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养老问题研究

2022-11-25

本文基于人口结构变化给社会带来的压力, 对养老问题进行了探讨, 分析了我国现有的养老现状, 并对如何解决养老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概念界定

(一) 人口年龄结构

人口年龄结构 (age structure) 是目前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人口年龄结构是一定时期和地域内的不同年龄组的分布情况, 即各年龄组占总人口的比重, 主要反映人口总体按年龄的分布特征。1联合国的划分标准为:65岁以上人口占4%以下或60岁人口占7%以下为“年轻型”;65岁以上占4%~7%, 或60岁以上占7%~10%为“成年型”;65岁以上占7%以上或60岁以上占10%以上为“老年型” (见表1) 。2

(二) 养老问题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带来身体各项机能的下降和疾病的困扰以及收入水平降低, 自己照顾自己变得格外艰难。学术界对养老的内容存在普遍的共识, 养老不仅仅是按月给钱, 更需要注意物质精神双满足。首先要经济供养, 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水平;其次, 需要满足老年人提供衣食住行、医疗护理等生活要求, 尤其是高龄老人, 他们大多数生活难以自理, 需要更细致的照料;再次, 要满足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 多与老年人保持情感和心灵的沟通交流, 让老年人心情舒畅、乐享晚年。这三方面既要物质保障, 又需要精神关怀, 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二、中国人口年龄结构

根据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达到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达到7%以上的标准进行判断, 中国从2000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在近半个世纪内, 中国新生儿比例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 劳动力比例也在不断下降, 而老龄人口不断攀升, 即未来中国人口也将趋于老龄化。改革开放后, 经济的迅猛发展, 大量女性进入工作岗位, 劳动力负担的大幅度快速减轻已经趋于一个转折点。在这个转折点之后, 劳动力负担将开始快速上升, 劳动力在住房、养老、教育、医疗四座大山面前, 对未来充满压力和恐慌, 不敢消费是他们的共同特征。这对未来经济增长形成挑战, 与国家倡导的内需带动经济发展的政策相悖。

三、中国老龄化的特征

(一) 农村老龄人口比例高于城市

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 我国农村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城市。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 农村几乎只剩下留守的老人小孩, 农村早于城镇成为老龄化社会。

(二) 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时间短

改革开放之后, 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 日新月异, 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医疗卫生技术明显进步, 死亡率下降。此外, 在计划生育的政策下, 新生儿出生率断崖式降低, 从而加速了中国老龄化的速度。相对西方国家, 中国老龄化的速度更快, 时间更短。

(三) 中国老龄人口基数大

中国人口基数大, 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中国的老龄化问题也带来了中国老年人的总数也占世界第一的结果。绝对数量的增加, 也是压在中国政府肩上的一座大山。如何合理有效的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显得尤为迫在眉睫。

(四) 人口老龄化程度与经济发展程度不符

西方社会在工业化的浪潮中缓慢过度到老龄化社会, 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政府也因此做出了一定的适应准备。而我国计划生育对出生人口的控制, 加速了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如今家庭主要是“421”模式, 养老负担重。相较发达国家的“先富后老”, 我国的“未富先老”会使得社会福利资源的不足, 资源分配矛盾的加剧。我国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步的问题将持续很久。

四、养老存在的问题

(1) 由于我国传统的养老机构大多由政府建设和管理, 对政府的依赖性很大, 再加上机构设施简陋、服务理念落后、服务队伍素质偏低等原因, 养老机构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 满足不了城市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2) 养老保险制度没有得到充分普及。虽然城市已经基本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 但是农村的养老保险普及率并不高。农村老龄人口比率在我国高于城市, 但购买养老保险服务的人员数量却远低于城市。这也造成很多农村老人晚景凄凉, 无依无靠。

(3)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 老龄化比例高, 因此老年人数量也高, 而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还相对较落后, 难以支撑类似发达国家的高福利政策。

(4) 我国现行的保险行业存在漏洞缺陷, 一方面老年人不信任保险机构, 不敢将钱交给保险机构处理保值增值;另一方面, 就以房养老来说, 一套价值一百万的房子抵押给保险机构, 按平均年龄85岁计算, 一个老人每月领到的钱是2500, 大大低于市场价值与房产实际价值, 从而导致以房养老这套方案在中国举步艰难。

五、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 改善老年人福利, 家庭责无旁贷

“养儿防老”是国人根深蒂间的观念, 在家养老是大多数老年人的夙愿。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家庭养老在满足老年人各方面养老需求, 尤其是亲情关怀和精神慰藉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情况下, 老年人倾向于和亲人住在一起, 享受天伦之乐。并且, 在很多老人心里, 落叶归根, 在自己家里走完一生是不可动摇的理念。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家庭养老功能出现弱化的趋势, 一部分功能开始外移。改变传统地家庭养老模式, 将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相结合, 以适应社会需要, 同时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老年人既能在原来熟悉的环境颐养天年, 又得得到社区的专业的有效的服务。首先, 要维持一个稳定温馨的家庭环境, 营造良好的氛围;其次, 要鼓励每一个家庭成员积极履行养老的义务, 强调家庭责任;再次, 要弘扬孝道思想,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最后, 要注重合理协调代际关系, 加强沟通, 互相尊重和体谅。

(二) 重视非政府组织的力量

积极推动各种社会化力量参与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购买非政府组织的服务, 创新养老模式来缓解养老压力。机构养老和以房养老的模式的出现和广泛应用, 都有助于减少政府的压力, 实现养老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提高政府养老服务水平。加强养老机构建设, 缓解劳动力的养老压力, 使青壮年后顾无忧地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同时也使得老年人得到专业性照顾, 有利于维护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 从而保证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 政府在养老问题上明确职责, 占主导地位

作为最高权力者, 政府更要发挥其治理作用, 有效地调动社会各方面资源, 积极改善农村的养老现状, 为公众提供合格地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

比如开展各种免费培训, 提高子女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对老旧校区的轮椅坡道、公共入口、走道、楼梯等实施无障碍改造, 优先支持在老年人居住比例高的老旧校区加装电梯;要使得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政府就要加大对权利组织的监督力度并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保证现行的老年人法律保障制度得以施行。3

此外, 养老保障作为一种公共产品, 是保障公民晚年居住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支出。政府要合理规划和利用该项财政资源, 并且加大投资力度, 稳健地提高投资回报率, 并争取吸取更多民间慈善基金等。

最后, 政府要积极发挥监督职责, 保证养老资金切实有效的利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公开资金运作的方向, 并对流程进行监督考察。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完善监督机制, 重点加强对机构养老的监督, 并且避免出现虐待、遗弃等恶劣现象的发生。

(四) 企业充分发挥作用, 依法缴纳养老保险

我国老年人口是一个庞大的基数, 而与此同时, 我国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经济水平与西方国家比还有差距, 因此, 不同模式的养老志在必行。企业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应担负起自己的职责, 依法按时按需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 不得拖欠。此外, 企业还应该提高自身的公益意识, 积极参与慈善事业, 为老年人公益活动的顺利开展作出贡献。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中国也在2000年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发展和医疗水平提高, 死亡率迅速降低;同时,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也使我国德出生率断崖式下降,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 让我国迅速进入老龄化时代。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飞速发展的老龄化问题对中国社会带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养老问题

参考文献

[1] 施晓露.中国养老现状及社工介入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13, (4) :75.

[2] 郝燕萍.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养老现状及发展趋势[J].护理研究, 2014, (8) :106.

[3] 唐卓娅.居民养老现状与意愿调查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4, (3) :89.

上一篇:论指导老师在学生实习中的“桥梁”作用下一篇:限知视角和全知视角“互补”下的真相——从电影叙事学角度简析电影《追凶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