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设计音乐

2022-07-22

第一篇:小学教学设计音乐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人类生活如果没有音乐是不可想象的,尤其对于人的情感世界来说,音乐无异于空气和水一般重要。人需要音乐,社会需要音乐,培养人的教育同样需要音乐。而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就是我们实施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我们的教育对象是6_12岁的孩子,心理学家艾利康宁和达维多夫以活动特点为标准,将6_7岁的孩子划分为游戏活动期,7_12岁的孩子为基本的学习活动期。那么针对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怎样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蕴涵着教学的策略性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对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性进行了研究,意在通过教学研究使学生们能在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上,感受音乐的美以及音乐带给他们的多层次、多角度的情感体验所带来的无限快乐。

1、在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学生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 因此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感性认识、实践活动为基础,使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从一开始学习音乐就能注意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音源、乐器、音响,如:寻找身边的声音;敲一敲听一听;通过报纸、纸板、塑料袋磨擦、抖动等进行音效模仿,引起他们对音乐的高低、长短、强弱的兴趣和思考,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歌曲教学中。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会很容易地将生活中的经验与音乐要素有机的进行结合,更快、更有效地学会音乐知识。而在教乐理知识二份、四分音符时,一般的教学只讲“二分音符唱两拍,四分音符唱一拍。”这些概念对于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既抽象又枯燥,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教学效果也不会很好。因此我努力营造出一个让学生自身感受、想象的音乐环境:首先让学生们分辨出声音的长短,如猫叫的声音长,狗叫的声音短;大钟的声音长,小钟的声音短等等。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我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之后再来学习音乐知识,从而完成了音乐知识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

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有强烈的表现欲望,非常喜欢唱歌。我通过音乐游戏《走音乐迷宫》等活动,先让他们唱准音符,接下来在教会他们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的同时,又在《山谷静悄悄》中,充分开发教室里的资源,利用唱台做“高山”,在回音游戏中,让学生学会通过强弱和速度的变化表现歌曲的情绪。中高年级学生已经逐步掌握了演唱技巧,通过训练,他们能用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能准确地视唱曲谱进行二部合唱,在合唱中他们学会了和谐,并知道了在合唱中不但要声音和谐、统一,同学之间的默契配合也是唱好合唱的关键。

2、在音乐的聆听与想象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比其它艺术更能直接有力地进入人的心里。苏霍姆林斯基在《认识自己》一书中这样告诉我们“教师要教会学生懂得人的情感,这里有欢乐、痛苦、委屈、困惑、惊慌、羞愧和许多别的情感。”如何获得这种情感体验,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学会聆听,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如欣赏中我着重让学生体会音乐中的意境,领会旋律、情绪、速度的音乐要素在情感表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再来指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演唱歌曲,感受音乐和诗句交融在一起的诗情画意。提高了全体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欣赏教学就是三度创造。我们要让学生在欣赏中学会想象,欣赏教学也最能为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创设空间。因为音乐的魅力在于:当人们沉浸在优美动听、饱含情感的音乐中时,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但是如何让学生能更好地走进音乐,理解音乐,教学环节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欣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时,我第一次授课的内容如下:

1、出示曲名《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介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2、歌曲是几拍子的?

3、分段欣赏:(欣赏重点是第一圆舞曲) 听赏第一圆舞曲: 第一圆舞曲的速度、旋律有什么特点?记忆第一圆舞曲主题。视唱曲谱、演唱第一圆舞曲、加入打击乐器用优美的歌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听赏第二圆舞曲:

速度旋律有什么变化?这段圆舞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给这段圆舞曲起个名字?(如小鸟圆舞曲、快乐的舞蹈等)

听赏第三圆舞曲:

这段旋律的音区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段圆舞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给这段圆舞曲起个名字?(如姑娘们的歌唱、河水的歌唱等)

听赏第四圆舞曲:

这段旋律与第三圆舞曲相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给这段圆舞曲起个名字。(如自由的天空、湛蓝的河水等)

听赏第五圆舞曲:

这段旋律的速度、力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给这段圆舞曲起个名字。(如勤劳的人民、歌唱幸福的生活等)

在第一次授课后,我感觉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学生在给圆舞曲取名字的过程中,显得不是很积极,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对这个教学环节有畏难情绪,不知如何运用正确的词语来起名字。因此虽然感觉学生很想发言,但举手的却很少。又因为受教师所提问题的限制,五个圆舞曲欣赏下来,留在学生记忆中的音乐形象有点支离破碎的感觉,学生并没有真正走进音乐,了解乐曲内在的情感。因此当老师介绍《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是奥地利非正式的第二国歌时,学生的反响并不是很热烈。课后我针对此课进行反思,并在学生中作了调查,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通过反思我发现原来的教学设计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为每个圆舞曲起名字,形式雷同,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欣赏过程过分注重音乐要素在乐曲中的变化,忽略了学生对乐曲的情感体验。

3、将乐曲的创作背景介绍放在欣赏前进行,学生印象不深,对乐曲的理解帮助不大。

随后我重新调整了教学设计,精心设计了呈现方式,在第二次授课中果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二次授课的设计如下:

在出示课题之后,进入第一圆舞曲的欣赏。学生通过视唱曲谱、学习歌词、加入二部花腔合唱、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加入打击乐器演唱等教学环节。充分感受优美的旋律带来的美的享受。(与第一次授课不同的是,教师加强了对学生演唱第一圆舞曲的指导,能让学生在自己的歌声中陶醉。)

之后在其他四个圆舞曲的欣赏中,教师取消了为圆舞曲起名字这个环节,而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第二圆舞曲中的音乐情绪是一致的吗?如果不一致又有怎样的变化?(教师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关注音乐本身所带给听众的情感体验,感受在一个圆舞曲中两个不同的小主题交织在一起的丰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学生随着教师的引导,逐渐走进音乐,他们与音乐产生共鸣,在音乐中有了不同的体会和感受。而这也正是这首乐曲一百多年来广为世界人民所喜爱、经久不衰的原因之所在吧。)

音乐想象在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课堂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和不同的想象,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自由的想象空间,不要用“标准答案”束缚住学生们的想象力,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音乐也是如此。

3、在音乐创编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愿望: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使他们喜欢音乐,愿意学习音乐。在低年级我是这样做的 ,在唱歌或欣赏音乐时,让孩子们跟着音乐即兴做一些动作,可以创编简单的歌词,用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伴奏,运用声音模仿、打击乐器的敲击和利用生活中的报纸、塑料布等抖一抖、搓一搓,来创编声音的故事,如《小雨沙沙》中,学生合作创编出风雨声、风铃叮叮咚咚的的敲击声等。他们体验用声音、音乐、音响讲故事的快乐,学会初步的合作表演。这一切都是在学生已知与未知之间架桥设阶,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为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教学活动,环环相扣,因此也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进入中高年级学生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创编歌词,创编律动、创编舞蹈并参与表演。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创造性地制作小小打击乐器、制作小头饰。他们在饮料瓶里加入小石子就是沙球,把啤酒瓶盖用铁丝穿起来就成了串铃。将杯子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带有音高的小乐器,敲击出美妙的乐曲,学生们陶醉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中其乐无穷。

音乐教学策略的研究为教师打开了一扇通向成功的大门,也使学生们充分体验了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他们在享受音乐的同时培养了自信心,学会了善良、坚强,忍让、感恩,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情操。在音乐学习中的收获,会使他们受益终身

第二篇:小学音乐教学音乐培训心得

参加2016“国培计划”邢台学院送教下乡项目

小学音乐教师培训体会

近期,我参加了2016“国培计划”邢台学院送教下乡项目小学音乐教师培训,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我受益匪浅。通过认真细致地学习,我对教育教学工作,尤其是音乐课程的教育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教学认知从模糊到清晰、从茫然到豁然,教学业务能力和水平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音乐课是一门具有开发价值的课程,它对儿童思想品德及人格塑造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当前农村音乐课教学现状,往往是以教学生一唱歌为主,显得枯燥,没有符合音乐课“寓教于乐”的特点。音乐课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营造民主、和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并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但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实践过程中还未被充分合理利用。教师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教师惟有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这神圣的职责。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一名教师,应该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

音乐艺术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而合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尤其对于儿童,训练起来难度更大。童声合唱作为声乐艺术的一种,是小学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音乐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王彦方老师对我们的歌唱教学的培训,我们对于歌唱的站姿、发声、共鸣、咬文吐字等方面的技巧有了更新的了解和认识。歌唱站姿要双脚站稳,适度分开,身体自然直立,颈、胸、腰椎在一条直线上,头放正,双目平视远方,两肩放松,胸部开阔自然挺起,小腹微收,面带微笑,下巴放松,并略回收。歌唱发声要能做到头腔共鸣、口腔共鸣、胸腔共鸣等等。

在培训中,张老师就合唱的教育教学对我们进行了培训,大家激情高涨,都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如饥似渴地汲取着“营养”。张老师由什么是合唱开场,简述了童声合唱艺术、介绍了童声合唱团的组建、童声合唱训练的要点、童声合唱不好的声音、合唱指挥的图示及歌曲运用等知识,并结合具体的合唱作品指导我们在指挥中出现的不足。让我们每个音乐教师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刘娜老师对于弹唱培训的教学,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一个字“美”,她的语音很美,歌声很美,形体很美,琴声很美,人长得也美。集这么多美于一身的老师可想而知她的课堂有多美。她从美学的角度来给我们剖析,并列举了许多生动的案例。刘老师的教学过程以审美为核心,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了丰富的审美体验活动中,一切是那么的自然生动又引人入胜。在师生互动、共同体验中,我一次次感受到刘老师对音乐课堂的深邃反思,我们在她精心创设的音乐情景、意境中慢慢实现着“启情悟智”。这次去弹唱的学习,让我有了很多感受。

培训既是一个学的的过程,也是一个反思进步的过程。这几天的培训学习是短暂而辛苦的,但留给我们的记忆和思考却是永恒的。通过这次培训,我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我要把培训学到的这些知识变化性地运用到我们的音乐课堂中,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学生出发,多为他们营造一些发现美、创造美的自由空间,以激发起他们热爱美、传播美的热情,从而使美能在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成长、壮大。同时我还要把汲取到的先进理念、思想运用到工作中去,让此次培训的价值在工作中得到最大的体现。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要努力发挥自己的专业素质,把爱与知识播送给每一位孩子,让他们健康、个性地成长。使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去感受、理解、表现音乐;给他们富于旋律的人生,享受人生的旋律。

关于参加音乐教师培训的心得体会

2016年12月,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邢台学院送教下乡项目小学音乐教师的培训学习,这次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聆听专家老师们精彩的讲座,与专家及各位教师同仁面对面的观点交流,经验分享,使我在教育科研方法、课堂教学艺术、教研活动形式等方面都获益匪浅。

这次培训每天的日程安排得很充实。期间我们学习了音乐教学的教学方向,以及教学意义。同时还学习了合唱的教学以及器乐等方面的学习。无论是讲座还是授课,都让人耳目一新,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全新的教学舞台。老师们在教育科学理论方面的阐述简要而精辟,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老师们的讲座给我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们饱享了高品质的“文化大餐”。

音乐教学对于对于低年级同学尤其是农村的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好动、注意力极易分散,同时害羞、怕出丑的想法也在阻碍着音乐教学的发展和提高。我们农村音乐老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采用农村丰富的音乐教学资源,才能促进音乐课的发展。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环境和民族传统文化,开发具有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学校的广播站是音乐教育的重要资源,学校领导不仅应该加强管理,还应要求学校的有关部门配合音乐教育活动及音乐课堂教学,经常播放健康向上的音乐,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学生本身是一种很好的资源,我计划采取讲故事的方式引入课文内容,学会歌唱后,再指导他们根据词中内容来表演。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调动起同学们的热情,使学生慢慢喜欢上音乐课。这样,每次上音乐课他们都会有一种期待,当然我也会不失时机地将教学音乐基本知识、节奏、歌曲处理等讲授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和学生取得配合,收到了一些效果,教了不少儿童歌曲,为丰富儿童的音乐世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同时,在日常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我会组织学会定期进行歌唱比赛、合唱比赛等活动,通过利用此次培训所学到的关于歌唱和合唱的技巧和知识,对学生们进行指导和帮助,从而更好的使他们喜欢上音乐课,爱上音乐。而且小学生善于模仿,喜好游戏,我们应该放开学生的手脚,引导他们把音乐转化成自己情感化的想像世界,用肢体语言去体会音乐的蕴涵。有了参与听辨音乐的过程,鉴赏音乐就有了一定的基础,音乐作品的产生,有赖于作曲家创作的情感、情绪体验与灵感、风格、取材、体裁形式以及时代背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则可以用肢体语言带动学生的情绪变化让其更深刻地体会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情绪。

音乐是一门艺术课程,在音乐的教学中我会尝试利用各种手段,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对歌曲的热爱。课堂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尽情想象、尽情释放感情的平台。音乐作品有它们各自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它可以把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思念、悲痛、忧伤以及最刻骨铭心的回忆等等变成旋律。所以,作为音乐教师的我在教学中,应深入分析教材,应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创作时的意境、风俗人情等,并透过作品的表面层层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内心情感,让学生从心里唤起情感共鸣。如歌唱时让学生用不同动作来表示自己情感。当歌曲起伏时用舞蹈的动作来表示自己的情感,高昂时用舒展的双臂来表示自己的情怀,低沉时用道具体现自己的心情。学生通过肢体的表演感受音乐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歌曲,热爱大自然。

我非常感谢能有这样一次培训的机会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教师,就要不断更新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这一次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思考没有结束,行动更是没有结束。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锐意创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第三篇:小学音乐 郊游 教学设计

郊游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欢快、活泼、兴奋地情绪,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2、通过演唱《郊游》使学生喜爱春天,从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编歌词。 2学情分析

兴趣是开启音乐大门的钥匙,因此,我以“郊游”为线索,以情境教学展开活动,增强了教学中的趣味性,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新课标突出强调了音乐教学中目标中美育的首要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音乐的美,培养对音乐的热爱之情。演唱歌曲时注重感情的投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他们恰当地表达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3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唱歌曲。 4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节奏练习。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嗯,春天到了,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美丽的野外去,去做什么呢?你们听! (教师范唱《郊游》歌曲。) 师:我们要去做什么呀? (学生回答去郊游,板书歌曲题目。) 师:你们想去郊游吗? 师:要去郊游了,你们现在的心情怎样? (学生回答高兴、兴奋等。)

三、熟悉歌曲旋律:

1、学生随着歌曲伴奏音乐做乘车动作去郊游: 师:你们都想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呀?你能用动作模仿出这个交通工具吗? (学生回答想乘坐的交通工具,并用动作模仿出交通工具。) 师:让我们随着音乐乘坐交通工具出发吧! (教师放歌曲伴奏音乐、学生随伴奏音乐做乘车等动作。)

2、出示春天的图片,学生用好听的词语赞美春天的景象: 师:同学们,你们看!我们来到了美丽的野外,这的景色多美呀!谁能用有节奏的语言赞美一下春天? (学生按节奏夸春天。) 师:你们说得真好!老师也想来夸一夸春天,我想这样夸,“白云飘飘,春风柔柔,青山绿水我们乐悠悠。”你能像老师这样夸一夸春天吗?(生模仿。)

3、学习歌曲一,二乐句旋律: 师:刚才我们在出发的时候,听到了这样一段旋律。 (老师弹歌曲

一、

二、乐句旋律,学生聆听。) 师:它是歌曲《郊游》里的一段旋律。现在,让我们用“啦”哼唱这段旋律,顺着音乐的台阶,登上我们面前的这座山坡吧!请同学们准备好,我们开始登山了! (教师弹琴,C~F调学生用“啦”哼唱,哼唱速度由慢到快,让学生熟悉旋律;F调填上歌词唱)

5、学唱

三、

四、五乐句——解决难点: 师:我们终于登上山顶了,山下的景色可真美呀!老师情不自禁地还想唱歌,听!(师唱)“白云飘飘,春风柔柔,青山绿水我们乐悠悠。”你们想唱吗? (老师弹琴学生模唱

三、

四、五乐句、教师纠正指导唱错的地方,反复练习。)

四、完整演唱歌曲

1、师:让我们随琴,完整的、慢速度的唱一遍这首歌曲。 (学生随琴唱歌。) 师:速度加快了,用正常的速度能唱吗? (学生用中速稍快地速度唱歌)

2、师:根据歌曲的旋律和情绪的不同,这首歌曲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你能把它们分出来吗?(聆听歌曲录音)第一乐句和第三乐句你感觉是一样吗? 我们男女生合作唱一唱,男生唱第一和第三大乐句,女生唱第二大乐句。

(男女生接唱歌曲。总结出第

一、二乐句要轻巧,跳跃地唱;

三、四乐句要温柔、轻柔、柔和地唱。)

3、师:你们都喜欢这首歌曲的哪一句?唱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回答自己喜欢的乐句,并唱给大家听,然后其他同学评价、再唱、大家齐唱。)

4、学生有感情地轻唱一遍歌曲,然后学生再有感情地随伴奏音乐唱,学生自评。

五、创编歌词

美丽的春天,可爱的郊外,除了有“白云飘飘,春风柔柔,青山绿水”还有哪些美景?把你看到的景象唱出来好吗? (学生创编第二大乐句的歌词。)

第四篇:小学音乐《出发》教学设计

《出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听辨和感受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2.通过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能分辨乐曲两个不同主题在乐曲中出现的顺序。 3.在教师指导下,感受乐曲音乐形象,并能借助一定的手段表现音乐。 教学重、难点

在欣赏音乐过程中,教师如何启发学生感受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是欣赏教学的难点。 教材分析 《出发》

1949年10月,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创作了一套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这套乐曲共分八段以苏联诗人马尔夏克的诗句作为标题,在乐曲间通过朗诵来叙述少先队员假日郊外旅行的生活故事.包括《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释火》《行军》《归来》等。在作品中普罗科菲耶夫将文学(朗诵)同音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马尔夏克形象生动的诗句,与音乐共同表达了作品的情节与内容,从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音乐体裁。这是普罗科菲耶夫继《儿童音乐》和《彼得与狼》之后,为儿童和青年创作的又一优秀作品音乐描绘更加具体更能为儿童所喜爱。

第一乐章《出发》描写了一群儿童坐火车去郊外欢度假日的情景。乐曲主要利用乐队音色的变化,表现儿童心潮起伏的心情和车窗外快速变化的景色。该乐章为单二段结构。

引子:

乐曲的引子抽写了火车出站的情形。听,圆号吹响了坚定的引子.小号紧随其后。出发的号角吹响了定音豉均匀地敲击,小鼓哗啦啦响的倚音,弦乐奏出机械、固定的音型以及加弱音器的小号等.都勾勒出一幅车轮转动、汽笛长鸣,火车由慢到快、缓缓离开车站的画面。

第一部分:

在这活跃的背景上木管乐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奏出了一支兴高采烈的曲调,音色 明亮,引出乐曲的第一部分:

孩子们离开城市,坐在火车上观看辽阔的原野、欣赏祖国的山河,窗外的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新鲜,幼小的心灵和列车的飞轮一起跳动。心情是多么激动啊!

紧接着木音乐器组加入了小号.第二次奏响了该主题。 第二部分:

在弦乐组演奏的轻盈背景上,弦乐、木琴奏出乐曲的第二主题柔和而轻快。表现火车疾驰在祖国的旷野上,表达了孩子们快乐和喜悦的心情:

该主题在弦乐组演奏了一遍,音色亲切而甜美。

在钢片琴伴奏下.加弱音器的小号又演奏了该主题.加上钢管乐器长号强有力的衬托和弦乐组急促的上行音流,音色变得丰满而有气魄。表现火车一往无前地疾驶和儿童情憬向往的心情。

尾声:

乐曲结尾处,木琴、长笛再现第一主题。在全奏的恢弘音响中,火车拉响了汽笛.由快到慢徐徐靠站,到达孩子们的旅行地。

教学过程(一份供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复习歌曲

随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伴奏,学生进行演唱。

二、初步感受《出发》

1.聆听乐曲《出发》引子部分,学生感受火车行进的律动。

乐曲的引子描写了一群儿童坐火车的情形。听,圆号吹响了坚定的引子,小号紧随其后。出发的号角吹响了,定音鼓均匀的敲击,小鼓哗啦啦的倚音,弦乐奏出机械、固定的音型以及加弱音器的小号等,都勾出一幅车轮转动、汽笛长鸣,火车由慢到快、缓缓离开车站的画面。

2.完整聆听乐曲《出发》音频,初步感受音乐形象。 请学生带着问题聆听:

(1)乐曲情绪是怎样的?(乐曲情绪是欢快的。)

(2)你听到了什么?(乐曲中有火车出站的声音、火车拉汽笛的声音、火车前进的声 音以及火车进站的声音。)

师:同学们怎么听出来有火车出站和火车进站的声音呢?(火车出站时,有火车喷气的声音,而且音乐的速度是由慢渐快的;火车进站时,音乐的速度是由快渐慢的。)

师:同学们的感受很准确!这首乐曲就是表现火车出发、行进、进站的,曲名就叫《出发》。

3.教师简介乐曲背景。

1949年10月,乐曲《出发》是苏联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为儿童创作的一首交响套曲《冬日的篝火》中的第一首。套曲《冬日的篝火》一共由8段组成,分别是《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篝火》《少先队员的聚会》《冬日的黄昏》《行军》《归来》。套曲表现了一队少先队员冬天乘坐火车去郊外欢度假日的情景。

三、分段欣赏

1.再次聆听乐曲《出发》引子部分,请学生注意欣赏。

(1)音乐模拟火车启动到行进的音响,速度是怎样的?(速度渐快。) (2)火车拉响汽笛的音响,是由什么乐器模拟的?(由小号模拟的。) (3)火车前进的律动,是由什么乐器表现的?(弦乐器、定音鼓与小军鼓。)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1)跟着老师学唱主题A。

教师出示主题A旋律谱,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跟着老师用la模唱主题旋律。 (2)欣赏主题A音频,感受主题A的音乐形象。

师:主题A是由木管乐器演奏的,音乐很欢快。请同学们注意主题A的伴奏,由定音鼓和小军鼓击出的节奏,模拟了火车前进时,车轮与铁轨的“哐哐”声;弦乐器演奏的伴奏音型,描绘了火车在祖国大地上风驰电掣般飞驰的形象。我们再听一遍主题A。

(3)再次欣赏主题A音频,学生感受主题A的音乐形象,并边听音乐边模仿火车行进的动作。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1)跟着老师学唱主题B。

教师出示主题B旋律谱,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跟着老师用la模唱主题旋律。 (2)欣赏主题B音频,感受主题B的音乐形象。在聆听之前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① 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

② 听到这段音乐,你有什么联想?(仿佛少先队员们坐在宽敞的列车车厢里,看着车窗外美丽的景色,心情无比欢畅。)

(3)再次欣赏主题B音频,感受主题B的音乐形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打击乐器为主题伴奏。

四、完整欣赏乐曲《出发》

教师在播放音乐之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

(1)主题A和主题B分别在音乐中出现了几次?(主题A出现了三次,最后一次出现时稍有变化,主题 B也出现了三次。)

(2)主题A和主题B出现时,分别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这个问题对二年级学生可能有一定难度,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可以由教师告诉学生。)

(主题A前两次出现时,都是由木管乐器演奏的;主题B三次出现时,分别是由弦乐器与木琴、木管乐器、弦乐与钢片琴演奏的;主题A最后一次出现时,是由木琴主奏的。)

五、表现音乐(《出发》表演欣赏)

再次完整欣赏乐曲《出发》,学生随音乐分别用模仿火车行进的动作表现主题A,用打击乐器为主题B伴奏。(教师提供几种打击乐器,视各学校情况而定。可教师设计节奏,也可请学生设计节奏,请学生自己选择乐器,教师提示乐器的音色特征。)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一起欣赏了一首管弦乐曲《出发》,它是由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所写的《冬日的篝火》中的第一首。这首乐曲表达了去游玩的小朋友们高兴的心情,希望在课后同学们能够欣赏到他的其它作品。

第五篇:小学音乐 咏鹅 教学设计

咏鹅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能积极参与《咏鹅》的创编与表现,大胆地展示自我。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反复跳跃记号的用法,并能正确运用到音乐之中。 2学情分析

一年级孩子热爱音乐,声音纯美,多引导孩子倾听音乐的习惯。 3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体会歌曲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在并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二)教学难点:创编表演,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感受画面。提高学习兴趣,从有韵律的朗诵过程中,使诗的语言活起来,从中体会古诗词的音乐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一)欣赏图片——联想古诗。

提问:同学们看到这幅美丽的图画,会想起哪一首古诗来呢?(出示课件) (二)朗读古诗——体会诗意。

提问:诗中描写的是一只什么样的鹅? 教师总结: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七岁时写下的,诗中描绘了鹅在水中游水好戏、悠闲自在的情景。

活动2【讲授】歌曲学习,深入体会音乐

[设计意图:从有韵律的朗诵过程中,使诗的语言活起来,再从语言美转入旋律美,让学生在欢快、活泼的旋律产生共鸣,接着学唱《咏鹅》这首歌曲,学生在教师的评价和每个环节的自然衔接的言语中获得对音乐及诗境更深入的感受和理解。] (一) 律动活动——初步感受歌曲节奏。

1、有韵律的朗诵《咏鹅》——区分歌曲两乐段不同节奏的歌词。

导言:下面请同学们跟随老师有韵律的朗诵这首诗,让诗中优美的白鹅游动起来。 学生活动:跟老师一边做动作一边来朗诵歌词。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朗读两种不同节奏的歌词。

鹅 鹅︱鹅 0 ︱曲项 向天︱歌 -︱白 毛︱浮绿 水︱红掌 拨清︱波-‖ 鹅 鹅︱鹅 曲项︱ 向 天 ︱歌 -︱白 毛︱浮绿 水︱红掌 拨清︱波-‖

2、在歌曲伴奏中,律动朗诵《咏鹅》——体会音乐情绪。

导言:如果我们把这首诗插上音乐的翅膀,你们想想小鹅在湖面游水时会是什么心情? 学生活动:感受歌曲旋律,体会在音乐的衬托下,小鹅在湖面快乐游水的古诗意境。 (二)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导言:下面老师就把这首歌曲送给你们,希望你们的小白鹅在湖面上快乐的游水。

2、练习歌曲中读白的节奏——学生掌握休止符的唱法。 提问:你们注意到歌曲中出现了小鹅的叫声吗? (出示课件)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它的节奏。 X XX | X O | (1)练习读准节奏。(注意:休止符) (2)师生合作演唱歌曲。(钢琴伴奏,学生只唱读白部分。) 导言:加入你们这些可爱的小鹅叫声后,湖面仿佛又游来一群小白鹅,正仰着脖子唱歌呢……

3、出示歌谱,聆听歌曲录音——复习反复跳跃记号。 提问:歌曲中一共唱了几遍这首诗? 请学生讲解歌曲中出现的反复跳跃记号,让学生了解它们在歌曲中的作用。

4、分乐段学习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变化,唱准旋律。 (1)学习歌曲第一乐段。

教师弹奏旋律,学生听唱歌词,教师纠正音准。 教师引导学生听辨两个乐句结束音的区别。 (2)学习歌曲第二乐段。

导言:还记得小鹅的叫声吗?(学生演唱)听到小鹅的呼唤,远处又游来一群美丽的小鹅,看到这么多伙伴,小鹅兴奋极了,于是它又升高5度来演唱,表达它对新伙伴的欢迎。 教师引导学生听两个结束句旋律线的变化,用更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问题预设:每个乐句的结束音的音准,学生容易唱混淆。 解决方法: 分乐段进行聆听,演唱每乐句最后两个小节。在演唱时,教师用柯尔文手势提示学生每个乐句的结束音,并利用教学课件中“小鹅”游水的旋律线,帮助学生找到乐句间的不同结束音,从而唱准每个乐句。

5、学生随教师钢琴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教师根据学生演唱情况,进行纠错指导。 问题预设: A、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的节奏学生容易唱混淆。 解决方法: 提示学生在休止符出现的地方,闭一下嘴,或握一下拳。帮助学生唱准休止符,从而区分两个乐段的节奏区别。

B、第一乐句和第三乐句的旋律学生容易出现音准问题。 解决方法: 运用对比教学法,教师弹唱两个乐句,引导学生边聆听边对比两组旋律的区别,找出音高的不同,并跟琴演唱旋律,感受音高的不同,再巩固练习,完整演唱两个乐句。

6、随歌曲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3【活动】情境表演歌曲

[设计意图:启发想象,表现诗的意境。在轻松、和谐、欢乐的气氛中感悟诗的意境美。] (一)欣赏不同形态的鹅——创编动作。

1、出示课件,学生欣赏鹅的不同姿态。

2、学生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姿态进行展示。 (二)情境表演歌曲。

1、创造湖边的情景。 (1)池塘——弧形的座位。

(2)荷花、荷叶——学生手持装饰物。 (3)小鹅——学生佩戴头饰。 (4)湖水——学生挥动手臂。 导言:大家看我们现在弧形的座位,像不像一个池塘?老师还准备了一些荷花、荷叶,请同学们一起来装饰在我们的池塘中(请几位是学生手持荷花、荷叶轻轻摇摆),扮演小鹅的同学带上头饰。我们在座的同学一起来挥动手臂,看,像不像碧波荡漾的湖水?

2、全班同学一起表演歌曲《咏鹅》。

导言:美丽的池塘就在我们面前,请我们一起在《咏鹅》的诗境中,尽情歌唱吧。 活动4【练习】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重温了《咏鹅》这首古诗, 还把它插上了音乐的翅膀,更生动地表现

上一篇:小学教师自查自纠下一篇:信息技术德育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