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皮质结构年龄相关变化的研究进展

2024-04-10

小脑皮质结构年龄相关变化的研究进展(精选3篇)

篇1:小脑皮质结构年龄相关变化的研究进展

小脑皮质结构年龄相关变化的研究进展

衰老过程中小脑皮质出现明显的形态学变化,包括体积萎缩、重量减轻、皮层厚度下降、神经元数量减少,树突丢失、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神经递质紊乱以及胶质细胞增生等.神经元数量丢失与结构退变以及神经递质改变可能会导致老年小脑皮质神经环路破坏和信息传输紊乱,与老年个体运动调节功能及运动学习能力下降有关;神经胶质活动增强对维持老年小脑皮质的形态和功能可能起保护作用.

作 者:ZHANG Chang-zheng 邵康 CHEN Xiao-xiao ZHANG Chang-zheng SHAO Kang CHEN Xiao-xiao  作者单位:安庆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安徽,安庆,246011 刊 名:生物学杂志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BIOLOGY 年,卷(期): 25(4) 分类号:Q426 关键词:小脑皮质   结构   年龄相关变化  

篇2:小脑皮质结构年龄相关变化的研究进展

(一) 中国人口呈现老龄化

从上图就可以看出,从2008年开始,我国的青年人以及成年人在人口所占的比重在不断地下降,而老年人口在我国所占的比例却在不断地上升。从上图中就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正在慢慢地向人口老龄化方向发展,并且这种趋势会不断加重,在以后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中也会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但是从宏观上来看,我国的青少年和成年人也就是本文中提到的“劳动适龄人口”仍然在我国人口的比例中占据着很大一部分,而且上图还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了现在我国的人口年龄的阶段虽然在向老龄化发展,但是就目前而言却还是处在一个“人口红利”的阶段,能够劳动的人口和适合劳动的人口仍然占据着社会的主体地位,适龄劳动的人口的数量仍然是占据着大多数的,也就是说,我国的劳动力出现了富裕的情况。2012年,我国的适龄人口达到了65%,倚仗着富裕的劳动力,这几年我国的总体经济呈上升趋势,以超过了8%的速度飞快地发展。

(二) 中国分行业就业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文把中国行业分为第一、二、三产业,分别从中国的1990、2000、2012三个时间点以及美国、日本、泰国、缅甸各个不同的国家来做出进一步的分析,现在从各个国家来说,发达国家总是以第三产业所占的人数为最多,其次是第二产业,第一产业为最少,这些说明那些发达国家早已经把本国的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心放到了服务行业上,其次是工业。可是发展中国家却仍然在本国的第一产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表中的泰国、缅甸等国甚至在第一产业中达到了65%左右。就中国而言,可以看出,虽然中国在第一产业上的比重仍然很高,但是也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中国从90年代就已经在不断地去转变经济发展的一个模式,就业情况也慢慢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不断转移。第二、三这两大产业在现今的社会中吸纳了相对较多的劳动人口,并且第三产业服务行业所吸纳的就业人数是最多的,这也体现了我国实行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经济政策。

(三) 我国人力资源利用与劳动力供给现状

我国的人力资源利用状况低。据调查,在90年代初期,我国适合劳动的人口 (也就是上文中所说的青少年和中年成年人) 差不多7.5亿人,约占我国总人数的66.74%,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力资源水平和他们相差无己。据调查,美国适宜劳动的人口比重差不多为66.2%,而法国适宜劳动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比例大概为65.9%,英国的劳动适龄人口占据了总人口数的65.7%。就我国而言,我国目前处在“人口红利”阶段,拥有的劳动力的丰厚程度和美国这些发达国家差不多,如此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虽然说从某种程度上给我国的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可是它在造成这种压力的过程中也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种新的活力。在这一个发展阶段,中国劳动适龄人口的增长速度仍然会不断地加快,在以往的八年之中,我国的劳动适龄人口的递增率差不多达到了将近2.48%。步入90年代后,我国劳动的适龄人口仍然在继续地攀升,我国的劳动适龄人口以一年净增1 100多万人的速度递增。

由于我国的人口在不断地增长,所以劳动适龄人口也还会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到2010年,我国劳动适龄人口的增长达到了一个巅峰状态,劳动适龄人口差不多达到了9.4亿人,比过去的十年增加了将近40%。在这个时候,劳动适龄人口的一个总负担系数也即将达到我国历史上的一个低谷。

90年代,我国的劳动适龄人数达到了将近829 312万人次,它的总的负担系数达到46.14%,可是在2010年以后,这个总的负担系数所占的比例会呈现出迅速下降的趋势。所以,从人力资源的利用这个角度来思考,对中国而言,在中国未来几十年内将是利用劳动力要素的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有优势的以及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时期,对于人力资源来说,它自身是具有一个周期性的更替的,国民经济的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对这一时期的人力资源的成功开发和利用。

(四) 劳动力在不同产业中的配置状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特点,基本上决定了我国劳动力资源在各产业间配置的特点。

改革开放前,在我国劳动力配置结构变化上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1) 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转移滞后于产值结构的变化; (2) 第二产业劳动力比重呈现出一种超前提高的状态; (3)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就业结构不断变化的过程也表现出: (1) 女性就业结构变化明显; (2) 从业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 (3) 就业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非国有部门的就业人数上升较快。

就中国的国情来看,它的总人口就业率和适龄劳动人口的就业率也都是相对很高的。虽然中国的劳动适龄人口在飞速地增长,但是总人口的就业率增长得更快。在1990年时,总人口的就业率较原来的水平提高到了57.25%,在这一时段,我国的总人口的就业率和发达国家相比较就明显地高于其他国家。经调查,在90年代,美、法、英这些国家的总人口的就业率只是分别达到46.1%、38.3%和43.9%。

90年代末,我国的总人口的就业率达到了56.06%,相对于十年前略微有些下降,但是中国适龄劳动人口就业人数达到了7 000万人口左右。其中城镇就业人口2 100万人左右,乡村就业人口4 900多万人。在1990年中国的劳动适龄人口中的人数接近6.1亿人,占就业总人数的94.34%。根据就业人口与劳动适龄人口所得的劳动适龄人口就业率,90年代是84.17%,但是90年代末则是85.11%。在所有的就业成员中,25~29岁这个年龄阶段的比重是最高的。这就表明,劳动力的总体的年龄还是算比较年轻的。另外,在各行各业中,农村人口占得比重很大。

二、建议

对于中国年龄结构的一个转变来说,现如今,我国还是应该去继续制定并且积极地实行一个就业政策,仍然坚持促进就业,用市场来调节就业,在市场调节的同时也要通过政府的手段去积极地制定相关政策予以支持和鼓励,促进并支持劳动者自主就业。通过发展本国经济以及积极地去调整经济结构,不断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等来促进中国适龄劳动力的就业,并采取一些积极并且有效手段,来不断地增加各个行业的就业岗位,不断地去扩大就业规模,缓解就业压力,把我国的失业率尽量地控制在社会能够承受的一个限度内。通过这篇文章分析的结果加上我国为促进就业定制的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提出以下意见,以便于参考:

(一) 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

我国政府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时,应该以促进就业和提供优质岗位为前提,只有国民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社会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我国政府应该鼓励发展社区服务、餐饮、商贸流通、旅游等服务型行业,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来拉动就业。在2002年,我国政府就制定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拓展传统服务业领域的就业渠道、努力发展旅游业等增加就业岗位的扶持政策,重点开发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帮助和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和其他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

(二) 实行适度宽松的计划生育政策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为世界控制人口数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这也使得我国人口结构类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子 (女) ,并且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由于人们的工作性质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不结婚和晚婚人群日益扩大,我国新生婴儿出生率持续下降,严重影响我国人口发展。在未来几年,我国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少比会严重失衡,为了解决这一现象,我国政府应采取适度宽松的计划生育政策,以此来提高新生婴儿出生率,优生优育,提高我国人口质量。

三、小结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必须合理利用人口这一优势,适当地分析和研究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并结合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势和就业情况,在现如今对适龄劳动人口进行合理和充分的利用,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

[2]夏业良.劳动力要素国内外流动的经济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 2009, (2) .

[3]国家农调总队.开拓市场, 促进发展[J].市场与人口分析, 2007, (6) .

篇3:小脑皮质结构年龄相关变化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养老问题

一、前言

伴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能力的提高,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于2000年底进入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的时代进程。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多年,近些年,社会家庭结构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家庭的结构类型多以“四一二”的形式生活,使其家族的关系网络简单化,社会支持的关系网络相对变窄。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的养老问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笔者通过对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养老问题的研究作出了如下阐述:

二、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

我国的人口数量的排名一直居于国际前列,为解决人口的增长速度和数量的相关问题,我国提出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很好的控制了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同时也改变了我国大部分年轻人的观念,很多年轻人甚至喜欢丁克家庭,种种观念和因素降低了我国的生育率。我国的五六十年代是人口生育的高峰期。由此,形成了我国现有的人口年龄的结构模式。青壮年的比例减小,老龄化的比例增大。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老龄化的发展速度相比,我国的发展速度是很快的。例如:法国在进入老龄化阶段用来130年,美国则是用来了79年。而我国仅仅用了20年。我国的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有很大不同,也导致区域老龄化发展速度的不同,我国一线城市上海进入老龄化的时间要早于宁夏自治区33年之久。

三、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养老问题的影响

1.养老资金不足

近几年,我国老龄化程度增加,我国的赡养率也在不断的上升,经有关专家研究表明:我国在现行的政策的基础上,养老金的赤字问题将会出现在2016年。根据联合国的调查显示:2010年之后,我国的养老负担会呈现极速上升趋势,特别是在2030-2040年间,其养老金会遭遇巨大的养老资金支付压力。

2.城镇和农村养老系统运行体制的不完善

从养老保障制度实施开始,各级政府在运行养老保障制度的同时,很少会关注风险控制环节,只是重视养老保障运行的社会效益。由于各地政府制度的制定有区域性的差异,其保障的费率有很大的不同,其中间差可达15%左右,如此不统一的政策规定,降低了企业和个人投入保障费用的积极性,从而减少了养老保险的基本资金的保障。

农村人口的经济来源多以土地为主。如今经济的高速发展,年轻人对大城市的高品质的服务设施的向往,使很多年轻人将老家的土地搁置,进入城镇打工。使农村出现留守儿童和老人的状况。农时耕地种田,农村已经没有更多的青壮年的劳动力,从而使农民的农产量降低,也降低了生活的经济来源。近几年,农业用地在进行转变,不断转变为工业用地和集体农业用地。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农村的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政府在进行农村养老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庞大的受众群体与较小的服务体系之间的矛盾状况。其体系的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农村人口老龄化养老问题的解决策略。

四、完善中国养老问题的相关策略

1.建立合理科学的养老保障体系

根据不同地区和地域的政策不同,进行合理的动态的衔接。扩大养老保险范围,加强国家的补贴能力,推动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加强各地区的政府职能的执行力,进行养老保险的相关资金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完善筹资模式,降低风险机制,使养老保障体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建立专业的养老服务的专业组织

政府需要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其老人和家人能接受居家养老服务的理念,完善我国的养老服务体制。政府要加大对养老服务资金的投入,并且通过一些方法将社会的资金进行引入,壮大养老服务的资金量,使其更好的服务于老年人。建立一支专业性的养老服务的团队,其考核制度可以参考美国养老的工作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完善的养老制度和养老服务团队能促进国家和谐稳定的发展。

五、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结构变化的论述,阐述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结构的变化对养老问题的影响和解决策略。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使中国养老体系制度不再单一化。多样化的养老制度和养老的服务体系是满足未来的中国家庭的生活需要的发展趋势。国家应引进外来理念,建立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构建国家养老的安全网络,实现我国在老龄化的人口格局基础上,健全合理科学的养老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刘铠豪,刘渝琳.破解中国高储蓄率之谜——来自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解释[J].人口与经济,2015,08(03):43-56.

[2]徐辉,韦吉飞.人口红利、人口年龄结构与中国人口老龄化[J].生态经济,2014,11(03):16-20.

上一篇:旅游骨干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甜酒粑粑作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