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益审计论文

2022-05-11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经济效益审计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目前县(市)级基层审计机关面临的新项目、新难点,也是我们县(市)级审计机关提升审计效益开拓审计工作新局面的一项举措。现就如何搞好经济效益审计谈几点看法。一、县(市)级审计机关搞好经济效益审计应遵行的几条原则1.要抓住重点,紧密围绕县市中心工作。

第一篇:经济效益审计论文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引入效益审计理念探讨

【摘 要】 文章结合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实践,探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引入效益审计理念的意义、途径、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旨在为推动经济责任审计理论创新与实务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 高等院校; 经济责任审计; 效益审计理念

2010年年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的印发与实施对经济责任审计在项目组织、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审计评价与结果运用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规定》拓宽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明确提到效益在经济责任中的重要性。在新形势、新要求下,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如何引入效益审计理念成为当前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引入效益审计理念的意义

效益审计,又称绩效审计,从20世纪70年代起已成为发达国家国家审计的主要任务,其核心理念经历了从“2E”到“3E”再到“5E”的发展。“5E”分别是: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效果性(Effectiveness)、环保性(Environment)、权益性或公平性(Equity)。

经济责任审计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审计业务,而高校經济责任审计起步更晚,并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审计对象来看,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主要为:高校各院系、教辅单位、机关部处、附属单位、校办产业、后勤管理部门等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从审计内容来看,目前高校审计内容主要有:财务收支、内部控制、教学科研和领导干部遵守财经法纪及廉洁自律;从审计模式来看,高校内部审计属于间接委托模式,即高校领导班子和国家之间是一种转委托的关系,高校领导班子充当了审计代理委托人的角色。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受高校领导班子(或党的组织部门)的委托,对高校中层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监督、鉴证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近年来,高校经济责任审计逐步优化,但在实务操作中仍然存在不足:传统经济责任审计大多数基于会计账面资料,侧重于真实、合法、合规性审计,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方面有所忽略。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引入效益审计理念具有重大意义。

(一)有利于规范被审计人的行政行为,有助于被审计人切实履职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引入效益审计理念,可以增强高校领导干部“成本—效益”意识。从制度上规避“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行政方式;从思想上促进领导干部积极履行效益责任,避免“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无效益的短期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从根本上加强学校领导干部的自身素养和管理能力,避免因决策失误或管理不善而导致严重损失或浪费。

(二)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质量,降低审计人的审计风险

如果说真实、合法、合规性审计质量是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基础,那么效益审计理念则是这一基础的“两翼”。即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引入效益审计理念,既要夯实高校被审计者任职期间真实、合法、合规性审计,又要抓好高校被审计者重大决策、内部控制、专项投资、预决算编制和执行等方面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审计。两者密切联系,缺一不可。两元并举可以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避免经济责任审计的片面性,更加科学、公正、全面地评价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从而降低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

(三)有利于提供更可靠的决策依据,强化审计结果的运用

经济责任的核心是权责结合——“有绩论奖,有过施罚”,引入效益审计理念后,高校审计单位出具更科学、更公正、更全面的审计报告,这一方面可以强化审计结果的运用;另一方面为高校党委和党的组织部门的人事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等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四)有利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在经济责任审计的视角下,领导干部的“德能勤”可概括为三点:廉政、勤政、善政。此三点分别体现了经济责任中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引入效益审计理念,可促进高校领导干部的“德能勤”,有助于领导干部形成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从而避免腐败的滋生,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与此同时,有助于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二、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引入效益审计理念的途径探讨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引入效益审计理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拟从经济责任审计目标、审计技术方法、审计内容以及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过程四个维度来贯彻效益审计理念。

(一)维度一:经济责任审计目标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总体目标是能够客观地、全面地考察和评价领导干部作为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引入效益理念后,高校经济责任仍不改变原来的总体目标,而是在具体目标上进一步突出效益性。

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引入效益审计理念后的具体目标有:第一,被审计人提供的反映经济行为状况与结果的报告、指标、数据以及其他资料的真实性、公允性和透明性;第二,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在行使权力、经济决策与开展经济活动时,遵循特定标准、原则、法律法规的真实性、合法性与有效性,如:是否专款专用、是否挤占(或挪用)资金、是否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等;第三,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在履行职务时所达到的节省程度、效率与效果,如:资源配置的经济性、经济活动管理的效率性、投资项目的效果性、有无重大的经济损失等。这三方面并无轻重之分——它们既有各自的独特之处,又存在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联,都是经济责任审计具体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维度二:经济责任审计方法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引入效益审计理念,在审计方法方面,应在继续运用自身优质方法的基础上,遵循灵活性、效率性、经济性、可行性原则,灵活借鉴效益审计有价值的方法理念,逐步形成适合自身的方法体系。效益审计方法的理念可以概括为三方面:其一,宏观视野,微观着手;其二,灵活应用其他学科的思维方法(如:辩证唯物主义、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其三,在具体操作方法方面,审计调查的方法包含观察法、查询法、函证法等,审计分析方法包含ABC分析法、DEA法、STOW矩阵分析法、价值工程法等,审计检查法包含核对法、审阅法、盘点法等。下面以唯物辩证法和系统论思维方法为例介绍经济责任审计如何灵活的引入效益审计的方法理念。

1.辩证唯物主义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应用如下:一是认识到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既可提高工作效率又可节约审计资源;二是认识到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的,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的确定应该与被审计人履行职责相关的经济活动密切联系,并且以发展的眼光辨清前任与现任领导的经济责任界限,并预测现任领导经济活动的潜在影响(还未发生,但将来很可能发生),以促进预期效益和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困境;三是透过现象直达本质,在面临错综复杂的经济事项时,审计人员保持清醒,防止主观臆断,排除干扰,掌握经济事项的本来真相。

2.系统论思维方法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具体应用如下:一是将经济责任审计全过程视为一个待优化的系统,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各环节进行合理组织协调和审计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在经济责任审计时,审计人员应立足全局,宏观把握,微观着手,避免由于个别或局部行为影响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客观性。

(三)维度三: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结合《规定》的相关精神和高校的实际情况,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引入效益审计理念的重点事项有:重大决策、财务收支、学科建设、内部控制、预决算、专项资金、设备购置、固定(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含创收)、工程项目、大学生权益等。这些重点事项效益审计的主要方面如表1所示。在实际操作中,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可以根据被审领导干部所在部处(或单位)的性质和特征,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引入效益审计理念重点事项效益评价表》(以下简称《效益评价表》)的内容进行灵活选择或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恰当的评价标准和指标,并确立各自的权重,对一些难以量化的指标可用适当的定性指标来衡量。在评价标准的选择方面,应该尽量采用具有可靠性、客观性、相关性、代表性、明确性、可比性、可获得性等特征的标准。可以参考的标准有:国际标准、国内法律法规相关标准、行业的标准、被审经济责任人所在部处(或单位)的预算(或计划或目标)以及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历史水平、合同(或协议)的相关规定等。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在巩固原有审计成果的基础上引入效益审计理念,灵活运用《效益评价表》,通过一系列效益性的评价指标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测评,使评价结果做到更客观、更全面、更深入、更具有说服力,以有效地避免重复或片面性审计,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效率和质量。

(四)维度四:经济责任审计实施过程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引入效益审计理念的最终落脚点是在经济责任审计具体实施的全过程——审计立项与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报告与后续跟踪阶段。

1.审计立项与准备阶段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主要由高校党委、党的组织部门等相关部门下达审计委托书,并经校领导审批,再由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进行计划并实施,因此,高校内审部门就省了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选择的环节。在审计准备阶段,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可结合《效益评价表》确定好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需审计的重点事项,安排好审计实施方案,并设计好审计方法体系,选择适当的审计评价标准和指标。

2.审计实施阶段

在此阶段,首先,高校内审人员应依据审计实施方案、已设计好的审计方法体系以及确定好的审计标准和指标体系,充分收集好审计证据,并编制好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应该真实、完整地反映实施审计的全过程(含效益分析评价过程)、查出的问题、结论和审计建议。并就有关问题与被审领导干部及所在单位的领导班子充分地交换意见,整理、归纳、汇总完备审计工作底稿。

3.审计报告与后续跟踪阶段

效益审计理念融入此阶段,需加强审计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以及审计成果的运用。具体而言,一是客观评价被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充分披露各种违法违规、各种损失浪费等问题;二是提出有价值的改进措施和意见,促进被审领导所在部处(或单位)管理的完善和效益的提高;三是跟踪整改,加强审计意见的执行力,让审计成果得到充分运用,使其价值最大化。

三、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引入效益审计理念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一)审计力量方面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引入效益审计理念对审计力量有更高的要求,而高校目前普遍存在审计力量不足与审计任务繁重的矛盾。一方面,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内审人员配置普遍不足,而具有综合素质的内审人员更为稀缺;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教育界多起经济腐败案件的发生,高校内部审计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内部审计任务量显著增大。在这种形势下,对于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引入效益审计理念,高校内审部门和内审人员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面对当前的窘局,高校内部审计部门首先应加强不同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之间的工作研究与学术交流,了解国内外本专业、本行业的最新动态,更新高校内审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理念,巩固和拓展内审人员的专业理论与实务技术方法,推动审计业务不断进步;其次,高校应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提高高校内审人员的宏观和微观分析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此外,高校还应充分利用自身学术环境优势,向本校或兄弟院校的工程技术、经济管理、计算机、法律等专家学者咨询与请教,有效地解决专业技术方面的疑难杂症。

(二)审计整改方面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投入与被审计人或所在单位整改成效形成强烈的反差。一方面,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往往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人力与物力,并出具详细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提出一系列的整改建议;另一方面,被审计人的后续整改积极性欠佳、成效不显著。如果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引入效益审计理念,在无防范措施的情况下,这种现象无疑会愈演愈烈。对此,本文认为,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一是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内审人员应重视审计整改的后续跟踪工作,督促被审计人积极落实整改建议。具体操作方法建议:其一,在审计报告下达时,要求被审计人提交“整改措施计划表”(如表2所示)和签署《诚信整改承诺书》。“整改措施计划表”包括计划将实施哪些具体整改措施、预计整改的期限以及预计获得的成效;《诚信整改承诺书》应包含被审计人承诺切实按计划履行落实整改措施。其二,将审计整改情况反馈表挂到高校审计处的网站上,让被审计人定期填写“审计整改情况反馈表”(如表3所示),以促进被审计人审计整改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其三,高校内部内审人员不定期地抽查被审部处(或单位)的整改工作,核实整改情况的真实性,督促整改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应充分争取到高校领导管理层的支持。在高校领导管理层的支持下,一方面,切实做好效益理念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重要性的宣传工作;另一方面,将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被审计人的审计整改措施计划表和整改情况反馈表抄送至利益相关各方(如: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等),并将审计整改情况纳入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的考核机制,与被审计人及其单位的利益紧密挂钩,以促进审计整改的充分落实。

四、结语

诚如国家审计署原审计长李金华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所指出的,内部审计有它自身的特色和个性,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效益和管理,最后落实到提高效益,提高管理水平。他的观点深刻揭示了效益和管理功能在内部审计的重要地位,指明了内部审计拓展与创新的方向。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引入效益理念更加突显了内部审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进一步强化了高校内部审计原本应具备的价值增值功能。●

【主要参考文献】

[1] 蔡春,田秋蓉,刘雷.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理论创新[J].审计研究,2011(2):9-12.

[2] 蔡春,陈晓媛.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作用及未来发展之研究[J].审计研究,2007(1):10-14.

[3] 蔡春.受托经济责任的拓展与效益审计和环境审计的创新[J].财会学习,2007(8):19-20.

[4] 陈晓芳,桂珍若.关于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理性思考[J].审计研究,2006(4):94-96.

[5] 简燕玲,辛旭. 经济责任审计有关问题的探讨[J].审计研究,2006(1):44-47.

[6] 刘世林,方伟明.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与实务[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7] 张立民.效益审计的理论分析与目标确定[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5):3-6.

[8] 张立民,张阳,张学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制度分析与创新[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77-82.

[9] 张勇.经济责任审计理论研究述评——基于国内1987至2007年研究的分析[J].审计研究,2009(3):21-27.

作者:陶玲

第二篇:县(市)级审计机关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思考

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目前县(市)级基层审计机关面临的新项目、新难点,也是我们县(市)级审计机关提升审计效益开拓审计工作新局面的一项举措。现就如何搞好经济效益审计谈几点看法。

一、县(市)级审计机关搞好经济效益审计应遵行的几条原则

1.要抓住重点,紧密围绕县市中心工作。要注意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县(市)政府关心的重点和热点问题,选准突破口,以影响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和管理的薄弱环节为重点,选择确定经济效益审计项目。如涉农资金、公共建设工程项目等。

2.要量力而行,先易后难,扬长避短。选择经济效益审计项目,首先应考虑本单位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知识构成和可借用的专业力量情况,条件好的可以选择综合经济效益审计或较大项目的审计,条件稍差一些的则可以选择审计人员较为熟悉的某一部门、某个环节或某项业务进行专项审计,待取得一定经验后再逐步推广,全面开展。

3.要组织审计力量,搞好审前调查。要下力气对被审计单位的项目资金筹措管理使用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审前调查,尽可能多地搜集各种文件资料,在充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审计对象和重点环节。

4.要遵循审计目的,坚持“一审二帮三促进”。经济效益审计不应只是局限于最终评价,还应进一步帮助被审计单位找出影响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因此,在选项目时应力求选择那些对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可能性较大的项目。

5.针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要根据不同的被审计单位确定不同的审计项目。开展企业综合性经济效益审计时,宜采取一级审一级,即集团公司对各公司、各公司对下属公司,从上到下,纵向延伸,不留死角。至于开展企业专项效益审计,如成本管理效益方面、内控制度方面向资金管理方面、销售管理方面等等,还应组织专业人员开展专项审计为主,这样更有利于发挥专项效益审计的特点。从审计中发现倾向性问题,举一反三,在企业内加强管理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审计容易处理难的问题。目前县(市)级审计机关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应以专项效益审计为主。

二、县(市)审计机关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和内容

1.建设投资方面。除继续深入开展基建工程预决算审计外,还可以在研究建设项目可行性的同时研究其投资价值,例如技术是否先进、适用、可靠,经济上是否有利等。通过对比分析,选择投资少、技术好、效率高、成本低、利润大的方案作为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依据。可以侧重在建设项目投资的管理、质量管理、加强施工管理等方面研究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项目。

2.资金的合理筹措和运用方面。首先应注意如何节约资金占用,降低资金使用成本。例如如何解决库存商品和采购物资超储积压,如何有效催收各类应收账款,加速资金周转。其次应该就如何合理筹措与代价相宜的资金加以研究,诸如融资租赁、发行债券、用户集资等,不仅要看资金性质与资金用途是否相适应,还应比较所用资金的代价和可供使用的期限如何。另外,资金的合理运用诸如对外投资等都可以作为经济效益审计的项目加以研究。

3.经营管理方面。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的转变,要求审计人员通过评价企业的管理工作找出不足,特别是从经营上寻找薄弱环节,为企业出主意、想办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可以就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否明确、合理、完整、系统,经营决策的原则、程序、方法是否正确、科学,实现经营目标的措施是否落实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

4.内部控制制度审计评价方面。审计部门应根据经济活动发生的频繁程度以及职能部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物资采购供应、资金审批、成本费用控制、企业联营、工资奖金分配等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寻找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帮助经营者改善经营管理,防止企业经济效益流失,同时也督促干部和职工守法经营、从业清廉,在经济活动中少犯错误。

5.决策审计方面。如企业经营者作出的决策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防止决策失误,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审计部门必须开展决策审计。这类审计活动属于事前审计,可以对即将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前预测,减少损失浪费,降低经营风险和投资风险,为企业经营者当好参谋。

(作者单位:广丰县审计局)

作者:俞聂强 詹利水

第三篇: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审计机关如何开展效益审计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经济质量和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一个重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就是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强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各级党政和社会公众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经济性和有效性也越来越关注。《审计署2003年至2007年审计工作规划》正式提出,审计工作三大重点之一就是积极开展效益审计,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已将效益审计推向了审计前台。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审计机关,我结合本县在财政、投资、专项资金及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初涉效益审计实践的情况,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开展效益审计存在的困难和对策谈谈个人粗浅体会。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审计机关开展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效益审计的良好环境尚未形成。一是“狗拿耗子”的思想认识普遍存在。因种种原因造成社会对审计发展趋势认识不清,多数人(含相当一部分领导,甚至审计机关人员)认为审计部门能够做好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监督就不错了。绩效如何是人家的业务,应该是人家主管部门去考评,审计部门去搞是否有点太平洋警察的味道。二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及部门)办事业,融资渠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给效益审计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难度。三是地方法规建设相对滞后,科学规范行政程度不够高。表现在一些部门审监督意识不够强,对于一些有意识的回避审计监督的缺乏有力的责任追究机制。如重点建设项目未经决算审计即办理资产移交现象还普遍存在,待审计机关知晓,往往是蛇过后打棍——已过时。四是审计成果不易引起重视。首先,这些地方本身大项目就不多要出一鸣惊人的重大成果的客观机遇较少;其次,建设项目因地方配套资金不足,项目资金出现问题,往往被冠以“争资争项目”需要成为正当理由;再次,一些重要工作重点项目往往是出政绩的地方和政绩工程,审评价及问题的难披露都存一些客观困难。

2、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效益审计评价标准差异性较大。因审计对象千差万别,衡量审计对象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标准难以统一。既有定性的又有定量的。一定程度上定性的多于定量的,定性的因工作性质责任目标来分析,而这些被审单位肯定比审计人员熟知,这就使审计人员就衡量标准要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协商,以达成基本共识。衡量标准的不确定性,增大了该项工作的难度。

3、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审计机关效益审计操作规范尚需探讨,相关条件存在较大差距。因评价对象不同,不能为效益审计提供一个统一的审计规范和操作规程,对审计调查,审计目标的确定,审计范围的确定,审计方法等都需要在实践过程探讨,审计人员必须灵活地选择与被审事项相适应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审计。很多要依据经验判断,技术方法的不确定性,加大了审计风险。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审计因客观条件的制约查询和咨询体系不完备某种程度上也增加了操作难度。

4、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审计机关自身主客观条件不完全适应效益审计。效益审计不仅涉及财政财务知识,还涉及与之相关的经济知识,管理知识,甚至相关的金融投资,工程建筑专业技术知识,它还需要审计人员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而复合型人才,非财会专业人才偏少是普遍现象。另外,效益审计作为一项高层次审计工作,需要充足的力量,工作时间及必要的设备等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个过程。

二、积极稳妥探索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审计机关效益审计的路子

1、以宣传贯彻新《审计法》为契机,加强效益审计宣传,积极营造一种良好氛围。《审计法》的修订是宣传审计的一个大好机遇,作为基层审计机关应当抓住时机,扩大宣传面,让社会更了解审计,各级领导更关心审计,各部门更支持审计,使效益审计深入人心。要不失时机地把效益审计开展起来,用审计成果来赢得各方的理解,社会的关注,党政的重视。可以从与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投资审计、专项资金等相结合开始,逐步增大效益审计含量扩大效益审计面。

2、加快效益审计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开展效益审计不同于财政财务审计,面对效益审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较宽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判断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必须对审计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一方面要有审计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宏观经济知识和经济管理知识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并关注经济体制改革信息和决策信息,培养一支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

3、积极稳妥地探索效益审计的路子。县级审计机关要量力而行开展效益审计,规范效益审计的操作,加强效益审计的管理。在一些财政基础工作比较好的部门,选择一些项目开展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完全不同类型的效益审计,重点揭露体制不顺、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并及时更新、调整审计理念,转变原有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由单纯审计财务账簿逐步转向审计单位业务资料,由单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逐步转向系统审计。要突破传统查账的技术方法,应用研究调查和社会调查所用的方法,运用现代化计算机辅助手段,使效益审计方式、方法更加科学化。

4、开展效益审计必须突出重点。基层审计机关开展效益审计,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和突出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关系国计民生的工程项目的效益审计。关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专项资金,如扶贫资金、水利资金、资源环保等资金,这些资金的使用方向是否科学合理,使用效率是否高,使用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基层审计工作要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有意识地运用手段剖析一些宏观调控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审计角度来监督检查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和可靠信息,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

5、不断提高效益审计质量。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这就要求效益审计前调查应摸清项目的基本情况,掌握审计的难点和重点,审计方案要根据专业胜任能力安排人员分工,对审计目标、内容、方案等进行安排,审计过程应对审计质量全面控制,强调风险意识,严格审计日记制度,效益评价应谨慎、客观、全面,不夸大审计发现的问题,实事求是反映审计结果,力求全面地对效益状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作者单位:大余县审计局)

作者:赵海远

上一篇:中外建筑差异论文下一篇:项目现场管理论文