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口红利与人口结构变化

2022-09-10

在“银发浪潮”的大环境下, 中国经济增长将会由于人口红利衰减带来每年1.50—2.00个百分点的增长阻力。怎样才能降低人口红利衰减对中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从而维持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的不可逆性及社会扶养比的上升, 同样使得陕西的人口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陕西省人口规模的变化

自20世纪以来, 人口一直处于不稳定的变动状态, 且人口规模在不断地减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 中国的人口规模开始大幅增加, 陕西省人口状况也随之发生改变。到70年代后半期及80年代初, 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计划, 有效地控制了人口数量的增加, 陕西省的人口结构也悄然发生着变化[1]。

从表1可以看出, 2000年至2001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明显下降, 但相对幅度较小。2001年开始, 人口出生率基本保持在10‰;人口死亡率基本维持在6.2‰左右;但自然增长率有一个明显的变化, 基本保持在4.1‰左右[2]。

二、陕西省年龄结构的变化

人口统计的年龄构成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将人口结构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0—14岁的少年儿童人口, 第二类是15—64岁的劳动力人口、第三类是65岁以上老年人口。2006年至2015年期间少年儿童人口数量逐渐下降、劳动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老年人口数量同时持续增加。并且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同时也会引起社会抚养负担的变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社会总抚养比以老年抚养比为主导已经开始出现了上升[3]。根据陕西省统计年鉴 (2016) 数据可知, 2016年年底全国总人口数为138271万人, 比上年末增加80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786万人, 出生率为12.95‰;死亡人口977万人, 死亡率为7.09‰;自然增长率为5.86‰。人口抚养比的大小, 表明劳动力人均承担的抚养人数的多少, 体现劳动力的抚养负担数量[4]。

单位:%

三、人口红利与陕西省人口结构的关系

初步核算,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44127亿元, 比上年增长6.7%。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63671亿元, 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296236亿元, 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384221亿元, 增长7.8%[5]。

从图2、3的数据可以得出, 陕西省2011年至2015年人口扶养比持续升高, 而经济增长率去显著下降, 人口扶养比的增加与经济增长率的下降说明人口老龄化会影响经济的稳定增长。人口扶养比的持续走高, 会使得经济增长停滞, 这一时期, 陕西省劳动人口的数量也会有些许下降趋势。人口增长的绝对量和相对量据呈下降态势, 人口扶养负担加重, 经济增长逐渐进入经济停滞状态[6]。

四、陕西省人口红利期的判断

国际上认定, “人口红利期”指在出生率下降初期, 出生率下降速度快于人口老化速度, 形成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年龄结构——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在同一时期内都比较低, 并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因此人口红利期的判断是根据人口负担系数小于或等于50%作为标准的。那么人口负担系数是指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7]。

按照此标准, 我国社会总扶养比在1990年将至49.8%, 即代表进入了人口红利期, 综观陕西省2010年2015年人口总扶养比发现, 总扶养比一直处于28%左右。基于此可以判断, 陕西省一直处于人口红利期。然而, 人口红利期只是人口转变过程中的特定时期, 当前陕西省人口总扶养比进一步上升以及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 表明人口红利期正在逐步缩短。因此, 陕西省应该采取适宜政策收获制度红利和人才红利, 发挥人口红利的最大效应[8,9]。

摘要:人口红利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禀赋, 是造就中国三十多年经济增长奇迹的重要推动力量。创新社会治理理念, 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是释放人口红利的保障。拓展陕西省人口红利效应、挖掘人口红利条件, 最重要的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将社会创新作为一切改革和发展的核心。

关键词:人口结构,人口红利

参考文献

[1] 康春晶.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杭州:浙江财经大学, 2017.

[2] 吴雪, 周晓唯.人口红利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启示——基于二战后日本人口结构变化的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45 (5) :101-109.

[3] 呼和巴拉.养老机构商业化服务问题的社会工作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6.

[4] 宋科.养老机构内自理老人死亡焦虑的个案社会工作研究[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5] 王紫, 王潇.中国的人口结构、人口红利与高储蓄率——基于劳动经济学角度的高储蓄率问题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 2015, (07) :22-23..

[6] 王颖, 倪超.人口结构转变、经济增长与人口红利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 2014, (12) :79-82.

[7] 林焕荣.基于理性预期的第二人口红利与储蓄率[D].广东:暨南大学, 2013.

[8] 杨刚.人口结构变化对股市的影响研究[D].辽宁:东北财经大学, 2012.

[9] 孙超.人口结构视角下的“人口红利”效应分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11.

上一篇:探析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下一篇:利用特定光源下发光材料实现服装无污染打号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