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药库管理信息技术论文

2022-04-24

摘要:目的探索我国中西部贫困县中医医院信息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对策。方法对510所贫困县中医医院开展信息技术人员现状调查,分析贫困县中医医院信息部门设置状况及其信息技术人员来源途径、年龄构成、职称分布、学历分布等。结果信息技术人员总量不足,知识和能力结构单一,价值和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培训机制不健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医院药库管理信息技术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医院药库管理信息技术论文 篇1:

药库管理系统在医院药品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将药库管理系统引进医院的药品管理工作中,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医院的业务水平,更能够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与医疗质量;在实际药品管理的应用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整合药品管理流程,加大药品库存管理力度,提升药品管理效率,为临床医疗诊断与医疗提供有效保障。

【关键词】药库管理系统;医院药品;管理作用

一、医院药品管理中药库管理系统的应用优越性

(一)整合药品管理流程

一般情况下,医院药房对于药品的管理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药品入库、药品验收、药品储存与安置、药品出库,这些工作均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手动完成,且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杂糅在一起工作,无法明确每名人员的具体责任,且容易产生失误,影响医院药品管理的整体水平。因此,构建药库管理系统,能够进一步优化整个药品管理流程,促使药品管理过程更具科学性与规范性,有效减少人力操作环节,增加自动操作环节,减少参与人员,不仅能够提高药品管理效率,简化管理过程,整合药品管理流程,更能够有效明确人员责任,保证责任到人,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追责与解决,提高药品管理质量。

(二)加强库存管理力度

药品盘点工作是医院药品管理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其需要在每个月的月末进行盘点,考虑药品的库存情况,整合所有药品的出入库记录,计算本月需要盘点的药品情况,核算药剂科的货位库存情况等;这些工作极为复杂,且计算量较大,一旦出现计算或者盘点失误,就会引发连锁反应,影响医院药品管理的整个流程。因此,建议搭建药库管理系统,引进大数据技术与实时监控技术,将药品盘点全过程融入信息系统中,实现自动化记录,在月末可以通过调出各种药品信息完成盘点工作,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盘失误的发生,保证药品发放准确。

(三)提高医院药品服务质量

在传统的医院药品交付工作中,需要患者拿着医生开具的药品单来到药局,由药局人员支付药品,整个过程效率较低,且耗费时间较长。在搭建药库管理系统之后,能够为门诊的药局工作带来突破性的转变,将整个过程简化,直接缩短了患者付费、取药品的过程,同时能够促使工作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放置于药品核放方面,调整药品管理的工作模式。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直接接受各个门诊科室发起的药品申请,根据不同的时间与单号准备好药品,节省了患者的派对时间,进一步提升了药品服务质量。

二、医院药品管理中药库管理系统的作用

(一)提高医院药品管理效率

在医院应用药库管理系统的过程中,能够基本实现医院药品信息的初始化管理;在实际过程中,工作人员能够利用系统的信息技术,建立药品数据库,又可以称为“药品字典”,这一“药品字典”中要包括:药品的名称、成分、代码、分类、生产企业、零售价格、规格、链接码、管理分类等,同时能够提供抗菌药分级目录、基本药品目录、药理分类、贵重药品目录、进口药品目录、慎用药品目录等,有效提高医院的药品管理效率。

(二)保障药品供应效率

医院应用药库管理系统的过程中,能够保障药品的供应质量与效率。一般情况下,系统能够结合提前设定的库存上下限数值,自动生成药品计划统计表格,其中包括:药品采集计划、现有库存量分析等,这一功能能够为工作人员提供有效的药品采购依据,以此避免出现部分药品冗余的情况,有效提高医院资金利用率。此外,在药库管理系统之下,医院医疗人员能够直接通过系统传输药品申请单,且明确提供药品的数量、规格、名称等,促使药品管理工作人员能够第一时间获得药品出库申请,直接匹配药品;若药品库存不足,还会自动发出提醒。

三、如何充分发挥药库管理系统在医院药品管理中的作用

(一)构建药品项目库,合理盘点药房药品

一方面,在医院的药房管理工作中,药品种类繁多,管理难度较大,若一味地使用人工管理,則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完成药品的出入库登记、药品管理、货架摆放等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且极易产生操作失误。因此,建议搭建药品项目库,统一管理医院的药品资源,利用大数据技术与信息技术,构建自动录入功能,指派专业人员符合少量的药品录入工作,从而提高医院药品管理效率。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仅需要结合不同药品的储存要求,输入库位编码,以此准确定位,提高药品管理质量。

另一方面,关于药品盘点工作,工作人员能够利用信息系统,快速、精准的查询到不同药品的各类信息,比如:入库时间、储存位置、数量、采购计划等;工作人员不再需要每个月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药品盘点工作,根据库位码,依照顺序盘点药品,对药品一一核查,一旦发现数量不符的情况,则可以通过系统进行录入与备注,最后进行汇总,自动生成表格,提高盘点速度。

(二)完善药品查询功能,提高药品选择科学性

要想充分发挥药库管理系统在医院药品管理中的作用,建议进一步完善医院的药品查询功能,促使医院各科室的医疗人员明确看到各类药品的库存情况与实际信息,以此辅助医疗人员为患者选择药品,提高药品选择的科学性。在实际过程中,可以利用药库管理系统,支持分类查询工作,在规定的查询条件之下,定向查询,比如:查询某种药品库存量、生产日期、用药注意事项、生产厂家等;一旦系统中存在过期药品与失效药品,则可以进行提醒与标注,第一时间处理失效药品。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有所保障,对健康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基于此种情况,医院业务量逐渐增长,医院医药管理工作任务量不断增加,且患者的就医记录繁杂,涉及药品及医疗器械种类较多,传统的医药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医院的药品管理需求。因此,医院相关工作人员积极引进现代技术,构建药库管理系统,进一步推动了医院药品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湛慧.医院信息系统在药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21,16(04):125-128.

[2]孙霞,应丹萍,徐冠.ABC分类与信息管理法在医院药库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7):57-58.

[3]韩逸青.浅谈医院药库信息化管理和意义[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4):183+185.

作者:张琛

医院药库管理信息技术论文 篇2:

我国中西部贫困县中医医院信息技术人员队伍状况及建设对策

摘要:目的 探索我国中西部贫困县中医医院信息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对策。方法 对510所贫困县中医医院开展信息技术人员现状调查,分析贫困县中医医院信息部门设置状况及其信息技术人员来源途径、年龄构成、职称分布、学历分布等。结果 信息技术人员总量不足,知识和能力结构单一,价值和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培训机制不健全。结论 信息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滞后已成为我国中西部贫困县中医医院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瓶颈,现阶段加强队伍建设应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中西部贫困县;中医医院;信息技术人员;调查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12.001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nstruction Countermeasures of Information Technical Team in TCM Hospitals in Poverty Counties in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YANG Hai-feng, BIAN Li, ZHAO Zhen, HE Shu-ping, WANG Gao-liang, SUN Ji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uhan 430065, China)

Key words:poverty counties in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TCM hospital;information technical team;investigation

为提升我国中西部贫困县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信息化服务保障能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3年分别在武汉、昆明、西安,针对中西部贫困县中医医院举办了“基层中医医院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培训班”。湖北中医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作为培训班的主要承担单位,对参加培训者作了信息技术人员现状问卷调查,获取了反映我国中西部贫困县中医医院信息技术人员队伍状况的第一手资料。笔者据此研究我国中西部贫困县中医医院信息技术人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3年6月18-20日、7月23-25日、8月28-29日分别于武汉、昆明、西安现场参加培训的中西部贫困县中医医院,分别有179、164、167所,共计510所,其中包括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医医院、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医医院及中西部贫困地区其他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参加本培训的信息化相对落后的县中医医院。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工作办公室2012年3月发布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1],本文所指中部地区包括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10个省(区、市),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1个省(区、市)。

调查内容包括医院基本情况(医院类别、地区分布、贫困级别)、医院信息部门独立设置状况及信息技术人员来源途径、年龄构成、职称分布、专业分布情况等。

1.2 调查方法

以问卷调查方法采集数据。培训前,向参加培训的学员发放调查表,说明调查内容及调查指标,并规定由参加培训的医院信息化分管院长、信息部门负责人或信息化工作负责人组织填报,强调填报注意事项及数据质量。培训结束时,要求参加培训的学员提交调查表,项目组研究人员审核确认。共发放521份调查表,剔除同一医院多人填报的调查表后,共回收508份调查表,回收率为97.50%。

1.3 统计分析

对收回的508份调查表采取3人合作、分工读数、录入、监督方式,将数据录入至Microsoft Excel 2010,然后导入Visual FoxPro 9.0进行数据汇总,经编写程序命令审核逻辑关系并完成更正、查重、补漏等数据清理后,得到有效调查表498份,占回收调查表98.03%。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情况

498所县中医医院中,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分别占87.52%、1.41%、11.07%,分布在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医院分别占44.87%、55.13%,来自国家级贫困县的医院占79.07%,见表1。

2.2 信息部门设置情况

498所县中医医院中,独立设置信息部门为431所(86.56%),低于《2012-2013年度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报告(公开版)》[2]“信息化专门部门”的设置比例(90.44%)。信息部门归院领导主管为341所(68.53%),由院办、医务科、财务科等职能科室直接领导为90所(18.03%)。与《2012-2013年度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报告(公开版)》[2]“医院信息化部门归院领导主管的占95.88%”和“由医务处、财务处、设备处、病案统计室等职能科室直接领导的占少数,分布量不足5%”相比,差距甚远。另有67所医院(13.44%)未设置信息部门。

表1 498所医院构成情况

2.3 信息技术人员队伍状况

本文“信息技术人员”是指在医院从事医院信息化建设,为本院医、药、护、技、管理、后勤等部门提供信息管理、信息技术咨询或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在编人员、外聘人员、常驻外包人员,不包括医院各科室设置的专职或兼职信息员。498所县中医医院平均信息技术人员1.97名。51所医院(10.16%)无信息技术人员,294所医院(59.02%)有1~2名信息技术人员,仅有131所医院(26.23%)有3名以上信息技术人员,见表2。

表2 498所医院信息技术人员数分布情况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国中医药办发〔2011〕46号)第十一条规定:中医医院应按开放床位与人员比例100∶1~100∶2配备信息管理和技术人员,开放床位低于100张的医院人员配备应不低于2名。在本次调查的498所县中医医院中,开放床位在100张以上(含100张)的医院为340所(68.20%),开放床位与信息技术人员比例高于100∶1的医院所占比例为47.11%;开放床位低于100张的医院为158所(31.80%),信息技术人员不低于2名的医院所占比例为46.39%。总体上,本次调查的498所县中医医院中,信息技术人员配置达标者不及1/2;若仅以在编人员计算,信息技术人员配置达标者仅为1/3。

498所县中医医院信息技术人员构成:在编人员、外聘人员分别为740名(75.39%)、190名(19.37%),提示以在编人员为主,外聘人员较少;25岁及以下人员127名(12.97%),26~45岁人员768名(78.24%),提示以青年人为主,中年人较少;具有中级及中级以下职称的人员为915名(93.29%),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仅61名(6.25%),明显低于46岁以上的信息人员86名(8.79%),提示职称水平总体较低,高级职称晋升存在困难;计算机专业最多,为327名(33.33%),医药护技专业为279名(28.47%),信息类专业为111名(11.35%),统计类专业仅61名(6.25%),提示以计算机专业、医药类专业为主,信息管理类和数据分析类专业较少。

2.4 信息技术人员的知识和能力需求

从知识需求上看,498所县中医医院的填报人员中,95%以上认为应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83%以上认为应掌握数据库管理知识和信息资源管理知识,70%以上认为应掌握卫生统计知识、数据处理与分析知识、医院管理知识,66.67%认为应掌握医学知识。提示贫困县中医医院要求信息人员知识面较宽,按知识需求率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计算机科学、信息学、管理学、统计学、医学。从能力需求上看,95%以上认为应具备信息系统维护能力、计算机及网络维护与维修能力,84%以上认为应具备沟通协调能力,46%以上认为应具备文档写作能力,仅1/3的学员认为应具备程序开发能力。见表3。

表3 信息技术人员的知识需求

3 存在的问题

3.1 信息技术人员总量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中西部贫困县中医医院中的医生工作站、实验室信息系统(LIS)、检查信息系统(RIS)、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等临床应用系统越来越多,信息化管理范围和工作领域迅速扩张,工作量急剧增加,因此,信息技术人员需求量大。但由于贫困县的经济落后、环境较差,激励机制不健全,高水平信息技术人员引不进、留不住,队伍规模难以扩大。

3.2 知识和能力结构单一

中医医院信息化需要既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又熟悉中医医院业务流程,同时具备医院信息资源组织、管理、分析与应用能力的人员队伍。但目前中西部贫困县中医医院信息技术人员学历背景混杂,知识和能力结构单一,难以保障在信息化战略、信息系统发展规划及信息技术应用等多层次上与医院业务紧密结合。

3.3 价值和作用未得到足够重视

信息化对中西部贫困县中医医院运营管理的支持保障作用得不到重视,信息部门行政级别总体偏低,参与高层管理决策机会少。信息技术人员被视为电子产品维修工,收入待遇与医护人员差距大,职称晋升相对困难,劳动价值得不到承认,工作疲于应对,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激发,导致贫困县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推动乏力。

3.4 培训机制不健全

中西部贫困县中医医院大多地处偏远山区或地理环境恶劣地区,信息化一线人员因工作繁忙、培训名额有限、交通成本过高等原因,对目前采取的短期集中培训方式难以形成有效参与,而培训内容往往与实际参加培训人员的需求不对路,与一线人员工作实际脱节,加之培养方式以专家演讲满堂灌为主,实地观摩和演练不足,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

资料显示,贫困县中医医院已成为我国卫生信息化最薄弱的领域[3-4],信息技术人员队伍现状是其开展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瓶颈,将影响我国医院信息化总体进程。

4 对策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卫规划发〔2013〕32号)指出:“亟需改变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的薄弱状态,促进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的平衡发展。”加强贫困县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其核心是信息技术人员队伍建设,而关键在于推动信息化理念更新,健全人员培养机制,加强组织和制度建设,优化用人环境。

4.1 促进贫困县中医医院决策者更新信息化理念

中西部贫困县中医医院底子薄、发展能力差,市场竞争压力小,信息化建设动机不强、实力不够,“等、靠、要”的思想仍广泛存在。因此,必须加强对贫困县中医医院决策者的医院信息化形势、理念和知识培训,使其认识到信息化滞后不仅严重削弱医院对基层患者来源的控制能力和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协作能力,且极大妨碍先进管理理念和业务流程在贫困县中医医院落地生根;现行医疗市场化背景下长期低效率、高成本的运作模式势必加剧经营困难,不利于发挥中医优势、提升服务能力。应使其认识到医院信息化建设周期长、过程复杂、无统一模式,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包办代替,必须利用信息化建设后发优势,自主自觉加快建设,才能适应医疗服务市场变化的新形势。

4.2 健全贫困县中医医院信息技术人员培养机制

国家应推动中医药信息教育较好的高校与医院信息系统(HIS)供应商、信息化示范医院等,共建开放式虚拟化HIS重点实验室,编写培训教材,建立中医医院信息化远程教育和模拟操作中心。该中心可承担全国或地区性中医医院信息化培训任务,通过远程教育为贫困县中医医院信息技术人员提供培训服务,用低成本推广中医医院HIS建设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另外,国家应鼓励中西部地区及民族地区高、中等医药院校,面向贫困县中医医院开展信息技术人才订单式培养或委托培养。地方政府应将贫困县中医医院信息技术人员纳入本地区新人才培养规划,并通过专项资助鼓励贫困县中医医院信息技术人员定期到上级医院、对口支援医院或信息化示范医院开展业务进修、技术实训或联合科研。

4.3 加强贫困县中医医院信息化管理组织和制度建设

任何组织中信息部门的作用和地位一般会随着组织信息化程度加深而提升。贫困县中医医院随着信息系统应用增多,势必也要加强信息化管理组织和制度建设,如提升管理层级、建立首席信息官(CIO)制度、扩大信息人员话语权等,促进信息化战略与医院发展规划相结合,建立完善医院信息化治理体系。国家应考虑在中医类别医院等级评审细则中逐步增加信息化部分的分值比重,将《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对信息人员配备、培训和管理要求纳入评审标准,在重点专科(专病)、临床研究基地等项目评审中将信息化状况纳入考察范围,引导贫困县中医医院强化信息部门建设。

4.4 为贫困县中医医院信息技术人员营造良好职业环境

国家应逐步实行医院信息技术人员职业分类及资格准入制度,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建立医院信息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和职务考核同行评议制度、业务培训考核制度。基层尤其是贫困县中医医院应在收入分配中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人员的技术和管理劳务价值,在政治地位、职称评定、职务考核、业务培训等方面消除对信息技术人员的偏见。应注重宣传信息化成果,肯定信息化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特别是在全院树立正确信息化观念,形成人人关心、参与和支持信息化建设的局面。中国卫生信息学会、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等学术组织可组织开展“基层医院年度最佳CIO”等评选活动,激励贫困县中医医院信息技术人员提升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

5 小结

我国中西部贫困县中医医院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近20年中,因受经济、地理环境、技术水平等制约,信息技术人员数量少、质量低等原因而未受到重视,且短期内难以转变,这将严重影响我国卫生信息化体系建设总体进程。因此,加快中西部贫困县中医医院信息技术人员队伍建设迫在眉睫。就目前而言,只有在继续深化贫困县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应用的同时,从信息化理念、人才培养、组织和制度建设及用人环境等方面采取措施、多管齐下,才有可能逐步缓解中西部贫困县中医医院信息技术人员队伍问题,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医院信息化水平的差距。

参考文献:

[1]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办公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EB/OL]. [2012-03-19].http://www.cpad.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FPB/fpyw/201203/175445.html.

[2] 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2012-2013年度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报告(公开版)》[EB/OL].[2013-07-25].http://www.chima. org.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lists&catid=10.

[3]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2013-12-09]. http://www.moh.gov.cn/guihuaxxs/s10741/201312/09bce5f480e84747aa130428ca7fc8ad.shtml.

[4] 谢言.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

(收稿日期:2014-10-08)

(修回日期:2015-07-08;编辑:梅智胜)

作者:杨海丰 卞丽 赵臻 贺淑萍 王高梁 孙静

医院药库管理信息技术论文 篇3:

计算机信息化在医院药剂科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重庆市沙坪坝区汉渝路181号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7782392530

摘要:药剂科是医院进行药剂管理分配的重要部门,对于药剂的供应、研究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各行信息化程度都在不断得到提升,在这种背景下,药剂科应当打破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进行积极的管理改革,借助新技术提升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从而促进医疗工作的高效化发展。

关键词:药剂科;计算机信息化;应用

引言:

随着社会各行信息化的不断开展,医疗行业也逐渐朝向信息化迈进。药剂科是医疗行业进行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科室资料繁多,信息化技术的引入,有助于资料的整理与安排,提升管理效率,促进医院科学化发展。

一、计算机信息化在药剂科的作用表现

(一)药库管理的合理化

药剂科是医院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工作就是进行药物的管控,促成临床医学的合理用药,药剂科是医院经济运行的重要科室之一,进行信息化管理对于其医院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种作用首先表现在药库的管理方面。传统的药房管理模式采用的是人力管理,对于庞大的数据资料库需要耗费人力进行协调运算,难以保证准确性。很多时候导致药物大量购入,旧药和新进药品混在一起,售卖给患者的药物出现过期的现象。通过电子信息化技术进行药库的管理就可以有效避免这些问题。信息化技术的强项是进行运算处理,同时资料储存空间无限,能够将药品的资料统一进行管理,提升了工作效率,并且信息化处理的精确度更高,能够有效的降低药房人员的工作量,自动生成购药清单,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并且降低医院损失。

(二)电子处方的便捷化

信息化转变的另一个方面是处方的电子化,将处方进行信息化处理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时美观环保。传统的纸质版处方都是由医生书写后交于药剂师抓药处理,为了提升看病的效率,大多数医生在开处方的时候会使用药物简写。对于患者来说,很难看懂医生所写的内容,对于新来医院的人员来说,更是需要反复学习才能看懂,还有抓錯药的风险。将处方进行电子信息化处理,有助于降低这种看错的风险,使患者对于用药也心中有数,大大提升看诊的效率。

(三)医患关系简单化

传统的医学药品供应方式主要是由医生开处方患者进行抓药。随着患者的维权意识不断提升,对于用药上也更加重视。医师在进行抓药时会面临着一定的职业风险。患者将医生手写的处方带到药剂科抓药,医生的处方辨认困难,药物品种繁多,加之很多平常用的少的药物,导致药剂师在进行抓药时,很容易搞混药品价格,造成高收费或少收费的现象。

患者由于错误的药品价格,或者对药物价格的质疑,都会影响药剂科在患者心中的形象,造成医患关系的紧张问题。当对其进行信息化处理,患者可以清晰的看到药品及药品的价格,抓药医师减少工作事物的概率,同时减少医患矛盾。

(四)提升工作效率

电子化处方的运用,使得开药、抓药、取药等各个步骤都呈现在电子设备当中,可以随时查看取药程序的进行过程。传统的取药模式是医生开处方,患者拿着处方去抓药,抓药窗口或者排起长队,或者没有工作安排,时间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而使用电子处方,在医生开设处方的时候,抓药窗口就可以进行处方的同步,抓药窗口进行叫号,患者无需一直排队,只需要等着自己的号码就可以了,大大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同时减轻抓药技师的工作压力,提升了就诊效率。

二、计算机信息化在药剂科的具体应用

(一)药剂管理系统及电子处方的应用

在医院的管理工作当中,药物管理复杂、繁琐,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需要格外的仔细,效率难以得到提升。当药剂管理实现电子化后,操作过程更为系统,步骤一目了然,并且精确度高,减少了药物管理出错的概率,为医院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降低了药剂科室人员的压力,降低他们的紧张感,减少医患纠纷发生的概率。

通过计算机的信息化管理,药品可以在系统上自动报价,计算机会根据算法自行处理,不需要人力的参与,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同时为药物管理建立档案,有利于药品的公开透明化,从门诊处方到住院处方都可以由计算机进行运算处理与同步,使得各部门工作联系更为紧密,为工作人员摆脱了繁琐、低效的工作。

同时电子处方的使用,降低了医生字迹的识别难度,减少抓药过程的误解,同时不仅抓药窗口,患者也可以看懂处方上的内容,使整个药物管理的过程公开透明化,降低患者的不信任感。医生的用药与护士站的平台进行同步,使得各部门可以及时探知工作进展,从而保证工作的高效开展。突破了传统抓药方式的局限。

通过电子化处方,还可以对药物信息进行整体的把控,便于了解药品的价格、存量信息,根据药物信息进行工作安排,将工作转移到电子平台,实现工作的高效化进行。

(二)药库管理系统的电子化

药库管理系统的电子化给药库工作人员一个系统化的管理平台,管理人员通过药品扫描或输入的形式进行药品信息的录入,将各种药品信息整合到一个平台当中,便于各部门的人员都能及时查阅。经过电子化管理,进货药物可以自行生成进货单,存量也有明确的标注,可以对药物进行清晰化的管理。药库管理人员可以清晰看到药物的存量以及是否失效等信息,对出入的药品信息进行清晰地把握。当药物产生变动时,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电子化表单进行针对性处理,做好药品的下一步规划,形成表单并进行及时的补充与调整。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表单信息进行观察与对比,药品工作活动有据可考,经过电子化的信息查询与汇总,能够显著提升药库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提升药品管理的自动化程度。

(三)电子门诊的应用

药剂科进行电子化的过程,主要的工作就是开设电子处方,开药等,从而进行自动化的就诊管理,有效避免患者在抓药就诊过程中出现差错。从而将医院的经济损耗降低,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在管理窗口,患者可以直接看到药物的进展状况,提升了医院就诊的公开度、透明度,提升医生的看诊效率,降低医患纠纷。患者进行抓药后,药库系统会对药品信息进行自动修改,降低了药品管理人员的核对工作,药物管理的准确度提升。通过计算机管理,可以对药品的日用量、总用量等信息进行统计,为不同的患者用药进行安排,对失效药品进行及时的提醒,逐渐实现医院的现代化管理。

三、结语

信息技术的推进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想要在快节奏的社会中跟上时代的浪潮,就需要对工作模式进行及时的转型。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将信息技术作为核心中枢,统筹兼顾各种工作的安排与检索。充分提升效率,将时间放在病患身上,繁琐的工作交给计算机处理,如此,可以增强医院工作效率,促进临床医学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建明.计算机信息化在医院药剂科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3):135-136.

[2]李茜.探讨计算机信息化在医院药剂科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数码世界,2018(10):224.

[3]李茜.探讨计算机信息化在医院药剂科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数码世界,2018(10):224.

[4]熊俊,郭苗苗.探析现代信息技术在医院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94):167,169.

作者:叶万乐

上一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论文下一篇:高职院校电脑艺术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