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国初期水彩画发展浅析

2022-09-11

一、中国水彩画的新时期

从西学东渐开始,传教士将水彩这一画种传入中国,到“土山湾画馆”的成立与发展,再到战争年代的水彩画屡遭挫折,中国水彩画在跌跌撞撞中度过了萌芽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刚刚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苏联的社会主义经验是我们唯一可以借鉴的模版。在绘画上苏联写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便成为了我国主要的学习方向,艺术家们开始成为了社会主义宣传战士、以歌颂祖国、服务与大众、反对战争为目的开始创作。这使得中国水彩画的写实风格得到了发展,艺术家的写实风格与大众的口味相适应,便使其长期稳定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水彩画模式。如李剑晨的《晨曦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就是这一时期的风格中影响比较广泛的一部作品,这幅作品运用了写实的手法,描写了早晨中正在建设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作品中温暖的色调透露着勃勃生机,简洁的构图、细致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和谐、完整。艺术家充分的将西方透视和虚实表达在了画面中,使画面真实而富有情感。正在建筑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从另一种角度看也象征着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正在沐浴阳光,正在一片光明中一步步建设。在此后随着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我国开始进入了文艺宣传化、文艺平民化的时代,随之成立了“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在题材上也有了诸多限制,国家使美术变成了鼓舞人民热爱劳动和进行战斗的武器。在成立之后举办的“全国第一届美术作品展”和“全国水彩、速写展览”展出作品中,大部分作品是表达反对战争、歌颂劳动人民、建设美丽家园的题材。如邵宇的《上海人民广场》画面以暖色调为主,远处高楼耸立在隐隐约约中,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发展良好、秩序井然的大城市。前景广场上站着许多劳动人民,手举红旗,一大片的红色寓意着人民的热情、革命胜利与生活的美好。在构图上天地连成一片,又给人以雄伟、宏大的感觉,整个画面透着一股浓浓的革命气息。除此之外,王之江的《建设中的钢厂》,杨之光的《苗族学习模范蒙凤姣》,等多幅作品都在题材方面,同样是来表达祖国新风貌,赞扬建设祖国的劳动人民的。

二、中国水彩画的稳定发展

中国水彩画在接受国家统一管理后,也给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广泛的创作平台。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使得艺术家们犹如刚刚沐浴风雨,雨过天晴后的树苗,积极性大大提高,开始放开手脚投身到艺术创作中去。随着1960年中苏关系正式破裂,我国也开始思考苏联美术观点的利弊,开始探索属于自己民族的水彩画。1962年8月在北京、上海两地召开的水彩画座谈会就是一次有深远意义的探索,会议上邀请了许多艺术家,如吴冠中、林风眠、萧淑芳等,会议中大家提出了很多好的见解和意见,最主要是对水彩画“民族化”进行了探究。林凤眠是当时在水彩画“民族化”上研究比较有创新和见解的著名艺术家之一。他在会中提出了“三性”即时代性、民族性个性三者有机统一的观点。林风眠认为西方的艺术是以描摹自然为重点,画风更倾向于写实,而东方艺术是更注重表达感情与印象,画风倾向于写意。二者各有长短,要想真正解决中西方水彩画如何融合?应当清楚认识中西方水彩画各自长短,才可更有效的取长补短。林凤眠在中西方长短方面也做了确切的概述,他认为西方绘画在形式上注重于写实,常常喜欢描绘事物的真实景象,往往忽略了情感的表达,容易将自己的作品倾向于照片,而中国绘画却更加注重对情绪的反应,但在形式上却不怎么表达。应该选择性的“调和”所谓“调和”并不是一种留于表面,若只学习到了一些皮毛,便急于将这些皮毛融合,则是轻率的,所谓的“调和”则是中国水彩画“民族化”的一种体现,在他如《绿衣仕女》作品中,艺术家将中国画中线条的抽象美、韵律美表现了出来,使其富有中国神韵又富有现代感,这幅作品是当时中国水彩画“民族性”研究上一幅较有意义的作品。除了林风眠外,还有萧淑芳、古元、宗其香、力群等许多画家都在民族性的这一问题上做了探讨,虽然当时的探讨还缺乏一些系统的理论概括,但这次会议所提出的理论,却是对中国水彩发展史中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为之后的水彩画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中国水彩画发展中断

正当中国水彩画发展开始渐渐步入正轨,画家们想要热火朝天的投入到艺术大流中去的时候,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发了,这一时期开始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而从西方传入的水彩画,无疑成了打击的对象,被迫中断,水彩画被认为是无法为政治与人民服务的,是无用的。许多好的作品遭到了破坏,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红卫兵美术,如宣传画、漫画等。其中人物形象单一、题材单一,大多表现阶级斗争的工农兵创作,可见当时对美术的摧残程度非同一般。

综上所述,在我国建国初期水彩的发展是跌宕起伏的,但艺术并不会因为政治、时事变故而终止,尽管有重重困难,但中国水彩画并没有销声匿迹,也在一波三折中努力探索、总结经验以一种相对适应革命面貌、适应艺术的形式存在着。并在发展的同时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方法、新理论,艺术家们也创作出了不少具有“民族化”“中国化”的、风格独特的水彩作品,并为之后水彩画的第二次发展高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寓意着中国水彩画在之后的发展道路上终将走的更远,有更大的突破。

摘要:水彩画在传入中国后,一直以各种形式发展着,建国以后历史又一次翻开了新的一页,同样水彩画也有了属于自己新的发展。建国初期不同阶段的政治背景使中国水彩画有了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即发展新时期、发展稳定期及发展中断期,本文将从绘画及历史的角度,结合当时的政治情况,分别从这三个不同的时期对建国初期的中国水彩画进行研究,以探究其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与所形成的绘画理论和思想。

关键词:革命,写实,民族性

参考文献

[1] 杜纪海.建国后的前三十年我国水彩画发展状况考证[N].武夷学院学报,2014-08.

[2] 张辉.由技进道-现代中国水彩画艺术语言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3] 袁振藻.中国水彩画史[M].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

上一篇: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分析下一篇:浅谈我国保险资金投资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