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医学科技论文

2022-04-18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病患时应用胺碘酮的疗效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66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病患进行研究,将66例病患均分为对照组(33例,普罗帕酮)、研究组(33例,胺碘酮),比较两组病患治疗效果。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胺碘酮医学科技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胺碘酮医学科技论文 篇1: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摘 要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采用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的60例急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静脉胺碘酮治疗急性心律失常,可使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得到明显的控制。结论:胺碘酮与传统采用利多卡因药物治疗心律失常相比,具有作用可靠、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等优点,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急性心律失常的药物。

关键词 胺碘酮 急性心律失常

急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脏急症,特别是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及房颤患者往往需要得到及时的救治。而胺碘酮是目前已被临床证实为降低其病死率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等具有较好的疗效。我科采用静脉胺碘酮治疗急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7月~2010年6月我科收治急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38~82岁,平均54.8±15.6岁,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心律失常。其中房颤36例,频发室性早搏24例。入选标准:患者有慢性心衰病史且呈各种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LVEF<40%,VPC>10/小时。排除窦性心动过缓、低血压、肝肾及肺部严重疾病、阻塞性支气管病、甲状腺功能障碍和碘过敏者。

方法:所有患者采用胺碘酮150~250mg稀释于20ml生理盐水中,于10分钟内静脉缓慢注射,然后以1.0mg/分进行静滴维持6小时,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减量至0.5mg/分静滴。若心律失常未得到控制者,在首次剂量间隔30分钟后,再次给予静推75mg。用药期间,要持续心电图、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监测,了解用药情况,观察心率、心律、血压等变化,治疗前后复查心电图。并观察用药后6小时内心室率下降幅度、房颤心律是否转窦、室早数量、药物不良反应以及肝肾功能、电解质、超声心动图等,做好每日记录。若出现Ⅱ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或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0次/分、心律失常者应停药。

疗效评价:①显效:用药后临床主要症状消失,心电图描记和动态心电图明显改善,阵发性室上速基本控制,持续时间明显缩短。②有效: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心电图较前有改善,心律失常发作次数较原有减少>50%,持续时间缩短或心律失常分级减轻Ⅰ度。③无效:治疗后无改善或加重。

结 果

本组60例急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后,心功能均得到改善。在36小时内转为窦性心律有40例,心室率减慢<100次/分或较用药前下降>20%的有18例,无效2例。其中本组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的有20例,达到Ⅰ级且症状基本消失有30例,心功能未达到Ⅰ级且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的8例,无改善2例。不良反应:在静脉点滴胺碘酮过程中,有2例血压降至90/60mmHg,经减慢滴注速度和使用多巴胺后,血压逐渐回升;1例出现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但停药后心率得到恢复;另1例出现恶心呕吐,对症处理后消失。

讨 论

急性心律失常可诱发和加重心肌缺血、心室舒张期时间缩短及心力衰竭,甚至导致心脏性猝死,为此对急性心律失常患者应采取积极治疗措施,正确区别室上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的表现。室上性心律失常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注意治疗低氧、酸中毒、伴有左房扩大的心力衰竭等诱发因素;而室性心律失常是AMT最严重的快速心律失常,多见于左冠状动脉闭塞引起的前壁心肌梗死,常发生于发病后4小时以内[1]

胺碘酮是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其疗效和安全性已得到认可,对所有类型的急性心律失常均有效[2]。胺碘酮单药应用时,相当于小剂量的4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联合作用,同时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减轻外周血管阻力的作用,在控制急性心律失常时,较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更具有优势。有研究证实,胺碘酮是多种钾通道的阻滞剂,可降低心肌兴奋性,具备了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作用。不但可减慢窦性心律、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减慢心房、房室结和房室旁路的传导,而且在血流动力学方面胺碘酮还可直接作用于冠脉血管平滑肌,增加冠脉流量,降低主动脉压和外周阻力,负性肌力作用很轻,因此可以维持心输出量[3]。该药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具有明显的减慢心律、阻断钾离子外流、改善心肌灌注等作用,可使药物在心内更为均匀分布,从而减少氧耗,降低心律失常的危险。同时对房室结也有抑制作用,能有效控制心室率,可安全用于心力衰竭患者。在静脉应用胺碘酮前,应纠正低钾血症或低镁血症,因为这些异常可加重QT延长程度,也增加了尖端扭转室速的危险性。有资料报道,静脉胺碘酮有轻度负性肌力作用,考虑偶发低血压和心输出量减少,这可能与滴注速度有关。

本研究显示,静脉胺碘酮能有效控制室性心律失常,减慢心室率,使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4]。但静脉胺碘酮与口服胺碘酮在体内作用不同,除离子通道作用有差别外,还与胺碘静脉给药时,抗甲状腺作用弱以及代谢产物在血浆或组织中蓄积不够有关。长期胺碘酮治疗可有低血压、甲状腺功能异常、QT间期延长等副作用,而减慢滴注速度和浓度后,可以预防和控制低血压的发生。胺碘酮应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5]:①如患者因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致呼吸或心跳停止,应首选电除颤并及时进行心肺复苏,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②胺碘酮静注后,若心律失常者控制不满意,可追加负荷量;如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压且对儿茶酚胺类药物无效时,应终止胺碘酮静滴。③胺碘酮有减轻周围血管张力的作用,故注射宜缓慢,如出现血压低,可静点多巴胺维持血压。④在静滴胺碘酮时,应进行心电监测,严密观察病情,如心率<50次/分、QT间期延长、严重甲状腺功能异常或心律失常加重等,应立即停药。

综上所述,静滴胺碘酮用于治疗急性心律失常,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命,改善其生活质量,与传统采用利多卡因治疗心律失常相比,具有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黎沾良.现代危重病学.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9:262-263.

2 蒋文平.胺碘酮的临床应用.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1,15(5):289.

3 朱俊.胺碘酮的临床应用.医师进修杂志,2004,27:45-47.

4 吴伟力.胺碘酮对心力衰竭心功能的影响.心血管病学进展,2001,22(4):202.

5 袁贤奇,宋有城,朱俊,等.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室速或室颤的临床研究.中国急救医学,2000,20(10):569.

作者:杨晓军

胺碘酮医学科技论文 篇2:

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病患时应用胺碘酮的疗效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66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病患进行研究,将66例病患均分为对照组(33例,普罗帕酮)、研究组(33例,胺碘酮),比较两组病患治疗效果。结果:经研究,研究组病患治疗效果(96.97%)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78.79%),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病患疗效显著,能够提高病患康复速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律失常;胺碘酮;疗效研究

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如无法早期控制患者病情,则极易导致症状持续恶化,为此,临床致力于研究出能够快速治疗该症状的方案[1]。普罗帕酮为广谱类抑制心律失常药物,且能够降低患者心肌过度兴奋程度,但疗效欠佳,随着临床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临床应用胺碘酮治疗心律案例逐渐增加,且治疗效果显著[2]。因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66例病患进行临床研究,应用胺碘酮进行临床治疗,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病患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将66例病患均分为对照组、研究组两组,每组病患人数比例为(33:33)例,求得病患自身与病患家属双方签字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后,申报我院方伦理委员会进行指导与审批,待研究项目审核批准后展开临床统计与研究,其中对照组男性人数为15例,女性人数为18例,年龄43~70岁,平均年龄为(56.83±2.58)岁,研究组男性人数为16例,女性人数为17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为(57.12±2.74)岁,对比两组病患一般资料,差异性不具备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对症救护,如:强心、吸氧、利尿等支持,并密切关注病患生命体征。

对照组使用普罗帕酮进行治疗,应用普罗帕酮(国药准字:H23020213;生产厂家:哈药集团三精制药四厂有限公司)剂量:70mg混入葡萄糖(5%)20mL,静脉注射,持续治疗30日。

研究组采用胺碘酮治疗,使用胺碘酮(国药准字:H32024766;生产厂家:江苏悦兴药业有限公司)剂量:150mg混入葡萄糖(5%)20mL,静脉滴注,将流速调节为1mg每分钟,持续治疗6h后,降低流速,并密切关注病患生命体征。

1.3评价指标

医护人员详细记录病患临床症状及各项机体指标,临床疗效:使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统计病患临床治疗效果,满分为100分,病患得分越高,则表示临床治疗效果越好,100~85分为十分有效;84~75分为显著有效;74~60分为较为有效;59分以下为基本无效,临床疗效=(较为有效+十分有效+显著有效)/小组病患数×100%。

1.4統计学分析

使用型号为(SPSS24.0)的统计学相关软件进行专业数据分析,统计病患基础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时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应用t,X2检测临床数据;计数资料、例数时使用百分比(%)表示,如果(P>0.05)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如果(P<0.05)时,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病患临床疗效对比

经临床治疗后,研究组病患治疗效果为(96.97%)其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78.79%),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3 讨论

冠心病伴快速心律失常症状为急诊科中较为常见的症状,该症状病发后,如无法进行有效的治疗,则极易导致症状恶化,造成病患心源性猝死,对病患的机体健康、生命安全等均造成显著的影响[3]。因此,临床进行急救时,快速、安全、有效的药物极为重要。胺碘酮为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药物,作用到机体内时,能够有效抑制心脏内钙离子、钠离子、钾离子等通道,降低窦房结自身的自律性、传导性,以此延长电位时程,同时胺碘酮还具有防止心脏反复发生阵发性房颤、房扑等作用,也治疗效果显著[4]。因此,临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症状,并有效降低病患其它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防止症状恶化,提高病患预后效果。经临床研究得出,研究组病患治疗效果(96.97%)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78.79%),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本次研究尚存在些许不足之处,如:研究时间短、临床试验样本较少等导致研究结果极易受到干扰,一定程度上使其结果一般性,所以具体长期疗效如何,仍需进一步关注,待选取多种研究与结果后形成大样本,才能保证本次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

综上所述,临床使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患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病患康复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陶虹霏,刘靖,高轶男,张书迪,吕美萱.探讨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22,28(06):116-117.

[2]马丁,陈佳帅,徐思思.炙甘草汤加减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Meta分析[J].中国处方药,2022,20(02):121-123.

[3]王丽晓,王婧伟,徐蕾蕾,唐海军,浦强,沈安明.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糖尿病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2,28(02):122-125.

[4]陈俊波,郭名元.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老年重度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24):83-84.

作者:汤靓琛

胺碘酮医学科技论文 篇3:

参麦注射液对肥厚心肌大鼠左心室乳头肌电活动的影响

[摘要] 通过观察参麦注射液对肥厚心肌电活动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保护心脏的电生理机制。采用横主动脉弓部分狭窄建立压力超负荷性大鼠心肌肥厚模型,采用玻璃微电极技术记录左心室乳头肌细胞动作电位(AP)及自发的后除极(包括早后除极EAD、迟后除极DAD)。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左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时程90%复极化时间(APD90)明显延长,参麦注射液组和胺碘酮组无显著性变化;模型组可见明显的EAD和DAD,假手术组未见EAD和DAD的出现,参麦注射液组和胺碘酮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果提示,参麦注射液通过改善肥厚大鼠心肌异常的电生理活动,能够预防其心律失常的发生。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心肌肥厚;后除极;大鼠

[收稿日期] 2014-04-02

[基金项目] 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12276104D-39)

[通信作者] 陈彦静,教授,Tel:(010)64014411-2580,E-mail:chenyj010@163.com

[作者简介] 焦宏,副教授,从事心血管生理及中药心肌保护研究,Tel:(0313)4029310,E-mail:hbbfxyjh@163.com

心肌肥厚(SCD)是高血压、缺血性心肌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常见合并症,心肌肥厚常伴发心律失常,特别是心衰时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致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大大提高,成为心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有资料显示我国SCD高达54.4万例/年,居各国之首。因此,揭示心肌肥厚、心衰病理过程中心律失常产生的机制,寻找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参麦注射液由人参和麦冬组成,是益气养阴的传统方剂,具有抗休克、抗心律失常、强心、调节血压等作用。前期研究表明[1],参麦注射液有明显的抑制心肌细胞内钙超载作用,而细胞内Ca2+升高被认为与肥厚心肌心律失常密切相关,为此本实验通过观察参麦注射液对肥厚心肌电活动的影响,初步探讨其预防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和仪器 参麦注射液购自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由红参、 麦冬组成,每支10 mL, 含生药各1 g,胺碘酮购自赛诺菲公司。电刺激器(SEM-7203,日本光电) ;微电极放大器(MEZ-8300,日本光电) ;隔离器(SS-202J,日本光电) ;RM-6240C 型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成都仪器厂)。

1.2 动物模型的制备[2]与分组 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50~280 g(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繁育中心提供),随机取12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48只为手术组。造模方法为大鼠腹腔注射125 mg·kg-1氯胺酮麻醉。于左侧胸骨边,沿第二肋间隙作一个3 cm的横行切口,钝性分离肌肉,打开胸腔,暴露主动脉弓,左颈总动脉(第一分支)和左锁骨下动脉(第二分支)间穿线备用,平行放置27-gauge(直径0.4 mm)针头,主动脉弓及垫针一并进行结扎,抽出针头后使主动脉狭窄65%~70%。假手术组(n=12)手术步骤同上,但不结扎主动脉弓。假手术组大鼠无死亡,手术组大鼠存活42只。

术后5 d大鼠恢复后,每周第1天测定大鼠尾动脉血压。心肌肥厚模型成功标准:术后4周,大鼠尾动脉血压维持在150 mmHg以上。手术组大鼠存活42只均符合标准,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参麦注射液组(1 mL·kg-1)和胺碘酮组(10 mg·kg-1)每组14只,参麦注射液组和胺碘酮组均于术后4周模型成功后,开始每日清晨灌胃给药,1 次/d,连续至第8周(药物干预4周),模型组在同样时间灌胃给予0.9%生理盐水。

1.3 心脏和左心室质量指数的测定 药物干预4周后,腹腔注射100 mg·kg-1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背位固定,迅速开胸取出心脏,置入冰生理盐水中洗尽血液,去除大血管和心包组织,滤纸吸干后,以电子天平称取心脏重量,然后迅速除去左右心房及右心室部分,称取左心室重量。全心质量与体重的比值为心脏质量指数(mg·g-1);左心室质量与体质量的比值为左室质量指数(mg·g-1)。

1.4 左心室乳头肌电活动观察分析 标本制备:左心室称重后,用O2饱和的改良Locke液经冠脉进行灌注冲洗后,打开左心室,分离乳头肌。制好的标本用不锈钢针固定于灌流槽内的硅橡胶上。用O2饱和的改良Locke液进行恒温(35±1) ℃、恒速(10 mL·min-1)灌流, 标本在灌流液中稳定30 min后开始实验。改良Locke液成分、浓度及pH:氯化钠157 mmol·L-1、氯化钾5.6 mmol·L-1、氯化鈣2.1 mmol·L-1、碳酸氢钠1.8 mmol·L-1、葡萄糖5.6 mmol·L-1,pH 7.3~7.4。

电位引导:用SDQ-4刺激器,以波宽2 ms、频率1 Hz、二倍阈强度的方波刺激标本。玻璃微电极引导细胞内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经DWF-3型微电极放大器放大后,一路输入监听器监听,另一路经高速模数转换器输入微机,自动显示电信号,微机实时采样记录细胞内动作电位(AP)及自发的后除极(包括早后除极EAD、迟后除极DAD)和触发活动,RM-6240C 型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分析动作电位的各项参数及后除极电活动。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 软件包完成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各組大鼠血压结果 术前大鼠基础血压为(110.20±5.11) mmHg,个体血压未见明显差异。术后1~3周,假手术组血压无明显变化,手术组血压逐渐升高[1周,(137.86±9.72) mmHg;2周,(142.99±6.10) mmHg;3周,(157.64±7.21) mmHg],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

4周后给予药物干预,参麦注射液组、胺碘酮组血压均有所下降,与同时期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压与同时期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参麦注射液组与胺碘酮组比较血压值无统计学意义,假手术组血压水平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见表1。

2.2 各组大鼠心脏质量指数和左心室质量指数的比较 术后8周,模型组的心脏质量指数和左心室质量指数与假手术组比较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麦注射液组和胺碘酮组上述指标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均可见明显减小(P<0.05)。参麦注射液组与胺碘酮组比较,2组之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参麦注射液对乳头肌细胞动作电位APD90的影响 术后8周模型组大鼠乳头肌细胞动作电位见图1中b,与同时期的假手术组a图相比,乳头肌动作电位时程APD90明显延长(P<0.01),而参麦注射液组c图与同时期的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麦注射液组及胺碘酮组APD90明显缩短(P<0.05);参麦注射液组及胺碘酮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见表3。

2.4 参麦注射液对乳头肌细胞EAD和DAD的影响 术后8周模型组大鼠乳头肌自发性EAD和DAD的原始图形见图2,在记录的30 min内,术后8周模型组大鼠可见明显的EAD和DAD,发生率分别为(48.2±3.7)%,(52.7±4.3)%,而在假手术组未见EAD和DAD的出现,参麦注射液组发生率分别为(12.3±1.6)%,(13.2±1.7)%,胺碘酮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1.6±1.4)%,(12.9±1.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参麦注射液组和胺碘酮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心肌肥厚是心脏本身对多种心血管疾病的一种适应性反应,为临床上许多心血管疾病共有的病理过程。心肌肥厚不仅表现为心脏形态及心功能方面的改变,同时存在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离子流的变化即电重构[3]。这些电生理异常主要表现为钙稳态的失调、APD和QT间期的延长以及心室跨膜复极离散度(TRD)增加,在这些电重构条件下心脏EAD和DAD的发生率明显增加[4]。本实验结果显示,术后8周模型组大鼠可见明显的EAD和DAD,与假手术组相比显著增加。另外观察到心肌肥厚阶段乳头肌的APD90明显延长,而APD延长将增加EAD的发生率,从而增加异位自律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参麦注射液由人参和麦冬2味药组成。人参麦冬二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生津复脉之功。现代医学已经研究出其中人参的有效成分为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大量的动物实验证实,人参皂苷具有保护心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减轻线粒体损伤,促进心肌细胞DNA合成,对缺氧时代谢和超微结构损伤均有保护作用。并能促进心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血管舒张因子NO,扩张冠脉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并能防止心肌的再灌注损伤。抑制Na+/K+-ATP酶活性,使细胞内Ca2+水平上升而有正性肌力作用。动物实验证明,参麦注射液能显著提高动物的耐缺氧能力和增加冠脉流量,对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并能改善心肌收缩力[5]。同时多项研究表明参麦注射液在抗心律失常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姬克[6]通过复制缺血再灌注模型导致了大鼠的心律失常,而通过给予1.5 mL·kg-1的参麦注射液治疗后能够显著减少室性早搏(PVB)、室性心动过速(VT)以及心室颤动和扑动(VB)等反映心律失常指标,说明参麦注射液能够显著减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心律失常的发生。临床上蔺曜等[7]通过对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的病人,在起始阶段使用参麦注射液40~60 mL加5%~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针对血压下降休克者增用参麦注射液40 mL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50 mL静脉注射治疗后,通过24 h实时监测心电图发现,心律失常的频数及项数显著减少。同时董云飞等[8]在临床上治疗老年人缓慢性心律失常病发现,每日20~50 mL参麦加人5%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注,其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丹参治疗组。因此研究表明,用人参和麦冬制成的注射液,其药性相辅相成,具有改善心肌的营养性血流量,扩张冠脉血管,改善心肌代谢,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增强机体耐缺氧能力。

本研究显示,参麦注射液能明显降低主动脉狭窄大鼠的血压及心脏质量指数和左心室质量指数;同时参麦注射液使心肌肥厚乳头肌的APD90明显缩短,减少自发性EAD,DAD活动。而动作电位APD90及EAD,DAD活动与细胞内Ca2+升高密切相关,故推测参麦注射液改善肥厚心肌异常电活动可能与减轻心肌细胞离子超载有关,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彦静,郝然,黄启福.参麦注射液对AngⅡ诱导培养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4,20(9):1612.

[2]Rose Madhankumar, Balakumar Pitchai, Singh Manjeet, et al. Ameliorative effect of combination of fenofibrate and rosiglitazone in pressure overload-induced cardiac hypertrophy in rats[J]. Pharmacology, 2007, 80(2/3):177.

[3] 肖幸,柯俊,张存泰,等.阻断Ryanodine受体对兔心肌肥厚触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3,29(3):200.

[4] 戚文航.触发性心律失常新认识[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2,21(4):295.

[5] 李建东,温晓竞,陈彦静,等.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塞大鼠心功能和心室重构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6):422.

[6] 姬克.参麦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2):84.

[7] 蔺曜,易勇.参麦注射液治疗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30 例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8) :2763.

[8] 董云飞.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人缓慢性心律失常效果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34):277.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on afterdepolarization and triggered activities in

left ventricular papillary muscle in rat cardiac hypertrophy

JIAO Hong, WANG Xiao-ling, CHEN Yan-jing, XIANG Li-hua, ZHANG Sheng-nan

(1. Basic Medical College of Hebei North University, Zhangjiakou 075000, China;

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Hebei North University, Zhangjiakou 075000, China;

3.Institute of Basic Theories,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Key words] Shenmai injection; cardiac hypertrophy; after depolarization; rat

doi:10.4268/cjcmm20141531

[責任编辑 陈玲]

作者:焦宏 王晓玲 陈彦静 向丽华 张盛男

上一篇:机器人实验教学论文下一篇:历史教师才学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