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轮

2023-04-19

第一篇: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轮

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1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课程标准: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本课叙述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此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时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并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理解: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3)运用: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所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历史学习“三步法”(了解-理解-见解)。(2)粗读、精读,快速浏览,圈点划批,提高历史阅读能力。(3)阅读材料(文字、图片、影视等),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借助形象思维以感知历史。(4)通过新旧中国外交的比较,让学生学会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5)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和视野来认识中国,用中国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新中国初期开展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有着本质的区别。 (2)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我国提出正确的建议,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基本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2、难点: “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和评价; “求同存异”方针的内容和影响

五、 教法学法

历史学习三步法“了解—理解—见解”;情景教学法;讨论法;讲述法;启发式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法

六、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1)课前预习,掌握基本史实。(2)按照教师布置的问题,自主搜集资料,与本

1 组成员共同探究问题,准备课堂上交流。

2、教师准备:

(1)布置学习任务。(2)整合制作多媒体课件。(3)检查学生准备的发言材料并提出修改意见。

七、教学过程

导入:刘晓;刘晓公园(图片)

历史学习第一步:“了解”——了解历史事实、历史线索、阶段特征

多媒体演示:历史三步学习法“了解—理解—见解”

“了解”是历史学习第一步。即了解历史事实、梳理历史线索、概括阶段特征等。“了解”的要求是准确。

老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提炼要点,先从宏观上对课文有个大致了解。指导学生阅读时先浏览子目纲要,再勾划出提示的要点,快速记住几件历史大事。 三个子目:

“另起炉灶”与“一边倒”、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走向国际舞台

1.■概括新中国外交政策、外交方针

◆ 采取模拟新闻发布会方式,让“新闻发言人”阐述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和政策(边回答边投影仪演示)学生回答: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三大方针:

另起炉灶 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列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建国第一年与17国建交(共有25国承认)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加万隆会议 参加日内瓦会议

播放影视片段:“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宣读人民政府公告”

历史学习第二步:“理解”——历史因果关系、历史发展规律(投影仪演示)

“理解”是历史学习第二步。要求弄清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揭示历史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辨证联系,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等。理解的要求是深刻。

精读细读,思考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老师给以适当的点拨,主要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其中老师备课时需查阅大量资料,尤其要弄清相关问题的学术背景。老师如导游。导游只是引导游客去看,去听,去体验,去享受,关键处才进行精当的讲解。新课标要求我们老师教学不可以一讲到底,大包大揽。要引领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探究,去训练,要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用扬鞭自奋蹄”。老师警言妙语的指导,拨云见日的点拨,使学生豁然开朗,茅塞顿开。 这节课,我主要设计三个研讨的问题,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投影仪演示:

1、概括新中国成立时国际局势的主要特点,分析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的

2 必要性.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来的?其意义何在?现在是否过时?

3、亚非万隆会议上,中国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和影响?“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什么会获得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

问题研究:

1、第一个问题:

■ 概括新中国成立时国际局势的主要特点,分析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的必要性. 边研讨回答边演示答案要点。学生回答:

答案要点:两大阵营对峙;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美国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中国实行“一边倒”方针,既可以打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更可以壮大以苏联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从而有利于保障人民革命果实、保卫和平、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如何把这个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问题弄清 ,是这节课成败的关键。首先,要把问题细化,通过精读第一目 “另起炉灶”与“一边倒”第一段让学生明确新中国成立初,我国的外交是在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下展开的,把重大的历史问题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考察。通过精读 “另起炉灶”、“一边倒”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内涵及意义分析“一边倒”方针的必要性,阅读77页第三段“一边倒”方针实施的成效来进一步说明其必要性。第二,可用发散思维的方式,进行假设:如果不采取“一边倒”而是走“中间路线”,能否行得通?课堂方式上,让学生自我思考和合作讨论结合起来,老师补充相关史料。

播放“毛泽东访问苏联”影视片段

多媒体演示:油画《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2、第二个问题: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来的?其意义何在?学生回答: 答案要点:

首次提出:1953,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进一步阐释: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意义: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也是中国对世界外交的贡献。国际上越来越产生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者和忠实执行者,其开放性和包容性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成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内容,推动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形成和发展,是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重要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边研讨回答边演示答案要点

这个问题的处理应当不是太难。 让学生首先要搞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概念和内涵,注意阅读78页的叙述,弄清措辞上的变化。通过精读第二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明白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过程和作用。这个问题,学生基本上可以自我解决,老师要适当补充一些史料。课后的“自我测评”题“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过程及其内容”,也主要是对概念的准确记忆和理解。 播放影视片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应用

3、第4个问题: ■亚非万隆会议上,中国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和影响?“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什么会获得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学生回答: 边研讨回答边演示答案要点

3 答案要点: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求同存异”方针使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理解,有利于亚非国家团结一致,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友好合作,有利于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

这个问题又是个难点。让学生在精读的基础上,充分讨论解决问题。今年正好是亚非万隆会议五十周年,可补充相关时事,如胡锦涛主席出席纪念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联系实际,可以增强历史的时代感。老师要补充材料,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中国本来参加会议就不是一帆风顺的,邀请中国与会的问题上,就有过激烈的争论;途中又发生“克什米尔公主号”恐怖活动。会议进行中,一些代表又对中国进行攻击。所以,中国是在会议上的作为直接决定会议的成败得失。“求同存异”的方针体现中国以大局为重,撇开分歧,强调合作,最终推动会议圆满成功,一致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合作宣言》。 播放影视片段:

“万隆会议” 新课程要求体现出开放性的精神,课堂学习只是历史学习的一部分,历史课程资源是最丰富的。上述一些问题,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继续观看相关的影视材料,图书馆书店翻阅相关内容,甚至可以走访一些长者、学者等。

历史学习第三步:“见解”——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投影仪演示)

形成“见解”是历史学习第三步。要从历史的成败得失中总结经验教训,从纷繁的历史现象中获得深刻的历史启迪,要善于在历史的联系比较中获取历史认识,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科学的评价。“见解”的要求是新颖。 1.问题研究:(投影仪演示)

■新中国和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概括总结

学生回答:

区别: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认识: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社会制度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可补充一些史料,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外交:

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列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有一千多个,被迫开放的口岸有一百多个,租借地上百个,租界四十多处,赔偿白银十三亿两,割地仅俄国一家就多达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外人评价说;“中国已经达到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通过新旧中国的外交比较,让学生增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自豪感,从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现场模拟采访: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成就的感想。鼓励学生自由抒发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困惑,并提出自己质疑的问题。

学生回答(略)历史学习不是背背记记就可以了。新课标明确提出“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所以,历史教学应提倡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质疑,即使学生的观点或幼稚,或与书本传统的观点不尽一致,也应该给予宽容。学生说总比不说好,要解放学生的大脑和双手。

3、合作探究:

■ 如何看待评价新中国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战略? (1)、“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不是“闭关锁国”?

(2)、“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3)、你认为新中国初期我国外交应当是联合苏联还是应当依附美国?还是应当走中间道路?

让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表达自己的主张和看法。 学生回答(略) 3. 研究性课题:

4 ■“新中国外交成就展”——引导学生搜集、查找新中国外交成就的资料、图片、邮票,或举行小型展览会、或撰写图文对照的历史小论文。

八[巩固练习 及时评价]

选择题:

1.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 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

B.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1955年“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 2.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是 A.亚非国际会议

B.日内瓦会议

D.雅尔塔会议 C.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A.另起炉灶

3.建国初期,中国实行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中,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的是

B.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条线、一大片

4.亚非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里的“同”包括

①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 ②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

③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④加强合作、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实行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之一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它的含义是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B.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C.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6.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外交实行了“一边倒”的政策,主要是 A.发展与邻国的关系

B.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C.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D.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7.1949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所产生的最深远的意义在于 A.加强了中苏两国的友谊

C.打破了帝国主义封锁中国的政策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非选择题: 1.新中国外交成就展

查找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图片、资料、邮品等,举行小型展览会,制作手抄报。 2.新中国成立初期,“中间道路”是否可行?撰写历史小论文

B.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巩固了中苏两国的团结 C.一大片

D.求同存异 8.万隆会议中,中国提出的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资料链接

《新中国外交50年》 王泰平 北京出版社 1999.09.01 《新中国外交史》 黄安余 人民出版社 2005.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王泰平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9. 《大外交家周恩来》 (上、下册) 王俊彦

1998.03.

《深谋远虑—周恩来与中国外交》 米镇波 郝祥满 宋文峰著

1998.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http:///chn/ 纪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

第二篇: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说课稿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各位老师,同学们。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设计反思这些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了解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教材分析

岳麓版处理较为简略,只有一节课的第一子目内容。人教版和人民版内容大同小异,重点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中苏建交、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对三个版本的教材进行分析处理,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分为三个子目:迷茫中的抉择——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封锁下的突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间的展示——周恩来带队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3.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对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较为熟悉。但是高一学生还缺乏对宏观历史环境的掌握,对分析新中国成立时的国内国外形势缺乏整体全面的认识。同学们对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精神在处理国际外交方面的意义和作用还存在一定的障碍。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课标、教材内容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国际形势有关史料的研习,习得史料探究的方法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周恩来总理处理建国初期的外交史实的学习,形成对周恩来总理外交能力的认同和赞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现实意义;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确立依据:课标规定,教材内容突出,考试说明 教学难点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内国际形势 确立依据:学生“整体史”理论薄弱

三、教法学法

教法:谈话法、史料教学法 学法:史料研习法、读书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利用视频导入法

通过播放“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的视频,创设历史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新课学习

第一子目:迷茫中的抉择——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提供顺序打乱的七则史料进行探究活动:如图所示,当时摆在新中国面前的有四条道路可供选择。那么请同学们阅读并分析以下材料,新中国的外交该选择哪一条道路,又该反对哪些道路呢?并说明这样选择的理由。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如何在国际大格局中正确处理错综复杂的国家关系,同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是中国政府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当时中国就好似处于十字路口,新中国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国外形势该如何抉择。

探究活动:如图所示,当时摆在新中国面前的有四条道路可供选择。那么请同学们阅读并分析以下材料,新中国该选择哪一条道路,又该反对哪些道路呢?并说明这样选择的理由。

材料一: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人教版教材108页 材料二:在蒋介石战败逃亡到台湾后,美国又极力推行敌视新中国的政策:在外交上采取不承认新中国的敌对行动,妄图孤立中国。在经济上进行封锁禁运;在军事以武力相威胁。

——周承超,朱超南.周恩来与建国初期的外交工作[J].党史纵览.1998(02) 材料三:一个国家不站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站在苏联领导的阵营内,不存在中间道路。在斯大林和乔麦卡锡时代,那种走中间道路的想法是很不明智的。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M].王保存译.北京:求实出版社,1988:455-456. 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五:早在1949年1 月,米高扬到西柏坡时,刘少奇曾对他坦言:“如果没有苏联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帮助,在解放后的中国建立工业基础是不可想象的。这种帮助对我们将起决定性的作用。

——沈志华.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59 材料六:“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M].1949年 材料七: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示意图

——人民版教材94页

通过对史料的解读,并有效的选择对自已有用的史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同学们可以从中学到解读史料的方法和培养筛选有效材料的能力。

第二子目:封锁下的突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通过展示材料让学生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国际外交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材料: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唐家璇在2004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讲话

指导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并让同学们讲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展过程和主要内容。教师进行指导和补充。

第三子目:国际间的展示——周恩来带队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通过导入的视频,回忆周恩来带队参加日内瓦会议的场景。通过对周恩来总理在日内瓦会议的精彩表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展示万隆会议的相关图片和有关史料,师生共同分析“求同存异”和万隆精神在当今国家外交关系间的意义。

以周恩来在新中国初期对中国外交所做出的贡献作为总结。

五、设计反思

本课以“周总理与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为线索。通过学习周总理在外交上的睿智和大度,分析建国初期的最大外交方针和活动,同学们能形成一定的民族自豪感。但是由于本课的史料较多,在数量和难度上难以把控。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对于培养学生解读史料的能立采取的方式还有待改进。

第三篇:《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案2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

课标要求: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1、 教学目标:⑴知识与能力:①结合二战后世界局势的变化和近代中国的国际地位,理解新中国提出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内容和实质,培养学生在具体历史条件下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结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理解它在处理国际关系上的作用和意义。③理解“求同存异”方针对亚非万隆会议成功所起到的作用。⑵过程与方法:①运用比较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新中国初期的独立外交与近代中国屈辱的外交不同。②运用历史材料提出历史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⑶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对建国初期提出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和取得的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已经站立起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②通过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万隆会议上发挥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 教学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3、 教学难点:建国初期复杂的国际环境对新中国制定“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影响。

4、 本课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

5、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搜索有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与万隆会议的材料

6、 教材教法分析:本课教材分三目,叙述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导之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每一目都可以设计一些学生容易上手的问题或者由学生自己设问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尤其是围绕着本课重点难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更好的掌握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新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长是谁吗? 生(讨论):周恩来。

师:对,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恩来任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正是他在建国初期协助毛泽东,冲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封锁,打开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使中国的以独立自主的崭新外交姿态登上世界舞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师:快速通读课文,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包括哪些方面? 生:①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师:对,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第一个方面。

一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师:请同学们看“学思之窗”,联系中国近代史想想,周恩来为什么要这样说?

生:近代反动政府与列强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出卖国家主权:如西太后与侵略者签定《辛丑条约》,袁世凯与日本侵略者签定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蒋介石与美国签定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师:新中国实行什么样的外交方针呢?它与近代中国屈辱的外交方针是否不同呢?

生1:新中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生2:它主要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生3:“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屈辱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这就使中国改变了过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建立起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这与近代中国屈辱的外交方针是不同的。

生4:“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不承认近代的不平等条约,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这也是近代中国历届政府想都不敢想的事。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对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方针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不同本质进行剖析,那么“一边倒”又该怎么理解呢?

生:请问: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既然主张在外交上要独立自主,怎么又要“一边倒”呢?这与“独立自主”不是有矛盾吗?“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对新中国有什么作用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请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大家可以从当时的国际形势,“一边倒”的内容和新中国初期突出的外交成就这三个方面去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讨论结果:

生1:从当时国际形势看,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社会主义越出一个国家的范围,形成世界体系;亚非拉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相继赢得了民族独立;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运动。这样就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抗的局面。而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和封锁政策,是根据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化而作出的明智选择。

生2:从“一边倒”政策内容上看,它与独立自主的提法并不矛盾,因为它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捍卫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并不意味着新中国就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生3:从结果上看,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苏联就宣布同中国建交,并邀请毛泽东等国际领导人到苏联访问,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和中苏建交是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在外交领域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就。它对促进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具有重要意义。

师:三位同学从三个不同角度对“一边倒”政策进行了分析,至此,我们对新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已有了一个全面了解。正因为新中国提出了新的外交方针,所以很快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 【相关链接】

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评价:一种观点认为,“一边倒”政策致使新中国全盘接受苏联模式,助长了盲目照搬苏联模式和经验的教条主义的发展。另一种观点认为,“一边倒”政策导致了新中国闭关自守,在经济上阻碍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技术交往。第三种观点认为,“一边倒”方针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针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而采取的政治方针。第四种观点认为,“一边倒”不仅仅是因为两党有着共同的意识形态,更不是要充当苏联的附庸,它成功地建立并加强了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迅速取消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在华特权,同一批国家建立了新型平等的外交关系与贸易往来,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第五种观点认为,“一边倒”政策的历史局限性是我国在一些国际交往中,尤其是对美国外交等问题上的自主性,受到一定的牵制和约束。 【背景资料】

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的制定:

为了同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外交一刀两断,维护新中国独立和主权,1949年春夏之际,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的是:以前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一概不承认,对驻在旧中国的各国外使只当作侨民对待,而不作为外交代表;对旧中国与外国签定的一切条约和协定都要重新审查处理,把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势力和特权逐步进行肃清,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一边倒”是指: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这是因为,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国际上出现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尖锐斗争的局面。美国站在中国人民的对立面,支持蒋介石打内战。而苏联对中国人民的革命长期给予同情和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我们就不能不考虑到: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进行武装干涉的可能性,这就决定新中国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联合的必要性。因此,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公开宣布新中国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新中国成立初同中国建交的17个国家 1.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49年10月3日 2.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4日 3.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9年10月6日 4.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6日 5.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6日 6.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9年10月6日 7波兰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7日 8.蒙古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6日 9.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949年10月27日 10.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1949年11月23日 11.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1950年1月18日 12.印度共和国

1950年4月1日 13.瑞典王国

1950年5月9日 14.丹麦王国

1950年5月11日 15.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1950年6月8日 16.瑞士联盟

1950年9月14日 17.芬兰共和国

1950年10月28日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它为什么能够指导新中国发展与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外交关系呢?大家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生1: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原则。”1954年,在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中对它进行适当修改,从而使它更完整准确。

生2:由于中国与印度、缅甸等新兴民族国家在近代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主权不独立,领土不完整,经济发展滞后,所以它们在独立后就特别强调国家主权的独立,领土的完整,经济上平等往来,互惠互利。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恰好考虑到这些国家政治、经济和外交要求。且撇开了双方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所以受到印度和缅甸等国家的欢迎。

师:大家说得很有道理。那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什么历史意义呢?

生1:从国内来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生2:从国际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知识拓展】

“2004年6月28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立五十周年纪念大会在京举行”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温家宝总理说,为大力弘扬五项原则,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政府愿与各国共同作出努力:第一,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平等。第二,尊重和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第三,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促进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第四,通过对话与协作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第五,充分发挥联合国及其他多边机制的重要作用。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师:新中国在建国初期积极同一些国家发展友好的外交关系,并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国际威望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大家思考一下,新中国为什么要出席这两次会议,在会上表现如何?

生1:日内瓦会议讨论解决的是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这与中国关系很大,朝鲜和印度支那和平问题解决了,就能保证中国周边局势的稳定。

生2:正是由于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新中国代表团的表现更为出色。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会上,由于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等的不同,与会代表之间的矛盾分歧很大,再加上帝国主义的干扰破坏,因此会议形势错综复杂。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如何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呢?请大家阅读材料: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国际关系材料选编》

请回答:

材料中的话是谁在何时何地何会议上的发言? 他阐明了什么方针?该方针起到怎样的作用?

生:这话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召开的亚非国际会议上的发言。他阐明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该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会议的成功。

师:回答得很好。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了解和信任,会后,更多的亚非国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小结:本课我们学习了建国初期新中国的外交建树(以知识结构再次呈现),经过这一时期的外交工作,新中国在国际上已经站稳了脚跟,为中国外交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9.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提前预习,布置预习问题;搜集有关资料;课文内容要有所取舍,详略得当,突出强调本课重难点;当堂巩固、加深理解记忆。

10.

本课是第五单元第一课,本单元共三课,分三个历史时期分别叙述了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对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以及取得的伟大成就。三课之间衔接非常紧密。第一课,对外关系发展的第一个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第二课,第二个时期,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第三课,第三个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时期。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能力的培养,通过老师设计问题学生回答,学生自主设计问题的方法来培养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的阅读,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在内容多而时间紧的情况下,可利用现代化手段,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把本课堂的结构层次、所需材料及问题或其他相关知识点用投影或其他多媒体手段呈现出来。更要把握好本课的重难点,做到有详有略。

11.教学后记: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同学的历史基本功相当扎实,有一定的读史解题能力,课堂反应较快,但只局限于部分同学。另外一部分同学反应较慢,有的还跟不上,比如讲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能够指导新中国发展与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外交关系和中国为什么要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时候,有些同学对当时的国际形势理解不深刻。因此,平时还要注意中国史和世界史的联系,使其融会贯通。 12.知识与能力巩固 单项选择题:

1、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 A 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D 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

2、二战后世界形势的根本特点是(

)

A 殖民地获得独立,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B 资本主义世界严重削弱 C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全面对抗

D 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

3、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基本外交方针中,哪一条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实现了在国际交往中的独立自主(

)

A “一边倒”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另起炉灶”

D 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4、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其主要特点是(

) A 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

B 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C 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D 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5、新中国成立初期,最突出的外交成就是(

)

A 同周边各邻国建交

B 与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建交

C 得到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承认

D 与苏联建交并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6、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

A 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

B 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1955年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

D 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7、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会谈中 A 中印谈判

B 中缅谈判 C 中苏谈判

D 中美谈判

8、万隆会议上,中国为促进会议圆满成功提出的方针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求同存异” C “平等互惠”

D 联合反对殖民主义 简答:

新中国的外交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开始的?建国初期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

答案(选择):ACCBD BAB

(简答):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了新的政治格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社会主义越出一个国家的范围,形成世界体系。亚非拉许多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相继取得民族独立。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运动。

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成就:建国的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家与国家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了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出席万隆亚非会议,促进会议圆满成功,同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第四篇:第14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周恩来总理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曾兼任过外交部长。在他几十年的外交生涯中,一直以机智幽默著称。不管在什么场合,遇到什么样的对手,总理都能唇枪舌剑,以超人的智慧应对自如。

故事《周总理智对美国记者》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却被周总理反驳得哑口无言。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周总理的机智幽默,巧妙化解外国记者的讥讽,最后不仅保住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还反讽了老美记者的自大无知和见识浅薄。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在世界外交舞台上,除了外交官的机智应对以外,更需要深思熟虑地处理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那么成立之初的新中国,是如何处理各种外交关系的?新中国的外交之路有经历了怎样的风风雨雨呢?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共同学习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概述:

现代中国的外交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新中国初期(1949——1955),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 第二个时期:20世纪70年代,是新中国打开外交新局面的突破时期; 第三个时期: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是新中国外交的调整时期。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时期——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标中对本节课做了如下要求。

展示课标要求: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根据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节内容分解成下面5个问题。 分解目标、学生自主探究:

1.建国初期为什么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如何理解建国初期的基本方针?(难点) 3.建国初期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重点) 5.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

这也是本节课大家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家先用5分钟时间,在课本上寻找一下这几个问题的答案。

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板书。

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5)

依据————→政策————→方针——————→成就

﹍﹍﹍﹍﹍ ﹍﹍﹍﹍ ﹍﹍﹍﹍﹍﹍﹍﹍﹍﹍﹍﹍

1 ﹍﹍﹍﹍﹍ ﹍﹍﹍﹍﹍﹍﹍﹍﹍﹍﹍﹍ ﹍﹍﹍﹍﹍ ﹍﹍﹍﹍ ﹍﹍﹍﹍﹍﹍﹍﹍﹍﹍﹍﹍ ﹍﹍﹍﹍﹍ ﹍﹍﹍﹍﹍ ﹍﹍﹍﹍ ﹍﹍﹍﹍﹍﹍﹍﹍﹍﹍﹍﹍ 互动检测、校正总结:

首先挑3名学生板书黑板上知识框架中的“政策”、“方针”、“成就”三部分内容。

学生板演的同时,其他学生一起进入探究一。

探究一:建国初期为什么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生1:两大阵营对立,美国敌视孤立。

这是当时的“国际环境”。(板书“国际环境”) 那么,在这样的国家环境下,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有什么好处呢? 生2:捍卫主权和和平。

近代中国长期遭受列强的侵略和压迫,所以在取得独立后,便对独立自主格外珍视。那么如何捍卫主权和和平呢?必须告别近代的屈辱外交,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便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板书“国家利益”)

那么除了国际环境和国家利益,还有那些因素会影响外交政策的制定呢? 生3:国家实力。

生4:国家性质。(板书“国家实力”、“国家性质”)

这两点,我们今天就不再做解释了。依据这几个因素,新中国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那么,这一政策具体包含那些基本方针呢?来看一下刚才学生的板演,大家说说对不对呢?完全正确。

那么,如何理解三大方针呢?我们来进入探究二。

探究二:如何理解三大方针? 另起炉灶:

思考:

1、旧炉灶是指什么?

生5:国民政府旧的外交关系。

2、为什么要另起炉灶?

生6: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决裂,重新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思考:

1、屋子里的脏东西是什么?

生7: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和种种特权。

2、为什么要先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生8:只有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才能真正与西方国家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

一边倒:

思考:

1、倒向谁?(学生齐声回答:苏联)

2、为什么要一边倒?有没有其他道路可以选择?

生9:在两极格局下,新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以走。“一边倒”是在当时

特定历史环境中,所作出的比较合理的选择。

3、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矛盾吗?

生10:不矛盾。因为一边倒并不意味着新中国就盲目的顺从苏联,完全

2 不顾国家利益。一边倒的根本目的正是为了捍卫新中国的独立自

主与和平。

三大方针实际上解决了新中国诞生后外交工作面临的三大问题。下面请大家来连一连:如何建立自己的对外关系?(另起炉灶)如何对待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倒)如何对待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所以说,三大方针指明了新中国外交的方向。

探究三:依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内容,分析《中苏条约》签订的历史意义。

1、根据第一条可分析得出:《条约》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中国的政策;

2、根据第二条可分析得出:《条约》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探究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这是本节重点,教师深入讲解。 多媒体显示图片:外交部档案馆保存的周恩来总理亲笔书写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通过3个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分析“五项原则”的特点,进而引出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公认的外交准则。

对比“一边倒”,思考:为什么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一边倒”重在意识形态的同,而“原则”则淡化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更强调追求国家间的共同利益,这是对“一边倒”政策的修正和完善。所以说,“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中国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一个新的国家形象。日内瓦会议及万隆会议就是新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的具体外交实践。

探究五:多媒体显示图片:周恩来步入日内瓦会议会场。分析:为什么说日内瓦会议上,周总理留下了最帅的身影?根据学生回答,梳理日内瓦会议的历史意义。

1、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

2、由于中国的积极推动,最终达成了印度支那停战的《日内瓦协议》;

3、中国代表团在会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探究六:多媒体播放视频:周总理在亚非会议上的补充发言。(6分钟)分析:周总理所说的亚非国家间的“同”和“异”分别指什么?“求同存异”方针为何获得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有何作用?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展示参考答案:同:遭遇和任务相同;异: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不同。作用:周总理呼吁亚非各国淡化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更强调追求国家间的共同利益,这促进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当堂检测:根据重难点设置了关于:三大方针的区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开放性、日内瓦会议等三道选择题,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合作探究:“弱国无外交。”“无论强国、弱国、大国、小国都有外交,而且外交上一律平等。”联系新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和旧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不同地位和作用,谈谈你对两种观点的看法?

3 本题是开放题,评分要点如下:首先要解释观点,然后列举史实。

观点一,指弱国在外交上任人摆布,不能跟强国平起平坐。(1分),史实可举中国在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捷克斯洛伐克在慕尼黑会议上的表现等(任一,1分,能史论结合+1分)。

观点二,国家主权平等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或答出《威斯特伐里亚和约》内容也可)(1分)。史实可用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据理力争,最后并没有在和约上签字,体现了弱国、强国在维护国家利益和外交主权面前是平等的。非洲小国与美国也不乏建立外交关系的,我们国家也主张和平共处,平等互惠(任一,1分,能史论结合+1分)。

此题回答的关键是:不管你赞同哪种观点,必须要结合相关的史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要赞同前者,可例举近代中国在外交的失败来说明;要赞同后者,可例举主权无大小的观点来说明。

布置作业:结合大家讨论的情况和教师的点拨,将“合作探究”的成果形成文字。

结语: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新中国成立后,以崭新的姿态昂首阔步迈向世界外交舞台。那么,在冷战格局下,中国的外交之路又经历了怎样的风风雨雨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预习下节课内容。

板书:

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5)

依据————→政策————→方针——————→成就

4

第五篇: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案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本课叙述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此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时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并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理解:

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3)运用:

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所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再现,历史比较、问题探究、合作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收集有效历史信息、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的能力。

(2)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新中国初期开展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有着本质的区别。

(2)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我国提出正确的建议,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2、难点:建国初期制定外交方针的依据。

五、教学设计

1、教学思路设计

本节课以三个主题探究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前预习、课中质疑答疑等形式,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及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史料的运用,帮助学生形成论从史出,以史为证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方法设计

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创设历史学习情境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讨论法与讲述法相结合,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相结合。创设课堂思维情境、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掌握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3、教学情境设计

通过多媒体来演示图片、录像等基本的历史素材,创设历史思维情境,形成探究核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形成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刻理解,增强教学效果。

4、学生评价设计

(1)通过巩固练习、测试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2)通过课堂提问、讨论、辩论和撰写历史小论文等来考查学生收集处理历史资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1、学生准备:

(1)课前预习,掌握基本史实。

(2)按照教师布置的问题,自主搜集资料,与本组成员共同探究问题,准备课堂上交流。

2、教师准备:

(1)布置学习任务。

(2)整合制作多媒体课件。

(3)检查学生准备的发言材料并提出修改意见。

七、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确定目标]

师:通过上一个单元学习,我们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于此同时新中国还积极开展对外交往。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 (多媒体展示材料)

图片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图片2: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图片3: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的情景;材料4:1946年蒋介石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情景。

师:看了上面四幅图片,同学们对旧中国的外交有何认识?

生:讨论发言。

师总结:同学们刚才的回答很好,旧中国实行的是屈辱的外交,那么新中国实行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取得的哪些成就呢?学习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会对这些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

[多维互动 主题探究]

主题探究一: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

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着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新中国外交的有利条件、不利条件和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生:回答略。

师总结同时多媒体展示要点: 有利形势: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 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不利形势:

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 美国对新中国封锁、孤立、包围 特点: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 师:新中国就是在这样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开展自己的外交活动。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尊严,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新中国制定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针? (多媒体展示)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的声明

思考:上述两则材料可以看出新中国外交原则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新中国在开展外交时,始终坚持维护国家独立、自由、领土主权完整以及世界和平的原则。这种原则,我们称之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建国初期这种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哪些基本的方针呢?这些方针实行又有什么意义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讨论。

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 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

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 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于孤 立地位。

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师总结,并用多媒体展示要点:

师:对于新中国成立伊始究竟应当走什么外交路线个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我国政府应当一边倒,也有人认为应当在美苏两大阵营之间走中间路线,你同意哪一种,谈谈你的看法? 生:分组辩论:

师:在这种外交政策方针的指引下,外交战线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了哪些外交活动?取得了哪些突出的外交成就?

生:通过阅读课文总结、回答。由此进入主题探究三。 主题探究三: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同苏联等17国建立友好关系

师:多媒体展示中苏建交的图片、录像。

生:概括中苏建交的概况。

师:中苏建交后双方又签订中苏友好条约。那么它与旧中国签订的不等条约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来看两段材料。

(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1: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大皇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水路各军,并治理地方大吏,全归俄管„„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3月)

材料2:缔约国双方同意一俟„„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

──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1950年2月) 思考:对比两则材料说明清政府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何根本区别?对中国产生了什么不同影响。

生:回答。

师:同学们刚才说的都很好,清政府实行屈辱的外交政策,使国家丧失了大量的主权;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新中国不仅要同世界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还要同意识形态不同的邻国、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外交关系。在此过程中新中国提出了什么样的外交方针呢?由此引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结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的照片和录像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如何提出?后来措辞又如何不断修改完善的? 生:讨论。

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不仅在当时起了积极作用,而且对今天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同学们结合屏幕上的两则材料思考这一问题。

材料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交公报中。50年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钱其琛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50周年的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材料2: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家璇外长在2004年6月28日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谈话。 生:思考、讨论。 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在世界上也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新中国除积极发展和一些国家的友好关系,还参加了一些国际性会议,以便进一步打开外交局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的表现。

3、参加日内瓦会议

师:日内瓦会议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召开的?中国代表团发挥了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结合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投影照片思考回答? 生:答略。

师: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发挥了重要作用,请同学们回忆1919年中国参加了什么国际会议,在这两次国际会议上中国外交表现有何不同?为什么? 生:分组讨论,回答。

师总结: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中国在会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充分说明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在旧中国的外交史上是绝对没有的。新中国不仅在日内瓦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亚非万隆会议的表现更是非同凡响。

4、参加万隆会议

师: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段万隆会议的录像,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万隆会议的特点是什么?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在当时的情况下,为什么一定要参加万隆会议?

(2)针对会上一些国家或者出于对新中国不了解或者在帝国主义国家的唆使下攻击中国代表团的情况,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含义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突出强调求同存异的含义,并用多媒体展示要点。

同:共同的遭遇、共同的任务和要求。

异: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师: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演个历史剧,一组扮演万隆会议上的周恩来,一组扮演记者采访周恩来,并就采访内容写通讯稿。

(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对“万隆会议”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生:每组推出一个代表进行表演。

师:刚才两位同学表演的非常好,通过刚才两位同学的表演我们对万隆会议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知识整合 归纳提升]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从建国初期的外交风云变幻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和收获,或者还有什么问题,咱们大家来共同探讨一下。 学:讨论发言,整理主要观点。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还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新中国的外交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局面。那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取得了这些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师:(引导学生归纳)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它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出发点。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化,新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成功地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新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国际舞台。冷战结束后虽然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但是地区冲突、局部战争时有发生。请同学们想一想,随着中国经济和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将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未来的世界呢? 生:讨论、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对,中国将来强大了,也一定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和义务,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选择题:

1.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 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 b.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 2.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是 a.亚非国际会议 b.日内瓦会议

3.建国初期,中国实行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中,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的是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4.亚非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里的“同”包括

①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 ②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 ③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④加强合作、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实行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之一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它的含义是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b.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6.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外交实行了“一边倒”的政策,主要是 a.发展与邻国的关系 b.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7.1949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所产生的最深远的意义在于 a.加强了中苏两国的友谊 b.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8.万隆会议中,中国提出的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非选择题:

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延伸探究 发展评价]

1、研究课题:

(1)新中国外交成就展: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与新中国外交成就相关的图片、资料、邮品等,举行小型展览会。 (2)《我看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根据自己的爱好、层次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字数不限。 (注:两个任选一个。)

2、分组辩论: 正方:“弱国无外交”。反方:“无论强国、弱国、大国、小国,都有外交,且外交上都一律平等” 。

上一篇:乡镇发展党员情况汇报下一篇:乡镇党风廉政建设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