,根据流程上传附件,系统就会自动分配到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进行网上受理。

专家指出,大数据时代,信息公开和数据开放分享已是大势所趋,政府部门应该身先士卒。

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要求依法公开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信用信息,提高决策透明度,以政务诚信示范引领全社会诚信建设。这无疑为打破部门藩篱,消除信息孤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目前,一些地区也开始探索打破部门壁垒,建立更高级别的大数据平台。上海建设了国内首个地方数据开放网站,提供9家试点单位的212项数据产品、30项数据应用下载,涵盖地理位置、道路交通、公共服务、经济统计、资格资质、行政管理等6大领域。上海之后,北京市政府数据资源网也有29个部门公布了400余个数据包,点击量最高的是由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土地用途分区”数据集。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国华认为,大数据政务不是新篇章,需要对现有资源进行进一步整合和利用,不能一窝蜂地上,从自身特点出发,用好有限的发展资金,寻找最佳建设模式才是正道。

打破瓶颈,推进行政行为现代化

能否利用大数据带来的信息化变革,加速推进政府转型,以信息公开促进依法行政,以数据开放增强市场活力,不仅影响着大数据行业本身的发展,更事关相关改革的成败。

“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专家指出,发展政务大数据的意义,不仅在于打通部门壁垒、提高行政效率,更在于转变思维方式,引领政府转型。

信息技术管理专家、《大数据》作者涂子沛表示,我国应对数据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将数据理念、数据知识纳入公务员常规培训体系,力争在全社会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氛围,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对于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专家表示,这其实是一个城市的大数据综合治理问题:一是要在以前没有收集数据的地方收集数据,这主要是利用物联网技术;二是要让不同系统的数据有效对接起来,这是系统整合的任务;最后,还要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把海量数据中隐藏的知识揭示出来,并直观地展现在城市管理者、决策者和公众面前。也就是说,数据的收集、整合、分析、展现才是智慧城市的核心。未来的城市,必将是数据驱动的城市,大数据就相当于其大脑。

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郭为指出,智慧城市的建设,是用信息技术解决社会治理中的难题,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由此可见大数据的应用价值是无可限量的。

其实,在2011年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物联网“十二五”规划》中,就把信息处理技术作为4项关键技术创新工程之一提出来,其中包括了海量数据存储、数据挖掘、图像视频智能分析,这些都是大数据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另外3项关键技术创新工程——信息感知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也都与大数据密切相关。

专家表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整个世界越来越数据化。在这种形势下,行政行为自然也离不开数据化,只有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才能推进行政行为现代化。

“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大数据模式下,数据开放落脚于实现公共资源的增值利用,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如何最大限度挖掘大数据中的潜在价值?政府虽然坐拥海量数据资源,但其创新性和对市场需求捕捉的能力,往往不如社会和市场力量,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后者的积极性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以前我们需要向其他地图企业购买数据,现在有了大数据平台提供的免费数据,不仅节约了企业成本,数据源也更加权威。”北京九州联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王川久说。

王川久的公司正试图借助北京市政府数据资源网开发公交出行应用,提供公交车到站信息查询服务。由于政府数据资源网公开了相关数据,他的公司一年可节省数百万元费用。

“一方面政府掌握着大量核心数据,占数据总量95%以上的非结构化数据被束之高阁;另一方面,一些企业拥有专业数据分析应用技术,却只能望宝山兴叹。”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说,若政府部门与市场主体加强合作,必将激活潜藏的巨大市场价值,并提升政府决策管理服务水平。

前不久,北京市政府牵手百度,打造“北京健康云”。在“健康云”的架构下,如果一位有心血管疾病的用户感觉身体不适,就可以立刻用智能心电仪贴在身上监测一下,将他的心电数据实时上传到云端。而在另一侧,云端后台有医生24小时监控,一旦发现数据异常,就会立即通知用户就医。同时,后台还会根据用户定期上传的各项数据,引导其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未雨绸缪,这些必将降低个人和社会的医疗支出。

事实上,除了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近期也纷纷布局大数据产业,并依托自身优势,或联合银行促融资,或携手高校搞科研。

两院院士李德仁说,政务大数据是全社会的资源,政府要激活社会参与大数据建设的积极性,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这也符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

李德仁认为,当前应是积极引导鼓励已经拥有或可能拥有超大量数据的企业和机构深度挖掘利用数据,推动企业间开展大数据协同共享和应用整合,形成良好的大数据发展战略氛围。同时,利用好科研机构的人才优势开发大数据思维创新产业。积极培育“数据中间商”这一新的商务模式,加强相关咨询服务和人才市场等第三方机构建设,推广咨询服务产品,以思维创新支撑大数据产业的发展。

“每个人的数据都要安全”

三天两头接到电话问是否买房,新车还没到手就被各大保险公司“精确锁定”,打来电话的骗子不仅能叫出自己姓名,甚至连家庭成员信息都了如指掌……近年来,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屡屡成为公众关注焦点。因此,公众不免担忧,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据被开放,个人隐私和公共安全如何保障?

事实上,海量数据带来“红利”的同时,数据保存和防止破坏、丢失也正面临着新的技术难题。“大数据挖掘分析得越精准、应用领域越广阔,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保护就会变得越紧迫。”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所长孙佑海说,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数据跨境流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不仅制约了大数据行业发展,也为信息安全埋下了隐患。

专家指出,从国家层面,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无论是个人拥有还是国家拥有,都要纳入到主权范围来考虑,政府部门要强化“数据主权”意识。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胡瑞敏指出,我国目前已在660多个城市投入3200亿元建成了五级安防监控网络,摄像头总数超过2000万个。但绝大部分的涉案数据处理工作仍靠人工完成,每天产生的PB量级监控数据90%无法得到利用,同时存在泄露公民个人隐私的风险。

针对大数据带来的安全挑战,受访专家普遍表示,国家在实现大数据政务转型中,要坚持自主创新、安全可控战略。胡瑞敏说,一些地方政府使用的信息分析处理软件多是来自国外厂商,有的高端传感器及仪器仪表过分依赖进口,加上大型云服务商往往在全世界各地都建有数据中心,用户数据将在不同国家间进行传输处理,这种跨域性的服务将造成适用数据管辖权的混乱,这些隐患亟待引起重视。

专家表示,我们应出台相应法律法规,明确每个人产生数据的所有权。要建立健全由数据使用者承担保护公民隐私责任的数据安全管理规则体系,同时防止大数据成为不透明、不可追踪的“暗箱”。

最后,要防止单一企业数据垄断,妨碍市场竞争。规范数据交易行为,倡导有偿购买、授权和协同合作等方式,打造平等、开放的企业竞争平台,营造活跃、有序的市场环境,推动大数据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采写:周畅 冯国栋 毛振华 南婷 周强 岳德亮)

篇2:大数据时代的政府改革与转型

合的应用与思考

[摘 要]MOOR是“后MOOC”时期在线学习模式的新样式。从现有的相关文献来看,没有MOOR与具体学科课堂教学整合的应用研究。MOOR课程与传统数学课堂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MOOR代表了不同的在线教学模式,拓宽了在线教育的应用范畴。通过MOOR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MOOR设计需要调整教学计划,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方式多样化;MOOR课程开发应注重整体性与连贯性。

[关键词]大数据;MOOR;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内涵发展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5-0063-02

一、问题的提出

2013年9月,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帕维尔教授和他的研究生团队在Coursera推出了一门名叫“生物信息学算法”的MOOR课程。在这门课程的第一部分,第一次包含了大量的研究成分。这些研究成分为学生从学习到研究的过渡提供了渠道,使得教学重心由知识的复制传播转向问题的提出和解决。MOOR(Massive Open Online Research,大众开放在线研究)仍带有MOOC的“免费、公开、在线”的基因,所以它可看作是MOOC的延续与创新,它代表了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教育假设和教育理念。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日益普及,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社会对财经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有限的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延伸,而MOOR为我们传统的理论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在线补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MOOR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个性化的学习,它让学生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根据个人的空闲时间进行在线学习、讨论、共享与交流等。MOOR可以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效果。这既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可提高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财经类院校要想走稳办学之路,办出特色,全校师生都得思考将来的发展问题,包括人才培养的模式和专业的结构。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应该注重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势必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而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则是培养其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大学生科研水平的高低已逐渐成为衡量本科高校综合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标志。

二、MOOR课程与传统数学课堂相结合的意义

MOOR代表了不同的在线教学模式,拓宽了在线教育的应用范畴。正如德国波茨坦大学克里斯托夫?梅内尔教授所说:“MOOC是对传统大学的延伸而不是威胁或者替换,它不能取代现存的以校园为基础的教育模式,但是它将创造一个传统的大学过去无法企及的、完全新颖的、更大的市场。”鉴于此,我们应该运用“后MOOC”的思维去审视与推进在线教育,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实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人才。

当今社会信息高度发达,竞争日益激烈,无论是哪一方面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如今的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否则很难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事实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直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热点,也是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的前沿课题,而MOOR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MOOR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认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巩固所学书本知识。MOOR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洞察力和创造力,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有限的课堂上,学生对一些知识点的理解需要点拨和时间来消化,为此,学生可以借助MOOR提供的相应章节知识点的典型应用或者是相关研究来对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理解或补充。同时,MOOR可以提高大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法、教学内容,激发广大学生的求知欲,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MOOR不仅向学生展示了解决实际问题时所使用的数学知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他们能利用这种思维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提高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MOOR不能完全颠覆传统的实体课堂,也不能代替教师在课堂上的现场讲解、点拨和指导,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但MOOR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将其引入到大学数学教学中,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数学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且能够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三、MOOR设计与探索问题

(一)调整教学计划,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将MOOR引入到大学数学教学中来,数学教学大纲,尤其是教学计划中的理论学时和实验(实践)学时需要调整。结合财经类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财经类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其数学教学计划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应及时更新每门数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兼顾知识的连续性与先进性,提高课程的知识含量。二是为了能充分发挥MOOR的作用,MOOR的开发应有计划,突出其实用性。要根据学校条件、学生的学习支撑条件与特点,联系教学实际,科学地进行开发与应用;要聚焦于大学数学课程中学生易掌握的重点应用问题,突出“应用研究”功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

(二)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MOOR以某个数学知识点为核心,可以采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形式。在MOOR课程中,教师应尽量设置一些与现实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情景来感染学生,这样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励学生完成指定的任务,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课堂学习与MOOR课程学习相结合,要注重实效性。

(三)MOOR课程开发应注重整体性与连贯性。

MOOR课程的设计应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原则,围绕某个知识点深入展开,这样孤立的MOOR课程才能被关联化和体系化,最终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创新。对学生而言,MOOR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

同时,MOOR课程也能促使教师对教学不断思考,让他们把自己从教学的执行者变为MOOR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激发教师的创造热情,促进教师成长,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让教师实现自我完善,为教师的教研和科研工作提供一个现实平台。

不管哪种课程改革模式,其目的都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通讯发达、网络普及的今天,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越性,让教育网络化,让教育信息化。MOOR这个集网络、信息于一身的新生事物也应伴随我们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成长。

MOOR就是一个创新的在线教育模式,它是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现有知识为基础,结合当前实践,大胆探究,积极提出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的学习活动。而科学研究本质上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科研活动是创新教育的主要载体。通过参与科研活动,可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技能。科学研究是实现科技创新的必然途径,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和提升是一项旨在培养大学生基本科研素质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财经类院校而言,其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对于MOOR这样的新生事物,我们要积极研究和探索,取其所长,避其所短,既不能盲目追风,又不能一概排斥,忽视现代化手段带来的积极作用。MOOR的应用对财经类院校的特色化以及可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篇3:大数据时代的政府改革与转型

了解和掌握大数据时代给政府统计工作带来新的要求,并且按照既定的要求去改革和完善原有的政府统计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政府统计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政府统计工作中不必要的损失和风险,提高统计的绩效,促进其他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行,所以笔者就大数据时代给我国政府统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进行了如下分析和研究。

大数据时代的政府统计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难度也相对比较大的工作,在完成统计基础工作,即搜集、整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资料,编制各种统计报表,研究各种科学适用的统计方法之外,还需要将庞大、 海量、类型不同、标准各异的非结构化数据转化成结构化数据,所以大数据时代,在提高了政府统计工作效率和价值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统计理念,统计制度以及统计技术三个主要的方面,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从统计理念来看,大数据时代需要政府统计工作转变一些传统的理念,首先要转变的就是因果关系的理念,大数据时代在进行政府统计工作时不要求刻意的追寻存在因果关系的事务,而需要在海量的数据中寻找存在相关关系的事务;其次,要转变传统的统计指标的理念,即要从“先有指标再有数据”的理念转变到“现有数据再有指标”的理念。

从统计制度来看,大数据时代要求政府统计工作要将各项非结构化或者半结构化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转变成结构化数据,即对于一些视频、图片、文字等非结构化或者半结构化的数据按照大数据时代的相关要求转变为符合大数据时代政府统计工作需求的结构化数据。

从统计技术来看,大数据时代,政府统计工作面临的数据不是以往的纸质数据,更多的是存储于云端的非结构或者半结构化数据,所以在开展相关的统计和分析工作时,不仅需要政府统计部门拥有将非结构化或者半结构化数据转化为结构化数据的能力,而需要具有配套的数据分析水平,由此可见,大数据时代的政府统计工作需要更加科学、更加专业的统计技术。

二、大数据时代改革和发展政府统计新模式的必要性

通过上述对大数据时代给我国政府统计工作带来的新要求的分析和研究发现,传统的政府统计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统计要求,为了提高政府统计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改革和发展新的政府统计模式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此外,从传统的政府统计工作的实际运行状况来看,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和发展,使得政府统计工作的各个流程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问题,在统计设计阶段,由于海量的数据信息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导致统计指标设定的科学性不够高,实际指导意义不够强;从统计调查阶段来看,海量的数据信息用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进行采集时难免会出现漏采和少采的现象;在统计数据的整理上报的过程中,不断复杂化和多样化的数据信息不仅会增加相关工作人员的压力,而且会由于人为的疏忽或失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风险,大大降低了数据报表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在统计数据的发布和开发利用率中,传统的政府统计模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跟不上大数据时代飞速变化的数据信息,进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政府统计工作应有的价值,由此可见,大数据时代,改变传统的政府统计模式,改革和发展新的政府统计模式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三、大数据时代改革和发展政府统计新模式的建议

大数据时代,我国传统的政府统计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所以为了切实的提高政府统计工作的价值和绩效,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切实可行的改革和发展统计模式的建议,旨在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重视政府统计模式的改革工作,使新的政府统计模式能够不断的完善和优化,进而使我国政府统计价值得到有效的提升和发展,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一)加强与各种搜索引擎的合作力度

实际生活中,我们切实的感受到越多的广告能够更加精准的投放到目标人群中,而如此成功的现象离不开商家与各个网站和搜索引擎的合作,所以政府统计工作也可以借鉴和完善这种技术,通过与各大网站和搜索引擎和媒体的合作能够更大的程度的汲取数据能量,这样一来就能够实现定向投放调查问卷,进而能够有效的提高大数据时代政府统计工作的绩效。

(二)优化政府统计的指标

大数据时代,信息是海量的,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提高政府统计的效率是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而优化政府统计的指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上述目标的实现,这就要求在制定统计指标时一定要以友好性为根本的原则,做到统计指标简单、科学、具体、友好,这样一来一方面能够缩短统计的时间,另一方面,能够使操作更加简单,结果更加精确。

(三)优化政府统计的技术

大数据时代,政府统计工作需要将大量的非结构化或者半结构化的数据信息转变为结构化的数据信息,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统计的技术的优化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政府统计机构一方面要加强学习的意识,积极的向国外其他先进的国家学习和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构建适合自己的政府统计技术;另一方面,要加强创新的意识,根据我国的国情和自身的发展战略以及大数据时代的要求在原有的政府统计技术上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增强其实用性和适用性。

(四)加强政府统计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

“工预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在改革和发展政府统计新模式的过程中,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这就要求政府统计机构首先要加强对原有统计人才的培训力度,完善相关的考核机制,提高其学习和工作的热情;其次,要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模式引进更多的专业知识过强、综合素质过高的复合型统计人才;此外,要完善相关的奖惩机制,从根本上提高统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五)建立配套的共享平台

大数据时代,提高政府统计工作绩效的又一重要举措就是建立共享平台,打破政府统计机构“信息孤岛”的局面,这样一来能够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大大提高广大民众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共享平台的建立和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外部监督的能力,进而能够使政府统计工作的绩效得到有效的提高,充分实现政府统计工作的价值,促进社会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和进步。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大数据时代正在融入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大数据时代是一场数字化的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学术界、商界以及政府开始了量化的进程,逐渐代替和改善了我国政府传统的统计模式,在给我国政府统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机遇的同时也给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所以大数据时代,研究和分析中国政府统计改革发展的新模式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也是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冬梅.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政府统计工作模式创新及其配套举措研究[J].统计与咨询,2014

篇4:大数据时代出版社的转型与变革

在移动互联时代,数以百亿计的机器、企业、个人随时随地都会获取、使用和产生新的数据,正如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麦肯锡公司所称:“数据,已经渗透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对出版行业来说,不管是否愿意,都已不可避免步入大数据时代。

一、大数据时代的业态变化

1.出版形态的数据化

数字化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广泛应用,使传统出版形态发生了质的飞跃,从以光盘为载体的音像出版和电子出版,到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网络出版迅速走向成熟,传统出版内容大量地以数据化形式呈现和传播,数字化出版已经成为继传统纸介质出版后的一种常态和常规化出版形态。并且数字出版物也不再单纯表现为出版物形式,其内容的承载方式和制作手段本身也在不断变化,如网络出版中的虚拟网络型在线类出版物就已经超越了单体封装型制品类出版物这一重要模式。出版物从纸介质到磁介质再到光电介质的全方位呈现,说明在大数据时代,出版物不是简单地以一种形态取代另一种形态,而是共同构成立体多元化的出版生态,给出版物营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2.出版过程的数据化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出版形态的日益多元与综合,出版过程也已经发生质的变革。传统出版流程的选题、组稿、编辑加工、印刷、发行已经日益落后于数据时代的生产节奏和形式需求,各种以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越来越多地渗入我们的出版过程,传统出版流程正不断遭受着冲击与挑战,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自身的变形与重组。尤其是随着自出版、众筹出版等新形式的萌芽、发展和壮大,必将给传统出版过程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3.出版传播的数据化

传统传播的形式和过程是“业务驱动”型的,业务是决定性因素,缺乏对受众、信息本身和传播参与环节等的深入及科学分析,决策不可避免地依赖主观与经验。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传播目的性、针对性和准确性,提高了传播效率,改善传播效果。随着出版形态的多元化,除了传统出版传播形式中对数字技术和数字空间地广泛开发与应用,新型的出版形式如网络出版物,其本身就是以数字形式存在,通过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的出版物,其产品形态是“虚拟的”,流通媒介是非传统的互联网,其传播方式则完全是网络传播模式。出版传播中这种新与旧的交互碰撞和融合,正在不断加速着我们传播形式和过程的全面变革。

二、大数据时代的出版业务转型

1.编辑环节的数据应用

图书编辑过程和编辑手段的数字化体现在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在选题策划环节,编辑可以利用对网络信息的收集、整理来分析、获取读者需求,把握市场动向,从而建构自己的选题设想;在组稿环节,编辑可以利用电子文档和网络传输来处理稿件;在审稿环节,编辑可以在线审稿和利用相关软件对稿件进行文字处理。同时,装帧设计也越来越多地依赖数字技术,既提高了效率,也提高了装帧设计的精美度。

2.制作环节的数据应用

数字化技术在排版、校对和印制环节的应用,使这些环节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校对环节,除校对工具软件的运用外,网上校对也已经逐步发展起来;在排版环节,各种不同排版软件的应用,使不同类型、不同品种的个性化出版变得更加快捷和高效;在印制环节,建立在数字化信息远距离传输和数字化信息高密度存储基础上的数码印刷已经快速发展成熟起来,不再需要经过实物载体的转换。如从胶片到PS版,再从PS版到印刷品等,只需通过计算机终端与数字化印刷设备连接,传输数据,便可直接印刷,不但节省人力物力,大大缩短出版周期,并且从技术上可以很容易地与网络出版进行连接,从而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转化。

3.营销环节的数据应用

在数字化不断改造和改变出版社内容形式、生产和传播方式的过程中,随着大数据的搜集、分析和使用,市场营销的时机、地点和方式改变尤为明显,地位日益凸显。数据不再是稀缺资源,而变得触手可及,营销人员可以从中深入了解各种各样的读者行为,从他们的搜索活动、关注的产品,到他们的购买频率,甚至连他们购买后的行为都更加清楚,这就为出版社基于读者需求的生产决策和不同形态、内容的产品传播和投放提供了依据。营销人员对目标读者复杂数据集合的有效分析,往往能为出版社带来可衡量的竞争优势和直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专门的数据分析部门、人员和标准化的数据分析模型在整个出版价值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4.发行环节的数据应用

由于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包括网上书店、网络订单、网络宣传以及网上大型发行业务平台的建设,对传统意义上的出版社发行工作提出数字化要求: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缩短出版社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将出版物及时、迅速、准确地呈送到读者面前,并在最大范围内将读者的意见以最快的速度反馈回来,从而实现发行信息交流的实时化和双向化。同时,利用标准化的接口技术和数据,实现与书店、其他发行单位在网络上的信息共享,已经是出版社发行环节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三、大数据时代的出版变革

1.思想观念的转化

在大数据时代,立体多元化出版必将成为出版的新常态。大数据的大体量、多类型的特征使得信息内容呈几何级递增,内容不再稀缺而是过剩,获取渠道和方式日益多元与便捷,对数据的挖掘、析出和组织成为出版社的核心能力。如何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形式,通过适当的渠道,把合适的内容提供给尽可能多的需要者,成为出版者经营决策的关键。出版社和出版人必须从思想观念上接受并逐步实现自身的数字化生存,才能够通过行为创新商业模式、产品和服务,最终实现企业在大数据时代的浴火重生。

2.出版资源的整合

数字化出版资源,应该是以标准化格式存储的有效数字化出版资源,其核心是数字化资源的内容有效性和标准化。所谓内容的有效性,是指出版社在进行数字化出版资源建设时,应当首先选取那些读者和市场需求持久、内容可有效维护与更新的作品,以体现数字化出版资源的效率性与可持续性;所谓标准化,是指在对出版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的过程中,采用通用标准的格式对图、文、声、像等进行加工和存储,使其在不同外部环境下的读取与再加工具有同样的精度与准确度。而目前许多出版社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内容兼容性,对出版资源形式上的所谓“数字化”工作,浪费大量时间、人力、物力和资金,而产出的往往是“数据垃圾”而不是数据资源。

3.生产方式的调整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媒介技术颠覆了印刷时代的知识生产与传播方式,打破了静态、单向、线性的传统知识生产格局,改变了自上而下的知识传播模式,那么,在呈爆发式增长、病毒式传播的信息瀚海中,充分发挥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迅速实现信息数据的增值性加工生产和再生产,就成为出版社制胜的关键。而“快”和“量身订制”是知识生产与传播走下“神坛”后,出版社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只有紧跟大数据时代知识生产的特点、需要和节奏,不断按照“集约化、精准化、智能化、数据化”来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生产方式,我们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4.管理模式的变革

数字化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通过统计技术量化管理对象与管理行为,实现研发、计划、组织、生产、协调、销售、服务、创新等职能的管理活动和方法,包括数字化信息交流、反馈与对接,网络数据库的建设,传统编辑、制作、营销、发行以及财务系统的整合等内容,目的是实现出版社整体的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与管理效率,实现出版社在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生存。与此相适应的,必然是组织结构和生产流程的革命性调整与再造,而不仅仅是管理技术体系的一种应用。

四、结语

大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颠覆我们认知和探索世界的方法,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与思维方式,驱动着产业间的相互融合与分立。数据的力量,已经使它自身成为和人、财、物比肩的资源,数据正日益成为所有组织和个人的财富和创新的基础。对于出版社而言,此时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顺势而为,真正掌控数据的力量,把数据转化为可资利用的战略资源,形成我们新的“数据驱动”业务模式,不但关乎我们当下的行业地位,更关乎我们在未来到底还能走多远。

[1] [美]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2] 图书馆和出版社如何迎接大数据时代?[N].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3-08-20.

篇5:大数据时代的政府改革与转型

1.Web2.0强调()。(3.0分)

A.个人 B.单位 C.网站 D.机构

我的答案:A 答对

2.具体来说,摩尔定律就是每()个月,产品的性能将提高一倍。(3.0分)

A.6 B.12 C.16 D.18 我的答案:D 答对

3.()时代,使得信息智慧解读时代到来。(3.0分)

A.Web1.0 B.Web2.0 C.Web3.0 D.Web4.0 我的答案:C 答对 4.政府2.0不以政府为中心,而是以公众为中心,建设()政府。(3.0分)

A.服务型 B.创新型 C.节约型 D.开放型 我的答案:A 答对

5.科学范式的发展路径:从观察到演绎分析、模型推导,到计算机分析、仿真模拟,再到()时期。(3.0分)

A.数据科学 B.理论科技 C.数据推导 D.数据计算 我的答案:A 答对

6.()说明如果联网越多,从介入方式、技术上越来越突破,则网络规模越大、成本越低,网络的成本可能会趋向于零。(3.0分)

A.摩尔定律 B.吉尔德定律 C.梅特卡尔夫定律 D.新摩尔定律 我的答案:B 答对 7.梅特卡尔夫定律主要是描述信息网络,指出网络的价值在于网络的互联,联网的接点数与其价值呈现()的方式,联网越多,系统的价值越大。(3.0分)

A.指数 B.正比 C.反比 D.对数

我的答案:A 答对

8.社会成员或者用户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共同参与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分享、信息的传播,这个活动就叫()。(3.0分)

A.云计算 B.社会计算 C.政府计算 D.高强度计算 我的答案:B 答对

1.从传播学角度解释,新兴的网络平台提供了非常大的开放空间,让人们更加有可能享有对信息的()等。(5.0分))

A.知情权 B.表达权 C.参与权 D.监督权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2.信息技术产品的演进遵循哪些定律?()(5.0分))

A.摩尔定律 B.吉尔德定律 C.梅特卡夫定律 D.图灵定律 我的答案:ABC 答对

3.目前疯狂产生的几大类数据有()。(5.0分))

A.交易型数据 B.机器数据 C.社交数据 D.组织数据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4.关于信息技术产品的演进,下列说法正确的有()。(5.0分))

A.遵循三大定律

B.微电子技术在和其他技术领域相融合 C.可穿戴式设备产生

D.信息技术产品量化生活/量化自我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5.在web1.0阶段,主要强调的是()。(5.0分))A.网站 B.个人 C.单位 D.机构

我的答案:ACD 答对

6.关于Web1.0时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有()。(5.0分))

A.更多的是传统的信息化方式

B.人和物之间可以全面互联,客观准确地感知和表达 C.根本理念是用信息化替代传统服务管理方式

D.人类可能赋予物质世界更多自我表述、自我展现的机能 我的答案:AC 答对

7.基于信息数据的管理和服务创新主要表现在()。(5.0分))

A.数据驱动的创新 B.个性化的管理服务 C.高强度的计算 D.认知方式的变化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8.云计算使得使用信息的存储是一个()的方式,它会大大地节约网络的成本,使得网络将来越来越泛在、越来越普及,成本越来越低。(5.0分))

A.分布式 B.密集式 C.密闭式 D.共享式

我的答案:AD 答对

1.政府1.0以政府为中心,就是政府在每一项公共事务中扮演着较为单一或者主导性的角色。(3.0分)

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2.摩尔定律简单来说,就是电子技术产品性能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贵。(3.0分)

我的答案:错误 答对

3.政府2.0、政府3.0,与政府以后的治理改革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目标是完全不一致的。(3.0分)

我的答案:错误 答对

4.大数据面对的信息价值密度都是比较高的。(3.0分)

我的答案:错误 答对

5.高强度的计算越来越强调不是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分析,而是在数据发生的过程中就把问题找出来。(3.0分)

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6.网络化是信息技术产品最有特点的一个方式。(3.0分)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7.Web2.0的实质没有变化,只是用电子化过程替代人工过程。(3.0分)

我的答案:错误 答对

8.维基百科词条的准确率、正确率很低。(3.0分)

我的答案:错误 答对

9.物联网目前还未实现对实时情况进行监测、感知。(3.0分)

我的答案:错误 答对

10.创新2.0的理念,就是在政府管理理念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状态。(3.0分)

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11.云计算就是软件在云端无所不在、无限强大的计算,也叫网络化计算或网格计算。(3.0分)

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12.物联网就是互联网和物品结合在一起。(3.0分)

篇6:大数据时代的政府改革与转型

摘要:在当今信息社会,政府作为一个十分可靠的信息源,掌握着社会信息资源中80%有价值的信息,因此政府信息公开对国家和公众意义非凡。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依法实施已经十年,政府信息公开的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行政机关主动公开信息不够全面及时、不予公开范围不明确等。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滥用申请权;大数据时代;解决方案

一、信息公开申请权滥用及处置对策的现状

截至2013年底,31个省(区、市)政府办公厅中,有21个已经遭遇多次、反复提交的信息公开申请,比例达到68%。滥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权现象在各个地区均有发生,且经济发达地区更为普遍。以上海某区为例,2009年至2012年三年间,来自个人的信息公开申请就有5182件,且部分申请人成为“申请专业户”,占个人申请量的37.23%。事实上,此后的2013~2018年,虽然再无公开文献进行此方面数据的分析,但从政府对相关领域的资源投入看,类似问题并未得到解决。一些长期信访户成为信息公开的主力军,其中多半都与拆迁有关。人们申请政府拆迁决定书、拆迁经费的拨付、领导的批示、会议纪要等等。当人们的信访诉求得不到回应时,转而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甚至有个别省份的人一次申请上千个信息,或者是几百个人聚集在一起申请信息公开,上访者把信息公开变成与政府斗智斗勇的手段了。也有人向政府申请历史信息,比如社会主义改造期间的信息,等等,所申请信息范畴是现行制度体系框架内难以满足的。而信息公开并不承担利益诉求与个体的利益保障。这使原本刚刚上路的信息公开面临新的困境。个别对相关人员的刑事处理,以及采取公开宣布“越级非访、缠访、闹访和非法聚集等犯罪行为会影响子女等直系亲属考学、入党、入伍、报考公务员就业”等也起不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二、大数据时代规制滥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权的新对策

(一)申请公开程序的电子化

滥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权现象存在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申请程序过于简单。因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未对滥用申请权进行限制,所以行政机关面对大量的、反复的信息公开申请只能照单全收,而无权限从接受环节控制信息公开申请的数量。针对这样的局面,建议一方面从申请数量上入手,经过调研确定合理的信息公开申请数量作为申请人申请信息公开的上限,如果申请人在某一时段提出的申请数量超过上限,则行政机关可对其申请不予处理。而对上述方面控制最好的方法就是电子化,将申请程序彻底网络化,电子化,必须依据合法的公民身份证号码才能进行申请。通过对身份证号码的控制,进行流量限制,一个身份证一个月只能提出一次申请,否则对申请人的信息公开申请进行分流或者延期处理,唯有这样才能使申请人重视自己提出的每一份申请,而不是随意、随时提出申请,同时也能够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

(二)提升处置措施

在实体上明确政府信息不予公开的范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未明确规定政府信息“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公开原则,仅仅列举了应当主动公开的各项信息,未在公开范围中得到明确列举的政府信息是否属于公开范围就成为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这种立法模式和状况需要得到改观,以获得公信力。同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就政府信息涉及“三安全一稳定”和“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而不予公开的规定过于笼统,不仅赋予行政机关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而且使申请人无法清晰的判断政府信息不予公开的范围。这种现象,在当今时代,容易使得此项制度从根本上就不为社会所认可和信任。根??当今需求和信息化需求,应当细化分类,明确标准,不符合要求的一律采取清单式操作。

(三)加强主动信息公开的力度

从抑制信息公开申请权滥用的角度看,主动公开大量的政府信息能够充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从而从源头上控制依申请公开的数量。政府通过与研发机构、高校、企业合作,加大科研专项资金投入,促进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使政府网站更加智能化。庞大的信息资源飞速增长,信息技术也随之发展起来,创新、科学的新信息技术为智能化政府的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在优化政府网站性能的同时,要注重信息的实用性。准分析公众需求,政府公开的信息内容要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标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了新工具、新手段,政府应该丢弃传统的死板、空洞方式,采取智能化技术,将解读内容具体化、丰富化。在提供信息服务时,可以参考借鉴360科技公司用户体验改进计划,借助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技术,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易用性和实用性,结合不同用户需求,根据用户身份信息、个人需求、操作习惯、受教育程度等实现政府信息公开面对不同公众,提供个性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后向东.美国联邦信息公开制度研究[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2]李广宇.政府信息公开司法解释读本[M].法律出版社,2015.[3]杨伟东.政府信息公开主要问题研究[M].法律出版社,2013.作者简介:

篇7:大数据时代的政府改革与转型

(阜阳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安徽阜阳 236037)

摘要:大数据时代带来了数据在存储、组织、管理等理论与方法方面的巨大变化,同时也给传统的数据库课程带来新的挑战,促使其进行改革。本文通?^对大数据时代给数据库课程带来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从高校数据库课程所面临的问题入手,提出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需求的新的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关键词:大数据;数据库;教学改革

0 引言

目前,对于大数据(Big data)的定义在业界尚未有统一的定义,但通常用大数据一词来表示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在用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分析时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和金钱[1]。但是,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的数据库课程仍然是都是以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关系型数据库为主,研究的是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处理、数据共享等内容。按照“80-20”规则,世界上20%的结构化数据主要是事务数据,产生80%的价值,而80%的数据为非结构化数据,这些非结构化数据大多是一些新型用户产生的数据,它们无法存储到关系数据库中[2]。但是随着数据采集、存储技术和云计算的迅速发展,大量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和处理已成为可能,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些现象的出现也对现有的数据库课程产生较大的冲击。现如今,在国内几乎所有的本科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都已开设了数据库类课程,该课程的开设初衷是为了解决计算机信息处理过程中大量数据有效组织和存储的问题,同时也是为培养学生进行信息管理、分析、设计、开发和应用等诸方面的能力[3-4]。但存在问题是现有的数据库课程知识体系很难应对由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兴起而产生的海量数据爆发式增长的局面,已经出现不能满足实际应用对数据库专业人才的需求的局面。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及社会对数据库专业人才需求,提出适应大数据发展需要的数据库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设计面向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学模式

大数据环境下,以“慕课”、“翻转课堂”等为典型代表的新教学方式正在冲击现有的课堂教学。这些新的教学方式多以个性化、自主性、互动式作为显著特征,它在知识传递上比传统的实体课堂更加符合学习科学的规律与要求,也促使越来越多的师生利用“慕课”等平台寻找和利用教育资源,而且传统教师主导课堂的形式将逐步退出教学历史的舞台。但是,就现阶段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等方面来说,“慕课”等新型教学方式还不能完全取代课堂教学,但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因此,在大数据环境下,教师必须实现角色的转换,必须摒弃传统的“灌输式”传授知识方法,树立“学生为本”的课程教学观,根据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条件等,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形成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启发为辅的教学模式。同时,应充分利用诸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ACM程序设计大赛等竞赛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参加各类专业竞赛来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赛前的培训,赛后的总结等环节也能够起到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扩展的作用,同样也能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进一步的体会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实践的乐趣。完善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库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数据库类课程中重点讲授关系数据模型、E-R模型和数据库逻辑设计、查询优化和数据库物理设计以及事务管理;详细介绍了关系代数、函数依赖和规范化的基本思想和理念;简单介绍SQL、视图、快照、存储过程和触发的基本思想。为适应大数据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的管理、存储、分析和处理。一方面,应在课程内容上增加NoSQL数据管理技术和编程模型。NoSQL数据管理技术是关系型数据管理技术的有益补充,它包括针对异构海量数据的存储、查询和分析技术,是以Web搜索、电子商务、个性化信息服务、社交网络等为典型代表的新型应用的支撑技术,也是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的主要支撑技术,是目前信息检索、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领域的重要关键技术。另一方面,为应对大数据时代数据管理的新挑战,应增加HBase和Hive为代表的海量数据管理平台、面向OLTP 提供NoSQL 扩展性的NewSQL 代表技术C-Store关系数据库系统、以及针对经典数据挖掘算法的海量数据挖掘与分析算法等方面的内容。

3.研发实验平台、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企业在开发、测试、部署实际项目时需要有特定的软件环境。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熟悉这些环境,还要特别注意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错误,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为此,教师应该在校内搭建真实的实验环境,采用企业项目案例进行实践教学。真正的大数据课程需要有分布式的实验环境支撑,基于Hadoop 搭建大数据实验平台,给学生提供大数据分析、储存、管理的实验环境,让学生掌握Hadoop 中HBase、Hive、Zookeeper 等关键技术并熟练掌握数据交换、大数据查询、大数据项目实践等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再结合真实的电商企业数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数据环境下,传统的实验室无法满足教学需要,需要构建云环境下的虚拟实验室,结合云计算和虚拟技术,打破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实验平台,让教师和学生随时随地都能访问和使用实验资源。结语

本文所提出的是基于数据库课程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实验平台等的改革研究,目的是为适应大数据带来的变革对数据库课程的要求,通过补充和完善传统数据库的教学内容、实验平台、改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期望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满足企业的对大数据设计和管理的需求。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可以探索将数据库方面的专业认证环节融入到教学体系中,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目的性、实践性。

参考文献:

[1] 朱建平,李秋雅.大数据对大学教学的影响[J].中国大学教学 2014,(9):41-44

篇8:大数据时代广播电视的转型与升级

一、大数据时代的内涵

大数据时代作为一种社会正在经历的历史现象还没有完全准确的定义, 但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一定会伴随着许多其独有的社会现象出现。大数据时代正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许多互联网公司都在大数据中获益。例如, 淘宝、亚马逊、京东等都会根据顾客的浏览记录进行数据整合, 并根据这些数据为顾客提供可能喜欢的产品。这种直击重点的方式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互联网媒体可以如此, 作为传统行业的广播电视也应该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分析受众需要, 让播出的节目能够更加贴合观众生活, 从而获得更多人的喜爱。

二、大数据时代广播电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首先, 广播电视媒体没有收集受众数据的有效途径。没有数据来源, 分析受众需要也就无从谈起。区别于互联网的IP登录模式, 广播电视的收听和收看都没有可参考的浏览记录。因此, 如何能够在现有的条件下创建属于广播电视的大数据是其应该首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 广播电视的受众规模越来越小。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异军突起本就给传统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 再加上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企业对消费者喜好的数据整合, 从而实现“一对一”的精准推荐, 使得大众更加喜欢在网络上进行浏览和娱乐。而广播电视却无法做到受众喜欢什么就播放什么, 这就导致观看广播电视的观众群体逐渐减少。

三、大数据时代广播电视的转型与升级策略

(一) 广播电视思维:由传统思维向大数据思维转变

对广播电视行业而言, 思维方式决定着生产方式。在广播电视传统的制作流程中, 对节目的定位主要取决于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判断, 而并不是从市场出发, 满足市场的需求。也就是说, 一个节目能够在电视或广播中播出, 是取决于编辑记者的自身对社会发展的洞察力和敏锐程度, 是其对舆论导向和事件价值的个人评估。这种思维方式, 即是广播电视的传统思维方式。而进入大数据时代后, 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换算为数据化的数字体现, 社会消息纷繁芜杂, 受众可选择的范围无限扩大。过去“一刀切”的广播电视传统思维已经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下大众的需要。

随着网络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的进一步整合, 广播电视也将迎来大数据时代的革新, 这其中不乏一些带头者。例如,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频道就开通了微信, 并在其官方微信平台上推出《图说》系列报道。该栏目从话题的选择到信息的来源都是基于其对互联网热点的数据整合与分析, 新闻的视角选取和呈现方式则是与新媒体的移动互联网相结合。经济之声频道就是通过这些途径来向受众传播内容丰富、可读性强的新闻的。

(二) 广播电视视角:由对过去的追问向对未来的预测转变

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都是基于对已经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是对过去的评价和追问。进入大数据时代, 新型的社会生产方式强行推进传统广播电视宣传报道模式的转变与革新。

在大数据时代, 事物之间以数据为基础的新型逻辑关系取代了传统以因果关系为基础的逻辑关系, 事物之间相关联的关系取代了以往的因果关系。人们不再满足于停留在对过去事件的追问上, 而是利用大数据时代的资源整合优势对未来的发展走向进行预测, 这也是今后广播电视行业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事实上, 广播电视的预测类节目早已存在。早在1988年,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就播报过题为《中国人坐中国车的年代不会久远了》的预测类新闻, 但是基于当时预测的相关技术的局限性, 只能做出一些比较笼统的推断。而现在, 基于大数据时代下的深入挖掘和分析, 掌握事件的发展脉络, 预测新闻的结果走向已经变为了现实。

(三) 广播电视采编:由独家消息来源向独到的数据解读转变

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另一项转变, 表现在由过去受众所关注的独家消息转变为对独到数据的解读。数据的开发使得电视媒体获取消息的来源变得广泛, 这就说明受众在广播电视所获知的新闻消息很可能早已在网络和移动媒体上看到过。在这种情况下, 新闻是否独家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媒体从什么样的角度来解读这些新闻。例如, 某电视台2014年10月23日报道的《医生的时间去哪儿了》, 以云南一家大型医院2014年前三季度的门诊接待数量、挂号方式比例、医生每月工作安排等诸多方面的数据为依据, 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示给观众。电视工作者们站在客观专业的角度上, 剖析了我国当前医疗资源的紧张状况, 让观众对医疗行业和医生护士们的日常工作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加深了对医患关系更深层次的了解和体会。

在大数据时代未来临以前, 对于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而言, 数据或许仅仅是单纯的数字而已。而现在, 数据作为一种可以被运算和处理的统计工具, 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使用。大数据时代下的广播电视行业需要对播出的节目和新闻进行独到的解读和剖析, 传媒工作者的任务也从对过去的事件解读变为运用数据使新闻事件本身更具说服力。大数据时代广播新闻的转型, 本质上是新闻生产主体从“人”向“数据”的转变, 生产方式从编辑采访向数据分析的转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否定编辑记者的作用, 因为我们无法预期大数据最终所能达到的极限, 这也为未来广播电视的转型与升级提供了更加广袤的空间。

摘要:数字网络等新媒体借助大数据时代的便利条件得到了蓬勃发展, 并快速地占领着广播电视的既有市场。如何战胜这种挑战, 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是广播电视媒体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围绕大数据时代的变化来阐述广播电视行业的转型与升级之路。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广播电视,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高红波.大数据时代电视平台的战略转型[J].南方电视学刊, 2013 (03) .

[2]吕岩梅.大数据与现代视听传媒建构思考[J].声屏世界, 2013 (10) .

[3]陈文静.大数据时代电视媒体的转型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07) .

[4]南瑞琴.“大数据”背景下经济新闻生产机制的“变”与“不变”[J].新闻知识, 2014 (01) .

上一篇:大众健美操教学反思下一篇:药物研发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