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教育改革论文

2022-04-3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高等院校的管理也在不断的优化,其中财务管理也在不断面临着挑战,为了能够适应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很多高等院校开展了二级财务管理,但是目前的二级财务管理体系尚处于发展阶段,并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从中找出相对科学合理的构建方式,以此提高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质量和效率。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教育改革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教育改革论文 篇1:

创新创业教育与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融合研究

摘要: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各大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也逐渐成为了热门专业。各大高等院校为了培养更多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从而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模式相互融合,以此对传统、陈旧的财务管理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本文主要阐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财务管理专业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及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解决方案。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财务管理专业;重要性;问题与解决方案

随着我国综合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我国各大高等院校的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增长。近年来,财务管理专业作为热门专业,也吸引了许多学生争相报考。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人数的不断增长,也为各大高等院校的管理与教学产生了巨大挑战。因为财务管理专业的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符合现在的经济模式,所以需要各个高校去主动变革,迎合现如今的时代发展变化的需求。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进财管管理专业当中,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理念,并且满足现在大中型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相互融合的重要性

各大高等院校主动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相互融合,是符合我国现如今的教育改革标准的,同时也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有手段。站在客观的角度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其实也是现代素质教育其中的一部分,创新创业教育与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也是说明现代素质教育与以往专业教育融合的成功表现。从细节上来看,現代素质教育理念更加凸显出对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而且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也打破了财务管理专业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更加重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创新创业教育与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相互融合,不仅可以大幅度提升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综合素质与社会生存能力,而且还能够解决很多企业财务方面的用人烦恼。为我国很多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可选择就业的机会,也为我国输送了大量经济复合型人才,有利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相互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各大高校对其不够重视

虽然在我国教育改革与时代需求的背景下,部分高校已经开始了创新创业教育,其财务管理专业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也逐渐的融入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部分高校所开展的将两者相互融合工作,只是为了应对国家号召的“面子工程”,部分高校并没有真正的意识到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相互融合的重要性。

(二)各大高校缺对其投入的教学资源较少

在创新创业教育与财务管理专业相互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各大高校对其配备具有相应专业知识的优秀教师作为主要实施者。但是部分高校中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并没有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这也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与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融合难以开展。

(三)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对其缺少认知

由于现在大部分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所处在的校园空间相对密闭,学生也并没有真正的踏入社会就业工作,所以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其未来的就业发展起到的重要推动作用。也因为该专业学受到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影响时间过长,许多学生在研究相关的学术问题时,也只是根据现有的财务管理知识“纸上谈兵”,根本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得出结论。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创新创业理念淡薄,创新创业教育与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相互融合的效果差强人意。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相互融合的实施策略

(一)增强对其的重视程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

部分高校需要重新认识当前的时代背景与社会需求,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的教学目标,需要结合财务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重新建立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将以往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经验与创业创新教学理念相互融合,积极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为其以后的就业发展打下基础。

(二)提升对其的师资水平建设

部分高校要想有效的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相互融合,必须加强财务管理专业的师资水平建设。对其原有财务管理专业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知识培训,或是招聘一些创新创业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合理运用具有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专业教师给予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专业性的指导帮助。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也需要为学生讲解一些创新创业案例,让学生在耳需目染的环境下,提升对创新创业的学习热情。

(三)加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对其的认知

各大高校应该加大宣传创新创业教育对财务管理学生的利好方面,在学生心中“埋下种子”。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去一些中小型企业参观学习,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创新创业教育对其的重要作用。此外高校应该与一些企业相互合作,建设相关沟通平台,时刻了解到当前时代发展信息,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做准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专业能力要求的提高,各大高等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相互融合是提升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办法之一。各大高校在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也是符合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苏钰雅.创新创业理念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4):47-49

[2]杨利云.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以廊坊师范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为例[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3).

[3]万迈,金月珠.财务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学习模式改革反思——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J].价值工程,2018,37(2):201-203.

作者简介:张宏(1973.6-),女,汉族,江西南昌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会计学。

作者:张宏

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教育改革论文 篇2:

试析高等院校二级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高等院校的管理也在不断的优化,其中财务管理也在不断面临着挑战,为了能够适应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很多高等院校开展了二级财务管理,但是目前的二级财务管理体系尚处于发展阶段,并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从中找出相对科学合理的构建方式,以此提高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高等院校;二级财务管理;问题分析;体系构建方式

隨着高等院校办学规模逐渐扩大,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二级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高等院校二级财务管理模式是将传统高度集中的财务管理权限部分的下放至院系,以形成集中管理和分散管理相统一的财务管理模式。二级财务管理模式下财权下放,有利于提高院系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也有利于财权和事权的统一,可以促进新形势下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

本文拟从二级财务管理工作体系的构建中存在的问题着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并提出二级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模式,以提升高校财务管理的质量。

一、高等院校二级财务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二级财务管理体系建设中缺乏健全的二级管理制度

高等院校的经费性质多样,财务管理方面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了日常公用经费、项目经费、学生活动经费、奖学金等,相对于传统的财务管理部门,经费使用部门实际上更加了解经费的使用需求和使用情况,因此建立健全二级财务管理体系是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而且管理制度的建立是支撑二级财务管理体系的基础,是加强财务管理的依据,因此二级管理制度的缺失会影响甚至阻碍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的发展。二级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包括预算管理的不合理,在进行资金预算的时候,忽略二级部门的需求,导致预算编制不科学;仅注重预算总额忽视项目控制,增加了预算执行难度;缺乏有效的绩效考评机制,预算执行率无法提升,预算执行不严,降低了管理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这些都导致二级财务工作无法有效的进行【1】。

(二)二级财务管理体系建设中缺少有效的财务信息管理平台的依托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的办学规模在逐渐的扩大,校内的财务管理信息内容日益庞大,这对财务信息的处理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为了实现财务信息和其他教学科研信息的良好衔接,并促进二级财务管理和集中管理的有效统一,构建二级财务管理平台的依托势在必行。而目前的状态下,很多高校虽然也采取一些信息管理措施,但是效果都没有达到最佳,例如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不过关、对计算机的软件不够熟知,信息公开程度不高导致财务信息无法与其他教学科研信息衔接等问题。都会导致财务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不够完整,所以教学科研系统与财务信息系统的衔接、学生管理系统和奖学金发放系统的搭建,薪酬系统和税务系统的优化等各方面,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升级和改进。

(三)二级财务管理缺乏对风险的掌控和分析

随着高等院校招生的不断扩展,每年的设备、校舍等方面的需要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在二级财务管理模式下,往往更多的注重本部门事业发展的方向和需求,而往往忽视整体发展的需要和财务风险的掌控。项目贷款的方式进行校内建设,能够短期内满足发展需求,但付息压力的不断增加,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增加。另外,院系对财务风险的掌控和分析还是缺少足够的认识,缺少宏观层面的把控,也没有足够的应对策略,导致院系的财务很可能出现效益缺乏、收不抵支等危机。

二、高等院校二级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建立健全的二级财务管理机制

有效的二级管理机制的建立是二级财务管理体系建立的基础,很多高等院校开始实行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二级财务管理模式,该模式的实行,首先要明确“集中”和“分级”二级管理的权限界定。校级财务管理应体现整体财务目标和宏观政策的把握,制定年度财务收支规划、资金计划、资源整合配置方案,并监督二级财务管理的实施。二级财务管理应制定本部门具体的财务预算方案、经费审批办法和收入组织方案等。二级财务体系的建立应体现集中管理和分级管理有机结合的模式上,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其次,建立有效的二级财务管理制度。高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如高等院校的规模、办学方针政策等,并结合相关的法律条规和财务制度,建立健全二级财务管理制度。二级财务管理制度应明确二级财务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岗位设置、工作权限和职责分配,明确相应的经济责任,从而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另外,二级财务管理制度应制定本校的二级财务管理的经济政策,包括二级管理的指导方针和范围,二级分配的原则和方案等。

最后,设定二级财务管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二级财务管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可以分正负两个方向设置,正向指标代表积极引导指标,通过加分来表示;负向指标为防范指标,对于不规范和不鼓励的财务操作通过扣分形式对二级财务管理进行评分。学校财务部门通过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二级财务管理进行评价,督促二级财务管理有效开展。

(二)优化信息系统,建立综合性的二级财务管理信息平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立网络化的信息管理平台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同样也是二级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二级财务管理信息平台的建立有助于各级信息的有效对接,实现教学、科研、财务等各项信息的共享,加速信息的透明化、公开化,同时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对此,首先需要增加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加强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其次,设计财务时段申报系统,比如高等院校都有奖学金或者各种酬金发放工作,对此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和酬金发放对象所在的院系进行财务管理,并进行层级申报,将财务信息申报到最顶层的财务管理平台;另外,还要设定财务申报信息化功能,当院校在进行设备购买或者项目创办等活动的时候,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上传的投递单进行财务分类管理,方便查阅和核对。二级财务管理信息平台的建立,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同时,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质量,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三)重视二级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风险防范

高等院校在进行二级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管理制度的不完善,造成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增加,风险隐患增加,对此,需要加强二级财务管理的质量,并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在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中,进行两级审核,以此降低财务风险,确保资金安全。对于资金投入大、建设的周期长的重点项目,需要科学的安排好建设时间和顺序,制定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并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及时跟踪和关注,加强学校层面的监督和控制,强化财务风险管理。对资金的收支情况进行精准测算,促使院校的资源能够在二级管理中得到合理的分配和使用,提高院校资金方面的使用效益,提高二级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风险防范重视程度。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等院校在二级财务管理体系建立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为了更好的推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向科学化、精细化发展,需要建立集权和分级相结合的二级财务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二级财务管理制度,并推动综合性的二级财务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同时防控二级财务管理中的财务风险,以此提高高等院校的管理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秀华.强化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的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09):71-72.

[2]符宁璐.关于高等院校二级学院考试事务管理工作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1):18-19.

[3]周颖.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体制优化研究[J].福建质量管理,2016,(03):39-40.

[4]李秀玲.我国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优化对策[J].北方经贸,2016,(04):85-86.

[5]王正君.基于绩效考评的高职院校二级办学财务管理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16):259+351.

作者简介:

张稀,浙江财经大学。

作者:张稀

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教育改革论文 篇3:

防范财务风险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等院校;财务管理;风险意识

文献标识码:B

高等教育改革,使高校的法人实体地位基本确立。体现在财务管理上,就是高校在办学资金筹集、教育经费的使用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自主权,而正是这种独立的自主权,使高校的财务管理已由无风险管理转变为风险管理。

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对财务风险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未建立起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无相关的防范制度.仍然沿用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决策机制,造成财务状况失衡、投资失控,直接影响了办学效益,为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带来隐患。因此,如何尽快建立有效的高校财务风险防范机制,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1 高校财务风险的现状

1.1 支出结构不合理导致的失衡风险

高校财务支出担负着学校科研、教学等各项事业发展的经费开支的需要。在目前高等院校支出总量不足的情况下,既要保证重点项目的开支,又要做好统筹规划、综合平衡。支出结构失衡,直接制约了教学、科研的长远发展。虽然高等院校作为事业单位,在总体财务风险方面与企业有所不同,不太可能因财务危机出现破产的现象,但其流动资金是有可能短缺的,出现拖欠工资、日常开支资金严重短缺等现象,显现出高等院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

1.2 规模扩建带来的债务风险

近几年来,各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办学条件与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高等学校在财政资金和学校自筹收入不能满足建设需求的情况下,大多利用银行贷款解决问题.高等学校在利用银行贷款加快事业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高校对贷款的风险认识不够,还贷的责任意识不强;个别高校对贷款的论证不充分,贷款规模极大超出高校的经济承受能力;有的高校缺乏勤俭办学的思想,不切实际地依靠贷款铺摊子,上项目,盲目追求高标准,存在借款金额超过还款能力的过度举债现象。

1.3 大额采购活动、维修工程形成的欠款可能引起的支付风险

大额采购是指高校成批量采购教学仪器设备、家具、用具等,这类采购一般合同约定或到验收合格后付款,并且供货方亦习惯于按付款进度开具销货发票,因而所签购货款一般都投有进入高校的负债账簿中。财务部门难以监控,一旦大批欠款到期,往往会造成支付困难。

1.4 过多依赖银行贷款的财务风险

高校向银行借款是高校作为应付支付困难的最主要资金来源。从理论上讲,只要国家金融政策不变,高校未来发展环境不发生大的变化,银校合作是可以实现“双赢”的。对银行借款过分依赖的一个潜在风险就是巨大的利息支付压力。

1.5 校办产业的连带责任风险

随着高校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校办产业逐渐脱离主体.形成自负盈亏的独立性组织。有些校办企业由于没有法人资格,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其财务风险实际上是由高校来承担的,学校作为校办产业的主要投资者,理所当然对校办产业负责任。一旦校办产业清算破产,学校也会负连带责任,学校要承担相应的财务风险,因而会对学校财务状况造成影响,形成学校财务的连带风险。

2 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2.1 财务风险的意识淡薄

原来高校财务活动基本没有独立的投资政策,所有资金来源由国家统一供给,资金的运用也必须按国家计划进行。在这样的模式下,高校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很小。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探入,高校成了法人实体,国家的财政拨款不能满足学校的日常资金需求,资金需求与财政拨款间的缺口日渐扩大,高校自筹资金的压力随之增大。然而,不少高校的管理者以及财务工作者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转变,仍然墨守陈规,不能正确测算学校财力可以承受的能力,盲目追求脱离实际的发展,资金运用缺乏合理性导致学校综合财力入不敷出,也导致高校财务营运风险加剧。

2.2 教育成本支出加大

高校负债发展,扩大招生规模,为增加学校的事业费收入解决正常运行中的资金缺口打下基础。扩招给高校带来了学生学费、住宿费收入的增加,但增收不减支,增收不增效,学费等收入并不能完全用于建设和发展,有相当一部分要用于满足学校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加,而同步增长的是对教学教辅设施、设备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经费增长的需求,用于高校由于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而增加的成本。加之许多高校对支出的控制严重不足,从而给高校的运营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其主要表现在财务支出缺乏必要的制度规范,高校行政机构改革滞后,财务支出结构中日常性支出膨胀,加大了财务收支平衡的难度·财务支出管理方法落后,支出不足与浪费现象并存。

2.3 借款费用过高

不少高校将自己的定位定得太高,大力发展新校区,贷款规模也随之加大,负债投资的成本与收益不匹配,导致潜在的负债风险。并且学校负债的偿还责任存在着模糊性.存在“债多不愁”现象。高校的建设规模与潜在的招生规模不匹配,如果高校生源不足或完不成招生计划,就会出现建设规模与在校生规模不一致的情况,在目前高校还贷主要依靠学费收入的单一渠道时,高校预期收入无法实现必然造成资金紧张,这将直接影响债务的偿还能力,产生负债风险。

2.4 负债结构不合理

现在高校使用的银行贷款有两种.一种为项目贷款,这类贷款的周期长,风险的可控性较强。另一种为流动资金贷款,这类贷款期限短,资金流动性强,使用灵活,资金利率较低,资金使用率高,负债成本相对较小。高校贷款不论期限长短,最终都要通过现金流量来偿还,如果不考虑负债风险系数的大小,一味追求低成本,过多地使用流动资金贷款,则会导致负债风险的短期集聚,在没有适当的现金保证情况下,就会形成还贷困难.出现资金链断裂的现金性财务风险。

3 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3.1 强化经济责任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建立高校经济责任制。经济责任制的核心是将权利和义务相结合,使校内各有关单位在经济工作中既按规定行使权力,又按规定履行责任。经济责任制的内容贯穿学校财经工作的全过程。高校财务风险实质上是一种经济责任风险,它是由管理层的决策造成的,如建设项目缺乏科学论证、盲目跟从等会形成高校巨大的财务损失和财务风险。通过建立和强化经济责任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使高校的各级管理者承担起财务安全与风险控制的责任。

3.2 增强财务风险意识,建立银行贷款管理制度

高校的管理者要树立并增强财务风险意识,高校既是一个法人主体,又是一个投资主体,投资是有风险的。而在当前很多高校以银行贷款作为高校基本建设的主要投资资金来源时,建立银行贷款管理制度则是高校防范财务风险的必然措施。高校要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根据资金市场利率走势和项目建设进度对资金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使

用方案,通过优化贷款资金结构,降低贷款成本,减少财务风险;学校应制订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要按照贷款本息归还的时间、额度要求,合理安排调度资金,避免因准备不足、资金周转困难而出现的延期还款损失。

3.3 做好长期财务规划,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高校财务部门要在学校已有事业发展计划的基础上,对学校未来5年甚至10年的财务收支进行科学预测,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条件的变化和实际财务收支的完成情况,不断滚动修正,使之成为高校经济决策的落脚点。同时,高校要在现有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础上,设置相关量化指标,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分析和评价学校办学资金使用的合理程度、财务管理水平和真实的财力情况,及时揭示隐性问题,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预警预报。

3.4 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努力增加收人

增加收入是防止高校出现财务风险的根本途径。目前大多数高校财务已经或逐渐形成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格局,但许多高校对财政拨款的依赖程度还是非常高,多渠道筹措资金对大多数高校来说,仍然是以财政拨款和学费、住宿费收入为主。因此,高校一方面要解决应收尽收问题。学费的收缴率要与学院、系、职能处室的经费挂起钩来,同时要建立健全“奖、贷、助、补、减、捐”的助学体系,落实助学贷款、奖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组织困难学生开展勤工助学,从根本上解决困难学生的欠费问题。另一方面,高校要打破传统的筹资观念,对教育筹资体制进行制度创新,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吸引社会闲散资金,通过社会投资、融资、教育国债等多种市场手段积聚教育资金,实现多方筹措教育资金的目的。

3.5 强化预算约束管理,严格控制支出膨胀

①制定高校预算管理办法,规范预算管理。高校预算管理办法一般应包括学校内部预算管理的职权、学校预算编制的内容、预算的编制、调整的程序等。首先要从制度上保证预算管理的科学规范。学校一般的预算编制、执行、反馈、调整。

其次,维护预算的严肃性。高校年度预算一经下达,无特殊情况,一般不予调整。各单位如需追加预算,必须经校长办公会研究同意后方能追加。

再次,高校正常年度收支预算要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坚持银行贷款不能用于高校的正常年度收支,遏制高校年度正常收支的无原则膨胀。

②把财务公开作为校务公开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即公开预算标准和程序,公布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结果a

⑧在高校内部推行集中采购制度。集中采购制度是政府采购制度在高校内部的延伸,是市场竞争机制与财务支出管理的有机结合,这种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采购效率,有利于强化财务支出管理与控制,硬化预算约束,也有利于促进高校内部管理功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3.6 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

准确的财务会计信息是进行财务风险分析的基础。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转变理财思想。高校改革财务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工作重点不能老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等传统管理模式上,要从核算型向全面参与学校管理决策转移;树立市场观念、效益观念,从事后算账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及时分析方面转移;发挥财务工作渗透力强的特点,主动参与学校的管理活动。二是要培养高素质的财务工作团队。要通过内部的学习、沟通、交流机制,创造共同学习的环境,树立团队学习的观念,通过学习培育,使个人学习与部门改革需要相适应。通过知识共享,实现知识创新,使会计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财会部门的工作绩效得以迅速提升。

作者:丘雄江

上一篇:高中新课程改革与教育技术论文下一篇: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立法评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