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创新论文

2022-04-23

摘要:高等学校的管理是人性化的管理,只有在认清我国高等教育现状下,确立整合思想,完善教学管理系统,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学工作评价体系,调动全体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时俱进,不时创新,深化改革,才能提高培养人才的能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创新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创新论文 篇1:

中国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创新研究

作者简介:曹友桂(1982.1-),女,土家族,湖北五峰,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甘肃农业大学,助教,本科教学秘书,硕士学历,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摘要:高等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国输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我们要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尤其是教学管理的创新研究。教学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水平,本文选择中国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创新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希望能不断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创新研究

前言

教学工作一直都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学管理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了高等院校的办学水平,它在院校的教学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教学管理研究。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阶段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中存在较多问题,例如管理方法较为老旧、管理模式僵硬等等,这严重影响到我国高等院校的发展,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本文选择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本文首先着眼于教学管理创新的必要性,接着对现阶段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以及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教学管理创新的策略。

1.教学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现行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教学活动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进行创新,主要内容如下。

1.1人才培养的要求:教育事业一直都是我国最根本的事业之一,同时也是推进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提高高等院校的教学水平,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教学管理的创新。通过创新,高校可以培养出高效率人才,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1.2社会发展的需求:现行的教学管理创新已经无法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我们必须对其进行创新。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学管理要与发展水平的相适应,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1.3高等院校发展的自身要求:为了不断增强自身实力,高等院校就必须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是重点。通过创新,高校可以积极进行自我调节以及全面发展,从而不断扩大教学规模,增强自身实力。

2.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现阶段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这严重影响到高等院校的发展,主要内容如下。

2.1管理模式陈旧:通过对部分高等院校的调查我们发现部分学校存在教学管理模式陈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重视管理本身发展。部分学校的教学管理的重点还是在于教学本身,对于管理本身的发展却不重视,这导致管理模式发展速度缓慢;二是效率不高。部分学校由于采用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学管理模式,导致管理效率低下,从而阻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2.2管理体制僵化:管理体制不灵活、运行过程僵化这也是阻碍教学管理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过于依赖科层化管理。部分学校的教学管理与城府部门管理较为相似,相关的规定以及限制较多,这导致部分老师过于依赖科层化管理,无法进行管理制度创新;二是教学管理没有活力。由于各项规定制度化,因此,教师对于教学的积极性也被压制,教学过程中没有新意,管理没有活力。

2.3管理措施疲劳: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中,管理者每天都在忙于行政事务的管理,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只是就事论事,并没有结合现阶段高校的实际情况,因此,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影响到教学管理的效率。

3.中国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创新策略

为了促进我国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本章节结合现阶段高校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从而提出以下建议,希望能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

3.1优化课程结构:本文认为要想进行教学管理创新,首先我们要从教学本身入手,优化课程结构、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是一项重要举措。首先,我们要建立课程管理组,组员要包括教授、讲师以及学生、行政人员等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的了解学生对相关课程的需求以及课程开设所需要的条件,从而为优化课程结构打下坚实的基础;接着就是开设综合课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可以发现综合化是当今课程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势,全面发展的人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因此,我们可以开设综合性课程,不断优化课程结构。

3.2借鉴国外教学管理经验:与其他国家高校的教学管理情况相比,我国的缺点主要是实践教学没有充分进行,因此,本文认为国内学校应该积极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开展实践教学,同时还应该学习优秀的管理经验,从而加强对高校教学的管理,进而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促进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

3.3实行信息化教学管理: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学管理的发展,实行信息化教学管理是必须进行的措施,主要做法如下:一是组建教学管理领导小组。高职院校要建立教学管理的领导小组,以各院系院长为小组负责人,各个系的学科负责人为主要成員,加强对各个院系信息化教学管理的监督,增强小组执行效率,促进信息化教学管理;二是要完善管理机制。各个学院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将信息化教学管理进程进行公开,同时将监督责任落实到领导小组成员。

4.总结

通过以上对中国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发现,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教学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提高教学管理的创新我们可以不断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从而进一步促进高校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通过教学管理的创新,我们还可以培养出符合我国建设要求的人才,从而不断促进我们发展。同时,我们要清楚的意识到其创新过程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认清事实,从而积极采取相应的方法。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张俊超.推进从“教”到“学”的本科教育教学变革——“院校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变革”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2012年年会综述[J].高等教育研究,2012,08:104-109.

[2]李长熙,李建楠.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与提升研究述评——基于2004年到2013年国内11种教育类期刊的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4,06:50-58+113.

作者:曹友桂

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创新论文 篇2:

浅析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

摘要:高等学校的管理是人性化的管理,只有在认清我国高等教育现状下,确立整合思想,完善教学管理系统,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学工作评价体系,调动全体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时俱进,不时创新,深化改革,才能提高培养人才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管理;创新;整合思想;机制

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个过程,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不断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保持教育思想观念的不断变革和及时更新,这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发动机”。而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总是以管理思想的变革为先导,用教育管理的改革来统筹和引导。我院坚持教育思想观念改革的先导地位,定期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并形成制度化,始终保持教育思想观念与时俱进,为学校教学改革和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一、 我国高等教育现状

1. 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随着《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全面实施,经过调整、改革和发展,现已跨入了国际公认的所谓大众化发展阶段。各高校改革办学观念,“抓机遇,谋发展”,乘势而上,创造了高等教育办学规模飞速发展的“历史纪录”,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高等教育的竞争,体现为高校之间对优秀人才的竞争、优秀生源的竞争、办学条件的竞争、学科优势和特色竞争、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竞争、综合实力的竞争,办学规模的竞争等方面。尤其是办学规模的竞争尤显激烈,其势如潮,奔流不息。有些学校甚至给人一种以“规模取胜”的错觉。

新的历史时期使高校推向了一场无序而激烈的竞争之中,使之同时所面临“良好机遇”和“严峻挑战”。在一些有识之士看来,高等教育似乎要有一场举世瞩目的长征”了,谁胜谁负、谁生谁死,就要看最后的了。然而可以肯定,留下来的并非全是“精英”……在全国高校中除了个别的知名大学以外,绝大多数高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非教育规律因素的严重影响。他们似乎都在以为“高校发展空间是无穷大的”“办学规模越大越好”“目前是‘抓机遇、谋发展’唯一机会”,唯恐失不再来。就这样打起了“规模战”,卷入了这场史无前例的“长征”……

2. 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等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有主要的,也有次要的。其具体表现为:

(1)对于“如何办好大众化高等教育?”这一问题,既无好经验和好做法可借鉴,又缺乏足够的认识。

(2)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不适应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相当一批院校尚未形成与时俱进的健全、完善的科学管理;教师队伍结构已经发生“质”的变化,教学经验不足,传统继承研究不够;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尚未得到充分重视,管理干部的素质结构和水平、教育思想和观念还不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高要求。

(3)教学管理严重滞后。从现行管理体制看,以学校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模式、制度、手段和运行机制与当今高校的管理要求严重脱节,与时代要求严重不适应。一些数万人的高校仍然沿用千人时期的“手工操作”的老办法的情况比较普遍;在高校教学及管理队伍中,绝大多数人缺乏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方面基础知识,多是靠自学探索和经验积累,尚需系统地学习掌握教学管理基本知识。

(4)“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是一门科学”的思想尚未得到共识。学校教育教学研究跟不上“实践”的步伐,缺乏教育教学研究氛围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研究,对学习与借鉴、继承与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缺乏系统的思考。

(5)高校的生源质量发生了重大变化。如果用高考分数将历年的考生划分为十个不同层次,那么就很容易说明问题:在“精英教育”阶段,招生数量不足考生的20%,一般院校所招收的都是一、二层次的学生;而在“大众化教育”阶段,招生数量已经达到了考生总数的70%~80%,这说明一般高校都有可能招收到八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由此可以断言,以往的单一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诸方面不再适应“大众化教育”阶段个人、社会及经济发展的新的需要。

(6)师生比和师资队伍结构的严重失调。很多高校的师生比普遍突破了教育部“黄牌”底线(1:22),其结果既给高校自身造成沉重负担,又给广大教师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很多教师因应付超重负荷的教学任务而身心疲惫,顾此失彼,无暇顾及批改作业和课外辅导,基础课公共课教师连备课时间都不够充分,更谈不上搞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了。即便是有了“可以外聘20%的教师”的政策,可持有“资格证书”的教师就连“自家”的事情都难以招架,哪还能有闲心顾及“他人”的事情!

(7)高校的激烈竞争和办学规模的急剧膨胀,严重违背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和教育教学内在规律。在全国除了个别高校还在坚持“稳定办学规模,坚持内涵发展,优化专业结构,质量和效益并举”的办学之路外,似乎都在大搞特搞“基建工程”,而不是在搞“质量工程”“人才工程”。至少可以说,后两个“工程”被前一个“工程”削弱了或冲淡了。

总之,高校的“规模战”所致的“疮伤”是多方面的。它们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高等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 确立整合思想,创新教学管理机制

笔者认为,新时期教学管理应确立整合思想。其基本内涵可表现在三个层面上:其一,将人才培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突出解决教学工作在学校的地位、教师在学校的地位等基本问题,以教学工作推动学校的整体工作,以教学改革带动学校的综合改革,以教学管理推动学校的各项管理。其二,将教育管理作为一个系统,遵照现代管理原则,坚持系统集成思想,将研究与改革、建设、管理四者有机结合,制定公平的政策,实行持续性调整机制,达到整体性提高的目的。这里的研究是前提,通过研究明确改革的方向;改革是动力,建设和管理要体现改革的精神,有利于推动改革;建设是基础,改革的成果要通过建设加以巩固;管理是保证,通过科学管理,建立起促进改革的激励竞争机制和配套政策。其三,把教学改革作为一个系统,把教改项目和工程作为这个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依托有代表性的专业,将有关项目和工程的实施方案纳入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从整体上有机组合和再次优化,系统整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形成整体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整体推进的教学改革思路、整合的教学管理范式,以实现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 完善教学管理系统,形成有效组织保障

我校致力于完善教学工作决策、执行、监控和信息反馈系统,构建结构完整、环环相扣、体现整体优化的教学管理工作“回路”。一是完善教学工作决策子系统:形成一个中心和一个委员会,即校长、主管教学工作副校长、教务处长构成教学工作决策中心,制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研究和决定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专业、课程、教材等专门委员会对教学工作起到宏观指导、决策论证、咨询作用。二是完善教学工作执行子系统:教务处(部)及其所属科室是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和决策执行机构,学院是教学管理的实体,系是教学管理的基层组织,教学管理的重心在学院。三是完善教学工作监控子系统:通过目标监控、人员监控、制度监控及考核评估,形成立体化的监控体系,由教学工作“末端检验或随机性检查”转为“教学全过程控制与检查”。四是完善教学工作信息反馈子系统:建立由离退休老教师、老干部为主体组成的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巡视员和督导员队伍,建立由学生信息员组成的教学信息中心和学生工作信息中心,形成校内经常性信息反馈网络;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为主的社会人才质量需求信息网,形成反馈及时准确的校外教学信息网络。在教学管理系统建设中,注重发挥各子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协调互动,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体现在“四个强化”:教学管理的设计、检查、监控、评估、反馈功能得以强化,学院在教学管理层面中的主体地位和实体性质得以强化,教学管理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保障和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功能得以强化,教学评价在教学管理中的激励、导向作用得以强化。

四、 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形成弹性管理模式

教学管理制度是一种稳定、规范的特有教育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质量保证的组合模式和激励约束机制。创新教学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从传统的管理制度向现代化的、先进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转变,实现制度创新,真正实现由管理者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因此,必须建立严格而又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给学生以充分的发展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主导作用。我们应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对现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修订和完善,积极改革过分强调统一要求的管理模式,突出多样性特点,变硬性管理为弹性管理。

五、 完善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形成良性运作机制

教学工作评价体系重点是构建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和院系教学状态评价体系及其激励机制,对教学质量、教学过程、教学建设、教学效果实行全面评价,对教学工作进行有效调控。第一,构建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建立教学岗位优质优酬机制。我们注重按科学、系统、可操作性的原则,构建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对教学质量实行了学生、教师和领导全员评议,并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科学设置教学岗位,拉开教学岗位津贴档次,实行教学岗位的优质优酬。第二,构建学生素质综合测评体系,建立优秀学生奖励机制和学习创新激励机制。实行“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为核心”的教学运行模式,实施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选择性教学机制,对学生素质实行全方位的综合测评,对优秀学生实行奖励,对创新活动进行激励,对大学生学习创业实施有效指导。第三,构建学院级教学状态评价体系,建立教学工作奖优扶重机制。对学院级教学过程、教学建设、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学管理状态采取目标管理,实行科学的、制度化的评估,教学投入向对人才培养发挥重要作用的方面倾斜,向计划科学、工作落实、质量优秀的学院倾斜,对教学先进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和重点支持。

参考文献:

[1]张保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确保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J].中

国高等教育(半月刊),2003(10).

[2]周远清.素质·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半月

刊),2000(8).

[3]袁德宁.探索教学管理现代化推进教育创新[J].中国高等教

育,2000(11).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作者:谢雪梅

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创新论文 篇3:

对新时期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探索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分析,从转变教学管理理念,完善教学组织管理,坚持以生为本,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 教学 管理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必将促进终身教育的大发展,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普通高等教育的有益补充,也必将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和无法避免的挑战。目前,如何进一步提高成人教育质量,对广大成人管理队伍来说,是最为关键之一。本文从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视角进行探讨,旨在促进成人高等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分析

1.成教管理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制约着中国成人教育的发展

一方面,成教管理队伍地位的缺失。成人教育在社会上声望较低,许多人不同程度地对其存在偏见。成人教育在高校中长期得不到重视,成教管理人员的政策得不到落实,使得高学历、高层次的人员不愿从事这项工作,成教管理也只能长期在低层次上运转。另一方面,管理人员综合管理能力的缺失。管理人员学历偏低,素质提高缓慢。目前成人高等教育管理队伍的学历结构和管理水平与其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其中一些人对成人教育心理学、成人教育管理学了解甚少,原有的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今天的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

2.教学管理模式缺乏人本观念

成人学员有自身的特征、特长与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却固守“满堂灌”的做法,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教师和教材成为知识的权威,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管这些知识是否是自己需要的。这种做法,不但抹杀了成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的能动性,而且抹杀了他们未来继续学习的主动性,泯灭了个体的创造精神,分数和文凭成了他们学习的唯一目的。管理过程中忽视成人学员的个性差异,采用统一的管理模式,学生不能按自己的特长和个性最好地发展自己,违背了教育管理规律,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

3.办学体制、办学模式不能适应成人需要

成人教育的发展得益于普通教育的资源共享,特别是师资的共享,但在成人教学过程中,由于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学校和教师很少探讨成人教育的特点,很少根据规律和特点改革教学。因此,他们往往不能考虑成人学生主体的现实状况(如职业和家庭状况)、素质特性(如生理和心理的特性,知识结构和社会经验的特性等等)以及需求等,生搬硬套普通的做法,包括教学计划、教材、教学的组织形式、授课方法、考试方式等等,都照搬普通教育的那一套,有的教师甚至连教案、讲稿也一成不变。这种不尊重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是成人教育缺乏特色的主要原因,严重妨碍了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几点建议

1.转变教学管理理念

教学管理理念的转变,其核心是从不利于满足学生需要和学生发展转变到有利于满足学生需要和学生发展上来。比如,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生源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学生学习经历、所处环境、入学动机、学习目的和态度的差异较大,并在教学过程中显现出来,所以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强调教学管理的灵活性和针对性;由于学生的入学目的、学历层次、年龄、阅历不同,导致学习动机、成才需求、学习能力,习惯和特点呈多元化。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较差,必须通过科学、严格的管理手段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高等专业人才。因此,不能采用简单统一的教学管理,而应采用宽松多样的教学管理。

2.在教学管理中,坚持“以生为本”

传统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是一种知识的教学,而人往往被忽视,其结果人仅仅成了这种教学的知识容器。而现代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是人的教学,具体地说,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需要组织教学,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以生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就是根据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需要进行管理。“以生为本”,学生是管理的主体,学校和教师为主导,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以有利于学生需要和学生发展为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管理中,建立一种平等双向教学互动关系。在这种教学互动过程中,促进了知识的交流、质疑、批判和创新,实现教与学的共赢。

3.重视教学过程,完善教学组织管理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抓好教学计划的制定与落实,上课及参考教材的选购与管理,师资选聘及教学组织管理等。教学组织管理是高校在成人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组织方式及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安排方式。在当前形势下,高校成人教育进行教学组织和管理除了遵循教育一般规律外,还必须重视以下几点:一是重视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课程的设置上,学校应主动了解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切实做到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充分重视实践性环节,突出岗位任职能力培养。二是深入开展以学分制为核心的弹性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学分制为核心的弹性教学模式是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不少高校已成功实施了学分制模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创造一系列的教学条件:如能开出足够数量的专业和课程;学校能提供充足的教师、教室和实验室等教学资源;能开发学分制教学管理软件,培训教学管理人员等。三是广泛开展合作,优化利用教学资源。随着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成人教育的教学资源受到挤压,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利用学校资源,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拓宽“走出去”的渠道和领域,把成人教育的课堂向社会实践领域延伸,这也是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实现高校为社会服务的途径之一。

4.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人员必须发挥对教学质量的监督把关作用

首先,把好入学质量关。学员的入学质量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基础。如果没有好的入学质量,就难以保证以后的教育质量。第二,把好教学质量关。根据培养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真正把教学计划落实到实处。选聘思想觉悟高、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任教。第三,严把考试考核关。考试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主要考评手段,因此必须加强考前考纪教育、抓好命题、严格考试纪律,并促使学生树立“只有努力学习才是获得好成绩的根本保证”的观念。第四,严把毕业关。学员完成教学计划的全部课程,经考试合格才能毕业;同时要本着培养全面发展的原则,将学员的考试成绩与平时考勤、纪律等考核挂起钩来,进行全面审核、监定,符合毕业条件的发毕业证书,不符合的按结业处理。

5.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能力

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和科学的教学管理手段是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重要保证。首先,要重视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聘用。当前高校成人高等教学管理头绪复杂,综合性增强,管理难度加大,需要把好用人关。其次,要切实注重对成人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管理素质。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学管理的具体执行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其工作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素质的过程。在强化服务意识的同时,管理人员必须了解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发展规律和新动向,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不断提高管理组织能力、协调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运用现代化技术的能力。要采取措施激励成人教育管理人员研究成人教育专业知识和教学管理规律,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高校还应在成人高等教育领域加强同国外高校或专家的合作,如人员交流、信息交换、开展合作培养和合作研究等。

参考文献

[1]酉金香等.成人教育强化管理的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6

[2]杨成利等.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的人本化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7(2)

作者:刘洪波

上一篇:加油站员工的思想教育论文下一篇:美术基础教学高等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