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外交教案

2022-07-23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教案是教学设计的文字表达形式,直接体现着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设计教案是教师落实教育思想、实施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计划的总体方案。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中国的外交教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新中国的外交教案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

开封回中 潘瑞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二战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新中国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亚非会议上的积极贡献。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回顾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建设任务,分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不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方法,鉴别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和意义,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使学生掌握利用表格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三)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2、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与国相互关系的准则,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大贡献。

3、通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本节重点是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由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权性质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决定的,也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国际形势有着密切联系。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充分体现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中。因此,重点掌握这一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其它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本节的另一重点是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确立新型的国际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赞扬。深刻理解这一内容也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

2、难点分析

本节难点是对新中国初期制定“一边倒”外交方针原因的分析,以及对此方针的评价。要正确理解“一边倒”的方针,必须分析建国之初国内外复杂的形势。高一的学生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比较缺乏,知识储备不足,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共4页 第1页

多媒体放映《开国大典》短片,教师提问:1949年10月有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发生?(学生应该异口同声地回答出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明即新中国的成立。接着进一步提问:新中国的“新”新在何处?(视情况而定,如果学生一时难以回答出来,可以提示学生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去找)总结为:实现了民族的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成了国家的主人;从发展方向上看,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引入课题:大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了新中国的“新”,今天,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新中国的“新”那就是外交。

过渡:要了解新中国的外交,让我们先来了解当时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的是怎样国内外环境吧。

一、国际环境

师: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世界新格局的主要变化和国际关系中最突出的特点),让我们共同去了解二战结束、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环境吧。

通过战后世界形势图的地图讲解分析,

(出示幻灯片)中国面临严峻的局势国际:美国敌视扼杀政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国内:军事压力(战争尚未结束,国民党负隅顽抗、威胁人民政权);经济形势十分严峻(财政困难、生产下降、生活困苦);

(出示幻灯片)二战后的世界形势四点及突出特点是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与斗争。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与激烈斗争。对于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苏联代表的社会主义力量及其它进步力量无不欢欣鼓舞;但是国际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国对新中国充满了敌意,他们从政治上进行孤立、经济上进行封锁,军事上进行威胁,妄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在学生了解国际形势之后,让学生回忆建国初期国内的形势。在此基础上,要求同学分组讨论:针对当时这样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你认为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要顺利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应制定怎样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生:(讨论并回答)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阅读投影显示中的《共同纲领》引文,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总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师:共同纲领起了什么作用?这一外交政策可用一句话来概括,是什么?

师:该纲领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已经具有了法律效力。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第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了这一建交原则。成为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外交政策最明确的表示。这表明伟大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开始奉行维护国家主权、民族独立的外交政策。这与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的外交政策有本质区别。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四项基本方针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

投影显示(引导学生边看书边回答)

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

“团结世界人民”

积极争取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及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

巩固发展和平力量,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

(过渡):新中国建立初期,遵循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上述四项基本方针的具体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三、开拓外交的新局面

同学们请思考一下,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了哪些外交活动?取得了哪些突出的外交成就? 师:(指导学生看书,概括中国同苏联等国建立外交关系、中苏友好关系的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内容)

1、同苏联等17国建交

师:当时开展外交的国际环境对于新中国非常不利,为什么呢?

生:(看书回答)

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以独立自主的原则为引导。积极拓展外交空间,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师:在建国第一年,人民政府就粉碎了美帝国主义企图孤立中国的阴谋。那是什么事情呢? 师:其中与苏联建交是我国建国初期最重要的外交成果。(投影:《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图片“毛泽东和斯大林”)

师:中苏建交有何意义呢?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加强中苏两国的友好合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外来侵略,有利于我国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与此同时,我国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也获得全面发展,从而大大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对维护远东和世界的和平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建议在教学时展示有关图片和文字材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师:投影“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的图画,

师:访问的目的?如何处理同亚洲国家睦邻友好关系呢?

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师:内容是什么?提出有何意义呢?(引导学生举当今熟悉的事例分析之)

生:(回答)

幻灯片显示内容

师:(总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还受到民办各国的高度赞赏和评价,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世界各国所接受,被公认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和争端的基本准则。观察当今国际事务,我们会更深刻地理解它的重要意义。

3、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

(视频)

让学生观看周恩来总理率领代表团参加会议

师:中国政府参加日内瓦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呢?

生:(回答)

师: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中国在会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充分说明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在旧中国的外交史上是绝对没有的。(比较巴黎和会和日内瓦会议的情景,感受日内瓦会议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视频):展示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是显然存在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求异的。……”

——选自《共和国开国岁月》

让学生分析这段发言是在那一次国际会议中做的?

4、参加万隆会议

师:(显示材料)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提问:(1)、亚非会议为何会出现气氛的紧张

生:美国的指示;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

(2)、周恩来的求同存异方针,同指什么?异指什么?

生:(概括回答)同:共同的遭遇既殖民灾难和命运;共同的任务既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反对国家封建势力;发展民族经济,都要求加强团结和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异:社会制度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3)、何为万隆精神?

团结、友谊、合作

(4)、你觉得当今世界还应该倡导万隆精神吗?

师:(出示图片和材料)

共同的责任,共同的任务,要求我们大力弘扬万隆精神,抓住历史机遇,加强团结合作,共绘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蓝图。我相信,在亚非发展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这次亚非峰会,将成为亚非合作的新起点,将作为亚非关系史上又一个划时代的重大事件载入史册。

——胡锦涛在亚非峰会上的讲话

生:(讨论并回答)

(投影显示)

材料1: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的外交政策,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迫开放的口岸有一百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四十多处。赔偿白银十三亿两、割地仅俄国一家竟达一百五十多万公里。难怪一位外国人说:“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有国际持久和平和各国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问:材料

1、2反映旧中国外交和新中国外交政策有何区别?为什么?从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答:(略)

小结(略)

结束:播放歌曲《红旗飘飘》

第二篇: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定稿)

教与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是妥协的艺术,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让我们翻开历史的长卷,领略新中国外交家的智慧和风采,感悟新中国实力的提升。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八年级下册第十

五、十六课,复习新中国的外交。

回顾近代历史,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和厉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旧中国饱受了落后挨打的屈辱。正如外交家周恩来所评价的那样:中国近代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是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的外交,是跪着办外交的。

(幻灯片:旧中国的外交) 旧中国的外交特点:不独立、不平等、屈辱 学生展示屈辱的外交史实及原因。

然而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幻灯片)一扫过去百年“屈辱外交”的历史,完成了开拓、突破、腾飞的蜕变,(幻灯片)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在外交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今天我们将开展一次图片展,一起来回顾新中国外交走过的历程 。 师:此次图片展览共分三个展厅。

一、50年代的外交成就 ---开拓(幻灯片:第一展厅—开拓厅)

过渡:要了解新中国的外交,让我们先来了解当时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的是怎样国内外环境。

1.(幻灯片)分析国内外形势:中国面临严峻的局势国际:美国敌视扼杀政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国内:军事压力(战争尚未结束,国民党负隅顽抗、威胁人民政权);经济形势十分严峻(财政困难、生产下降、生活困苦)国际关系的特点:以苏年为首的

过渡:那么,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外交崭露头角取得了哪些成就? 1.师:多媒体展示五十年代的外交图片史实。

周恩来总理亲笔书写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恩来总理会晤印度总理尼赫鲁晤印度总理尼赫鲁倡导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 . 学生总结五十年代的外交成就。中印政府总理会谈,中方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发挥建设性作用;万隆会议就不同社会臸度和意识形态国家间的合作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教师总结:在建国初,特别是50年代,新中国外交处于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但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50年代的中国外交:有了话语权(中国声音)。 这一时期是新中国外交崭露头角并取得一系列成就的时期,开拓了新中国的外交局面。我们给第一展厅选择的主题是“开拓”。 下面我们移步第二展厅,感受七十年代的突破。

二、20世纪70年代外交—突破 (幻灯片:第二展厅—突破厅)

1. 师:多媒体展示七十年代的外交图片史实。

过渡: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通过展厅内的图片提示,请问“梅开三度”是指哪三件突破性的外交史实呢?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

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关系正常化 2. 生:总结七十年代的外交史实。(国际形势及外交成就)

师分析国际形势:新中国成立初,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何政策?(孤 立、封锁、包围、敌视。) 七十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是什么?(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地位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 新角色: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外交事件: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并先于美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揭开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

师:中美中日建交有何意义?(从对中国、对世界) 学生讨论(对中国而言,有利于打开外交新局面,引发了国际上与中国建交的高潮;对世界而言,有利于世界和平。)我国外交工作出现了新局面。

三、改革开放后的外交—腾飞 (幻灯片:第三展厅—腾飞厅) 过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新中国的外交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下面我们移步第三展厅,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的腾飞。 让我们再来参观一组图片:

1. 多媒体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2. 生根据图片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国际形势及外交成就)

影响: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

合作探究

1.新中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原因

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展示讨论成果。 师: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展示图片 (1) 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

(2)综合国力,国际威望不断提高(根本原因)

(3)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2.对比新旧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史实,你有什么感悟?

感悟:纵贯近代、现代外交,一个国家外交的基础和后盾是综合国力。旧中国的外交告诉我们弱国无外交;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坚持改革开放,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我们要不断提高综合国力,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五项原则,同一切友好国家和平相处。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总结:

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国家实力,也要靠外交家的谋略。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的现代化营造了一个和平的建设环境,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证明新中国外交的特点是:独立、自主、多边

第三篇:《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案2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

课标要求: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1、 教学目标:⑴知识与能力:①结合二战后世界局势的变化和近代中国的国际地位,理解新中国提出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内容和实质,培养学生在具体历史条件下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结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理解它在处理国际关系上的作用和意义。③理解“求同存异”方针对亚非万隆会议成功所起到的作用。⑵过程与方法:①运用比较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新中国初期的独立外交与近代中国屈辱的外交不同。②运用历史材料提出历史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⑶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对建国初期提出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和取得的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已经站立起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②通过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万隆会议上发挥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 教学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3、 教学难点:建国初期复杂的国际环境对新中国制定“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影响。

4、 本课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

5、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搜索有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与万隆会议的材料

6、 教材教法分析:本课教材分三目,叙述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导之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每一目都可以设计一些学生容易上手的问题或者由学生自己设问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尤其是围绕着本课重点难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更好的掌握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新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长是谁吗? 生(讨论):周恩来。

师:对,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恩来任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正是他在建国初期协助毛泽东,冲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封锁,打开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使中国的以独立自主的崭新外交姿态登上世界舞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师:快速通读课文,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包括哪些方面? 生:①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师:对,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第一个方面。

一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师:请同学们看“学思之窗”,联系中国近代史想想,周恩来为什么要这样说?

生:近代反动政府与列强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出卖国家主权:如西太后与侵略者签定《辛丑条约》,袁世凯与日本侵略者签定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蒋介石与美国签定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师:新中国实行什么样的外交方针呢?它与近代中国屈辱的外交方针是否不同呢?

生1:新中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生2:它主要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生3:“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屈辱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这就使中国改变了过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建立起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这与近代中国屈辱的外交方针是不同的。

生4:“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不承认近代的不平等条约,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这也是近代中国历届政府想都不敢想的事。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对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方针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不同本质进行剖析,那么“一边倒”又该怎么理解呢?

生:请问: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既然主张在外交上要独立自主,怎么又要“一边倒”呢?这与“独立自主”不是有矛盾吗?“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对新中国有什么作用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请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大家可以从当时的国际形势,“一边倒”的内容和新中国初期突出的外交成就这三个方面去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讨论结果:

生1:从当时国际形势看,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社会主义越出一个国家的范围,形成世界体系;亚非拉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相继赢得了民族独立;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运动。这样就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抗的局面。而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和封锁政策,是根据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化而作出的明智选择。

生2:从“一边倒”政策内容上看,它与独立自主的提法并不矛盾,因为它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捍卫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并不意味着新中国就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生3:从结果上看,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苏联就宣布同中国建交,并邀请毛泽东等国际领导人到苏联访问,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和中苏建交是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在外交领域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就。它对促进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具有重要意义。

师:三位同学从三个不同角度对“一边倒”政策进行了分析,至此,我们对新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已有了一个全面了解。正因为新中国提出了新的外交方针,所以很快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 【相关链接】

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评价:一种观点认为,“一边倒”政策致使新中国全盘接受苏联模式,助长了盲目照搬苏联模式和经验的教条主义的发展。另一种观点认为,“一边倒”政策导致了新中国闭关自守,在经济上阻碍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技术交往。第三种观点认为,“一边倒”方针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针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而采取的政治方针。第四种观点认为,“一边倒”不仅仅是因为两党有着共同的意识形态,更不是要充当苏联的附庸,它成功地建立并加强了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迅速取消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在华特权,同一批国家建立了新型平等的外交关系与贸易往来,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第五种观点认为,“一边倒”政策的历史局限性是我国在一些国际交往中,尤其是对美国外交等问题上的自主性,受到一定的牵制和约束。 【背景资料】

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的制定:

为了同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外交一刀两断,维护新中国独立和主权,1949年春夏之际,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的是:以前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一概不承认,对驻在旧中国的各国外使只当作侨民对待,而不作为外交代表;对旧中国与外国签定的一切条约和协定都要重新审查处理,把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势力和特权逐步进行肃清,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一边倒”是指: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这是因为,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国际上出现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尖锐斗争的局面。美国站在中国人民的对立面,支持蒋介石打内战。而苏联对中国人民的革命长期给予同情和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我们就不能不考虑到: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进行武装干涉的可能性,这就决定新中国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联合的必要性。因此,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公开宣布新中国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新中国成立初同中国建交的17个国家 1.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49年10月3日 2.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4日 3.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9年10月6日 4.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6日 5.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6日 6.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9年10月6日 7波兰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7日 8.蒙古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6日 9.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949年10月27日 10.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1949年11月23日 11.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1950年1月18日 12.印度共和国

1950年4月1日 13.瑞典王国

1950年5月9日 14.丹麦王国

1950年5月11日 15.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1950年6月8日 16.瑞士联盟

1950年9月14日 17.芬兰共和国

1950年10月28日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它为什么能够指导新中国发展与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外交关系呢?大家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生1: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原则。”1954年,在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中对它进行适当修改,从而使它更完整准确。

生2:由于中国与印度、缅甸等新兴民族国家在近代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主权不独立,领土不完整,经济发展滞后,所以它们在独立后就特别强调国家主权的独立,领土的完整,经济上平等往来,互惠互利。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恰好考虑到这些国家政治、经济和外交要求。且撇开了双方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所以受到印度和缅甸等国家的欢迎。

师:大家说得很有道理。那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什么历史意义呢?

生1:从国内来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生2:从国际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知识拓展】

“2004年6月28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立五十周年纪念大会在京举行”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温家宝总理说,为大力弘扬五项原则,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政府愿与各国共同作出努力:第一,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平等。第二,尊重和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第三,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促进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第四,通过对话与协作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第五,充分发挥联合国及其他多边机制的重要作用。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师:新中国在建国初期积极同一些国家发展友好的外交关系,并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国际威望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大家思考一下,新中国为什么要出席这两次会议,在会上表现如何?

生1:日内瓦会议讨论解决的是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这与中国关系很大,朝鲜和印度支那和平问题解决了,就能保证中国周边局势的稳定。

生2:正是由于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新中国代表团的表现更为出色。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会上,由于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等的不同,与会代表之间的矛盾分歧很大,再加上帝国主义的干扰破坏,因此会议形势错综复杂。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如何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呢?请大家阅读材料: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国际关系材料选编》

请回答:

材料中的话是谁在何时何地何会议上的发言? 他阐明了什么方针?该方针起到怎样的作用?

生:这话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召开的亚非国际会议上的发言。他阐明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该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会议的成功。

师:回答得很好。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了解和信任,会后,更多的亚非国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小结:本课我们学习了建国初期新中国的外交建树(以知识结构再次呈现),经过这一时期的外交工作,新中国在国际上已经站稳了脚跟,为中国外交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9.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提前预习,布置预习问题;搜集有关资料;课文内容要有所取舍,详略得当,突出强调本课重难点;当堂巩固、加深理解记忆。

10.

本课是第五单元第一课,本单元共三课,分三个历史时期分别叙述了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对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以及取得的伟大成就。三课之间衔接非常紧密。第一课,对外关系发展的第一个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第二课,第二个时期,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第三课,第三个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时期。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能力的培养,通过老师设计问题学生回答,学生自主设计问题的方法来培养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的阅读,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在内容多而时间紧的情况下,可利用现代化手段,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把本课堂的结构层次、所需材料及问题或其他相关知识点用投影或其他多媒体手段呈现出来。更要把握好本课的重难点,做到有详有略。

11.教学后记: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同学的历史基本功相当扎实,有一定的读史解题能力,课堂反应较快,但只局限于部分同学。另外一部分同学反应较慢,有的还跟不上,比如讲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能够指导新中国发展与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外交关系和中国为什么要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时候,有些同学对当时的国际形势理解不深刻。因此,平时还要注意中国史和世界史的联系,使其融会贯通。 12.知识与能力巩固 单项选择题:

1、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 A 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D 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

2、二战后世界形势的根本特点是(

)

A 殖民地获得独立,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B 资本主义世界严重削弱 C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全面对抗

D 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

3、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基本外交方针中,哪一条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实现了在国际交往中的独立自主(

)

A “一边倒”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另起炉灶”

D 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4、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其主要特点是(

) A 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

B 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C 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D 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5、新中国成立初期,最突出的外交成就是(

)

A 同周边各邻国建交

B 与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建交

C 得到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承认

D 与苏联建交并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6、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

A 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

B 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1955年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

D 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7、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会谈中 A 中印谈判

B 中缅谈判 C 中苏谈判

D 中美谈判

8、万隆会议上,中国为促进会议圆满成功提出的方针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求同存异” C “平等互惠”

D 联合反对殖民主义 简答:

新中国的外交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开始的?建国初期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

答案(选择):ACCBD BAB

(简答):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了新的政治格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社会主义越出一个国家的范围,形成世界体系。亚非拉许多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相继取得民族独立。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运动。

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成就:建国的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家与国家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了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出席万隆亚非会议,促进会议圆满成功,同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第四篇: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必修一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天门实验高中

历史组

谢艳芳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独立自主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亚非会议

2、难点:理解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国际形势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开国大典视屏

流程一:基础知识梳理

快速阅读,提炼要点: 1. 阅读课本第一目,找出新中国初期外交的

总原则和三大政策. 2.阅读课本第二目、第三目列举新中国初期外交的四项成就.

流程二: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1:新中国为什么必须“一边倒”,而不能采取中立态度说说你的看法?(看材料:从国际环境、美国的对华政策、苏联的对华态度、中国的考虑等方面思考)

探究问题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来的?目的和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看视屏)

探究问题3 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上做出了什么突出贡献 ?(学生活动)

流程三:课堂小结

流程四:巩固练习

欢迎指导

刘大使

美国对我国参加亚非会议深表恐惧,利用亚非各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所造成的隔阂大做文章,捏造中国要“夺取亚非世界领导权”,已对远东地区“构成了尖锐、迫切的威胁”的谎言,极力挑拨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关系,制造对中国的恐惧和疑虑。并派遣了一个77人的亚非会议工作小组,企图操纵破坏会议。

台湾国民党驻香港特务机关为了谋害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人员,以60万港元的巨额赏金买通了香港飞机工程公司的清洁工周梓铭,令他在中国代表团乘坐的飞机上安放定时炸弹,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中国代表团成员和随同采访的中外记者共11人,全部遇难 。总理是当时临时改道缅甸,才幸免遇难,然而针对总理的暗杀行动一直没有停止。

为了使会议达到预期的效果,从2月开始周总理即着手会议的准备工作,主持制定了参加会议的方针和策略 :多谈亚非共性问题,少谈中国个性问题。对于可能出现的攻击多做正面申述和说明,避免陷入不同制度的争论。 但会议没开多久,先是伊拉克的发言人,然后是菲律宾,泰国的代表先后起来攻击中国,攻击共产主义。诬蔑共产主义是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提出“亚非国家当前面临的问题不是反对殖民主义,而是反对共产主义”,并要与美国联合反对共产主义;指责中国进行“颠覆活动”,要中国代表团表明“对和平共处的诚意。”大会公开发言形式急剧恶化。

浦翻译

是的,总理说主席、各位代表: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他最后热忱地呼吁:“16万万亚非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成功。全世界愿意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能为扩大和平区域和建立集体和平有所贡献。让我们亚非国家团结起来,为亚非会议的成功努力吧!”

第五篇: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案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本课叙述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此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时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并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理解:

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3)运用:

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所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再现,历史比较、问题探究、合作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收集有效历史信息、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的能力。

(2)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新中国初期开展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有着本质的区别。

(2)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我国提出正确的建议,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2、难点:建国初期制定外交方针的依据。

五、教学设计

1、教学思路设计

本节课以三个主题探究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前预习、课中质疑答疑等形式,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及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史料的运用,帮助学生形成论从史出,以史为证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方法设计

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创设历史学习情境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讨论法与讲述法相结合,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相结合。创设课堂思维情境、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掌握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3、教学情境设计

通过多媒体来演示图片、录像等基本的历史素材,创设历史思维情境,形成探究核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形成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刻理解,增强教学效果。

4、学生评价设计

(1)通过巩固练习、测试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2)通过课堂提问、讨论、辩论和撰写历史小论文等来考查学生收集处理历史资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1、学生准备:

(1)课前预习,掌握基本史实。

(2)按照教师布置的问题,自主搜集资料,与本组成员共同探究问题,准备课堂上交流。

2、教师准备:

(1)布置学习任务。

(2)整合制作多媒体课件。

(3)检查学生准备的发言材料并提出修改意见。

七、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确定目标]

师:通过上一个单元学习,我们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于此同时新中国还积极开展对外交往。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 (多媒体展示材料)

图片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图片2: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图片3: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的情景;材料4:1946年蒋介石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情景。

师:看了上面四幅图片,同学们对旧中国的外交有何认识?

生:讨论发言。

师总结:同学们刚才的回答很好,旧中国实行的是屈辱的外交,那么新中国实行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取得的哪些成就呢?学习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会对这些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

[多维互动 主题探究]

主题探究一: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

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着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新中国外交的有利条件、不利条件和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生:回答略。

师总结同时多媒体展示要点: 有利形势: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 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不利形势:

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 美国对新中国封锁、孤立、包围 特点: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 师:新中国就是在这样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开展自己的外交活动。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尊严,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新中国制定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针? (多媒体展示)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的声明

思考:上述两则材料可以看出新中国外交原则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新中国在开展外交时,始终坚持维护国家独立、自由、领土主权完整以及世界和平的原则。这种原则,我们称之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建国初期这种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哪些基本的方针呢?这些方针实行又有什么意义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讨论。

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 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

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 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于孤 立地位。

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师总结,并用多媒体展示要点:

师:对于新中国成立伊始究竟应当走什么外交路线个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我国政府应当一边倒,也有人认为应当在美苏两大阵营之间走中间路线,你同意哪一种,谈谈你的看法? 生:分组辩论:

师:在这种外交政策方针的指引下,外交战线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了哪些外交活动?取得了哪些突出的外交成就?

生:通过阅读课文总结、回答。由此进入主题探究三。 主题探究三: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同苏联等17国建立友好关系

师:多媒体展示中苏建交的图片、录像。

生:概括中苏建交的概况。

师:中苏建交后双方又签订中苏友好条约。那么它与旧中国签订的不等条约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来看两段材料。

(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1: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大皇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水路各军,并治理地方大吏,全归俄管„„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3月)

材料2:缔约国双方同意一俟„„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

──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1950年2月) 思考:对比两则材料说明清政府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何根本区别?对中国产生了什么不同影响。

生:回答。

师:同学们刚才说的都很好,清政府实行屈辱的外交政策,使国家丧失了大量的主权;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新中国不仅要同世界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还要同意识形态不同的邻国、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外交关系。在此过程中新中国提出了什么样的外交方针呢?由此引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结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的照片和录像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如何提出?后来措辞又如何不断修改完善的? 生:讨论。

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不仅在当时起了积极作用,而且对今天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同学们结合屏幕上的两则材料思考这一问题。

材料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交公报中。50年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钱其琛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50周年的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材料2: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家璇外长在2004年6月28日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谈话。 生:思考、讨论。 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在世界上也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新中国除积极发展和一些国家的友好关系,还参加了一些国际性会议,以便进一步打开外交局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的表现。

3、参加日内瓦会议

师:日内瓦会议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召开的?中国代表团发挥了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结合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投影照片思考回答? 生:答略。

师: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发挥了重要作用,请同学们回忆1919年中国参加了什么国际会议,在这两次国际会议上中国外交表现有何不同?为什么? 生:分组讨论,回答。

师总结: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中国在会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充分说明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在旧中国的外交史上是绝对没有的。新中国不仅在日内瓦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亚非万隆会议的表现更是非同凡响。

4、参加万隆会议

师: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段万隆会议的录像,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万隆会议的特点是什么?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在当时的情况下,为什么一定要参加万隆会议?

(2)针对会上一些国家或者出于对新中国不了解或者在帝国主义国家的唆使下攻击中国代表团的情况,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含义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突出强调求同存异的含义,并用多媒体展示要点。

同:共同的遭遇、共同的任务和要求。

异: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师: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演个历史剧,一组扮演万隆会议上的周恩来,一组扮演记者采访周恩来,并就采访内容写通讯稿。

(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对“万隆会议”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生:每组推出一个代表进行表演。

师:刚才两位同学表演的非常好,通过刚才两位同学的表演我们对万隆会议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知识整合 归纳提升]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从建国初期的外交风云变幻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和收获,或者还有什么问题,咱们大家来共同探讨一下。 学:讨论发言,整理主要观点。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还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新中国的外交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局面。那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取得了这些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师:(引导学生归纳)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它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出发点。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化,新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成功地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新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国际舞台。冷战结束后虽然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但是地区冲突、局部战争时有发生。请同学们想一想,随着中国经济和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将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未来的世界呢? 生:讨论、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对,中国将来强大了,也一定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和义务,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选择题:

1.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 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 b.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 2.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是 a.亚非国际会议 b.日内瓦会议

3.建国初期,中国实行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中,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的是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4.亚非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里的“同”包括

①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 ②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 ③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④加强合作、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实行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之一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它的含义是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b.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6.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外交实行了“一边倒”的政策,主要是 a.发展与邻国的关系 b.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7.1949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所产生的最深远的意义在于 a.加强了中苏两国的友谊 b.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8.万隆会议中,中国提出的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非选择题:

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延伸探究 发展评价]

1、研究课题:

(1)新中国外交成就展: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与新中国外交成就相关的图片、资料、邮品等,举行小型展览会。 (2)《我看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根据自己的爱好、层次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字数不限。 (注:两个任选一个。)

2、分组辩论: 正方:“弱国无外交”。反方:“无论强国、弱国、大国、小国,都有外交,且外交上都一律平等” 。

上一篇:乡镇创建工作总结下一篇:乡镇计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